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的变迁PPT课件.ppt

合集下载

社会生活变迁 ppt课件

社会生活变迁 ppt课件

11
传统民居 福 建 土 楼
江南水乡民ppt课居件
12
上海法租界的老房子





房 西方建筑文化以外向
ppt课件 和开放著称
13
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内
地亦渐行之。 ——徐珂《清稗类钞》
ppt课件
14
蒋 见证浪漫时刻 20世纪各时期结婚照大全


清末传统婚礼
五四前




新式旗袍
宽大 拘谨
君主专制、思 想保守、等级 森严
中式与西式、 半殖民地半封 传统与现代 建社会 并存
新中国成立 后——十一届 三中全会
列宁装 干部服 绿军装
政治色彩强烈 与革命相关的 服饰成为主流
独立自主 巩固独立
十一届三中全 会至今
异彩纷呈
美观大方 彰显个性
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总的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
初中国的铁路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轮船
(1865)、飞机(20C20年代ppt课初件 )
21
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影响 (1)积极方面:
①促进人员、商品的流通与信息的传递,加强了 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
②有利于近代科技知识和先进思想理论的传播, 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
1866年 1896年 辛亥革命后 1949年11月
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正式办理 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邮路进一步扩展 邮电部成立,开创邮政和电信合一新时代
2、电信事业发展——电报、电话 A、电报:
时间
电报发展成就
1877年

社会生活的变迁 ppt课件

社会生活的变迁  ppt课件

A.新中国成立后 B.改革开放后
C.近十年 D.21世纪初
8.下列关于中国互联网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A.起步较晚,发展迅速
B.使信息的传递变得越来越复杂
C.互联网普及率居世界第一
D.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保持传统
ppt课件
33
9.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 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的主要原因是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ppt课件
1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
买衣服
衣 要凭布票,
匮乏、单调
改革开放后
丰富多彩。 显示风度、 展示个性
ppt课件
布票 2
50年代
中山装
ppt课件
列宁装
3
60、70年代
ppt课件
4
改革开放后, 服装色彩斑斓
ppt课件
5
80年代
1984年,中国大陆的第ppt课一件 支时装模特队出访欧洲 6
ppt课件
27
2.马齿苋、荠菜、苦菜、香椿、槐花等野菜,原本都是人们因为粮食
不足用来充饥的,现在却成为餐桌上的稀罕物,受到大家的喜爱。这说
明现在人们在吃上注重( C )
A.饥饱
B.猎奇
C.绿色健康
D.粮食
ppt课件
28
3.1987年北京居民人均消费粮食123.6公斤,比1978年减少59.1公斤, B
ppt课件
9
改革开放前
油票
粮票
食物匮乏、单调
ppt课件
10
票证年代
“排着长队购物,勒紧肠子度日”
北京的粗粮票(买玉米面) 米票(可以买大米)

社会生活的变迁ppt课件

社会生活的变迁ppt课件

(2)_改__革___开__放__后__不但能“吃饱”,还要讲_“_吃__好__”_,讲究_营__养___均__衡__,粗细搭配。 3.住的变化 (1)改革开放前人们住房__比__较__拥__挤__,室内设施__也__很__简__单__。 (2)__改__革__开__放__后__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人均_居__住__面___积__扩__大__,而且室 内装修和__居__住__环__境__也有了明显改善。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经过四十余年改革开放,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改革开放前后
人们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包括( D )
①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长期把重点放在工业化建设上,人民物质经济发展水平低
②改革开放后,国家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人民物质经济文化水平上,人们经济条件
好转 ③改革开放后,中西思想文化观念碰撞激烈,形成多元思想文化和价值观 ④
2.启示 (1)改革开放是富民之路、强国之路。 (2)党的正确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保障。 (3)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持续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
一、选择题
1.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进入90年代,人们
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 )
这些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 D )
A.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B.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C.人们已有多种途径购买商品
D.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
5.到2021年底,我国的铁路营业里程已居世界第一。下列关于中国铁路事业的叙述,
正确的有( A )
①京张铁路是中国人主持设计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六单元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六单元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共23张PPT)

逐渐形成全国电信网络
运用所学知识,探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 生活取得巨大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言之有 理即可)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邓小平理论的 正确指导;科学技术的推动;改革开放 战略的实施;全国人民的努力等。

环改


境革


发开


生放


了前


哪后


些人


变们


化的

?居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后
项目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样式、色调单
调,风格单一
色彩丰富,款式新颖, 注重个性
食 较为匮乏单调
日益丰富,注重 营养健康

拥挤,设备设施简单 居住面积大,室内设
备和装饰大大改观

主要靠步行、自行车、 公交车、火车等
改革开放前:种类单一,重在解决温饱 改革开放后:饮食多样化,营养均衡,健康搭配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每月只有3两的油和肉,当时
一材些料机一关是工为作了者生常存成不群结得队不到吃山野区菜郊,外作挖为野生粮植食物 的不茎足,的把补它充们;磨成粉末,来弥补粮食定量不足!
材料二: 近几年,吃野菜成为营因养为价生值活,不水仅平风提味高独,特开,始而重且常视有营药养用 功全效面…和…均衡。
材料一、二中的“吃野菜”有什么不同?
布票
粮票
资票料证1:时2代0世,纪购六物七凭十票年代限,数人量们。必须凭借各种票证才能购买 到因物为品在。计粮划票、经肉济票时、代糖,票生、产布票水…平…不各高种,票物证让资人匮眼乏花,缭乱。 资限料购2:能够稳定物价,缓和供应紧张。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件(共31张PPT)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件(共31张PPT)
影响:资使。信所息以的很传少打递电变话得,快除捷非和是遇简到便什,么深特刻别地重要改的变事着情人。们的思想观念
和生活方式
电信 通信
互联网
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十分普遍 发展迅速,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日益提高
通信方式的变迁
购物方式多样化
传统购物
网络购物
支付方式多样化








支 付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特别行政 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总长约55千米,是一项超大型跨 海交通工程。
3.民用航空 现在全国各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旅游胜地都有航线,并与世界许 多国家的大城市设有直通航线,我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我国生产的C919大型客机
1993年5月,北京放开粮油价格, 图为朝阳区某粮店店员在登记注销最后一批粮票
2.日常生活变化的表现
(2)食
改革开放后,不但能“吃 饱”,而且还要“吃好”,讲 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 食品等科学为生的概念日益深 入人心。
2.日常生活变化的表现
(3)住 当时农村地区的俗语:“泥巴墙,茅草房,支口锅,铺张床。”
4.城市交通 城市道路建设也发展迅速,很多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改善城市交 通状况。
◎北京地铁
交通
改革开放40年来,居民出行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交通运输业发展成绩
斐然,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
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兰州至海口高速公路 湘西矮寨大桥
铁路 2010年底,中国铁路营运里程居世界第二
交通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衣、食、住、娱乐等各方面的变化

八年级历史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PPT课件

八年级历史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PPT课件
西 服 的 演 变
演 变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传统 旗袍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56
结束语
感谢参与本课程,也感激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积极 的参与。课程后会发放课程满意度评估表,如果对我们
1
整体概况
+ 概况1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概况2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概况3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2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学习目标:
知道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3
D 唐装
11
根据课文说一说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哪些主要表现
以前
现在(清末民初)
日常生活
照相、电影的传入和流行
发式
清入关后男子留有 长辫
人际称谓 老爷、大人
剪辫 先生、君
服饰
长袍、马褂、旗装 西服、中山装、高领服装 (现代旗袍)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A《定军山》
B 《渔光曲》
C《难夫难妻》
D 《风云儿女》
2、电影传入中国后,首先落户于哪个城市
(B )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ppt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ppt

图为日本战犯东条英机 接受审判的资料照片。
1949年 开国大典
电影的诞生传入及近代中国电影的发展
电影的诞生传入:
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 尔兄弟在巴黎一家咖啡馆首次正 式公开放映他们制作的影片,这 一天被认为是世界电影诞生日.
在1896年传入中国
电影的诞生传入与中国电影的发展:
中国电影的发展:
3.中华民国成立后,人们之间可以称( ) ①“大人”②“君”③“先生”④“老爷”⑤“县长”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 C ②③⑤ D ②③
4.民国初年,成为男士在正式场合首选的服装是( B. 中山装 A. 学生制服 C. 体闲装 D . 西服
)
5.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为了革除旧俗而颁布的的法令有 ( ) ①下令民间男子只能穿融合了西式服装和中式服装的 中山装. ②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 ③革除清朝官场”大人” “老爷”等称呼,政府职员间 一律改称职务 ④颁布剪辫令,限期留发者剪去辫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
无声电影《定军山》剧照
1905年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1931
年拍摄《歌女红牡丹》剧照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获 奖的影片——《渔光曲》剧照
拍摄于1948年 王龙基饰演三毛
剪发辫 改称呼
中国人没有留辫子以前是什么发型?
中国古代的人们笃信儒家关于“身体发 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的教训男子与女子一样蓄发不剪,或披 散于肩,或束发于顶,这种汉民族的风 俗经历了四千年,没有太大的变化。周 边的少数民族,有的剃掉一部分,有的 留一部分蓄辫。如:宋朝时金人是剃掉 头顶发,编辫留肩。
长 袍 马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共38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共38张PPT)
网信息办公室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 大会,于2019年10月20日至22日在浙江 省桐乡市乌镇举行。大会主题为“智能 互联 开放合作——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 运共同体”。
同步测试
1、人们开始追逐“绿色食品”,各大超市的“绿色食品”更 是琳琅满目,品种繁多。下列对这种现象理解错误的是( )
A.说明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食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 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
至没有解决最基本温饱问题
念日益深入人心
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环境也有了明显改善
——————————
消费总量不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休闲娱乐成为人 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 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改革开放后的是( )
A.抗美援朝 C.“红卫兵”
D B.“大跃进”
D.网上购物
4、古语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今天变为
现实是通过( )
A.航天技术 C.自动化技术
B.计算机网络 D.新材料技术
B
5、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
A 巨大的变化。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布票种类丰富,购买的衣服越来越多 B.吃饭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C.人们的居住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善 D丰 富 多 样
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这四十年的 生活中最大的变化、最直观的的感受莫 过于吃。四十多年前,买什么都离不开 票证,买粮要粮票,买肉要肉票,买油 要油票。到了冬天,天天都是萝卜、白 菜、土豆这老三样,过年才能吃上一回 饺子。
到了上世纪90年代,物资渐渐充足起 来,大米白面成了人们的主食。无论冬 夏,市场上都能够买到新鲜的蔬菜,居 民市场告别了货物短缺、凭证供应的历 史,迎来了市场繁荣,供应充足,米袋 子品种丰富,菜篮子琳琅满目的时代。 在饮食上,人们不在满足于简单的吃饱、 吃好,逐渐要吃出健康、吃出文化、吃 出品味。

人教部编版ppt社会生活的变迁名师课件

人教部编版ppt社会生活的变迁名师课件

1.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 发生的变化。
2.知道中国在交通、通讯方面的进步。
背景:
新中国成立前,物价飞涨,民生凋敝。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恢复,物 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 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1、衣—改革开放前后变化
改革开放前
多为外部特征,事理性说明文的特征 多为内 在特征 。

2.该类题目考察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在一定 程度上 是在考 察学生 对这类 题型答 题思路 。因此 一定要 将这些 答题技 巧熟记 于心, 才能自 如运用 。

3. 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知识库 存,发 散思维 ,大胆 想象。 由文章 内容延 伸到现 实生活 ,对现 实生活 中相关 现象进 行解释 。对人 类关注 的环境 问题等 提出解 决的方 法,这 种
“新三年、旧 三年、缝缝补 补又三年”
改革开放前
“劳动最光荣, 朴素是时尚!”
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 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
改革开放初
“毛泽东的孩子 们穿起了时装!”
80年代
1984年,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出访欧洲
改革开放后
90年代
改革开放后
绚丽多彩 时尚个性
中国出境旅游人数逐年增加
由材料可以看出改革开放 35年的发展,城镇居民家庭人 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 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 的343.4元和133.6元,到 2013年的26955.1元8895.9元。 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 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 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 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 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 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

《社会生活的变迁》精品ppt课件.部编版最新1

《社会生活的变迁》精品ppt课件.部编版最新1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情境引入
合作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教学目标
1.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以及在交通、通信方面的建立和逐步完善。 2.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教育学生要学业有成、不断学习, 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正确观念。
60、70年代
“劳动最光荣, 朴素是时尚!”
“蓝灰色的海洋”
80年代
1984年,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出访欧洲
改革开放后的服装
流行的男装
男式西服及其搭配
男式休闲服及其搭配
流行的女装
女式职业休闲装
女式职业装
时装表演
饮食的变化:改革开放前 “吃饱肚子成奢望”
20世纪60年代,每月只有3两的油和肉,当时一些机关工作者常成群结 队到山区郊外挖野生植物的茎,把它们磨成粉末,来弥补粮食定量的不足!
有“票”为“证”
“排着长队购物,勒紧肠子度日”
北京的粗粮票(只能买玉米面) 面票(可以买白面粉)
米票(可以买大米) 油票(可以买食用油)
肯德基
麦当劳
饮食变化 过去人们吃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不
错,为什么说过去生活不好?
过去,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甚至很 多地方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 吃饱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越来越注意营养均衡 和选择绿色食品。

课堂小结
社 会 生 活 的 变 迁
日常生活变化
交通、通信的 不断发展



主 义





随堂训练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共23张PPT)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共23张PPT)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 化。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交通、通信的进 步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前, “蓝灰色的海洋”
改革开放后, 服装色彩斑斓
改革开放前
衣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
色彩和样式单调
丰富多彩
原因:经济快速发展和思想观念解放。
改革开放前后饮食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
食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

食物匮乏单调 ,凭票购买 吃饱吃好 营养均衡 原因:社会生产力提高了。
改革开放前后住房变化
住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 拥挤,室内设施简单
居住面积扩大,室内设备和装饰大大改观 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前后出行方式变化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交通工具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中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
D

D.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2.下列符合“文革”时期人们服饰特点
C A.名牌服装争奇斗艳
的是( ) B.时装表演成为风景线 C.穿解放装,千篇一律
D.西服革履,风度翩翩
3.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
D A.实行“公交优先”
在于( ) B.加强交通管理
C.减少汽车数量
D.发展道路、地铁 括水运 和地下 轨道在 内的综 合交通 运输网 铁路 公路
2010年底,中国铁路运营 里程世界第二
建密集公路网、公路大桥等, 高速公路里程居世界前列 国内国外航线众多,中国已成 为世界民航大国
民航
影响: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出行方式发生很大变化,长途旅行时可以选择多 种交通工具。
改革开放前
2.通信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航路 工业文明
大为 复了 兴中
华 民 族 的 伟
虎门销烟 武昌起义 五四运动 渡江战役 开国大典 改革开放
预示着中国近代史开始 辛亥革命结束中国帝制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进入历史新时期
中国近代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 改革开放
2、学习目标:
①感受波澜壮阔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幅画卷, 初步形成人类社 会的整体印象,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能列举实例,说明 人类诞生的标志和时间,并动手制作时间标尺。

秦、汉
秦兵马俑、丝绸之路

三国两晋南北朝 敦煌壁画、云冈石窟 中华文明

隋、唐
文化交融、长安名城
生生不息

五代、宋、元
城市繁荣、商业发达

明、清
北京故宫、经济繁荣
主要内容


新航路开辟
巨 变
资产阶级革命

工业革命
时 代
闭关自守
黑暗统治
重要概念
英法美等国迅速发展 (两次世界大战)
侵略 近代中国衰落
第三课时:运用比较的方法,把英法美等国的发展史、侵略史与中华民族的 衰落史、屈辱史融合在一起,增强学生贫穷落后就要挨打的意识; 分三个时间段:1921年后新民主主义革命史、1949年后社会主义建 设史、1978后改革开放史共同点燃中华民族的复兴史
第四课《过去是怎样被记录下来》
1、教材分析
文献资料:(史书、档案等)
第一课时:适当回过展示中华民族的文明史、衰落史和复兴史,抛出问题; 我们后人是通过什么办法来穿越这个时空隧道,回忆历史的? 比较文献、文物和口述三种不同的资料的特点并能区分。从而 掌握研究历史的一般方法。
度、感受楼兰昙花一现、感受北京文明繁荣等)。 ②熟悉衡量变化的工具(时间和纪年),知道表示
历史时段的常用词汇或习惯用法(如公元前与公 元后、世纪、年代与时代、朝代与国号),并学 会使用它们。 ③学会在阅读历史资料时,分析其中表现历史时段 的词汇和习惯方法。 ④通过感受变化,探究变化,逐步熟悉历史的思维 方法。
第五单元《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淄博四中初中部
金世亮
(一)《课标》要求
1-4知道表示历史时段的常用词汇或习惯用法,并学会使用它们。 1-5知道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的不同。 1-6根据具体条件和需要,选用适当的社会调查方法获取信息。 3-1列举实例,说明人类诞生的标志和时间。 3-2用文字的产生、城市的出现、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实例,说明人类社会 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3-3按照不同历史时期,再现世界文明的发展大势。 3-4按照历代政权更替或并存的顺序,识记中华文明延续的基本线索。 5-1选择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事例,了解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的状况及其 变化。

区域怎样变---《区域的故事》
会 生
—怎样变化 身边生活怎样变---《身边的故事》 人类社会怎样变---《社会生活的变迁》
活 —怎样知道变化— 《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 的 变 —怎样感受变化— 《探索身边的历史》

(四)课教材结构分析、学习要求及课标达成
第一课:《区域的故事》
1、教材分析
明线
3、课时安排与导学建议:
第一课时:分组收集资料,介绍深圳的自然概况、感受鹏城之最、 探索变化原因,激发爱国热情;梦回楼兰、揭谜楼兰,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探索自然之谜的探索精神。
第二课时:回顾北京建城的历史,胡同和四合院诉说北京古老的历史; 展示北京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图片展现年轻的北京活力四射; 展示北京为迎奥运所作努力的图片表明北京正在走向世界。
②能用文字的产生、城市的出现、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实例,说 明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③能按照不同历史时期,再现世界文明的发展大势。 ④能按照历代政权更替或并存的顺序,识记中华文明延续的基
本线索,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⑤能够运用各种资料,阐述中华文明的基本线索;产生关注中
华民族发展的使命感。
3、课时安排与导学建议:
感受变化
深 圳:从小渔村到大城市 从无到有,飞速发展的变化 古楼兰:繁荣到神秘消失 从有到无的变化 死 城:从开发到遗弃
北 京:从古至今,不断延续 新旧交融的变化
衡量变化:时间和纪年
深圳的发展
楼兰的消失
暗线 探索变化
北京的繁荣
死城的消失
人类的创造 人类的失误
人类的追求 人类的放弃
2、学习目标: ①从不同侧面感受变化,感受历史(如感受深圳速
第三课时:展示表示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背景材料,查找衡量时间变 化的尺子,设计一些配套的计算题加以强化,并制作一个 表示 中国封建社会各朝代演变的时间标尺。
第二课《身边的故事》
1、教材分析

家谱演变
边 走进家庭,感受变化 服饰变化 历史就在我们身边

坐的变化故Fra bibliotek事 文字书籍,探究变化 文字变迁 我们生活在历史中
书籍变化
主要内容
重要概念
从远古走来
追溯人类起源 古人类的进化 农业文明出现
时间
化石 农业文明
古 埃及文明 古 印度文明 跨入文明时代 古 希腊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 古代中国文明
标志 文明时代
主要内容
重要概念

希腊、罗马、玛雅文明 衰落或中断


西周
青铜器——太保方鼎

春秋 、战国
思想活跃、百家争鸣
第一课时:探索人类的起源、古人类的进化和农业文明的出现,明确劳动 的作用,并动手制作人类社会从远古走来的时间标尺;图文结 合,在图上标识古代文明的标志并展示相应的图片。
第二课时:运用比较的方法,把古代中国与其它文明古国相比,并按照时 间线索让学生动手把反映不同时期成就的图片排列起来,并适 当介绍,让学生感受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
资料的表现形式 文物资料:(化石、兽骨等)
口述资料:(传说、口述史等)




第一手资料:价值
资料的价值不同
第二手资料:价值
2、学习目标:
① 掌握发现历史、认识社会的方法,学会利用 各种资料辨别信息的价值;
② 知道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的不同。 ③ 尝试通过多种渠道,运用多种方法收集、分
析资料。
3、课时安排与导学建议:
(二)《课程》对本单元的教学要求
●通过区域的变化、身边生活的变化、人类社会的 变化等多个角度,感受生活事物都在不断变化之 中。
●知道记载历史变化的工具和手段。
●了解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知道中华文明延续的基本线索和世界文明发展的 大致线索。
●尝试通过各种方法,多种渠道收集和分析历史资 料。
(三)本单元教材整体框架及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