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合集下载

《社会生活的变迁》部优课件

《社会生活的变迁》部优课件
“吃饱”“吃好”,讲究营养均 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


改革开放前
饮食的变化:改革开放前 “吃饱肚子成奢望”
20世纪60年代,每月只有3两的油和肉,当时一些机关 工作者常成群结队到山区郊外挖野生植物的茎,把它们磨 成粉末,来弥补粮食定量的不足!
改革开放后 食物琳琅满目,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健康饮食
通讯方式的变化
固定电话
大哥大
彩屏手机
智能手机
支付方式的变化
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的原因
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极大解放了生产力,经济水平快速提高,改善了人民 的物质生活条件。 2.党和政府以人为本,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政策,制定了正确的发展纲要, 特别是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正确决策,使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你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该如何解决,请你出个主意?
公交优先政策 开辟新的公交线路
使用清洁燃料 提升市民素质
2.通讯方式的变化 (1)成果: 电信: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 (2)互联网: 中国互联网虽起步晚,但发展迅速。
(3)影响: 使信息的传递编的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过去人们觉得难以咽下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味道很不错。 人们的感觉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过去物资匮乏,人们可以选择的食物比较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 济的发展,食品供应丰富,人们不但要“吃饱”“吃好”,还要讲究 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日常生活的变化
改革前
改革后
02
1.交通工具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中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社会生活的变迁ppt课件

社会生活的变迁ppt课件

(2)_改__革___开__放__后__不但能“吃饱”,还要讲_“_吃__好__”_,讲究_营__养___均__衡__,粗细搭配。 3.住的变化 (1)改革开放前人们住房__比__较__拥__挤__,室内设施__也__很__简__单__。 (2)__改__革__开__放__后__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人均_居__住__面___积__扩__大__,而且室 内装修和__居__住__环__境__也有了明显改善。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经过四十余年改革开放,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改革开放前后
人们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包括( D )
①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长期把重点放在工业化建设上,人民物质经济发展水平低
②改革开放后,国家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人民物质经济文化水平上,人们经济条件
好转 ③改革开放后,中西思想文化观念碰撞激烈,形成多元思想文化和价值观 ④
2.启示 (1)改革开放是富民之路、强国之路。 (2)党的正确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保障。 (3)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持续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
一、选择题
1.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进入90年代,人们
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 )
这些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 D )
A.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B.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C.人们已有多种途径购买商品
D.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
5.到2021年底,我国的铁路营业里程已居世界第一。下列关于中国铁路事业的叙述,
正确的有( A )
①京张铁路是中国人主持设计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B 反映了当时上海( )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经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学考链接】
D 3.下图所示天津两个不同时期的票证反映了( )
A.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化 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一步展开 C.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根本改变 D.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摘编自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
根据材料,概括中国民众的服饰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变化:从单一服饰到多元化服饰。
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民众思想观念的变化;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
专题小结
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决定一定时期的社会 生活;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 文化的反映。
外向性、开放性
一、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鸦片战争后 1840-1911
主要表现
物质生活
·“洋布”“洋装”渐入城市百姓生活。 ·出现西餐馆、面包房、咖啡店(通商口岸、大城市)。 ·欧式洋房、中西合璧豪宅。 ·轮船招商局、唐胥铁路。
辛亥革命前后 1911-1949
物质生活
主要表现
·出现中西合璧的服装(中山装、旗袍)
B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高考链接】
2.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
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
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主要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 迁》

《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称呼的改变实质? 随着社会的变革,人们开始追求政治 上民主、平等的权利。
服饰的变化
清代人的衣着是什么样子? 特点:长、笨,穿着麻烦。
对比长袍马褂,西装的优点?
西装优点——简洁、美观、大方、方便。
2.中山装
中山装是在广泛吸收欧
美服饰的基础上,近现代 中国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 生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 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 种直翻领有袋盖的服装, 并被世人称为中山装。
女装——旗袍
清朝旗袍
在浓厚的清朝封建礼教氛围中,想要妇女如现代一般外露曲线是 不可能的。清代旗装的裁制一直采用直线,胸、肩、腰、臀完全平直,使女 性身体的曲线毫不外露。
民国旗袍
在穿着中吸收西洋服装式样不断改进,款式几经变化,如领子的高 低、袖子的短长、开衩的高矮,使旗袍彻底摆脱了老式样,改变了中国 妇女长期来束胸裹臂的旧貌,让女性体态和曲线美充分显示出来
它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但是准确地说 应该是京剧记录片,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电影艺术作品。
照相摄像技术为什么会在清末传入中国?
(是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随着 国门的被迫打开,外国先进的科技成果也传 入中国,并终将被国人所接受)
同时反映出:世界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中 国必将步入世界的轨道。
2.中华民国成立后,人们之间可以称( B )。 ①大人 ② 君 ③老爷 B. ①②④ ④县长
A. ①②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3. 下列事项可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初北京居 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c ) A.出行可以乘坐飞机 B.用手机和亲友联系 C.可以看到无声电影 D.称呼政府官员“大人”、“老爷”
4.“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 „„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引起这些习俗变化的 最重要的事件是( b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件(共31张PPT)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件(共31张PPT)
影响:资使。信所息以的很传少打递电变话得,快除捷非和是遇简到便什,么深特刻别地重要改的变事着情人。们的思想观念
和生活方式
电信 通信
互联网
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十分普遍 发展迅速,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日益提高
通信方式的变迁
购物方式多样化
传统购物
网络购物
支付方式多样化








支 付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特别行政 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总长约55千米,是一项超大型跨 海交通工程。
3.民用航空 现在全国各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旅游胜地都有航线,并与世界许 多国家的大城市设有直通航线,我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我国生产的C919大型客机
1993年5月,北京放开粮油价格, 图为朝阳区某粮店店员在登记注销最后一批粮票
2.日常生活变化的表现
(2)食
改革开放后,不但能“吃 饱”,而且还要“吃好”,讲 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 食品等科学为生的概念日益深 入人心。
2.日常生活变化的表现
(3)住 当时农村地区的俗语:“泥巴墙,茅草房,支口锅,铺张床。”
4.城市交通 城市道路建设也发展迅速,很多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改善城市交 通状况。
◎北京地铁
交通
改革开放40年来,居民出行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交通运输业发展成绩
斐然,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
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兰州至海口高速公路 湘西矮寨大桥
铁路 2010年底,中国铁路营运里程居世界第二
交通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衣、食、住、娱乐等各方面的变化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42张ppt】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42张ppt】
——《上海日用工 业品商业志》
改革开放初
“有一天一个长头发的大哥哥在艳粉街中走过,他的喇叭裤 时髦又特别,他因此惹上了祸,被街道的大妈押送他游街……”
现在
பைடு நூலகம் 50年代有啥吃啥
“一大顿人稠勒来紧两裤顿8腰0稀年带,,代多莫吃下让红饱小芋孩少哭下肚米饥。。”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初
改革开放后
上世纪70年代末,“要给香港的亲戚通个电话真不容易, 没有五六个小时的等候是轮不到你打电话的。”打电话去香 港还得到县级的电话局,先交押金,再排队。当时一个月工 资也就三四十元,但押金就要将近一个月的工资。所以 “很 少打电话,除非是遇到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
通信方式的变迁
1880年贝尔电话
1900年中国第一部电话 在南京出现
(手表),九十年代看腰上(手机)”的现象主要反映了( )
A.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时间观念的增强
A
C.通讯手段的进步
D.消费观念的变化
当堂达标
【2】从有啥吃啥到吃 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 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主要原因是( )
B A.人们不再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
B.计划生育,控制人口 D.打击投机,平抑物价
A
当堂达标
【6】全国电信网络的形成是在哪一时期(
A.新中国成立后
B.改革开放后
C.近十年
D.21世纪初
)
A
【7】下列关于中国互联网的描述正确的是( A.起步较晚,发展迅速 B.使信息的传递变得越来越复杂
)
A
C.互联网普及率居世界第一
D.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保持传统
住宅小区
别墅区
改革开放前

人教(统编版)《社会生活的变迁》优秀课件

人教(统编版)《社会生活的变迁》优秀课件
8
考点3 交通近代化的趋势和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b)
5.(2018年11月浙江选考)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的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
2、责任的下来源图:责所任产示生于属社会于关系中之中国的相近互承代诺。新式交通工具的有(
)
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我们仍然要为它们承担责任,如果采取抱怨、懈怠等消极态度,同样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只要我们把他们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
7
解析 从材料“《高等小学卫生教科书》(1903年)广告词言:‘今亟译此类之书,以饷 吾国民。凡有保种之责,而知亡国之忧者’”,可知“卫生”观念承载着国家、种族意识, 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材料“从知识精英到一般知识分子,中国的文化论述里 弥漫着讲求卫生、强身救国的主张。文化市场涌现大量的生理卫生、生殖医学的书籍 和刊物”,可知“卫生”观念的传播有利于促进现代化,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维新 思想盛行于19世纪末,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从材料“相关的广 告与介绍也频繁见诸报端”,可知“卫生”观念成为商家行销的一种文化符号,故D项 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考点6 (加试)互联网的逐渐普及(b)
12.(2018年4月浙江选考)“两盒点心跑一天”到20世纪90年代已不再是人们春节拜年的
主要形式。1994年,某城从除夕夜7点到初五中午12点,家庭电话通话次数比平日
增多了65%左右;1999年,中国电信网上每天至少有四五千封电子贺年邮件接来送
往。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这一
A.③ 2017河北中考政治知识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教法:问题教学法、材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B.①②
C.①③

《社会生活的变迁》PPT课件

《社会生活的变迁》PPT课件

A.城市建设发展
B.思维方式改变
C.传统观念更新
D.生活水平提高
【解析】 依据题干中的“1978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开始的改革
开放促使社会生产得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故选D项。
课堂小结
当堂小练
1.下图中的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C )
A.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B.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C.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D.人们的购物方式发生了变化
当堂小练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投入巨资改善交通条件,以下属于我国交通
领域发展的表现的是( D)
①中国铁路营运里程居世界前列
②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居世界前列
③中国是世界民航大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当堂小练
4.古话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今天这句话变为现实是通过( B )
A.航天技术
A.发行这种票证是由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匮乏 B.这是当时人们购粮,买柴油所需的票证 C.这两张票证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发行的 D.票证退出历史舞台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典例分析
【解析】 在计划经济时代,物资严重匮乏,为缓和供应的紧张局面,保持物 价的稳定,国家通过发行不同票证来对生产和供应加以控制,改革开放后, 生产日益发展,物资丰富起来,物资配置不再按计划而是按市场需求,这样 票证就失去了它的历史作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是从1978年开始的,故C项表 述错误,符合题意。
再见
当堂小练
2.李飞的爷爷说:“爷爷像你这么大的时候(15岁) 一顿能吃四碗饭,你却连两 碗都吃不了。” 李飞辩解道:“你们那时吃饭只求‘吃饱’,我们现在吃饭不 但要‘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这段对话说 明改革开放以来(C ) A.国家粮食产量有所下降 B.青少年深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 C.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青少年的体质有所下降

《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结语
1 不可避免的规律
社会生活变迁是不可避免 的规律,与人类的发展息 息相关。
2 适应变化,跟上时代
我们需要学会适应变化, 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 进。
3 把握未来的机遇
掌握变化,把握未来的机 遇,才能不断创造出更美 好的社会。
社会生活的变迁
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体现。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探究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和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社会发展。
古代社会的变迁
1
采集狩猎社会
人类最早的社会形态,依靠采集和狩猎
农业社会的兴起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为生。
农业革命的出现,人类开始耕种农田,
并过渡到农业社会。
3
农业社会的发展
农业社会经历了崛起、繁荣和衰落的过
现代国家的萌芽
4
程。
在农业社会基础上,现代国家开始逐渐 形成。
现代社会的变迁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到来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与生 活方式。
教育和科技
教育和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素质 的提高。
现代化进程
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社会结构、价值观念与 生活方式的变化。
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现代社会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生了巨 大的变化。
当下社会的变迁
信息时代的来临
网络与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
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获取和传递信息的方式。
网络与社交媒体的普及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社交和交 流方式。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互影响
当代社会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影响,形成 独特的社会现象。
人们对未来的展望
人们对未来社会的期望和向往是不断推动变革的力 量。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共38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共38张PPT)
网信息办公室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 大会,于2019年10月20日至22日在浙江 省桐乡市乌镇举行。大会主题为“智能 互联 开放合作——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 运共同体”。
同步测试
1、人们开始追逐“绿色食品”,各大超市的“绿色食品”更 是琳琅满目,品种繁多。下列对这种现象理解错误的是( )
A.说明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食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 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
至没有解决最基本温饱问题
念日益深入人心
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环境也有了明显改善
——————————
消费总量不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休闲娱乐成为人 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 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改革开放后的是( )
A.抗美援朝 C.“红卫兵”
D B.“大跃进”
D.网上购物
4、古语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今天变为
现实是通过( )
A.航天技术 C.自动化技术
B.计算机网络 D.新材料技术
B
5、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
A 巨大的变化。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布票种类丰富,购买的衣服越来越多 B.吃饭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C.人们的居住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善 D丰 富 多 样
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这四十年的 生活中最大的变化、最直观的的感受莫 过于吃。四十多年前,买什么都离不开 票证,买粮要粮票,买肉要肉票,买油 要油票。到了冬天,天天都是萝卜、白 菜、土豆这老三样,过年才能吃上一回 饺子。
到了上世纪90年代,物资渐渐充足起 来,大米白面成了人们的主食。无论冬 夏,市场上都能够买到新鲜的蔬菜,居 民市场告别了货物短缺、凭证供应的历 史,迎来了市场繁荣,供应充足,米袋 子品种丰富,菜篮子琳琅满目的时代。 在饮食上,人们不在满足于简单的吃饱、 吃好,逐渐要吃出健康、吃出文化、吃 出品味。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共23张PPT)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共23张PPT)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 化。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交通、通信的进 步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前, “蓝灰色的海洋”
改革开放后, 服装色彩斑斓
改革开放前
衣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
色彩和样式单调
丰富多彩
原因:经济快速发展和思想观念解放。
改革开放前后饮食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
食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

食物匮乏单调 ,凭票购买 吃饱吃好 营养均衡 原因:社会生产力提高了。
改革开放前后住房变化
住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 拥挤,室内设施简单
居住面积扩大,室内设备和装饰大大改观 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前后出行方式变化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交通工具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中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
D

D.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2.下列符合“文革”时期人们服饰特点
C A.名牌服装争奇斗艳
的是( ) B.时装表演成为风景线 C.穿解放装,千篇一律
D.西服革履,风度翩翩
3.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
D A.实行“公交优先”
在于( ) B.加强交通管理
C.减少汽车数量
D.发展道路、地铁 括水运 和地下 轨道在 内的综 合交通 运输网 铁路 公路
2010年底,中国铁路运营 里程世界第二
建密集公路网、公路大桥等, 高速公路里程居世界前列 国内国外航线众多,中国已成 为世界民航大国
民航
影响: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出行方式发生很大变化,长途旅行时可以选择多 种交通工具。
改革开放前
2.通信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银行专家评价
问题:上述这句话表达的意 思是什么?请用事例说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每百户拥有家用电器统计(台/百户)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98年 2000年
录音机 41.16 69.75 72.83 57.63 47.93
影碟机
16.02 37.53
电冰箱 6.58 42.33 66.22 76.08 80.13
问题:上述材料反映出了哪些历史信 息?
现代农村小区 昔日茅草屋
50-70年代的四大件: “三转一响”— 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录机
20世纪90年代“四大件”
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
新世纪新四大件: 手机、电脑、汽车、住房
“中国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 取得了其他国家用了几个世 纪才能取得的成就。”
每 年 人 头 攒 动 的 人 才 市 场
争鸣
人才走向市场,给人们带 来了什么样的就业观念? 你能切身感受到今天社会 上激烈的竞争吗?
一位农村 老人领到 了农村合 作医疗证
一位老人领到了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
逐步提高
讨论
对弱势人群的关心体现了一个 国家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 在竞争激烈的当代中国,该如 何看待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呢?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衣食住行的变迁 就业和社会保障
粮油供应证
蜂窝煤票
粮票
米票
面票
布票
你知道当时人们见面打 招呼总说:你吃了吗?
材料:1962年,北京市凭票供应的商品多达102 种,占市场零售商品总额的44.8%。1973年 北京市每50人才能分到一张“飞鸽牌”自行 车车票,购买时还要花30张工业券。而一对 要结婚的新人,要想置办一个基本可以生活 的“家”则需要有包括各种家庭必需品的 “结婚购买证”(一样一种)和工业券100多 张,持此证到指定的商店才能购买券上指定 的用品(常常买不全,因为有的商品没货)
问题:农村城市居民家庭收入状况如何?
百姓 “菜 篮子” 越来 越丰 富
城市居 民消费 跃上 “万元 级”
学生活动建

饮食组
服装组


生 分
居住组


交通组
用品组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 活多方面都发生了深刻 的变化,请分析发生这 些变化的原因?返回就 Nhomakorabea和社会保障
从等待“毕业分配”到走向“人才市场”
洗衣机 48.29 彩电 17.21
78.41 59.04
88.97 90.57 90.52 89.79 105.43 116.56
农村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柱状图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城镇居民家庭收 入(元)
农村居民家庭收 入(元)
1000
0 1978年 1990年 1997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