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地表探秘 冀教版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你对五年级上册科学科目的知识点都整理好了吗?下面小编整理了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供你参考。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课小苗的诞生1、通过实验说明我国研制的飞船,其生命保障系统很完善,(温度 )、(光照 )、 (空气 )、(水)等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2、我国“神舟三号〞 2002年 4 月 1 日成功地返回地面。
首次成功搭载并返回用于推广的植物试管苗是(葡萄 )、(树莓 )和(兰花 )。
3、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 )。
只有 (条件 )适宜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
4、种子的萌发除了种子本身具有 (活力 )外,还必须有适宜的外界条件。
一般地说,具有 (适量的水 )、(充足的空气 )和(适宜的温度 ),种子可以萌发,有的种子萌发还需要 (光照 )。
5、种子萌发需要以下条件?答:种子的萌发除了种子本身具有活力外,还必须有适宜的外界条件,一般地说,具有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空气,种子可以萌发,有的种子萌发还需要光照。
第二课土壤与植物的生长1、土壤对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 )。
2、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类:含沙多的叫 (沙质土 );含黏土多的叫 (粘质土 ); 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 (壤土 )。
3、(沙质土 )的(渗水 )能力最强。
4、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 ), (壤土 ),(粘质土 )。
5、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粘质土 ), (壤土 ),(沙质土 )。
6、除了渗水性以外,土壤的(肥力 )和(透气性 )等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7、不同的植物适合生长在 (不同土壤 )中,比方:花生、虞美人花等植物适合在 (沙质土 )环境下生长,一些植物那么适合在 (粘质土 )里生长,而大多数植物适合生长在 (壤土 )里。
8、如果我们将豆苗分别种在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里,在保持其他条件完全一样的情况下,豆苗的生长状况一样吗 ?为什么 ?答:大豆在沙质土里长得最好,沙质土土质松、透气性好、渗水能力强、利于作物根系发育,容易呼吸到氧气和水分,更容易发芽和在地面吐芽。
小学科学冀教版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地表探秘》学案——第一课时
小学科学冀教版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
《地表探秘》学案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能从拼图游戏中发现地球上各块陆地之间的关系,知道地球表面是不断变化的。
2.能大胆提出猜想和假设,但那是需要事实依据的。
3.能推测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化石的原因。
4.能通过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5.能发挥自己的空间想像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特别是经历科学假设提出的过程。
三、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观察世界地图,尤其是大西洋两侧、南北美洲和亚欧大陆的海岸线。
(1)如果没有中间的大西洋,南北美洲和亚欧大陆的海岸线会是什么状态?
(2)你是不是发现了什么?
(3)阅读课本P69页的科学在线,证实你的假设。
2.大自然很神奇的,有高的山,有深的峡谷,还有深不可测的海沟……搜集地质时期地表形成过程的一些剧烈的运动与变化,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分享给全班同学。
(二)合作探究
1.岩石挤压形成山脉的模拟实验
(1)实验所需的材料:多色橡皮泥
(2)实验过程:
多色橡皮泥代表________,把四五块条状的橡皮泥一块一块地叠起来,就好比是组成地
球的______,用手握住橡皮泥两端,向中间挤压。
用来自手的挤压力来模拟地球内部的各种_______。
五年级上科学优秀课件-18地表探秘 |冀教版 (19页PPT)
五年级上科学优秀课件-18地表探秘 |冀教版 (19页PPT)
想一想……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地 球表面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 我们知道了科学家魏格纳, 你在他那里学到了什么?
五年级上科学优秀课件-18地表探秘 |冀教版 (19页PPT)
五年级上科学优秀课件-18地表探秘 |冀教版 (19页PPT)
18 地表探秘
从前有两个仙人,一个叫王远,一个叫麻姑。一次,他们相 约到蔡经家去饮酒。到了约定的那天,王远等了好久还不见麻姑 到来,便朝空中招了招手,吩咐使者去请她。蔡经家人谁也不知 道麻姑是天上哪位仙女,便翘首以待。
过了一会儿,使者在空中向王远禀报说:“麻姑命我先向您 致意,她说已有五百多年没有见到先生了。此刻,她正奉命巡视 蓬莱仙岛,稍待片刻,就会来和先生见面的。”
五年级上科学优秀课件-18地表探秘 |冀教版 (19页PPT) 五年级上科学优秀课件-18地表探秘 |冀教版 (19页PPT)
五年级上科学优秀课件-18地表探秘 |冀教版 (19页PPT) 五年级上科学优秀课件-18地表探秘 |冀教版 (19页PPT)
五年级上科学优秀课件-18地表探秘 |冀教版 (19页PPT) 五年级上科学优秀课件-18地表探秘 |冀教版 (19页PPT)
五年级上科学优秀课件-18地表探秘 |冀教版 (19页PPT) 五年级上科学优秀课件-18地表探秘 |冀教版 (19页PPT)
五年级上科学优秀课件-18地表探秘 |冀教版 (19页PPT) 五年级上科学优秀课件-18地表探秘 |冀教版 (19页PPT)
五年级上科学优秀课件-18地表探秘 |冀教版 (19页PPT) 五年级上科学优秀课件-18地表探秘 |冀教版 (19页PPT)
王远叹息道:“是啊,圣人们都说,大海的水在下降。不久, 那里又将扬起尘土了。”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
12和谐相处 13冷水和热水 14传热比赛 15衣服的颜色 16 风的形成 17保温与散热 18地表探秘 19地震 20火山 21 岩石 22环境问题 23保护我们的家园
9奇妙的护身术
发现根有什么特点
活动1:认识植物的根
1.直根系:
2.须根系:
3.变态根:
胡萝卜
活动2:研究根的作用 结合教材13页的图片分析根的作用
第一幅图表明,植物的根具 有防止水土流失、能固定住 土壤的作用。
第二幅图表明,根有从土壤中吸收 水分供给植物本身生长所需。
第三幅图表示:蔬菜、水果中含有大 量的水分,这些水分是根从土壤中吸 收的。 第四幅图表明,根有贮藏营养的功能。
3.将两个瓶子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并保持光照的情况 相同。
分析实验方案
(1)相同条件:
① 在两个容器中分别放入同样的卫生纸或棉花。 ② 在每个容器中放入5-6粒菜豆的种子。 ③ 将两个瓶子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 ④ 保持光照的情况相同。
(2)不同条件:
① 保持1号瓶内的种子干燥。
② 经常2号瓶中洒一些水,使纸或棉花始终保持潮湿状态, 但不要让种子浸没在里。
讨论: 〈1〉我们应该给植物提供一个怎样的生活 环境? 〈2〉我们应该采取哪些行动才能使植物生 长得更好?
介绍喜阴植物
“喜阴植物”在植物学中被称为耐阴植物,是指不适 合直接在阳光照耀下生活的植物,它们只能生活在 背光的环境中,否则就会死亡。
4
活动1:认识植物的根
1.认识植物并找出他们根着 生的位置 2.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 点(粗细、长短) 3.根据根的不同特点进行分 类
小学科学—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方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国培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3)
《地表探秘》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地表剧烈变化的第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作用与平衡方式、关系之后,引导学生从地表探秘入手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球板块运动,地壳抬升、高山形成的秘密,使学生经历科学假设提出的过程,为后面了解地震、火山等现象做铺垫。
教材安排了两个教学活动,活动一:拼图游戏。
在这一环节中,我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科学探究氛围,从观察发现到大胆假想,到拼图印证,再到分析证据。
让学生经历了科学发现和提出科学假设的过程。
在这一活动中,为了把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经历一个较为完整紧凑的探究过程。
我在课前为学生准备了制作好的拼图板,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又能满足学生在观察发现之后迫切想要得到证实的心理需要。
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学生能够大胆假想,并愿意把自己的假想与其他同学交流。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大部分学生已会进行仔细的观察,学生在实验前已具备了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计划,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1.能按照要求制作一张世界地图的拼图板。
2.能从拼图游戏中发现地球上各块陆地之间的关系。
3.能大胆提出猜想和假设。
4.能发挥自己的空间想像能力推测过去地球上陆地的分布情况5.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问题。
6.体会到科学假设的提出是需要事实依据的。
四、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特别是经历科学假设提出的过程。
五、教学方法:1.探究发现法2.小组合作法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世界地图。
学生准备:剪刀,胶水或双面胶,硬纸板。
七、教学流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关于地球表面的幻灯片,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老师播放幻灯片,提出问题,这样容易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来。
)(二)观察发现,提出假想 1.教师发给学生世界地形图提出问题。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13-23课
第十三课:冷水和热水一.填空:1.人们用温度来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并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低,以(摄氏度)或(华氏度)作为单位。
2.当我们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时,冷水会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3.我们常见物体的温度中:沸腾的水是(100)℃,人体为(37)℃,成熟的鸡为(41.5)℃,结冰的水为(0)℃。
4.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
5.摄氏度和华氏度采用的温度标准(不一样).6.冷热是(相对的),应该说60℃的水比30℃的水热。
7.在测量温度之前,先要根据(被测物体)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8.摄氏度和华氏度都是温度的单位,通常我们使用(摄氏度)这个单位。
二.问答: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是怎样传递的?答: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传递的,在自然状态下,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直至两个物体的温度相等。
三.实验名称:测量水温的变化实验目的:证明冷水是否逐渐变热,热水是否逐渐变冷。
实验材料:锥形瓶、烧杯、温度计两支、铁支架、热水、值班、冷水。
实验过程:1.向烧杯中加入280毫升热水(温度在80℃左右)向锥形瓶中加入80毫升冷水。
2.将盛有冷水的锥形瓶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将打有两个孔的纸板盖在烧杯上。
3.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4.观察两个容器中水的初始温度和每隔1分钟的温度变化。
实验现象:冷水会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
实验结论:随着时间的推移,冷水会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
第十四课:传热比赛一. 填空:1.厨房里炒菜的锅多是用(铁)或(铝)制成的,而锅把却是用(木头)或(塑料)制成的。
2.热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在同一物体中,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3.(金属)、(陶瓷)等传热能力强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塑料)、(橡胶)、(木头)等传热能力弱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适合做(隔热材料)。
4.焖烧锅是一种新型炊具,它由(内锅)和(外锅)构成。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18地表探秘 说课 |冀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地表探秘》说课稿这节课是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我从四个方面来分析这节课:一、说教材教材分析:这是我们第一次学习地表剧烈变化这部分知识,这节课我们要使学生通过模拟实验从中推理出地球板块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为我们学习者一单元的知识,做出铺垫。
我把这节课分为两课时,今天学习的是活动一和科学在线。
二、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够通过拼图游戏猜测大陆以前可能的情况。
2、知道地球表面是不断变化的。
(二)探究目标1、能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推测过去地球陆地的分布情况。
2、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三)情感目标1、能对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大胆的推测。
2、愿意做模拟实验并从中推理出地球运动的科学道理。
3、愿意探究分析科学假设提出的过程。
重、难点引导学生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特别是经历科学假设提出的过程。
三、说教学教法这节是一节实验课,所以采取学生就近结组,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启发学生思考:远古时代地球的陆地可能是什么样子的?通过学生的拼图、观察、交流,讨论后得到结论。
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教师准备的世界地图,指导学生观察地图,提出问题:你对地球有哪些了解?认识几大洲,几大洋?指明学生回答(二)小组合作、探究质疑学生就近结组,教师分发教具。
用小纸板做拼图游戏,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一定会觉得拼图游戏很有趣,但不一定能从拼图中获得地球板块运动的结论。
在拼图过程中,要提醒学生把一些小岛也考虑在内。
要注意这种大陆板块的拼合,即使把一些小岛包括在内,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吻合,只是由于轮廓线的大致吻合,给了学生充分的想像空间。
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考,提示学生想像远古时代地球的大陆可能是什么样的。
如果学生能够得出大陆板块在远古时代可能是连在一起的结论,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与现在的七大洲比较,说明地球表面的七大洲可能是运动的,只是这种运动非常缓慢,经过漫长的地质时代,才形成现在的样子。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第五单元复习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第十八课地表探秘1、1910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通过观看地图上大西洋两侧的大陆海岸线轮廓,尤其是【南北美洲】和【亚欧大陆】的海岸线彼此【吻合】。
于是,他提出了现在的【七大洲】是由一块大陆地【分裂开来】的假设。
2、我国科学家在考察喜马拉雅山时,意外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
对这种现象,你能提出自己的解释吗?【答:在远古时代,现在的喜马拉雅山的位置可能是一片海洋,经过漫长的地质运动――地壳的挤压、抬升才形成了今天的喜马拉雅山。
】3、现在,大多数地质学家认为,地壳是由【6】个大板块和【十几个】小版块拼接而成的。
4、模拟岩石挤压成山脉的实验中,用手握住橡皮泥两端,橡皮泥【中间会向上拱起来】。
第十九课地震5、【1976年7月28日】,我国【唐山】地区发生了7.8级大地震,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损失最惨重的一次地震灾害。
【数十万人】被夺去生命。
6、中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在公元132年研制的【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
7、地震前的征兆包括:【井水水位变化,动物行为异常(如鸡鸭不回窝、鱼跃出水面等),不寻常的微波,大地变形,瓦斯泄漏。
】8、用手折断薄木片,木片发出响声,就像地震时的【振响】;手会感到【震动】,两只手会有【阵痛】的感觉,就像地震时发出的震动。
9、我们用很长时间搭成的模型,在【瞬间倒塌】。
10、人们通常把那些会让人感到大地【上下颠簸】、【猛烈摇动等地动现象】叫【地震】。
11、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做?答:【当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并尽快做到:熄灭炉子,拔掉电源,迅速跑到室外的空地上,并且远离高压线。
如果来不及,要躲避在厨房、卫生间等狭窄的地方或坚固的桌子、床等家具下面,并尽可能地找到一些物品保护头部。
】12、地震的危害有:【①建筑物倒塌和损坏;②人身伤亡;③大量社会物质损失;④山体崩塌、泥石流。
⑤山崩、地裂、水灾和火灾。
】第二十课火山13、火山喷发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会造成严重的破坏,但火山喷发也有有利的一面,比如,火山灰中有丰富的【矿物质】,火山岩又是优质的【建筑材料】,在火山常发的地区,往往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成为旅游和考察的胜地。
(五上)科学PPT课件8 地表探秘丨冀教版 (22张)
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
探究一 体会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形成山脉 探究方法:用两本科学书表示两个大陆板块,
把两本书平放在桌面,模拟板块碰撞, 观察书本的变化 。 要求:仔细观察两本书挤拢后会不会 “隆起”。 时限:3分钟
16
我们来做板块碰撞、分离、平移的模拟实验:
实验二:几块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叠在一起, 表示不同的地层,用手从两端往外拉,模拟 岩层断裂。想一想,这种运动会使地表形成 什么样的地形?
❖
1.银色修饰了同一个对象,同时五句 话也表 达了一 个共同 的主题,肯定了 生命的 价值, 春天必 然会来 临,谁 也无法 阻挡生 命的冲 动,显 示了生 命本生 的一种 张力。 在西方 社会中 ,银色 有其代 表的含 义,即 银色是 纯洁、 博爱、 美德和 富裕的 象征。
❖
2.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我们是为着 生的, 或者是 为着死 的,非 此即彼 ,在本 质上不 可兼得 ;同时 ,他也 肯定了 生命的 价值, 春天必 然会来 临,谁 也无法 阻挡生 命的冲 动,无 法阻挡 我们对 于新生 命、新 世界的 渴望与 追求
❖
课堂活动是为了课堂教学目标而开展 的,如果 课堂活 动与学 生动脑 脱节,活 动与学 生情感 、态度 、价值 观的培 养脱节 ,没有 学生真 实的体 验与反 思,那么 这种课 堂活动 只能说 是一种 教学资 源的浪 费.
地表探秘
铁杆学区 张媛
事例一
1963年 冰岛以南海面 海底火山爆发 新增一座岛屿
事例二 2007年 所罗门群岛 地震 岛屿升高
事例三 1920年 宁夏 地震
裂缝,山崩,堵塞河道形成湖泊
火山和地震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
10
11
最新版本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5.18 地表探秘丨冀教版 (共16张PPT)
地图上的这些颜色表示什么?
蓝色:海洋 黄色:山地
绿色:平原 白色:雪地
拼图游戏: 小心剪刀伤手哦!
制作一张世界地图的拼图板,看看你能有什么发现。
活动准备:
厚硬纸板、颜料和胶水,剪刀、钢笔、世界地图。
活动提示 :
1.复制一张世界地图。 2.把复制的地图贴在硬纸板上,沿大陆边缘剪开,得到若干小纸 板。 3.试着将小纸板拼一拼,看看有什么发现。
2、现在,大多数地质学家都认为,地壳是由( 6 )个大 板块和十几个小版块( 拼接 )而成的。亿万年来, 当 地壳板块移动时,它们相互(碰撞 )( 挤压),地壳板块 有的下沉、开裂、滑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高山。
现在的七大洲是由一块大陆地分裂开来的。
大陆漂移过程
2亿年前
现在
1.35亿年前
6500万年前
阅读“科学在线”(P69)回答问题 : 1.地壳是由几大板块构成的? 2.高山是怎样形成的?
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
在世界最高山脉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这是 怎么回事呢?
知识展示台
1、1910年,德国科学家( 魏格纳 )在观看地图时发现, 大西洋两侧的大陆海岸线轮廓,尤其是南北美洲和亚欧 大陆的海岸线轮廓彼此( 吻 合 ),于是他提出了现在的 七大洲是由一块( 大陆地分裂开来 )的假设。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地表探秘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地表探秘 1教学目标:1.通过对地表的观察和分析,探究不同地貌形成的原因。
2.通过实验,探究土壤的成分以及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不同地貌形成的原因和土壤的成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准备:1.有关地表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土壤成分分析实验器材。
3.植物生长实验器材。
4.黑板、粉笔等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一段有关地表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地貌的特征。
2.教师提问:“这些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呢?”引入本课的主题——“地表探秘”。
二、新课教学1.观察地表地貌特征教师展示一些不同地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教师总结并介绍地貌形成的原因,同时进行板书。
2.探究土壤的成分教师介绍土壤的组成成分,并进行简单的实验演示。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探究土壤中的水分、有机质、矿物质等成分。
3.分析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教师展示不同类型的土壤和植物生长情况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师介绍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植物,并简要说明原因。
4.环保意识培养教师通过展示环境破坏的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何从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分享好的建议和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自愿组织一次环保行动,如清理公园、街道等公共场所的垃圾。
三、巩固提高1.教师播放一段有关地质灾害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危害和预防措施。
教师提问:“我们该如何防范地质灾害?”引入本课的主题——“地质灾害的防范”。
2教师展示一些常见的地质灾害图片(如地震、火山喷发、滑坡等),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和危害性。
教师介绍这些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并进行简单的板书。
同时简要说明人类活动对这些地质灾害的影响。
2.教师展示一些防灾减灾的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防范地质灾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5.18 地表探秘丨冀教版 (共22张PPT)
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
探究一 体会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形成山脉 探究方法:用两本科学书表示两个大陆板块,
把两本书平放在桌面,模拟板块碰撞, 观察书本的变化 。 要求:仔细观察两本书挤拢后会不会 “隆起”。 时限:3分钟
16
我们来做板块碰撞、分离、平移的模拟实验:
非洲板块 和印度洋 板块受拉 张而形成
的断裂谷。 张裂的平 均速度为 每年2厘 米~4厘 米。
1能快速改变地形地貌 2. 火山和地震是由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3. 地球内部运动造就了自然界的海洋、高山、
河流、高原、湖泊……
火山岛
3
火山锥
4
5
火山湖
19
1920年宁夏地震形成的湖泊
9
课堂练习——判断题
铁杆学区 张媛
事例一
1963年 冰岛以南海面 海底火山爆发 新增一座岛屿
事例二 2007年 所罗门群岛 地震 岛屿升高
事例三 1920年 宁夏 地震
裂缝,山崩,堵塞河道形成湖泊
火山和地震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
10
11
返回
14
裂谷
雄居世界之颠的喜 马拉雅山,
是印度版块向亚洲 版块冲撞挤压后隆 起的巨大褶皱。
( √ )(1)从火山和地震带给人们的信息中知道,地 球内部是运动的。 ( √ )(2)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 部分。 ( × )(3)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压力作用下冲出地面, 形成了地震。 ( √ )(4)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小学科学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地表剧烈变化18 地表探秘-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大陆板块运动是由()提出的。
A.哥白尼B.魏格纳【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大陆板块漂移学说。
【解答】大陆板块漂移学说是由魏格纳提出的,而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
2.【答题】喜马拉雅山脉位于我国的()。
A.新疆B.西藏【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喜马拉雅山脉。
【解答】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位于我国西南的西藏。
3.【答题】地球表面的七大洲是()的。
A.运动B.静止【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
【解答】地球是不断运动的球体。
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只是运动的幅度较小,不易被人发觉。
4.【答题】远古时代,大陆板块是()的。
A.结合B.分离【分析】本题考查地球板块运动。
【解答】远古时代的地球板块是一整块紧紧结合在一起的。
5.【答题】喜马拉雅山最高峰有8844.43米,是中国与印度、泰国、尼泊尔等国的天然国界。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喜马拉雅山脉。
【解答】泰国并不与喜马拉雅山脉接壤,所以并不包含泰国。
6.【答题】地壳的运动是非常缓慢的,经过漫长的地质时代才形成现在的样子。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地壳运动。
【解答】地壳无时无刻不在运动,运动缓慢,经过漫长的时代变化才形成了现在的模样。
7.【答题】喜马拉雅山脉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是人们携带上去的。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地壳运动。
【解答】喜马拉雅山脉上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以前是海洋,也说明了地球无时无刻在运动。
8.【答题】“大陆板块漂移说”的地质理论是由魏格纳提出的。
()【分析】本题考查大陆板块漂移说。
【解答】魏格纳在1912年一篇重要的学术论文中提出大陆漂移假说。
9.【答题】大多数地质学家都认为,地壳是由( )大板块构成的。
六七【答案】六【分析】本题考查地壳。
【解答】地壳是指由岩石组成的国体外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
地壳由六大板块构成。
10.【答题】世界上有( )大洲。
六七【答案】七【分析】本题考查七大洲。
五年级科学上导学案 冀教版 全册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分类、收集资料等形式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动物利用保护色和拟态来保护自己的具体实例,增强对生物适应环境的理解。
教学难点
区分保护色与拟态的特点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学生学法
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找动物防御方式资料
课的类型
新授
授课日期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举例说明保护色和拟态的概念。
2、能分别举例说明动植物保护自身、适应环境的特殊方式。
3、.能通过观察发现人们是如何利用动物拟态或保护色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各种动物是通过什么方式隐藏自己的。
2、能归纳出动物保护自身的特殊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通过与其他同学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
2、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3、学生互相交流实验方案。
总
结
拓
展
五)指导学生探究光对动物的影响。1、让学生说说哪些动物喜欢光,哪些动物不喜欢光?
2、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动物和光的特性的?
3、让学生利用动物趋光性的特点,设计一个捕捉害虫的装置。
学生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燕子南飞》
教学内容
2、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题目。
3、提示学生和可以用对比实验法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条件。
1、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2、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
总
结
拓
展
(三)指导学生研究怎样才能使植物长得更好。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让学生把结论落实到实践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地表剧烈变化
18.地表探秘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拼图游戏中发现地球板块的运动规律。
2.能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推测过去地球上陆地的分布情况。
3.能推测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化石的原因。
4.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对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大胆的推测。
2.愿意做模拟实验,并从中推理出地球运动的科学道理。
3.愿意探究分析科学假设提出的过程。
三、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表面是不断变化的。
2.能够从喜马拉雅山科学考察的发现,猜测其以前可能的地形。
3.能够通过拼图游戏,猜测地球大陆以前可能的情况。
教学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特别是经历科学假设提出的过程。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探究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
活动1:厚硬纸板、颜料和胶水、刻刀、钢笔、复制好的世界地图。
活动2:地球内部圈层图、橡皮泥、小刀等。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板书设计:
第十八课地表探秘
活动1:拼图游戏
1.复制一张世界地图。
2.把复制的地图贴在硬纸板上,沿大陆边缘剪开,得到若干小纸板。
3.试着将小纸板拼一拼,看看有什么发现。
通过拼图及同学间的交流,得出的结论是:大陆是移动的,所有的大陆曾经连成一片,而后经过分裂、漂移、直至成为现在的样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十八课地表探秘
活动2: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
1.喜马拉雅山上为什么会出现海洋生物化石?
在远古时代,喜马拉雅山可能是一片海洋,经过地壳的挤压、提升,最终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这就是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化石的原因。
2.岩石挤压实验
①用多色橡皮泥失搓成长条状后,再重叠在一起,就好比是组成地壳的岩层。
②用手握住橡皮泥两端向中间挤压。
③再取一条橡皮泥,将橡皮泥切割一刀或两刀,让橡皮泥块之间能够滑动,好像是被向上或向下挤压的岩层。
④分组讨论实验中所观察的现象,与地壳变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