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优化训练及答案
2020年秋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一课一练:第13课辛亥革命(含答案解析)
第13课辛亥革命1.孙中山评价20世纪初发生在广州的某一事件时说:“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文中的“斯役”是指( )A.黄花岗起义B.武昌起义C.南昌起义D.秋收起义2.1905年8月,孙中山创建的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是( )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中国国民党D.中国共产党3.为纪念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某个重大历史事件,有诗赞曰:“武昌礼炮震清宫,志士仁人浩气雄。
热血终浇民主树,丹心已铸自由钟。
”该作者称赞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4.中国历来都重视历法和年号,其中“改正朔,用阳历”开始于( )A.光绪登基时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后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在于( )A.明确了人民的权利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C.提高了人民的政治觉悟D.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6.有学者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中国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铁和血铸成的句号。
这主要是指辛亥革命( )A.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社会B.确立了西方的民主制度C.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赢得中华民族的真正独立7.孙中山在南北议和的谈判过程中提出了一个任何人都没有提出过的构想——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孙中山没有坚持把满人赶回东三省,换来了中国新的未来。
这说明,孙中山的“五族共和”()A.意在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是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继承和发展C.背离了辛亥革命的基本目标D.是资产阶级妥协性的表现8.1912年2月12日,清帝颁布逊位诏书,宣布退位,有人因此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这一观点认为两国光荣革命( )A.都减少了社会动荡,避免了更大流血牺牲B.都以温和的方式改变了两国的社会性质C.都保留了君主制,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D.都以非暴力方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9.历史的很多时候,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3课 辛亥革命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13课辛亥革命对应学生用书P51[学业达标]一、选择题1.下列两幅图,反映了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从图中可以看出哪些因素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①民族危机的深重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阻碍③清政府腐败无能④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答案 C解析从图中看不出④,排除带④的选项。
故选C项。
2.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被誉为“中国革命之母”。
这主要是因为( )A.首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目标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中心C.革命党人着手发动起义推翻清朝统治D.孙中山共和革命思想为民众广泛接受答案 B解析同盟会成立以后,中国的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中心,B项正确。
A、D两项表述错误,C项在同盟会成立前就已存在,排除。
3.下图是某同学的课堂笔记片段,它以时间轴的方式展现了辛亥革命的主要历程。
图中的①、②应是( )A.湖北军政府成立、同盟会成立B.同盟会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C.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D.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答案 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同盟会成立,在兴中会成立之后、黄花岗起义之前;1911年武昌起义,在黄花岗起义之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之前。
故C项正确。
湖北军政府成立于武昌起义之后,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之后,故B项错误;武昌起义发生于黄花岗起义之后,故D项错误。
4.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关于中国事件的报道,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国的态度”等。
这些文章的集中报道可能( ) A.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关 B.出现在1895年C.与八国联军侵华有关 D.与辛亥革命有关答案 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点燃革命之火”“武汉”指的是辛亥革命开始于武汉,“排满兴汉”是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表现。
所以,这些报道可能与辛亥革命有关,故D项正确。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 辛亥革命练习题
第13课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辛亥革命“在新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根底上重建统一的政治共同体。
从此 ,中国的政治开展不再依托以臣民政治文化为载体的消极被动的政治认同〞。
这是指辛亥革命A.结束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D.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展【答案】B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人民 ,一律平等 ,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人民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通信、信教等自由;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和被选举等项权利〞。
这些规定A.使人民真正获得了自由民主B.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否认了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D.确立了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答案】C3.鲍明铃认为 ,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政体结构内 ,如果议会强大有力 ,内阁将被引向对议会负责的方向 ,否那么就要对总统负责。
这主要是因为A.内阁总理由议会选举的多数党产生B.约法特别规定临时政府实行总统制C.内阁总理同时要对总统和议会负责D.双重行政体制中权力划分模糊不清【答案】D4.历史图片作为历史知识的有机组成局部 ,可让我们更形象、更贴切的感受历史。
观察以下图 ,与之有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A.同盟会成立B.湖北军政府成立C.中华民国成立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答案】C5.以下图是辛亥革命期间的漫画 ,以下选项中符合漫画主题的是A.武昌起义的爆发B.清朝统治土崩瓦解C.清帝退位D.清朝的强大 ,光辉四射【答案】B6.“中华民族〞概念是在20世纪初出现的 ,最初只是指代汉族。
但在1913年初各蒙古王公及其代表发表声明:“我蒙同系中华民族 ,自宜一体出力 ,维护民国。
〞“中华民族〞内容的变化反映出A.辛亥革命使各民族间真正实现了平等B.中华民国的建立有助于现代国家认同C.?临时约法?使近代国家观念得到传播D.中华民国成立推动中华民族意识形成【答案】D7.参加过辛亥革命的林伯渠曾感慨地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 ,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 ,这并缺乏怪 ,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高一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测试题(附答案)
高一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测试题(附答案)(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内容为()①驱除鞑虏②恢复中华③创立民国④平均地权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以孙中山提出的十六字革命纲领为政治纲领,其内容包括①②③④。
答案:B2.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爆发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②清政府已日益成为帝国主义侵略的工具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和团体的成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①②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必要性因素,③④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可能性因素,故答案为D。
答案:D3.1911年4月21日,中国海军巡洋舰“海圻”号出航,它出使英国参加乔治五世国王的加冕庆典,并出访美国、古巴。
13个月后它回到上海应升起的国旗是()A.大清王朝的龙旗B.中华民国的五色旗C.中华帝国的青天白日旗D.新中国的五星红旗解析:13个月后应是1912年5月,上海属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统治区,故应升中华民国五色旗。
答案:B4.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
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
”这反映出()①同盟会政治纲领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无关紧要③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④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人事业同时代的要求相结合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解析:本题综合性较强,既考查了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也综合性地考查了辛亥革命实现中国社会巨变的多方面原因。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它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推翻了清朝及君主专制制度。
另一方面,孙中山本人面对中华民族的危机,能够投身于革命事业,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也反映了他不愧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训练:第13课辛亥革命 含解析 精品
课后训练第13课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1903年,清政府设立了商部,又陆续制定和颁布了《商律》《公司律》《奖励公司章程》等一系列章程办法。
这些措施()。
A.在一定时期内延续了清王朝的统治B.在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使清政府逐渐成为一个法制的王朝D.有力地推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2.下图是20世纪初某革命组织制发的党员执照,该组织()。
①成立于日本东京②是中国最早提出“驱除鞑虏”的革命组织③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④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④3.为纪念辛亥革命75周年,1986年中国邮电部发行了《辛亥革命著名领导人物》邮票一套三枚。
第三枚为章太炎,观察这枚邮票,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章太炎是同盟会领导人之一B.章太炎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著名领导人之一C.章太炎直接领导了武昌起义D.章太炎参与编写或者主编过同盟会的机关报4.1911年10月11日,远在美国的孙中山在报纸上得知“武昌为革命军占领”的消息后,惊喜万分。
随后,他先后前往华盛顿、伦敦、巴黎,会晤美、英、法等国政要,力图从外交方面寻求得到各国政府对国内反清革命的支持,但却受到冷遇。
列强采取这种态度主要是因为它们()。
A.与清政府保持着密切的关系B.防止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对中国革命的形势认识不清D.害怕中国革命在国际上产生不良的影响5.辛亥革命爆发后,江苏在宣告独立时,仅“用竹竿挑去了抚衙大堂屋上的几片檐瓦,以示革命必须破坏”,巡抚程德全摇身一变,成了民国的都督。
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出()。
A.辛亥革命扩展迅速B.清朝统治土崩瓦解C.旧式官僚投机革命D.民族资产阶级软弱6.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的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
这说明()。
①政治革命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②政治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③辛亥革命后人们的民主观念显著增强④辛亥革命后人们开始盲目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鲁迅在小说《祝福》中写道:故乡的人没有太多变化,单是老了些,见到四叔后,他们先是寒暄,四叔说他“胖了”然后就大骂维新党。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13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
第13课辛亥革命随堂作业——练双基一、选择题知识点一武昌起义1.晚清政府推行的自救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虽没有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B.加强了清政府的综合实力C.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D.为酝酿民主革命创造条件答案:D解析: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故答案为D。
其他选项说法皆不符合史实。
2.20世纪初,某人在其著作中写道:“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
据此推断,此人可能是()A.林则徐B.洪仁玕C.康有为D.邹容答案:D解析:由“20世纪初”可排除A、B两项。
由“自由”“革命”等关键词可以看出,其主张通过革命的方式建立民主政体。
而康有为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反对革命,故排除C,答案为D。
3.“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这是中国近代革命党人黄兴为其领导的某次革命活动所写的挽联。
该革命活动是()A.武昌起义B.四川保路运动C.黄花岗起义D.金田起义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黄兴”“领导”“七十二健儿”“黄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发生于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
答案为C。
4.《纽约时报》是以报道重大事件为主、具有全球性影响的报纸。
该报在近代某一时段共5个月的时间内,对中国某一事件的报道文章有500余篇;以该事件相关城市为标题关键词进行检索的话,武汉三镇、北京、南京的报道数量分别为38、50和25篇。
由此判断该事件是()A.义和团运动B.鸦片战争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D.辛亥革命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时,应从题干材料信息“5个月”“武汉三镇、北京、南京”等进行判断,这与辛亥革命相符合,故D项正确;其他三项在地理信息上均不符合,排除A、B、C。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优化训练及答案
历史·必修1(人教版)第13课辛亥革命基础达标1.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C.中国国民党 D.光复会答案:B2.孙中山总结黄花岗起义时说:“事虽不成……已震动全球。
”主要是因为( )A.扩大了武装起义的规模B.导致了武昌起义的爆发C.体现了革命党人的斗志D.推动了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答案:D3.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这宣告了( )A.辛亥革命已经胜利B.中华民国正式成立C.清朝统治已被推翻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答案:B4.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最能体现“政权机构中权力分配、制约、平衡”这一原则的内容是( )A.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C.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D.实行责任内阁制度答案:C5.(2019·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
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B.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C.是推翻清王朝并建立民国的起义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答案:C6.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A.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C.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分别从政治、法律角度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同盟会在辛亥革命之前,不算其成功,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也不算辛亥革命的成果,故选D项。
答案:D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
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制度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材料二见下图。
(1)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封建专制政体进行了哪些艰苦的革命斗争?(2)材料二中图一事件发生于何时?该政府是什么性质的政府?(3)材料二中图二文件颁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它有何积极意义?(4)辛亥革命导致清朝统治迅速瓦解,但最终失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试题:第13课 辛亥革命-含解析
第13课辛亥革命编者选题表1.(2017·广西桂林期末)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写道:武昌起义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
清朝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
”这一材料( )A.说明了同盟会力量的强大B.否定了武昌起义关键作用C.揭示了清朝灭亡内在原因D.说明了革命党人的软弱性解析:C 材料“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
清朝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说明清朝灭亡是由于自身统治危机所致,揭示了清朝灭亡内在原因,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2.(2017·天津滨海期末)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书》上说:“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
行动既一,决无歧趋,枢机成于中央,斯经纬周于四至。
”这里孙中山主要强调的是( )A.继续进行革命B.加强政治统一C.各省放弃独立D.实行民族自治解析:B 材料强调独立于清廷的各省份应当行动统一,听命于中央,而非继续革命,故A项错误,B项正确;孙中山肯定各省独立的重要性,故C项错误;孙中山认为蒙古、西藏等地也应当跟其他省份一样统一行动,故D项错误。
3.(2017·四川宜宾期末)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A.立法目的是为了推翻君主专制B.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和总统制C.拉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D.体现了分权制衡的立法原则解析: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3月,此时君主专制制度已经被推翻,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责任内阁制,限制和削弱总统权力,没有确立总统制,故B项错误;戊戌变法拉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故C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按照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规定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故D项正确。
4.(2017·辽宁锦州期末)陈旭麓认为,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里“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
历史人教必修1 第13课 辛亥革命 作业(1)
《辛亥革命》一、单选题1.武昌起义后成立的“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成员多有立宪派和旧官僚,但他们承认并通过了革命派雷奋等起草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这说明()A.共和制得到社会各界一致支持 B.清政府统治的土崩瓦解C.各派实现追求民主制的目标整合 D.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2.1912年,革命党人多有要求毁党建国的提议,立宪派也要求革命党人撤销党名,手握重兵的黄兴耐心回答了不能取消同盟会名称的理由,表示:“将来政治竞争,但能以政见相折冲,不愿以武力相角逐,各国政党大抵如此。
”黄兴反对取消同盟会的出发点是()A.民主代议制需要政党竞争 B.武装斗争依靠政党领导C.社会利益需要政党来代表 D.政党竞争优于武力角逐3.秋瑾就义后不久,同盟会领导人胡汉民说:“故为中国计,为多数人计,此后非特暗杀之事不可行,即零星散碎,不足置彼房死命之革命军,亦断不可起。
”这一言论反映出,当时的革命志士()A.革命立场发生动摇 B.要改变革命策略 C.计划创立革命政党 D 斗争目标不明确4.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乃留学生的发踪指示,哥老会的摇旗呐喊,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无关系。
我们虽赞成他们的主义,却不曾活动,他们也不用我们的活动。
然而我们却有一层觉悟,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
”可见,辛亥革命()A.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B.推翻了多年的封建制度C.极大地提高了国民意识 D.思想启蒙有一定成效二、材料题5.美国《1787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都是在本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颁布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但结局却大不相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統、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练习题:第13课辛亥革命
第13课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
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答案:B2.★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了《平民政治》,出版时易名为《共和政治》……《困粹学报》一段时间销路不畅,改名《共和杂志》后,变得十分抢手。
这表明( )A.平民对待传统文化淡漠B.辛亥革命脱离人民群众C.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D.民国初期共和观念风行答案:D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条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其实质意义是( )A.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人民在政治上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C.确定了民主共和的基本原则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答案:A4.“自辛亥革命以后,民主主义就成了正统。
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
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对这段材料的正确理解是( )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社会B.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C.辛亥革命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D.辛亥革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答案:C5.“建立民国……大总统由国民共举……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材料应出自哪一政党的誓词( )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华兴会D.光复会答案:B6.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
这说明中国同盟会( )A.推动了各个革命团体的“百家争鸣”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形势的日益高涨C.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D.使工农运动风起云涌答案:B7.与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直接相关的是( )十八星旗飘扬于湖北军政府A.兴中会成立B.同盟会成立C.黄花岗起义D.武昌起义答案:D8.“被民族危机催得早熟的中国资产阶级顾不得自己的幼稚和力量弱小,一代又一代付出努力,想把西方近代化运动引入中国,每一代人都在自己所处的历史条件下做了前人所不曾做的事。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辛亥革命》精品学案(含答案)
基础知识梳理一、武昌起义1.背景(1)《________》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腐败无能,应当推翻。
(2)清政府相继进行“新政”和“________”,这些改革客观上促进了________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2.酝酿(1)思想:宣传民主革命思想①主要思想:革命知识分子宣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________、自由平等学说。
②中心:________和日本的________。
③代表人物:________、邹容和陈天华等。
(2)组织:创建领导机构(从兴中会到同盟会)①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________,纲领是。
②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________。
A.政治纲领:孙中山提出的“________,恢复中华,________,________”。
B.机关刊物:《_____》,将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
C.性质: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军事①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__________最为壮烈。
②革命党人深入湖北________,做宣传组织工作。
3.导火线:1911年5月,四川爆发__________起义,致湖北防务空虚。
4.爆发:________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起义,12日,占领________。
随后成立以黎元洪为都督的,这是中华民国第一个地方政府。
二、中华民国成立1.中华民国的成立:______年元旦,定都________,以________为国旗(象征五族共和),以为临时大总统。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3年春,临时参议院通过,孙中山颁布)(1)主要内容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________;②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③国民有人身、居住、财问题导引1.简要归纳辛亥革命爆发原因。
(从政治、经济、阶级、思想、组织和军事、导火索等方面概括)2.归纳《临时约法》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________和被选举权;④确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练习
第13课《辛亥革命》练习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最确切的回答是( ) A.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B.三民主义符合历史潮流C.革命成功重在舆论宣传D.洪秀全不注意斗争策略2.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和日本”一章这样写道:“在广东,小规模的革命党起义虽遭镇压,可是在汉口,1911年10月10日,革命者的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
”这场“兵变”带来的结果不包括( )A.清朝政府垮台 B.封建制度结束C.中华民国成立 D.中国历史巨变3.袁世凯为笼络康有为,召他主持清史馆。
康有为力辞道:“我若修清史,则袁世凯首为罪人,如此必不为所容,因此不可赴任。
”这反映出( )A.威权政治下知识分子的艰难抉择B.康有为坚持君主立宪道路C.康有为对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不满D.康有为无法接受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4.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下图所示的文件,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B.标志清王朝统治的结束C.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D.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5.1935年林语堂曾痛心疾首地评论道:“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权,而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
”此评论 ( ) A.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B.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C.为辛亥革命不彻底而深感惋惜D.强调革命未根本改变中国社会性质6.鲁迅曾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
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
”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 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B.脱离下层人民群众C.反封建不彻底7.《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
高中历史 第13课《辛亥革命》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含解析)
高中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含解析)(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孙中山(1866-1925)在回忆录中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
”孙中山“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A.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B.联合其他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C.与革命党人一起发动黄花岗起义D.领导同盟会会员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解析:孙中山28岁那年应是1894年,他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答案:A2.孙中山指出:“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
为此他采取的行动是( )A.成立中国同盟会B.发动辛亥革命C.建立中华民国D.颁布《临时约法》答案:A3.孙中山总结黄花岗起义时说:“事虽不成……已震动全球。
”主要是因为( )A.扩大了武装起义的规模B.导致了武昌起义的爆发C.体现了革命党人的斗志D.推动了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解析:题干说明黄花岗起义的意义重大。
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已震动全球”。
答案:D4.右图是坐落于武汉市的一个著名建筑,2011年6月正式建成,10月10日正式开放,以纪念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一百周年,你认为这一历史事件是指( ) 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答案:D5.1911年4月21日,中国海军巡洋舰“海圻”号出航,它出使英国参加乔治五世国王的加冕庆典,并出访美国、古巴。
13个月后它回到上海应升起的国旗是( ) A.大清王朝的龙旗B.中华民国的五色旗C.中华帝国的青天白日旗D.新中国的五星红旗解析:13个月后应是1912年5月,上海属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统治区,故应升中华民国五色旗,选B。
答案:B6.某班同学举行了一次关于辛亥革命的讨论,下列结论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推翻了旧政权B.颁布了新宪法C.建立了新政府D.实现了真民主答案:DB组(能力题)7.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为一部‘帝王专制史’;而现代的中华通史,则是一部‘民主政治史’”。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优化训练:第13课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
第2课辛亥革命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A.兴中会B.文学社C.中国同盟会D.共进会思路解析:可从革命团体成立的地点、时间等角度思考。
同盟会是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文学社和共进会是领导武昌起义的湖北革命团体。
答案:A2.下列人物曾经率领湖北新军发动武昌起义的有()①孙中山②熊秉坤③瑞徵④金兆龙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思路解析:孙中山从海外回国是在1911年底,瑞徵是武昌起义时的清政府湖广总督。
在起义消息泄露的情况下,熊秉坤和金兆龙果断率领起义士兵冲出营房,进行起义。
答案:C3.阅读下列材料:3月13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
”——《中国革命纪录》请完成:(1)上述材料记载的事件发生在哪一年?材料中的“袁君”是谁?(2)孙中山为什么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思路解析:第(1)问可结合材料中的“清帝退位”进行判断;第(2)问可结合袁世凯的言行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1)时间:1912年。
人物:袁世凯。
(2)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清王朝的统治宣告结束。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中国同盟会纲领没有涉及到的问题是()A.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驱逐帝国主义出中国D.提出解决土地的问题思路解析:实际考查三民主义的内容,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
答案:C2.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的确立是在()A.武昌起义成功后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C.清帝宣布退位后D.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后思路解析:国家的国体和政体都是由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规定的,而当时的宪法性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的。
答案:B3.在中国历史上,规定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第一个文件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思路解析: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其内容中不难看出它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自我小测:第13课 辛亥革命(附答案)
自我小测一、选择题1.1903年,清政府下令各省督府,“一律认真恤商,持平办理,力除留难延搁各项积弊,以顺商情以维财政”。
该项规定()A.反映出清政府的性质发生了改变B.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一切障碍D.遏制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2.1903年,邹容撰写的《革命军》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普遍欢迎,立即风行全国,发行总数达100多万册。
这种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B.进步书刊已成为宣传革命的重要阵地C.以暴力推翻清朝统治已成为时代的潮流D.20世纪初中国人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3.下图是20世纪初某革命组织制发的党员执照,该组织()①成立于日本东京②是中国最早提出“驱除鞑虏”的革命组织③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④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④4.为纪念辛亥革命75周年,1986年,中国邮电部发行了《辛亥革命著名领导人物》邮票一套三枚,第三枚为章太炎。
观察这枚邮票,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章太炎是同盟会领导人之一B.章太炎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著名领导人之一C.章太炎直接领导了武昌起义D.章太炎参与编写或者主编过同盟会的机关报5.1911年11月5日,江苏巡抚程德全应苏州立宪派和绅商的要求,宣布独立,在巡抚衙门前挂上一块“民国军政府江苏都督府”的招牌,江苏革命宣告完成。
都督府命令全省各地的原任地方官照常办事。
广西、安徽的革命也大概如此。
上述现象表明() A.清朝众多官僚拥护和支持资产阶级革命B.清朝统治是由封建官僚推翻的C.辛亥革命在发展的同时潜伏着失败危机D.清朝统治者众叛亲离空前孤立6.多数史家认为,就历史任务而言,辛亥革命是“未完成的自由民主革命”。
“未完成”是指()A.未能推翻清朝的统治B.未能彻底结束君主专制制度C.未能使中国走向富强D.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7.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的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优化训练及答案
历史·必修1(人教版)第13课辛亥革命基础达标1.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中国国民党D.光复会答案:B2.孙中山总结黄花岗起义时说:“事虽不成……已震动全球。
”主要是因为()A.扩大了武装起义的规模B.导致了武昌起义的爆发C.体现了革命党人的斗志D.推动了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答案:D3.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这宣告了()A.辛亥革命已经胜利B.中华民国正式成立C.清朝统治已被推翻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答案:B4.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最能体现“政权机构中权力分配、制约、平衡”这一原则的内容是()A.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C.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D.实行责任内阁制度答案:C5.(2013·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
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B.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C.是推翻清王朝并建立民国的起义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答案:C6.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A.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C.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分别从政治、法律角度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同盟会在辛亥革命之前,不算其成功,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也不算辛亥革命的成果,故选D项。
答案:D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
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制度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材料二见下图。
(1)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封建专制政体进行了哪些艰苦的革命斗争?(2)材料二中图一事件发生于何时?该政府是什么性质的政府?(3)材料二中图二文件颁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它有何积极意义?(4)辛亥革命导致清朝统治迅速瓦解,但最终失败。
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4单元课后练习:第13课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1911年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并提出召开会议组建中央政府。
而在政体实践中,各省的政体模式不尽相同。
根据下表概括当时中国的政治特点是A.先有独立的地方民选政府,再有统一的中央政府B.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日渐明确,效仿美国的联邦制C.地方权力是由中央权力赋予,中央拥有绝对权力D.存在着革命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的政治力量博弈【答案】D2.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
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A.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C.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答案】A3.据统计,在民国建立后的一年左右时间中,全国的报纸由清末的约100种,迅速增加至500种,总销量达4200万份。
有的政党还创办了自己的通讯社。
许多报纸以议论时政得失、评说政府官员、监督政府工作为己任。
这说明当时A.社会舆论影响政府决策B.民主共和开始成为共识C.民众政治参与意识增强D.民权主义实现阻力重重【答案】C4.《全球通史》评价,“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
……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
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事实面前土崩瓦解。
”材料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包括①深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②向西方学习进程缓慢③照搬西方体制④民族资本主义孱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A5.从晚清的“预备立宪”,到革命党人的“临时宪政”,再到袁世凯的“洪宪帝制”,晚清到民国初期,中国政坛上演的这一出出大戏,从世界发展趋势看,其体现的本质是A.近代中国政局的动荡不安B.晚清民国宪政道路之艰难C.保守势力始终占据了优势D.中央集权的不断削弱过程【答案】B6.1913年袁世凯在一次演说中提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说,“其内容规定,束缚政府”,让他“身受苦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必修1(人教版)第13课辛亥革命基础达标1.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中国国民党D.光复会答案:B2.孙中山总结黄花岗起义时说:“事虽不成……已震动全球。
”主要是因为()A.扩大了武装起义的规模B.导致了武昌起义的爆发C.体现了革命党人的斗志D.推动了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答案:D3.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这宣告了()A.辛亥革命已经胜利B.中华民国正式成立C.清朝统治已被推翻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答案:B4.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最能体现“政权机构中权力分配、制约、平衡”这一原则的内容是()A.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C.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D.实行责任内阁制度答案:C5.(2013·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
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B.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C.是推翻清王朝并建立民国的起义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答案:C6.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A.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C.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分别从政治、法律角度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同盟会在辛亥革命之前,不算其成功,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也不算辛亥革命的成果,故选D项。
答案:D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
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制度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材料二见下图。
(1)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封建专制政体进行了哪些艰苦的革命斗争?(2)材料二中图一事件发生于何时?该政府是什么性质的政府?(3)材料二中图二文件颁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它有何积极意义?(4)辛亥革命导致清朝统治迅速瓦解,但最终失败。
从中可以吸取哪些历史教训?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1)问,需要归纳概括,可从革命思想宣传、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武装起义发动及中华民国建立方面着手。
第(2)、(3)问,根据教材所学知识归纳即可。
第(4)问根据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归纳、分析。
答案:(1)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如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建立了兴中会等一系列革命团体;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如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等;建立了革命政权——中华民国等。
(2)时间:发生于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后。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政府。
(3)主要目的: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意义: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4)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资产阶级由于其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素能提升1.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被誉为“中国革命之母”,这主要是因为()A.首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目标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中心C.革命党人着手发动起义推翻清朝统治D.孙中山共和革命思想为民众广泛接受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结合所学可知同盟会成立以后,中国的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中心,故选B项。
答案:B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A.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C.给予了人民充分民主和自由权利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解析: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被辛亥革命给推翻,很明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巨大变化。
答案:A3.(2014·青岛质检)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把西方的政治制度引入中国的同时,都不尽照抄照搬,而是有所损益变通。
其中孙中山领导建立的民主政体,对美国政体最为显著的变通是()A.责任内阁的权力重心B.三权分立的权力分配C.民主共和的政治体制D.主权在民的民权原则解析: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
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权力重心在总统,而临时约法规定的为责任内阁制,内阁掌握行政权,变通最大,故A项正确;B、C、D三项都是美国民主政治已有的内容。
答案:A4.(原创题)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 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B.标志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C.意味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D.宣告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和理解分析能力。
从题干“最后一份皇帝诏书”“新时代开始”等信息可以看出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故A项正确;B、D两项在宣统皇帝退位前已经完成。
辛亥革命并未取得胜利,故C项错误。
答案:A5.有学者指出,“民国初年的政党犹如春草怒生,群起建立,由三百多个政党逐渐形成了30多个有一定力量的大党”。
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贯彻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B.责任内阁制度得到切实贯彻C.法律规定人民有集会结社的权利D.广大民众积极投身政治生活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结合所学可知只有组织政党合法才会出现政党林立的现象,故选C项。
A项错误,因为要贯彻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则应是民众有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利,而材料没有反映。
B、D两项与史实不符。
答案:C6.(2014·广州二模)作为临时国会的参议院,自1912年1月28日在南京成立,中间经一次改选,至1913年4月8日在北京自行解散,在14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开会220次,议决230余案。
这一系列会议()A.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B.是对议会政治的实践C.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D.核心议题是制定《临时约法》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参议院在14个月内,通过开会、议决行使立法权,是对议会政治的实践,故B项正确。
A项与史实不符;C项在1911年12月;《临时约法》在1912年3月已经颁布,不能代表3月后参议院的核心议题,D项错误。
答案:B7.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中华民国国歌》(1912年)材料二凤凰网“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问卷调查统计。
——凤凰网2010.11.19材料三孙中山第一个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并在《建国方略》等著作中,擘画了建设现代化中国的初步蓝图。
无论是提出“建设是革命的唯一目的”,还是表明欲赶超西方经济发达国家,都应该实行“开放主义”。
这说明孙中山及其建国理念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初绘了蓝图。
所以说,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契机。
——新华社评论《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何广州和武汉得票遥遥领先。
如果请你增添两个城市作为备选项,你会选择哪两个城市?为什么?(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的契机。
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和其推动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第(1)问,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概括。
第(2)问,结合涉及城市在辛亥革命期间的大事说明。
第(3)问,考查的是对辛亥革命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带来影响的理解,根据材料三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近代化角度分析。
答案:(1)体现:倡导民主共和(或倡导三民主义);推翻中国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中华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广州: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领袖孙中山的故乡,革命思想的早期传播地区。
武汉: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所在地。
檀香山,兴中会的创立。
东京,中国同盟会创立。
(其他城市,言之有理亦可得分)(3)契机:政治上,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开创了政治现代化新局面。
经济上,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奖励兴办实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壮大了无产阶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阶级基础。
思想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秋瑾《绝命词》秋瑾是近代“振兴中华”的第一位女英雄,自号为“鉴湖女侠”。
1907年7月10日,秋瑾得知徐锡麟起义失败的消息后,她拒绝撤离绍兴,并提笔给自己的学生徐小淑写了一封绝笔信,慨然留下了她的《绝命词》:“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
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净土;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拜伦歌。
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
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肠堪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