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理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礼治秩序重建:在新的哲学基础上重建传统秩序 礼治秩序重建:
1、“理”与“礼”的关系:本末、质文 2、内心之理与外在之理的关系:性与理;天理与人欲。克己复 礼——存天理、灭人欲
二、“内圣”经世路线高扬:规范传统政治文化心理 内圣”经世路线高扬:
1、孟子“内圣”、荀子“外王” 2、政治道德化倾向——“内圣”:内在修身是经世之本。 3、事功鄙弃;wk.baidu.com风空疏
1、来源: 来自儒家经典,尤其是《易》、《论语》、《孟子》、 《礼记》中的《大学》、《中庸》。 2、理学范畴: 主要涉及天道、人性、精神境界、修养方法等;概念 范畴主要有理气、心物、心性、诚敬、义利、格物致 知、知行、天理人欲、致良知等,多以成对出现,具 有天人一体的特点。
四、理学的发展线索流派及代表人物: 理学的发展线索流派及代表人物:
五、理学的性质:对传统儒学的回复与创新 理学的性质:
1、把孔、孟提出的道德规范进一步和天道联系起来, 对人的本质、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与宇宙的关系进 行了多方面论证。 2、对先秦儒家的理想人格作了充分阐发,强调精神 生活的追求和心灵境界的提升,提出了各种具体的修 养方法。 3、吸收释、老思想,对中国传统哲学概念进行了重 新解释,使本来主要是政治、伦理的概念有了形而上 的哲学意义。
二、理学名义: 理学名义:
又称道学,有广、狭二义。 1、广义: 指宋明时期以理气心性学说为中心,以成就儒家理想 人格为目的的学术形态。 2、狭义: 指以程颢、程颐兄弟及朱熹为代表,以“理”为最高 范畴,与以陆九渊、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相对的学术 流派,即程朱理学。 我们介绍的是广义的理学。
三、理学的概念范畴: 理学的概念范畴:
第八章 宋明理学
第一节
儒道释三教合流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为本位,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为本位,儒道释三足鼎 这种文化格局, 立。这种文化格局,南北朝时已经有了三教并行的尝 比较明确的提法是从隋唐开始。 试,比较明确的提法是从隋唐开始。我们现在熟悉的 这种格局,实际上是在北宋理学产生以后出现的。 这种格局,实际上是在北宋理学产生以后出现的。三 教合流,实际上有两个过程。 教合流,实际上有两个过程。
一、佛道二教攀附儒家: 佛道二教攀附儒家:
提出“三教合一”、“平等三教”、“三教并用”, 主要是政治意识形态的合流。 1、以玄学为代表的儒、道合流: 2、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用老庄思想比附—格义、连类 3、北魏太武帝灭佛以后,僧人论证佛教与儒家思想相 通——儒佛合流 4、葛洪之说演变为宋代的“以儒治国、以道治身、以 佛治心”
二、儒家主动吸收佛道二教的思想成果: 儒家主动吸收佛道二教的思想成果:
提倡三教归儒,主要是思想理论的合流。 提倡三教归儒,主要是思想理论的合流。 1、儒家“明于礼义而暗于知人心”,儒家对宇宙、生 死、性命等哲学问题付之阙如,在佛老之前,理论显 得苍白、粗糙。 2、中唐儒学家意识到儒学的理论缺陷,开始儒学革新, 必然是“援佛入儒”、“援道入儒”。他们借鉴佛道 二教在这方面理论的贡献,从以前的儒家经典里找出 相应文献,加以特别发挥,为后来的宋明理学作好了 文献准备,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二节 宋明理学概述
一、理学产生的原因: 理学产生的原因: 1、传统章句注疏之学逐渐走入死胡同,从唐代 中后期开始受到疑古惑经思潮的冲击,统治地 位动摇。 2、玄学、佛、道影响日益扩展,在思想领域的 渗透逐渐深入,出现了儒、道、释三教合流的 趋势。 3、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本就有子思、孟子心性 之学的传统。
1、理学的先驱: 宋初三先生(胡瑗、孙复、石介) 2、理学的真正奠基者: 周敦颐(濂学)、张载(关学、气学) 3、理学体系的形成: 二程(程颢、程颐)(洛学、理学) 4、理学的象数学派:邵雍(数学) 5、理学发展的高峰: A、理学集大成者——朱熹(闽学、理学) B、心学开创者——陆九渊(心学) C、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心学)
三、理想人格的建树:道德自觉 理想人格的建树:
1、“孔颜乐处”——真善美慧高度统一: 2、“民胞物与”——强烈的社会道德感与庄严的历史使命感: 3、“浩然正气”——铮铮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