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培养好习惯》推荐文章之六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学习反思——《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大社学校张志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剩下的就是教育”。
最初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感觉非常费解,后来走上了教育岗位之后才渐渐明白这里说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最近,特地拜读了孙云晓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一书,我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了,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可见习惯的养成有多么重要。
我觉得这是一本给人思想影响深刻,指导我们如何做好教育工作的一部好书。
闲暇时读读孙老师的著作,既能增加趣味,又能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我学会了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同事,对待学生,对待自己正在牙牙学语的儿子。
我不断地告诫自己,一定要耐心地等待儿子长大。
朱永新老师说:“云晓是一个真正走进儿童世界的学者;而我们通过阅读他的作品,在走进孙云晓世界的同时,也走进了儿童世界。
”这本书强调的主要是好习惯的养成决非一日之功。
据专家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1天的时间。
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不论什么工作必须靠教师做长期的、耐心细致的工作。
真正的教育不是单凭说教,而是靠训练。
没有强化训练就养不成习惯。
比如说要培养学生不乱扔纸的习惯,班主任老师教育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施加压力,告诉他必须怎么做,否则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直到养成习惯为止。
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认真,怕就怕坚持,如果你真的凡事认真,坚持去做,别的老师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到,这就是习惯的养成,坚持才有习惯,习惯在与坚持。
另外我们学生的写字习惯,早读习惯等等,都要经过老师的强化,学校的督察等强化手段,达到一定的效果。
“许多养不成习惯的教育,都是一壶烧不开的水;教育习惯比一般的教育失误更影响孩子成长”。
这都是孙云晓老师的至理名言。
“什么是教育?当你把你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爱因斯坦的这句话说的非常机智。
教育要从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做起(5篇)
教育要从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做起(5篇)第一篇:教育要从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做起教育要从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做起推行素质教育必须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任,作为基础教育学校,应该抓好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它是实现思想教育道德的突破口。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不仅仅是个人的财富,也是社会的财富。
好习惯比分数更重要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的重要内容,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
学生的行为与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德育目标的具体体现;《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对未来的公民要求具有“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精神,实现这一目标,基础教育责无旁贷。
有专家称:好习惯是一个人终身的财富,坏习惯是一个人终身的包袱。
学校作为教育学生的主体地,不仅要教育学生怎样学习知识和技能,更要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来怎样做人。
《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均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作了明确的规定。
一个《决定》,一个《纲要》,一个《守则》和《规范》既是理论的支撑,又是实践的基础。
就人类历史看,在很早的时候,人们对习惯就已经有了认识和了解。
虽然从文献资料看前人关于行为习惯的集中论述和专门著作不多,但很多教育思想中还是蕴涵着丰富的关于行为习惯问题的思想。
我国春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在我国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观点,认为人的巨大差别主要在于后天习惯的不同。
他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少年儿童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就如天生的一般。
墨子(公元前468年~公元前376年)是战国时期墨家学说的创立者,他提出了“染丝说”。
他认为人性的发展就跟染丝一样:“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
故染不可不慎也。
墨子认为在个人修养和为人处世上要注重实践,身体力行,养成好的习惯。
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尊敬的各位领导及同仁: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英杰学校能给我这个学习和发展的平台,也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进行一次心与心的交流。
回顾自己所走过的教学之路,与其说是走,倒不如说是爬,是摸索。
2000年的9月,在代课一年后参加县里的教师招考,并顺利的进入这个行业。
今天,能够站在这里,成为一名英杰人,能够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悟,我是幸运的。
我是来自大山深处的一名小学教师,那里虽没有这里的教学条件好,但那里却也有一支勇于探索,勇于奋斗的一群最可爱的人。
可以这样说,是那里成就了我来英杰的勇气和信心。
在这里,我想将是我实现自身教育梦想的又一个大舞台。
说实话,来之前我很犹豫,确切地说是惶恐,我有太多的担心,担心自己跟不上这里的节奏,担心课堂教学没有过硬的本事。
这里卧虎藏龙,高手如云,学校领导高瞻远瞩的发展战略,前辈们敬业的学习精神,在给我压力的同时也给了我更多的动力。
谢谢大家!昨天,听了周教授的讲座,受益匪浅,从周老师诙谐的语言中,我来反思我的教学,我的班级管理工作,今天,我分享的题目是《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希望在坐的各位前辈们批评指正。
习惯的力量是顽强而又强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
小学阶段的孩子是处在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
因此,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我这个小学教师就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明确的目标、具体的要求。
无论哪方面的养成教育,都需要老师给学生的行为规定一个目标或者要求。
这个目标或者要求要尽量详细明确、具体,使学生能够看得见,摸得着,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和执行。
如:班级的公物管理,桌椅摆放。
其次,作为班主任老师,要协调其他科任老师做好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工作,提出及时、认真、独立完成的具体要求。
在进行学生作业规范化训练时,突出时间上的要求——及时,态度上的要求——认真,思维上的要求——独立。
二、说到应做到,不放空炮。
老师由于各种原因,说话不算数。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好习惯,早养成,有教养,益终生——读《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有感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的确,行为习惯好,思想品质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就能取得优秀的学业成绩。
孩子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孩子的年龄由小到大,教育的内容也随之由少到多,直到好的习惯逐渐定型,因此良好的习惯应从小培养。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呢?在我的女儿不断的成长过程中以及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一、适当为孩子确立规矩。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时为孩子确立规矩。
无规矩不成方圆。
孩子二至三岁时,家长就应该给他立下规矩,诸如玩完玩具必须放回原处,否则就没收玩具。
大一点儿的孩子给他制订每天大致的作息时间,明确劳逸和做事的要求,让他意识到每一种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秩序和准则。
孩子到了四五岁时,就要对学习时间也有所规定,以利于孩子形成按时学习的习惯。
规则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没有整齐划一的是非界限,家长应该加以引导,比如,明显伤害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应予以制止,告诉其制止的原因或道理。
有的是完全可以做并且应该做的,比如有利于孩子独立性发展的,或者符合公德利益的行为应该得到及时鼓励、支持,如遵守交通规则,爱护环境等等。
二、教育要得法。
家长要依据孩子的实际采用适当的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要注意讲求方法和实效。
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家长可采取转移目标,让孩子选择、给孩子一个台阶下等方法。
做为家长要多运用正面激励的方法,例如,要孩子养成物归原主的习惯,首先家长要创设一个整洁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
如果孩子把积木摊了一地,家长说:“乖孩子,快帮妈妈收拾一下积木,要吃饭了。
”这句话对于孩子的暗示是:收积木是妈妈的事,我做不做无所谓,这样孩子就不可能形成应该自己收拾玩具的规则意识。
再如,当发现孩子乱放书时,可用游戏的口吻说:“书宝宝要回家了,你知道它的家在哪儿?你会把它送回去吗?”当孩子把书放回原处后,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鼓励他以后重复这样良好的行为。
培养好习惯6篇
培养好习惯6篇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你养成了好的习惯,你一辈子者享受不尽它的利息,如果你养成坏习惯,你一辈子都偿还不尽它的债务。
”是的,没有人天生就拥有超人的智慧。
成功的捷径恰恰在于貌似不起眼的良好习惯。
养成好的习惯,就如同为梦想插上了翅膀,它将为人生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日前,一名气宇不凡的男士在某招聘会上应聘卫生检测员,经过几番考验,经理十分赏识他的才能,决定招聘他,男士正要离开时,在地上吐了口痰,这一细节在经理的瞳孔里放大,毫无疑问,仅仅有一步之遥的成功败在了坏习惯的石榴裙下,从这位男士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好习惯的养成真的很重要,甚至直接决定一个人的未来。
现代心理研究表明,一个人成才所受的影响,智力因素约占25%,非智力因素约占75%,良好习惯的养成非智力因素占主导作用,培养良好的习惯对一个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南开大学的校长在镜子上写了这样一句话:面必争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背容直,气象勿傲怠,颜色宜和宜静宜装。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必须明白自己的仪表必须符合学生的身份,保持大方得体的仪表,不仅是对老师同学的一种尊重,也是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为学习营造好的气氛。
不好的学习环境谁能接受呢?我想大概没有吧。
同学们,岁月长长路也长,人的一生关键就那么几个阶段,而高中三年无疑是几个阶段中尤为重要的一个,这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为我们将来奠基的时期,每一天每一步都可以是新的起跑线。
当你踏进校园,你应该能够看到墙上张贴的校友单,在他们的名字后面,也许有你梦寐的大学。
他们努力学习,勤奋钻研,寒窗苦读,金榜题名,而好习惯就是他们成功的催化剂。
再看看我们周围,有人勤奋,有人懒惰,有人认真,有人马虎;有人勤俭节约,有人铺张浪费;有人今天的事情今天做,所有的梦想皆成真;有人今天的事情明天做,所有的梦想皆成空,因为有怎样的行为习惯就会决定怎样的人生。
拥有好习惯,成就美丽的人生。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学习习惯培养计划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习惯就是素质,习惯影响人格。
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一个人走入社会以后,将大学学到的知识都忘记了,最后剩下的最有用的就是习惯。
作为中学生,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包括能够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习惯,自主学习的习惯,做课堂笔记的习惯,总结归纳反思的习惯。
也可以概括成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运用信息的习惯。
这将是终身学习所必需的,一生受益的。
好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贵在长久坚持。
现在的很多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读书(看书)不感兴趣、观察事物粗心、记忆力差等情况,以上这些都是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因素。
为此我打算从六方面入手(一)、培养学生预习习惯预习能够让学生联系以前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思考怎样解决问题,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更好地听老师讲解。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听讲的兴趣和效果。
首先,多表扬,少批评。
在学生看来,预习没有什么实质性作用,不如在课堂上听讲和练习有效,这样就要引导,让学生养成习惯,在课堂上检查学生的课后预习情况时,应该以表扬和鼓励为主。
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应该在预习环节中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预习兴趣,学生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持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它来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其次,使学生一开始就有成功的体验,在学生课后预习之后,应该及时的进行检查,并在检查之后,给予肯定,表扬,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劳动是有效的,这样就会促使他们更好的去预习。
(二)作图帮助还原模型的习惯。
有大部分的题目需要用草图帮助思维,草图可以使繁琐问题简单化由分析题意作出草图,可以使题意更为集中、明确,从而加深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帮助学生正确解答。
有了草图就可以使自己的思维落实在纸上,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让学生培养整理错题集的习惯,每星期检查两次,要求就是必须做有草图的,在检查时有针对性的指出那几个同学做的好,让学生去模仿。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暑假期间我拜读了孙云晓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了这本书,不但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读后还会大大提高我们工作的效率。
认真阅读,它会帮助我们走向成功,会激励我们更加懂得我们教育人生的价值,使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孙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教你领略教育人生的真谛。
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保障。
为了取得学生家长的支持,我们要特别重视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帮助家长,使家长向学校的教育观念靠拢。
孙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这本书强调的主要是好习惯的养成决非一日之功。
据专家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1天的时间。
中学阶段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不论什么工作必须靠教师做长期的、耐心细致的工作。
真正的教育不是单凭说教,而是靠训练。
没有强化训练就养不成习惯。
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认真,怕就怕坚持,如果你真的凡事认真,坚持去做,别的老师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到,这就是习惯的养成,坚持才有习惯,习惯在与坚持。
早读习惯等等,都要经过老师的强化,学校的督察等强化手段,达到一定的效果。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教室的卫生每天都有值日的学生负责清洁打扫,但是地面上总还是存在纸屑;上课时反复强调的问题,到作业中还会有学生出现错误;经常教育学生上课应专心听讲,可是在课上还总是有学生要思想开小差;每次作业批改讲评后要求学生改正,可是还是有小部分学生不改正……为什么总是有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上会出现那么多的问题,真的是他们的领悟能力有问题吗?答案很显然:不是。
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我多年的教学生活当中,我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习惯对于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性。
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习惯的养成最重要。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坚持不懈地、有条不紊地进行练习和强化。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应该从小事做起,从生活中最平凡的点点滴滴做起。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书心得(5篇)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书心得(5篇)读了孙云晓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颇有收获。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养成教育的理论、内容、途径及方法,具体解答了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维习惯该如何培养的问题。
这里的“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
良好的习惯能促人进步,诱人发展,当然良好习惯的形成要经历一个相当漫长、艰难地过程。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习惯是人最主要的、最稳定的素质。
任何一种能力都是养成好的习惯的结果。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人完整品德结构发展中质变的核心。
良好习惯是健康人格之根,是成功人生之基。
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分野,来自不同的习惯,好习惯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
良好的生活方式,良好的习惯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
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以后是非常愉快的,可养成的过程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训练就需要咬着牙,战胜许多困难,经过许多枯燥单调练习,才能成功。
特别是对已形成不良习惯的,要矫正就更要坚强的意志,强化训练。
事实证明不少孩子的好习惯,往往是在与坏习惯的斗争中形成的。
因此,训练就要有个“狠劲”,严而又严。
这里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不要有例外,开始第一件不该迁就他的你迁就他,以后就难以要求了。
确定标准之后,就要严格遵守,不能放松。
没有“狠”劲,表面上是爱孩子,可最终是害了他们。
我们必须把严与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严达到爱。
寓爱于严,严爱结合,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严爱结合,刚柔相济。
孩子越小,习惯越容易养成,且不会觉得痛苦,大了以后反而难了。
因为习惯是潜意识的自动功能,是行为的载体,一经形成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同样,习惯从孩子小时培养也许不到10次就行,等长大以后培养,一般都需要连续进行21天以上才行,但若要固定下来要90天左右,一般人很难做到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醒悟——改变——反复——巩固——稳定的过程好的习惯能让人更聪明,或者帮助人更好地使用聪明。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教师读书笔记_读书笔记_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教师读书笔记最近看了孙云晓著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给我印象最深刻,读完整本书不由得感到教育的重要性。
书中那流淌的思想,那细致入微的点点滴滴的教育经验和养成教育的妙招,着实让人感到身为教师肩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任重而道远,并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习惯的养成必须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道理!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句话说明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也指出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我们每个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各种各样的习惯,如果单从表面来看,它是一件小事,不引人注意,但是很多人就失败在不良习惯上。
由此看来,习惯决定着命运。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不但可以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它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发展,关系着他们一生。
在我教学生活当中,我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习惯对于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性。
教室的卫生每天都有值日的学生负责清洁打扫,但是地面上总还是存在纸屑;上课时反复强调的问题,到作业中还会有学生出现错误;经常教育学生上课应专心听讲,可是在课上还总是有学生要思想开小差;每次作业批改讲评后要求学生订正,可是还是有小部分学生不订正……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低年级则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
学生在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易于巩固,不良的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
所以作为一个低年级的老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更是显得犹为重要。
这本书从多方面对养成教育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书中有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内容、途径及方法,其主要的内容就是培养好习惯的六大步骤:第一、认识习惯的重要性;第二、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适当的行为规范;第三、进行形象感人的榜样教育;第四、持之以恒地练习;第五、及时而科学的评估引导;第六、创造好环境,培养好风气。
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人问一对培养出优秀孩子的父母:“也没见你们俩费多大的气力,你们的孩子怎么那么出色?”他们开始以戏言作答:“你们只看到我们吃肉的时候,而没看到我们养猪的时候”。
后来给出的认真的回答是:我们抓住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期,孩子上小学前就养成了较好的生活习惯;上小学后就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到了中学就开始注重培养学习方法,孩子长大以后进入了良性循环期,所以就没让我们费太多的气力了。
叶圣陶老人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新的思想影响下,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人情形式,抓好教育。
一、正确认识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科学发展观,是对发展问题的总体认识和根本观点,包含了系统而丰富的内容,全面回答了“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是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坚持统筹兼顾。
二、充分认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和紧迫性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着眼全局,着眼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总结国内外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开创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局面,同时也标志着用科学发展观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经实践检验与证明,科学发展观,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指导思想,更是科学、有效地做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教育要从培养好习惯入手
教育要从培养好习惯入手“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由此可见,好习惯的培养是多么的重要。
那么,怎样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呢?下面,笔者从学习、生活、劳动三个方面浅谈自己的体会:从学习方面来说,应培养学生以下五个方面的习惯:一、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以语文为例,在老师讲课之前,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
如果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词,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学生自行解决。
反复朗读课文后,学生还不明白的地方做个记号,上课时向老师提出,由老师帮助解决。
这样,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专心听讲,认真做课堂笔记的习惯教育学生把握好课堂四十五分钟,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做到眼睛盯黑板,耳朵听老师讲,手勤做笔记,大脑不停地思索,勇于举手向老师提问或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让学生完全陶醉于课堂,这就是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三、培养学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及时复习功课的习惯老师布置的各种作业都是课堂知识的巩固、延伸,因而学生必须按时独立地完成。
根据记忆规律——遗忘是先快后慢的,所以学生必须及时地系统地整理,复习老师课堂所教内容。
总之,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决不拖到明天。
四、培养学生多看课外书籍,勤于积累的习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教育学生多读古今中外经典名著,摘抄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并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五、培养学生勤于观察的习惯死读书,读死书已成为历史,当代社会要求学生读懂、读透社会这部无字书,学会生存显得尤为重要。
从生活方面来说,应培养学生如下三方面的习惯:一、教育学生养成定时睡眠的习惯。
一般在晚上十点钟以前入睡,每天至少保证八小时以上的睡眠。
二、培养学生五谷皆食,多吃蔬菜、水果,不偏食,注意营养均衡的习惯。
三、“生命在于运动”,培养学生四季不懒,勤于锻炼的习惯。
从劳动方面来说,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让学生感受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幸福。
一、在学校安排学生每天打扫干净本班教室及划定的公共区域卫生。
教育要从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做起
教育要从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做起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得好: “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
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就是要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
大家把素质教育看得很神秘,搞得很复杂,我觉得,对学生来说,素质教育就是好习惯的教育。
从小形成良好的习惯,就具备了终生受用的素质。
本学期我们执行了百日习惯养成教育,对高一(14)班学生我要求在教育上要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基本习惯:
认真做事,说了就要做的习惯;
遵守纪律,能与同伴合作的习惯;
勤动脑筋,遇事多问为什么的习惯;
计划守时,现在要做的事,不拖到以后去做的习惯;
认真听讲,不懂就问的习惯;
求知问道,读书、看报、看电视新闻的习惯;
不怕困难,善于苦中取乐、坚持不懈的习惯;
讲究整洁,穿著、书写整齐、美观的习惯;
爱好广泛,参加体育锻炼、艺术活动的习惯;
勤俭节约,不乱花钱,不浪费物品的习惯;
充满爱心,帮助弱者,关心他人的习惯;
为人正直,不撒谎,不骄妄,有错就改的习惯;
锻炼身体,讲究卫生,养成健康学习生活的习惯;
………
这些习惯的养成,个人以为才是学生终身受用的素质。
因此,我让学生懂得:好习惯是学生的第一成绩。
学习《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心得
学习《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心得学习《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心得心得体会学习《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心得心得《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学习我今天学习著名教育学家孙云晓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我知道了一个人养成了好的习惯,会一生享受不尽它的利息;要是养成了坏习惯,会一生都偿还不完它的债务。
可见习惯的重要性。
惋惜现在有一些孩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班中的某些学生,做巩固习题时东张西望、玩玩学习用品、和前后同学讲话,一天的作业都要到放学后在老师的穷追猛打下才能完成;还有的学生上课时不能集中留意力,经常开小差,乃至于和同桌讲静静话,经老师再三提示,一会儿就又走神儿了。
这样的学生学习会好吗?答案肯定是否是定的。
而一个爱学习会学习的孩子,一定有很多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般来讲,孩子如有以下十个基本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一定是优秀的:学习有目标、提早预习、认真听讲、完成作业、及时温习、正确使用学习用具、规范书写、积极提问和讨论、经常浏览、锲而不舍等。
甚么时候培养孩子的习惯最好呢?是从幼儿开始。
学会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四周的大自然。
从根本上说,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从幼儿学到的基础的东西,直到老年时还记忆犹新,可见留下的印象是非常深入的。
这正说明了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并时时处处起作用。
就像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三岁决定一生。
所以培养良好的习惯一定要从小开始。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孩子活泼、开朗、能言善辩,看似优点而实际上一样成了他的缺点,随便、马虎、做事缺少恒心,这类种成了他学习上最大的障碍。
固然已经是初中生可是做事照旧马虎,学习总是定不下心来,缺少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有时乃至为了回避责任而说谎。
怎样办?我想尽办法:批评、打骂、说教、谈心、鼓励。
作为一位教师,我天天都承当着教育学生的责任。
看了孙老师的著作《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一书后,我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和反思。
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作文
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作文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增强能力
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
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良好习惯,不吝惜在品德教育上花钱,才能使智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学生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于养成习惯,增强能力。
即使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于养成习惯,增强能力。
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厌”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
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发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性,一辈子用不尽。
”考察二战以后日本的三次教改,每每把养成教育作为重要内容。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这样讲“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可以说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好的习惯使人受益一生。
正是由于我们高一年级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起点,进而深入到学生的心理、态度、行为等方面不断进行实践和研讨,在预见中周密设计、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计划中反复调整,一年来,保证了起始年级教育教学的整体稳定与良好发展。
培养好的习惯和改变不良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们将以毅力、恒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在未来的教育过程中,不断的使学生去享受习惯所带来的成功喜悦。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明德小学康莉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过:“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栽得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
”的确,良好的习惯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关键。
最近读了孙云晓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养成教育的理论、内容、途径及方法。
要知道良好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所以书中并不是一味的说教,既有必要的理论,又列举了很多令人信服的事例,读起来感慨不己。
我很赞成孙芸晓老师给我们的诸多建议,如:“培养习惯应从细微处着手”、“一分钟赞美法”、“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原则”、“计划周密有条理的习惯”、等等,这些措施科学合理,特别对现在的小学生影响更大。
例如:教学中我们时常抱怨学生怎么像个木头似的,其实是我们不懂得怎样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他们才显得懒懒散散的。
“一分钟赞美法”为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教师的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暖人的话语,都会使得学生的内心掀起波澜,别看他嘴上不作声,可是下一次问问题他就第一个举手呢!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学生的不良习惯随处可见,目无尊长、乱扔纸袋、对人没礼貌,不懂得感恩等等。
这些坏习惯的养成已经对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除去家庭教育的原因,作为学校老师们的责任很重大。
如果放任自流,那将会毁掉孩子的一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做到“教书”还要不忘“育人”,两各方面都得齐头并进,否则教出来学生就是个瘸腿的人。
由此“培养习惯应从细微处着手”的教育是很必要的。
孙芸晓老师在“培养良好习惯的原则与方法”中讲到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学会孝敬父母。
学会关爱别人,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教育的关键,社会教育是保障。
我们一定要在这关键环节不让孩子掉队。
近几学期学校也注重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爱的教育、小手拉大手、献出你的爱心等教育模式,再结合各学科的知识教肓,有机地渗透爱心教育,让我们的学生学会爱,感受爱,再也不要去抱怨老抱怨的学生多么不听话,多让人伤心。
教育随笔:养成好习惯
教育随笔:养成好习惯教育随笔:养成好习惯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触过随笔,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也可以是听课、读书时所作的记录。
想看看大家都在写什么样的随笔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随笔:养成好习惯,欢迎大家分享。
教育随笔:养成好习惯1春天干燥,孩子们更加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早上入园时,个别家长来到我面前说:“老师,麻烦你让我的孩子多喝点水。
”下午离园时,也有些家长一接到孩子,就问孩子今天喝水没?可是有些孩子平时不爱喝水,只有等到很渴的时候,才想起来喝,其实,我们平时经常提醒孩子们多喝水,并且一个上午就提醒四五次。
但这个提醒的作用不是很大,我悄悄地观察了几天孩子们喝水的情况:如果老师不盯着,孩子们就盛很少的水,而且喝很久很久。
在幼儿园内,每个班级都配备了保温桶,内盛温度适宜的温开水,每个孩子都会配备一个专用的、定期消毒的杯子,有的孩子说白开水不好喝没味道,也有的孩子说有种消毒过的味道。
还有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喜欢做自己的事情。
一玩起来,什么都顾不得了。
孩子不喝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与本班老师商量,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喜欢喝水,知道渴了就主动喝水。
也为了让孩子认识到水对人体的重要性,培养孩子良好的饮水习惯,所以安排了孩子定时喝水的时间,如:早上来园要喝一杯水;集体教学后喝一杯水;早操户外活动后喝一杯水;午睡起后喝一杯水;游戏前喝一杯水;户外活动前喝一杯水;离园前喝一杯水等等,并让孩子知道和养成"自己渴了,会主动喝水。
但有的孩子在定时喝水时每次都去喝少量的水,为了保证孩子的喝水量,教师就亲自把足够的水倒在孩子的杯里,刚开始由老师监督,孩子适应后,可以让孩子们互相监督,慢慢地帮助孩子养成自觉的行为。
因为是小班所以孩子喝水时,要教育他不要玩水,以免水洒落在桌面上、地面上,要一口一口地喝,不要太急,不要说话。
在培养孩子定时喝水习惯的同时,还不能忽视培养他们随渴随喝的习惯。
其实定时喝水未必能满足所有孩子对水的需求,如果他们能随渴随喝最好了。
培养好习惯文章
一、为什么要抓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什么是“习惯”?字典上说,习惯就是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习惯。
”《三字经》中说:“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意思是说,人刚生下来本性没有什么太大区别,是后天的习惯的养成,使人与人之间性格品质产生了差别。
“习惯决定命运”已成为人们普遍的共识。
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
从人的终身发展这个角度来说,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是小学阶段。
对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工作,楚局长非常重视,多次安排部署,要求全县各个学校要以抓学生良好习惯为突破口,推进素质教育。
2009年10月,在楚局长的指导下,教育局出台了《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实施方案(试行)》,把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放到了重要的地位。
2010年1月,我们专门召开了“全县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调度会”。
大家知道,我们提出并实施的“3+1”工程,其中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11月3日,山东省人民政府颁布了《关于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要求全省各县(市区)2015年以前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主要是实现教育机会的均衡、办学条件的均衡、师资队伍的均衡、教育质量的均衡。
而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就是教育均衡的一项重要内容。
所以,在今后一个时期,“3+1”工程是我们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
二、张寨联校在抓学生良好习惯方面的经验有哪些?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张寨联校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我认为,他们的主要经验有以下四点:第一,明确目标,落实措施根据学生的成长需要,确定了生活好习惯、学习好习惯、品德好习惯、文明礼仪好习惯、公德好习惯五项大目标。
分别制定了低、中、高年级习惯养成细则,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样做?目标确定后,着重在实施措施上下工夫,采取了“学、做、管、导”四步曲:“学”,即通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细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等,让学生明确行为规范的要求,确定努力的方向。
教育要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教育要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习惯的养成看似小事,却关乎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和一个民族的素养.我校虽然建校时间短暂,却始终把学生习惯的养成,作为常规工作的重点来抓,本着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原则,加强管理,明确方向,措施得力,着眼细节。
三年来,学生精神面貌得到极大的改观,学习水平得到提高,特别是通过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学生树立了自信自尊。
学生的进步,也使得周边地区的学生家长得到认同.学校的社会声誉得到加强,为实现新城教育区域均衡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每一个小学生从入学时起,就有了自觉接受教育的意识,他们不仅及其想了解自己以外的事情,而且极力的探索自己与外界的关系,这也是学校教育最有利的条件,针对这样的特点,在管理上我们积极引导学生既接受教师,家长的教育和管理,也要学习自己管理自己,如果不重视这一点,只是一味的进行约束或限制,就会适得其反。
教育无小事在实行育人管理的过程中,我校时时处处从大处着眼,从长远着想,从细处着手,把育人工作落实到实处.每学期初,以强化常规习惯训练为抓手,从开学学生第一次进校,第一次上下楼,第一次上厕所,第一天进班级等对学生进行教育,提出相关要求。
利用升国旗仪式,班队会主题活动等教育时机进行强化。
学校还结合红领巾值周监督岗,值周教师管理,环保小卫士巡查,班队常规习惯评比等手段等,使每位少先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形成良好的在校行为习惯.三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我校的学生随时都能做到:上下学时有良好的秩序,上下楼有顺序,能文明用厕,爱护学校公共设施,保护学校环境卫生.注意个人卫生习惯,没有不整洁的学生,课间人人进行活动。
强化常规教育管理,使我校最突出的变化是,校园整洁干净,学生精神面貌好.以评价促发展在对学生管理评价中,我校也实施以多元化评价方法,引导教师和学生全面关注和审视孩子的成长和成功.我们在每年的"六一"表彰时,设置了多种类型的表彰,以表彰各个方面表现突出的孩子.比如,爱学习.爱劳动.讲卫生.讲文明.做好事.爱运动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等.这些奖项目标明确,接近孩子的实际发展水平,孩子们容易做到,从而树立信心.激发积极性.人人争当好孩子.通过倡导多元的评价方法.使学生在有效的管理中和良好的评价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认知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很好地改变,学生热爱学校,努力上进,尊师守纪.家校结合共育人我校建校以来,始终坚持通过创建良好的家校互动关系来拓宽育人之路.我校的家长会历来是我们开学的一项重要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要培养好习惯
教育要为人的未来着想,笼统地谈“教育培养好习惯”,而不关注人的命运,人的生存价值,那样的“培养”有可能流入功利的泥淖。
哪些习惯会对人的一生起作用,哪些习惯符合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教师应当关注学生什么样的特征,“好习惯”如何出现,如何发展,这些,都和教师工作有关。
我观察到的都是平凡小事。
做事有计划,想好了再做;讲话前能迅速拟出简要提纲;
生活有规律,按部就班,能从容应对意外事件;
零碎时间不浪费,有统筹意识;不迟到;
记忆力强,不完全靠天赋,使用记事本,有随手记录思考碎片的习惯;
东西摆放有规律,使用草稿纸也整整齐齐;总是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
尊重他人,有倾听意识;说话和写作,有听众和读者意识,考虑对方的接受程度;
遇事做决定之前能三思,尽可能周密地考虑细节,预见有可能的突发情况;
遵守公共规则,在有可能发生危险和伤害的地方,小心谨慎;
不做有可能发生危害他人的事;对妨碍他人的行为表现出厌倦,对破坏规则的行为不宽容;
言而有信,不拖拉;
……
有些好像微不足道,但由此而形成的习惯受益终生。
比如,不随便扔掉自己写的东西。
“扔”或“不扔”,对学生而言,是个问题。
我注意到有些学生会把以前的作文扔了,他认为不过是一次作业,而且得分不高,没有“价值”;但也有学生会保存,他认为这不仅仅是“作业”,更是自己的一次心灵活动,保存下来,在以后的年代能形成“比较”,能看到自己幼稚的当年,也看到自己的纯洁的心,为自己童年时的情感思想而感动。
不止一次听到学生说起保存二十多年前的作文,教育,对他们而言,是幸福记忆,是享受。
儿童时代,如果缺乏有理智的教育,争强好胜,长成后一般急功近利,性格急躁。
有个高一新生,开学不到一个月,全班侧目,教师也感到麻烦,他没有一节课不弄出动静,或是嘲笑同学,或是不顾教学秩序与教师纠缠,他认为这就是“霸气”。
原来家长听信社会“励志”演讲,助长了孩子的张狂,他眼里没有了“同学”和“班级”,他的小学和初中教师也许一直容忍他,不良习惯影响了性格。
一年之后,他在这个班感受到孤独,才慢慢懂得守规矩,才知道要尊重他人。
一年间,班上许多学生的沉静和谦虚“镇”住了他,他才发现读书多不是用来炫耀卖弄的,不是要把大家“比下去”。
他转而变得自卑,毕竟高中教学群体不再想容忍他的“习惯”,先前的张狂没有了,但同学们又觉得他很“可怜”,错误的教育让他丧失理性判断,争强好胜最终让他变得鄙俗。
这类教训,学校中太多,教师要有“未来”意识,不能让学生在学
校养成不良习惯并带进社会。
教师的教学应当与人为善,然而我常看到一些教师没有原则,姑息学生的不文明言行,或是推卸教育责任,把学生破坏班级规则和学习纪律说成是社会问题,这样的“教育”,不如没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