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红对勾讲与练》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时作业7 Word版含解析
2017版《红对勾讲与练》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课时作业8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8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48分)1.(双选题)能说明CH4分子的5个原子不在同一平面而为正四面体结构的是()A.两个键之间的夹角为109°28′B.C—H键为极性共价键C.4个C—H键的键能、键长相同D.二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解析:CH4分子的空间结构由两个键之间的夹角决定,只有正四面体结构中,键角才为109°28′。
分子的空间构型与共价键的极性无关。
同样二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也说明了CH4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如果为平面结构,则二氯甲烷就存在两种构型。
C项中因为同为C—H键,不论分子构型如何,它们的键能、键长都相等。
答案:AD2.用VSEPR模型预测下列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其中不正确的是()A.NH+4为正四面体形B.CS2为直线形C.HCN为V形D.PCl3为三角锥形解析:NH+4、CS2、HCN中心原子上的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没有孤电子对,所以其构型分别为正四面体形、直线形、直线形;PCl3中心P原子上有一对孤电子对,未用于形成共价键,其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答案:C3.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SO3的分子构型为()A.正四面体形B.V形C.三角锥形D.平面三角形解析:本题考查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判断分子的构型,SO3中S原子的价电子全部用于形成共价键,S原子周围有3个氧原子,应属于平面三角形。
答案:D4.据报道,大气中存在一种潜在的温室气体SF5—CF3,虽然其数量有限,但它是已知气体中吸热最高的气体。
关于SF5—CF3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中有σ键也有π键B.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内C.CF4与CH4都是正四面体结构D.0.1 mol SF5—CF3分子中电子数为8 mol解析:A项,分子中都是σ键,无π键,错误;B项,碳原子与其相连的四个原子形成四面体结构,不可能所有原子共平面;C项,正确;D项,一个分子中有94个电子,错误。
2017版《红对勾讲与练》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时作业14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14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化合物HIn在水溶液中因存在以下电离平衡而可用作酸碱指示剂:HIn(溶液)H+(溶液)+In-(溶液)红色黄色有浓度为0.02 mol/L的下列溶液:①盐酸;②石灰水;③NaCl溶液;④NaHSO4溶液;⑤NaHCO3溶液;⑥氨水。
其中能使指示剂呈红色的是()A.①④⑤B.②⑤⑥C.①④D.②③⑥1.解析:本题使指示剂显红色说明平衡向左移,条件的改变必须使c(HIn)增大。
应加入酸或显酸性的物质,故选C。
答案:C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离平衡常数受溶液浓度的影响B.电离平衡常数可以表示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C.电离常数大的酸溶液中c(H+)一定比电离常数小的酸中大D.H2CO3的电离常数表达式:K=c(H+)·c(HCO-3) c(H2CO3)2.解析:K与温度有关,A错;电离度可以表示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B错。
答案:D3.在氨水中存在下列电离平衡:NH3·H2O NH+4+OH-,下列情况能引起电离平衡正向移动的有()①加NH4Cl固体②加NaOH溶液③通HCl ④加CH3COOH溶液⑤加水⑥加压A.①③⑤B.①④⑥C.③④⑤D.①②④3.解析:①加入NH4Cl相当于加入NH+4,平衡左移;②加入NaOH,相当于加入OH-,平衡左移;③通HCl,相当于加入H+中和OH-,平衡右移;④加CH3COOH溶液,相当于加H+,中和OH -,平衡右移;⑤加水,稀释,越稀越电离,平衡右移;⑥加压,无气体参加和生成,无影响。
答案:C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有CH3COOH、CH3COO-和H+即可证明CH3COOH 达到电离平衡状态B.溶液中CH3COO-和H+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可证明CH3COOH达到电离平衡状态C.当NH3·H2O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NH3·H2O、NH+4和OH -的浓度相等D.H2CO3是分步电离的,电离程度依次减弱4.解析:该题考查了电离平衡的判断及其特点。
2017版《红对勾讲与练》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时作业13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13强、弱电解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叙述中,能证明某化合物属于弱电解质的是()A.熔化时不导电B.不是离子化合物,而是极性共价化合物C.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差D.溶液中已电离的离子和未电离的分子共存1.解析:熔化时不导电的是共价化合物,由极性键构成的共价化合物中有的是强电解质,也有的是弱电解质;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差,可能是因为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很小。
答案:D2.下列事实中,能证明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的是()A.氯化氢易溶于水B.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C.液态氯化氢不导电D.氯化氢不易分解2.解析:A项中氯化氢易溶于水是HCl的溶解性问题,不能证明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B项中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HCl在水中发生了电离,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也不能证明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D项中氯化氢不易分解是HCl的热稳定性问题,它不是共价化合物与离子化合物的本质区别,故选C。
答案:C3.下列物质导电性最差的是()A.熔融KOH B.AgC.固体NaCl D.盐酸3.解析:物质导电可分为金属导电和电解质导电。
其中电解质只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才能电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
固体NaCl中虽有Na+和Cl-,但不能自由移动,所以其导电性最差。
答案:C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钾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钾离子和氯离子B.二氧化硫溶于水能部分转化成离子,故二氧化硫属于弱电解质C.硫酸钡难溶于水,所以硫酸钡属于弱电解质D.纯净的强电解质在液态时,有的导电有的不导电4.解析:A选项氯化钾溶液不需在电流作用下就能电离成钾离子和氯离子;B选项SO2是非电解质;C选项硫酸钡是强电解质。
答案:D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水溶液中能离解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是电解质B.强电解质一定是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弱电解质一定是难溶于水的化合物C.CO2的水溶液导电能力很弱,所以CO2是弱电解质D.在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中只有离子没有分子5.解析:根据强弱电解质的定义,可知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性没有关系,强电解质有的是易溶的,有的是难溶的,如碳酸钙等,故A项正确,B项错误;CO2的水溶液导电是因为碳酸电离生成了离子,而不是CO2电离,故CO2是非电解质;D项中忽视了水分子的存在。
2017版《红对勾讲与练》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课时作业6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6共价键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48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气体单质分子中,一定含有σ键,可能含有π键B.烯烃比烷烃的化学性质活泼是由于烷烃中只含σ键,而烯烃含有π键C.等电子体结构相似,化学性质相同D.共价键的方向性决定了原子在形成分子时相互结合的数量关系解析:在气体单质分子中,可能存在σ键(如H2、Cl2)、π键(如N2分子中存在σ键、π键),而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不存在化学键,A项错误;烯烃中含有碳碳双键,其中一个是π键,因π键易断裂,故化学性质较活泼,B项正确;等电子体结构相似,但化学性质不完全相同,C项错误;共价键的方向性决定分子的立体构型,饱和性决定分子中各原子的数量关系,D项错误。
答案:B2.某化合物含碳、氢、氮三种元素,已知其分子内的4个氮原子排列成内空的四面体结构,且每2个氮原子间都有1个碳原子,分子中无C—C、C===C和C≡C键,则此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C6H12N4B.C4H8N4C.C6H10N4D.C6H8N4解析:由于N原子构成了内空的四面体,故该化合物分子中含4个N原子,每两个N原子间有一个C原子,相当于在四面体的每个棱上有一个C原子,即共有6个C原子,而C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每个C原子上还应有2个H原子,所以此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6H12N4。
故选A。
答案:A3.(双选题)P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s23p3,P与Cl形成的化合物有PCl3、PCl5,对此判断正确的是()A.磷原子最外层有三个未成对电子,故只能结合三个氯原子形成PCl3B.PCl3分子中的P—Cl键都是σ键C.PCl5分子中的P—Cl键都是π键D.磷原子最外层有三个未成对电子,但是能形成PCl5,说明传统的价键理论存在缺陷解析:PCl3的电子式为,P—Cl键都是σ键。
PCl5分子中有5个P—Cl σ键,这违背了传统价键理论饱和性原则,说明传统价键理论不能解释PCl5的结构,即传统价键理论存在缺陷。
2017版《红对勾讲与练》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堂达标练: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3-2-2 Word版含解析
1.下列物质中,加入10 mL HCl溶液时,其pH不会改变的是()A.20 mL同一浓度的HCl溶液B.20 mL NH4Cl溶液C.10 mL水D.10 mL稀NaOH溶液解析:因HCl为强电解质,溶液中不存在电离平衡,混合前两溶液中c(H+)相同,所以混合后pH不会改变。
答案:A2.等体积混合0.1 mol·L-1的盐酸和0.06 mol·L-1的Ba(OH)2溶液后,溶液的pH等于()A.2.0 B.12.3C.1.7 D.12.0解析:该题是酸碱混合的计算,首先要判断哪种物质过量。
盐酸的c(H+)=0.1 mol·L-1,Ba(OH)2溶液的c(OH-)=0.06 mol·L-1×2=0.12 mol·L-1,故碱过量,又因等体积混合,可求出溶液中c(OH-)。
c(OH-)=0.12 mol·L-1-0.1 mol·L-12=0.01 mol·L-1故pH=-lg c(H+)=14+lg0.01=12。
答案:D3.取浓度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以32体积比相混合,所得溶液的pH等于12,原溶液的浓度为()A.0.01 mol/L B.0.017 mol/LC.0.05 mol/L D.0.50 mol/L解析:3c -2c 5=10-2mol/L ,c =0.05 mol/L 。
答案:C4.室温时,将x L pH =a 的稀NaOH 溶液与y L pH =b 的稀盐酸充分反应。
下列关于反应后溶液pH 的判断,正确的是( )A .若x =y ,且a +b =14,则pH>7B .若10x =y ,且a +b =13,则pH =7C .若ax =by ,且a +b =13,则pH =7D .若x =10y ,且a +b =14,则pH>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关pH 的简单计算。
由题意知:n (NaOH)=x ·10a -14mol ,n (HCl)=y ·10-b mol ,所以n (NaOH)n (HCl)=x ·10a -14y ·10-b =x y·10a +b -14,若x =y ,且a +b =14,则n (NaOH)=n (HCl),二者恰好完全反应,pH =7;若10x =y ,且a +b =13,则碱不足,pH<7;若ax =by ,且a +b =13则n (NaOH)n (HCl)=b a ·110≠1,故pH ≠7;若x =10y ,且a +b =14,则n (NaOH)n (HCl)=10>1,NaOH过量,pH>7。
2017版《红对勾讲与练》人教版化学选修3-模块综合测试 Word版含解析
模块综合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几种氢键:①O—H…O,②N—H…N,③F—H…F,④O—H…N,其强度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是()A.③①④②B.①②③④C.③②①④D.①④③②解析:F、O、N的电负性依次降低,F—H、O—H、N—H键的极性依次降低,故F—H…F中的氢键最强,其次为O—H…O,再次是O—H…N,最弱的为N—H…N,故选A。
答案:A2.只有在化合物中才能存在的化学键是()①离子键②氢键③共价键④极性键⑤非极性键A.①④B.①②④C.③⑤D.①③⑤解析:离子键只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共价键可存在于共价化合物、非金属单质或离子化合物中;极性键是由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只能存在于化合物中,如H2O、NaOH等;非极性键是由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可存在于非金属单质中,也可存在于化合物中,如Na2O2、H2O2等。
共价键包括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离子键和共价键从属于化学键。
氢键也只能存在于化合物中,但氢键不是化学键。
答案:A3.下列现象与氢键有关的是()①NH3的熔、沸点比第ⅤA族其他元素氢化物的熔、沸点高②碳原子数较少的醇、羧酸可以和水以任意比互溶③常温下H2O为液态,而H2S为气态④水分子高温下也很稳定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解析:水分子的稳定性是由共价键决定的。
答案:B4.下列关于晶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①晶体中原子呈周期性有序排列,有自范性;而非晶体中原子排列相对无序,无自范性②含有金属阳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③共价键可决定分子晶体的熔、沸点④MgO的晶格能远比NaCl大,这是因为前者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多,离子半径小⑤晶胞是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晶体内部的微粒按一定规律作周期性重复排列⑥晶体尽可能采取紧密堆积方式,以使其变得比较稳定⑦干冰晶体中,一个CO2分子周围有8个CO2分子紧邻A.①②③B.②③④C.④⑤⑥D.②③⑦解析:②中含有金属阳离子的晶体可能是离子晶体或金属晶体;③中分子晶体的稳定性等化学性质与共价键有关,分子晶体的熔、沸点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⑦中干冰中一个CO2分子周围有12个CO2分子紧邻。
2017版《红对勾讲与练》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时作业4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4燃烧热能源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燃烧热与反应热的关系是()A.燃烧热是反应热的一种类型B.当一个反应是燃烧反应时,该燃烧反应的反应热就是燃烧热C.燃烧热不属于反应热,反应热是在25 ℃、101 kPa下测定的,而燃烧反应的温度要高D.反应热有正负之分,燃烧反应的焓变全部是正值解析:可燃物是1 mol 时的反应热才是燃烧热。
答案:A2.已知:①2H2O(g)===2H2(g)+O2(g)ΔH=+483.6 kJ·mol-1②H2S(g)===H2(g)+S(g)ΔH=+20.1 kJ·mo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氢气的燃烧热:ΔH=-241.8 kJ·mol-1B.相同条件下,充分燃烧1 mol H2(g)与1 mol S(g)的混合物比充分燃烧1 mol H2S(g)放热多20.1 kJC.由①②知,水的热稳定性小于硫化氢D.②中若生成固态硫,ΔH将增大解析:由①可知,H2(g)+12O2(g)===H2O(g)ΔH=-483.6 kJ·mol-1×12=-241.8 kJ·mol-1,故氢气的燃烧热是241.8 kJ·mol-1,②表示的是1 mol H2S(g)所含有的能量比1 mol H2(g)与1 mol S(g)的混合物所含有的能量少20.1 kJ,故相同条件下,充分燃烧1 mol H2(g)与1 mol S(g)的混合物比充分燃烧1 mol H2S(g)放热多20.1 kJ,B项正确;由①②知,水分解比硫化氢分解要多吸收能量,即水不易分解,说明水的稳定性大于硫化氢,C项错误;由于S(g)→S(s),要放热,故②中若生成固态硫,ΔH将减小,D项错误。
答案:B3.“能源分类相关图”如图所示,下列四组能源选项中全部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能源是()A.煤炭、石油、潮汐能B.水能、生物能、天然气C.太阳能、风能、沼气D.地热能、海洋能、核能解析:太阳能、风能、沼气这三种能源既是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而且是来自太阳的能源。
2017版《红对勾讲与练》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时作业7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7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将一定浓度的盐酸倒入盛有块状大理石的烧杯中,若进行如下改变,其中不能使最初的反应速率加快的是()A.盐酸的浓度不变,其用量增加一倍B.盐酸的浓度增加一倍,其用量减少一半C.使反应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D.盐酸的浓度不变,使块状大理石变成粉末状解析:盐酸的用量改变,不影响速率的变化。
答案:A2.对于反应4A+B===2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MnO2,该反应速率一定加快B.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降低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一定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D.若增大或减少A物质的量,化学反应速率一定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解析:MnO2不一定能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所以A错;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降低,B正确;只有在气体参与的反应中增大压强,反应速率才增加,而A、B、C的状态未知,所以C不正确;如果A 是固体或纯液体,增大或减少A的量,化学反应速率不会发生明显变化,D错。
答案:B3.从下列实验事实所引起的相应结论不正确的是()一定条件下,分别在容积为1 L和容积为2 L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加入等量的氢气和碘蒸气,发生如下反应:H2(g)+I2(g)2HI(g),获得等量HI时需要的时间前者少此不能得出催化剂一定不参与化学反应的结论,C错。
答案:C4.下列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A+B===C+D,反应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一组是()①常温下20 mL含A和B各0.001 mol②常温下100 mL含A和B各0.01 mol③常温下0.05 mol/L A、B溶液各10 mL再加入蒸馏水20 mL④常温下100 mL含A 0.01 mol和20 mL含B 0.001 mol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②④①③D.②①④③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其他条件相同,只有A,B的浓度不同。
2017版《红对勾讲与练》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时作业6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6化学反应速率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进行反应A B+C,若A的浓度由0.1 mol·L-1降到0.06 mol·L-1需要20 s,那么由0.06 mol·L-1降到0.03 mol·L-1所需时间为()A.等于10 s B.等于15 sC.大于15 s D.小于15 s解析:v(A)=0.1 mol·L-1-0.06 mol·L-120 s=0.002 mol·L-1·s-1,若按照此速率,则由0.06 mol·L-1降到0.03 mol·L-1所需时间为0.06 mol·L-1-0.03 mol·L-10.002 mol·L-1·s-1=15 s,但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越来越小,速率越来越慢,所需时间应大于15 s。
答案:C2.加热A2B5气体按A2B5(g)A2B3(g)+B2(g),A2B3(g)A2B(g)+B2(g)方式分解。
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将4 mol A2B3加热至t℃时,B2浓度为0.5 mol/L,A2B5浓度为0.7 mol/L,则t℃时A2B3的浓度是()A.0.1 mol/L B.0.2 mol/LC.0.9 mol/L D.1.5 mol/L解析:若t℃时c(A2B5)=0.7 mol/L,就必须有0.7 mol/L的B2和0.7 mol/L的A2B3参加反应,而t℃时c(B2)=0.5 mol/L,就有(0.7mol/L+0.5 mol/L)的A2B3分解,所以t℃时,c(A2B3)=2 mol/L-1.2 mol/L-0.7 mol/L=0.1 mol/L。
答案:A3.反应2SO2+O 2催化剂△2SO3经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 mol·L-1,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 mol·L -1·s-1,则这段时间为()A.0.1 s B.2.5 sC.5 s D.10 s解析:该时间内SO3的浓度增加了0.4 mol·L-1,根据方程式,相同时间内O2的浓度减小了0.2 mol·L-1。
2017版《红对勾讲与练》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堂达标练: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2-4 Word版含解析
1.过程的自发性的作用是( )A .判断过程的方向B .确定过程是否一定会发生C .判断过程发生的速率D .判断过程的热效应解析: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过程的自发性只能用于判断过程的方向,不能确定过程是否一定会发生和过程发生的速率,所以A 正确,B 、C 错误。
放热反应常常能自发进行,但有些吸热反应也能自发进行,D 错误。
答案:A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能迅速发生B .非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不能发生C .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也可能没有发生D .常温下,2H 2O=====电解2H 2↑+O 2↑,即常温下水的分解反应是自发反应解析:能否自发进行与反应的快慢没有必然的联系,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不一定反应就快,因为反应的快慢受反应条件的影响,A 项错误;在一定条件下,非自发反应也可能发生,B 项不正确;D 项属于非自发反应,只有C 项符合题意。
答案:C3.对于反应4Fe(OH)2(s)+O 2(g)+2H 2O(l)===4Fe(OH)3(s) ΔH (298 K)=-444.3 kJ/mol ,且熵减小,常温常压下,该反应能自发进行,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A.焓变B.温度C.压强D.熵变解析:根据焓判据和熵判据组成的复合判据,ΔH-TΔS<0时,反应能够自发进行,由于熵减小,因此该反应能自发进行,ΔH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作用。
答案:A4.下列对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同种物质气态时熵值最大,固态时熵值最小B.体系越有序,熵值越小;越混乱,熵值越大C.与外界隔绝的体系,自发过程将导致体系的熵减小D.一定条件下水由气态变为液态是熵减小的过程解析:本题考查对熵的理解。
同种物质气态时熵值最大,固态时最小,A项正确;体系越有序,熵值越小,越混乱,熵值越大,B项正确;与外界隔绝的体系,自发过程将导致熵增大,C项错误;水由气态变为液态,熵减小,D项正确。
答案:C5.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NH3(g)+HCl(g)===NH4Cl(s)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B.CaCO3(s)===CaO(s)+CO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C.一定温度下,反应MgCl2(l)===Mg(l)+Cl2(g)的ΔH>0、ΔS>0 D.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解析:A 中反应消耗气体,ΔS <0,因其室温自发,则ΔH <0(正确)。
2017版《红对勾讲与练》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堂达标练: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1-1-1 Word版含解析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焓变单位中kJ·mol-1,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B.当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C.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ΔH为“-”D.一个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总键能大于反应物的总键能时,反应吸热,ΔH为“+”解析:焓变单位中的kJ·mol-1,是指每摩尔具体的反应,不一定指参加反应的物质,A错;在反应中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减少,反应就放热,反之就吸热;C对;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形成,断键时吸收能量,成键时放热,所以D错。
答案:C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①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②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③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④化学反应放热还是吸热,决定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的大小⑤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C.②③⑦D.①④⑤⑥解析:此题从多个角度考查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定义和实质。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除此之外,还可以以光、热、电能等形式表现出来。
答案:C3.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汽化 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③浓H 2SO 4稀释 ④KClO 3分解制O 2 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⑥CaCO 3高温分解 ⑦CO 2+C=====高温2CO ⑧Ba(OH)2·8H 2O与固体NH 4Cl 混合 ⑨C +H 2O(g)=====高温CO +H 2⑩Al 与HCl 反应A .①②④⑥⑦⑧⑨B .②④⑥⑦⑧⑨C .①④⑥⑧D .①②④⑧⑨解析:①③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反应,CaO 与水反应生成Ca(OH)2,产生大量热,属于放热反应。
2017版《红对勾讲与练》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堂达标练: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3-4 Word版含解析
1.下列化学原理的应用,主要是利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来解释的是()①热纯碱溶液洗涤油污的能力强②误将钡盐[BaCl2、Ba(NO3)2]当作食盐食用后,常用0.5%的Na2SO4溶液解毒③溶洞、珊瑚的形成④碳酸钡不能作“钡餐”而硫酸钡则能⑤泡沫灭火器灭火的原理A.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解析:①⑤都是利用盐的水解原理,②③④涉及沉淀的生成与沉淀的溶解,都可利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来解释。
答案:A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K 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B.由于K sp(ZnS)>K sp(CuS),所以ZnS沉淀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CuS沉淀C.其他条件不变,离子浓度改变时,K sp不变D.两种难溶电解质作比较时,K sp小的溶解度一定小解析:只有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作比较时,K sp小的溶解度一定小,D项错误。
答案:D3.在25 ℃时,AgCl的白色悬浊液中,依次加入等浓度的KI 溶液和Na2S溶液。
观察到的现象是先出现黄色沉淀,最终出现黑色沉淀。
已知有关物质的溶度积K sp(25 ℃)如下:A.沉淀转化的实质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B.溶解度小的沉淀可以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C.AgCl固体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CaCl2溶液中的溶解程度相同D.25 ℃时,在饱和AgCl、AgI、Ag2S溶液中,所含Ag+的浓度不同解析:由于AgCl、AgI、Ag2S的K sp依次减小,当向AgCl溶液中加入同浓度的KI和Na2S溶液时,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右移,依次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AgI和Ag2S,A、B 项正确;由于在NaCl、CaCl2溶液中c(Cl-)不同,而K sp(AgCl)=c(Ag +)·c(Cl-)导致AgCl在两溶液中的溶解程度不同,C项错误;由于K sp(AgI)=c(Ag+)·c(I-),K sp(Ag2S)=c2(Ag+)·c(S2-)且三种沉淀的K sp 不相同,故在三种溶液中,c(Ag+)不同,D项正确。
高中化学红对勾选修4
高中化学红对勾选修4高中化学红对勾选修4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一门选修课,主要是为那些对化学感兴趣、有一定基础并希望进一步深造的学生而设置的。
本门选修课将会深入探讨一些高中常规化学课程中未涉及或涉及较少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化学知识。
下面将对高中化学红对勾选修4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部分:课程目标高中化学红对勾选修4的课程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深入理解化学基础知识,包括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反应等内容;2. 探究化学实验技术,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3. 讨论化学领域中的新技术和新发展,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科学前沿;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高中化学红对勾选修4的课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元素周期表深入解析,探讨元素性质及周期规律;2. 化学键与分子构型理论,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3. 化学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的关系;4. 化学平衡理论,平衡常数与平衡条件的计算;5. 化学实验技术,包括常见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实验设计;6. 化学领域前沿研究的案例分析,讨论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应用。
第三部分:学习方法学习高中化学红对勾选修4的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时进行实验验证理论;2. 多沟通交流,与同学讨论、交流学习心得;3. 多做习题,巩固知识点,培养解决问题能力;4. 关注科学前沿,阅读相关文献,拓展认知广度。
第四部分:评估方法高中化学红对勾选修4的评估方法主要包括:1. 期中笔试,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2. 实验报告,考察学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3. 课堂表现,考察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4.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结语通过以上对高中化学红对勾选修4的介绍,相信大家对这门选修课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学习化学不仅可以开拓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
《红对勾》2017届高考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0铁及其化合物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10 铁及其化合物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铁是人类应用较早,当前应用量最大的金属元素。
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 3O 4B .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的反应产物为Fe 2O 3和H 2C .除去FeCl 2溶液中的FeCl 3杂质可以向溶液中加入铁粉,然后过滤D. Fe 3+与KSCN 产生血红色沉淀答案:C解析: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 2O 3;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的反应产物为Fe 3O 4和H 2;+3价铁离子遇KSCN 溶液变为血红色,但没有沉淀产生,一般可以用此方法检验+3价铁离子的存在。
2.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符合反应事实的是( )A .4Fe +3O 2=====点燃2Fe 2O 3B .Cu +2Fe 3+===Cu 2++2Fe 2+C .Fe +4HNO 3(稀)===Fe(NO 3)2+2NO 2↑+2H 2OD .2Fe 2++4Br -+3Cl 2(少量)===2Fe 3++2Br 2+6Cl -答案:B解析: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Fe 3O 4,A 错;Fe 3+具有氧化性,可将Cu 氧化成Cu 2+,本身被还原为Fe 2+,B 正确;Fe 与HNO 3(稀)反应生成NO,C错;Cl2具有强氧化性,可将Fe2+、Br-分别氧化成Fe3+、Br2,但Cl2少量时,只与还原性较强的Fe2+反应。
3.(2015·上海)检验用硫酸亚铁制得的硫酸铁中是否含有硫酸亚铁,可使用的试剂是()A.NaOH B.KMnO4C.KSCN 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物质检验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
Fe2+具有还原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氧化性,若有Fe2+,加入高锰酸钾溶液,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选B。
4.将1.12 g铁粉加入25 mL 2 mol/L的氯化铁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其结果是()A.铁粉有剩余,溶液呈浅绿色,Cl-基本保持不变B.往溶液中滴入无色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C. Fe2+和Fe3+物质的量之比为51D.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答案:B解析:n(Fe)=1.12 g/56 g/mol=0.02 mol,n(Fe3+)=0.025 L×2 mol/L=0.05 mol,由反应2Fe3++Fe===3Fe2+可知Fe3+过量,加入KSCN显红色;溶液中n(Fe2+)=3n(Fe)=0.06 mol,溶液中n(Fe3+)=0.05 mol-2n(Fe)=0.01 mol,即Fe2+和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红对勾》2017届高考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速效提升训练第4单元-第3节硫及其化合物Word版含解析
1.下列物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且褪色原理基本相同的是()①活性炭②氯水③二氧化硫④臭氧⑤过氧化钠⑥双氧水A.①②④B.②③⑤C.②④⑤⑥D.③④⑥答案:C解析:物质的漂白性主要有三种原理:一是由于该物质具有强氧化性,如氯水、臭氧、过氧化钠、过氧化氢等;二是由于物质与有机色素结合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如SO2;三是由于物质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具有很强的吸附色素的能力,如活性炭。
所以选C。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硫单质常存在于火山口附近B.进行SO2性质探究实验时,多余的SO2应排到实验室外C. 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会产生白色沉淀D.硫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是SO2,在纯氧中的燃烧产物是SO3答案:A解析:SO2不与BaCl2溶液反应,C错误;硫不论在空气中燃烧,还是在纯氧中燃烧其产物均是SO2。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含SO2的烟气可用石灰乳吸收后再排放,以减少对空气污染B.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等都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C.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对环境产生的污染进行治理D.PM2.5由于颗粒小,在空气中存在时间长,对人体健康危害大答案:C解析: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C选项错误。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SO2具有漂白性,所以它能使品红溶液、溴水、酸性KMnO4溶液、石蕊溶液褪色B.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物质不一定是SO2C.SO2、漂白粉、活性炭、Na2O2都能使红墨水褪色,且原理相同D.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混合后通入装有湿润的有色布条的集气瓶中,漂白效果更好答案:B解析:A项,SO2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SO2具有还原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SO2具有漂白性,SO2不能使石蕊溶液褪色;B项,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物质很多,不仅仅是SO2;C项,这些漂白剂的漂白原理不都相同;D项,SO2和Cl2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在溶液中发生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从而失去漂白能力。
《红对勾》2017届高考化学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9烃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29烃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双选)下列有关石油、煤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石油的催化裂化属于石油化工B.石蜡是从石油减压分馏产品中提炼而得C.煤中含有的苯、甲苯等芳香烃可由干馏产物煤焦油再分馏而得到D.煤化工产品如萘与苯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AB解析:石油的分馏分为常压分馏和减压分馏,石油的分馏产物仍然是一些混合物,对重油进行减压分馏得到石蜡油、润滑油、沥青等产品。
2.如图所示是四种常见有机物的比例模型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乙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使溴水褪色C.丙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D.丁在稀硫酸作用下可与乙酸发生取代反应答案:C解析:甲是甲烷,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A错;乙是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B错;丙是苯,苯环上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C正确;丁是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与乙酸发生取代反应(酯化反应),D错。
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只用水就可以鉴别四氯化碳、苯和乙醇B.CCl4可由CH4制得,可萃取碘水中的碘C.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D.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因此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答案:D解析: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但能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汽油是含有C5~C11的烷烃,可以通过石油的分馏得到汽油B.含C18以上烷烃的重油经过催化裂化可以得到汽油C.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混合物D.煤含有苯和甲苯,可用先干馏后分馏的方法将它们分离出来答案:D解析:煤中不含苯和甲苯且煤是通过干馏获得苯、甲苯等。
5.(2014·新课标Ⅰ)下列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A.戊烷B.戊醇C.戊烯D.乙酸乙酯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判断。
A项,戊烷有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三种同分异构体;B项,因为戊基有8种同分异构体,因此戊醇有8种同时还有醚类同分异构体;C项,戊烯在戊烷的基础上,再添加双键,CH2===CH—CH2—CH2—CH3、CH3—CH===CH—CH2—CH3、CH2===C(CH3)—CH2—CH3、CH2===CH—CH—(CH3)2、(CH3)2—C===CH—CH2—CH3,还有环烷烃类的同分异构体;D项,乙酸乙酯的同分异构体有丙酸甲酯、甲酸正丙酯、甲酸异丙酯,分子式相同的酯和羧酸还互为同分异构体,故还有丁酸2种同分异构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7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将一定浓度的盐酸倒入盛有块状大理石的烧杯中,若进行如下改变,其中不能使最初的反应速率加快的是()A.盐酸的浓度不变,其用量增加一倍B.盐酸的浓度增加一倍,其用量减少一半C.使反应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D.盐酸的浓度不变,使块状大理石变成粉末状解析:盐酸的用量改变,不影响速率的变化。
答案:A2.对于反应4A+B===2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MnO2,该反应速率一定加快B.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降低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一定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D.若增大或减少A物质的量,化学反应速率一定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解析:MnO2不一定能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所以A错;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降低,B正确;只有在气体参与的反应中增大压强,反应速率才增加,而A、B、C的状态未知,所以C不正确;如果A 是固体或纯液体,增大或减少A的量,化学反应速率不会发生明显变化,D错。
答案:B3.从下列实验事实所引起的相应结论不正确的是()一定条件下,分别在容积为1 L和容积为2 L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加入等量的氢气和碘蒸气,发生如下反应:H2(g)+I2(g)2HI(g),获得等量HI时需要的时间前者少此不能得出催化剂一定不参与化学反应的结论,C错。
答案:C4.下列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A+B===C+D,反应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一组是()①常温下20 mL含A和B各0.001 mol②常温下100 mL含A和B各0.01 mol③常温下0.05 mol/L A、B溶液各10 mL再加入蒸馏水20 mL④常温下100 mL含A 0.01 mol和20 mL含B 0.001 mol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②④①③D.②①④③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其他条件相同,只有A,B的浓度不同。
根据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将题目给出的A、B不同的量转化为物质的量浓度进行比较。
①中A、B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05 mol/L;②中A、B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③中A、B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012 5 mol/L;④中A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B物质的量浓度为0.05 mol/L。
即浓度的大小顺序为②>④>①>③,其速率顺序与之相同,C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C5.向四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一定量的SO2和O2,开始反应时,按反应速率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甲:在500 ℃时,10 mol SO2和5 mol O2反应乙:在500 ℃时,用V2O5作催化剂,10 mol SO2和 5 mol O2反应丙:在450 ℃时,8 mol SO2和5 mol O2反应丁:在500 ℃时,8 mol SO2和5 mol O2反应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C.乙、甲、丁、丙D.丁、丙、乙、甲解析: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加入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
故乙速率最大,甲其次,丁的速率大于丙。
故反应速率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乙、甲、丁、丙。
答案:C6.用过量铁片与稀盐酸反应,为加快其反应速率而生成氢气量不变,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①以铁屑代替铁片②用过量锌片代替铁片③在稀盐酸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④在稀盐酸中加入CH3COONa固体⑤在稀盐酸中加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⑥在稀盐酸中加入硫酸钾溶液⑦微热(不考虑HCl的挥发)⑧在稀盐酸中加入Na2CO3固体A.除④外B.除④⑤⑥⑧外C.除④⑥外D.全部都可行解析:①可以,增大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②可以,生成的氢气的量取决于酸,但反应速率加快;③可以构成原电池,原电池反应可加快反应速率;④只能降低H+的浓度,减缓反应速率;⑤改变了氢气产生的量;⑥溶液被稀释,降低了H+的浓度,减缓反应速率;⑦加热可以加快反应速率;⑧减少了盐酸的量,减少了氢气的生成量。
答案:B7.如图是相同条件下做H2O2分解的对比实验时,放出O2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示意图,a为使用催化剂,b为不使用催化剂,其中正确的图像是()答案:A8.常温下发生化学反应A+B===C+D,按下列各组方式投料后,反应速率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C.②④①③D.②①④③答案:C9.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
下列关于此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B.使一种反应物过量,反应速率增大C.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D.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增大解析:B项,一种反应物过量只能使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提高,对反应速率不一定有影响,错误;C项,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改变压强一定会影响反应速率,错误;D项,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错误。
答案:A10.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100 mL 2 mol·L-1的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适量的NaCl溶液,生成H2的反应速率不变B.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改用浓硫酸,生成H2的反应速率增大C.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小D.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小解析:A项,加入NaCl溶液,相当于稀释盐酸,反应速率减小;B项,改用铁片与浓硫酸反应,若在常温下,则铁片发生钝化,若在加热条件下,则反应生成SO2气体,得不到H2;C项,不论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速率都增大;D项,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减小压强,气体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
答案:D11.下列各组中反应速率一定相同的是()A.表面积完全相同的锌片分别与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硫酸在相同温度下反应B.100 ℃时,向A、B两个容器中分别加入0.2 mol的HI发生分解反应C.同温下,分别向盛有等浓度的100 mL、200 mL盐酸的两个烧杯中加入表面积相同的石灰石D.0.5 mol·L-1的NaHCO3溶液分别与1 mol·L-1盐酸和0.5 mol·L-1硫酸混合答案:C12.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X及Y时,每隔半分钟分别测定反应放出气体的体积。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示实验X及Y的结果的是()解析:由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两个实验镁均过量,故二者产生等量的氢气,排除了选项C和D。
根据物质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大可知,实验X产生氢气的速率大,体现在图像上即曲线的斜率大,结合以上两点可知,选项A符合题意。
答案:A二、非选择题(52分)13.(10分)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H2和1 mol I2,压强为p(Pa),并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发生反应:H2(g)+I2(g)===2HI(g)ΔH<0。
(1)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加入1 mol H2,反应速率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加入1 mol N2(N2不参加反应),反应速率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向其中加入1 mol N2(N2不参加反应),反应速率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4)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向其中加入1 mol H2(g)和1 mol I2(g),反应速率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提高起始的反应温度,反应速率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加快增大反应物氢气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2)不变反应物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3)减慢保持压强不变,向其中充入N2,体积变大,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4)不变保持压强不变,向其中充入1 mol H2和1 mol I2,反应物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5)加快升高温度,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反应速率加快14.(12分)在利用CaCO3与盐酸反应制取CO2的反应中,生成CO2的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两个实验所用盐酸的浓度相同,其中一个实验用的是石灰石块,另一实验用的是石灰石粉末,则从图中可以看出:(1)使用石灰石块得到的曲线是________(填“a”或“b”,下同),反应速率较大的曲线是________。
(2)如果实验过程中所用的盐酸是过量的,则所取块状石灰石与粉末状石灰石的质量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该条件下,如果石灰石粉末与盐酸的反应是在25 ℃时进行,而石灰石块与盐酸的反应是在30 ℃时进行,则在25 ℃时进行反应得到的曲线是______(填“a”、“b”或“不能确定”)。
解析:(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放出等体积的CO2,a曲线反应所用的时间短,反应速率较大,说明固体反应物的状态影响反应速率,即增大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反应速率增大。
(2)由于实验过程中所用的盐酸是过量的且放出的CO2体积相同,说明加入的石灰石块和石灰石粉末的质量相等;由于温度和反应物的状态均影响反应速率,因此不能确定二者谁的反应速率大。
答案:(1)b a(2)相等不能确定15.(14分)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反应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CuSO4溶液可加快H2的生成速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_。
(2)要增大上述实验中产生气体的速率,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种)。
(3)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H2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
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6个盛有过量锌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
①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________,V6=________,V9=________;②反应一段时间后,实验A中的金属呈________色,实验E中的金属呈________色;③该同学最后得出结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H2的速率会大大提高。
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H2的速率反而会下降。
分析H2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
解析:由于是研究CuSO4的量对H2生成速率的影响,所以稀硫酸的浓度要相同,一是所加稀硫酸的量相同,二是混合溶液的体积相同,所以V1~V5均为30,由F组数据可知,CuSO4溶液的体积加水的体积为20 mL。
A组中无铜生成,反应后锌呈灰黑色,E组中生成较多的铜,呈暗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