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全一册总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汇总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完整版)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九年级化学全一册总知识点
初中化学公式概念方程式汇总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的物质,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21
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注意加上原子系数计算)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中子质子中子质子
中子中子
在离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B→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A+B
全一册九年级化学知识点
全一册九年级化学知识点
化学是一门探索物质构成和性质的科学,它研究了我们所身处
的世界中物质的变化和化学反应。九年级的化学课程内容丰富,
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会介绍其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化学的奥秘。
1. 元素与化合物
在化学中,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而化合物则是由两种
或更多种元素以固定的比例结合而成。九年级化学课程中,学生
将会学习周期表中的元素及其特性,以及如何根据元素的原子量
计算化合物的分子量。
2. 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中非常重要且普遍的反应类型。学习酸碱
中和反应可以帮助理解pH值以及酸碱性物质的性质。此外,学生还将了解如何使用指示剂来检测酸碱性。
3. 反应类型
九年级化学还涉及了多种不同的反应类型,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和合成反应等。学生将通过学习这些反应类型,了解不
同反应条件下的物质转化过程,并学会写出化学方程式,描述反应的化学过程。
4. 离子反应和溶液浓度
学生将会学习离子反应的理论和实践,了解离子溶解和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另外,他们还将学习如何根据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例计算溶液的浓度,以及如何使用溶液浓度来解决实际问题。
5. 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原子的化合物,九年级化学中的学生将会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特性、命名法和反应类型。通过学习有机化合物,学生将会对化学世界的多样性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6. 化学能量与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着能量变化,九年级的学生将会学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和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此外,他们还将了解如何使用催化剂来加速反应速率,以及如何计算和表达化学反应的速率。
九年级全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全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
1. 物质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如:冰融化、衣橱里的卫生球变小、保温瓶内的水蒸气冷凝成水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如:燃烧等),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我们常说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
2. 物质性质的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3.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4. 化合价: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相化合的性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二、元素与原子
1. 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所有核外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为元电荷的整数倍。电子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原子核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
2.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元素符号: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的符号。它表示某元素或某元素的一个原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4.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是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注明所带电荷数,先写数字,后写正负号。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一般可根据它们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来判断,所有单原子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与所有单原子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
九年级化学总复习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总复习知识点
一、物质的性质
1. 物质的状态与变化
物质可以呈现固态、液态或气态。固态分子有较小的位移,保持相对固定的排列;液态分子有较大的位移,排列紧密;气态分子有较大的位移,排列稀疏。物质可以通过升温、冷却、加压等方式发生相变。
2. 物质的密度
物质的密度是单位体积内的质量,可以通过质量除以体积来计算。密度高的物质在相同体积下具有较大的质量。密度的大小与物质的组成和排列方式有关。
3. 物质的溶解性
物质可以在适当条件下与其他物质发生溶解。溶解性取决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相对溶剂的亲和力。
4. 物质的燃烧性
物质在适当条件下可以燃烧,释放出能量。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需要氧气和适当的温度。
二、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1. 元素
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数目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元素可以通过周期表来分类,每个元素都有唯一的原子序数。
2. 化合物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相比元素具有新的物理化学性质,其组成比例一般为固定值。
3. 混合物
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混合物可以通过物理方法进行分离,其组成比例可以发生变化。
三、原子结构和化学键
1. 原子结构
原子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带负电荷的电子和中性的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而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
2.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元素,相邻元素之间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周期表分为周期和族,周期表示电子层数,族表示原子中价电子数。
3. 化学键
化学键是用于连接原子的力。常见的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四、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
九年级化学总复习知识点
一、有机化学
1.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包括命名前缀、主链选择、官能团表示、位置号码等。
2.烃:饱和烃、不饱和烃(烯烃、炔烃)的结构、性质和应用。
3.烷基和芳基的结构与特性。
4.卤代烃:卤代烃的结构、性质和应用。
5.醇:醇的结构、命名和性质。
6.酸:酸的结构、命名和性质。
7.醛和酮:醛和酮的结构、命名和性质。
8.脂肪族酸和芳香族酸:脂肪族酸和芳香族酸的结构、命名和性质。
9.含羧酸和含酮醇的结构和性质。
二、无机化学
1.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周期性变化。
3.氮族元素和氧族元素:氮族元素和氧族元素的性质和周期性变化。
4.硫、磷和碳的氧化物:硫、磷和碳的氧化物的命名和性质。
5.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氧化和还原反应: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氧化和还原反应,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6.酸和碱的性质和常见酸碱。
7.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方程式和应用。
8.盐的命名和性质。
9.硝酸、硫酸、氧化铜和氧化铁的性质、命名和应用。
三、化学变化和反应
1.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和说明方法。
2.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组成和表示方法。
3.酸碱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电子方程式。
4.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原理、方法和应用。
5.燃烧反应和氧化反应:燃烧反应和氧化反应的特征和应用。
6.单一置换反应和双重置换反应:单一置换反应和双重置换反应的特征和应用。
7.化学反应的速度和速率:化学反应速度的定义、影响因素和表达方式。
8.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的条件。
九年级全一册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全一册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以及与能量的关系。在九年级全一册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基础的化学知识,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1. 原子结构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以轨道围绕原子核运动。原子的质子数等于其核电荷数,决定了原子的元素性质。
2. 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如氧、碳、铁等。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3. 化学键
在原子间形成的电子的共用或转移,形成化学键。化学键可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离子键是通过电子的转移形成的,共价键是通过电子共用形成的,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互相流动形成的。
4.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元素周期表按
照原子序数升序排列,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位于同一列(成
为族),周期表的左侧是金属元素,右侧是非金属元素,中间是
过渡金属元素。
5. 酸、碱和盐
酸是溶于水后能产生H+离子的物质,具有酸性味道和导电性。碱是溶于水后能产生OH-离子的物质,具有碱性味道和导电性。
酸和碱可以进行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6. 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
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和反应条件。原料称为
反应物,生成的物质称为生成物。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符号和配
方表示了物质的组成和具体数目。
7. 酸碱中和反应
酸和碱可以通过中和反应相互中和,生成相应盐和水。中和反
应的判断可以通过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实现。
化学九年级全册知识点总结
化学九年级全册知识点总结作为一门学科,化学贯穿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食物的烹饪到地球的能源,从日常化妆品到环境保护,化学都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九年级化学全册所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吧。
一、物质的分类
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纯物质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如氧气、铁等;而化合物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如水、二氧化碳等。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物质混合而成,如空气、盐水等。
二、化学符号和化学式
化学符号是用字母表示元素的简写方式,如H代表氢,O代表氧等。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的方式,如H2O代表水分子。化学式中的下标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数目。
三、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原有物质消失,新的物质产生。化学反应的表示可以用化学方程式来描述。方程式中的
化学式左侧为反应物,右侧为生成物。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数目之间需要满足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的原则。
四、单质与化合物的性质
单质和化合物有着不同的性质。单质的物理性质较为简单,如铁是磁性的,氧气呈无色无味的气体等。化合物的性质则主要取决于其组成元素和原子的结合方式。例如,水的性质是由氢和氧元素组成的,呈液体状态,具有特定的沸点和凝固点。
五、盐和酸碱
盐是由酸和碱中和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具有晶莹剔透的外观。酸和碱都是可溶于水的特殊物质。酸具有酸味,可与金属反应产生气体,并具有酸性物质的性质,如HCl硫酸。碱具有溶解度较大的盐碱性氧化物,如氢氧化钠等。酸和碱中和反应后形成盐和水。
六、分子与离子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非金属原子通过共享电子而形成的。离子则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阳离子带正电,阴离子带负电。在盐中,离子是通过金属和非金属的电子转移而形成的。
九年级全册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全册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通过对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规律的研究,揭示了自然界中无穷无尽的奥秘。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化学知识点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个世界。以下是九年级全册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1. 元素和化合物
- 元素:物质世界中最基本的构成单位,由原子组成。九年级化学学习的元素有钠、氯、氧、氮等。
- 化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如氧化钠(Na2O)。
2.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壳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电子壳带负电荷,原子核和电子壳之间通过静电力相互吸引。
-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的表格,分为周期和族。九年级学习的元素周期表主要包括元素的周期规律和元素周期表的使用。
3. 化学方程式和反应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表达式。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产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 反应类型:九年级化学学习的反应类型包括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反应和置换反应等。
- 化学平衡:当反应达到一定条件时,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质量、物质的量及其他性质保持不变。
4. 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 离子反应: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中离子发生的反应。九年级学习的离子反应包括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等。
- 离子方程式:用离子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表达式。离子方程式主要用于反应类型辨析和离子态物质的化学计算。
5. 金属与非金属
- 金属:常见的金属有铁、铜、铝等。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易于延展和可塑性。
九年级化学全册:全一册知识点汇总(Word版,全站免费)
知识点汇总
一.物质性质及变化
物理性质:色,味,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挥发性,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热稳定性,毒性,腐蚀性,氧化性
物理变化:挥发,溶解,升华,凝华,液化,汽化,气球爆炸,电灯发光
化学变化:燃烧,燃烧引起的爆炸,变质,生锈,呼吸,酿酒,煮饭,光合作用
能量转化(光合作用,太阳能-化学能电池放电使用,化学能-电能电池充电,电能-化学能燃烧,化学能-热能和光能)
二.仪器使用
(2012苏州)下列滴管使用或放置图示正确的是(C)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C )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B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D )
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大量液体—倾倒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缓慢倒液体,倒完立即盖紧瓶塞,
把瓶子放回原处。)
②少量液体—滴加法(滴管:垂直悬空三不要)
③一定量液体—量筒量取,接近刻度时该滴管滴加(俯视读数:V读>V实仰视读数:V读<V实)
物质的加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间接加热(垫上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
加热液体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液体,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加热固体时管口略向下倾斜
托盘天平的使用
(1)称量范围:精确称至0.1g(只用于粗略称量)。
(2)操作:① 称量前应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② 称量时,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夹,放砝码先大后小再游码。③ 称量后,复位,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移回零刻度处。
注意:(1)称干燥固体药品——两盘各放一张等质量的纸。
化学九年级全一册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全一册知识点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的科学。在九年级全一册
的学习中,学生将会学习一些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概念。本文将对九
年级全一册的化学知识点进行概述。
一、基本概念
1. 物质: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成分,根据不同的性质和组成,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2. 元素: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元素可以根据其在化学
周期表中的位置进行分类。
3.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反应结合而成的物质。
4. 原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5. 分子: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结合而成的,是化合物的最小单位。
6. 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是一个元素唯一的标识,它代表一个元素中
质子的数量。
二、物质的性质
1. 质量:物质的质量是物质所含有的质子和中子的总和。
2. 密度: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常用单位是克/立方厘米。
3. 熔点和沸点:熔点是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沸点是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
4. 电导性:某些物质具有导电性,可以导电。这是由于物质中存在自由电子。
5.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溶质在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最大量。
三、化学反应
1. 反应物与生成物: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是参与反应的起始物质,生成物则是在反应中形成的新物质。
2. 反应式:化学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方程式中包含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3. 反应类型:常见的化学反应包括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置换反应等。
4. 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速度。
四、元素和化合物
九年级(全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
目录
绪言 (2)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2)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6)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14)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18)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25)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29)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 (35)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39)
第九单元溶液 (44)
第十单元酸和碱 (49)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56)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60)
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64)
常见物质的俗名 (66)
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66)
常见反应的现象 (71)
常见物质的颜色、气味 (75)
多功能瓶 (76)
除杂 (77)
鉴定 (78)
绪言
●化学的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目前人类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但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
●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
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性质(稳定性)。
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蜡烛
●石蜡不溶于水,石蜡密度小于水。
●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包括外焰、中焰和内焰。
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发现两端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点燃蜡烛后,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向
九年级全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全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课程是初中阶段的最后一年,涵盖了各种化学知识
和概念。下面是对九年级全册化学知识点的总结。
一、物质的分类
1. 纯净物质和混合物质的区别
纯净物质是由同种组分构成的物质,可以进一步分为元素和化
合物。混合物质则是由不同种组分构成的物质。
2. 元素和化合物的特点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不可分解。化合物则是由不
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分解为元素。
3.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单质是指只包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以以原子或分子形式存在。化合物则是由两个或更多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
二、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1. 原子结构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而电子则绕核旋转。
2.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所有已知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它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同时将元素按照性质进行分组。
三、化学反应
1.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特征
化学反应是原物质发生变化,形成新物质的过程。化学反应的特征包括气体产生、沉淀生成、能量释放或吸收等。
2. 反应类型
常见的反应类型包括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等。每种反应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反应方程式。
四、溶液与离子反应
1. 溶液的定义和特点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稳定混合物。其中,溶质是可溶于溶剂的物质,溶剂则是溶质溶解的媒介。
2. 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是指在溶液中,由于化学反应导致离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和转化的反应。离子反应在化学反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酸碱中和与盐的反应
1. 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这种反应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一种类型。
九年级全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全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是中学生必修的学科之一。在九年级的学习中,学生们接触了许
多重要的化学知识点,下面我们来对九年级全册化学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物质的分类
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2. 纯物质:纯物质又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3. 元素: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元素不能通过化学方法
分解。
4.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构成的物质,化合物可
以通过化学方法分解。
5.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在一起而成的物质,混合物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分离。
二、离子和离子反应
1.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 阴离子和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
3. 离子反应:产生新的离子的化学反应。
三、化学反应
1. 化学反应的条件: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进行,如温度、
压力、光照等。
2. 化学反应的类型:主要有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
还原反应。
3. 化学反应的特征:化学反应的特征包括发生明显的物理和化学性
质变化等。
四、电解质和电解
1.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
2. 电解:将电解质溶液通过电流作用分解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过程。
五、原子结构
1.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构成。
2.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3. 电子排布:电子按照一定规律分布在原子的能层上。
总而言之,九年级全册化学知识点的总结有助于学生们对化学学习
的整体把握,同时也为将来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希望同学们能够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九年级是我们刚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的时候,正是打好知识基础的关键时刻,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力求掌握好每一个知识点。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
1.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物质的组成
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
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总结归纳化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和应用等方面内容。九年级化学课程是化学学科的进一步延伸与深化,包括了多个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对九年级化学全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 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关系。
2. 元素的概念和多种分类方法。
3. 化合物的概念和成分比例。
4. 混合物的概念和分类。
二、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
1.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特征。
2.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概念和特点。
3.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及其基本规则。
4. 平衡状态和平衡反应的原理和表达方式。
5.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及其相关概念。
三、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与应用
1. 金属元素和金属合金的性质和应用。
2.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3. 盐和酸的性质及其相关应用。
四、化学与生活
1.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其检验方法。
2. 燃烧与环境保护。
3. 化学产品的安全使用与环境治理。
五、化学实验与实验技能
1.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试剂和实验操作的安全规范。
2. 常见化学实验的操作方法和实验现象解释。
六、科学探究与科学思维
1.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科学方法的应用。
2. 科学实验数据的分析和结果的表达方式。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全册的主要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同学们能够全面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加深对化学与日常生活、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联性认识。
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需要同学们进行大量的实践和探索。因此,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参与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核外电子排布
1~20 号元素 ( 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
H
2 He
氢金
属
非金 属
稀有气体 氦
3 Li 4 Be5 B6 C7 N8 O9 F10 Ne 锂 铍 硼碳氮氧氟氖
11 Na12 Mg13 Al 14 Si 15 P 16 S17 Cl 18 Ar 钠 镁 铝硅磷硫氯氩
二. 基本知识、理论
空气的成分
氮气占 78%,氧气占 21%,稀有气体占 %,二氧化碳占 %,其它气体与杂质占 %。
主要的空气污染物
NO2 、 CO、 SO2、H2S、NO等物质。
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
NH3( 氨气 ) 、CO(一氧化碳 ) 、 CO2( 二氧化碳 ) 、 CH4( 甲烷 ) 、 SO2( 二氧化硫 ) 、 SO3( 三氧化硫 ) 、 NO(一氧化氮 ) 、
没有变化 的物质 ( 注: 2H2O2 2H2O+O2↑此反应 MnO2 是催化剂 )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 各物质 的 质量总和 ,等于 反应后 生成物质的 质量总和 。 ( 反应的前后,
原子 的 数目 、种类 、质量 都 不变 ;元素 的种类 也 不变 ) 22、溶液:一种或几种 物质 分散到 另一种物质 里,形成 均一的 、稳定的混合物 。
酒精
乙醇
C2 H5OH
⑹
/
亚硫酸
H2SO3
⒃
醋酸
乙酸
CH3COOH
⑺
/
氢硫酸
H2S
⒄
氨气
氮化氢
NH3
⑻ 熟石灰、消石灰
氢氧化钙
Ca(OH)2
⒅
氨水
一水合氨
NH3 ? H2O
⑼ 苛性钠、火碱、烧碱
氢氧化钠
NaOH
⒆
/
亚硝酸钠
NaNO2
⑽
纯碱 (Na2CO3 )
碳酸钠晶体 纯碱晶体
Na2CO3? 10H2O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 O2( 氧气 ) 、N2( 氮气 ) 、H2( 氢气 ) 、F2( 氟气 ) 、Cl 2( 氯气 ) 、
Br2( 液态溴 )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 O3( 臭氧 ) 等
⑶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 MgO(氧化镁 ) 、 NaCl( 氯化钠 )
Ba2+ ( 钡离子 )
化学式和化合价
⑴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 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 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 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⑵单质化学式的读写: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
注:⒀碱式碳酸铜 Cu2(OH)2CO3 分解能生成三种氧化物。 ⒁甲醇 CH3OH 有毒、失明、死亡。
⒄氨气、氮化氢气体 NH3 是一种碱性气体。
⒅氨水、一水合氨 NH3? H2O 为常见的碱,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⒆亚硝酸钠 NaNO2 是一种工业用盐、有毒。
四. 常见物质的状态
按颜色分
1、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⑵ pH值越接近 0,酸性越强;
pH值越接近 14,碱性越强;
pH值越接近 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K 说明:⑴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 ⑵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三. 物质俗名及其对应的化学式和化学名
序号
俗称
化学名
化学式
序号
俗称
化学名
化学式
⑴
金刚石、石墨
碳
碳酸氢钠
C
⑾
小苏打
NaHCO3
酸式碳酸钠
⑵
水银
汞
Hg
⑿ 胆矾、蓝矾 硫酸铜晶体
CuSO4? 5H2O
⑶
生石灰
氧化钙
CaO
⒀ 铜绿、孔雀石 碱式碳酸铜
Cu2(OH) 2 CO3
⑷
干冰
固体二氧化碳
CO2
⒁
工业酒精
甲醇
CH3OH
⑸
盐酸
氢氯酸
HCl
⒂
初中化学公式概念方程式汇总
一. 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 生成 了 其它物质 的变化。
2、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的变化。
3、物理性质: 不需要 发生 化学变化 就 表现出来 的性质。
(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
4、化学性质:物质在 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 的性质。
(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 氢氧根
) 、 HS-(
硫氢根
) 、S2-(
硫离子
)、
NH
(+
4
铵根或铵离子
) 、K+( 钾离子 ) 、 Ca2+( 钙离子 ) 、Na+( 钠离子 ) 、
Mg2+( 镁离子 ) 、Al (3+ 铝离子 ) 、 Zn2+( 锌离子 ) 、Fe2+( 亚铁离子 ) 、 Fe (3+ 铁离子 ) 、 Cu2+( 铜离子 ) 、Ag+( 银离子 ) 、
NO2( 二氧化氮 ) 、H2S(硫化氢 ) 、 HCl( 氯化氢 ) 。
常见的酸根离子或金属离子
SO42 -( 硫酸根 ) 、 NO3- ( 硝酸根 ) 、 CO32- ( 碳酸根 ) 、ClO3-( 氯酸 ) 、 MnO4-( 高锰酸根 ) 、 MnO42- ( 锰酸根 ) 、 Cl -( 氯
离子 ) 、PO43- ( 磷酸根 ) 、HCO3- ( 源自文库酸氢根 ) 、HSO4- ( 硫酸氢根 ) 、HPO42-( 磷酸氢根 ) 、 H2PO4-( 磷酸二氢根 ) 、OH
稀有气体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有 8 个电子 (He 有 2 个 ) ,结构稳定,性质稳定。
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pH值
说明:⑴ pH值 =7,溶液呈中性; pH 值<7,溶液呈酸性; pH 值 >7,溶液呈碱性。
注: Fe3O4 既是酸性氧化物又是碱性氧化物
26、 结晶水合物 :含有 结晶水 的物质 ( 如: Na2 CO3·10H2 O、 CuSO4·5H2 O)
27、潮解:某物质能 吸收 空气里的 水分 而变潮 的现象。
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 发光发热 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
燃烧的条件:① 可燃物 ;② 氧气 ( 或空气 ) ;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 着火点 。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
KMnO4 ( 高锰酸钾 ) 、 K2MnO4( 锰酸钾 ) 、 MgSO4( 硫
酸镁 ) 、CaCO3( 碳酸钙 )
⑷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 、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19 K 20 Ca 钾钙
……
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 2n2 个电子 (n 表示层数 ) ;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 个( 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 2 个 ) ;
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
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
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 4 ,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非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 ,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Ba(OH) 2 Ba2+ +2OH-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 KNO3 K++NO3- Na 2SO4 2Na++SO42- BaCl 2
Ba2++2Cl -
25、酸性氧化物 ( 属于非金属氧化物 ) :凡 能跟碱 起 反应 ,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 属于金属氧化物 ) :凡 能跟酸 起反应 ,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
黑色: MnO2、 CuO、 Fe3O4、C 蓝色: CuSO4? 5H2O、 Cu(OH)2、CuCO3、含 Cu2+溶液、液态固态 O2( 淡蓝色 )
红色: Cu(紫红色 ) 、 Fe2O3( 红棕色 ) 、红磷 ( 暗红色 ) 黄色:硫磺 ( 单质 S)、含 Fe3+的溶液 ( 黄色 ) 绿色: FeSO4? 7H2O、含 Fe2+的溶液 ( 浅绿色 ) 、碱式碳酸铜 [Cu2(OH) 2CO3]
)
5、纯净物:由 一种物质 组成的物质。
6、混合物:由 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 组成的物质,各物质都 保持原来的性质 。
7、元素:具有 相同核电荷数 ( 即 质子数 ) 的一类 原子的总称 。
8、原子:是在 化学变化 中的 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 不可再分 。
9、分子:是 保持 物质 化学性质 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 可以再分 。
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 溶解度 。
24、酸:电离时生成的 阳离子全部 都是氢离子 (H+) 的化合物。
如: HCl
H++Cl -
HNO 3 H++NO3-
H
2SO4 2H++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 阴离子全部 都是氢氧根离子 (OH- ) 的化合物。
如: KOH K++OH- NaOH
Na++OH-
10、单质:由 同种元素 组成的 纯净物 。
11、化合物:由 不同种元素 组成的 纯净物 。
12、氧化物:由 两种元素 组成的 化合物 中,其中 有一种 元素是 氧元素 。
13、化学式:用元 素符号 来表示 物质组成 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
1 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a、金属单质。如:钾 K、铜 Cu、银 Ag 等;
b、固态非金属。如:碳 C、硫 S、磷 P 等;
c、稀有气体。如:氦 ( 气)He、氖 ( 气 )Ne、氩 ( 气 )Ar 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 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
几。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 2 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 O2
无色气体: N2、 CO2、 CO、 O2、 H2、CH4 有色气体: Cl 2( 黄绿色 ) 、NO2( 红棕色 )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NH3( 此气体可使湿润 pH 试纸变蓝色 ) 、 SO2
有臭鸡蛋气味: H2S
3、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 ①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 BaSO4、 AgCl( 就这两种物质 )
②蓝色沉淀: Cu(OH)2、 CuCO3
③红褐色沉淀: Fe(OH)3
注: Fe(OH)2 为白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 沉淀,再变成 Fe(OH)3 红褐色沉淀
④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 (CO2) 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
⑤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 按状态分
1、白色固体: MgO、P2O5、CaO、 NaOH、 Ca(OH)2、 KClO3、KCl、 Na2CO3、 NaCl、无水 CuSO4;铁、镁为银白色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 (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 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
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
23、固体溶解度:在 一定温度 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 克溶剂 里达到 饱和状态 时所 溶解的质量 ,就叫做这种
①化合反应:由 两种 或 两种以上 物质 生成一种 物质的反应。 如: A+B→AB ②分解反应:由 一种 物质生成 两种或两种 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 AB→A+B ③置换反应:由 一种单质 和 一种化合物 起反应,生成 另一种单质 和另一种化合物 的反应。
如: A+BC→AC+B ④复分解反应:由 两种化合物 相互 交换成分 ,生成 另外两种化合物 的反应。 如: AB+C→D AD+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 含氧化合物 的 氧被夺去 的反应 ( 不属于 化学的 基本 反应类型 ) 。 氧化反应:物质 跟氧 发生的化学 反应 ( 不属于 化学的 基本 反应类型 ) 。 缓慢氧化:进行得 很慢 的,甚至 不容易察觉 的氧化反应 。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 改变 其它物质的化学 反应速率 ,而本身的 质量 和化学性质 在化学变化前后都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 (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 各原子 的相对原子质量 的总和 。 ( 注意加上原子系数计算 )
16、离子: 带有电荷 的 原子 或原子团 。
质子 质子 17、原子的结构: 中子 中子 中子中子
在 离子 里,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 见文末具体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