浅析《蜀道难》的艺术特色
从蜀道难看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倾向
从蜀道难看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倾向李白诗歌有两个显著特征:一个是豪放,一个是飘逸。
这两个特征许多时候是浑然一体的。
我们把它独立开来是为了研究的需要。
毫无疑义,《蜀道难》代表了李白诗歌的主体特征——豪放。
唐殷璠《河岳英灵集》说:“至如《蜀道难》等篇,可谓奇之又奇。
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调也。
因此,从李白的代表作入手,分析其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倾向,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一、从《蜀道难》看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开篇已经说过,这首诗代表了李白诗歌的主体特征,这就是豪放。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豪放特征的具体表现:1、比兴言志,大气磅礴。
李白诗歌中,比兴手法,俯拾皆是。
他早年写的《大鹏赋》即是托物寄兴的名篇。
“太白古风,其篇富于子昂之感遇,俭于嗣宗之咏怀。
其抒发灵性,寄托规讽,实相源流也。
”(胡震亨《李诗通》)那么,我们怎样来看待李白《蜀道难》中的比兴问题呢?“微子悲殷,实寄兴于黍离;屈平哀郢,亦假助于江山。
”(黄叔琳《文心雕龙札记》)李白的《蜀道难》肯定不是一般的模山范水之作。
诗中三致其意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前人早已从它那激越的商声和悲沧的旋律,联想到它必有深意在焉。
如果我们从李白的人生经历来考察,不难发现这是一篇“比兴言志”的杰作。
我们知道,少年时代的李白就“已将书剑许明时”了。
他“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 。
他来到长安,满心希望将他的文才武艺献给“开元盛世” 。
甚至梦想“济苍生”(《梁园吟》)“安黎元”(《留别于十一逖、裴十三游塞垣》),结果如中唐姚合《送李馀及第归蜀》中所说:“李白蜀道难,羞为无成归” 。
这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在《蜀道难》中留下了深刻的思想印迹。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递折之回川” ,表面上是写蜀道的艰难万状,实际上是喻指他“遍干诸侯” 、“历抵卿相”只落得书剑飘零的人生旅程。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非亲,化为狼与豺” ,这“一夫当关” 中的“关” 仅仅是指剑门关么?“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
《蜀道难》的艺术特色
《蜀道难》的艺术特色《蜀道难》的艺术特色《蜀道难》是李白诗歌中的名篇,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艺术瑰宝。
它代表了李白诗歌中豪迈、奔放的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充分地表现了李白的思想与艺术个性。
《蜀道难》这首诗多用想象,虚实结合,着力描写了蜀道奇丽险峻的山川。
诗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强烈咏叹点题,使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景色的变化反复出现,成为全诗的主旋律。
诗意分三层递进。
首先融入五丁开山的神话,追溯蜀道开辟的起源,以古老的传说引人进入蜀道奇险的境界。
其次,以夸张的手法渲染山势之高、深川之险和人行之难,分别用高标与回川的对比,黄鹤和猿猴的反衬层层虚写蜀道的难渡,并捕捉了人在山巅上手扪星辰、抚膺长叹等惶悚的动作和神情,烘托山势的险峻和山路的萦回,进而将人带进一个“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的苍凉境界,以见出蜀道之幽森凄惨,古来无人敢行。
而在这忧郁低沉的旋律中,又忽然响起了“飞湍瀑流”在悬崖岩石间发出的轰鸣,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将蜀道的险绝写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
最后从人事着眼,联系社会背景写出蜀道剑门关易守难攻的险要地势,借“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的豺狼为喻,表现了对此处形胜容易造成割据的隐忧。
全诗大量散文句式和杂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了洒脱奔放的语言风格;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驰骋飞动的想象,将夸张、神话、传说融为一体,气势磅礴,风格豪放,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创造出变幻莫测、瑰伟奇特的艺术境界,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
读这首诗,如同从画廊经过一般,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接连不断地出现在你的眼前,它们那阔大的意境,那逼人的气势,令人怵目惊心,叹为观止,有身临其境之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在诗人的想象中,他仿佛将秦蜀之间重山叠岭千里不绝的图景一望无余。
李白《蜀道难》赏析: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李白《蜀道难》赏析: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李白的《蜀道难》是一首具有鲜明浪漫主义特色的诗作,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蜀道之艰难与奇啊,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如此一作:也若此)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二、译文注释1.译文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了吧,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西边太白山高峻无路只有飞鸟可通行,此山可以直通峨眉山巅。
山崩地裂,埋葬了五位开山英雄壮士,这样以后高险的山路和栈道才相互勾连。
蜀中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的泥路曲曲弯弯,百步九折萦绕着山峦。
屏住呼吸仰头就可触摸参星和井星,紧张得透不过气来,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这蜀道的峭岩险道实在难以登攀!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茂密树丛之间。
月夜又听到杜鹃凄凉悲啼,在空山中传响回荡,令人愁思绵绵无穷尽!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使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李白的《蜀道难》赏析
李白的《蜀道难》赏析李白的《蜀道难》赏析《蜀道难》体现了李白诗歌中豪迈、奔放浪漫主义艺术特色,充分表现了李白思想与艺术个性。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曾这样评论这首诗:“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诗人运用了怎样神奇笔法?又是如何让笔底惊雷乍起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白的《蜀道难》赏析,欢迎阅读。
李白的《蜀道难》赏析篇1李白诗篇是继屈原辞赋之后,我国浪漫主义文学又一座高峰。
他兼收百家之长,表现出无与伦比才情和杰出艺术力量。
在《蜀道难》这首诗中,诗人从古老历史,高峻峰岭,崎岖山路,悲凉环境,险恶政治形势等各个方面,淋漓尽致地描画了蜀道之艰险,为我们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山水画。
其中,融贯全篇则是诗人高昂浪漫主义激清。
在这首诗中,其艺术表现手法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李白笔下形象往往是个性化,具有强烈主观感情色彩面对美丽大自然,他不是漠然地观看,而是极力热情地赞叹。
“上有六龙回首这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洄川。
黄鹤欲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这里,诗人从“六龙回首”之山写到“冲波逆折”之水,描绘出山势之“高”“险”,又用黄鹤不得过、猿猴愁攀援从反面衬托。
不难看出,即使诗人具体地描绘,却也虚实相间,想象与夸张结合,既突出了蜀道之难,又为下文做了铺垫:面对如此险峻大山,黄鹤、猿猴都无能为力,人又该如何?“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诗人好似一个高明摄像师:开始是群山起伏、连峰接天远景,接着是一个枯松倒挂绝壁特写,紧接着是一组快镜头,急流、瀑布、悬崖、转石,从眼前飞快地闪过,耳畔是瀑布冲击岩石发出雷鸣般声音,使人魂飞魄动、目不暇接;使人忘却了现实,跟随作者徜徉于蜀道,感受蜀道奇丽风光,让自己心跟着诗人节拍一起跳动。
二、李白诗歌中意象往往是超越现实他很少对生活过程做细致如实描绘,而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空间,穿插以历史、神话、梦境、幻境和大自然中景物,捕捉许多表面上看来互相没有联系意象,构成一幅幅动人心魄图画,表现跌宕起伏感情。
《蜀道难》的艺术特色分析(精选9篇)
《蜀道难》的艺术特色分析^p 〔精选9篇〕篇1:蜀道难艺术特色分析^p 李白作为出色的浪漫诗人,对中国诗歌史有着不朽的奉献。
他诗风自然、真诚、飘逸、雄浑,毫无矫揉造作,常常借助宏伟瑰丽的意境进展描绘,折射出一种时代背景和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对后代产生了宏大而深远的影响力。
李白有着爱憎清楚的情感、狂放不羁的个性,丰富的想象力,他的诗风不拘一格,通过惊世骇俗的笔墨,抒发内心无法排遣的忧虑和愤懑,表达了诗人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犹豫、矛盾和抑郁不得志,同时对当时封建的政治统治进展猛烈的鞭挞。
作为李白的代表力作,《蜀道难》极尽夸大的表现手法,语言风格雄健奔放,通过对秦、陇、蜀地区壮美、奇险风光的描绘,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恢宏浩大、惊险神奇的画面,对蜀道环境的险恶和困难极尽渲染,因此,成为诗人描绘大自然的一部经典诗歌力作。
同时,在诗歌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诗人即昂扬进取、又抑郁不得志的情怀,将希望和绝望交织、苦闷和彷徨交织的复杂情感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
那种悲思和豪情、那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和矛盾,通过诗歌的韵律和跌宕起伏,带给读者以强烈的冲击,因此,奏响了一曲豪迈奇情的人生悲歌。
一《蜀道难》创作背景开元十八年,三十岁的李白因为在地方怀才不遇,于是第一次只身来到繁华的长安城,他认为自己满腔才华,可凌驾相如之上,朝廷又在广纳贤才、广开才路,必然会有自己施展的空间。
他满腔热忱的在长安拜见了当朝宰相张说,竟然遭到了一番愚弄,张说父子嫉贤妒能,有意将李白幽禁在终南山玉真公主别馆。
李白苦闷至极,屡次奔波于王侯将相之门,却无人收容他。
后来几乎误入歧途,幸得友人陆调搭救。
李白落魄潦倒之时,那些达官显贵的子孙们尽管碌碌无为,却扶摇直上,仕途得意。
李白以身许国、怀才抱玉,却投报无门,最后败兴而归。
《蜀道难》创作背景,恰恰就是李白第一次入长安的经历。
篇2:蜀道难艺术特色分析^p 《蜀道难》全诗是由三个局部组成的。
开篇先对蜀道开拓之难进展描绘,通过借用古老而神秘的传说,使诗的意境更加神秘莫测、充满了玄妙和神奇的色彩。
【《蜀道难》 李白】李白的《蜀道难》赏析
【《蜀道难》李白】李白的《蜀道难》赏析《蜀道难》体现了李白诗歌中豪迈、奔放浪漫主义艺术特色,充分表现了李白思想与艺术个性。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曾这样评论这首诗:“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诗人运用了怎样神奇笔法?又是如何让笔底惊雷乍起呢?以下是李白《蜀道难》赏析,欢迎阅读。
李白诗篇是继屈原辞赋之后,我国浪漫主义文学又一座高峰。
他兼收百家之长,表现出无与伦比才情和杰出艺术力量。
在《蜀道难》这首诗中,诗人从古老历史,高峻峰岭,崎岖山路,悲凉环境,险恶政治形势等各个方面,淋漓尽致地描画了蜀道之艰险,为我们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山水画。
其中,融贯全篇则是诗人高昂浪漫主义激清。
在这首诗中,其艺术表现手法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李白笔下形象往往是个性化,具有强烈主观感情色彩面对美丽大自然,他不是漠然地观看,而是极力热情地赞叹。
“上有六龙回首这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洄川。
黄鹤欲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这里,诗人从“六龙回首”之山写到“冲波逆折”之水,描绘出山势之“高”“险”,又用黄鹤不得过、猿猴愁攀援从反面衬托。
不难看出,即使诗人具体地描绘,却也虚实相间,想象与夸张结合,既突出了蜀道之难,又为下文做了铺垫:面对如此险峻大山,黄鹤、猿猴都无能为力,人又该如何?“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诗人好似一个高明摄像师:开始是群山起伏、连峰接天远景,接着是一个枯松倒挂绝壁特写,紧接着是一组快镜头,急流、瀑布、悬崖、转石,从眼前飞快地闪过,耳畔是瀑布冲击岩石发出雷鸣般声音,使人魂飞魄动、目不暇接;使人忘却了现实,跟随作者徜徉于蜀道,感受蜀道奇丽风光,让自己心跟着诗人节拍一起跳动。
二、李白诗歌中意象往往是超越现实他很少对生活过程做细致如实描绘,而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空间,穿插以历史、神话、梦境、幻境和大自然中景物,捕捉许多表面上看来互相没有联系意象,构成一幅幅动人心魄图画,表现跌宕起伏感情。
李白的《蜀道难》赏析
人,由生活实境而转入审美情境,情绪也随之而起伏、动荡。
三、李白诗歌夸张大胆而又易于为人们接受,想象:“噫吁嚱!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噫”“吁”“嚱”本来是三个独立叹词,诗人把它们连在一起使用,加强惊叹语气和感情。惊叹之余,紧接着叠用“危乎”“高哉”两个同义词语
,突出蜀道之险峻。接下来,作者用一个极为通俗也极夸张比喻——“上天”,来说明攀援蜀道艰难程度。“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诗人无限感慨:青泥岭上山路是多么曲折啊!走了一百步,就跟着山峦绕了那么多弯。青泥岭是多么高啊!高得似乎一伸手就能摸到星星,人连气都喘不过来了,只有坐下来抚胸长叹,哎呀,真令人胆颤心惊哪!“连峰去天不盈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都是明显夸张,但又不失于险怪,让人易于接受。这些大胆夸张和丰富想象,有力地突出了蜀道艰险,产生了强烈艺术感染力,使人读后仿佛进入了神话世界,又好似置身于高山之巅。
二、李白诗歌中意象往往是超越现实
他很少对生活过程做细致如实描绘,而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空间,穿插以历史、神话、梦境、幻境和大自然中景物,捕捉许多表面上看来互相没有联系意象,构成一幅幅动人心魄图画,表现跌宕起伏感情。在《蜀道难》中,诗人从古老历史谈起,插入五丁开山神话:“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兵死,然后天梯石栈钩连。”诗人根据历史传说,用夸张笔墨写出了蜀国被阻岁月之漫长和蜀道之不可逾越。接着作者又引出了五丁开山神话:“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不但突出了蜀道之艰难,而且为古第蜀道增添了神奇色彩。在这几句诗中,诗人思绪是游离、漂缈,他驰骋想象于广阔空间,穿插以历史潮流和神话传说,运用独特匠心,构成了一幅幅惊心动魄图画,虽没有具体写蜀道,但那天梯、石栈相互钩连,曲折、逶迤于高山之中远影已依稀可见。
论述李白蜀道难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论述李白蜀道难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蜀道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该诗以描写自己穿越蜀道的艰辛而闻名,融合了自然景色的壮丽和人物心情的激动,展示出了李白浪漫主义的独特风格。
首先,诗中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浪漫主义的特色。
李白通过对蜀道风光的描写,将自然界的壮丽之美与人的内心体验相结合。
飞泉瀑布、长江奔腾、青山绿水等景象在诗中被刻画得生动而美丽,给人一种恢弘壮观的感觉。
这种描绘方式有一种超越现实的浪漫主义色彩,能引发读者对大自然的深思和激情。
其次,诗中对行走蜀道的艰辛遭遇的描绘表达了浪漫主义艺术的个人感受。
李白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描写了自己穿越蜀道的艰辛和危险。
他身临其境地描述了山路崎岖、天坛无路、河险雪多等困难情景,以及行人奋力攀登、对抗自然的勇敢精神。
这种个人经历与感受的表达,突显了个体对自然与命运抗争的激情和渴望,体现了浪漫主义艺术对自由、个性和英雄主义的追求。
最后,诗中抒发的主观情感强化了浪漫主义的氛围。
整首诗以抒情的方式展开,李白通过自我倾诉、感伤痛苦的情感表达,将读者引入自己的内心世界。
他对挫折、艰难的痛苦描绘,表现出了浓厚的个人情感,以及对现实生活不满和对理想追求的渴望。
这种情感的流露和宣泄,使得诗歌产生了浪漫主义气息,将个人的情感和人类命运的追问融入其中。
总体而言,李白的《蜀道难》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个人遭遇的叙述和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示了浪漫主义艺术对自然、个性和情感的热爱与追求,给人一种超越现实的美与思考。
李白《蜀道难》艺术风格
李白《蜀道难》艺术风格李白《蜀道难》艺术风格李白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其性格豪放不羁、感情爱憎分明、想象力高深莫测,《蜀道难》是最能反映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李白《蜀道难》艺术风格表现特点(一)大胆的夸张在艺术作品的创作中,夸张是最常使用的表现手法,夸张往往会给予读者心理和生理以极大的刺激,既能使事物的本来面貌真实地呈现出来,同时又产生了强烈的力量和动人的艺术效果。
在《蜀道难》这首诗歌中,李白恰恰很好地运用了这种夸张的手法,充分体现了蜀地山川的巍峨险峻,通过夸张手法的运用,对山、水、情、事等进行淋漓尽致的刻画和描写,突出了山水的本质特征,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种比原来的形象更加丰满和具体的姿态,产生了一种强烈的震撼效果和深刻的感受。
现实生活中,其实不存在这种“连峰去天不盈尺”的景象的,但在艺术作品中却可以采用,这是艺术家们的权利,既不歪曲事物的形象特征,同时又达到一种“夸而有节,饰而不诬”的艺术魅力,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和客观事物的真实形象,通过夸张的表现手法,生动、真实、立体、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二)神奇的想象表现事物形象的基本手法就是想象,它是艺术构思的灵魂,所谓“规矩虚位,刻镂无形”,就是将艺术形象从无到有,通过丰富的想象力,成功地表现出来。
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风以极高的评价“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唐人殷瑶也曾这样评价李白的《蜀道难》,可谓是“推奇又之奇”。
二人都认为在李白的诗歌中,具有非常奇特的想象力,可以用“纵逸”来形容,简直是超乎人的想象力,层出不穷、变幻莫测,他的想象空间辽阔深远、无所能及、忽而白昼、忽而月夜、忽而深谷、忽而高山,诗人纵横驰骋,借助于这种奇特、自由而又丰富的想象力,将蜀道山川间的黄鹤之飞、六龙回日、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等超乎寻常的艺术形象,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在自己的诗篇中,通过对这些艺术形象的组织和再现,很好地诠释了作品主题,诗歌也因此产生了一种飞腾神奇、直抵九霄的气势。
浅谈李《蜀道难》艺术特色
李白《蜀道难》艺术特色赏析一《蜀道难》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
全诗二百九十四字,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写景状物以及诗歌体现出来的气象的宏伟而阔大的审美境界等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妙。
正如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所盛称:“笔势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 《蜀道难》即古乐府题,属《相和歌·瑟调曲》,其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运用上。
下面择其要而析之。
(原诗略)一、反复修辞手法反复修辞手法属于语言运用技法之一,其目的在于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实现文学作品中情感循环往复的、鲜明节奏之美的审美目的。
这首诗歌开始写道:“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首先,诗人为了提起诗歌的表现内容的气势,连用了“噫吁嚱”(噫吁嚱,惊叹声,蜀方言。
宋庠《宋景文公笔记》卷上:“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吁嚱’)三个虚词,不但使诗歌显得别具风致,而且是诗歌语言更具口语化,表现出极大的呼喊力,同时,对内容的表达与情感的抒发起了提升的作用。
接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开始写道了——唉呀呀,多么危险多么高峻伟岸啊!蜀道真太难攀登,攀登蜀道简直比攀登青天还难。
接着在诗的中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和结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两次重复出现。
这样,“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不但成了全诗情感线索,而且成为情感发展的主旋律,贯穿诗歌的始终。
从美学上说,这不仅使诗歌产生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乐感,而且抒发诗人出蜀所见道路高峻艰险而感受到的人生之路、仕途的曲折艰难,以及所产生的复杂情感。
李白《蜀道难》艺术表现特点赏析
李白《蜀道难》艺术表现特点赏析摘要:李白是我国继屈原之后的又一名浪漫主义的伟大诗人,他集百家之所长,创作的诗篇充斥着浓浓的才情与艺术气息。
分析《蜀道难》这篇文章,我们可以对文中所描绘的高峻的峰岭、崎岖的山路、险恶的政治环境等感同身受,文中蜀道艰险的叙述,让读者仿佛身处其中。
我们从中明白其浪漫的艺术特征I207.22一、笔下形象带有个人主义,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他以惊世骇俗的笔墨,创造了瑰丽奇伟的意境的同时,又毫不矫饰,真诚的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将自己的个人感情融入所看到的大自然。
在《蜀道难》中主观感受极其强烈。
首句即以惊叹词“噫吁�健笨�头,犹如天风海雨,突兀而来,先声夺人,给人一种惊心动魄之感。
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主观感叹是全诗的基调和主旋律,以反复咏叹的形式抒发强烈的感情。
第一次出现在首句“噫吁�剑�危乎高哉”荡气回肠的惊叹之后,是诗人激情的爆发,诗人满腔的感情,奔涌而来,势不可挡。
一声惊叹后又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提唱,接着用惊人之笔,描绘出一幅巨型的蜀道山川画卷。
而末句的主旋律的一声惊叹,更表达了浓郁的主观色彩。
虽然诗篇对自然形象的刻画较多,但是诗人自身的形象仍然通过矗立在诗的画卷上的惊人形象及所显示的雄伟的气魄所表现出来了,这一切,无不显示出强烈的主观色彩二、夸张大胆,想象变幻莫测,但是却易于人们接受在《蜀道难》中极力渲染蜀道高峰绝壁,万壑转石的险难,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奔放雄健的语言,让读者身临其境地领略祖国秦陇、巴蜀一带的奇险。
全诗围绕“高”、“危”二字,淋漓尽致地描写蜀道的艰险。
李白文中的夸张,往往表现为“无理之理”。
文中写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就用了夸张手法,“上青天”通俗的夸张手法,使人仿佛感受到了那高耸入云,令人望而生畏的崎岖蜀道。
文中诗篇中通过用鸟道和天梯来比喻道路的陡峭、险峻;用黄鹤之高飞,猿猴之善攀援,比喻那些善于穿越险境的人;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描写形势之险峻;用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的豺狼、虎蛇等的一系列高度的夸张手法将蜀道的高、危、险、难等形象地表现出来,既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也突出了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语象、文象与物象——李白《蜀道难》赏析
语象、文象与物象——李白《蜀道难》赏析1.前言语象、文象与物象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重要创作手法,通过对自然现象、人文景观和思想情感的表达,揭示了诗人对世界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本文将以李白的名篇《蜀道难》为例,从语象、文象和物象的角度展开赏析,以期对该诗歌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反思。
2.语象体现在《蜀道难》中,李白运用了大量具有强烈表现力的语象,通过对山水、天空、风雨等自然元素的生动描绘,传达出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苦难和无奈。
“剑阁峥嵘而崔嵬”、“青泥何盘盘”等诗句,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蜀道崎岖险峻的景象,直击读者的心灵深处,引发共鸣。
这种语象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艺术形式,也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3.文象抒发除了语象,李白在《蜀道难》中还运用了丰富多彩的文象,通过对历史、传说、民间故事等文化符号的引用和演绎,为诗歌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内涵与意蕴。
“腾蛇乘雾”、“凤尾峰前沛溪飞”等诗句,既展现了蜀道的险峻和艰难,又蕴含了我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使诗歌具有更为丰富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内涵。
4.物象寓意在《蜀道难》中,李白还通过对人物、情感、命运等人文议题的处理,运用了丰富的物象手法,将生活、历史和情感融为一体,使诗歌更具生命力和精神力量。
“人道如杨柳,侧身随风根”、“不知所踪迹,空耳流水鸣”,通过对人道和自然的对比,展现了人生的坎坷和变幻,既有力地诠释了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坎坷,又引发了读者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回味。
5.总结与展望通过对李白《蜀道难》的赏析,可以看出,语象、文象与物象的运用,不仅使诗歌更具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也为诗人表达内心情感、抒发思想感悟提供了独特的创作方式和艺术手段。
在今后的文学创作中,我们也可以借鉴和发扬这些优秀的创作手法,为文学创作注入更多的艺术灵气和生命力量。
6.个人感悟对于《蜀道难》,我深受其所呈现的山川壮美和颠沛流离所感动,尤其是在作者的表达中,我感受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坚韧和乐观。
《蜀道难》艺术特色
《蜀道难》艺术特色《蜀道难》艺术特色《蜀道难》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蜀道难》的艺术特色,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蜀道难》艺术特色这首诗是李白的代表作品之一,集中而突出的体现了李白诗歌潇洒飘逸的特点。
而这些主要因为以下艺术手法的成熟运用。
1.善用反复:开篇伊始,作者就以“噫吁贼!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强烈咏叹,奔腾直泻,抒发出他对蜀道高峻艰险所感到的惊愕、感慨,而后,在诗的中间和结尾,他又两次重复了这一咏叹,将自己的强烈感情笼罩全诗,给人以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感觉,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2.丰富而神奇的想象:李白在这首诗中的想象力是惊人的,超越时空限制,不受任何约束。
从蚕丛开国、五丁开山的古老传说到“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的可怕现实,从六龙回日之九重云霄到冲波逆折之百丈深渊;既有“百步九折”、“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各种图景展现,又有“悲鸟号’、“子规啼”、“砯崖转石万壑雷”诸般音响激荡;甚而至于还有“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切身经历、实地感受。
凭借神奇的想象,作者具体描绘出了蜀道峥嵘崔嵬的面貌,生动渲染出了它阴森幽邃的氛围,使人如身临其境,耳闻目睹。
3.极致的夸张:李白的夸张往往把笔下的事物夸张到极度,而且动辄用“千”;“万”等巨额数词来形容修饰。
如“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轻舟已过万重山”等。
就《蜀道难》而言,他的夸张也到了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地步。
人说登天最难;而他却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成语有云,谈虎色变,他却道“蜀道之难”,“使人听此凋朱颜!”民谣相传,“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到他笔下竟成了“连峰去天不盈尺”。
为了强调秦蜀交通阻隔时间之久远,他说是“四万八千岁”,为了突出青泥岭山路之盘曲,他说是“百步九折”;而为了显示蜀道之高耸,他甚至夸张说连为太阳驾车的六龙至此也要掉头东返……这些极度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物实际,但却有力地突出了蜀道之艰险雄奇,突出了它不可攀越的凛然气势。
蜀道难的内容评价及艺术特色
蜀道难的内容评价及艺术特色蜀道难的内容评价及艺术特色思想内容评述《蜀道难》是汉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中的“瑟调曲”。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引《乐府解题》说:“《蜀遭难》备言铜梁、玉垒(都是四川山名)之阻”。
自梁简文帝至初唐张文,曾有不少人用此题目写过诗。
李白此诗,虽然也沿用了乐府旧题描写蜀道艰难,但内容较前有所丰富,思想意义也比较积极。
描绘蜀道的奇崛艰险是本诗的一个主要内容,这类诗句,占据了全诗的大部分篇幅。
李白对故乡四川和祖国山河非常热爱,他的许多诗篇都强烈地表现出这一情感。
《蜀道难》也是如此。
虽然,为了达到规劝友人的目的,他极力夸张、描绘了蜀道之艰险可怖,然而对祖国山河的真诚热爱,使他不由自主地对笔下的蜀道倾注了饱满的热情,在描绘蜀道之艰险可怖的同时也写出了它的突兀、峥、强悍和不可凌越的气势。
显示出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其次,本诗体现了作者与王炎的深情厚谊。
李白很重友情,他与诗人杜甫、道士吴、农民汪伦的友谊向来是文学史上的美谈。
他与王炎的交情也很深。
王炎入蜀,他一连写了《剑阁赋》、《送友人入蜀》等诗文相送,王炎去世,他又写了《自水道哭王炎》三首深表哀悼。
在本诗中,他于描绘蜀道之时,每每情不自禁地发出“问君西游何时还?”“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侧身西望长咨嗟”一类感叹,对王炎此行深表担忧,并诚恳规劝王炎及早还家,表现出对友人的真切关心和一怀深情。
如前所述,本诗当作于天宝初。
当时,唐朝社会麦面上尚算安定荣,但骨子里却矛盾重重,不无危险。
一方面,是“法令弛坏”,土地兼并严重,一方面,藩镇拥兵自重,朝廷难以控制。
因此,李白此诗第三部分的有些诗句,尽管仍侧重于描写蜀道地势险要,但也于有意无意之间流露出他对国事危殆的忧虑,流露出了他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关心。
艺术特色无论从哪个艺术角度衡量,《蜀道难》都堪称是李白的代表作。
它集中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作者的创作个性。
首先是感情强烈。
开篇伊始,作者就以“噫吁贼!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强烈咏叹,奔腾直泻,抒发出他对蜀道高峻艰险所感到的惊愕、感慨,而后,在诗的中间和结尾,他又两次重复了这一咏叹,将自己的强烈感情笼罩全诗,给人以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感觉,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蜀道难的内容评价及艺术特色
蜀道难的内容评价及艺术特色蜀道难的内容评价及艺术特色思想内容评述《蜀道难》是汉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中的“瑟调曲”。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引《乐府解题》说:“《蜀遭难》备言铜梁、玉垒(都是四川山名)之阻”。
自梁简文帝至初唐张文,曾有不少人用此题目写过诗。
李白此诗,虽然也沿用了乐府旧题描写蜀道艰难,但内容较前有所丰富,思想意义也比较积极。
描绘蜀道的奇崛艰险是本诗的一个主要内容,这类诗句,占据了全诗的大部分篇幅。
李白对故乡四川和祖国山河非常热爱,他的许多诗篇都强烈地表现出这一情感。
《蜀道难》也是如此。
虽然,为了达到规劝友人的目的,他极力夸张、描绘了蜀道之艰险可怖,然而对祖国山河的真诚热爱,使他不由自主地对笔下的蜀道倾注了饱满的热情,在描绘蜀道之艰险可怖的同时也写出了它的突兀、峥、强悍和不可凌越的气势。
显示出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其次,本诗体现了作者与王炎的深情厚谊。
李白很重友情,他与诗人杜甫、道士吴、农民汪伦的友谊向来是文学史上的美谈。
他与王炎的交情也很深。
王炎入蜀,他一连写了《剑阁赋》、《送友人入蜀》等诗文相送,王炎去世,他又写了《自水道哭王炎》三首深表哀悼。
在本诗中,他于描绘蜀道之时,每每情不自禁地发出“问君西游何时还?”“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侧身西望长咨嗟”一类感叹,对王炎此行深表担忧,并诚恳规劝王炎及早还家,表现出对友人的真切关心和一怀深情。
如前所述,本诗当作于天宝初。
当时,唐朝社会麦面上尚算安定荣,但骨子里却矛盾重重,不无危险。
一方面,是“法令弛坏”,土地兼并严重,一方面,藩镇拥兵自重,朝廷难以控制。
因此,李白此诗第三部分的有些诗句,尽管仍侧重于描写蜀道地势险要,但也于有意无意之间流露出他对国事危殆的忧虑,流露出了他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关心。
艺术特色无论从哪个艺术角度衡量,《蜀道难》都堪称是李白的代表作。
它集中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作者的创作个性。
首先是感情强烈。
开篇伊始,作者就以“噫吁贼!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强烈咏叹,奔腾直泻,抒发出他对蜀道高峻艰险所感到的惊愕、感慨,而后,在诗的中间和结尾,他又两次重复了这一咏叹,将自己的强烈感情笼罩全诗,给人以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感觉,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析《蜀道难》的艺术特色
析《蜀道难》的艺术特色析《蜀道难》的艺术特色《蜀道难》是李白流传至今的名作。
全诗二百九十四字,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析《蜀道难》的艺术特色。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析《蜀道难》的艺术特色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白的《蜀道难》是苏教版必修四的一篇课文,以分析诗歌的个性创新点和表现手法中彰显的想象力为主,将知识层面拓展到学生的想象中,用以实现师生、诗人、文本四者之间的心灵沟通。
借此来探寻让学生把握诗歌的创新点,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达到知识积累和提升教学的双重效果。
一、创新思出鬼神表《蜀道难》作为经典名篇,被甄选在苏教版必修四“笔落惊风雨”单元,可见其重要性、学习此单元的诗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研读文本尝试鉴赏不同诗风以及指导学生如何掌握作者的人生观和人生情怀。
学习《蜀道难》的目的就是要读出李白诗词的创新之处。
因此,在引导学生品读诗词时,首先要考虑诗词美的特点和学生的审美差异,要让每个学生都能从多角度多元化的解读诗词发现其创新之处。
创新不是一个抽象的不可完成的教学概念,而是培养学生的探寻的难点。
要想提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善于发现作品的创新之处,这样才能让学生拓宽思想提升自身的能力。
解读《蜀道难》的创新之处要先分析乐府诗的特点。
歌颂蜀道的诗篇不计其数,唯独诗仙的篇章给人留下了永恒的印象,其根本原因就是李白对乐府诗的创新。
唐代以前语言简短且单薄乏力,而李白在语言刻画上不拘泥于乐府诗的规范形式,而是用其独特的构思和内在节奏引导豪迈奔放的情感宣泄出来。
形成回肠荡气、变幻莫测的艺术氛围。
而这种爆发出来的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气魄傲岸的宇宙境界,正是让人浮想联翩的基点。
同时,李白也将个人的气质融入到了诗词之中,给人一种跌宕起伏的动感,无论是韵律和雄放的情感都深沉有力让人回味无穷。
学生只有了解这些诗词的创新点,才能用超然的姿态去切实感受到什么是创新,创新的切入点又是什么,借此来实现主动领悟的过程。
蜀道难的艺术手法分析
蜀道难的艺术手法分析蜀道难的艺术手法分析描绘蜀道的奇崛艰险是本诗的一个主要内容,这类诗句,占据了全诗的大部分篇幅。
李白对故乡四川和祖国山河非常热爱,他的许多诗篇都强烈地表现出这一情感。
如前所述,本诗当作于天宝初。
当时,唐朝社会表面上尚算安定繁荣,但骨子里却矛盾重重,不无危险。
一方面,是法令弛坏,土地兼并严重,一方面,藩镇拥兵自重,朝廷难以控制。
因此,李白此诗第三部分的有些诗句,尽管仍侧重于描写蜀道地势险要,但也于有意无意之间流露出他对国事危殆的忧虑,流露出了他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关心。
无论从哪个艺术角度衡量,《蜀道难》都堪称是李白的代表作。
它集中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作者的创作个性。
首先是感情强烈。
开篇伊始,作者就以噫吁贼!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强烈咏叹,奔腾直泻,抒发出他对蜀道高峻艰险所感到的惊愕、感慨,而后,在诗的中间和结尾,他又两次重复了这一咏叹,将自己的强烈感情笼罩全诗,给人以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感觉,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其次是夸张极度。
夸张是诗人常用的艺术手法,然而,李白的夸张与众不多,他往往把笔下的事物夸张到极度,而且动辄用千;万等巨额数词来形容修饰。
如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轻舟已过万重山等脍炙人口的诗句,都是典型的例子。
就《蜀道难》而言,他的夸张也到了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地步。
人说登天最难;而他却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成语有云,谈虎色变,他却道蜀道之难,使人听此凋朱颜!民谣相传,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到他笔下竟成了连峰去天不盈尺。
为了强调秦蜀交通阻隔时间之久远,他说是四万八千岁,为了突出青泥岭山路之盘曲,他说是百步九折;而为了显示蜀道之高耸,他甚至夸张说连为太阳驾车的六龙至此也要掉头东返这些极度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物实际,但却有力地突出了蜀道之艰险雄奇,突出了它不可攀越的凛然气势。
再次,想象丰富奇特。
李白在这首诗中的想象力是惊人的,超越时空限制,不受任何约束。
从蚕丛开国、五丁开山的古老传说到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的可怕现实,从六龙回日之九重云霄到冲波逆折之百丈深渊;既有百步九折、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各种图景展现,又有悲鸟号、子规啼、砯崖转石万壑雷诸般音响激荡;甚而至于还有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切身经历、实地感受。
《蜀道难》写作特点
《蜀道难》写作特点《蜀道难》写作特点引导语:李白的这首《蜀道难》可谓是千古名作,里面浪漫而夸张的修辞手法让这首诗中的很多句子一度成为高考必考内容,《蜀道难》写作特点是怎样的?有哪些重点句子呢?李白《蜀道难》写作特点1、灵活的章法,宏伟的气象,深刻的主题。
2、奔放的感情,丰富的夸张,新奇的想像,杰出的浪漫主义手法。
文中所想象的蜀地与其山峦、山路的情形使人觉得怵目惊心,毛骨悚然,大有见蜀山而回转之意。
3、多样的诗歌意境,为了表达主观感受与目的的需要,诗歌中构织不同的意境:高峻、宏伟、神奇、凄清、恐怖等各种意境均有描绘,而这些意境又统统表现一个“难”字。
4、神秘的传说,“五丁开山”“太阳神回车”“子规哀啼”等传说的出现,使全诗笼罩一种神秘气氛,也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出了一个“难”字。
名句赏析1、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直译为:蚕丛和鱼凫等远古蜀王开国的事迹是完全不知道了!解释为:“茫然”的意思是“模糊不清的样子”.由于年代久远,有关蚕丛和鱼凫等远古蜀王是如何开国的,已经没办法知晓了.2、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直译为:(长安)西面有太白山挡住了入蜀的道路,只有一条鸟儿飞行的路线可以通过峨眉山的顶峰.解释为:这两句诗是说由秦入蜀十分困难.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3、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直译为:(太白山)山崩地裂,五位壮士牺牲了生命,这以后才有了一条由高峻的山路与凿石架木而成的的栈道相连而成的蜀道.解释为:这里以“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烘托了蜀道开辟的艰险.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直译为:(蜀道的)上面有迫使太阳神的车子绕道而行的高峻的山峰,下面有波涛滚滚的回旋的急流.解释为:两个“之”字,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结构助词“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这两句诗分别通过对山高、水险的刻画,从侧面烘托出了蜀道的艰险.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直译为:最善于飞翔的黄鹤,尚且不能够飞过去;最善于攀援的猿猱,也为难以攀援过去而发愁.解释为:这两句诗是承上两句“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而来的.正因为山峰如此高峻,所以连善于高飞的黄鹤也飞不过去;正因为川流如此险急,所以连善于攀援的猿猱也为攀登而发愁.动物尚且如此,不言而喻,人行走就更是难上加难了.6、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直译为:(行人)伸出手来就可以触摸到天上的星辰,抬起头来望天紧张得不敢呼吸,只好坐下来用手抚胸长长地叹气.解释为:这两句诗描绘了人行蜀道之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7、畏途巉岩不可攀.直译为:可怕的道路、险峻的山岩实在难以登攀.解释为:这一句刻划了行人行至青泥岭地段时,看到蜀道如此艰险后望而却步的心理.8、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直译为:又听见子规鸟在夜月下哭泣,一声声使这空寂的山间显得更为愁惨.解释为:“愁空山”是一个使动句,意思是“使空山……愁”,“愁”是“使……愁惨”的意思.9、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直译为:蜀道的难行比登天还要难,使人一听说它的艰险之状便大惊失色.解释为:“凋朱颜”原指“衰老”,用在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大惊失色”.10、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直译为:连绵的山峰离天不满一尺,千年枯松好像倒挂在悬崖绝壁上.解释为:诗的前一句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极言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是衬托绝壁之险.这里主要是从静态的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一种惊险的气氛.这是以静来衬托下文中的动(飞湍、瀑流、悬崖、转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想象源出天地 外 李 白的成 名之 作 当 属 《 蜀 道难 》,其 文 章特 点 正 是 运 用 了浪漫主 义想 象手 法来表 现豪迈 奔放 的艺术风 格 。同 时 ,李 白以其 丰富 的想象 力 以及独特 的艺术 构思和 纵横 飞 扬的文 采创造 出了一个 充满神 奇的艺 术世 界。在教 学过 程 中 ,教 师首先 要善 于 引导学生 在感 知中走进 李 白的艺术 世
双 重效果 。 创新思 出鬼神表
一
、
《 蜀 道难 》作 为 经 典 名篇 ,被 甄选 在 苏 教 版 必修 四 “ 笔落 惊 风 雨 ” 单元 ,可 见 其重 要 性 、学 习此 单 元 的诗 歌 ,主 要是 让学 生初步 了解 研读文 本尝试 鉴赏 不同诗风 以 及指 导学 生如何 掌握 作者 的人生观 和人 生情 怀。学 习 《 蜀 道难 》的 目的就 是要读 出李 白诗词 的创 新之处 。因 此 ,在 引导 学生 品读诗 词时 ,首先 要考虑 诗词 美的 特点和学 生 的 审美 差异 ,要 让每个 学生都 能从多 角度 多元 化的解 读诗词 发现 其创新 之处 。创新 不是 一个 抽象 的不可 完成的教 学概 念 ,而是 培养学 生 的探寻 的难点 。要想 提升 学生在 阅读过 程 中的创 新能 力 ,首 先要善 于发现 作 品的创新 之处 ,这样 才 能让学 生拓 宽思 想提升 自身 的能 力。解读 《 蜀道难 》的 创新 之处 要先 分析 乐府诗 的特 点。歌颂 蜀道 的诗篇 不计其 数 ,唯独 诗仙 的篇 章给人 留下 了永恒 的印象 ,其根 本原 因 就 是 李 白对 乐 府 诗 的 创新 。唐 代 以前 语 言 简短 且 单 薄 乏 力 ,而李 白在 语 言 刻 画上 不 拘 泥于 乐 府 诗 的规 范 形 式 , 而 是 用 其独 特 的 构 思 和 内在 节 奏 引导 豪 迈 奔放 的情 感 宣 泄 出来 。形 成 回肠 荡气 、变 幻 莫测 的艺 术 氛 围 。而 这 种 爆 发 出 来 的凌 驾 于 一 切之 上 的 气 魄傲 岸 的 宇 宙境 界 ,正 是 让 人 浮 想联 翩 的 基 点 。 同时 ,李 白也 将 个人 的气 质 融 入 到 了诗 词之 中 ,给 人一 种 跌 宕起 伏 的动 感 ,无 论 是 韵 律 和 雄 放 的情 感 都 深 沉 有 力让 人 回 味无 穷 。学 生只 有 了 解 这 些 诗 词 的创 新 点 ,才能 用 超 然 的姿 态 去切 实感 受 到 什 么是 创 新 ,创 新 的 切入 点 又 是什 么 ,借 此来 实 现 主 动
口教学 漫议 口
浅析 《 蜀遒难 》的艺 术特色
江苏省淮北中学 高 艳
诗 歌教 学 是 高 中 语文 教 学 的 重 要组 成 部分 。李 白的 《 蜀道 难 》是苏教 版必 修四 的一篇课 文 ,以分析 诗歌 的个 性 创新 点和 表现手 法 中彰显 的想象 力为主 ,将知 识层面 拓 展 到学 生 的想象 中 ,用 以实现 师生 、诗人 、文本 四者之 间 的心灵 沟通 。借此 来探 寻让 学生把握 诗歌 的创新 点 ,提 升 学 生 的审美 能 力和 想象 能力 ,达到 知识积 累和提 升教学 的
有 鸟道 ”更 是说 明 了川蜀之道 只有一 条小鸟 才能飞过 的缝 隙 ,更是 彰显 了作者 的想象 功底 。同时作者 配以两个 神话 故 事来渲 染蜀道 的神 秘和险 要 ,这种 紧张 夸大的氛 围很容 易让诗人 和读者 的心 联系到 一起 ,这就是 我们常说 的要让 学 生激发艺术 灵感。那么诗人的想象力都表现在哪呢? 首先 ,作 者 的想 象 力 源 于现 实。 没有 J I 1 蜀道 路 的 险 要就 不 会 有任 何 生 动 的想 象 ,也 不 会 让 』 l I 蜀 之道 丰 富多 彩 。作 者的 想象十分 的夸张 , “ 上 有六龙 回 日之 高标 ,下 有冲波 逆折之 回J l 1 。” 面对 蜀地 的高峰就 算是驾 着六条龙 的太阳 也只能 绕道 而行 ,而 下面又 是 曲折 回旋奔 流不止 的 河水 ,这充分 说 明了李 白的想象 力宏大没 有任何 的羁 绊 , 而接下 来又 说就算是 一飞千 里 的黄鹤和敏 捷的猿猴 也 为蜀 地的高 山犯 愁。李 白用太 阳来形 容 山之高 ,用河 水来抒 发 对蜀道 的敬 畏 。此 时学生 的脑海 中不难形 成壮美 的 自然风 光。 其次 ,作者 的想象是从 未知 出发过渡 的。如接下来 写 的 “ 青 泥何盘盘 ! 百 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 仰胁息 ,以手 抚膺坐 长叹 。”将 曲折 的山峦写 的就好 像是在仰 视天 上的 星宿 ,用天 地 日月与蜀道 的距 离来刺激 读者 的感 官 ,这是 任何人 都没 有过 的体验 。从 旅行 者的 角度 来体验 蜀道难 又 会发 现 ,文 章 中像是 出现 了一位 愁容满 面的旅行 者正在 接 受李 白这位 有经验 者的 劝导 。作 为李 白故 乡的蜀地 ,李 白 知道 蜀道之 难 ,正是如 此 ,才 让难于 上青天 的蜀道描 写更 加具 有说服 力 。同时 ,山峰 、瀑 布 、枯 松等真 实景物 又给 蜀地赋 予 了壮观 的想象 色彩 ,让 自然 的神韵和 大 自然 的鬼 斧 神工形成 了现 实与想 象的彩带 。天 上人间无 不澎湃 着作 者 的只可 意会不 可言传 的复杂 心理 。同时诗人 以对剑 阁的 担 忧来联 想守卫 剑阁之 人的重 要 ,思 维跨度之 大正是 主题 思 想的延 伸 ,这 种担心 也是一 种讽刺 ,给我 们留下 了更加 丰富的想象 空间。 最后 ,想象 是文学 不可 或缺 的重要元 素 ,也 是诗歌 的 表 现 手法。想象 是人在脑 海 中将 现实 的东西进 行加工 的过 程 。可 以抽象 的将具体 事务变 成抽象 虚幻 的事 物 。作 者正 是 用 了抽 象的想 象力将 传说 、夸张 、比喻融合 在一起 ,用 天 马行空 的想象 力造就 出一片 浩瀚 的飘渺的 充满神奇 色彩 的 艺术 世界 。教 学过程 中 ,从 诗歌 的想象 出发 ,让学 生 了 解 并分析 文本 ,在审美 的过程 中积 累 ,借此 来提升 想象能 力 ,这 才是 阅读 鉴赏文本 的核 心。 综 上所 述 ,通 过 分 析 诗歌 的 个性 创 新 点和 表 现 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