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长恨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篇长篇叙事诗,描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
本文将从叙事结构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叙事结构《长恨歌》的叙事结构采用回溯法,以唐玄宗登基为起点,以杨贵妃死亡为终点,描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相识、相爱、相守、相离的整个过程。
整篇诗歌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描写唐玄宗的登基、国泰民安的局面,以及他和杨贵妃初次相遇的场景;第二部分则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相处的点滴,唐玄宗宠爱杨贵妃的种种表现;第三部分则是描写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矛盾和分歧,以及唐玄宗废后、赐死杨贵妃的悲剧结局;最后一部分是唐玄宗感悟与悔恨的自白。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使整篇叙事流畅自然,为读者展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故事的全貌。
同时,白居易也运用了众多诗歌技巧,如夹叙互补、章回交替、比兴夸张等,使整篇叙事富有变化,情节推进和交错错综,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故事的内涵。
二、艺术特色1.真实情感的表达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展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感情历程。
他以真实、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唐玄宗的爱情之深、眷恋之切,也因此更能凸显杨贵妃对他的意义和特殊性。
诗中唐玄宗摸索着生活,尝试着表达出自己对杨贵妃的感情,在当时的宫廷中,这样的持久、旷达和畅快的情感是难以被人所理解的。
2.丰富的艺术形式《长恨歌》是一篇非常具有史诗性的诗歌作品,它兼具抒情和叙事两种功能,表现了一个雄伟的时代的生动画卷。
白居易在诗歌表现上运用了众多的修辞手法,如比兴、夸张、意象等,在艺术形式上更富表现力和东方美学的内涵。
《长恨歌》的形式美感在不断地演绎和变形之中,达到了一种超越人生、超越时间的境界。
3.强烈的人性关怀《长恨歌》以深切、悠扬的情感引领着读者的情感,它并不是单纯的爱情记录,而是一种振聋发聩的人性关怀,从爱情与婚姻、权力与生命、漠然与自由等多个方面来展现了唐代宫廷的复杂和压抑。
白居易虚心地把自己的情感编织进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恋情之中,将自己的书生之气和艺术上的才情都融入到诗歌之中。
简述长恨歌的语言特色
简述长恨歌的语言特色
《长恨歌》的语言特色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简练明快:《长恨歌》的语言风格清新、简练,用词精
准、传神,表现出诗人的高超技巧。
诗中的句子短小精悍,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形象生动,富于感染力:《长恨歌》中塑造了许多生动的形
象,诗人通过形象的描绘,将读者带入到情境之中。
诗中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了形象的感染力,使读者产生共鸣。
3.叙事与抒情相结合:《长恨歌》是一首叙事诗,诗人以历史人
物和传说为背景,叙述了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
在叙事的过程中,诗人也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使诗歌充满了抒情色
彩。
4.押韵工整,对仗工巧:《长恨歌》是一首格律严谨的诗歌,诗
人运用了各种韵律和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优美动人。
诗中的对仗工整巧妙,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5.细腻描绘,情感真挚:《长恨歌》中描绘了许多细腻的情感和
场景,诗人通过这些描绘,将读者带入到故事之中,感受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这种真挚的情感表达,让人深受感动。
综上所述,《长恨歌》的语言特色丰富多样,既有叙事与抒情的结合,又有形象生动、押韵工整、对仗工巧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这些语言特色共同构成了《长恨歌》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长恨歌艺术特色
长恨歌艺术特色长恨歌艺术特色《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中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
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
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
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
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
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
还都路上,“天旋地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伤心泪下。
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
回长安后,“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白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然泪下,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
这种苦苦的思恋,“春风桃李花开日”是这样,“秋雨梧桐叶落时”也是这样。
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
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
长恨歌的艺术特点
长恨歌的艺术特点长恨歌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背景的古代长篇叙事诗,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作为一位传统文化学者,我对长恨歌的研究让我深刻认识到它独特的艺术特点。
首先,长恨歌的艺术特点之一是其叙事手法的独特性。
长恨歌以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描写两人的相遇、相知、相爱以及最终的分离,将读者带入一个动人的故事情境之中。
在叙事过程中,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描写手法,如对景物的描绘、对人物内心的揣摩、对事件的抒发等,使得整个叙事过程生动而有力,令人难以忘怀。
其次,长恨歌的艺术特点还体现在其语言表达上。
长恨歌采用了五言绝句的形式,每句四个字,字字珠玑,句句抑扬顿挫,形式简练而富有韵律感。
同时,诗人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使得诗歌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读者的阅读感受。
此外,长恨歌的艺术特点还体现在其意境的塑造上。
整首诗以杨贵妃的遭遇为主线,通过对杨贵妃的心理描写和对历史背景的交代,展现了一个悲剧的爱情故事。
诗中融入了大量的悲壮、浪漫的意象,如“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给人以深深的感受。
最后,长恨歌的艺术特点还表现在其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上。
长恨歌以一个爱情悲剧为主线,但在叙事过程中,诗人通过对历史背景的描绘和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批判。
诗中对宫廷政治的揭露、对人性的探讨、对权力的反思等,使得长恨歌不仅仅是一首爱情诗,更是一首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呼唤。
综上所述,长恨歌作为一首古代长篇叙事诗,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它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精湛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意境塑造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对于传统文化学者来说,研究长恨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也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探讨人性、社会和历史等重要问题。
浅析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浅析《长恨歌》的艺术特色《长恨歌》是白居易作品中的代表作。
一篇长恨有风情,体现了它的伟大的爱情主题,“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等名句至今仍广为传诵。
然而一篇文章之所以经久不衰,除了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还应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下面我就浅析一下《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情节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交代了事情发展的起因,统领了全篇,故事由此展开.全文可分成四段,从开头到“尽日君王看不足”为第一段,写了杨贵妃的美貌,以及与唐明皇的爱情。
他们整日沉迷于儿女情长,甚至“从此君王不早朝".从“渔阳鼙鼓动地来"到“东望都门信马归”为第二段,写了由于唐明皇因美色而荒于朝政,从而引发了“安史之乱",在马嵬坡唐明皇被逼无奈只有痛杀杨贵妃.从“归来池苑皆依旧”到“魂魄不曾来入梦”为第三段,唐明皇回来后还是放不下杨贵妃,朝思暮想,以至触景生情“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希望能在梦中见到他,可“魂魄不曾来入梦".至此,已经将情节写得动人心魄,但文章并没有结束,而笔锋一转写出了以下的故事。
因此,文章的第四段是从“临邛道士鸿都客”到最后,诗人借助想象构造了一个妩媚动人的境界,将情节又一次推向高潮。
玄宗在道士的帮助之下在仙境中找到了杨贵妃,在那里又一次地再现了杨贵妃的姿容,并重申前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至此,文章才结束,情节跌宕起伏,曲折离奇,但又自具首尾,以李杨二人的爱情始,又以李杨的爱情终,可谓情节完整,自具首尾.二、完整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首先,《长恨歌》对杨贵妃这个人物的形象塑造非常完整鲜明。
主要通过直接描写,间接描写来完成的。
文章用了大量笔墨来直接描写杨贵妃的美貌,如“天生丽质难自弃”,天然就生成了美丽的姿色.“回眸一笑百媚生”,她回眸一笑,就生出百般妩媚、千般娇羞。
“温泉水滑洗凝脂"她的肌肤如玉般圆润光滑.“芙蓉如面柳如眉”等等。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摘要】《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是一首叙事诗。
本文通过探讨其叙事结构,分析其艺术特色,解读主题和意义,探讨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比较其他叙事诗的异同等方面,揭示了《长恨歌》的独特魅力。
叙事结构严谨有序,艺术特色突出,借鉴了汉魏乐府风格,并融入了白诗派的清新风貌,展现出作者独特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观念。
《长恨歌》中所描绘的爱情悲剧,激发读者对美好的向往和对悲伤的感受,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它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展望研究前景的也强调了《长恨歌》对文学发展的重要性,值得我们不断深入研究和传承。
【关键词】《长恨歌》,叙事结构,艺术特色,主题和意义,后世影响,比较与其他叙事诗异同,研究前景,文学发展。
1. 引言1.1 介绍《长恨歌》的背景和作者《长恨歌》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
白居易(772年-846年)是唐代文学家、政治家,他在文学上开创了新风格,被誉为唐代"诗鬼"。
他在《长恨歌》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抒情手法,展示了他高超的写作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长恨歌》是一首抒发爱情悲剧的长诗,全文以乐府风格为主,描写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段爱情纠葛的悲剧,如诗般动人,给人以深刻的感慨。
白居易通过《长恨歌》展现了他对爱情的执着和对世事的感慨,同时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长恨歌》以其华丽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赢得了读者的赞扬和称赞,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在形式上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更在思想内涵上展现出白居易的深邃思想和文学才华。
这首诗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阐述本文的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和艺术特色进行深入分析,揭示这首叙事诗的独特魅力与价值。
通过对《长恨歌》的解读和探讨,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发展脉络,同时也可以对现代文学创作产生启发和影响。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长恨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该诗表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剧,通过叙述杨贵妃的生平和悲惨遭遇,展现了作者对爱情的追求和对权力的批判。
该诗的叙事结构和艺术特色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学价值。
叙事结构方面,《长恨歌》采用了线性叙事结构,通过叙述杨贵妃的成长经历、与唐玄宗的相遇和爱情、以及最终的悲剧结局,展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全诗共分为七首,以时间顺序叙述了杨贵妃的一生,从她的出生和美貌、到她被唐玄宗看中、再到她受宠若惊、最后以死让位,表现了一个爱情悲剧的完整发展过程。
为了增加诗歌的艺术张力,白居易在叙事中插入了一些描写和抒情的内容,以丰富表现手法,突显情感。
整个诗篇的叙事结构严谨有序,铺陈中展开,情节推进自然,呈现一个完整的故事画卷。
在艺术特色方面,首先是《长恨歌》的语言艺术。
白居易运用了许多技巧繁复、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这些手法在古文中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也使得作品更加富有感情色彩、动人心弦。
诗中也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例如“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形容,让人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到诗中人物的形象和情感。
《长恨歌》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其对杨贵妃形象的刻画上。
在诗中,杨贵妃被描绘成一个美丽、富有智慧和才情的女子,她的形象真实而鲜活,让人们对她的遭遇产生共鸣和感悟。
通过对杨贵妃形象的刻画,使得整个作品在情感上更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
诗人通过描写杨贵妃与唐玄宗之间的爱情,既表现了深情缱绻,又抨击了权力的腐蚀和摧残。
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与社会现实的批判相结合,使得《长恨歌》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简述白居易《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简述白居易《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叙事诗,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叙事、写景与强烈的抒情相结合。
在叙事中抒情,故事完整,情节曲折,详略适宜。
在叙事过程中,有景物描写的穿插,并采用了回环往复的抒情手法,强烈的感情色彩融入其中。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
诗中的人物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既有对历史的感慨,又根据当时的民间传说进行了艺术创造。
人物形象鲜明而生动。
主要通过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来刻画人物,如写明皇“泪垂”时面对眼前的“物是人非”,无不引起主人公的思念之情。
语言精美,声调流畅。
这是一首七言歌行体的诗歌,但也有相当程度的律化,有大量对偶或合律的句子。
押韵多变化,或连句押韵,或平声,或仄声,换韵灵活,而又音韵和谐、优美。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摘要】《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通过抒发作者对长恨别离之恋的情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本文从叙事结构、主题与情节的融合、人物形象描写、语言运用特色和意境营造等方面对《长恨歌》进行分析。
通过探讨叙事结构的布局和节奏,以及主题与情节的关联,揭示了作品的艺术内涵。
人物形象的生动描写和语言运用的精湛技法,深化了作品的情感表达。
通过对意境的营造,展现了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总结《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展望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长恨歌》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展现人性情感和生命感悟的艺术画卷,值得珍视和传承。
【关键词】《长恨歌》、叙事结构、艺术特色、背景、作者、重点、主题、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运用、意境、总结、价值、意义。
1. 引言1.1 介绍《长恨歌》的背景和作者《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诗,全名为《长恨歌长恨歌》。
这首诗描写了唐玄宗与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同时也反映了唐朝末年社会动荡的局面。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作品涉及诗、文、赋等多个领域,被后人称为“诗圣”。
《长恨歌》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水平。
在这首诗中,白居易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唐玄宗与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同时也通过描写庙堂宫廷的情景,反映了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现实。
白居易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和对人物内心感情的透彻描写,将这段爱情故事置于历史背景之中,展现出了唐朝末年的苍凉和动荡。
通过分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和艺术特色,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白居易文学创作的风格和思想内涵,也能够更好地领略唐代文学的独特魅力。
接下来,本文将着重分析《长恨歌》中的叙事结构,主题与情节的融合,人物形象的描写,语言运用的特色以及意境的营造,从而全面解读这首千古传世之作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1.2 阐述本文分析的重点本文旨在通过对《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这首诗歌作品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白居易长恨歌的艺术成就
白居易长恨歌的艺术成就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的长诗,以其深远的意境、动人的抒情和优美的文学艺术风格而闻名。
这首诗具有许多艺术上的成就和特点:
1.叙事与抒情相结合:《长恨歌》既具有叙事性,描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悲剧般的
爱情故事,又包含了深沉的抒情情感。
情感真挚、激发共鸣,使得读者能够沉浸其中。
2.细腻的描写:白居易巧妙地通过对景物、情感和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描写,展现出
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他运用细腻而富有意境的笔墨,勾勒出了令人动容的爱情故事和历史画面。
3.音韵和节奏感:《长恨歌》运用了丰富的音韵韵律,使得诗篇旋律优美,富有节奏感。
白居易善于运用平仄、押韵等技巧,使诗歌朗朗上口,易于传颂。
4.意境和象征:通过对诗中意象的构建和象征的运用,白居易创造了丰富的意境。
他
用自然景物、情感投射等手法,将杨贵妃的悲剧与时代变迁相结合,呈现出深刻的历史意义。
5.文学价值:《长恨歌》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在文学
上有着重要地位。
它不断地被后人赞美、吟诵,并影响了许多后来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创作。
总的来说,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其深邃的情感、优美的文学表达和历史意义,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杰作之一。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长恨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以李夫人的悲哀离别为主题,通过对李夫人与唐明皇之间爱情故事的叙述,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人生百态的深切思考。
《长恨歌》无疑是一首具有丰富叙事结构和独特艺术特色的诗篇,本文将对其叙事结构与艺术特色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我们来看《长恨歌》的叙事结构。
整首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李夫人离别的情节、李夫人怀怨的情节和李夫人回忆的情节。
这三个部分通过诗人的叙述和李夫人的独白互相交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叙事结构。
在第一部分,诗人通过描写李夫人的离别场景,展现了李夫人与唐明皇的深情厚谊,以及她对离别的不舍与伤感。
第二部分,李夫人在怀怨中对唐明皇不忠于情的忠贞表达了深深的歉疚之情。
第三部分,诗人通过李夫人的怀念之情,回忆起与唐明皇的往事,展现了对逝去爱情的眷恋和缅怀。
整体上,《长恨歌》通过这样的叙事结构,把李夫人的爱情悲剧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得整个诗篇情感充沛,叙述流畅。
我们来分析《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长恨歌》的艺术特色之一在于其辞藻华丽、婉转动人。
比如“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表达了对生离死别的悲凉之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表达了对爱情无奈的感慨。
这些婉转动人的辞藻,为整个诗篇增添了许多情感的魅力,使得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对离别与爱情的深沉思考。
诗中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人生百态的思考。
比如“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更那堪”,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悲凉感叹;“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情感忠贞的感慨。
这些思考与感悟,使得《长恨歌》不仅仅是一首关于爱情的诗篇,更是一首关于人生、时代和情感的跨越千年的心灵对话。
《长恨歌》的艺术特色之一在于其对音乐的运用。
诗中多处运用了音乐的修辞手法,比如“翩翩起舞,轻摇红袖”、“阮家女儿,彩袖为君绣”,这些修辞手法使得诗篇在语言和音韵的层面更加优美动人,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长恨歌》的艺术特点
.《长恨歌》的艺术特点
这是白居易最负盛名的诗作之一。
此诗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展现了李、杨爱情悲剧的全过程。
诗的前半部分重在揭露他们的荒淫误国,后半部分重在同情他们的爱情悲剧,并对他们生死不渝的爱情加以歌颂,这种揭露与歌颂的统一,讽谕与同情的交织,构成了此诗复杂的双重主题。
(1)这是一首叙事诗,但有极浓的抒情色彩,故事性和抒情性的统一是此诗最突出的特色之一。
作为叙事诗,它故事首尾完整,情节复杂曲折,起伏变化,而此诗在材料处理上裁剪得当,详略适宜。
(2)这首诗又充分运用了抒情诗回环往复的特点,反复抒写他们时时、处处不尽的缠绵悱恻之情。
(3)此诗前半部是写实,是揭露,多为现实主义的深细描绘;后半部分多为虚拟,多为浪漫主义的瑰丽想象,所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也是此诗的一大特色。
(4)成功的人物刻画是此诗又一突出特点,此诗以情节推移为线索,而以刻画人物为中心;在刻画人物时,又重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着力写出男女主人公在不同时期的感情,时变、事变、景变、情也变,层层揭示;即使是写景状物,也多是融情入景,重在写人物的心理感受,故诗中虽对人物肖像描写极少,但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5)此诗语言工丽,富于词采。
清丽的比喻,工整的对句,又不用典故,自然流畅,音节和谐,用韵自由,琅琅上口,魅力无穷。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长恨歌》是一首描写杨贵妃与唐玄宗爱恨纠葛的长篇叙事诗,由王之涣所作。
该诗通过细腻的叙事结构和独特的艺术特色,展现了唐代宫廷爱情和政治的错综复杂,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与人情世故。
本文将着重从叙事结构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来试析《长恨歌》。
叙事结构上,《长恨歌》以“汉帝重阁深宫,伤春一路几人回”为开篇,以“始信移金甲,露频转玉鞭”为结尾,贯穿了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悲剧。
整首诗共分为十个段落,每一段落都有明确的叙事内容,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首先是诗人通过描述春宴与夜宴,巧妙的将宫廷生活描绘出来,为故事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然后是望长安、回长安两个段落,诗中通过描述杨贵妃与唐玄宗小房的事迹,为故事引出了主要的矛盾与问题。
再然后是相思段,通过描述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相思之苦,抒发了一往情深的爱情。
接着是凌波仙子段,再到无字乐段,都分别叙述了夫妻之间的相思之苦,埋下了爱情悲剧的伏笔。
最后几个段落则是诗人通过杨贵妃之死和唐玄宗的执念,巧妙的将故事高潮展示出来,营造了一种悲剧的氛围。
整首诗的叙事结构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将故事情节展现得淋漓尽致,引人入胜。
在艺术特色方面,《长恨歌》的语言凄美动人,雄浑有力,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首先是词藻的精致。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闭月羞花”、“人面桃花”等,让整首诗显得既华丽又真挚。
其次是情感的真挚。
诗中虽然是叙述的宫廷纷争,但诗人通过对杨贵妃与唐玄宗的深情厚谊的描写,表达了真挚的感情,让读者感受到了那份悲欢离合的情感。
再次是意境的深远。
诗中通过对宫廷生活和爱情纠葛的描写,展现了唐代宫廷的繁华与险恶,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长恨歌》的叙事手法也十分独特,整首诗通过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将整个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增添了文学作品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这些艺术特色使得《长恨歌》在叙事和艺术方面都具有极高的水平,堪称唐代叙事诗的杰作。
白居易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白居易长恨歌的艺术特色《长恨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该诗主要描写了王昭君与匈奴王的婚姻,以及后来被迫离别的故事。
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叙事而富情感《长恨歌》是一首叙事诗,通过叙述王昭君与匈奴王相爱、结婚以及分离的故事,充分展现了作者对这段历史的痛惜之情。
白居易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感情,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他对王昭君遭遇的同情和痛苦。
比如,诗中表达出的离别之痛,让人不禁为王昭君扼腕叹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白居易通过自己的叙述,将读者带入到这段历史故事中,深刻地体验到了其中所蕴含的悲伤与凄凉。
二、注重细节描写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善于运用细腻的描写,以生动的画面勾勒出人物的形象和情感。
他通过对王昭君和匈奴王的描写,展现了他们深情厚意的爱情,并透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进一步突出了人物的心情和命运。
例如,诗中写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将人物的内心感受与外部环境相结合,增强了作品的艺术张力和感染力。
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可感,使人感慨万分。
三、婉约词藻白居易是唐代文人中的代表,他的文字以婉约细腻著称。
《长恨歌》中,他运用了许多巧妙的词藻,使作品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比如,“波渺渺,柳依依”、“酒初醒、钟已初没”等等,都是白居易独特的表达方式,让读者感到文字中蕴含着一种宛转曲折的美感。
这种婉约的词藻,既能够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沉酣和怀念,又能够与作品的主题相契合,使整个诗篇更具艺术张力和感染力。
四、音韵和谐白居易的诗歌创作非常注重音韵的和谐。
《长恨歌》中,他将音韵的和谐融入到句子结构的构建中,使诗句朗朗上口,读起来优美动听。
比如,“万里归人独绣幕,几回天子压香尘”、“今古语音形具备,妃后称觞惟庙祠”,这些句子中的韵脚、押韵等修辞手法,使诗歌的整体节奏感十分流畅。
通过这种音韵的和谐,使作品更加具有朗朗上口的特点,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篇长篇叙事诗,全诗以玉石山宫内的长春宫为背景,通过描绘唐玄宗与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唐代社会的荣辱悲欢。
《长恨歌》以其独特的叙事结构和艺术特色,被誉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杰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一、叙事结构《长恨歌》共有294句,是一篇长篇叙事诗,叙事结构严谨有序,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开头自序、中部叙事、结尾抒情。
在开头自序部分,白居易通过长春宫的描写,营造了一个宏大的史诗般的背景,向读者介绍了故事的发生地和主要人物。
在这里,通过对长春宫的描写,诗人以盛大的场面为故事的发生做了铺垫,增加了读者的阅读欲望。
在中部叙事部分,诗人开始叙述唐玄宗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
诗人选用了实景外合的写法,将唐玄宗的重情义和杨玉环的美貌形象重新演绎,同时描绘了他们之间的相知相恋,相濡以沫,相互依偎的爱情故事。
诗人通过描写宫廷生活的点滴,展现了唐代宫廷的繁荣与辛酸,以及唐玄宗自私、奢靡的一面。
在结尾抒情部分,诗人通过对杨玉环的追思和祈祷,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功过得失的反思。
在这里,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并通过杨玉环的深情祈盼,点明了作品的主题。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采用了自序、叙事、抒情的叙述手法,将故事的发展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整个叙事结构严谨有序,达到了叙事情节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二、艺术特色《长恨歌》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杰作,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诗中通过对长春宫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唐代宫廷的繁华和辛酸。
全诗以长春宫为背景,通过对长春宫的描绘,展示了唐玄宗与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
长春宫被描绘得如此美丽、富丽堂皇,使读者不禁沉浸感受到了唐代宫廷的壮丽和奢靡。
诗人通过对宫廷生活的描写,也表现出了唐代宫廷的虚荣和荒诞,使整个故事更加真实、生动。
诗中通过对唐玄宗与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的叙述,揭示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情世故。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以女儿国悲恋唐明皇的诗篇,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绝世佳作。
本文将从叙事结构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来探讨《长恨歌》的价值所在。
一、叙事结构分析《长恨歌》采用对话式叙述,通过对话的方式展现了女儿国国王族与唐明皇之间的爱情纠葛。
整首诗分为七章,分别描述了女儿国国王与唐明皇的爱情和最终的不得圆满的结局。
第一章以“汉家宫阙”为开场,描绘了唐明皇的宫殿和帝王的雄伟气势。
这一章节通过对唐明皇的描写,为后面女儿国国王的出现做了铺垫。
第二章以女儿国国王的登场为开端,描绘了女儿国的风景和女儿国国王邀请唐明皇去女国的情景。
通过女儿国国王的描写,展现了她的聪明美貌和对唐明皇的爱慕之情。
第三章描写了唐明皇的心猿意马,他对女儿国国王的美貌产生了兴趣。
唐明皇对女儿国的景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心想要亲身去女国一探究竟。
第五章讲述了女儿国国王的离别之情,她在唐明皇心里留下了无尽的牵挂。
唐明皇对女儿国国王的离去感到无尽的悲伤,最终导致了女儿国国王的死亡。
第六章以“唳唳黄鹂,啼啼白鸟”为开端,描绘了唐明皇对女儿国国王的思念之情。
唐明皇深陷爱情的痛苦之中,对女儿国国王的想念化作了无尽的悲伤之情。
第七章以“铅华不见于空门”为结尾,揭示了女儿国国王愿意化作黄鸟为唐明皇报仇的壮烈情怀。
这一章节的结尾为整首诗营造出了悲壮的氛围,为整首诗画上了一个动人的句点。
以上从整体上看,《长恨歌》采用了对话式的叙事结构,通过精彩的对白和描写,展现了唐明皇与女儿国国王之间的爱情纠葛。
叙事结构紧扣主题,情节跌宕起伏,层层递进,使整首诗富有戏剧性,引人入胜。
每一章节都有鲜明的主题,各章之间融合紧密,错落有致,为整个故事的展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艺术特色分析1. 对话式描写《长恨歌》采用对话的形式来叙述故事,这种对话式的描写使得整首诗富有戏剧性,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诗中女儿国国王和唐明皇之间的对话使得他们的情感表达更加直观真实,读者更容易沉浸感受到两位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起伏。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
试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及艺术特色《长恨歌》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的第五十九回。
该回描写了贾宝玉在花园和多情岛上游玩时,与黛玉、芳官、宝琴等人的琴棋书画、嬉戏玩乐的情景。
这一回的叙事结构以贾宝玉与黛玉的亲密互动为中心,通过对琴棋书画、嬉戏玩乐等活动的描写展现了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点,从而体现出《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围绕着贾宝玉与黛玉的互动展开。
在这一回中,作者通过详细描写贾宝玉和黛玉在花园和多情岛上嬉戏玩乐的情景,展现了两人之间的感情和默契。
他们一起弹琴、下棋、研究书法,并通过这些活动表达了彼此之间的情感,进一步加深了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通过这种情节安排,作者将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在贾宝玉和黛玉之间的亲密互动上,从而突出了他们之间的深情厚意。
《长恨歌》的艺术特色之一是细腻的描写细节。
在《长恨歌》中,作者通过详细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贾宝玉与黛玉一起嬉戏玩乐的场景。
作者描写了他们两人一起弹琴的情景,描述了他们轻柔婉转的琴音,详细描绘了贾宝玉的指法和黛玉的眉目表情。
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不仅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贾宝玉和黛玉的琴音婉转动听,还能够感受到他们之间的深情厚意。
这种细腻的描写细节是《长恨歌》的重要艺术特色之一。
另一个《长恨歌》的艺术特色是音乐化的叙述语言。
在《长恨歌》中,作者运用了丰富多样的音乐比喻和修辞手法,使得整个叙述语言具有音乐的美感。
作者用“丝竹聒聒”来形容贾宝玉和黛玉弹琴时的琴声,用“箫笙喧喧”来描绘多情岛上的乐声,用“兰箫直须”来形容黛玉的琴艺。
这种音乐化的叙述语言为《长恨歌》增添了诗意和美感,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琴声的美妙和乐趣。
通过对《长恨歌》的叙事结构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可以看出该回通过贾宝玉和黛玉的亲密互动展现了两人之间的深情厚意,通过细腻的描写细节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他们的琴音婉转动听,通过音乐化的叙述语言为整个叙述增添了诗意和美感。
这些特色使得《长恨歌》成为了《红楼梦》中一个独特而精彩的回目。
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长恨歌的艺术特色长恨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共长达九百多句,描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剧。
长恨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不仅在文学技法上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在情感描写和形象刻画上也达到了极为出色的水平。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一、韵律优美长恨歌以七绝的韵律形式写成,每个小节都是用七言绝句的形式来叙事,整首诗围绕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展开,以优美的曲调表现了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
长恨歌的韵律非常和谐优美,句句铿锵有力,曲调悠扬动听,给人以深刻而美妙的印象。
二、形象生动长恨歌通过对景物描写的生动刻画,使得爱情故事更具传奇色彩。
例如诗中写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通过对月亮和露水的细腻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的身临其境之感,更加带入到杨贵妃、唐明皇的爱情世界中。
三、情感真挚长恨歌作为一首爱情叙事诗,表现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情感真挚动人。
诗中的爱情,不仅仅是两人之间的感情纠葛,更是反映了唐朝社会的政治风貌、官场黑暗等深刻的社会现实。
整首诗情感真挚,措辞优美,充分展现了唐代文学精髓。
四、结构完整长恨歌结构完整,全诗共分十九节,每一节情节发展都完美衔接。
整首诗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每一节又可单独成篇,独立完整,便于阅读。
五、意境深远长恨歌通过对唐朝宫廷生活的描写和爱情故事的叙述,展现了唐朝深如海的文化底蕴。
其意境深远,含义隽永,一方面揭示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遗憾爱情,另一方面又折射出唐代宫廷风貌和历史风云。
六、技巧巧妙长恨歌在艺术创作中运用了许多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对仗等,使得诗歌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例如:诗中写到“念奴娇·赋得古原草送别”,运用了“念奴娇”这一典型的唐诗词形式,意境深远,让人思绪万千,满怀悲怆。
总的来说,长恨歌是对唐代爱情的精心刻画和对唐代社会风貌的深入反映,是唐代文学的杰出成就和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长恨歌的艺术特色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今天的文学创作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长恨歌》的艺术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
《长恨歌》的艺术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长恨歌》是杜牧创作的一篇长篇叙事诗,是唐代绝代珍品之一,其艺术成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叙事结构的巧妙安排:《长恨歌》以诗人李白口述的方式,通过叙述和旁征博引的手法,以女儿国的传说为背景,展现出唐皇帝李治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
杜牧巧妙地通过叙事结构和情节的安排,使整个故事既有情感的起伏与高潮迭起,又具备整体的连贯性和紧凑性。
2.形象描写的生动传神:《长恨歌》中的形象描写生动鲜活,令人印象深刻。
诗中对杨贵妃的描写更是细腻动人,体现出了她的美丽动人,娇艳迷人的特质,给人以形象和情感的双重冲击。
杜牧运用丰富的比喻、象征和修辞手法,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3.情感表达的饱满与深远:《长恨歌》通过对李治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的描述,以及对历史风云和世态人情的思考,展现了丰富而复杂的情感。
其中既有李治对杨玉环的深情,也有对政治权谋的关切和忧虑,使得诗歌具有情感的层次和思想的深度,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4.音韵美的独特呈现:《长恨歌》以五言绝句的形式创作,每句诗都有完整的意义,运用平仄相对、韵声和谐的手法,使得诗歌音韵美与意义相统一,流畅而和谐。
同时,杜牧在诗歌的构思和表达中注重音韵的变化和韵律的精准掌控,使得诗歌既具有声音的美感,又具有意境和深远的内涵。
综上所述,杜牧的《长恨歌》通过叙事结构的巧妙安排、形象描写的生动传神、情感表达的饱满与深远以及音韵美的独特呈现,展现了其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
这首诗歌不仅形象生动、语言优美,更通过深情、复杂的情感表达和对历史与爱情的思考,使读者产生共鸣,成为唐代长篇叙事诗的典范之作,并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分析《长恨歌》一诗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分析《长恨歌》一诗的主题和艺术特色分析《长恨歌》一诗的主题和艺术特色长恨歌》描写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歌。
“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恨在何处?一个皇帝竟无法保全心爱的女子,马嵬兵变,生死离别,昔日共聚的时光是多么美妙,分离之后的寂寞悲伤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唐玄宗本人,既是悲剧的承受者,又是悲剧的制造者。
全诗通过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讲述了一个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准确把握了人物个性,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塑造了唐玄宗、杨贵妃这两个有血有肉、如生的艺术形象。
格调婉转缠绵、凄艳动人。
全诗可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不重生男重生女。
”开头六句,叙写杨玉环被选入宫。
接下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写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
既有“赐浴”、“侍宴”、“三千宠爱在一身”的人之常情,也有“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失度荒唐,还有“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的艺术夸张。
第二部分写安禄山起兵后玄宗君臣逃奔西蜀,杨贵妃被绞死的经过。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写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
“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
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关键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悲剧。
第三部分,写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白日里,看到太液池的芙蓉和未央池的柳就想到杨贵妃的容颜,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然泪下。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写夜间唐玄宗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
正由于诗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这样的'程度,后面仙境的出现,便给人一种真实感。
第四部分写道士帮唐玄宗到仙山寻找杨贵妃。
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上天入地寻找。
终于在虚无缥缈的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花冠不整下堂来”、“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
第五部分,写杨贵妃的话,极言生离死别之恨难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长恨歌》是白居易作品中的代表作。
一篇长恨有风情,体现了它的伟大的爱情主题,“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等名句至今仍广为传诵。
然而一篇文章之所以经久不衰,除了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还应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下面我就浅析一下《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情节
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交代了事情发展的起因,统领了全篇,故事由此展开。
全文可分成四段,从开头到“尽日君王看不足”为第一段,写了杨贵妃的美貌,以及与唐明皇的爱情。
他们整日沉迷于儿女情长,甚至“从此君王不早朝”。
从“渔阳鼙鼓动地来”到“东望都门信马归”为第二段,写了由于唐明皇因美色而荒于朝政,从而引发了“安史之乱”,在马嵬坡唐明皇被逼无奈只有痛杀杨贵妃。
从“归来池苑皆依旧”到“魂魄不曾来入梦”为第三段,唐明皇回来后还是放不下杨贵妃,朝思暮想,以至触景生情“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希望能在梦中见到他,可“魂魄不曾来入梦”。
至此,已经将情节写得动人心魄,但文章并没有结束,而笔锋一转写出了以下的故事。
因此,文章的第四段是从“临邛道士鸿都客”到最后,诗人借助想象构造了一个妩媚动人的境界,将情节又一次推向高潮。
玄宗在道士的帮助之下在仙境中找到了杨贵妃,在那里又一次地再现了杨贵妃的姿容,并重申前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至此,文章才结束,情节跌宕起伏,曲折离奇,但又自具首尾,以李杨二人的爱情始,又以李杨的爱情终,可谓情节完整,自具首尾。
二、完整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首先,《长恨歌》对杨贵妃这个人物的形象塑造非常完整鲜明。
主要通过直接描写,间接描写来完成的。
文章用了大量笔墨来直接描写杨贵妃的美貌,如“天生丽质难自弃”,天然就生成了美丽的姿色。
“回眸一笑百媚生”,她回眸一笑,就生出百般妩媚、千般娇羞。
“温泉水滑洗凝脂”她的肌肤如玉般圆润光滑。
“芙蓉如面柳如眉”等等。
衬托对比等一系列间接描写更能体现杨贵妃的美貌。
女“六宫粉黛无颜色”,通过杨贵妃与其它嫔妃的对比,突出杨贵妃的美丽。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唐明皇对她的贪宠,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她的倾城倾国。
其次,对唐明皇形象的刻画也较鲜明全面。
文章前部分主要写现实中唐明皇对杨贵妃的宠爱,“三千宠爱在一身”以至“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唐明皇贪恋美色,无心料理朝政,更为过分的是“姊妹弟兄皆列土”。
任用奸臣,听信谗言,就这样引发安史之乱。
事发过后还无心悔过,甚至整日沉浸在回忆与思念之中。
作为一国之君,这种荒谬的行为,实在让人痛恨。
然而,从作者的描述中,又可以看出唐明皇对爱情的坚贞与矢志不渝。
之前对杨贵妃的宠爱不说,后来只看对杨贵妃的思念就足以证明唐明皇对这份爱情的坚贞。
回来之后,他整日沉浸在思念中,甚至触景生情,“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这还不够,他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于是就找道士帮忙去寻找,通过上天入地,终于找到了,并发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从此不再分开。
作者就是这样通过大胆的想象与夸张,对唐明皇的言行与心理活动的细腻刻画,充分表现了唐明皇的两种鲜明形象。
三、具有乐府歌行体的特色的语言
篇幅可长可短是歌行体的首要特点,《长恨歌》全篇有一百二十句,篇幅较长,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
文中开头就指出唐明皇好色,从而有了下面一系列的故事,叙述中既完整地记叙了
事情的前因后果,也有作者的感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同时还穿插了主人公的言谈“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另外,作者在命名时通常用“歌”、“行”、“歌行”来命名,而本文就用的是“歌”。
最后“歌行”体诗歌在格律、音韵方面冲破了格律诗的束缚,由于它要“放情长言”,因而句子也多,再要一韵到底,平仄讲究就很困难了。
在《长恨歌》中有多个韵脚,没有一韵到底,形式自由,是由内容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