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考试中的政策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申论考试中的政策意识
[摘要]提高应试者的政策意识和政策水平。是提高申论考试成绩的关键。这要求考生了解我国政策的来源,知道从哪些方面了解和掌握政策;了解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以便能理性、有条理、有深度地找到社会问题存在的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了解公共政策执行的基本手段,为对策的提出提供思考的路径和具体的措施方法。
[关键词]中论;政策意识;公务员;公务员考试
在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中,无一例外把“测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申论考试的主要目的。而大多数考生申论成绩的低下,说明了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低下。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低下,原因当然是多样的,但其对党和国家在“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上的政策没有足够的了解却是问题的关键。提高应试者的政策意识和政策水平,是提高申论考试成绩的必要条件。因申论材料所涉的问题和现象一般属于与公众相关的社会公共领域的事项,故所涉政策为公共政策。为行文方便,本义所指的政策即指公共政策。
一、政策的组成与申论备考
所谓政策(公共政策)指的是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公共政策从其形式特征看,由三部分构成,即党的政策、人大立法和行政决策。
1.党的政策
党的政策往往以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形成国家的公共政策。党对国家事务实行政治领导的主要方式是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
从政府系统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上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政府系统的领导核心,左右着政府过程的运行,主导着公共政策的制定。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从其实质特征看,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因此,对党的政策必须要作深入的理解。对于申论考试来说,近年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党的重要文件必须进行深度的解读,才能站在政策的高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指导党和人民前进的重要理论,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
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在2007年10月召开,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申论考试中,2007年是对土地进行可持续开发、利用、管理的问题,2008年是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的问题,2009年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粮食问题,2010年是海洋的保护与开发问题。这些问题,在十七大报告中都有相应的表述。例如十七大报告把“生态文明”首次写入报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强调“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可以说,这四年的申论卷,讨论的都是“生态文明”的问题。如果考生对十七大报告有深刻的理解,就能高屋建瓴地分析、论证问题,显示出较高的理论水平,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路径。
2.人大立法
从宪法规范的权力关系来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行使国家的立法权,在国家机关体系中居首要的、全权的地位。立法是人大的首要职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宪法;基本法;其他法律;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人大决定。
如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2006年3月14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该纲要就成为我国2006年至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纲要共分为14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
化体制改革;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可以说,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的公务员考试,申论所涉及的问题,在这纲要里都有明确的表述,是分析论述的重要理论资源。
3.行政决策
行政决策是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的另一个基本的组成部分。它指的是国家行政机关在权力和职能范围内,按一定程序和方法做出的决定。行政决策作为公共政策出现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行政法规;行政措施;部门规章;地方性规章;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
行政机关作为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虽然具有决策的权力,但必须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人大的决议、决定,其决策往往是针对具体事项,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人大决议、决定的具体化。从申论考试的角度来看,需要注意的是行政决策的合法、合理、合情。
例如,2010年国考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申论提及以下政策:《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08-2020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视察沿海某省时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讲话;国家对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在内的“三大五小”的经济区域整体布局;《实施集中集约用海
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草案》;“退耕还湖”政策;《海岛保护法(草案)》等。这些政策,来自党、人大、政府三大系统,既有法律法规,也有领导人讲话、政府规划等多种形式。如果对十七大报告有深刻理解,对以上政策有所了解,回答问题和写作文章就会深刻得多,对策的针对性就强得多。
从备考的角度来看,党的重大会议文件、非会议重要文件、领导人的讲话对政策制定、贯彻实施有着指导性的意义,是考生理解相关政策的基本依据,也是考生提出对策时的重要原则,必须有深刻的理解。相应的法律、法规、规章,因其专门性较强,意思表达清晰,比较容易掌握,当然从备考的角度来说,对其具体的条文、条款有大致的了解即可。至于红头文件,因其一般在内部流通,而且往往针对具体细小的事项,就国家、省层面考试而言,一般不需要了解。
二、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与申论问题根源的分析及对策的提出
要解决实际问题,提出对策,就必然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即产生问题的原因。这无论在概括分析题还是在写作题,都是必须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申论里所涉及的问题或现象,不管完备与否,同家一般都有相应基本的政策,现实里产生的问题,更多的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了解影响政策执行的各种因素,才能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也只有这样,才能提出有效的对策。
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