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能通过细胞表面的CD4

合集下载

2012年西安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2012年西安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2012年西安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理科综合(生物试题)1.(2012陕西西安第一次质检)HIV能通过细胞表面的CD4(—种受体蛋白)识别T细胞,如果给AIDS 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因Hl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

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CD4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B.T细胞与红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相同C.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与其结构有关D.人侵到红细胞的HIV随红细胞凋亡后可被免疫系统清除2.(2012陕西西安第一次质检)甲状腺细胞可以将氨基酸和碘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且将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其过程如右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含18O的氨基酸在b过程中产生了H182O,那么水中的18O来自于氨基酸的羧基。

B.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的碘浓度,这表明a是主动运输过程。

C.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称为胞吐。

D.将3H标记的氨基酸注射到该细胞中,则出现3H的部位依次为①③⑤②⑥④。

3.(2012陕西西安第一次质检)玉米中,有色种子必须具备A、C、R三个显性基因,否则无色。

现有一个有色植株M同已知基因型的三个植株杂交,结果如下:①M×aaccRR →50%有色种子②M×aaccrr→25%有色种子③M×AAccrr→50%有色种子,这个有色植株M的基因型是A.AaCCRr B.AACCRR C.AACcRR D.AaCcRR4.(2012陕西西安第一次质检)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细胞总体的衰老导致个体的衰老,但细胞衰老不等同于个体的衰老.B.体内正常细胞的寿命受分裂次数的限制,细胞增殖受环境影响。

C.细胞分化是蕋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全能性的实现与分化无关:D.细胞不分化意味着细胞可能发生癌变,促进细胞凋亡可以治疗癌症。

高三生物高中生物综合库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高中生物综合库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高中生物综合库试题答案及解析1.伞藻是单细胞藻类,由帽、柄、足3部分组成,细胞核位于足中。

右图表示伞藻的嫁接实验。

该实验结果表明()A.细胞溶胶是细胞的控制中心B.细胞溶胶是遗传物质的贮存场所C.细胞核中行使遗传功能的是染色质D.细胞核能控制生物的性状【答案】D【解析】略2.右图表示生物体中某生理过程模式图,正确的是A.酶2的作用是催化氢键的形成B.秋水仙素会抑制C与D的分离C.A链彻底水解的产物为4种脱氧核苷酸D.A链与B链中(A+T)/(G+C)的比值相同【答案】 D【解析】略3.一对夫妇为单眼皮,丈夫的父母均为双眼皮。

这对夫妇经手术后均变为双眼皮,则他们所生的孩子一定是A.双眼皮B.单眼皮C.眼皮介于单双之间D.不能确定【答案】B【解析】略4.(18分)1909年,摩尔根从他们自己培养的红眼果蝇中发现了第一个他称为“例外”的白眼晴的雄蝇。

用它做了下列实验:(注:不同类型的配子及不同基因型的个体生活力均相同)。

实验:将这只白眼雄蝇和它的红眼正常姊妹杂交,结果如右下图所示:(1)从实验的结果中可以看出,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的结果判断,果蝇的眼色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填遵循或不遵循)。

请写出判断的最主要依据(3)在F中,白眼果蝇均为雄性,这是孟德尔的理论不能解释的,请你提出合理的假设:2(4)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该自然果蝇种群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有种;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体上,则种群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有种。

(5)假设你是某研究小组的成员,实验室提供各种基因型的果蝇。

请你设计最佳杂交实验,证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简要说明。

(6)已知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且亲果蝇在下一代成熟前就自然死亡。

实验室只有历代杂交都是红眼的雌雄果蝇,现从某科研所引进一白眼雄果蝇。

假设你是某研究小组的成员,想利用该白眼雄果眼通过杂交的方式获得白眼雌果蝇,应如何设计杂交方案?请用简要遗传图解式加文字说明的方式表示。

西藏2014届高三考前最后一次模拟统一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西藏2014届高三考前最后一次模拟统一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西藏2014届高考前最后一次模拟统一考试理综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膜一定的流动性是动植物细胞完成多种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下列哪项与它无关( )A.氧气进入组织细胞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D.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2.HIV能通过细胞表面的CD4(一种受体蛋白)识别T细胞(如图甲),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如图乙)。

因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

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

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CD4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B.T细胞与红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相同C.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与其结构有关D.入侵到红细胞的HIV随红细胞凋亡后可被免疫系统清除3.在人和动物体内由特殊腺体和细胞分泌的物质,能起到化学信号的作用。

请根据图分析(图中A代表下丘脑神经细胞,B代表垂体细胞,D代表血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分泌的物质作用于B,进而提高机体耗氧率和兴奋性,则A分泌的物质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B.若A分泌的物质进入血液后,最终调节C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则A分泌的物质名称是抗利尿激素C.E作用于B,对应的E细胞末端处发生的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如果A突触小体释放的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只可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兴奋4.如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增大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B. B点后,升高温度,酶活性增加,曲线将呈现c所示变化C. 酶量增加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D. 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5.生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不断发生着物质交换,生物体内也在不断地发生着物质交换,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的示意图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乙图中的D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B.人体内氧气浓度最高的是甲图中的BC.人体过敏反应时,甲图中的A增加导致组织水肿D.在因捕食关系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乙图中的B所处的营养级6.下面是以小麦为实验材料所进行的实验,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A. 将发芽的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内,加入斐林试剂,试管内立即呈现砖红色沉淀,这是因为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还原性糖;B. 利用小麦叶片进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时,叶片需要用酒精进行脱色处理,实验结果是绿色主要分布在细胞质,红色主要分布在细胞核;C. 用显微镜观察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可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图像,从而判断出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D. 若利用小麦根毛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由于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为了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调节显微镜的措施是缩小光圈或换平面反光镜29.(13分)下图甲为智能温室内高等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的部分代谢示意图;图乙为不同光照强度下绿色植物对CO2的吸收速率的曲线。

2011届高三年理综选择题专项练习35(1.18)

2011届高三年理综选择题专项练习35(1.18)

南侨中学2011届高三年理综选择题专项练习35(1.18)选择题(每题6分,共12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选错都不得分)1、美国、以色列的三位科学家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成果获得了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

下列有关核糖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核糖体是各种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B.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C.在电镜下可观察到大肠杆菌的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D.多个核糖体可相继结合在同一个mRNA上2、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运载体上的标记基因有利于促进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B.用反转录法合成胰岛素基因时只能从胰岛B细胞中提取相关的模板C.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引起受体细胞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D.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聚合酶是基因工程中两类常用的工具酶3、细胞中有一类蛋白质(如驱动蛋白、RNA聚合酶、肌球蛋白等)被称为“分子马达”,它能利用化学能进行机械做功,从而使自身或与其结合的分子产生运动。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分子马达”的基本组成单位中可能含多个氨基B.RNA聚合酶是沿RNA模板移动的“分子马达”C.“分子马达”运动所需的能量由蛋白质水解提供D.解旋酶沿DNA移动时将其分解成四种游离的核苷酸4、在某小岛上的一种啄木鸟,其喙长分布如图甲,而其唯一的食物是一种在树干中的虫,其深度分布如图乙。

下列关于子一代鸟喙的可能长度的说法合理的是A.都比父母长,因为鸟需要适应它们的环境。

B.都比父母长,因为较长的鸟喙是生存所必需的。

C.不一定比父母长,仅一代的时间还不足以进化出较长的鸟喙。

D.不一定比父母长,因为虫在树干中的深度并不是都很深。

5、HIV能通过细胞表面的CD4(一种受体蛋白)识别T细胞(如图甲),如果给AIDS 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如图乙)。

因HIV 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

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

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CD4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B.T细胞与红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相同C.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与其结构有关D.入侵到红细胞的HIV随红细胞凋亡后可被免疫系统清除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L 0.5mol·L-1的(NH4)2SO4溶液中含有NH4+个数是6.02×1023B.标准状况下,0.5×6.02×1023个甲醛分子所占体积约是11.2LC.1mol冰醋酸中含有6.02×1023个CH3COO-D.标准状态下,含4molHCl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反应可生成22.4LCl2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二氧化氮溶于水:3NO2+H2O==2H++2NO3-+NOB.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3Fe2++4H++NO3-==3Fe3++2H2O+NO↑C.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a(ClO)2+H2O+CO2==CaCO3↓+2HClO D.氢氧化铁溶于过量的氢碘酸:Fe(OH)3+3H+==Fe3++3H2O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粗盐提纯时,为了加快过滤速率,可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器中的液体B.滴定管洗净后经蒸馏水润洗,即可注入标准液进行滴定C.测定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时,加热后的坩埚须在干燥器中冷却,再称量D.不慎将浓苛性钠溶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H2SO4中和并用水冲洗9、某学习兴趣小组的同不灾探究浓硫酸的吸水性设计了如下实验,理论上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有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难失去电子的原子,易形成阴离子B.只有化合物分子中才存在共价键C.共价化合物中不一定所有原子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D.含氧酸的组成中不可能含有金属元素11、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aHSO 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 +,其基本结构见右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 2 + O 2 == 2H 2O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 极流向a 极B .H +由a 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 极C .每转移0.1mol 电子,消耗1.12L 的H 2D . b 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 2 +2H 2O + 4e - == 4OH -12、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Cacace 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气态N 4分子,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

福建省福州市道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月考试卷含解析

福建省福州市道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月考试卷含解析

福建省福州市道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月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图是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A代表噬菌体侵染细菌、B代表噬菌体空壳、C代表大肠杆菌。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需含32P的无机盐B. 若要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还需设计一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作对照C. 保温时间延长会提高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成功率,使上清液中放射性的比例下降D.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大肠杆菌为噬菌体繁殖提供了所有条件参考答案:B【分析】保温的目的:让噬菌体充分侵染大肠杆菌;搅拌的目的:让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开来。

【详解】该实验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的大肠杆菌,故培养液不能用32P标记,A 错误;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作对照,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正确;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出现在上清液,引起上清液的放射性增强,C错误;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过程中,DNA是噬菌体提供的,DNA复制、转录、翻译的原料,酶、场所等是大肠杆菌提供的,D错误。

故选B。

2. HIV能通过细胞表面的CD4(﹣种受体蛋白)识别T细胞,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因Hl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CD4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B.T细胞与红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相同C.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与其结构有关D.人侵到红细胞的HIV随红细胞凋亡后可被免疫系统清除参考答案:B【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分析题干信息:HIV病毒能识别T细胞表面的CD4,从而实现入侵T细胞;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人成熟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但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器和细胞核,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据此答题.【解答】解:A、CD4是一种受体蛋白,与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A正确;B、红细胞和T细胞成熟的场所不同,红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转移到胸腺中成熟,B 错误;C、HIV在人成熟的红细胞中无法增殖的原因是人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可见,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与其结构有关,C正确;D、红细胞中的HIV随红细胞凋亡后,可被体液免疫清除,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以艾滋病的治疗为背景,考查检测蛋白质的实验、病毒、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掌握检测蛋白质实验的原理及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题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3. 下列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不同种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属于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B. 融合的原生质体仍具有再生细胞壁、连续分裂并长成完整植株的能力C. 参与杂种细胞的细胞壁形成的细胞器主要是线粒体和核糖体D.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克服不同种植物之间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参考答案:C【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就是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原生质体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完整植物体的技术。

高考生物精鸭点突破专题01细胞中的元素化合物

高考生物精鸭点突破专题01细胞中的元素化合物

专题01 细胞中的元素、化合物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淀粉、蛋白质和核酸都是大分子物质B.脂肪、肝糖原、淀粉均为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C.构成细胞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能在无机自然界找到D.蛋白质是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答案】C【解析】A、淀粉是多糖,属于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也都是大分子物质,A正确;B、脂肪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肌糖原、淀粉属于多糖,也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B正确;C、构成细胞的任何一种化学元素都能在无机自然界找到,但是化合物不一定,C错误;D、蛋白质是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D正确。

2.以有关生物组织为实验材料,直接制成临时装片,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A.菠菜叶肉细胞中具有多个绿色的叶绿体B.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紫色原生质层清晰可见C.人口腔上皮细胞中可观察到多个蓝绿色的线粒体D.花生子叶细胞中存在多个橘黄色脂肪颗粒【答案】A【解析】A、叶绿体是绿色的,不需染色,并且菠菜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因此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菠菜叶肉细胞中具有多个绿色的叶绿体,A正确;B、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有紫色的大液泡,原生质层是无色的,因此观察到的只能是紫色的液泡,在高渗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才能观察到收缩的原生质层,B错误;C、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是无色的,需要用健那绿染色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蓝绿色的线粒体,C错误;D、花生子叶细胞需要用苏丹Ⅲ染色后才能观察到存在多个橘黄色脂肪颗粒,D错误.3.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①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细胞一定均含有叶绿体②进行有氧呼吸的真核细胞,一定含线粒体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④所有的真核生物一定含有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的每个层次⑤将斐林试剂加入某植物组织样液,显现蓝色,说明该样液中一定不含有还原糖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的物质一定是蛋白质A.全部不正确B.有一个正确C.有两个正确D.有三个正确【答案】B【解析】①叶绿体存在于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细胞中,①错误;②进行有氧呼吸的真核细胞一定含有线粒体,没有线粒体的真核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②正确;③原核生物具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病毒,③错误;④单细胞生物的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没有组织、器官和系统层次,④错误;⑤用菲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的条件是水浴加热,因此将斐林试剂加入某植物组织样液,显现蓝色,该样液中不一定不含有还原糖,⑤错误;⑥双缩脲试剂检测含有肽键的化合物,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的物质不一定是蛋白质,⑥错误。

安徽省安庆八中2014-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普通班) 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安庆八中2014-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普通班) Word版含答案

安庆八中2022-2021学年度其次学期高二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2、如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填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A、B是体液调整和免疫调整,C、D可以是温度和渗透压B.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整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D.内环境的稳态,维持自身稳定的力量是有限的3、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C.蛋白质氧化分解产生ATP D.胰岛B细胞合成胰岛素4、大量的组织液积累在细胞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①毛细血管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养分不足;③淋巴管堵塞;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只有①②③ B. 只有②③④ C. 只有①③⑤ D. ①②③④⑤5、某同学参与校运动会时,感觉浑身酸痛,并伴随着大量出汗等。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参与猛烈运动的人,体内会产生大量的乳酸,致使血浆pH显著下降B. 应当准时补充盐水,并留意适当散热,维持水盐与体温平衡C. 由于能量大量消耗需要进食较多蛋白质类食品D. 当人体内环境pH失衡时,会消灭酶促反应加快,细胞代谢紊乱。

6、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及无机盐离子的含量有关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D.某高热病人,体温持续维持在38℃,其缘由是产热量多于散热量7、2000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了瑞典和美国的三位科学家,他们在“人类脑神经细胞间信号的相互传递”方面获得了重要发觉。

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凌风高级中学高二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凌风高级中学高二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凌风高级中学高二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豆腐发酵过程中,毛霉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哪种物质的分解()A.脂肪 B.磷脂 C.葡萄糖 D.蛋白质参考答案:C2. 如右图所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吞”和“胞吐”的过程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完成胞吞和胞吐过程的结构基础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a和b过程所需能量都由线粒体或细胞溶胶提供C.b示细胞分泌的同时导致细胞膜成分的更新D.b与a分别是细胞排泄废物和摄取养分的的主要方式参考答案:D3. 在我国云南省澄江县发现的动物化石群出自于5.3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该化石群有100多种60多个类群,大多已绝灭.其动物结构与现存动物结构差异很大,在此前的地层中却找不到其祖先,如此多的动物种类在寒武纪早期“突然”出现的事实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那一观点相矛盾A.生物是由其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B.现代生物之间有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D.生物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进化的参考答案:A4. 同源染色体是指()A.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2条染色体B.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的2条染色体C.形态特征大体相同的2条染色体D.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2条染色体参考答案:D5. 下列性状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人的身高与体重B.棉花的细绒与长绒C.兔的长毛与短毛D.猫的白毛与蓝眼参考答案:C略6. 下列物质合成时,需要模板的是A、磷脂和蛋白质B、DNA和酶C、性激素和胰岛素D、神经递质和受体参考答案:B7. 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人类伴性遗传病,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

该病的遗传特点是A. 只有男性患病B. 只有女性患病C.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D.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参考答案:C8. 下列关于高等哺乳动物受精与胚胎发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绝大多数精卵细胞的识别具有物种特异性B.卵裂球细胞的体积随分裂次数增加而不断变小C.囊胚的滋养层细胞不具有发育全能性D.原肠胚发育分化形成内外两个胚层参考答案:D9. 某22肽被水解成1个4肽,2个3肽,2个6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及肽键总数依次是A.6 18 B.5 18 C.517 D.6 17C10. 下列植物激素及作用错误的是A.赤霉素,可促进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B.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C.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D.乙烯,仅果实能合成,促进果实成熟参考答案:D11. 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动脉汇入血浆,进入心脏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正常人血浆的PH稳定在7.2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3-、HPO2-等离子有关4D.人体细胞内液的温度即人体的体温一般维持在在37O C左右参考答案:B12. 由燕麦实验得知,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分别是A.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一面B.胚芽鞘、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C.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D.胚芽鞘尖端、向光一面、尖端下面的一段C13. 基因型为AaBbCcDd和AABbCcDd的向日葵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后代中基因为AABBCc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A.1/8 B.1/6 C.1/32D.1/64参考答案:D14. 下列物质必须从核孔进出细胞核的是A.氨基酸B.葡萄糖 C.DNA聚合酶D.呼吸作用酶系参考答案:C15. 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和功能高度统一。

艾滋病病的感染与细胞凋亡机制

艾滋病病的感染与细胞凋亡机制

艾滋病病的感染与细胞凋亡机制艾滋病的感染与细胞凋亡机制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慢性病,它对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严重破坏,导致免疫功能失调。

本文将详细探讨艾滋病的感染机制以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一、艾滋病的感染机制艾滋病主要通过性传播、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等途径感染人体。

HIV是一种被包膜的病毒,其表面结构上有突起的糖蛋白(gp120),可以与人体细胞表面的CD4受体结合,并借助共受体CXCR4或CCR5进一步进入细胞。

1.1 性传播途径在性行为中,艾滋病病毒通过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进入受感染者的体内。

艾滋病病毒通过粘膜上皮细胞的CD4受体和共受体结合进入体内,感染并破坏免疫细胞。

1.2 垂直传播途径艾滋病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怀孕、分娩和哺乳过程中。

艾滋病病毒可通过感染者的血液进入胎盘和胎儿,或者通过分娩和哺乳时的乳汁传递。

这种传播途径使得婴儿在出生后或哺乳期间容易受到感染。

1.3 血液传播途径艾滋病病毒也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如共用注射器、输血、移植器官等。

血液传播途径是一种重要的感染方式,尤其在吸毒人群中更为常见。

二、细胞凋亡的机制与艾滋病的关系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死亡过程,它是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稳定和细胞自我调节的重要手段。

在艾滋病感染中,细胞凋亡在病毒复制、免疫损伤和病程进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2.1 感染过程中的细胞凋亡HIV感染后,病毒会进入CD4阳性的免疫细胞,如辅助T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病毒经过复制和复制过程中的细胞毒性作用,导致宿主细胞发生凋亡。

这种凋亡可以通过累积引发免疫细胞丧失,最终导致艾滋病的发展进程。

2.2 炎症反应引发的细胞凋亡HIV感染引发机体的炎症反应,炎症细胞和趋化因子的释放导致细胞凋亡的加速。

同时,炎症反应还会增加免疫细胞的凋亡速度,加剧艾滋病的进展。

2.3 免疫细胞的损伤与凋亡艾滋病病毒通过感染和复制破坏免疫系统的重要细胞,如辅助T细胞。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1-3)测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1-3)测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1-3)测试试题及答案生物必修三(1-3)测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中,正常情况下会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 蛋白质酶B. 糖原C. 神经递质D. 血红蛋白2.如图为人体体液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图中A、C、D参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B. DNA解旋酶可以存在于B内C. 乙酰胆碱和激素可存在于C中D. D可以运输养料、二氧化碳、尿素和糖元等物质3.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体液①中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B. ②内没有蛋白质C. ③内若产生乳酸会引起①、②、④内pH的剧烈变化D. ①、②、④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4.分别向20m L的新鲜血浆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N a OH溶液,血浆酸碱度变化与滴加滴数的关系正确的是()A. B. C. D.5.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 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机体的生命活动将受到威胁B. 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C. 肾脏随时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尿素、无机盐等D. 肝脏储存的肝糖原在血糖浓度下降时不断地释放到血液中6.动植物细胞均具有高尔基体,依据高尔基体囊泡内容物对细胞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A. 若为消化酶,则一定会被排出细胞到达内环境中B. 若为神经递质,则该细胞会出现核膜核仁周期性变化C. 若为胰岛素,则该细胞表面有神经递质、血糖、胰高血糖素的受体D. 若为抗体,则该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7.下列各项与下丘脑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A. 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B. 血液pH的稳态C. 体温的恒定D. 血糖稳态的调节1 / 138.如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饮水过少时,激素D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肾小管和集合管B. 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的A→C→D→E属于体液调节C. 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D. 体温调节过程中的内分泌腺C包括下丘脑、胸腺、肾上腺和甲状腺9.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摄入过多过咸的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B. 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较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C. 剧烈运动引起的大量出汗会导致失水过多,从而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D. 人体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后,将导致细胞内液中Na+浓度大于细胞外液10.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范畴实例的是:A. HCO3﹣与HPO42﹣等离子共同作用,使血浆的pH维持在7. 35~7. 45B. 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清除衰老、破损和异常的细胞C. 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一星期,肌细胞内肌蛋白的含量基本不变D. 人在剧烈运动出很多汗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会升高11.以下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 泪液中的溶菌酶清除侵染机体细菌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B. 对同种抗原的二次免疫主要通过初次免疫存留的抗体发挥作用C. 先天性胸腺缺失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D. HIV侵染人体的T细胞只影响细胞免疫过程12.下列与每人体健康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主要攻击人体内的B淋巴细胞B. 糖尿病患者的血浆渗透压一般高于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C. 癌症的发生与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低下有关D. 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13.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 相同病毒再次感染人体时,机体通过记忆细胞产生抗体B. 侵入靶细胞内的病毒可被效应T细胞直接杀死C. 抗生素杀死人体内环境中的细菌属于体液免疫D. DNA疫苗(DNA片段)不能直接诱发机体特异性免疫14.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B. 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C. 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无关D. 细胞4、细胞5均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人教版生物必修三(1-3)测试试题及答案3 / 1315. HIV 能通过细胞表面的CD4(一种受体蛋白)识别T 细胞(如图甲),如果给AIDS 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 识别、入侵(如图乙)。

无锡新领航教育特供:【猜题押题】2013届高三生物二轮高考冲刺专题复习训练

无锡新领航教育特供:【猜题押题】2013届高三生物二轮高考冲刺专题复习训练

小升初 中高考 高二会考 艺考生文化课 一对一辅导
/wxxlhjy QQ:157171090
无锡新领航教育特供:【猜题押题】2013届高三生物二轮高考冲刺专题复习训练
第10课时
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题6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 .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 2、尿素、神经递质等
C .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D .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2.第30届伦敦奥运会球场上运动员维持水平衡调节尤其重要。

请问下丘脑在水平衡调节中的作用不包括(
)
A .渗透压感受器
B .分泌促激素
C .调节中枢
D .传导兴奋
3.一个处于安静状态的人,在不同气温中,皮肤血管血液的相对流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皮肤血流量的变化受下丘脑的调节
B .在AB 段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C .在C
D 段皮肤血管收缩且汗腺分泌加强
D .在D 点以后需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
4.在下列①~④中,A 、B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所给的模型表示的是( )
①A—胰高血糖素,B —胰岛素
②A—甲状腺激素,B —促甲状腺激素
③A—细胞外液渗透压,B —抗利尿激素分泌量
④A—皮肤血流量,B —体温
A .只有①③
B .只有②④。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二11月期中生物试题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二11月期中生物试题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二11月期中生物试题1.皮下注射(非静脉)时,药液进入人体到发挥作用一般经过的途径是()A.血浆一组织液一淋巴一靶细胞B.淋巴一组织液一血浆一靶细胞C.组织液一血浆一组织液一靶细胞,D.血浆一淋巴-组织液-一靶细胞2.如图甲~丁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丁均属于内环境B.乙渗透压大小由蛋白质决定C.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丁与乙之间的关系表示错误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下列所描述的物质和过程,正常情况下可存在(发生)于人体内环境的共有几项()①唾液淀粉酶②血红蛋白③睾酮④突触小泡⑤DNA聚合酶⑥尿素⑦肝糖原⑧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⑨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A.2项B.3项C.4项D.5项4.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神经系统。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B.脊神经主要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C.大脑可以通过传出神经随意地支配四肢的运动D.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5.如图是某正常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不同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发生反射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B.切断d、刺激b,会引起效应器收缩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6.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过度会引起肌肉痉挛,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下列治疗方法中,不合理的是()A.通过药物减缓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B.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C.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D.通过药物减少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7.研究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机制,可为帕金森病(老年人多发性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最近研究发现在小鼠体内多巴胺的释放可受乙酰胆碱调控,该调控方式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来实现(如图)。

艾滋病毒感染机制解析

艾滋病毒感染机制解析

艾滋病毒感染机制解析艾滋病毒(HIV)是一种致命的病毒,它主要通过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导致艾滋病的发展。

了解艾滋病毒的感染机制对于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艾滋病毒的感染机制。

艾滋病毒主要通过三个步骤进入宿主细胞:识别和结合、进入宿主细胞和整合DNA。

第一步是识别和结合。

艾滋病毒表面有一种叫做 gp120 的蛋白质,它主要负责与宿主细胞表面的CD4受体结合。

在宿主细胞膜,CD4与另外一种叫做CXCR4(或CCR5)的共受体结合。

这种双重结合使得病毒能够更容易地进入宿主细胞。

接下来是病毒进入宿主细胞。

一旦与CD4和共受体结合后,病毒表面的gp120蛋白质会发生具有机械感应的构象变化,使得病毒的gp41蛋白质暴露出来。

gp41结合了宿主细胞膜,然后形成孔洞,使得病毒和宿主膜融合在一起。

这个过程被称为膜融合。

一旦病毒成功进入宿主细胞,它就会释放出RNA基因组,并通过逆转录酶酶的作用将其转录成DNA。

逆转录酶是艾滋病毒的关键酶,它能够将病毒RNA的信息转录成DNA,以便将其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整合DNA是病毒感染的最后一步。

艾滋病毒的DNA会与宿主细胞的核酸融合,然后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一旦整合完成,病毒DNA就成为宿主细胞遗传材料的一部分,并开始控制宿主细胞产生新的病毒RNA和蛋白质。

此外,艾滋病毒感染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细微的变化和调控机制。

例如,一部分人群的CD4和CCR5受体的基因突变,使得它们不易被艾滋病毒识别和结合,从而减少感染的风险。

此外,宿主的免疫系统也会参与到抵御艾滋病毒感染的过程中,如通过产生抗体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来识别和清除感染的细胞。

了解艾滋病毒的感染机制对于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目前,预防艾滋病毒传播的主要措施包括使用安全套、注射器和其他消毒工具,以及接受艾滋病毒预防药物(PrEP)的使用。

对于已经感染了艾滋病毒的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是控制病情和延缓病程进展的主要方法。

艾滋病病的生物学特性与病复制机制

艾滋病病的生物学特性与病复制机制

艾滋病病的生物学特性与病复制机制艾滋病的生物学特性与病毒复制机制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严重而致命的疾病。

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健康和社会问题,因此了解艾滋病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病毒的复制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一、艾滋病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艾滋病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Retrovirus)科,是一种具有外膜的RNA病毒。

其外膜包裹着来自宿主细胞的脂质双层,在其表面上覆盖着病毒膜蛋白(Envelope protein);内部含有病毒核心蛋白(Capsid protein)和病毒基因组。

艾滋病病毒有两个主要的亚型,即HIV-1和HIV-2。

HIV-1在全球范围内最为常见,而HIV-2则主要在西非地区流行。

两者在结构和病理特性上有一些差异,但都能导致艾滋病的发生。

二、艾滋病病毒的感染与病毒复制机制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以及母婴传播等途径进行传染。

一旦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就会寄生在宿主的免疫细胞中,并对其进行感染。

病毒感染的第一步是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

艾滋病病毒的受体主要是胞外CD4蛋白,这一蛋白质在宿主细胞表面广泛分布,尤其是在免疫系统的细胞上。

病毒的表面病毒膜蛋白能够与CD4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实现病毒与细胞的固定。

接下来,艾滋病病毒会利用宿主细胞表面受体上的辅助受体与病毒膜蛋白进行互作,使病毒能够进一步与特定的宿主细胞结合,例如T 淋巴细胞。

完成与宿主细胞的结合后,艾滋病病毒开始寄生于宿主细胞内。

其外膜会与宿主细胞膜融合,释放出病毒核心蛋白和基因组进入宿主细胞质内。

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内,艾滋病病毒的基因组就会被转录为DNA,这个过程称为反转录。

病毒的核心蛋白会提供必要的酶来帮助完成这一过程,例如反转录酶。

经过反转录,病毒的DNA会进一步被转录为mRNA,并通过宿主细胞的机制来产生新的病毒蛋白。

艾滋病毒感染机制研究与抗逆转录治疗策略

艾滋病毒感染机制研究与抗逆转录治疗策略

艾滋病毒感染机制研究与抗逆转录治疗策略艾滋病毒(HIV)是一种致命的病毒,它通过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中的CD4+T淋巴细胞而导致免疫系统功能衰竭。

虽然艾滋病毒感染机制非常复杂,但通过对其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病毒如何感染人体细胞,并寻找到新的抗逆转录治疗策略。

艾滋病毒感染机制:艾滋病毒主要通过包含gp120蛋白的病毒颗粒携带的gp120与宿主细胞表面的CD4受体结合,这是感染的第一步。

随后,gp120结合到另一个宿主细胞表面的辅助受体CCR5或CXCR4上。

这种结合促使病毒与宿主细胞融合,将病毒RNA导入宿主细胞内。

一旦进入宿主细胞,艾滋病毒利用其逆转录酶酶活性转录病毒RNA成DNA,并把这个DNA插入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

在宿主细胞DNA中形成艾滋病毒的DNA副本之后,它将被转录为病毒RNA,并进一步翻译成病毒蛋白质。

最后,这些蛋白质经过剪切和拼接,形成新的、完整的、感染能力的病毒颗粒。

上述机制的理解对于寻找抗逆转录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抗逆转录治疗策略:抗逆转录治疗(ART)是目前艾滋病毒感染的主要治疗方法,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来控制病程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活预期。

以下是目前主要的抗逆转录治疗策略:1.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NRTIs):它们通过抑制逆转录酶酶活性,阻断病毒RNA 转录成DNA的过程。

NRTIs包括拉米夫定、阿巴卡韦、康培沙韦等。

2.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NNRTIs):这类药物直接结合逆转录酶,阻断其功能。

NNRTIs主要有尼拉韦伦、依非韦伦等。

3.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 Inhibitors,PIs):它们抑制病毒蛋白酶活性,阻断新病毒颗粒的组装和成熟过程。

PIs包括利托那韦、雷纳韦伦等。

高三生物高中生物综合库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高中生物综合库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高中生物综合库试题答案及解析1. HIV能通过细胞表面的CD4(一种受体蛋白)识别T细胞,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

因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入侵到成熟红细胞内的HIV会利用其核糖体合成蛋白质B.由于成熟红细胞内没有线粒体,HIV没有能量而无法增殖C.CD4是成熟红细胞合成的一种抗体,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D.吡罗红能使HIV的遗传物质呈现红色【答案】D【解析】略2.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完全相同【答案】B【解析】略3.下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甲、乙是两种遗传方式不同的遗传病,与甲病相关的基因为B、b,与乙病相关的基因为D、d。

请据图回答。

(1)甲病最可能属于染色体上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Ⅱ4的基因型为,Ⅲ2为纯合子的概率为。

(3)若Ⅲ4与Ⅲ5婚配,其后代患病的概率为。

(4)已知某地区人群中基因d的频率为99%,Ⅲ6和该地区表现型与其相同的一女子婚配,则他们生下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答案】(1)X 显(2)ddX b Y 1/2 (3)1/2 (4)33/199【解析】略4.下列是有关生物实验的四幅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①由甲转换到乙后,视野中可观察到的细胞将更多B.图②所示的视野中,和细胞A处于同一时期的细胞所占比例最高C.图③中的植物细胞液浓度一定小于外界溶液浓度D.图④可以表示以发黄的菠菜叶片为材料,提取、分离色素后的结果【答案】D【解析】略5.下图表示机体的免疫反应清除抗原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抗毒素能特异性的中和外毒素的毒性,是抗体中的一种类型B.浆细胞与效应T细胞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抗原刺激机体后,T细胞和B细胞都会分化,但是不会增殖D.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地识别抗原,但能呈递抗原给T细胞【答案】C【解析】略6.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一种遗传病,这种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A.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女儿正常B.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C.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子女均正常D.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其儿子正常女儿患病【答案】B【解析】略7.(8分)在群体中位于某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两个以上、决定同一性状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如控制ABO血型的基因。

选择性必修一免疫

选择性必修一免疫

选择性必修一免疫——艾滋病专题1.HIV能通过细胞表面的CD4(一种受体蛋白)识别T细胞,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

因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吡罗红能使HIV的遗传物质呈现红色B.入侵到成熟红细胞内的HIV会利用其核糖体合成蛋白质C.由于成熟红细胞内没有线粒体,HIV缺少能量而无法增殖D.CD4是成熟红细胞合成的一种抗体,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属于逆转录病毒,其遗传物质具有高度变异性。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HIV的高度变异性,导致疫苗效果难以持久B.HIV的遗传物质可以直接整合到人体细胞的染色体上C.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以用于治疗艾滋病D.感染了HIV病毒不一定是艾滋病患者3.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B.从图乙可以推测,HIV造成人体的免疫能力全部丧失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敏感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4.热敏感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和N分别指的是病毒表面的两大类蛋白质﹣﹣血细胞凝集素和神经氨酸酶,病毒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表面的两类蛋白质是在类脂层内合成的B.该病毒遗传信息储存在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C.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变异能力D.利用高温等常规方法不能杀灭甲型H1N1流感病毒5.艾滋病是由HIV(RNA病毒)引起的一种致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目前单纯依靠药物无法完全治愈。

如图是HIV感染T细胞的过程,请回答问题:(1)由图可知,HIV进入人体后,特异性识别靶细胞表面的,并在CCR5的帮助下与靶细胞膜融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

HIV向胞内注入及能催化②过程的,以周围游离的4种为原料合成相应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因Hl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

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CD4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B.T细胞与红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相同
C.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与其结构有关
D.人侵到红细胞的HIV随红细胞凋亡后可被免疫系统清除
2.甲状腺细胞可以将氨基酸和碘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且将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
其过程如右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O,那么水中的18O来自于氨基酸的羧基。

A.若含18O的氨基酸在b过程中产生了H18
2
B.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的碘浓度,这表明a是主动运输过程。

C.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称为胞吐。

D.将3H标记的氨基酸注射到该细胞中,则出现3H的部位依次为①③⑤②⑥④。

3.玉米中,有色种子必须具备A、C、R三个显性基因,否则无色。

现有一个有色植株M
同已知基因型的三个植株杂交,结果如下:①M×aaccRR→50%有色种子②M×aaccrr→25%有色种子③M×AAccrr→50%有色种子,这个有色植株M的基因型是
A.AaCCRr B.AACCRR C.AACcRR D.AaCcRR
4.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细胞总体的衰老导致个体的衰老,但细胞衰老不等同于个体的衰老.
B.体内正常细胞的寿命受分裂次数的限制,细胞增殖受环境影响。

C.细胞分化是蕋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全能性的实现与分化无关:
D.细胞不分化意味着细胞可能发生癌变,促进细胞凋亡可以治疗癌症。

5.假定某高等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是10条,其中染色体中的DNA用屮胸腺嘧啶标记,
将该体细胞放人不含有标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2代,则在形成第2代细胞时的有丝分裂后期,没有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为
A.5 条 B.40 条 C.20条 D.10 条
6.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CD4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因Hl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

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CD4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B.T细胞与红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相同
C.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与其结构有关
D.人侵到红细胞的HIV随红细胞凋亡后可被免疫系统清除
2.甲状腺细胞可以将氨基酸和碘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且将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
其过程如右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O,那么水中的18O来自于氨基酸的羧基。

A.若含18O的氨基酸在b过程中产生了H18
2
B.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的碘浓度,这表明a是主动运输过程。

C.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称为胞吐。

D.将3H标记的氨基酸注射到该细胞中,则出现3H的部位依次为①③⑤②⑥④。

3.玉米中,有色种子必须具备A、C、R三个显性基因,否则无色。

现有一个有色植株M同
已知基因型的三个植株杂交,结果如下:①M×aaccRR→50%有色种子②M×aaccrr→25%有色种子③M×AAccrr→50%有色种子,这个有色植株M的基因型是
A.AaCCRr B.AACCRR C.AACcRR D.AaCcRR
4.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细胞总体的衰老导致个体的衰老,但细胞衰老不等同于个体的衰老.
B.体内正常细胞的寿命受分裂次数的限制,细胞增殖受环境影响。

C.细胞分化是蕋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全能性的实现与分化无关:
D.细胞不分化意味着细胞可能发生癌变,促进细胞凋亡可以治疗癌症。

5.假定某高等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是10条,其中染色体中的DNA用屮胸腺嘧啶标记,
将该体细胞放人不含有标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2代,则在形成第2代细胞时的有丝分裂后期,没有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为
A.5 条 B.40 条 C.20条 D.10 条
6.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