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医综合(行楷打印)

合集下载

考研中医综合-350

考研中医综合-350

中医综合-350(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总题数:6,分数:15.00)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紧脉主病的是(分数:2.50)A.痰饮√B.寒证C.痛证D.宿食解析:[解析] 紧脉的主病是寒、痛、宿食。

2.脉沉细而软,应指无力,属于(分数:2.50)A.濡脉B.弱脉√C.微脉D.涩脉解析:[解析] 濡脉指浮而细软,弱脉极软而沉细,微脉指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涩脉脉细而缓,往来见艰涩不畅,如轻竹刮刀。

3.肝火挟痰证的典型脉象是(分数:2.50)A.洪数B.滑数C.弦细数D.弦滑数√解析:[解析] 相兼脉:弦滑数。

主病:肝火挟痰,痰火内蕴。

4.下列各项中,属于迟脉类脉象的是(分数:2.50)A.濡脉B.结脉√C.伏脉D.动脉解析:[解析] 迟脉类:一息不足四至,有四种:迟、缓、涩、结。

5.下列各组脉象中,脉位相反的是(分数:2.50)A.浮脉与虚脉B.濡脉与弱脉√C.洪脉与细脉D.芤脉与革脉解析:[解析] 浮脉与沉脉:是脉位浅深相反的两种脉象。

浮脉(包括浮、洪、濡、散、芤、革)脉位浅表,轻取即得,重按反弱,“如水漂木”;沉脉(包括沉、伏、弱、牢)脉位深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如石投水。

”6.下列各组脉象中,脉形相反的是(分数:2.50)A.濡脉与弱脉B.洪脉与细脉√C.芤脉与革脉D.实脉与虚脉解析:[解析] 脉形指脉搏跳动的宽度等形态。

每次诊脉均应诊察脉搏的大小、软硬等形状。

脉形主要与脉管的充盈度、脉搏搏动的幅度及紧张度等因素有关。

如脉管较充盈,搏动幅度较大者为洪脉;脉管充盈度较小,搏动幅度较小者为细脉;脉体大小不匀者,为参差不齐;脉管弹性差、欠柔和者为弦脉;脉体柔软无力者为濡脉、缓脉等。

虚脉与实脉:是脉搏气势相反的两种脉象。

虚脉三部脉举按均无力;实脉三部脉举按皆有力。

二、B型题(总题数:10,分数:50.00)∙ A.芤脉∙ B.革脉∙ C.牢脉∙ D.伏脉∙ E.紧脉(分数:5.00)(1).具有沉、弦、长、实、大特点的脉是(分数:2.50)A.B.C. √D.E.解析:(2).具有浮大搏指、弦急中空特点的脉是(分数:2.50)A.B. √C.D.E.解析:[解析] 革脉主亡血,失精,半产,漏下等症,因正气不固,精血不藏,以致气无所恋而浮越于外,故脉见浮而搏指,中空外坚。

考研中医综合-303

考研中医综合-303

中医综合-303(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总题数:17,分数:40.00)1.不属于伤寒阳明病证表现的是(分数:2.00)A.发热、汗出B.胸脘痞闷√C.腹满、便秘D.舌红苔黄解析:[解析] 阳明病证,是指太阳病未愈,病邪逐渐亢盛入里,内传阳明或本经自病而起邪热炽盛,伤津成实所表现出的临床证候。

为外感病的极期阶段,以身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为基本特征。

病位主要在肠胃,病性属里、热、实。

根据邪热入里是否与肠中积滞互结,而分为阳明经证和阳明腑证。

(1)阳明经证,是指阳明病邪热弥漫全身,充斥阳明之经,肠中并无燥屎内结所表现出的临床证候。

又称阳明热证。

【临床表现】身大热,大汗出,大渴引饮,脉洪大;或见手足厥冷,喘促气粗,心烦谵语、舌质红、苔黄腻。

【证候分析】本证以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为临床特征。

邪入阳明,燥热亢盛,充斥阳明经脉,故见大热;邪热熏蒸,迫津外泄故是大汗;热盛煎熬津液,津液受损,故出现大渴引饮。

热甚阳亢,阳明为气血俱多之经,热迫其经,气血沸腾,故脉现洪大;热扰心神,神志不宁,故出现心烦谵语;热邪炽盛,阴阳之气不能顺接,阳气一时不能外达于四末,故出现手足厥冷,所谓“热甚厥亦甚”正是此意;舌质红、苔黄腻皆阳明热邪偏盛所致。

(2)阳明腑证,是指阳明经邪热不解,由经入腑,或热自内发,与肠中糟粕互结,阻塞肠道所表现出的临床证候。

又称阳明腑实证。

临床是症以“痞、满、燥、实”为其特点。

【临床表现】日哺潮热、手足汗出,脐腹胀满疼痛,大便秘结,或腹中转失气,甚者谵语,狂乱,不得眠,舌苔多厚黄干燥,边尖起芒刺,甚至焦黑燥裂。

脉沉迟而实;或滑数。

【证候分析】本证较经证为重,往往是阳明经证进一步的发展。

阳明腑实证热邪型多为日哺潮热,即午后三至五时热较盛,而四肢禀气于阳明,腑中实热,弥漫于经,故手中汗出;阳明证大热汗出;或误用发汗使津液外泄,于是肠中干燥,热与糟粕充斥肠道,结而不通,则脐腹部胀满疼痛,大便秘结;燥夭内结,结而不通,气从下夭,则腹中天气频转。

2024年全国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笔试《中医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2024年全国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笔试《中医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2024年全国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笔试《中医综合》练习题及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5题)1.男性,45岁,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史20年。

刻下见双下肢浮肿,脘腹胀满,口渴不欲饮,腰膝酸软,小便短少,舌暗苔白润,脉沉涩。

其辨证为()。

A.脾阳虚衰证B.瘀水互结证C.湿毒浸淫证D.水湿浸渍证2.因脾虚运化无力而脘腹胀满疼痛,时作时止()。

A.真实假虚B.真虚假实C.虚实夹杂D.由虚转实3.男,65岁,近1月出现左胸隐隐作痛,常于快步行走时出现,休息后自行缓解,心悸时作,倦怠乏力,口干,舌体胖大,舌质淡红少苔,脉细。

其诊断是()。

A.心悸之心阳不振B.心悸之心脉瘀阻C.胸痹之寒凝心脉D.胸痹之气阴两虚4.在临床试验的知情通知书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一项观察实验,参加没有任何风险B.参加这项实验一定会使您获得健康益处C.您一定会为了对社会做贡献而参加这项实验D.参加这项试验可能不会使您获得健康方面的益处5.既能治疗风寒湿痹,又能治疗疥癣、湿疹的药物是()。

A.海桐皮B.威灵仙C.川乌D.桑枝6.以浮、细、无力而软为特征的脉象是()A.伏脉B.弱脉C.濡脉D.微脉7.男,65岁,近1月出现左胸隐隐作痛,常于快步行走时出现,休息后自行缓解,心悸时作,倦怠乏力,口干,舌体胖大,舌质淡红少苔,脉细。

治法是()。

A.辛温散寒,宣通心阳B.温补心阳,安神定悸C.益气养阴,活血通脉D.活血化瘀,理气通络8.循行经过腹部的经脉,自正中线向外依次顺序正确的是()。

A.足阳明经、足少阴经、足太阴经B.足少阴经、足阳明经、足太阴经C.足少阴经、足厥阴经、足阳明经D.足太阴经、足阳明经、足厥阴经9.依据本经配穴取穴的是()。

A.取翳风、外关治疗耳聋B.取风池,太冲治疗眩晕C.取中极、次髎治疗痛经D.取列缺、曲池治疗咳嗽10.左归丸主治证的病机要点是()。

考研中医综合-26

考研中医综合-26

中医综合-26(总分:24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A型题{{/B}}(总题数:80,分数:80.00)1.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是(分数:1.00)A.《理虚元鉴》B.《十药神书》√C.《肘后备急方》D.《医学入门》解析:2.虎杖具有而大黄不具有的功效是(分数:1.00)A.泻下攻积B.活血散瘀C.化痰止咳√D.清热解毒解析:3.下列哪项不是肾精不足的症状(分数:1.00)A.发育迟缓B.精少不育C.耳聋耳鸣D.滑精早泄√解析:4.气机升降失常,气上冲逆所表现的病理变化称(分数:1.00)A.气脱B.气陷C.气滞D.气逆√解析:5.治阴疽流注及痰阻肢体麻木,关节肿痛之证的首选药物为(分数:1.00)A.半夏B.天南星C.禹白附D.白芥子√解析:6.针刺天枢穴既可止泻,又能通便,主要体现了腧穴的(分数:1.00)A.近治作用B.远治作用C.双相的良性调整作用√D.相对的特异性解析:7.我国现存第一部舌诊专著是(分数:1.00)A.《舌鉴》B.《伤寒观舌心法》C.《伤寒金镜录》√D.《察舌辨证新法》解析:8.肢体关节疼痛较剧,部位固定,遇寒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治疗方剂宜选(分数:1.00)A.防风汤B.双合汤C.薏苡仁汤D.乌头汤√解析:9.主病为肝胆病、痛证、痰饮的脉象是(分数:1.00)A.滑脉B.紧脉C.弦脉√D.牢脉解析:10.具解毒明目退翳功效的药物是(分数:1.00)A.硼砂B.炉甘石√C.硫黄D.蛇床子解析:11.马钱子须炮制后入药,其炮制的目的为(分数:1.00)A.提高药效B.改变药性C.减缓毒性√D.便于贮藏解析:12.理气以治水的理论依据是(分数:1.00)A.肝主疏泄√B.肺主行水C.脾主运化水液D.肾主水液解析:13.治疗下利清水,色纯青,腹痛拒按,口干舌燥,脉滑实等症的最佳方剂是(分数:1.00)A.大承气汤√B.温脾汤C.葛根芩连汤D.白头翁汤解析:14.下列不属于理气剂的方剂是(分数:1.00)A.越鞠丸B.逍遥散√C.柴胡疏肝散D.半夏厚朴汤解析:15.阴阳属性的征兆是(分数:1.00)A.上下B.内外C.水火√D.寒热解析:16.下列各项,属五行之土者为(分数:1.00)A.辛B.咸C.甘√D.酸解析:17.既能泻水逐饮,又能祛痰止咳的药物是(分数:1.00)A.京大戟B.甘遂C.巴豆D.芫花√解析:18.在腹部,十二经脉自内向外,第一条经脉为(分数:1.00)A.足太阴经B.足少阴经√C.足厥阴经D.足阳明经解析:19.表虚自汗,易伤风邪者,宜常用的方剂是(分数:1.00)A.玉屏风散√B.补肺汤C.防风汤D.参苏饮解析:20.蒿芩清胆汤的发热特点是(分数:1.00)A.日晡潮热B.夜热早凉C.恶寒发热D.寒热如疟,寒轻热重√解析:21.肾虚腰痛,无明显阴阳偏盛者,可服用(分数:1.00)A.河车大造丸B.补髓丹C.六味地黄丸D.青娥丸√解析:22.某患者,大便干结,排解困难数月,伴身热心烦,腹胀满痛,口干口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考研中医综合-332

考研中医综合-332

中医综合-332(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总题数:12,分数:30.00)1.心绞痛的治法为(分数:2.50)A.通阳行气、活血止痛√B.活血化瘀、通络止痛C.滋阴潜阳、通络止痛D.通经化痰、通络止痛解析:2.晕厥的治法为(分数:2.50)A.回阳救逆B.苏厥醒神√C.回阳固脱D.清营凉血解析:3.治疗抽搐的主穴中具有调理心气活血通络的为(分数:2.50)A.水沟B.内关C.合谷D.曲池√解析:4.高热的治法为(分数:2.50)A.清泻热邪√B.表里双解C.养阴清肺D.调和营卫解析:5.治疗胆囊炎的治法为(分数:2.50)A.平肝潜阳行气止痛B.疏肝利胆通络止痛√C.清热退黄行气止痛D.清热利湿行气止痛解析:6.虚脱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何种疾病(分数:2.50)A.脑梗死B.脑出血C.急性心肌梗死D.休克√解析:7.虚脱的治法为(分数:2.50)A.醒脑开窍、回阳救逆B.回阳固脱、苏厥救逆√C.滋补肝肾、益气养血D.开窍醒神、苏厥救逆解析:8.以下穴位一般不用于治疗高热的为(分数:2.50)A.十宣B.十二井C.曲池D.足三里√解析:9.治疗高热时的针刺手法一般为(分数:2.50)A.补法B.泻法√C.平补平泻D.先补后泻解析:10.针灸治疗虚脱时用何种灸法最好(分数:2.50)A.艾条灸B.温针灸C.艾炷隔蒜灸D.艾炷直接灸√解析:11.高热兼见神昏谵语辨证为(分数:2.50)A.风热表证B.肺热证C.热在气分D.热入营血√解析:12.治疗心绞痛的主穴是(分数:2.50)A.心俞、膻中、神门B.内关、阴郄、膻中√C.心俞、阴郄、通里D.内关、神门、太冲解析:[解析] 心绞痛治法:通阳行气,活血止痛。

以手厥阴、手少阴经穴为主。

主穴:内关、阴郄、膻中。

配穴:气滞血瘀:血海、太冲。

操作:泻法。

方义:内关调理心气,活血通络;阴郄缓急止痛;膻中疏通气机。

二、B型题(总题数:7,分数:32.00)∙ A.足三里、三阴交∙ B.外关、风池∙ C.太溪、行间∙ D.内庭、二间(分数:4.00)(1).除主穴外风火牙痛宜配(分数:2.00)A.B. √C.D.解析:(2).除主穴外胃火牙痛宜配(分数:2.00)A.B.C.D. √解析:∙ A.三阴交、复溜∙ B.风池、外关∙ C.水沟、中冲∙ D.厉兑、鱼际(分数:4.00)(1).咽喉肿痛外感风热者宜配(分数:2.00)A.B. √C.D.解析:(2).咽喉肿痛肺胃实热者宜配(分数:2.00)A.B.C.D. √解析:∙ A.风池、外关∙ B.厉兑、鱼际∙ C.气海、关元、百会∙ D.合谷、太冲(分数:4.00)(1).晕厥的实证除主穴外加用(分数:2.00)A.B.C.D. √解析:(2).晕厥的虚证除主穴外加用(分数:2.00)A.B.C. √解析:∙ A.鱼际、外关∙ B.血海、太冲∙ C.中冲、涌泉∙ D.关元、神阙、百会(分数:4.00)(1).除主穴外虚脱伴有神志昏迷者加(分数:2.00)A.B.C. √D.解析:(2).除主穴外虚脱伴有肢冷脉微者加(分数:2.00)A.B.C.D. √解析:∙ A.外关、鱼际∙ B.丰隆∙ C.水沟、内关∙ D.尺泽(分数:4.00)(1).高热肺热证加(分数:2.00)A.B. √C.D.解析:(2).高热风热证加(分数:2.00)A. √B.C.D.解析:∙ A.大椎、曲池∙ B.丰隆、阳陵泉∙ C.血海、足三里∙ D.涌泉、十宣(分数:8.00)(1).抽搐伴发热者加(分数:2.00)A. √C.D.解析:(2).抽搐伴血虚者加(分数:2.00)A.B.C. √D.解析:(3).抽搐伴神昏者加(分数:2.00)A.B.C.D. √解析:(4).抽搐伴痰盛者加(分数:2.00)A.B. √C.D.解析:∙ A.胆囊穴、阳陵泉∙ B.肝俞、胆俞∙ C.日月、期门∙ D.鸠尾、日月(分数:4.00)(1).治疗胆囊炎宜取(分数:2.00)A. √B.C.D.解析:(2).治疗胆管蛔虫症宜取(分数:2.00)A.B.C.D. √解析:三、X型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3.治疗瘾疹的主穴为(分数:2.00)A.曲池合谷√B.膈俞血海√C.委阳D.阳陵泉太冲解析:14.腰部正中扭伤的远端取穴可以取(分数:2.00)A.合谷B.人中√C.足三里D.后溪√解析:15.蛇串疮的分型为(分数:2.00)A.肝经郁火√B.脾虚湿盛C.气血不足D.脾经湿热√解析:16.治疗丹毒以何经为主(分数:2.00)A.督脉√B.任脉C.手阳明经√D.足阳明经解析:17.治疗痄腮的主穴为(分数:2.00)A.翳风、颊车√B.期门C.合谷、关冲√D.梁丘、足三里解析:18.治疗乳痈的主穴为(分数:2.00)A.足三里、梁丘√B.肩井√C.内关√D.脾俞解析:19.患者,女,30岁。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考点整理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考点整理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新加香薷饮
参苏饮
加减葳蕤汤
三拗汤合止嗽散
桑菊饮
桑杏汤
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清金化痰汤
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沙参麦冬汤
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 亲汤
寒化:小青龙汤 热化:小青龙加
石膏汤
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
涤痰汤,另服安宫或至宝
喘脱:参附汤送
服蛤蚧粉或黑锡 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稳定:皱肺丸
真武汤合五苓散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病名 感冒 咳嗽 肺胀
哮证
喘证
病机 卫表不和 肺气失宣
邪犯于肺 肺气上逆
标实本虚
治则
解表达邪
祛邪利肺 祛邪止咳 扶正补虚
中医内科学
分证论治
风寒束表证
风热犯表证
暑湿伤表证
气虚感冒
阴虚感冒
风寒袭肺
外感咳嗽 风热犯肺
风燥伤肺
痰湿蕴肺
内伤咳嗽
痰热郁肺 肝火犯肺
肺阴亏耗
痰浊壅肺证
痰热郁肺证 痰蒙神窍证
发作:豁痰 顺气、平肝 熄风、通络 镇痉、宁心
安神 间歇期:调
理脏腑
不通不荣则 理气和胃止

痛祛邪养正
中焦气机不 利升降失常
邪气所干 胃虚(阴、 阳)不降
祛邪化浊, 和胃降逆 扶正
脾虚湿盛
淡渗、升提、 清凉、疏利、
风痰闭阻 痰火扰神 瘀阻脑络 心脾两虚 心肾亏虚
寒邪客胃
饮食伤胃 肝气犯胃 湿热中阻
瘀血内停
龙胆泻肝汤
痰湿阻滞胃中不和:半夏
秫米汤加神曲、山楂 黄连温胆汤
痰热重而大便不通:礞石
滚痰丸

考研中医综合-281

考研中医综合-281

中医综合-281(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总题数:20,分数:140.00)1.发热,午后热甚,身热不扬,属于(分数:7.00)A.湿温潮热√B.骨蒸劳热C.阴虚内热D.阳明潮热解析:2.气滞作痛的特点是(分数:7.00)A.重痛B.胀痛√C.冷痛D.隐痛解析:3.弱脉与濡脉脉象的共同特点是(分数:7.00)A.脉细如线B.细而无力√C.脉来无力D.浮而无力解析:4.沉弦脉的主病是(分数:7.00)A.肝郁气滞√B.寒滞肝脉C.阴虚内热D.肝郁脾虚解析:5.下列哪项不是涩脉的主病(分数:7.00)A.湿阻√B.夹食C.夹痰D.血瘀解析:6.《诊家正眼》载脉象(分数:7.00)A.16种B.24种C.27种D.28种√解析:7.下列哪项是气虚证的典型表现(分数:7.00)B.形体消瘦C.形寒肢冷D.大汗淋漓解析:8.气虚证与气陷证的鉴别点在于有无(分数:7.00)A.神疲乏力B.头晕目眩C.少气懒言D.内脏下垂√解析:9.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著作是(分数:7.00)A.《神农本草经》B.《名医别录》C.《新修本草》√D.《本草经集注》解析:10.气虚证不宜使用哪种性味的药治疗(分数:7.00)A..甘B..辛√C..苦D..酸解析:11.下列各组药物中,不宜配伍使用的是(分数:7.00)A.附子、茵陈B.附子、茯苓C.附子、生姜D.附子、天花粉√解析:12.下列除哪项外,均属于药性升降浮沉的确定依据(分数:7.00)A.药物的炮制B.药物的效用C.药物的性味D.药物的剂型√解析:13.入汤剂宜烊化的药物是(分数:7.00)A.海浮石B.炉甘石C.灶心土D.阿胶√解析:14.可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的一组药物是(分数:7.00)B.独活、红藤C.防己、洋金花D.松节、龙胆解析:15.泽泻的归经是(分数:7.00)A.肺、肾经B.肾、膀胱经√C.肝、胃经D.心、肝经解析:16.甘遂内服最为适宜的剂型是(分数:7.00)A.汤剂B.丸、散剂√C.露剂D.酒剂解析:17.性味甘淡平的药物是(分数:7.00)A.薏苡仁B.木通C.茯苓√D.滑石解析:18.可用于治疗跌仆瘀肿疼痛,为伤科要药的药物是(分数:7.00)A.大蓟B.艾叶C.蒲黄D.三七√解析:19.既能清肺热、降肺气而化痰止咳,又能清胃热、降胃气而止呕止呃的药物是(分数:7.00)A.桑白皮B.柿蒂C.枇杷叶√D.地骨皮解析:20.下列关于药物主治病证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7.00)A.磁石用治肾虚喘促B.龙骨用治滑脱诸证C.牡丹皮用治癫痫√D.琥珀用治淋证、癃闭解析:二、B型题(总题数:5,分数:70.00)∙ A.真寒假热∙ B.真热假寒∙ C.表热里寒∙ D.寒热错杂(分数:14.00)(1).烦热欲去衣被,胸腹温,尿清长,头晕咽干,面浮红如妆,下肢厥冷,舌淡脉弱。

考研中医综合-255

考研中医综合-255

中医综合-255(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总题数:20,分数:120.00)1.我国现存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书是(分数:6.00)A.《理虚元鉴》B.《十药神书》√C.《赤水玄珠》D.《中藏经》解析:[考点] 肺痨的历史沿革[解析] 《十药神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关于肺痨的专著。

2.患者咽中不适,如有炙脔,胸中窒闷,舌苔白腻,脉弦滑。

最佳方剂选(分数:6.00)A.柴胡疏肝散B.龙胆泻肝汤C.半夏厚朴汤√D.丹栀逍遥散解析:[考点] 郁证的治疗[解析] 该患者表现属于郁证中的梅核气,证候属气滞痰阻,治疗当化痰利气解郁,半夏厚朴汤治疗最佳,其他都不是。

3.导致痫证发作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分数:6.00)A.心肝脾的损伤B.心肝肾的损伤C.肝脾肾的损伤√D.肺脾肾的损伤解析:[考点] 痫证的病因病机[解析] 痫证由于七情失调,先天因素,脑部外伤,饮食不节等造成脏腑失调,痰浊阻滞,气机逆乱,风阳内动所致,损伤的主要脏腑是肝、脾、肾。

4.女性,有萎缩性胃炎5年,现出现呕吐,时作干呕,口干咽燥,似饥不欲食,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疗当选(分数:6.00)A.半夏厚朴汤B.理中丸C.保和丸D.麦门冬汤√解析:[考点] 呕吐的治疗[解析] 呕吐,时作干呕,口干咽燥,似饥不欲食,舌红少津,脉细数,证候分析属于胃阴不足引起的呕吐,治疗选用麦门冬汤。

5.“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出自下列哪个医家(分数:6.00)A.朱丹溪B.张景岳C.张子和D.刘完素√解析:[考点] 痢疾的历史沿革[解析] 刘河间的这句话对痢疾的治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患者,男性,42岁。

近日胁痛,口苦,胸闷纳呆,恶心呕吐,目赤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治法宜选(分数:6.00)A.疏肝理气B.祛瘀通络C.养阴柔肝D.清热利湿√解析:[考点] 胁痛的治疗[解析] 胁痛,口苦,胸闷纳呆,恶心呕吐,目赤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证候属于肝胆湿热,故治疗当清热利湿。

考研中医综合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考研中医综合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考研中医综合考研真题及答案(完整版)一、 A 型题:1~80 小题,每小题1.5 分,共 12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 A、B、C、D 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观点的医家是A、朱丹溪B、刘完素C、张从正D、张元素【参考答案】 A2.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所阐述的阴阳关系是A、阴阳转化B、阴阳互根C、相互对立D、相互消长【参考答案】B3. 下列各项中,宜遵循五行相生规律施治的是A、水不涵木B、水火不济C、水不疏土D、木火刑金【参考答案】 A4. 化生“涎”的脏腑是A、肾B、肺C、脾D、肝【参考答案】C5. 肝能促进脾胃运化功能的机理是A、调和气血B、调畅情志C、调畅气机D、调节血量\【参考答案】C6. 下列各项中,对气机升降运动起枢纽作用的是A、肺主呼气,肾主纳气B、心火下降,肾水上济C、肝气主升,肺气主降D、脾气主升,胃气主降【参考答案】 D7.“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灵枢·本藏》)的生理基础是A、元气充B、卫气和C、宗气足D、营气盛【参考答案】B8. 分布于上肢内侧前缘的经脉为A、手太阴肺经B、手少阴心经C、手厥阴心包经D、手太阳小肠经凯程考研,中国最权威的考研辅导班【参考答案】 A9. 风邪伤人,痛无定处,所体现的是A、风为阳邪B、风性数变C、风性开泄D、风性善行【参考答案】B10.“脉凝泣而变色”(《素问·五藏生成篇》)的原因是A、多食咸B、多食苦C、多食甘D、多食辛【参考答案】 A11. 患者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逆,其病机是A、气陷B、气闭C、气脱D、气亡【参考答案】C12.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内风”的是A、血燥生风B、阴虚风动C、风中络脉D、热极生风【参考答案】C第3 页共12 页13.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属于A、阳病治阴B、阴病治阳C、阳中求阴D、阴中求阳【参考答案】 A14. 阴虚之体,慎用温热之剂属于A、热者寒之B、用热远热C、阴中求阳D、因人制宜【参考答案】 D15.最早提出诊脉“独取寸口”的医籍是A、《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脉经》【参考答案】B16. 症见表情淡漠,喃喃自语,苦笑无常者,其病机是A 痰气郁结,蒙蔽心神B 肝风夹痰,蒙蔽清窍C 阳明热盛,扰乱神明D 气郁化火,痰火扰神【参考答案】 A凯程考研,中国最权威的考研辅导班17. 下列各项中,均属于面色黑主病得是A 寒证、水饮B 肾虚、脾虚C 血瘀、湿证D 痛证、惊风【参考答案】 A18.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呃逆常见原因的是A 进食仓促B 热邪客胃C 胃气衰败D 食积肠腑【参考答案】 D19. 症见中午寒战,午后发热恶热,随后汗出而热退,每日 1 次者,属于A 少阳病B 阳明病C 疟疾D 湿温【参考答案】C20.下列各组脉象中,脉位相反的是A 浮脉与虚脉B 濡脉与弱脉C 洪脉与细脉D 芤脉与革脉【参考答案】B21.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脉浮紧,伴咳喘痰黄,大便干结者,证属第5 页共12 页A 表里俱热证B 里实热证C 表实寒证D 表寒里热证【参考答案】 D22.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肝火犯肺证临床表现的是A 面红目赤,急躁易怒B 胁肋灼痛,咳嗽阵作C 胸部疼痛,咯吐血腥臭痰D 舌红苔黄,脉弦数【参考答案】C23. 下列各项中,不见表证表现的是A 风热犯肺证B 燥邪犯肺证C 寒痰阻肺证D 风寒束肺证【参考答案】C24. 症见阴部灼热瘙痒,带下黄臭,舌苔黄腻,脉弦滑数者,属于A 肝胆湿热证B 膀胱湿热证C 大肠湿热证D 湿热蕴脾证【参考答案】 A25.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胃阴虚证临床表现的是凯程考研,中国最权威的考研辅导班A 胃脘嘈杂,饥不欲食 B 口燥咽干,脉象细数C 脘痞不适,干呕呃逆D 大便稀溏,小便短少【参考答案】 D2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实证典型表现的是A 腹胀时作B 腹痛硬满C 舌质绛紫D 舌苔厚腻【参考答案】 A27. 症见月经停闭,头晕目眩,面色无华,肢体麻木者,证属A 脾气亏虚证B 肾精亏虚证C 肝血虚证D 心血虚证【参考答案】C28. 六经病的传变中,两经或三经同时出现者,称为A 并病B 合病C 直中D 传经【参考答案】B29. 何首乌炮制的目的是第7 页共12 页A 便于贮藏B 便于制剂C 改变性能D 引药入经【参考答案】C30.白芷具有细辛不具有的功效是A 解表散寒B 祛风止痛C 宣通鼻窍D 消肿排脓【参考答案】 D凯程教育张老师整理了几个节约时间的准则:一是要早做决定,趁早备考;二是要有计划,按计划前进;三是要跟时间赛跑,争分夺秒。

考研中医综合-230

考研中医综合-230

中医综合-230(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总题数:34,分数:52.00)1.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药物是(分数:1.50)A.郁金B.月季花C.延胡索D.川芎√解析:2.既有破血通经作用,又能用治风热痒疹的药物是(分数:1.50)A.番红花B.凌霄花√C.红花D.月季花解析:3.延胡索止痛作用,最适用于(分数:1.50)A.风热头痛B.风湿痹痛C.跌打损伤疼痛D.血凝气滞诸痛√解析:4.既能活血行气。

又能解郁清心的药物是(分数:1.50)A.姜黄B.郁金√C.川芎D.莪术解析:5.穿山甲与王不留行都具有的功效是(分数:1.50)A.活血通经,下乳,利尿B.活血通经,下乳,通便C.活血通经,下乳,消肿√D.活血通经,舒筋活络解析:6.水蛭与虻虫均具有的功效是(分数:1.50)A.活血通经B.逐瘀消癥√C.行气止痛D.消肿散结解析:7.可用于治疗骨折伤筋、瘀肿疼痛的药物是(分数:1.50)A.川芎、益母草B.血竭、鸡血藤C.土鳖虫、自然铜√D.红花、益母草解析:8.醋制可加强其止痛作用的药物是(分数:1.50)A.没药B.乳香C.延胡索√D.姜黄解析:9.活血化瘀药与哪类药配伍可加强活血的作用(分数:1.50)A.化湿药B.利水渗湿药C.温里药D.理气药√解析:10.乳香与没药都具有的功效是(分数:1.50)A.活血止痛,解郁散结B.活血行气,祛风止痛C.活血止痛,化瘀止血D.活血止痛,消肿生肌√解析:11.既能活血调经,又能解郁消肿的药物是(分数:1.50)A.泽兰B.川芎C.鸡血藤D.月季花√解析:12.红花与桃仁都具有的功效是(分数:1.50)A.活血祛瘀√B.活血祛瘀,润肠通便C.活血祛瘀,利水消肿D.活血祛瘀,补肝肾解析:13.既能活血通经,又可治疗产后乳汁不下及乳痈的药物是(分数:1.50)A.泽兰B.月季花C.凌霄花D.王不留行√解析:14.既补肝肾强筋骨,又能引火下行的药物是(分数:1.50)A.桑寄生B.川断C.牛膝√D.五加皮解析:15.牛膝炙用的功效是(分数:1.50)A.引血下行B.利水通淋C.活血通经D.补肾强筋√解析:16.能治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等症,最善行血止痛的药物是(分数:1.50)A.乳香B.没药C.蒲黄D.延胡索√解析:17.具有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用治产后水肿、小便不利的药物是(分数:1.50)A.红花B.泽兰√C.郁金D.王不留行解析:18.下列各药中,有小毒,不宜大量服用的是(分数:1.50)A.三棱B.莪术C.桃仁√D.红花解析:[解析] 桃仁:苦、甘,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综合考研大纲Ⅰ考试性质中医综合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中医药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

其目的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中医药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中医药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中医综合考试范围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六部分。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对临床常见病证进行辨证论治,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

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1.熟悉记忆:根据试题,要求考生联想所熟悉、记忆的有关中医药学基础理论、诊法辨证、常用药物和方剂的效用特点、配伍运用,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等知识,运用科学、明晰的中医学术语,准确地表述其概念和基本原理。

2.分析判断:运用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疾病发生、发展及诊治的机制,并对不同的药物、方剂和病证进行鉴别与判断。

3.综合运用:通过对所学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用,能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并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正确的辨证诊断、立法、处方用药及调护。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中医基础理论30题中医诊断学30题中药学30题方剂学30题中医内科学35题针灸学25题四、试卷题型结构A型题8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B型题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X型题60小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Ⅳ考查内容一、中医基础理论(一)绪论1.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

历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

金元四大家,温病学派的主要贡献。

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即对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统一性的认识,体现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等各方面。

(2)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证的概念,辨证与论治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含义及运用。

(二)精气、阴阳五行1.精气学说(1)精气学说的基本概念。

(2)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精气的运动与变化,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3)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对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对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

2.阴阳学说(1)阴阳的基本概念及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的含义及其在自然界、人体生理、病理上的体现。

(3)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并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3.五行学说(1)五行的基本概念。

(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的特性及事物五行属性的推演与归类,五行的生克、制化和乘侮。

(3)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五脏与形体、官窍的关系,并将自然界的变化与脏腑形体官窍联系起来,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与传变,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4.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特点及综合运用。

(三)藏象1.藏象与藏象学说的含义,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及主要特点。

2.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各自的共同生理特点及区别。

3.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4.六腑的生理功能。

5.脑、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6.脏腑之间的关系:脏与脏之关系,包括心与肺、心与脾、心与肝、心与肾、肺与脾、肺与肝、肺与肾、肝与脾、肝与肾、脾与肾的关系;脏与腑之间的关系,包括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的关系;六腑之间的关系。

(四)气、血、津液1.气(1)气的基本概念。

(2)气的生成。

(3)气的生理功能。

(4)气的运动和运动形式:“气机”的概念及气的升降出入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体现。

(5)气的分布与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韵概念、组成、分布与主要功能。

2.血(1)血的概念及生成。

(2)血的功能及运行。

3.津液(1)津液的概念及功能。

(2)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脾、肺、肾及三焦在津液代谢中的作用及调节机制。

4.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1)气和血的关系: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母。

(2)气和津液的关系:气能生津,气能行(化)津,气能摄津,津能载气。

(3)血和津液的关系:津血同源。

(五)经络1.经络的概念及经络系统的组成。

2.十二经脉的名称、走向与交接规律、分布规律、表里关系及流注次序。

3.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4.奇经八脉的含义、循行部位及生理功能。

5.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的含义及生理功能。

6.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应用。

(六)病因与发病1.病因(1)中医学病因分类的沿革及中医认识病因的方法。

(2)六淫的含义,六淫致病的一般特点,六淫外感与内生“五邪”之区别。

(3)风、寒、暑、湿、燥、火六淫病邪各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4)疠气病邪的含义及致病特点。

(5)七情内伤的基本概念及致病特点。

(6)饮食不节的致病特点及病理表现。

(7)劳逸损伤的致病特点及病理表现。

(8)痰饮、淤血、结石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其致病特点。

2.发病机制(1)邪正与发病:邪气和正气的概念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中的关系。

(2)内外环境与发病的关系。

(七)病机1.病机的概念及其层次。

2.邪正盛衰病机(1)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虚实变化: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真虚假实,真实假虚;由实转虚;因虚致实;虚实夹杂等。

(2)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转归:正胜邪退,邪胜正衰,邪正相持,正虚邪恋,邪去正不复。

3.阴阳失调病机(1)阴阳失调病机的概念。

(2)阴阳失调病机的内容:阴阻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亡失等病机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4.气血失常病机(1)气血失常病机的概念。

(2)气血失常病机的内容气的失常:气虚、气机失调(气滞、气逆、气陷、气闭和气脱);血的失常:血虚、血瘀、血热;气和血互根互用的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气血两虚、气血不荣经脉等场机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5.津液代谢失常病机(1)津液代谢失常病机的概念。

(2)津液代谢失常病机的内容:津液不足,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津液与气血的功能失调,津停气阻、气随液脱、津枯血燥、津亏血瘀等病机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6.内生“五邪”病机(1)内生“五邪”病机的含义。

(2)内生“五邪”病机的内容:风气内动(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血燥生风)、寒从中生、湿浊内生、津伤化燥、火热内生等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7.经络病机(1)经络病机的概念。

(2)经络病机的内容:经络气血偏盛偏衰、经络气血逆乱、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经络气血衰竭等的概念及病理表现。

8.脏腑病机(1)脏腑病机的概念、脏腑病机学说的形成及沿革。

(2)五脏的明阳气血失调:心阳心气的失调、心阴心血的失调,肺气的失调、肺阴的失调,脾阳脾气的失调、脾阴的失调,肝气肝阳的失调、肝血肝阴的失调,肾的精气不足、肾的阴阳失调等病机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3)六腑功能失调病机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4)奇恒之腑脑、髓、骨、脉、女子胞等功能失调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八)防治原则1.预防(1)未病先防: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防止病邪侵害。

(2)既病防变:早期诊治,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

2.治则(1)治则的概念、治则与治法的关系。

(2)治病求本:标和本的含义,治病必求于本的重要意义,正治与反治的含义及其适应范围;治标与治本的运用方法及其适应范围:急则冶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

(3)扶正与祛邪的基本概念、适应范围及其应用原则和方法。

(4)调整阴阳:调整阴阳的概念和原则,损其偏盛的基本方法及其适应范围,补其偏衰的基本方法及其适应范围。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阳中求阴”,“阴中求阳”等法则的含义及应用。

(5)调整脏腑生理功能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6)调理气血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7)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含义及其运用。

二、中医诊断学(一)绪论1.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四诊、辨证、辨病、病案书写。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

3.中医诊断的基本法则:整体审察、四诊合参、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4.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二)望诊1.望诊的概念和原理。

2.望神:得神、失神、假神及神乱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3.望色:常色和病色的概念,面部的脏腑分属部位,五色的主病,望色十法的内容。

4.望形体:强、弱、胖、瘦及常见畸形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5.望姿态:常见异常姿态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6.望头面五官:头面与发、目、鼻、耳、口与唇、齿龈及咽喉的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7.望躯体:颈项、胸胁、腹、背部、腰部及四肢的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8.望二阴:前阴、后阴的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9.望皮肤:全身皮肤色泽变化及斑疹、白?、痈、疽、疔、疖等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10.望排出物:痰涎、呕吐物、大便、小便等色、质、量变化的内容与临床意义。

11.望小儿食指络脉:望食指络脉的方法及常见食指络脉变化的临床意义。

12.望舌:舌诊的原理;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舌诊的内容,正常舌象的特征及其生理变异,望舌体(舌神、舌色、舌形、舌态及舌下络脉)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望舌苔(苔质、苔色)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的临床意义,危重舌象诊法。

(三)闻诊1.听声音:语声、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太息、喷嚏、呵欠和肠鸣等声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2.嗅气味:病体与病室异常气味的临床意义。

(四)问诊1.问诊的一般内容:问一般情况、问生活史、问家族病史、问既往病史、问起病及现在症状。

2.问现在症状(1)问寒热:寒、热的基本概念,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的概念、表现类型及临床意义。

(2)问汗表证辨汗:无汗与有汗的产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里证辨汗:自汗、盗汗、大汗、战汗、黄汗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局部辨汗:头汗、半身汗、手足心汗、阴汗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3)问疼痛问疼痛的性质:胀痛、刺痛、走窜痛、固定痛、冷痛、灼痛、绞痛、隐痛、重痛、痠痛、掣痛和空痛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问疼痛的部位: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背痛、腰痛、四肢痛和周身疼痛的类型及其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