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域保护相关技术及其应用综述
电网技术综述
电网技术综述以下内容需要帖子数达到10才可以浏览一、电网技术领域(一)提高电网输电能力技术1、新型导线材料和新型杆塔技术高强度、耐高温、低弧垂、低电阻率的轻型输电导线;分裂导线结构型式;新型杆塔结构及基础的优化设计(同塔多回路、紧凑型铁塔等);特殊地区杆塔基础(冻土地区、软弱土质地区等);有机复合材料在输电线路中的应用(包括复合材料杆塔、复合材料合成芯铝导线等);以大幅度提高导线的载流能力和降低导线、绝缘的自重,降低线路对地高度,提高输电走廊的输电强度。
2、紧凑型输电技术在不改变线路杆塔前提下的相导线结构及其相关技术,减少线路阻抗,提高现有输电电网的输电能力。
3、同杆多回输电线路。
4、输电电网不同电压等级负荷节点的负荷模型和在线负荷模型辨识技术,以及发电机相关参数和模型辨识技术,提高电力系统稳定计算用的各种模型及其参数的准确性和适应性,使电力系统动态、暂态仿真能较正确地反映电力系统运行状况,从而提高整个输电电网的输电能力。
5、基于广域相量量测(WAMS)的新型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及装置开发,进一步提高电网的输电能力。
6、灵活交流输电系统(FACTS)控制技术及FACTS装置的在500kV输电电网的应用。
固定串联补偿加可控串联补偿(TCSC)和静止无功补偿(SVC)控制技术国产化研制。
7、新型绝对缘子技术。
(二)全国联网技术1、在电力市场条件下的互联电网规划方法,负荷预报方法,经济性和可靠性评价方法,以及互联电网规划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提高互联电网的经济、社会效益。
2、交、直流并联输电电网运行与控制技术交、直流功率调制的控制,以及功率调制与电力系统稳定器(PSS)的协调控制,提高互联电力系统的阻尼特性,抑制互联电力系统可能出现的低频振荡。
直流输电的紧急功率控制,提高交、直并联电网的暂态稳定性。
3、互联电网预防控制、紧急控制技术,重点研究基于广域相量量测(WAMS)的预防性控制系统,广域继电保护、广域稳定控制、广域电压稳定和广域预防电压崩溃控制技术和控制方法,预防电网事故连锁反映,防止互联电网崩溃和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发生,确保电力系统运行安全。
IEEE1588在广域设备保护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IEEE1588在广域设备保护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本文根据广域设备保护系统的状况,分析gps在广域设备保护系统时钟同步中的缺点,提出了ieee 1588在广域设备保护系统中应用研究,依据广域设备保护系统采用的sdh光纤自愈环网,根据其特性,分析ieee1588实现原理,提出两种不同的ieee1588实现方式,并根据广域设备保护系统的特点分析可行性,同时分析广域设备保护系统中延时测量机制,选择p2p延时测量机制。
为ieee1588在广域设备保护系统中的应用做了可行性研究。
关键词:广域设备保护 ieee1588 sdh 测量机制中图分类号:tm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1-0046-031 引言广域保护的概念是由国际大电网会议提出和定义的,它指依赖电力系统多点信息,对故障进行快速、可靠、精确的切除,同时分析故障切除对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提高输电线可用容量或系统可靠性。
同时实现自动控制功能的系统,成为广域保护系统[1]。
而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数字化、智能化变电站的推出,为广域继电保护的实现提供有利的技术条件与支持[2]。
其能在传统广域保护系统的基础上,实现快速的设备继电保护,加快系统的反应速度,有利于故障的定位与处理,因此,广域设备保护系统有更大的应用空间和前景。
电网广域信息是广域设备保护系统保护策略制定的依据,实时、快速的收集并处理整个电网的同步信息是实现广域设备保护的基础。
对于目前广域设备保护系统来说,时间同步主要由gps对时装置组成,采用分立结构。
对需要时间同步的系统、装置,设置gps 对时装置。
由于gps对时装置是离散的,因此对时装置只受gps控制,它们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目前电网中采用的时间同步方式就是离散型组网方式。
实践证明,由于各调度中心、厂站二次系统采用的对时方式有问题、采用的gps装置差异很大,也没有有效的手段来对系统、装置的时间进行统一维护、监控,该方式完全不适用于电网,且目前的时间同步情况已经给电网故障分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广域保护综述
收 稿 日期 :0 90 —2 20 — 90
( ) 网安全 稳定 监 测 与控 制 主 站 。 电 网安 全 稳 定 4电 监测 与 控制 主机 安 装在 调 度 室 内 ,与 安 全稳 定 监 控 子 站通 信 ,获 取 各 种 数 据 ,进 行 广 域 保 护 计 算 , 并 对 多
作 者 简 介 : 学 云 (9 7) 从 事 电力 系统 继 电保 护 ; 许 17 一 ,
弊 端 。 广 域 保 护 更 注 重 保 护 整 个 系 统 的 安 全 稳 定 运
运行 状况 的 问 题 ,一 种基 于 网 络 通 信 、多 点 信息 综 合
比较判 断 的广 域保 护 系统 ( WAP ) 年来 受到 国内外 学 S近 者 的广 泛关 注 。
行 ,可识 别 系统 的各 种运 行 状 态 ( 常状 态 、警戒 状 态 正 等) ,通 过 凋节 系统 的 P 、 Q 和各种 保 护措施 ,同时 实 现 继 电保 护 和 自动 控 制 的 功 能 ,这 个 过 程 中 本 地 、 远 程 开关 都 能 动作 , 以避 免局 部 或 整个 系 统 大 面 积停 电
能 的实 现 ;另一 类 则 是 利 用 广 域 信 息 完 成 继 电保 护 功
能。
资料分析站
电 网安 全 稳 定 监测与控制主站
广域 保 护 在 电 网保 护 控 制 中 是 基 于 传 统 保 护 和
S ADA/ MS之 间 的 系 统 保 护 , 国 际 大 电 网 会 议 将 广 C E
1 广 域保 护 的 定 义及 与 传 统继 电保 护 区别
广 域保 护可 定 义 为依 赖 电 力 系 统 多 点 的信 息 ,对 故 障进行 快 速 、可靠 、精 确 的切 除 , 同 时 分 析 故 障 切 除对 系统 安全 稳 定 运 行 的 影 响 ,并 采 取 相 应 的 控 制 措 施 ,提高 输 电线 可 用 容 量 和 系 统 可 靠 性 , 能 同 时 实 现 继 电保 护 和 自动控 制功 能 的系 统 。 目前提 出的 广 域 保 护 系 统 可 分 为 两 类 :一 类 是 利
智能配电网广域测控系统及其保护控制应用技术
智能配电网广域测控系统是一种基于现代传感器、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分布 式控制系统。它通过广泛部署的智能终端设备实时监测配电网的状态,实现对电 网的快速响应和高效控制。智能配电网广域测控系统的结构包括数据采集层、数 据处理层和应用层。
特点:
1、分布式控制:智能配电网广域测控系统采用分布式控制方式,能够实现 对配电网的快速响应和高效控制。
智能配电网广域测控系统及其保护 控制应用技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智能化技术的进步,智能配电网广域测控系统及其保 护控制应用技术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次演示将介绍智能配电网广域测控系统的 概念、结构、特点和应用,以及保护控制应用技术的实现方法和应用案例,最后 对智能调度管理的控制策略进行探讨。
智能配电网广域测控系统
2、实时监测:智能终端设备能够实时监测配电网的状态,从而及时发现和 解决问题。
3、数据共享:系统支持多用户同时访问和共享数据,从而提高决策效率和 管理水平。
3、数据共享:系统支持多用户 同时访问和共享数据,从而提高 决策效率和管理水平。
1、电力调度:智能配电网广域测控系统能够为电力调度提供实时数据支持, 帮助调度员更好地掌控配电网的运行状态。
总之,智能配电网分布式控制技术是实现智能配电网高效运行和优化的关键 所在。通过在多个领域应用分布式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智能配电网的整体 性能和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因此,应当加强对于智能配电网分布式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实现绿色、可 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广域控制保护系统的应用包括:
1、快速切除故障:通过对电网中故障的快速识别和切除,减少故障对电网 的影响。
2、防止连锁反应:通过对电网中故障的快速切除,防止故障引发连锁反应, 造成更大范围的停电事故。
广域电磁法及其应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成像;地震和测井资料约束广域电磁法资料电性和界面反演成像;综合信息建模和广域电磁法资料 电性和界面反演成像。软件功能:广域电磁法数据预处理;多种一维剖面反演成像;二维连续介质 反演成像;二维电性和界面同时反演成像;电磁场拟波动变换和偏移成像;地震和测井资料约束电 性和界面反演成像;综合信息建模及电性和界面反演成像;人机交互解释和二维正演检验。对该项 目主要技术发明中第三项发明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曾获科技奖励情况: 本项目主要技术发明为国内外首创,经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鉴定的“广域电磁法及其应用”, 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获得 2014 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发明一等奖。 主要完成人及技术贡献: 1、何继善(第一完成人)。发明了广域电磁法:提出了频率域电磁法全区电阻率的定义和算法, 构建了包括广域三维电磁场全波形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和信号提取,三维电磁场张量的全波形正 反演理论技术体系;提出了广域电磁仪的总体方案和技术要求,组织发明了广域电磁法的仪器和装 备;提出了广域电磁法的野外工作方法技术体系,并组织在石油与天然气勘查、固体矿产资源勘查、 煤矿水害等领域应用,取得了突出的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对该项目主要技术发明中第一、二、三 项创新或发明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2、蒋奇云(第二完成人)。提出了广域电磁法仪器设备具体设计方案与技术指标;发明了基于 FPGA 的大功率广域电磁发送机和基于 DSP 处理器的 E-Ex 广域电磁接收机,研制成功 1 套 200kW 广域电磁发送机和 80 台 E-Ex 广域电磁接收机;实现了广域电磁信号全波形采集以及信号提取,并 将算法移植到 DSP 硬件平台,实现数据实时采集与信号实时提取;发明了广域电磁接收机有线和无 线通信系统;开展了广域电磁法仪器系统野外试验,形成了实用广域电磁法仪器装备。对该项目主 要技术发明中第二项发明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3、李帝铨(第三完成人)。基于积分方程法实现了广域电磁法三维数值模拟,通过广域视电阻 率与 Cagniard 视电阻率对典型三维地质体的分辨能力的比对,指出广域电磁法对不同地质体的最优 测量装置;总结出广域电磁法识别深部油(气)藏的技术方法及流程,极大提高了广域电磁法在油 气勘探中的效果,为火山岩型油藏勘探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总结出中国南方地区页岩气勘探的 广域电磁法数据处理方法,初步形成中国南方地区页岩地球物理探测方法与体系,并为其他地区页 岩气勘探起到借鉴作用,充实了我国页岩气理论研究体系。对该项目主要技术发明中第一、三项发 明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4、戴世坤(第四完成人)。开发了广域电磁法反演解释软件,软件功能模块包含:可视化人机 交互剖面数据编辑和预处理;一维和二维连续介质和界面反演成像;电磁场拟波动变换和二维偏移
浅谈民航广域信息管理(SWIM)的应用
浅谈民航广域信息管理(SWIM)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民航运营管理也在不断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民航广域信息管理(SWIM)系统的应用正逐渐成为民航领域信息化管理的关键工具。
本文将简要介绍SWIM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及它在民航运营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SWIM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SWIM(System Wide Information Management)系统,顾名思义,是一种针对全系统的信息管理系统。
其核心概念是通过标准化的数据交换和共享机制,促进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SWIM系统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标准化的数据交换SWIM系统采用统一的数据标准和交换格式,使得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能够以统一的方式进行交换和共享。
这种标准化的数据交换机制极大地简化了系统之间的接口开发工作,提高了互操作性和交互性。
2. 实时性和全面性SWIM系统具有实时性和全面性的特点,能够及时获取和传递各类航空信息,包括气象、航行计划、航班状态、机场运行状况等,从而为民航管理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支持。
3. 数据安全和保密性SWIM系统注重数据的安全和保密性,通过加密、认证、授权等技术手段保障信息的安全传输和存储,防止信息泄露和未经授权的访问。
4. 可扩展性和灵活性SWIM系统的架构和标准设计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民航管理需求,支持新的业务领域和新的技术标准,保证系统的持续发展和升级。
二、SWIM系统在民航运营管理中的应用民航运营管理是一个涉及多个部门和环节的综合性管理系统,其中涉及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尤为重要。
SWIM系统在民航运营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航班运行信息共享航班运行信息是民航运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航班计划、飞行情况、机组人员安排等。
通过SWIM系统,各个航空公司能够实时共享航班运行信息,从而更好地协调航班运行计划,提高航班的准点率和运行效率。
广域保护的研究与实现
2 1 年 拟在 都 匀供 电局 南 部 电 网的麻 尾 变 、 01 都 匀变 、 新寨变、 荔波变、 周覃变、 三都变、 丹寨变 的电 磁环 网上 试点 实 施 广域 保 护 , 主站 设 在 2 0 V都 匀 2k
波 变线 路上 运行 。浪祥水 电站正 常运 行时 带广 西六 寨变 运行 , 接 人 贵 州 网 。都 匀 南部 电 网结 构 如 图 不
线 路仅 两 侧 电流 接 入 时 , 根 据 广 域 信 息 实 现 快 能
} 侧
麟 麴
嘲 ● Biblioteka 轴t 鬣 i 妒 翮 ■ ● I ● 削 睡
髓 叠 盎 一 I 宣 ll 黼 簟 ‘l : t I t l
赫嘲 麓
?{
,
{
l
I
站点 较 多 , 且大 多数 站点 有小 水 电上 网 , 得保 护 并 使 整定 、 作配 合 比较 困难 , 动 原分 散 布置 的备 自投无 法 协调 、 无法 实 现典 型 串供 电 网的远方 恢 复供 电 , 以及
不同保护装置 、 安全稳定控制装置等配合。都匀南 部 电网结 构具 有一 定 代 表 性 , 在 的 问题 具 有 一 定 存
广 域 保 护 与 控 制 按 照 二 层 设 计 , 一 层 为 第
保 发生故障后 0 1 . S内 切 除 故 障 。装 置 应 可 靠 识 ‘ 别 不 同 步 的 信 息 , 失 去 同步 时 闭 锁 差 动 保 护 , 在
广 域 保 护 层 , 二 层 为 站 域 保 护 及 智 能 设 备 层 第
20 V麻尾 变 等六 站 配 置 站 域 保 护 , 站 域 保 护 间 2k 各
经过光 纤 通 讯 网 络 连 接 至 广 域 保 护 主 站 控 制 系 统 ( 置 在 2 0 V都 匀 变 ) 设 2k 。
广域智能控制保护关键技术研究
广域智能控制保护关键技术研究阙陟博1,彭显刚2(1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广东 广州 510000;2 广东工业大学 自动化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0 引言近年来,国际社会相继发生多起大面积停电事件,给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和重大损失。
如2019年6月16日阿根廷大停电事故,2018年3月21日巴西大停电事故等等,这些大停电事故不仅给社会秩序造成严重扰乱,还严重威胁公众人身安全,影响国家安全。
据调查分析,不少大停电事故是因控制保护系统故障或装置配合策略不当所引起的。
目前,传统变电站的保护装置、安全自动装置、稳定控制装置因技术条件所限,大多仅能通过有限的接点信息进行交互,导致电网“三道防线”相对孤立,不同防线上装置的动作时间与性能容易因为信息交互不畅而无法达到协调配合的最佳控制效果。
随着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电网“三道防线”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如若应对不当,可能会导致系统失稳或引发大面积停电事故。
因此,亟需研究电网的广域智能控制保护系统,从电力系统建设、运行、维护等多方位及多角度优化各类控制保护系统的协同配置问题,打破“三道防线”装置之间的壁垒,通过多维度数据全空间、全过程实时交互,达到融合广域信息的智能控制保护协调优化,从而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
1 广域智能控制保护概念及组建思路广域智能控制保护是指综合应用智能化手段,构建基于广域信息的控制保护体系,实现了区域电网多端多元件的故障判断、综合决策、多层级协同保护和电网快速自愈控制等。
广域智能控制保护组建的基本思路是通过采集单元,将各类信息集中于一体,从而掌握电力系统实时状态,同时对电力系统的当前状态进行分析判断,形成动作策略,并将策略下发给执行单元;执行单元接收命令并执行,从而保证电力系统时刻处于最优状态。
广域智能控制保护技术可以通过高速通信网络,获取电网全域范围内的实时状态信息,进而制定出最优策略,实现最优的区域控制保护。
2 广域智能控制保护系统整体架构广域智能控制保护系统根据站域层子站功能及子站之间数据交互的不同,分为两种典型的系统架构,包括分层分布式系统架构和集中式系统架构。
基于同步相量测量技术的广域测量系统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基于同步相量测量技术的广域测量系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1、本文概述随着现代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系统的监测、保护和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广域测量系统(WAMS)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力系统监测技术,通过相量测量单元(PMU)实现对电力系统状态的实时准确监测。
本文旨在概述基于同步相量测量技术的广域测量系统的应用现状,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文章首先介绍了同步相量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广域测量系统的结构组成,阐述了PMU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优势。
此外,本文还详细分析了广域测量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现状,包括其在电力系统稳定性控制、故障检测与定位、动态状态估计等领域的应用。
本文还探讨了广域测量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如实时数据传输和系统的高可靠性要求。
本文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广域测量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推进,广域测量系统将在电力系统的运行、控制和保护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未来的研究将集中在提高广域测量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增强其抗干扰能力,并扩大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领域。
同时,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广域测量系统将朝着更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本文探讨了基于同步相量测量技术的广域测量系统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旨在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智能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
2、同步相量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相量测量单元(PMU)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同步相量测量技术,也称为相量测量单元(PMU)技术,是电力系统动态监测和分析的重要工具。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高速、高精度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实时获取电网中各节点的电压、电流相量信息,从而实现对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准确分析。
PMU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通过使用高精度模数转换器(ADC)对电网的电压和电流信号进行采样,使用傅立叶变换(FFT)或卡尔曼滤波等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对采样的数字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提取电压和电流的振幅、相位等相量信息。
小议配电网的广域保护
小议配电网的广域保护摘要:本文分析了传统继电保护在现代电网发展运行中不足,以及配电网广域保护与传统继电保护的区别和联系,指出广域保护能实现继电保护和自动控制的功能,保证电网在故障后仍能保持所需的安全稳定工况;对广域保护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介绍,并对与广域保护相关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网;传统继电保护;广域保护一、广域保护与传统继电保护的区别和联系配电网中,传统继电保护均采用主后备保护阶梯型时序配合,主后备保护都需要根据整定计算结果设定整定值和整定时限。
出现故障后,一般应由主保护动作;一旦主保护拒动,后备保护必须按整定时限和定值给出动作信号。
由于传统的继电保护缺乏获取全局信息的技术手段,只能依靠局部信息进行事故判别,所以需要根据保护设备和针对故障类型的不同分别配置各设备的差动保护、过流保护、零流保护、阻抗保护等,且各保护设备间一般仅通过整定值和整定时限进行配合。
传统的继电保护主要集中于元件保护,以线路、母线、变压器、电机和电动机等为保护对象。
工作方式是采集装置安装处的系统电流、电压量,经过计算后得到一些反映系统状况的参数值,然后与预先整定的门槛值进行比较,若超过门槛值则执行某种动作。
传统的保护以切除被保护元件内部故障为己任,主要通过开关动作来实现隔离故障元件,且各电力设备的主保护相互独立动作,未考虑故障元件被切除后,剩余电力系统中的潮流转移引起的后果。
广域保护更注重保护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可识别系统的各种运行状态(正常状态、警戒状态)等,通过调节系统的p-δ、q-v和各种保护措施,同时实现继电保护和自动控制的功能,其中可能会有本地、远程开关的动作,以避免局部或整个系统大面积停电或崩溃等严重事故的发生,保证电网在故障后仍能保持所需的安全稳定工况。
传统的线路及装置保护的任务是将故障与系统隔离,快速性是其最基本的要求之一,虽然可以快速动作,但由于只能获得本地信息,因此只能用来保护电气设备,而对广域扰动无能为力。
配电网的广域保护
了稳定控 制 和 常规保 护 。但 不 同定义 有一 个 共 同点 , 即都是 以广 域信 息 收集 为基 础 的 。所 以 , 可将 广 域保 护定义为 : 依 赖 电力 系 统 多点 的信 息 , 对 故 障进 行 快 速、 可靠 、 精 确 的切 除 , 同时 分析 故 障切 除对 系统 安全
感 器 技术 、 时钟 同步及 数据 同步 技 术 、 计 算 机技 术 、 光
— 。
S C ADA / EMS
一
#作
~
一
自动无: h 投 切
j 接 头 控 制 切 发 电 机
纤 通 信技 术 等) 的研 究 与应 用 也 给继 电保 护 的发 展 提 供 了广 阔的发 展空 间 。在 以上 因 素 的促 进 下 , 基于 广 域测 量信 息 . 从 系统 的角 度综 合考 虑继 电保护 设计 和
图 1 广域 保 护的 定义
3 广域 保 护 与传 统 继 电保 护 的 区别 和
联 系
配 电 网中 。 传 统 继 电保 护均 采用 主后 备 保护 阶梯
的定 义 , 各 种 文献 给 出了不 同的定 义 。 从 总体 上讲 , 对
广 域保 护系 统 的定 义可 以归 结为 2类 : 一 类 仅涉 及故 障 或 扰 动后 的系 统保 护 , 即稳 定 控制 ; 另 一 类则 包 含
配置 的广 域继 电保 护得 到 了越 来越 多 的关 注 。
0 0 0 1 00 1
低频切 负摘
低压切 伍槽 远 种 切 负
自动 解 列
1 的
01
1
1 0
1 0 0
— — — —
1 0 0 0
广域保护在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中的应用
广域保护在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中的应用作者:刘天奇卢茜来源:《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2019年第24期【摘; 要】广域保护测控系统将保护控制功能分为就地层、站域层、广域层,是在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的基础上、利用数据共享实现,是变电所自动化技术和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的进一步提升。
介绍广域保护的具体功能,同时论述广域保护系统在铁路供电系统中起到的作用及对供电系统的保护作用。
同时论述广域保护的可推广性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广域保护;数字化;信息;智能引言京沈高铁综合试验段从阜新北到黑山北区间的变电所亭采用全数字化设计,共设置阜新北牵引变电所,新邱AT所,申德营子分区所,下石土AT所,黑山北牵引变电所共5个所亭。
数字化变电站相比现有综自系统有很多优点,数字化变电站的主要特点是“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为提高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技术水平,数字化牵引变电所的建设必不可少。
1; 与传统变电所的区别对于传统变电所一次设备通过电缆与二次设备连接,数字化变电站对过程层的改变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采用智能一次设备;另一种方式是对传统一次设备进行数字化改造,使其具有数字化接口。
从物理形态和逻辑功能上智能一次设备可理解为“一次设备本体+智能组件(合并单元)”。
现阶段智能组件基本上作为一次设备的智能化接口,与一次设备本体间采用传统电缆连接,与保护、测量、控制等二次设备间采用光缆连接交换信息。
如下图:一次设备智能化以后,由于和二次设备链接采用光纤链接,带来了诸多优点:可保证采样数据的唯一性,方便实现信息共享。
通过就地数字化采集,电压、电流的瞬时值数据仅由合并单元输出,不仅实现了数据共享,同时在源头上保证了数据的唯一性,当有多个保护或者测控装置需要相同的模拟量,不再需要像传统综自需要多个采样线圈单独接线,或者由于线圈数量的限制,需要串接电流来实现采样(这样会带来安全隐患),由于数据共享方便,相对于传统综自,数字化变电所更容易实现全所的保护功能冗余,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多层次的广域保护控制体系架构研究与实践
多层次的广域保护控制体系架构研究与实践刘育权1,2,华煌圣1,李 力3,王 莉1,刘金生 1(1.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20;2.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1;3.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1102)摘要:从功能配置、系统结构、内部数据的交互方式、与外部系统的协同模式、通信组网方案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提出了包含站域层、区域电网层、广域电网层的多层次广域保护控制体系架构。
针对不同层级电网关注的问题,提出了不同层级电网的保护控制功能配置方案。
按照数据分类、分层处理的原则,给出了广域保护控制系统内各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方式,提出了广域保护控制系统与调度监控系统之间的交互模式。
结合广域保护控制系统结构,给出了包括区域保护控制通信网络、广域保护控制通信网络的两层组网方案。
所述广域保护控制体系架构中的区域保护控制系统已经在实际电网中实现了工程应用,相关技术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得到了实践验证,为后续的广域保护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广域保护;体系架构;分层控制;EoS技术;区域保护控制系统;站域保护设备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multi-level wide-area protection systemLIU Yuquan1, 2, HUA Huangsheng1, LI Li3, WANG Li1, LIU Jinsheng1(1.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Guangzhou 510620, China; 2. School of Electric Power,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1, China; 3. Nanjing NARI-RelaysElectric Co., Ltd., Nanjing 211102, China)Abstract: The multi-level wide-area protection system scheme including substation level, regional-area level and wide-area level is proposed. Aiming to the different concerns, the protection & control schemes for the power grid in different levels are discussed. The data exchanged between the IEDs in the wide-area protection system is analyzed based on the system structure, and the collaborative mode between wide-area protection system and dispatch & monitoring system is also researched to optimize the protection & control schemes dynamically. The corresponding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re proposed for data exchange. In this system structure, the communication network for wide-area protection system is divided into several regional-area protection & control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nd wide-area protection & control communication network, which are distributed in two levels. The regional-area protection & control system is applied in Guangzhou power grid as one part of wide-area protection system, the feasibility and rationality of the technologies proposed are verified,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the wide-area protection system.Key words: wide-area protection; system structure; multi-level control; Ethernet over SDH; regional-area protection & control system; substation protection device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415(2015)05-0112-110引言在电网运行特性日趋复杂、稳定运行及可靠供电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当前成熟应用的电力系基金项目:南方电网公司科技进步项目(K-GD2012-027;K-GZM2013-070) 统保护、控制技术已经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基于就地信息的继电保护算法、安全自动控制策略等已经难以完全满足大型电网稳定运行、可靠供电的要求。
广域保护介绍
广域保护系统发展方向
广域差动保护 GPS同步采样技术和ATM异步传输技术可以保证广域保护系统信号传输的同步性 和快速性。利用广域信息构成广域差动保护,可以作为两端差动保护的后备,也可 以作为双重主保护中的“一重”主保护。 用于稳定控制的广域保护
广域保护系统根据测量到的广域测量信息,依赖后台计算机完成复杂的计算, 对系统全局进行集中、优化控制,构筑电力系统的二、三道防线,防止大规模连锁 崩溃事故的发生。
防混叠 滤波器 电力信号 传感器 50Hz带通滤波器 GPS 接收器 频率跟踪与测量
采样脉冲发生器
A/D采样器
微处 理器
调制 解调器
PMU机构图
广域保护相关技术(二)——广域信息系统
EMS DMS
广域信息与数据的交换 是实现智能电网
IEC61970 通信总线 IEC61968 控制中心1
广域保护系统的重要基础 。
IEC61970 IEC61970 IEC61970 控制中心2 WAMS 控制中心 数据接口 IEC60870-6 控制中心 数据接口
保护系统中引入广域测量信息, 需要满足IEC通信标准, 将本站信息同时上送到控制中心,
IEC61850
变电站自 动化系统 变电站1 IEC61850 IEC61850 IEC61850 IEC61850
广域保护典型结构(二)——分布式
※
分布式结构中,只在变电站各测点装设IED,不设中央单元,每个IED 地位平等;
※
每个IED与其他IED对等通信,根据自身信息和他方信息做出保护和控 制策略,执行跳合开关的操作;
※
保护和控制策略都以IED为中心完成,可以设上位机,但只对分布式的 IED进行管理和监视,不参与策略形成过程。
国标《量子保密通信应用基本要求》简析及应用
在国家的持续支持下,我国量子保密通信技术跻身全球领先地位,特别是初步构建了由“墨子号”“京沪干线”“国家广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等组成的星地一体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并成功在金融、政务等领域开展应用,为规模化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得益于设施的前瞻部署、示范应用的良好效果,量子保密通信标准化工作也取得了较好进展。
2017年6月,在工信部、中国科学院等相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专门成立了“量子通信与信息技术特设任务组”(ST7),成员单位包括国科量子通信网络有限公司、科大国国标《量子保密通信应用基本要求》简析及应用文 缪亚军 李明翰 王宇舟近年来,党和国家进一步要求加强量子信息领域标准化工作和量子保密通信应用,特别是2021年10月与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分别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明确提出“加强量子信息等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究”“以需求为导向,增强国家广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服务能力”等要求。
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量子通信领域的创新型企业,以及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电信领域领军企业。
围绕量子通信技术、网络以及关键器件等开展标准化工作,截至2023年1月,ST7开展的标准工作包括《量子保密通信应用基本要求》等国家标准2项、《量子保密国标《应用要求》基本情况程碑意义。
国标《应用要求》于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牵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参与编制,经过五年间多轮讨论以及结合实践的不断完善,最终由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485)于2023年8月发布,并将于2024年3月实施。
该标准是我国首个面向应用的量子保密通信标准,主要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缩略语、概述、应用基本要求、应用场景七个部分,从安全性、可扩展性、高效性、鲁棒性等方面明确了量子保密通信系统和应用的基本要求,并给出了依托量子网络开展的典型应用场景,为规模化开展量子保密通信应用提供了规范性指导。
面向物联网的低功耗广域网络技术研究
面向物联网的低功耗广域网络技术研究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开始互联互通。
这些设备的通信需要使用无线网络技术,而这种技术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
因此,低功耗广域网络技术便应运而生。
一、低功耗广域网络技术的概述低功耗广域网络技术指的是那些在通信距离比较远、传输数据量较小的情况下,使用低功耗电子元件实现的无线通信技术。
由于使用了低功耗元件,因此这种技术非常适合于物联网设备的通信。
低功耗广域网络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例如,它可以用于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工业物联网等领域。
二、低功耗广域网络技术的特点1.低功耗:低功耗广域网络技术采用低功耗元件,因此它的功耗比较低。
这样就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2.广域性:广域网络技术的通信距离比较远,可以覆盖比较广阔的区域。
3.成本低廉:由于采用了低功耗元件,因此低功耗广域网络技术的成本比较低,适合于大规模应用。
三、低功耗广域网络技术的研究进展低功耗广域网络技术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热点领域。
近年来,随着5G技术的逐渐普及,低功耗广域网络技术的研究也得到了很大的推动。
1. LPWAN技术LPWAN是一种低功耗、广域性的无线网络技术。
它可以在很大的范围内传输小量的数据。
LPWAN技术非常适合于物联网设备的通信。
常见的LPWAN技术包括LoRa、NB-IoT和Sigfox等。
2. BLE Mesh网络技术BLE Mesh网络技术是基于蓝牙低功耗技术的一种无线网络技术。
它可以连接大量的节点,可以在智能家居等场景下使用。
3. Wi-Fi HaLow技术Wi-Fi HaLow技术是Wi-Fi联盟推出的一种低功耗、广域性的无线网络技术。
它可以实现在室内外的广域覆盖,并且可以连接大量的终端设备。
四、低功耗广域网络技术的应用前景低功耗广域网络技术在物联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比如,在智能家居领域,低功耗广域网络技术可以用于智能灯光、智能门锁等设备的通信;在智慧城市领域,低功耗广域网络技术可以用于智能路灯、垃圾桶等设备的通信;在工业物联网领域,它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设备自动化和运行监测。
LoRa技术如何保障通信安全性
LoRa技术如何保障通信安全性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为一种低功耗广域网通信技术,LoRa(长距离低功耗无线通信技术)在物联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其开放性和广泛连接的特点,LoRa技术在保障通信安全性方面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探讨LoRa技术如何保障通信安全性,并介绍一些常见的安全措施。
一、LoRa技术概述首先,我们需要对LoRa技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LoRa技术是一种基于扩频技术的远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其主要特点是低功耗、广域覆盖和高可靠性。
LoRa技术的工作频段为433MHz、868MHz和915MHz,可以提供数十公里的通信距离和传输速率。
这使得LoRa技术成为物联网应用中广泛采用的一种通信方式。
二、LoRa技术的通信安全挑战LoRa技术的开放性和广泛连接特性给通信安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由于传输过程中使用的是无线电信号,攻击者可以通过监听和干扰来窃取或篡改通信内容。
此外,物联网设备通常存在安全性能有限、计算能力较弱的问题,这也使得通信链路更容易受到攻击。
因此,为了保障LoRa技术的通信安全性,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三、物理层安全作为LoRa技术最基本的一层,物理层的安全性非常重要。
传统的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技术可以在物理层提供安全保障。
对称加密算法例如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可以用于加密通信数据,而非对称加密算法例如RSA(Rivest-Shamir-Adleman)可以用于密钥的分发和交换。
通过这些加密算法,可以有效地防止窃听和篡改。
此外,频谱分配和信道选择也是物理层安全的重要方面。
通过合理的频谱分配和信道选择,在物理层上可以减少干扰和信道冲突的可能性,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四、数据链路层安全数据链路层是LoRa通信中的第二层,也是通信安全的一个关键环节。
LoRa技术使用了自适应扩频技术和前向纠错编码技术,这些技术在数据链路层上提供了一定的安全性。
广域保护讲座 6-20 定稿
分散式结构
• 分层区域式的保护系统由三层构成:位于最底 层的本地测量单元LMU (Local Measure Unit)、 位于中间层的区域决策层RDU (Region Decision Unit)和位于最顶层的系统监控中心SMC (System Monitor Center)。
• LMU是用来采集电网实时信息或同时附带保护功能的 PMUs (Phase Measure Units);RDU完成数据采集保护控 制功能,实现一个保护分区的系统保护;SMC对本地保护 中心进行协调。在分层区域式保护系统中,RDU与此区域 内LMU通过光纤连接,正常运行时,监测本区域内LMU的 运行状态,在扰动发生后,对LMU上传信息综合分析并作 出相应的决策。决策作出后,一方面下传至LMU,执行闭 锁或操作相应的断路器;另一方面将判断结果送至SMC, SMC负责实时协调和监控各区域保护系统。 • 分层式系统中保护中心SMC根据下级单元的判断结果从逻 辑上进行故障定位和全局决策,理论上能有效解决集中式 广域保护中心计算量大的弊端,对通讯系统的要求也相应 降低。
• 考虑到计算和测量误差的影响,可取K=1.2, K为计算值与测量值的比值。
对以上仿真模型的求取 K max 20 ,可得如下结果:
可以看出,对于故障线路求取的值均在1.2以上。
• 文献[6]提出一种利用同步电压相量进行输电网络 故障定位的新方法。该方法首先运用对称分量法 和线性叠加原理建立故障后的附加正序网络。 • 定义了故障点的匹配指标, 进而基于该指标运用 遍历搜索方法寻找故障点位置。
支路故障稳态等效模型
I I cal 2 R × 100 I
2
若该支路为故障支路,计算得到的故障匹配度很小,近似 为0(考虑到实际系统中测量误差与计算误差的影响)。据此, 本文将故障匹配度最小值对应的支路判定为故障支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域保护相关技术及其应用综述*肖健,文福拴(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广东省广州市510640)摘要:环境约束与市场竞争压力导致输电系统的扩展越来越困难,而负荷又不断增加,这些因素使得电力系统越来越接近其极限运行。
另一方面,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电力系统互联越来越普遍。
这样,发生故障和事故的可能性加大,影响的范围也加大。
为此,电力系统的保护和控制随之变得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重要。
通信技术和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新型的基于广域测量的广域保护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近年来国际上时有报道的大范围停电事故也引起了电力系统专家和学者对广域保护和控制系统的研究和重视。
本文对广域保护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历史、发展现状和应用进行了一个较全面的回顾与综述,并对未来的发展做了展望。
主要从与广域保护密切相关的七个方面着手,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和总结。
关键词:相量测量单元;广域保护;停电事故;隐含故障;综述0引言常规继电保护用于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后实现对故障元件的自动和快速切除,以隔离故障、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以及无故障部分的正常运行。
故障发生及切除后,往往会对系统产生大的扰动,严重时还会使系统遭受因过载、过/低频,过/低压,系统负荷调整,功率振荡等引起的系统解列,甚至整个系统的崩溃。
2003年8月14日发生的北美大停电事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传统的安全自动装置需要在检测到系统产生不正常运行状态后再采取控制措施,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果系统恶化的速度很快,往往在自动装置采取措施之前系统就已经发展成为严重的崩溃事故。
此外,在传统的保护和自动装置中所采用的动作判据都是基于本地测量数据的,因此也就只能保护本地网络,而没有考虑故障对整个网络的冲击作用以实现系统全局的安全稳定运行。
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电力市场改革的深化与发展以及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系统日渐接近其极限运行,其运行和控制更为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477029);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保护与动态安全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杂,发生扰动和故障的可能性更大,后果也更加严重。
这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与此同时,因为资金和环境的约束以及竞争的压力,输电系统扩展越来越困难。
为此要求更充分地利用现有电力网络资源,这对稳定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测量技术和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建立更完善的保护控制系统提供了有利条件。
基于广域测量的广域保护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早在1997年国际上就开展了广域保护的相关研究与讨论,1998年的IEEE国际会议上还专门设置了“广域保护与紧急控制专题”,讨论了使用广域信息完善紧急控制的方法。
此后,ABB公司的Mehmet Kaba等人提出利用广域信息系统实现在线安全评估功能,同时完成继电保护、测量监视和控制等功能[1]。
由于我国的电网结构和运行方式具有一些特殊性,如多为弱联系系统,集中调度,安全第一的调度方式等,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生过全国性的大停电事故[2]。
现在,国内对广域保护的重视还不够,其研究仍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多数仍停留在对一些概念和系统整体介绍的层面上[1,3-6]。
在国外,相继发生的一些大事故使得广域保护从提出之日起就受到了广泛关注,并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工作。
本文按照以下七个方面对广域保护系统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回顾和综述:广域保护系统的概念和系统结构,广域测量技术,继电保护系统的隐含故障,广域常规保护,广域稳控系统,通信系统,广域保护应用实例。
1广域保护系统的概念和系统结构目前,对广域保护系统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一些文献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从总体上讲,广域保护系统可以归结为两类:一类仅涉及故障或扰动后的系统保护[4,7],另一类进行了扩展,包括了实现故障切除的常规保护功能[1,3]。
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明确指出是以广域测量系统为基础的。
下文中所描述的广域保护系统的定义与后者类似,即:利用广域测量系统的相量测量信息,与传统的常规保护配合实现对故障进行快速、可靠和精确的切除,同时能对切除故障后或经受大扰动的系统进行在线安全分析,必要时采用适当的措施防止系统发生大范围或全系统停电,这种能够同时实现继电保护和自动控制功能的保护系统就称为广域保护系统。
根据不同应用对广域保护系统的不同要求以及各个阶段所掌握的不同技术,其系统结构也有所不同。
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系统设计结构[7-9]:(1)改进现有的SCADA/EMS系统对于快速发展的扰动事件,现有的SCADA/EMS系统的问题主要是不能从大量的警报信息中提取出重要信息,也缺少一些重要功能,例如因发电容量缺乏而需进行的负荷卸载量计算。
改进的途径包括提高对重要信息的过滤、显示和分析能力,同时不断增加所缺少的重要功能。
通过在电力系统中引入相量测量单元(Phasor Measurement Units,PMUs),即带有同步信号接受器的传统RTU,能够提供整个网络范围内的同步测量数据,这可以明显改善系统的状态估计功能。
同时也可在SCADA系统中集成一些先进的算法和计算程序来计算紧急情况下的输电容量裕度。
考虑到对现有SCADA/EMS系统扩展新功能的范围是有限的,所以可以考虑按独立模块(stand alone)的方式提供新的功能。
(2)带系统保护终端的平面结构现代保护设备或终端具有很强的计算和通信功能。
利用PMUs以及相互之间的通信,保护终端可以获得网络中不同位置的同步实时测量数据。
将保护终端按照平面分布式布置,如环型通信系统,可以实现更为强大、可靠、灵敏和强壮的保护功能。
即使通信系统部分或全部实效,保护终端依旧可以通过本地数据实现不次于传统保护的性能。
该结构可以较好地克服集中控制方式中对控制中心设备要求过高的问题。
(3)多层结构多层结构代表了一种综合解决方案,它整合了保护设备和EMS两个控制领域的功能。
它可以分为三层:最底层为大量的用来采集数据或同时附带保护功能的PMUs;中间层为一些本地保护中心(local protection centers,LPCs),完成数据收集以及控制和保护功能,实现一个系统保护方案;最上层为一个系统保护中心(system protection center,SPC),它对各本地保护中心起到协调作用,实现安全防御计划。
文献[1]对该类结构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文献[10]则介绍了基于该结构设计的一个广域稳控系统。
此类广域保护系统最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得到普遍应用。
2广域测量技术相量是电路分析的基本工具,即使电力系统处于某些非稳定状态,如功率摇摆(power swing)状态,由于电压和电流值的变化比较缓慢,因此仍可将这些变化看作一系列稳定状态,这样仍可用相量来描述系统的行为[11]。
系统范围内的广域同步相量测量由于具有描述系统动态行为的能力,因而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状态估计、自适应保护、在线不稳定预测、故障录波、扰动录波、输电和发电系统计算模型验证等[11,12]。
这为电力系统规划、控制和保护以及运行与维护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PMU是完成同步相量测量的基本设备,可以安装在电力系统中选定的不同地点,精确地同步实时测量系统的电压和电流值[8],然后将这些信息发送到一个中心点集中进行比较、评估及其它处理。
PMU利用接收到的同步信号通过对测量数据加时标的方式来实现测量同步,其结构图如图1所示[11]。
文献[13]对电力系统中利用同步采样实现相量测量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包括同步相量测量的一些应用、各种应用中对测量精度的不同要求,以及相量测量系统的可靠性问题等等。
文献[14]介绍了IEEE标准,其规定了信息交换和控制信号的格式,并为相量测量的定义、以及它们与其它应用的结合提供了框架。
在同步信号源方面,传统的通信对时方法达不到系统在测量同步精度方面的要求[11,14]。
文献[11,13,14]中推荐使用全球定位卫星系统(GPS)。
该系统为美国国防局无线电导航系统,具有高可用性、冗余性、可靠性和准确性等特点,其连续GPS接收器A/D转换器微处理器过滤器VI图1.相量测量单元Fig.1.Phasor Measurement Unit串口时间精度可达毫秒级,因此特别适合同步相量测量系统。
此外,还有其它一些精确的可选同步信号源,如文献[8]中提到的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和欧洲的Galileo系统,文献[15]中介绍的我国于2003年建立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关于测量单元的具体实现问题,文献[13]认为可通过现代数字继电器或其它监控设备来完成,如RTU、数字故障录波器(DFR)、故障定位器和顺序事件记录器等。
但文献[16]指出,这些现有设备的测量一般都是采用快速傅立叶变换(FFT)或其派生算法来实现的,这很难赶上快速发展的微处理器或电力电子设备的处理速度。
当对精度要求较高时,FFT系列算法需要的计算时间一般在40ms以上,甚至达0.1s或更长。
为更好的利用目前已有技术的快速响应特性,并满足紧急情况下电力系统对测量系统响应速度的要求,文献[17]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矢量(space vectors)的新方法,它完全可以替代原有的FFT 系列算法。
PMU设备以及在它们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费用是比较昂贵的。
考虑到现代电力网络本身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在系统中的所有变电站都装设PMU设备成本太高,一般也没有必要。
因此,需要研究最优的PMU配置方案(OPP,optimal PMU placement),即寻求一个既能满足监测系统的可观测性要求,同时数量最少的PMU配置方案。
有一些文献研究了PMU在状态估计中的应用[18-28]。
除了文献[20]提出的遗传算法计及了网络拓扑结构变化这一因素,以及文献[22-25]考虑了单个PMU故障情况下的冗余配置外,现有的其它算法大多是基于特定网络拓扑结构构造的,也没有考虑文献[29]指出的用来弥补PMU断电或通信故障等引起的数据丢失或出错的冗余配置,以保证在任何运行条件下(包括网络孤岛、线路或发电机停运等)都能保证电力系统关键部分的可观测性。
此外,文献[30]提出了两种新的优化配置算法,以最大化传感器的整体响应,同时最小化所配置的传感器输出之间的相关性为目标。
该方法主要是针对互联电力系统的广域监视和控制应用而发展的。
文中同时还指出,在某些特定位置,如电气相关区域的联络节点以及大容量发电机升压变压器,必须配置PMU以防止出现所谓的“信息黑洞”(information black-holes)。
文献[31]从电力系统的同调性出发,确定能够反映系统在各种扰动下的动态行为的最少量的PMU。
具体地讲,利用扩展等面积准则识别所有可能出现的暂态功角失稳模式,并据此将所有发电机节点划分到同调群,同时利用暂态电压稳定和暂态电压跌落可接受性的概念来识别所有可能出现暂态电压问题的相邻母线子集,然后在每个同调群和每个母线子集中选定一台发电机和一条母线安装PMU,这样形成的最小PMU配置可正确地定性判断系统的同步稳定性和电压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