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本质说课稿
1.1示范教案(货币的本质
1.1示范教案(货币的本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经济学基础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货币的本质”,详细内容如下:1. 货币的定义及功能;2.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3. 货币的本质与价值尺度的关系;4. 货币的种类及其特点;5. 货币制度及其演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货币的定义、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 掌握货币的本质、价值尺度以及货币种类的相关知识;3. 分析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货币的本质和价值尺度、货币制度的演变。
重点:货币的定义、功能、种类及其在经济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货币实物,引导学生思考货币的起源和发展。
2. 新课导入:(1)讲解货币的定义、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分析货币的本质、价值尺度及其种类;(3)介绍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
3. 实践情景引入:(1)举例说明货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2)分析不同货币种类的特点及适用场景。
4. 例题讲解:(1)货币的定义及功能;(2)货币的本质和价值尺度;(3)货币制度的演变。
5. 随堂练习:(1)判断题:关于货币的定义、功能、本质的判断;(2)选择题:货币种类的识别及其特点;(3)简答题:简述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
六、板书设计1. 货币的定义、功能、本质;2. 货币的种类及其特点;3. 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货币的定义、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分析货币的本质、价值尺度及其种类;(3)简述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
2. 答案:(1)货币的定义:货币是经济活动中用作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等功能;(2)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体现,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3)货币制度的演变:从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到数字货币。
货币的本质教案(试用)
货币的本质教案(试用)第一章:货币的起源1.1 讨论货币的定义:让学生了解货币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解释货币作为一种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和计价单位的作用。
1.2 探索货币的演变:介绍货币的演变过程,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到纸币和数字货币。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货币及其特点。
1.3 分析货币的职能:解释货币的五大职能:交换媒介、价值尺度、计价单位、价值储藏和支付手段。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货币在不同职能中的作用。
第二章:货币的供应与需求2.1 探讨货币供应:解释货币供应的概念和来源。
分析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的控制和调节作用。
2.2 研究货币需求:解释货币需求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分析个人和企业对货币的需求以及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2.3 分析货币市场:介绍货币市场的构成和作用。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货币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决定。
第三章:货币的创造与流通3.1 探讨货币的创造过程:解释货币的创造机制和货币乘数效应。
分析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在货币创造中的角色。
3.2 研究货币的流通机制:解释货币的流通过程和支付体系。
分析货币流通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
3.3 分析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解释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和传导机制。
第四章:货币与经济的关系4.1 探讨货币与经济周期的关系:分析货币在经济周期中的作用和影响。
解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经济周期中的协调和配合。
4.2 研究货币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解释通货膨胀的概念和原因。
分析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控制和调节作用。
4.3 分析货币与汇率的关系:解释汇率和外汇市场的基本概念。
分析货币政策对汇率的影响和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第五章:货币的未来发展5.1 探讨数字货币的发展趋势:介绍数字货币的概念和分类。
分析数字货币对传统货币体系的挑战和机遇。
5.2 研究数字货币的政策和法律框架:分析数字货币监管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讨论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和中央银行的应对策略。
2019内蒙古教师政治优质教案《货币的本质》
2019内蒙古教师政治优质教案《货币本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政治经济学》第四章第一节《货币本质》。
详细内容包括货币产生与发展过程、货币本质与职能、货币形式及其演变。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深入理解货币本质,掌握货币职能,解货币在现代经济生活中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货币产生与发展过程,理解货币本质与职能。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货币问题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我国货币政策认识,树立正确消费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货币本质、货币职能。
教学重点:货币产生与发展过程、货币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这些场景中,货币起到什作用?(2)货币是如何产生?2. 例题讲解(15分钟)例1:什是货币?例2:货币职能有哪些?3. 知识讲解(20分钟)(1)货币产生与发展过程(2)货币本质与职能(3)货币形式及其演变4. 随堂练习(10分钟)练习1:简述货币本质。
练习2:举例说明货币职能。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货币产生与发展过程2. 货币本质与职能3. 货币形式及其演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货币本质。
(2)谈谈你对货币职能理解。
2. 答案:(1)货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等职能。
(2)货币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1)研究我国货币政策,解其对经济发展作用。
(2)探讨货币在现代社会中地位和作用,树立正确消费观。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知识讲解4. 课堂小结5.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1. 确保所选场景具有代表性,能够涵盖货币主要职能。
2.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货币本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024年《货币的本质》教案(精选
2024年《货币的本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经济学原理》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货币的本质”,详细内容包括货币的定义、货币的职能、货币的本质特征及其在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货币的定义,掌握货币的三大职能。
2. 分析货币的本质特征,了解货币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货币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货币的本质特征及其在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货币的定义、货币的职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现实生活中的货币现象,引发学生对货币本质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货币的定义,引导学生掌握货币的三大职能。
3. 例题讲解:分析货币的本质特征,解释货币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货币现象。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货币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货币的本质》2. 板书内容:(1)货币的定义(2)货币的职能(3)货币的本质特征(4)货币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货币的定义及三大职能。
(2)请举例说明货币的本质特征。
(3)请分析货币在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2. 答案:(1)货币的定义:货币是一种通用的交换媒介、计价单位和价值储藏手段。
货币的职能:交易媒介、计价单位、价值储藏。
(2)货币的本质特征:稀缺性、可分割性、可替代性、持久性、普遍接受性。
(3)货币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促进商品交换、衡量经济活动、调节经济运行、保持经济稳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货币的定义和职能掌握较好,但在分析货币的本质特征和作用方面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货币现象,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货币的本质教案
货币的本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思想政治》第11课第二框“货币的本质”。
教材主要阐述货币的产生及本质,内容包括:货币的产生、货币的职能、货币的本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货币产生的原因和过程,知道货币的职能,理解货币的本质。
2.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货币的产生及本质。
难点:货币的职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货币起源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对货币产生的思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货币的产生和职能,思考货币的本质。
3. 课堂讲解:讲解货币的产生、货币的职能、货币的本质。
重点讲解货币的职能,如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4. 例题解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理解货币的职能和本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有关货币产生、职能、本质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货币的本质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货币的产生2.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3. 货币的本质七、作业设计(1) 货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 货币具有哪些职能?(3) 货币的本质是什么?2. 答案:(1) 货币产生的原因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交换的日益频繁,人们需要一种普遍等价物来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
(2)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3)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它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掌握的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分析和理解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2018-高中政治优秀说课稿《货币的本质》-word范文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高中政治优秀说课稿《货币的本质》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本课是<经济生活>内容的第一堂课,讲述货币的相关知识。
在现实生活中,商品的交换都是以货币为媒介的。
只有懂得货币,才能真正懂得商品,懂得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只有了解了货币的产生和本质,才能为经济常识以后各课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走出拜金主义的误区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此外,本课从学生具有一定生活体验的“钱”入手,是全书的开篇,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是深刻认识各种经济现象、进行后续学习的基础,所以必须高度重视。
2、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出发点,以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落脚点,确定了如下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的知识目标是:识记一般等价物和货币的定义;理解商品交换经过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四个阶段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运用所学原理分析货币产生的过程。
②根据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不成熟及涉世不深、阅历浅的实际情况,结合思想教育要求,确立的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学会用联系、全面的观点认识一般等价物、货币和商品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③针对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主渠道、主途径和某些学生思想上存在的实际问题,确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通过学习货币知识,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货币,要对学生进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传统教育,增强学生抵制拜金主义思潮影响的自觉性。
3、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教学重点为货币的本质。
《货币本质》教案设计
《货币的本质》教案设计第一课时:货币的本质【教学目标】1理.解商品的含义。
2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
3从.历史的角度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4理.解货币的本质。
【能力目标】1透.过现象认识商品、货币的本质的能力。
2历.史地看待货币产生和发展的能力。
3认.识商品—货币—货币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1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增强平等意识。
2培.养作为商品生产者为消费者着想的利他意识。
【教学重点】1商.品的含义。
2货.币的本质。
【教学难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
2货.币的本质。
【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分析综合法、比较归纳法、例证法等。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世博香港馆展出钞票图案记录的香港历史:展览从201年07月6日开始持续了一个月。
以70张钞票配上4段影像来构建一个香港“时间廊”。
看着那些古旧的“港纸”,看着老电影一般的影像,时间仿佛倒流,带你走进那个50港0元“大棉胎”(因钞票面积大而得名)可以买下一条街的老香港。
策划者说:“钞票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档案,因为它上面的图案正是当时社会生活、艺术、文化、建筑的反应。
”(多媒体显示)钞票(货币)是历史的产物,它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紧密相连,同时,个人的生活也离不开钞票(货币),作为消费者,生产、生活必需品大多数需要用钞票(货币)去购买,因此,我们的日常生活与货币、商品是密不可分的。
二、知识内容分析(一)商品的含义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1判.断一件东西是商品的条件:(1)劳动产品;(2)交换。
分析:(多媒体显示)2商.品的出现。
(1)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分析:社会分工使交换成为需要和可能,为商品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导致了商品的出现。
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称为商品生产,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称为商品经济。
(二)商品的基本属性1使.用价值。
(1)含义: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货币的本质》教案(精选
《货币的本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经济学原理》第四章第三节,主要详细讲解货币的本质。
内容包括货币的定义、货币的职能、货币的本质特征及其与其他交换媒介的区别。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货币的定义,掌握货币的职能,理解货币的本质特征。
2. 培养学生分析经济现象,提高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理性看待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货币的本质特征及其与其他交换媒介的区别。
教学重点:货币的定义、货币的职能、货币的本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经济学原理》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货币使用场景,引发学生对货币本质的思考。
2. 理论讲解:(1)货币的定义及发展历程;(2)货币的职能;(3)货币的本质特征;(4)货币与其他交换媒介的区别。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货币本质的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分析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与货币本质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货币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理解货币的本质。
六、板书设计1. 货币的定义2. 货币的职能3. 货币的本质特征4. 货币与其他交换媒介的区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货币的本质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货币本质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深入思考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货币的本质特征及其与其他交换媒介的区别。
2. 例题讲解:解析货币本质的典型例题。
3. 小组讨论:货币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4. 作业设计:深入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解析货币的本质特征包括:可接受性、稀缺性、持久性、可分割性、可替代性和普遍性。
《货币的本质》教案设计
《货币的本质》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经济学基础》第三章“货币与金融市场”的第一节“货币的本质”。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货币的定义、货币的职能、货币的本质特征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货币的定义,掌握货币的三个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价值储藏。
2. 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货币的本质特征,提高他们对货币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货币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货币的本质特征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教学重点:货币的定义、职能以及与其他经济概念的区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货币交易场景,引导学生关注货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教学内容讲解(15分钟)(1)货币的定义(2)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价值储藏(3)货币的本质特征(4)货币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典型例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货币的定义、职能和本质特征。
4. 随堂练习(5分钟)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货币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经济思维。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货币的定义2.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价值储藏3. 货币的本质特征4. 货币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货币的定义及其职能。
(2)论述货币的本质特征。
(3)分析货币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2. 答案:(1)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其职能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价值储藏。
(2)货币的本质特征:具有一般等价性、价值稳定性、普遍接受性、可分割性、稀缺性等。
(3)货币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促进商品流通、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反映经济状况等。
2014年高中高三政治说课稿:《货币的本质》
2014 年高中高三政治说课稿:《货币的本质》2014 年高中高三政治说课稿:《货币的本质》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本课是内容的第一堂课,讲述货币的相关知识。
在现实生活中,商品的交换都是以货币为媒介的。
只有懂得货币,才能真正懂得商品,懂得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只有了解了货币的产生和本质,才能为经济常识以后各课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走出拜金主义的误区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此外,本课从学生具有一定生活体验的钱入手,是全书的开篇,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是深刻认识各种经济现象、进行后续学习的基础,所以必须高度重视。
2、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出发点,以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落脚点,确定了如下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的知识目标。
货币的本质说课稿
货币的本质说课稿政法学院08思政张芯萍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是全书的开篇,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必须高度重视。
从学生贴近学生生活的消费和消费离不开的货币这个媒介为基础,引导学生透过生活中的消费现象分析货币的本质。
由表及里了解消费相关知识。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于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具有较高的自主探究的热情。
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活知识,能够通过经济现象形成一定的规律性的知识,但是还不能上升到理论高度。
(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通过简要概括商品交换长期发展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1、重点:货币的产生过程2、难点: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二、说教法教法:情境教学法。
创设教学情境,进行讨论。
三、说学法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体验式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设问导入】(教师展示100元的人民币)用它我们可以买到什么?小结:这就非常奇怪了,一张薄薄的纸片,造价不超过3角钱,竟然能购买各种商品,它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魔力?激起学生的探究心理,引发学习兴趣。
【新课讲授】首先,我将设置情景,带领学生走入情景——《大树下的交换》,一同感悟货币如何在物物交换的过程中产生。
情境一:原始社会末期,打猎部落擅长捕获动物作为食物,采摘部落擅长采集植物作为食物,但长期以此肉为食和以素为食的两个部落族人都希望有新的食物来源。
某天两个部落的酋长偶然在一棵大树下相遇,打猎部落的酋长提出用1只羊与采摘部落的酋长的1筐野果进行交换,于是,他们吃到了与以往不同的食物。
1.1示范教案(货币的本质
1.1示范教案(货币的本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经济学基础教材第三章第一节“货币的本质”,详细内容涉及货币的定义、功能、货币形式的演变,特别是对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和交换媒介的本质属性进行深入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货币的基本概念,掌握货币的本质属性和功能。
2. 学会分析货币在不同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认识到货币形式演变的历史过程。
3. 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提高其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货币的本质属性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
难点: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衡量标准和交换媒介的职能,以及不同货币形式的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展示货币发展史,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今中外的货币实物图片,引发学生对货币的兴趣,提出问题:“什么是货币?它在我们生活中起着怎样的作用?”2. 理论讲解(1)货币的定义及功能(2)货币的本质属性(3)货币形式的演变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价值尺度和交换媒介职能。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货币使用场景,巩固所学。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货币的本质和演变,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
六、板书设计1. 货币的定义与功能2. 货币的本质属性价值尺度交换媒介3. 货币形式的演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货币的四大功能。
(2)举例说明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和交换媒介的作用。
(3)分析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等货币形式的优缺点。
2. 答案:(1)四大功能:价值尺度、交换媒介、价值储藏、支付手段。
(2)例:货币作为价值尺度,衡量商品价值;作为交换媒介,降低交易成本。
(3)金属货币:保值、耐磨;纸币:便于携带、易伪造;电子货币:便捷、安全性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货币本质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难点。
2. 拓展延伸:(1)探讨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性质及其对未来经济的影响。
2024年《货币的本质》教案(精选
2024年《货币的本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经济学原理》教材第七章“货币与通货膨胀”中的第一节“货币的本质”。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货币的起源、货币的职能、货币的种类以及货币与商品的关系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 掌握货币的职能,区分不同种类的货币,并了解其优缺点。
3. 培养学生运用货币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经济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货币与商品的关系。
教学重点:货币的起源、发展以及货币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古今中外的货币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货币有什么共同点?货币的本质是什么?2. 知识讲解(1)货币的起源与发展(2)货币的职能(3)货币的种类及特点(4)货币与商品的关系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货币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货币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
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针对课堂所学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现场解答。
六、板书设计1.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2. 货币的职能3. 货币的种类及特点4. 货币与商品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货币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货币有哪些职能?请举例说明。
(3)分析货币与商品的关系。
2. 答案:(1)货币起源于物物交换,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等阶段。
(2)货币的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例如,人民币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具有这些职能。
(3)货币与商品的关系: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商品的价值通过货币表现出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货币的本质和职能的理解程度,以及对例题的解答情况。
2. 拓展延伸:(1)探讨数字货币的发展及其对传统货币的影响。
(2)研究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2019内蒙古教师政治教案《货币的本质》
2019内蒙古教师政治教案《货币的本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思想政治》教材第二册第四章第一节“货币的本质”。
内容包括货币的产生、发展及本质,重点分析货币如何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商品经济中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货币的产生、发展过程,认识到货币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2. 使学生理解货币的本质,掌握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概念。
3.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观点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货币的本质、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理解。
教学重点:货币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古代货币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货币的起源及发展过程。
2. 讲解新课:(1)货币的产生:从物物交换到一般等价物交换,再到货币交换的过程。
(2)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等不同形式的货币。
(3)货币的本质:货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具有一般等价物的属性。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货币使用场景,进一步理解货币的作用。
4.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教材后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货币的产生:物物交换→ 一般等价物交换→ 货币交换2. 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 纸币→ 电子货币3. 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七、作业设计(1)为什么说货币是一般等价物?(2)电子货币的出现对传统货币的影响。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货币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部分学生对货币发展过程的理解仍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货币现象,如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等,提高学生的经济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货币的本质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理解。
2. 货币产生和发展过程的教学。
《货币的本质》教案(精选
《货币的本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经济学原理》第四章第一节,主题为“货币的本质”。
详细内容包括货币的产生与发展、货币的职能、货币的本质特征及货币制度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货币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掌握货币的职能和本质特征。
2. 能够分析不同货币制度的特点,了解我国货币制度的基本情况。
3. 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提高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货币的本质特征及其职能。
教学重点:货币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不同货币制度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货币图片,引发学生对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兴趣。
2. 讲解:(1)货币的产生与发展:介绍货币的起源,以及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的演变过程。
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
(3)货币的本质特征:阐述货币的一般等价物属性、信用属性、法定属性等。
(4)货币制度:分析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信用货币制度等不同货币制度的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以现实生活中货币的使用为例,让学生分析货币的职能和本质。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巩固学生对货币本质的理解。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货币的产生与发展2. 货币的职能3. 货币的本质特征4. 货币制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货币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2)分析货币的职能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3)比较不同货币制度的特点。
2. 答案:(1)货币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
世界货币。
(3)不同货币制度的特点:金银复本位制——双重货币制度,金本位制——以黄金为本位,信用货币制度——以信用为保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货币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分析现实生活中货币的职能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货币的本质》教案设计
《货币的本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了解货币产生的过程。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让学生能够运用货币本质的知识,分析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理性对待货币。
(2)增强学生对经济生活的关注和理解,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教学难点理解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货币形式,如纸币、硬币、电子货币等,然后提问学生:“货币是什么?为什么我们需要货币?”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1)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商品实例,如衣服、食品、书籍等,让学生总结出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讲解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产生(1)讲述商品交换的发展历程:最初的物物交换,如一只羊换两把斧子;后来出现了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一般等价物如贝壳、布帛等;最后固定在金银上,产生了货币。
(2)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货币的本质(1)解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是指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2)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货币形式,如金银、纸币等,强调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没有改变。
4、货币的职能(1)介绍货币的五大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分别讲解每个职能的含义和表现形式。
(三)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金钱是不是万能的?2、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和获取金钱?(四)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以及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019内蒙古教师政治教案《货币的本质》
2019内蒙古教师政治教案《货币的本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政治教材《经济生活》第二章第一节《货币的本质》。
详细内容包括:货币的产生及发展历程、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的形式及其演变、货币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货币的产生及发展历程,理解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2.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观点分析货币现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货币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货币的产生及发展历程,货币的形式及其演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古今货币图片,引发学生对货币的兴趣,提出问题:“货币是如何产生的?它的本质是什么?”2. 讲解:结合教材,讲解货币的产生及发展历程,阐述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货币的使用,分析货币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货币职能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货币本质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货币的产生及发展历程2.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3. 货币的形式及其演变4. 货币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货币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入探讨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选取;4.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落实。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以及货币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这两个难点和重点,需要教师进行深入讲解和剖析。
高中政治优秀说课稿:货币的本质
高中政治优秀说课稿:货币的本质引言货币是我们日常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市场经济下货币的作用更加重要,它是市场流通的媒介,是价值尺度,是交易手段。
高中政治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货币的本质,深入理解货币的功能和作用。
本文从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及货币的功能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货币的产生货币的产生是由交换逐渐发展而来的。
在古代,人们进行交换时直接使用物物交换的方式,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不再以自给自足的方式存在,需要进行交换,而物物交换方式不但效率低下,而且不能够方便地计价。
于是,人们开始发明货币来解决交换中的问题。
最早的货币是铜钱,在宋代进行大规模使用,铜钱的使用每次进行交换时可以减少交换双方之间的谈判成本,节约人力和物力成本。
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种特殊商品,是一种普遍接受的储藏和流通手段。
它是人们在商品交换中采用的交换媒介,在市场经济中担任重要角色。
与其他商品相比,货币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良好的流动性货币具有极高的流动性,可以方便地在市场上流通。
这种流动性保证了货币可以发挥其在经济交易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货币的流动性还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价值尺度货币作为一种普遍接受的储藏和流通手段,不仅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还是商品价值的尺度。
不同的商品在市场上的交换都要以货币价值为基础,依赖货币价值的稳定性以建立交易信任,保证生产、交流、分配等过程的有效性。
价值储藏货币除了可以作为交换媒介和价值尺度之外,还可以用作价值储藏手段。
在发达的货币经济国家,很多人将冗余的钱财存入银行储蓄,而不是碎钞散存,这样既可以保护价值,又方便了经济交易的进行。
货币的功能货币的功能主要包括价值尺度、交换手段和价值储藏。
价值尺度货币作为对商品价值的普遍接受的衡量工具,使人们可以用货币价值来表示和比较不同商品的价值。
如果没有货币的存在,人们需要用其他品种的商品进行交换。
每次交换都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成本,效率极低。
1.1示范教案(货币的本质
1.1示范教案(货币的本质教案:货币的本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经济学基础知识,第11课商品与货币,第一子目货币的产生与本质的内容。
具体包括:1. 货币的产生: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
2. 货币的本质: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理解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 让学生掌握货币的职能,能运用货币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3. 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
2. 教学重点:货币的产生、货币的职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组图片,包括古代的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货币有什么共同点?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货币的产生与本质,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3.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讲解货币的产生过程,引导学生理解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讲解货币的职能,让学生通过例题理解货币的不同职能。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教师批改并讲解答案。
6. 课堂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货币的职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货币的产生与本质1. 货币的产生: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
2. 货币的本质: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职能1. 价值尺度2. 流通手段3. 支付手段4. 贮藏手段5. 世界货币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货币的产生过程。
2. 请解释货币的本质。
3. 请列举货币的五大职能,并简要说明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货币的本质说课稿 经济生活说课稿
货币的本质说课稿经济生活说课稿
《货币的本质》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本课是经济生活内容的第一堂课,讲述货币的相关知识。
在现实生活中,商品的交换都是以货币为媒介的。
只有懂得货币,才能真正懂得商品,懂得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只有了解了货币的产生和本质,才能为经济常识以后各课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走出拜金主义的误区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此外,本课从学生具有一定生活体验的“钱”入手,是全书的开篇,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是深刻认识各种经济现象、进行后续学习的基础,所以必须高度重视。
2、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出发点,以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落脚点,确定了如下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的知识目标是:识记一般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的本质》说课稿
龙海二中政治组陈燕鹭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本课是<经济生活>内容的第一堂课,讲述货币的相关知识。
在现实生活中,商品的交换都是以货币为媒介的。
只有懂得货币,才能真正懂得商品,懂得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只有了解了货币的产生和本质,才能为经济常识以后各课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走出拜金主义的误区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此外,本课从学生具有一定生活体验的“钱”入手,是全书的开篇,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是深刻认识各种经济现象、进行后续学习的基础,所以必须高度重视。
2、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出发点,以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落脚点,确定了如下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的知识目标是:识记一般等价物和货币的定义;理解商品交换经过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四个阶段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运用所学原理分析货币产生的过程。
②根据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不成熟及涉世不深、阅历浅的实际情况,结合思想教育要求,确立的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学会用联系、全面的观点认识一般等价物、货币和商品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③针对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主渠道、主途径和某些学生思想上存在的实际问题,确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通过学习货币知识,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货币,要对学生进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传统教育,增强学生抵制拜金主义思潮影响的自觉性。
3、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
教学重点为货币的本质。
因为只有懂得了货币的本质,才算真正懂得商品,懂得价值规律;才能使学生对货币有正确认识,抑制拜金主义和“金钱万能”的腐朽思想,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难点是“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因为货币产生前金银只不过是普通的商品,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有很多,但后来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商品都要货币去交换,这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二、说教法
依据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生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际出发,课堂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转变,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自主探究者转变。
本堂课我采用了以下教学原则和方法:
1、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即在组织课堂教学,落实教学内容时,能密切结合和联系当前社会热点、社会生活中和学生身边的一些具体的例子,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方法
①情景教学法:通过课件演示,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②合作探究法:围绕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成长的实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我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气氛,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同时形成了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③自主学习法:通过引导学生读、议、悟,读思结合,动口动脑结合等多种方法,适应探究性学习的要求,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想方设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凡是学生能读懂、能说得出、能解决的问题一律让学生自己来做。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思想尤其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学的方法。
教学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
本堂课我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以下方法:
1、“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方法,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2、读议领悟法,充分利用教材可读性强的特点,组织学生阅读——分析——归纳,理解基本知识和原理,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讨论法,把学生在思想认识中存在的误区同本课内容结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提高认识。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法
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货币。
为什么人们离不开货币?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使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得出,货币是用来购买商品和服务。
【探究一】
(一)商品的含义:
1、从现实生活来看,我们拥有货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在众多的
商品中,这些商品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探究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2、并学会判断商品和普通物品、劳动产品的区别。
一是劳动产品,其次必须用于交换。
3、分析价值的含义: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不同商品之
间能够进行交换是因为生产商品都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而这种体力和脑力是没有差别的,是任何商品的生产所共有的。
4、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探究二】
情景教学法
(二)一般等价物的产生
1、利用幻灯片演示感受物物交换的困难,创设教学情境。
让学生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1. 如果拥有红珍珠的人需要的是咖啡,谁能成交?
得出:两人都能成交---------偶然的物物交换
2.如果这几个人都成交,需要什么条件?
得出:双方都互相需要---------扩大的物物交换
3.你能设想出让更多的人都成交的办法吗?
得出:把自己的东西换成市场上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然后再用这种商品去换回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即最好的办法是媒介交换---------以一般等价物
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让学生谈谈他对这种交换的感受,并概括总结提高交易成功概率的办法。
最终找到解决办法:寻找大家相对比较乐意接受的商品,即一般等价物的产生。
2、这里须明确一个问题:
一般等价物,首先明确它是物----商品;其次,等价(物)说明该商品可以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最后,一般(等价物)-----它可以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充当各种商品交换的媒介。
自主学习法
(三)分析比例货币与其他一般等价物──揭示货币的本质
1、多媒体展示牛羊、贝壳、布匹等一般等价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它们的缺陷。
2、展示课件,说明金银的优点,揭示货币的产生:由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货币的产生过程。
得出: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是货币与其他商品的本质区别,因此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4、归纳小结(试看看)
教师点拔启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参与框知识的重温与梳理工作,然后教师操作课件把货币的产生过程逐步展现出来,其目的是使学生巩固深化所学的知识,通过归纳总结,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明确重点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是商品交换发展的第四个阶段。
5、分析:“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1)“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意思是金银天生并不是货币。
因为金银最初出现在市场上
也只是一般的普遍商品,只是当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当一般等价物都集中到金银上,由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才是货币。
因为金银并不是一来到世界就成为货币的。
(2)“货币天然是金银”:意思是货币天生应该由金银来充当,或者说金银天生就具备
了充当货币的优良特点。
这是由金银的自然属性决定的,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优点。
6、自我发展、开拓视野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货币发展史,了解货币发展的有关知识。
并尝试说明:作为比黄金更贵重的“白金”为什么没有成为货币。
结束语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知识。
自从货币产生以后,商品的交换就以货币为媒介来进行,由于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能同一切商品相交换,所以它是财富的象征。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把货币称为钱,提起钱大家都知道,它的作用可不少,到底有哪些作用呢?请大家预习
下一框题:货币的职能。
7、板书设计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货币的产生:①物物交换的困难。
②一般等价。
(3)货币的本质:①金银的优点
②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
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