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孤独和生命的悲感_论柳宗元迁谪之后的山水诗文创作

合集下载

试论柳宗元的贬谪生活对其山水文学的影响

试论柳宗元的贬谪生活对其山水文学的影响

试论柳宗元的贬谪生活对其山水文学的影响摘要贬谪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封建社会政治黑暗的产物。

它是封建时代的文人经历贬谪,地位从庙堂转变到江湖,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贫乏的生活条件中艰难生存,在上司压迫、社会歧视、亲友冷落中忍受着心灵的煎熬,辗转悱恻中挥笔而作的对其生命的咏叹。

唐代著名文人柳宗元,经才大略,品行高洁,励精图治,向往改革,却仕途坎坷,惨遭贬谪。

他倡导文以明道,继承古代士大夫发愤著书的传统,把自己人生的不得意寄托于山水与文学之中。

孤愤之中挥笔而作的山水散文,为中国古代文学史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他的山水散文也开启了贬谪文学的全新篇章。

比起政客,他也许更适合做一个放情山水的文人。

而我们也许该庆幸贬谪为中国历史增加了一位出彩的文人,为中国文学史开启了新的宝贵篇章。

关键词柳宗元;贬谪;山水文学一、贬谪与贬谪文学“贬,损也”、“谪,罚也”,贬谪,就是古代官吏因过失或者犯罪而被降职调到远离京城的荒蛮之地就任以示惩罚。

[1]我们认为中国古代的文人贬谪比较有代表性的大致有四种:第一种以屈原、贾谊为代表。

他们志向高远、才高八斗,却被小人的谗言所害而遭贬谪。

第二种以韩愈、阳城为代表。

他们因坚持原则,直言进谏,触怒皇帝而遭到贬谪。

第三种以苏轼、王安石为代表。

他们因党争中本派失利被贬。

第四种以柳宗元和刘禹锡为代表。

贬谪与贬谪文学在唐朝极盛。

李白因得罪皇帝宠妃而被流放夜郎。

白居易因反对宦官执掌兵权而遭小人谗言陷害被贬为江州司马。

韩愈因极力劝谏阻止宪宗迎供佛骨触怒皇帝而差点被处以极刑,在崔群等同僚的求情下还是被贬到了潮州。

还有王昌龄、杜甫、刘禹锡等数不胜数的文人墨客。

他们都因贬谪而创造出了许多成就极高的贬谪作品。

而被贬最彻底在47岁盛年卒于贬谪地的柳宗元,在遭贬谪之后经历艰难的生活与精神的煎熬,心态发生变化,创作出以“永州八记”为代表的山水游记,开启了贬谪文学的新篇章。

[2]柳宗元的悲剧游记文学是元和贬谪文学的典型代表。

浅谈《小石潭记》中的悲喜矛盾情感

浅谈《小石潭记》中的悲喜矛盾情感

浅谈《小石潭记》中的悲喜矛盾情感柳宗元是中国古代散文史上有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仕途坎坷,却也成就了他不朽的文学成就。

其被贬永州期间所创作的“永州八记”,不仅文章本身语言优美,意境幽远,而且扩大了散文创作的题材,对后来游记文体的确立贡献很大。

他的《小石潭记》被收入了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江山多娇》的第一篇,成为中学生耳熟能详的散文经典名篇。

《小石潭记》篇幅精简,语言含蓄,但是却包含了作者矛盾复杂的思想情感,亦悲亦喜,引人探究。

一、游小石潭情感之喜《小石潭记》全文一共经历了三次情感的变化,从文章首段的“心乐之”可以看出,作者一开始是怀着愉悦的心情来游览的,与所有寄情山水的文人一样,自然之美让他忘却了尘世的喧嚣与苦恼。

所以我们认为,作者之喜,一是喜在景色之美,二是喜在寻得一处忘忧避世之所。

(一)景色之美——清奇俊秀追求美好事物是人类的审美需要,回归自然更是人类心灵的一种潜在追求,尤其是处于人生失意之时,更加渴望回归人类的本源,寻求心灵的抚慰。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谈到,人类美的意识的萌发在山顶洞人时期便初见端倪,而唐朝更是人类审美意识发展的高度自觉阶段,诗文、书法、音乐、绘画各种表现艺术趋于成熟并合为一体,所谓盛唐之音正是这种世俗知识分子上升阶段的时代精神。

柳宗元作为这种时代下才华横溢的文人,定然存在更高的精神审美需求。

而小石潭既是自然的造化,又是人间的美景,在第一段作者就从多个角度为我们描绘了小石潭的美:美在声“如鸣佩环”,美在清“水尤清冽”,美在奇“为坻、为屿、为堪、为岩”,美在幽“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这样一个自然纯澈、幽静美好的绝佳处所,显然满足了游览者耳目声色的享受、精神审美的需求以及内心贴近自然的渴望。

一直希望寄情山水,用景色的愉悦填补生活的空虚无聊的柳宗元,对于这样一个不期而遇的美景自然喜不自禁。

从教学的角度来说,这一段的景物描写生动形象,可以从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出发,借此增加学生语言词汇的积累,提升景物描写的技巧。

【课外阅读】在孤独与孤傲中走近屈原__论柳宗元“放情咏《离骚》”的悲剧意识

【课外阅读】在孤独与孤傲中走近屈原__论柳宗元“放情咏《离骚》”的悲剧意识

【课外阅读】在孤独与孤傲中走近屈原__论柳宗元“放情咏《离骚》”的悲剧意识【课外阅读】在孤独与孤傲中走近屈原——论柳宗元“放情咏《离骚》”的悲剧意识柳宗元“放情咏《离骚》”的悲剧意识源于“投迹山水地”的人生悲剧。

自“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从政治中心被贬人南荒僻州,造成了他人生的重大转折,也造成了他文学创作的重大转折。

《新唐书·柳宗元传》云:“(宗元)既窜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

其堙危感郁,一寓诸文,仿《离骚》数十篇,读者咸悲恻。

”柳宗元遭贬之后,在孤独与孤傲中很自然地走近屈原,他的作品也自然地与屈骚接近,他的仿骚之作如《招海贾文》、《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吊苌弘文》、《吊屈原文》等甚至被朱熹收进《楚辞集注·楚辞后语》。

在柳宗元“仿《离骚》数十篇”作品中,刻画了一系列人物形象,而这些人物形象与《离骚》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有很大的相似性,正直、忠诚、善良,多是失意或受损害者。

如《吊苌弘文》之写苌弘公忠为国,招来杀生之祸;《吊乐毅文》之写乐毅有功遭谗,而“风雨萃之”,“乘者弃之”;有些非仿《离骚》之作,如诗歌《咏三良》写才德之人遭秦康公的无辜残害,也是如此。

这些正直忠诚的历史人物倍受恶势力的损害甚至被迫殉葬,他们的命运是悲剧性的。

柳宗元不仅展现历史人物的悲剧命运,还描写了他的同道者所遭受的不幸与苦难,对之倾注了更热切的情感。

《祭吕衡州温文》盛赞吕温“道大艺备,斯为全德”,然而,却“修正直以召灾,好仁义以速咎”,终于有志未酬。

《故连州员外凌君权厝志》和《哭连州凌员外司马》哭在永贞革新中起了很大作用的凌准的不幸遭遇。

对这些历史上或现实中的忠直、贤能、善良者的悲剧命运的描写,蕴含着柳宗元深沉的人生感慨,确切地说,这些人物命运正是柳宗元人生悲剧的写照。

正如他《哭连州凌员外司马》诗中所说:“我歌诚自动,非独为君悲。

”悲人悲己,实为同一。

“论嫌《齐物》诞,骚爱《远游》伤”,“鸣玉机全息,怀沙永不忘。

关于柳宗元的贬谪人生及其山水文学探微

关于柳宗元的贬谪人生及其山水文学探微

关于柳宗元的贬谪人生及其山水文学探微作者:卢巍文来源:《写作(中旬)》2016年第11期摘要:纵观柳宗元的整个仕途生涯,贬谪是一个关键的主体。

在漫长的贬谪过程中,出于壮志未酬、出于愤愤难平、出于生活感悟,柳宗元创作出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本文从柳宗元贬谪期间的心路历程入手,对柳宗元的贬谪人生及其山水文学进行研究。

关键词:柳宗元;贬谪人生;山水文学对于一个对仕途、对朝堂有着诸多理想抱负的诗人而言,经历贬谪无疑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

为了分散自己在贬谪过程中的痛苦,诗人大多会将注意力转移到当地的山水风光上。

作为有着漫长贬谪经历的诗人,柳宗元的山水文学作品与自身的贬谪生涯已经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柳宗元贬谪期间的心路历程1.遭遇难堪和痛苦。

在柳宗元的整个诗词创作历程中,他的作品通常会随着自己的处境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柳宗元的整个政治生涯中,虽然也曾经有过辉煌的一面,但相对于贬谪时间而言,得上位者赏识的时间犹如昙花一现一般美妙而短暂。

在初被贬谪时,柳宗元遭遇了极大的痛苦和难堪。

正如柳宗元在《与萧翰林书》一文中提到的:“圣朝弘大,贬黜甚薄,不能塞众人之怒,谤语转侈,嚣嚣嗷嗷,渐成怪民。

”寥寥数句,却将自己在被贬蛮夷之地的处境完整地展示出来。

对于柳宗元而言,他除了需要承受自己壮志难酬的失望之外,还饱受当地环境与人们带来的伤害。

2.忠贞不渝的美好理想。

除了伤害和难堪,柳宗元在贬谪期间仍然对现实抱有忠贞不渝的美好理想。

在被贬至柳州期间,柳宗元特地到屈原曾经自沉殉道的汨罗江凭吊对方。

虽然大多数文人都不能理解屈原的这种做法,但与屈原经历类似的柳宗元却表达了自己的赞许和理解。

可以说,柳宗元在赞叹屈原的同时,也从屈原身上得到了一些坚定理想的信念。

3.自身理想的坚守和抗争。

坚守和抗争自身理想是柳宗元贬谪期间中的一个永恒主题。

为了完成实践自身政治理想的目的,柳宗元从众多榜样力量中获得了灵感,并对自己的处世态度和行为做法进行了一番调整。

论柳宗元的山水文学

论柳宗元的山水文学

而 就 在 这 绝 望 的 边 缘他 却得 到 了知 识 与 修 养 以 及 生 的 欲求 的 挽救 进行
,

鉴 于此
,

于是他 为 着生 的

,
就教 于 方
便 开 始 了心 理 平衡 的 寻求 悲仿

因 为只
有平 衡 这 一被郁 愤 重心 理 倾 斜
,
绝望造 成 的严

他 才 能生 活 下 去
,
,
是 心的 交流
,
我 们似
与宗元

我 们 在 探 讨 柳 宗 元 山 水文 学
乎 可 以 这样说 中 所 结缘 的山水 永
、 、
在 中国 古 代 山 水 文 学 作 家
他 的 山 水文 学 的 内 容 与 形 式 同 他
与 山 水 最 有 情者
,
莫 过宗元
,
,
对被 贬的认识 和 被 贬 后 期 的 志 向 有 极 深 切

秀 山 水文 学

这在 他

的 《 愚 溪对 》 和 《 小 丘 记》
中可 见 一 斑
,
前者 对 愚 溪 好 言 相 劝

,
,
宽 言 相解

动以

文 学 是 内 容 与 形 式 的 统 一体 学 也不 例 外
时 发现
,

晓以 理
,
,
是 友的 抚 慰 ;
,
后 者 对小 丘 百
,
山 水文
倍 同情
,
万 分惋 惜
,

水外 舍寻 山 I
,
l 酣于 文 字 中 往往 沉

柳宗元的寂寞山水心 读后感

柳宗元的寂寞山水心 读后感

柳宗元的寂寞山水心读后感柳宗元先世的地位是很高的,从他的伯曾祖父在朝廷里受到当权派的打击被贬官贬到很远后,其家道才逐渐中落下来。

他的父亲柳镇也曾经被贬到四川的夔州,柳镇被贬官的时候,柳宗元已经出世了,所以他小时候就曾经随父亲辗转各地,对于民间的疾苦是十分了解的。

柳宗元又是柳家的独子,柳家以前的门第曾经显赫过,后来中途没落了,所以家人就对他的期望很大,希望他能够重振家风。

柳宗元在二十多岁时就考中了进士,据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记载,此时“众谓:柳氏有子也。

”即大家都这么说:“柳家现在真是有一个好的后代了。

”由此可以看到他们家里对他的期待和盼望以及他当时表现的出色。

韩愈还说柳子厚非常有才气,每当他跟人谈论起他的政治理想时总是“踔厉风发”,“踔”是脚步跑得很快、踏得很高的样子,“厉”是很强,很有力量,“风发”就是说很能感动人、很有风采的样子。

于是,“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当时当权的要人,就都想把这个有才干有希望的年轻人搜罗到自己的门下来。

所以说柳宗元年轻时是很有前途的。

柳宗元做官的时候是在德宗跟顺宗之间的年代,此时唐朝的政治有什么样的弊端呢?当时有一种宫中定的办法叫作“宫市”,“市”就是做买卖,替皇帝、替朝廷、替宫中来买东西的。

宫市的不合理就是采买人看到东西好,想给多少钱就是多少钱,百姓根本没有办法跟他争价钱,而且后来发展到连钱都不给,叫作“白望”,白望是看一看就拿走,根本不给钱,所以就养成这样一种封建官僚腐败的恶习。

还不只是如此,皇帝做久了,一般不但政治上昏庸而且比较淫纵,喜欢享乐,所以他们就在宫中养了“五坊小儿”。

坊就是区域,唐朝时把长安城划分为好几个区域。

这五坊就是豢养供皇帝戏耍取乐的动物的地方。

我们讲初唐王勃的时候曾经提到过,有两个王子斗鸡,唐朝许多王公贵族都喜欢这种娱乐,于是这些习惯就一路传接下来。

凡是给上面当权派做事情的人就会倚仗人势、作威作福,所以这些五坊小儿就在邻里之间横行。

德宗以后就是顺宗,当顺宗还是太子的时候,有一个人就给太子做伴读,叫王叔文。

论柳宗元山水诗的冷峭孤寂情怀

论柳宗元山水诗的冷峭孤寂情怀

论柳宗元山水诗的冷峭孤寂情怀关键词:柳宗元山水诗冷峭孤寂情怀摘要:柳宗元山水诗冷峭孤寂情怀的形成有三:一是他改革失败被贬十四年,郁积内心的情感与不平情绪的客观外化;二是愁闷与抗争,激励与傲岸精神的具体释放;三是与他的审美趣味、艺术修养、创新意识直接相关。

柳宗元是中唐别具一格的诗人。

他的山水诗有赞者,也有责者。

赞者曰:柳诗“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苏轼《东坡题跋》卷二),“柳子厚诗字字如珠玉”(张戒《岁寒堂诗话》)。

责者曰:柳诗读来“似入武库,但觉森严”(《西溪诗话》),处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出现这种褒贬参半的局面,与中唐社会现实和作者身世遭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与柳宗元的个性和追求是紧密相关的。

一生活在中唐的柳宗元,少年便立下“颇慕古之大有为者”(《士元公瑾论仕进书》)之雄心壮志,入仕之后,“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志在“辅时及物”、“利安元元”。

然而安史之乱后,大唐帝国千疮百孔,大丧元气,昔日盛唐景象不再,诗坛上那种昂扬、乐观的情调与平和、闲适的气象顿时消歇。

于是广大的诗人们把目光凝注在严峻的社会现实方面。

虽然,大乱之后社会经济有所改变,但这种短暂的“中兴”景象却迷惑了不少人,他们为此而产生幻想,想借此一展宏图,欲大有作为,柳宗元等诗人即是如此。

他们有理想有抱负,雄心勃勃。

但这种理想抱负很快便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

顺宗继位之后,柳宗元等人积极参加王叔文集团的社会改革,并被擢升为礼部员外郎。

时仅半年,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顺宗逊位,改革失败。

柳宗元与刘禹锡等人同时被贬,这一事件使他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自己一心为国为君,为何被贬?自己一心为民,罢宫市、却贡献、用贤能、远小人等善政错在何处?自己廉洁奉公,百姓交口称赞,为何遭受不公平待遇?作者带着如此多的疑惑、难解到了贬所,亲自体验和了解了民生疾苦,写下了不少为民请命的诗篇。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与家的才情与悲剧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与家的才情与悲剧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与家的才情与悲剧柳宗元,一个赫赫有名的唐代文学家,他的才情与家庭悲剧成为了后世所津津乐道的话题。

柳宗元虽然是一位文学巨擘,但他在家庭生活中却经历了一系列的悲剧,这些悲剧也影响了他的创作与人生观。

首先,柳宗元的父亲早逝,这给他的一家带来了极大的打击。

在父亲去世后,柳宗元成了家中的长子,他不得不承担起家庭的重任。

然而,柳宗元并没有因此失去对学问的追求,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文学梦想,并获得了一些成就。

然而,事态并没有像柳宗元希望的那样顺利发展。

在一次意外中,柳宗元的母亲因病去世,这对于他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

失去了母亲的柳宗元陷入了极度的悲痛之中,他的家庭生活因此变得一片凄凉。

柳宗元的悲剧并没有在这里结束。

他的妻子在生下第三个孩子后不久就去世了,这让他再次深陷悲伤之中。

失去了母亲、妻子,柳宗元的家庭被悲剧所笼罩,他也变得愈发孤独。

尽管柳宗元经历了家庭的悲剧,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创作。

相反,他在悲痛中寻找着写作的灵感和慰藉。

他的诗歌和散文中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悲剧的述说,展现出了他深邃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在柳宗元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他以悲凉寂寥的词语描绘了离散之别的情景,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他通过文字将自己内心的悲痛与对生命的热爱融合在一起,创作出了令人动容的作品。

除了诗歌之外,柳宗元的散文也透露出他对悲剧的思考。

在《牡丹亭序》中,他以自己的经历为背景,写下了对人生短暂和离别的感悟。

他认为人生充满了不可预料的变数,我们无法抵挡命运的安排,只能勇敢面对和把握当下。

柳宗元通过他的文学作品,让人们看到了他坚韧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

尽管他的一生充满了悲剧,但他依然能够从中寻找到生活的意义,并将这种意义融入他的创作中。

他的作品不仅给人以启示和思考,也成为他自己在悲痛中寻找力量和希望的依靠。

总结起来,柳宗元作为一位唐代文学家,他的才情与家庭悲剧交织在一起,影响了他的创作与人生观。

尽管他经历了父亲早逝、母亲去世和妻子丧生等多次悲剧,但柳宗元依然坚持自己的文学梦想,并通过写作来寻找内心的慰藉与力量。

柳宗元与孤独作文

柳宗元与孤独作文

柳宗元与孤独作文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么一位人物,他叫柳宗元。

提到他,大家往往会想到他的文学成就,想到他那些传颂千古的诗篇。

但今天,我想跟您聊聊柳宗元的孤独。

说起柳宗元的孤独,那可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

他被贬谪到荒僻的永州,那地方,山高水远,人烟稀少。

就好像一下子被世界给遗忘了,扔在了一个无人问津的角落。

他初到永州的时候,人生地不熟,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周围的山水倒是美,可这美景在他眼中,却成了一种讽刺。

他心里想着:“这山这水,再美又能怎样?无人共赏,不过是徒增寂寞罢了。

”他住的地方也简陋得很,一到下雨天,那屋里就滴滴答答地漏个不停。

晚上睡觉,还得担心屋顶会不会突然塌下来。

有一回,他出门散步。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两旁是绿油油的稻田。

微风拂过,稻穗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

可他却无心欣赏这田园风光,心里头沉甸甸的。

他看到田边有个老农,正弯着腰辛勤劳作。

柳宗元走上前去,想跟老农搭句话。

谁知那老农抬头看了他一眼,又低下头继续干活,嘴里嘟囔着:“俺可没功夫跟你闲聊。

”柳宗元顿时觉得无比失落,自己在这世上,仿佛是个多余的人。

在永州的日子里,柳宗元常常一个人坐在窗前发呆。

看着窗外的树叶黄了又绿,绿了又黄,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

他想起曾经在京城的日子,那时候,身边朋友众多,大家一起谈诗论道,好不热闹。

如今,却只能与孤独为伴。

有一次,他实在是闷得慌,就决定去爬山。

那山又高又陡,他费了好大的劲才爬到山顶。

站在山顶上,放眼望去,四周是连绵起伏的山峦,云雾缭绕。

他忍不住大喊了一声:“啊——”声音在山谷中回荡,可却没有任何回应。

那一刻,他真切地感受到了孤独的滋味,就像这无边无际的山峦,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柳宗元也试图通过写信来排解孤独。

他给远方的朋友写信,倾诉自己的苦衷。

可这信寄出去,往往要等上好久才能收到回复。

有时候,甚至等不到回复。

他就这么盼啊盼,盼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不过,柳宗元并没有被孤独彻底打败。

他在孤独中开始思考人生,思考社会。

柳宗元的贬谪生涯和他的山水文学

柳宗元的贬谪生涯和他的山水文学

【 摘 要】 柳 宗元是著 名的唐 宋八 大 贬谪成为了他生命 中几经遭逢的境遇 ,在官 家 之 一 ,是 我 国历 史 上 著 名 的 文 学 家 、政 道 上 一潭 死 水 ,只好 将 眼 前 的放 下 ,寄情 于 山水 之 间 ,然 而 尽 管是 这 样 却不 能 完 全 阻挡 治 家、 思 想 家 ,柳 宗元 是 一位 高产 的 作 家 ,
发 展 也 进 入 了 一 个 新 的 状 态 . 而 这 就 是 我 们 今 天 所
接 触 到 的柳 宗 元 山 水 文 学 , 本 文 将 从 柳 宗 元 山 水 文 学
中分 析 影响其 文 学发展 的 个 人 因 素 与 社 会 因 素 , 诠


释 两 者 间发 展 的 必 然联 系。
生 留下的诗作流传 至今足 有六百 多首, 而其散 文的艺术 水准要 高于诗作 ,众所 周 知,和绝 大多数的 文人为 官者一样 ,柳 宗 元 在 官 场 上 也 属 于 失 意 者 ,在 他 的 政 治 生 涯 中, 贬 谪 成 了一 个 习惯 的 用语 ,在 官 场 上 的 失 意 只 好 寄 情 于 山水 ,柳 宗 元 在 自己 的 文 学创 作 中 , 山水 文 学 的 比例 占据 了很 高的成 分,在 他的 文学作 品中,山水 文学 既 表 达 了 柳 宗元 难 使 宏 伟 政 治抱 负的 痛 苦 感 ,同时也有着 那种 飘然世 外,享受贬谪

【 摘
要】 林语堂 ,中国著名作家,学者 ,
生 涯 的愉 悦 ,从 柳 宗 元 的 作 品 中 我 们 可 以 感 受 得 到 柳 宗 元 把 自 己 的 处境 与 古时 的屈 原相 比 , 无 论 是 遭 遇 还 是 文 风 两 人
都 有 着 相 似 之 处 , 游 览 于 山 水 之 间 . 柳 宗 元 的 文 学

柳宗元被贬后的心境与诗歌创作

柳宗元被贬后的心境与诗歌创作

柳宗元被贬后的心境与诗歌创作柳宗元被贬后的心境与诗歌创作柳宗元被贬永州十年、柳州四年,其诗歌充满了悲愤、孤寂、凄婉伤悲的贬谪情怀,同时这种贬谪情怀随着主客观因素的变化而亦有变迁。

柳宗元被贬后的心境与诗歌创作【1】摘要:柳宗元作为一个进步思想家、政治改革家和优秀文学家,以他独特的方式,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的思想遗产、文化遗产千余年来滋养着中国文化的发展,他的为官之道,对今天我们每一个有良知的官员也仍将是一种深深的启悟。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永州十年、柳州四年。

其诗歌充满了悲愤、孤寂、凄婉伤悲的贬谪情怀,同时这种贬谪情怀随着主客观因素的变化而亦有变迁。

关键词:柳宗元;诗歌;贬谪;情怀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洛阳(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出身于仕宦门第。

他“少精敏,无不通晓”,在国运衰颓、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中唐,他胸怀“辅时及物”、“利安元元”的治国理想,踌躇满志地参加王叔文、王�为首的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永州十年后受诏入朝,被再贬为柳州刺史,“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柳宗元经历了这样的坎坷、打击后,在思想、情感上的变迁是极其巨大的,“柳子厚失身遭贬,而悲蹙之意,形于文墨”,其作品充满了令人断肠的贬谪之音。

柳宗元的愁苦忧惧是刻骨铭心的,这正是他文学创作的原动力。

“逐客”、“闲人”作为柳宗元的缺失性的情感体验,形成了他永州诗歌独特的心境特征。

在被贬永州之前,柳宗元很少写诗。

今存柳集中有《省试观庆云图诗》一首,可以定为贞元九年他二十一岁应进士试时所作,是今存柳集中最早的诗。

另有《韦道安》一诗写于长安。

除此外,柳宗元在长安时期大多写的是政论文,“济世”、“救时”是其主旋律,充满着政治改革精神。

然而,永州时期的创作主调已经发生变更。

他虽也写过一些济世救时之作,但这时创作的驱动力使他作品的主题转移到“逐客”、“闲人”的永州生活层面上来。

贬永初期,柳宗元的诗歌主要充满了愤激和怨慨。

2021年自学考试文学类之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9

2021年自学考试文学类之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9

2021年自学考试文学类之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9
简述柳宗元《江雪》、《渔翁》诗的意境与艺术风格。

柳宗元再次遭贬后为从悲愤中解脱出来,他幻想象陶渊明一样归隐田园,写了一些山水田园诗,试图以清净幽寂的自然境界净化心灵。

如《江雪》《渔翁》
一.这两首诗是作者山水诗代表作,营造出地老天荒的空旷孤寂境界,意境冷峭清远。

如“千山鸟飞绝,万经人踪灭”。

二.艺术上写得精刻孤峭,虽受陶渊明山水田园诗的平淡风格影响,但没有陶诗那么恬静闲适,而多了一层冷漠空寂。

试论孟郊诗的苦吟风格特征。

孟郊作诗尚奇峭,出自苦吟。

在中唐大批寒士困顿失意的广阔社会背景下,孟郊为成为中唐苦吟诗人的代表。

一.诗中颇多患难感、忧郁感,以及人生悲剧与绝望心理交织成的幻灭感。

如《叹命》二.重主不雅感受,能妙造幽微,变熟为生,逢凶化吉。

惯用白描手法,形象化的比拟和苦吟出来的精警字句,夸张地突出描写对象。

如《寒地百姓吟》。

三.突破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光大自屈原以来发愤以抒情的精神,实践了不平之鸣的创作理论。

论柳宗元贬谪前后传文创作的变化

论柳宗元贬谪前后传文创作的变化

论柳宗元贬谪前后传文创作的变化陈安梅【摘要】中国文学史上,因政治上的不得意而在文学上取得斐然成绩的人很多,柳宗元就是其中之一。

他是我国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中年时的贬谪经历在其文学作品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记,使其作品在贬谪前后呈现出不同的美学风貌。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there have been many scholars ,whose achievements reach highest levels in their lives after encountering failure conditions in politics. Liu Zongyuan is one among them. He is a famous litterateur and an outstanding thinker in history. His experience of being degraded in his middle age leaves deep impression in his literature writing, which gives his works different aesthetic characters from his earlier writings.【期刊名称】《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00)002【总页数】4页(P50-53)【关键词】柳宗元;传文;贬谪;美学风貌【作者】陈安梅【作者单位】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漳州 3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2柳宗元是我国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他少年得志,21岁登进士第,26岁第博学宏词科,29岁调任蓝田县尉,31岁迁监察御史里行,其科名、仕途均可称春风得意。

33岁时他积极参加王叔文进步集团并成为革新派的核心人物,但不久革新失败,王叔文被杀,王伾被逼死,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被贬谪为边远诸州司马。

柳宗元写最孤独的一首诗是什么?写出了孤独的最高境界

柳宗元写最孤独的一首诗是什么?写出了孤独的最高境界

柳宗元写最孤独的一首诗是什么?写出了孤独的最高境界本文导读:柳宗元出生于长安,家境相对富裕,祖上有不少人做过官,他也算是当时的一位公子哥。

自从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遭到了重创,失去了往昔的繁荣,大权掌控在各地的节度使手中,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大唐江山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在父亲的悉心栽培下,柳宗元才华逐渐显露,十几岁就能诗善文。

公元793年,年仅二十岁的柳宗元参加科举考试,不但金榜题名,而且赐进士及第。

众所周知,只有殿试中的前三名,才能被皇帝赐予“进士及第”的称号,也就是说,柳宗元至少是探花,甚至有可能是榜眼。

然而,正当朝廷准备给他安排官职时,父亲却病逝了,他回到老家为父亲守孝。

三年后,他回到了京城,被授予九品官职,很快又被提拔为蓝田尉(正六品官)。

唐顺宗继位后,柳宗元迎来了仕途上的辉煌,正当他准备大展宏图时,就遇到了仕途上的坎坷。

仅八个月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之地一呆就是十年,写下了许多有名的散文,比如家喻户晓的《永州八记》。

尽管柳宗元的散文成就高于诗歌,但他在诗歌上造诣也非常高,他的这首诗《江雪》,虽然只有20个字,却写出了孤独的最高境界。

来到柳州之后,仕途失意的他柳宗元,深感怀才不遇,心情极为压抑。

为了摆脱这种状况,就经常独自一人到山间、田野游玩,把内心的苦闷寄情于山水。

一个大雪纷飞的寒冬,柳宗元望着窗外的皑皑白雪,顿时来了灵感,挥笔写下了千古名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冰天雪地里,方圆几百里都看不到一个人,甚至连鸟儿因太过寒冷都躲了起来,却有一位白发苍苍的渔翁,独自一人在江面上钓鱼,这难道是因为兴趣吗?不,是因为孤独,没有人陪伴,更没有人知己可以倾诉心里的委屈。

尽管天气异常寒冷,渔翁却依旧手持鱼竿,或许他知道肯定钓不到鱼,但他并不在乎,孤独使他忘记了一切。

千百年来,描写孤独的诗词数不胜数,但能把孤独写出如此之高的境界,估计唯有柳宗元一人。

柳宗元山水诗创作变化

柳宗元山水诗创作变化

柳宗元山水诗创作变化柳宗元山水诗创作变化导语:柳宗元游历当地的山水,在与友朋的交往中,写下了许多关于山水的诗歌。

这些山水诗,由于创作的时间不同,作者的心态不一,因而在表现上也就有了明显的差别。

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资料。

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生毕业网。

一从柳宗元164首诗歌来看,从永州到柳州,柳宗元诗歌创作在形式上有一个很明显的变化,那就是在永州时的创作以五言诗为主,尤擅长五古,而到柳州时则以七言诗为主,且多近体。

这在山水诗上,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

山水诗自六朝时期谢灵运开创以来,在经历了王绩、王维等人的努力,到了柳宗元时期已经成为了诗歌中一个重要的流派。

但是,仔细考察,我们会发现,自谢灵运以来,山水诗人多数以五言来表现山水,六朝时期的谢灵运自不必说,即使是其后的谢朓、王维、孟浩然等人,都是以五言诗为主,而他们的山水诗中的精品则基本上是五言诗——当然,在谢朓时代还是五言诗占统治地位,“七律要到杜甫才真正成熟,宋以后才大流行”[3](P138),不过,在王维时代,七言诗应该说已经成为文人表现情感的重要的形式,此前的初唐四杰、沈宋、刘希夷、张若虚都有优秀的七言诗传世。

但是,在王维的诗集中,我们看到的还是五言诗占据了主导的地位,其《辋川集》全是五言诗就是一个明证——这并不是说王维就不写作七言诗,相反,在他的诗集中,七言诗也不乏佳作,如《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但其传世的山水诗精品还是以五言诗为主,他是通过山水来表现那种空灵的境界,因而在句法上也就有所讲究。

刘熙载说:“五言亲,七言尊。

” [4](P69)他们要表现的是自己与山水的“亲”,因而山水诗就多五言。

柳宗元则不一样,从永州到柳州,他的诗歌明显有一个演变的轨迹。

在永州,他的诗歌以五言诗为主,山水诗也如此,政治上的失意使他迫切需要表现与仕途相对的山水的“亲”。

如其在永州时期的名作《江雪》,被人称为“唐人五言四句,除柳子厚钓雪一诗外,绝少佳者”[5](P1481-874),他如“高岩看清江,幽窟潜神蛟。

柳宗元写尽世间孤独的《江雪》,境界凄清幽峭,孤独沁人心脾

柳宗元写尽世间孤独的《江雪》,境界凄清幽峭,孤独沁人心脾

柳宗元写尽世间孤独的《江雪》,境界凄清幽峭,孤独沁人心脾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过一首《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作者以渔翁自比,给读者描绘出一幅渔翁汲水砍柴,与青山绿水为伴的清雅生活。

诗中“欸乃一声山水绿”以动入静,似乎听到渔翁唱着民歌摇着桨,在山水之间渐行渐远。

唐代棹歌有“欸乃曲”,正是从这首诗的诗眼“欸乃一声山水绿”命名。

也有人稍作改编名为琴歌《渔歌》,托迹渔樵,寄情艳霞。

《太音补遗》中说:“此曲盖本柳柳州“欸乃一声山水绿”之诗而增益之。

“欸乃”,歌声也。

有脱尘寓江河海汉之游,物外烟霞之思。

颐养至静,乐守天真也。

”柳宗元在永州的生活非常艰苦。

他在这里写下了非常珍贵的《永州八记》。

其中《小石潭记》清新明丽,描摹如画,文字中又透出冷寂之感。

似乎有超然物外的江雪寒气。

作者移步换景,情景交融,以镜头定格的方式不断地进行景物特写。

是一篇非常经典隽永的小品文,把一个有鱼有水的小小池塘描摹得有声有色,并且成为万古流传的好文章。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中还有一篇非常有名的五言绝句《江雪》:很多人以为这是千古以来描写雪景最好的一首诗。

柳宗元仅仅用二十个字就将宇宙洪荒,天地玄黄的万千孤独一笔写尽。

柳宗元被贬到柳州的时候,是带着老母亲一起去的。

因为父亲早已过世,为了尽孝,他只能带着母亲跟他一起流放到偏远的永州。

永州当年出产一种很毒的蛇。

,把这种蛇风干可以制成药,拿去卖钱可以养活一家老少。

当地的很多人就以捕蛇为生。

柳宗元看到百姓捕蛇非常恐怖,就写了《捕蛇者说》,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替百姓发声,这是柳宗元体谅民间疾苦的一篇文章。

并因此发出了“苛政猛于虎的感慨。

”身处偏远,远离京城,仕途坎坷,柳宗元被贬是因为最好的朋友,也是最好的兄弟刘禹锡。

刘禹锡口无遮拦,看到桃花盛开,随即赋诗一首“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让当权者甚是不快,二人再次被贬。

柳宗元最孤独的诗

柳宗元最孤独的诗

柳宗元最孤独的诗柳宗元最孤独的诗一、柳宗元的生平柳宗元,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其文笔流畅、修辞成熟、辞藻华美,尤其擅长古文散文和诗歌创作。

柳宗元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如官场斗争、贬谪流寓、家族内讧等,然而他在人生的起伏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文学风范。

二、柳宗元的诗歌柳宗元的诗歌多以人生哲理、自然景观为主题,反映了他的思想和人生经验。

在他的作品中,有一首被誉为“柳宗元最孤独的诗”的作品,正是他人生沉浮中最为深刻的写照。

三、“南陵别儿童入京”一诗分析“南陵别儿童入京”是柳宗元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共五千余字,描述了他在南陵县离别儿童时的思绪和感慨。

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是柳宗元的代表之作。

这两句诗虽然短小简洁,但充满了哲理和智慧。

在诗歌的结尾处,柳宗元提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句诗表达了柳宗元对于个性独立、不屈服于权贵的态度。

他的这种态度是出于深刻的人生感悟和对于理想的执著追求。

四、柳宗元最孤独的诗然而,柳宗元就是在这样的人生阶段中创作出了“柳宗元最孤独的诗”——《江雪》。

《江雪》是柳宗元一首代表性的山水田园诗,写出了江南冬季风景中雪的美丽和江河的壮阔。

在诗中,柳宗元通过对雪的形态和变化的描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更让人感受到的是诗中表达的孤独和寂寞。

诗中提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种极度孤独的境况,让人们更深刻地感受到柳宗元心灵深处的哀愁和无助。

五、柳宗元的创作特点柳宗元的文学以散文和诗歌为主,注重思想性,常常通过对于人生和自然的深刻反思,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悟。

他的作品表现了唐代文学的风范和文人的气派,被后世所推崇。

六、总结柳宗元的《江雪》反映出了他作为一个文人的孤独和思索,表现出对于人生深刻的体验和不屈服于命运的意志。

他的这种创作精神和精神堡垒不仅在唐代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也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启示。

浅谈柳宗元山水诗中的痛苦情感

浅谈柳宗元山水诗中的痛苦情感

浅谈柳宗元山水诗中的痛苦情感
于展东
【期刊名称】《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6(8)1
【摘要】唐代山水诗歌的主要代表作家柳宗元,身处走向衰落的中唐晚期,加之其独特的思想、个性和人生阅历,使他的山水诗歌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柳宗元的山水诗歌在表面的淡泊、闲适、平静之中,潜藏了诗人痛苦的感情和抑郁的情怀,寄托着一颗高傲而又孤独的心灵.
【总页数】3页(P55-57)
【作者】于展东
【作者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文法教学部,陕西,西安,71006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2=423
【相关文献】
1.论柳宗元山水诗中的悲情 [J], 高建新
2.王维、柳宗元山水田园诗中的渔樵耕读 [J], 李婧;李真瑜;林婷
3.比较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中的寂寞心 [J], 林丽华
4.柳宗元"统合儒释”思想在山水诗中的表现 [J], 李军
5.一怀幽愤寄山水——论柳宗元山水景物诗中的情 [J], 张峻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沙过贾谊宅》原文及翻译赏析

《长沙过贾谊宅》原文及翻译赏析

《长沙过贾谊宅》原文及翻译赏析《长沙过贾谊宅》原文及翻译赏析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沙过贾谊宅》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沙过贾谊宅》原文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释1、谪宦:官吏被贬职流放。

2、栖迟:居留。

3、楚客:指贾谊,也包括自己和别的游人。

长沙古属楚国境。

4、汉文句:汉文帝在历史上有明主之称,但他绐终不能重用贾谊,最后又出谊为梁怀王太傅,梁王坠马死,谊因此也抑郁而死。

5、湘水句:贾谊往长沙,渡湘水时,曾为赋以吊屈原。

译文贾谊被贬长沙,居此虽只三年;千秋万代,长给楚客留下伤悲。

古人去后,我独向秋草中觅迹;旧宅萧条,只见寒林披着余晖。

汉文帝虽是明主,却皇恩太薄,湘水无情,凭吊屈原岂有人知?沉寂的江山,草木摇落的地方,可怜你,为何来到这海角天涯?赏析诗似是作者赴潘州(今广东茂名市)贬所,路过长沙时所作。

首联写贾谊三所谪官,落得“万古”留悲。

明写贾衣,暗寓自身迁谪。

颔联写古宅萧条冷落的景色,“秋草”、“寒林”、“人去”、“日斜”,一派黯然气象。

颈联写贾谊见疏,当年凭吊屈子。

隐约联系自己而今赁吊贾谊。

尾联写宅前徘徊,暮色更浓,秋色更深,抒发放逐天涯的哀惋叹喟。

全诗虽是吊古,实在伤今,借怜贾以自怜。

语方含蓄蕴藉,感情哀楚动人。

整体赏析这是一篇堪称唐诗精品的七律。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上下句意钩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

“此”字,点出了“贾谊宅”。

“栖迟”,这种生活本就是惊惶不安的,用以暗喻贾谊的侘傺失意,是恰切的。

“楚客”,标举贾谊的身份。

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柳宗元的孤独作文

柳宗元的孤独作文

柳宗元的孤独作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每每读起这首,我眼前总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漫天飞雪,天地间一片洁白,所有的生命仿佛都被这严寒所冻结,只有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者,独自坐在孤舟上,垂钓于寒江之中。

这位老者,便是柳宗元。

柳宗元,这位中唐时期的文学大家,他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与孤独。

想当年,柳宗元年少成名,才华横溢,满怀壮志地踏入了仕途。

那时的他,春风得意,意气风发,以为凭借自己的才华和抱负,定能在朝堂之上一展身手,为国家为百姓谋福祉。

然而,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永贞革新的失败,让他一下子从云端跌落到谷底。

被贬永州,那是一个远离京城、荒凉偏僻的地方。

初到永州,柳宗元的内心充满了失落与迷茫。

没有了京城的繁华热闹,没有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没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他仿佛被整个世界所抛弃。

在永州的日子里,柳宗元的生活十分艰苦。

他居住的地方简陋破旧,常常漏风漏雨。

夏日里,酷热难耐,蚊虫叮咬;冬日里,寒风刺骨,冰冷难熬。

吃的东西也很简单,粗茶淡饭,有时甚至食不果腹。

但这些物质上的困苦,还不是最让他难以忍受的。

真正让他感到痛苦和孤独的,是精神上的折磨。

他远离了政治中心,远离了自己曾经追求的理想。

那些曾经的政敌对他百般打压,昔日的好友也对他避而远之。

他满心的委屈和愤懑无处诉说,只能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

在这样的困境中,柳宗元开始寄情于山水之间。

他游历永州的山水,试图在大自然中寻找一丝慰藉。

他登上西山,俯瞰着脚下的大地,感叹着大自然的壮美与神奇。

他漫步于小石潭边,看着清澈的潭水,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忧伤。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这看似欢快的景象,却更衬托出他内心的孤独。

鱼儿尚有伴,而他却孤身一人。

有一次,柳宗元去拜访一位当地的老农。

老农住在一间破旧的茅草屋里,生活虽然清苦,但却十分乐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卷第1期(2007)Jan.12No.1(2007)文学的孤独和生命的悲感———论柳宗元迁谪之后的山水诗文创作王峰(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成县742500)中国古代的文人在最孤独的时候总会亲近自然山水、走向田园,以此来消解内心深重的痛苦和不安,找回在政治生活中失落的自我,“山水成为中国人精神的天然放逸地”。

[1]这也是中国古代农耕社会中孤独文人近乎惟一的道路。

但是这种亲近自然又往往有自觉和被迫两种,柳宗元属于后者。

贬官之前,他的性格是激进向上的,“俊杰廉悍”[2],“少嗜进,谓功业可就”。

[3]他崇高的济世理想和实现其理想的良好环境,激发他积极地参与“永贞革新”,大刀阔斧地追随王叔文进行改革。

可改革最终以惨败告终,柳宗元无以选择,作为罪人被远放永州,后又迁至柳州。

这前后十四年时间,生命的巨大悲感萦绕在他的心头,挥之不去,其文学创作也因人生的重大转变而具有了不同以往的审美趣味,尤其是山水游记和诗歌总被“凄神寒骨,悄怆幽邃”[4]的氛围笼罩着。

生命的悲感往往来源于对前途的绝望与自我理想的无由实现,柳宗元正是处在这样的生命状态中。

永州地处楚南偏远山区,地理环境恶劣,人文环境落后,柳宗元的心态“恒惴栗”,巨大的生命恐慌感一直缠绕着他,其赠弟宗一诗云“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甚至“时间”也没有成为他疗治伤口的良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生命悲感反而越来越浓郁,“自遭责逐,继以大故,荒乱耗竭,又尝积忧虑,神志少矣,所读书遂又遗忘。

一二年来,痞气犹甚,加以众疾,动作不常。

……每闻人大言,则蹶气震怖,抚心按胆,不能自止”。

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心灵中无以排遣的压抑让他的精神处在极度的紧张之中,并且已经严重地损伤了他的身体。

那么在这种状态中,倒是自然山水可以给他暂时的安慰,在《与李翰林建书》中他说到“仆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

柳宗元大量的山水游记、诗歌创作,就是出游释闷的产物,可是由于他内心的悲怨太浓重,对于无法实现的理想又过于执著,因而虽然能够与自然融为一体“心凝形释,万化冥合”,可其笔下山水自然而然地被染上了浓郁的主观色彩,文学作品当然就很明显地贯注着难以排遣的孤独感、被弃感,“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而卧”。

作家把生命的痛苦境遇与自然山水意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使自然山水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作家内心的隐喻,我们由此可以看到他内心所有的变化细节,尤其是《小石潭记》里“悄怆幽邃”“其境过清”的审美体验,把作家的孤独表达得极为浓烈。

也正是心灵的孤独,让作家更加容易和永州孤寂、人迹罕至的自然山水形成共鸣。

我们由此看到文学审美创造的孤独和作家的心灵孤独是完全吻合的,而作家心灵的孤独又来自于作家生命所体验到的无法倾诉的悲剧感觉。

其诗作《与浩初上人同看寄京华亲故》“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划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重返故乡遥遥无望,对故土的思念更像是凛冽寒风一样贬刺心灵,内心的悲感和孤寂成为无法遣散的结。

作家一片痴心,甚而渴望自己与自然山水能够无间地融为一体,通过它来传情达意,安顿自己漂泊已久的心灵。

再看《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这样一个冷寂严酷的环境里,孤独感愈加像无形的巨网罩住了作者的心灵天地,渔翁就是自己,自己就是孤舟垂钓的渔翁,整个苍茫大地间只有孤舟一点,与茫然一体的世界相抗衡。

文学的孤独感由此渗入到作品的每一寸空间里,与作家个体的孤独感同时构成一种常人难以理解的精神境界。

当文人的孤独感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时,自然山水就成为吐纳作家的孤独意识的自在场所。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与自然环境亲密接触的闲居文人无外乎两种:被贬者和隐居者。

贬官和隐居是中国古代闲居文人的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在整个中国文人历史中,这两种生存状态都是文人情怀极大地舒张、突显的时候。

文人的特殊情怀往往使他们会产生对自然、宇宙、生命的心灵探索,因为在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摘要:中国古代的贬谪文人往往通过对自然山水的亲近来消解内心的不安与痛苦,以找回在政治生活中失落的自己,探索心灵永恒的栖居地。

当生命巨大的悲感折射到自然山水中时,他们的文学创作便不可避免地具有孤独的特质,柳宗元贬谪之后的山水诗文创作正体现了这一特点。

关键词:柳宗元;生命悲感;孤独中图分类号:Ⅰ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020(2007)01-031-02收稿日期:2006-12-10作者简介:王峰(1973—),男,甘肃礼县人,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讲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教学和研究工作。

甘肃高师学报31第12卷第1期(2007)Jan.12No.1(2007)思想的中国古代社会,中国传统文人的生活理想几乎都与政治有关,大多数文人都会“学而优则仕”,而传统的农耕文化、耕读并举意识也是深入到文人心里的,那么政治理想的破灭又往往使他们选择了归于自然山水间,让心灵有一个纯净的退守之地。

当自然山水使他们嘈杂的心灵渐渐安定下来时,老大无成的苦闷、人生的匆促、个人渺小而天地广阔的惆怅又往往会刺激他们深入自我心灵,探索宇宙奥秘,形成闲居文人的一种特殊的生存意识。

也有一部分人没有自我选择的权利,他们是被迫去亲近自然,渴望在自然山水中觅得灵魂栖居的净土,以排遣生命的困惑、解脱心灵的枷锁,柳宗元游记诗文作品正是这种心灵探索的结晶。

其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峰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作家内心郁结如此深重,宦情、羁旅构成他生命遭受困厄、心理失衡的直接原因,“惊风乱飐”,“密雨斜侵”以及“曲似九回肠”的江流,都成为主体孤独苦闷的象征体。

《南涧中题》“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迴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望疲。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游,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文人士大夫感秋气、悲人生的情怀,以及自己作为“羁禽”的政治失落感,和前途艰难欲觅知己的寂寞,都在建构着他自己的文学孤独的大厦。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乎,不可之其源……”《小石成山记》“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作家并没有正面直接地传达悲情,可他幽独寂寥的情性已经自然地附着在景物里,形成一种低沉、冷峭、幽寂的意境,从而更加清晰地折射出了贬谪文人孤凄寂寞的心绪,使这些作品传达出来的文学意识充满了孤独感。

我们看到,当这种孤独成为一种审美的时候,作家渴望审美客体来消解创作主题的孤独感,可孤独感却往往因之而愈加浓重,景因情而境愈清,情因景而愁愈浓。

正是像元好问的《论诗绝句》中对柳宗元的评价“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

朱弦一拂余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寂寞便是柳宗元谪迁后山水诗文创作的重要精神特点。

我们在作品中看到柳宗元出游大多数时间是独自一人,《南涧中题》“独游亭午时”,“索寞”、“徘徊”,心绪难安。

《石渠记》中,作家独坐石渠“风摇其颠,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石涧记》“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琴操”。

即使是与游人兄弟一起出游,那种寂寥幽独感仍然是十分明显、深刻的,小石潭“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

这里处处体现了作者的“寂寞心”,以及贬谪文人生命的悲凉与无奈。

当然作家的情绪有时也会在自然山水面前显得轻松、自在,以致乐意将自己完全放逐于山林美景之中,以达到山水与心灵永远的契合。

“枕席而卧,则清冷之状与目谋,滢滢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幽幽乎与浩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止其所穷”。

自然山水给作家的心灵也曾带来暂时的安宁与放松,让他的心中获得一种自我满足的平衡,可是往往又在这个时候,浓郁的幽怨、悲感又会潮水般涌上心头,淹没自己心中刚刚升起的一点光明,作家的灵魂又归于焦虑、愤激、不平。

“噫!我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优美景物长久地被弃,无人问津,自己多年不被朝廷征招、甚至原谅,强烈的被弃感觉在看到这些山水时会更加激烈地爆发出来,作者是借着议论来抒发内心的感愤与幽怨。

日本学者清水茂曾深刻指出:“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对被遗弃的土地之美的认识的不断努力,这同他的传记文学在努力认识被遗弃的人们之美是同样性质的东西。

并且,柳宗元自己也是被遗弃之人,所以这种文学也就是他生活经验的反映,是一种强烈的抗议。

强调被遗弃山水之美的存在,也就等于强调了被遗弃人们的美的存在,换言之,即宗元自身之美的存在。

随伴着这种积极的抗议,其反面则依于自己的孤独感对这种与他的生涯颇为相似的山水抱着特殊的亲切感,以及在这种美中得到了某种安慰的感觉。

”[5]柳宗元的心态就是在这种悲感与孤独不断地交替变化中渐渐失去了弹性和耐性,一直到他人生的后期,情绪愈加低沉焦虑,生命的悲感愈加浓郁,与他年少嗜进、傲然忠正相比,甚至出现了某些人格异化现象,在痛苦的自我挣扎中,有时他不再坚持自己的“性又倨野,不能摧折”的个性,而以复杂的心态多方求援,以致哭诉哀求,在致尚书赵宗儒的信中写道“伏以尚书德量弘纳,义风远扬,收抚之恩,始于枯朽,感以余喘,上累深仁……独有望于阁下,伏惟恻然见哀,使得存济,慺慺荒恳,叩颡南望”。

摇尾屈从,谀辞满篇,这样的口吻在柳宗元后期的求援书信中是比较常见的,这似乎与文学作品中的柳宗元有一定的距离,但的确展现了其身处困境中的人格渐渐变异的一面,这也应该是其人生悲感的一种体现吧。

柳宗元在人生巨大的困厄面前,心态的确是复杂的,他在郁闷、痛苦中,也曾积极地重新调整自我,但是漫长的等待和前途的无望,最终消磨了作家的生命激情,使其文学创作总被生命的悲剧感觉缠绕着,无法释怀,从而构成了柳宗元迁谪后的文学作品特有的孤独境界,尤其是山水记游诗文,作家的孤独意识和自然山水的寂寥完全达成一致,所以柳宗元的这些作品的基本色调是幽冷、孤峭、凄清的,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1]许连军.略论《永州八记》的骚怨寄托[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0,(3).[2]韩愈散文全集[C].今日中国出版社,1996.[3]《新唐书》卷168“柳宗元”.中华书局,1975.1533.[4]以下未注出引文皆选自《柳宗元文集》[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0.[5](日)清水茂.柳宗元的生活体验及其山水游记[J].华山译.文史哲,1957.责任编辑:蒲向明王峰:文学的孤独和生命的悲感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