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南关外下层遗存论文

合集下载

郑州市革命遗址保护利用调查研究

郑州市革命遗址保护利用调查研究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6年第5期(总第143期)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Zhengzhou Municipal Committee No.5,2016(Sum ,143)省情市情研究郑州市革命遗址保护利用调查研究中共郑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专题调研组(中共郑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河南郑州450007)摘要:郑州市具有丰富的党史资源,蕴含着光荣的革命传统。

在这块热土上,中原儿女、仁人志士留下了众多弥足珍贵的革命遗址。

这些遗址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见证,是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党史资政育人工作的宝贵财富。

但目前这些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不科学、不完善,满足不了党员群众了解地方党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愿望和要求。

郑州市在保护利用这些宝贵红色资源方面应该做到如下几点: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强化革命遗址保护意识;二是不断探索研究,完善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体制机制;三是积极拓宽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四是合理开发利用,创新革命遗址保护办法。

关键词:郑州市;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中图分类号:K87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701(2016)05-0087-05收稿日期:2016-08-20作者简介:中共郑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专题调研组。

一、郑州市革命遗址的现状革命遗址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活动以及具有影响力的早期党员革命和生活的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2012年,党中央制定印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由党中央发布的关于党史工作的第一份重要文件。

《意见》要求:加强党史遗址保护,搞好纪念场馆建设;组织开展党史遗址普查,重点摸清革命遗址底数,同时注重调查党史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切实保护重要党史遗址和革命烈士纪念设施,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有效抢救措施;统筹建设党史纪念场馆,将其作为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注意征集党史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现代手段妥善留存、整理和开发、利用、传播;把党史遗址保护利用和开展红色旅游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红色旅游质量和水平,并运用党史资源促进革命老区建设。

试论郑州地区商文化形成的一般性问题

试论郑州地区商文化形成的一般性问题

中原地区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形成了几个相对集中、富有地方特征的文化体系。

历史发展演进到商代,中原地区成为王朝统治的中心,拥有较为强势的文化圈并开始向外扩张,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社会文明的发展。

对中原地区商代文化的研究历来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安阳殷墟甲骨文的发现激发了学人探索商文化的兴趣和热情。

1928年,安阳小屯殷墟晚商文化遗存的发掘,揭开了商文化研究的新纪元。

经过考古工作者几十年的辛勤探索,特别是1996年夏商周断代工程启动以来,对郑州商城遗址、偃师商城遗址新的发掘和研究,大大推动了针对中原地区商文化的研究。

郑州地区是研究早商文化的重要地域,本文简要论述商文化在郑州地区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成的背景、地理条件。

一、郑州地区商文化概况就一般意义而言,商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商文化是指由商民族或以商民族为主体创造的考古学文化。

而狭义的商文化则是指以商民族为主体的商朝人创造的考古学文化[1]。

本文所指的“郑州地区商文化”是特指现今郑州地区发现的以商民族为主体的商朝人所创造的整个商文化遗存。

郑州地区地处中原腹地,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郑州商城为主的商文化遗址的发现和大规模发掘,为灿烂的殷商文化找到了源头。

除著名的郑州二里岗遗址、人民公园遗址、南关外遗址、郑州商城遗址之外,还分别在郑州上街、石佛等地发现了丰富的商文化遗存。

郑州地区的商文化不仅在整体特征上比殷墟文化更早,在时代上同殷墟文化基本前后相接,而且遗址规模大、规格高、遗迹全、文化堆积丰厚,其重大价值和发现意义堪与安阳殷墟比肩[2]。

随着偃师二里头遗址、登封王城岗遗址、偃师商城遗址等一大批夏、商文化遗址的不断发掘,针对商文化、夏文化乃至先商文化等的研究均有了较大进展。

郑州二里岗文化为早商文化的观点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早于二里岗文化并与其有着重要承袭关系的下七垣文化为先商文化的观点也逐渐被多数学者所接受[3]。

古都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调查与分析

古都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调查与分析

基金项目:本课题是2012年度郑州市社会科学调研课题 古都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的一部分,略有改动。

主持人:张珂。

参与人员:张东月、程杰晟、曹园园、吴萍、闫花帅、刘依依。

收稿日期:2012-10-16作者简介:张珂(1982~),女,河南安阳人,职于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系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文旅游资源研究。

古都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调查与分析张 珂(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摘 要: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各国受到了高度重视,相关的科研工作逐渐增多。

为达到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目的,笔者对古都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旅游资源的角度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分析,旨在为古都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郑州中图分类号:F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08(2013)01-0029-03古都郑州地处中华腹地,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故里,历史上五次为都、八代为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

在繁荣昌盛的历史长河中,郑州凭借自身的开放包容和和而不同的个性,不仅创造了持续繁华的物质文明,也孕育了丰富璀璨的城市文化。

郑州市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不仅创造了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古都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概况1、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及其项目保护工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通过深刻反思和科学总结,才创建出来,是跨世纪的新概念和国际性新举措。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和我国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可以得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对各群体在不同地域生活的状态或习性的一种大致描述,涉及的是围绕生活方方面面所遗留的具有文化价值或精神价值的内容,能够体现各群体的传统特性。

论商族骨卜习俗的来源与发展

论商族骨卜习俗的来源与发展

论商族骨卜习俗的来源与发展朱彦民(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天津,300071)摘要: 商族很早就有用兽骨进行占卜的习俗。

商族是受其起源地及其周围地区固有的较盛的占卜风俗传统的影响,形成了骨卜占卜的习惯。

在商族迁徙、发展的过程中,又不断吸收和借鉴周边民族的占卜概念与技术,尤其是商人使占卜与文字结合,把占卜过程与结果书契于占卜的兽骨龟甲之上,形成了商人独特的甲骨文化,为后世保留了大量的早期文明时代的史料,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关键词:商族;骨卜;来源;发展上古民族于愚昧、懵懂之时,没有明确、科学的决策模式,大凡行事多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求助于冥冥之中的天帝、鬼神的旨意,这就是占卜。

“卜以决疑,不疑何卜?”(《左传》桓公十一年)占卜之术就是用来“决嫌疑,定犹豫”(《礼记·曲礼上》)的。

这是春秋战国之时人们对占卜的一种解释。

但是对于此前尤其是商代人们来说,占卜之术并非仅限于“决嫌疑,定犹豫”,而是商代人们的一种极其普遍的习惯性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商代人们时时卜,事事卜,甚至一事多卜,占卜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项重要事情。

有些事情是问诸鬼神的,有些事情则是自然会发生的,他们也要占卜。

所以这个意义上的占卜,就不是“决嫌疑”一词可以概括的。

应该说,商族以兽骨进行占卜的习俗很早就有。

在迁徙、发展的过程中,又不断吸收和借鉴周边民族的占卜概念与技术,使得这一古老的占卜之术在商人手中发扬光大,达到了它有史以来的顶峰状态。

尤其是商人使占卜与文字结合,把占卜过程与结果书契于占卜的兽骨龟甲之上,即是所谓的甲骨文,形成了商人独特的甲骨文化,为后世保留了大量的早期文明时代的史料,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一、商族骨卜技术的渐进商族和北方其他早期民族一样,较早时期只有骨卜而没有龟卜。

这在先商文化各类型遗存中,都有骨卜材料的发现。

这表明了商族在迁徙的过程中仍然保持着这一古老的占卜习俗,并且在技术上有着较为缓慢的演进。

先商的文化与年代

先商的文化与年代

先商的文化与年代[上]王震中中国社科院历史所〖摘要〗本文论证了漳河型下七垣文化是以商族为主体所创造的商先公冥以后的先商文化,河北涧沟型龙山中晚期的文化遗存有可能是商契和昭明时期即商族发祥期的先商文化,相土至冥的年代应与新砦期、二里头文化一期的年代相当,但这一时期的先商文化目前尚未发现。

〖关键词〗先商;漳河型;下七垣文化一、关于先商文化的探讨这里的“先商”指的是商王朝建立之前的时期,而不是商族出现之前的意思。

“先商文化”也指的是汤灭夏以前商族(或以商族为主体)所创造的物质文化遗存。

[1]诚如一些学者所指出,先商文化这一概念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2]而对其文化内涵认识的转变则是70年代末期在夏文化探讨不断深入的推动下完成的,[3]其中,邹衡先生《试论夏文化》一文中对于先商文化的论述,是这一领域的奠基之作。

邹衡先生认为以郑州二里冈C1H17为代表的商文化是最早的早商文化,早于它的郑州地区的二里冈C1H9和南关外中、下层是先商文化的“南关外类型”;豫北地区淇河与黄河之间以新乡潞王坟下层和琉璃阁H1为代表的一类遗存为先商文化的“辉卫类型”;豫北、冀南地区以滹沱河与漳河之间的沿太行山东麓一线为中心、以邯郸涧沟和磁县下七垣为代表的一类遗存为先商文化“漳河类型”。

南关外型是从辉卫型而来,辉卫型又是从漳河型而来,也即商文化来自古代冀州之域,是沿着太行山东麓逐步南下的。

[4]从方法论上讲,邹衡先生的论述是在确定了他认为是早商文化遗存的基础上,从早于早商文化的夏时期诸多遗存中分辨出何者与早商文化有着前后一致的发展演化和继承关系,特别是通过对炊器中的卷沿鬲等代表性器物及其相关的其他特征的分析,建立了邹衡先生称之为先商时期的“漳河型”、“辉卫型”、“南关外型”与二里冈商文化C1H17时期之间的联系;而且,邹衡先生还把各个类型内的陶器又细分为A群、B群、C群及其亚群等,对它们加以分析和比较,以此来说明各类型之间关系,这一方法也为后来许多学者所遵循。

郑州南关外北宋磚室墓

郑州南关外北宋磚室墓

作者: NULL
作者机构: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第一队
出版物刊名: 文物
页码: 52-54页
主题词: 北宋;小砖;空心砖墓;原地保存;地面相;人骨;郑州市;取土;宋墓;基建
摘要: <正> 郑州市旧城南門外向东拐,为一东西长約三百米,南北寬約一百六十米,高出附近地面約五米的土岡。

岡南紧临由西向东流的熊兒河;岡北靠着城的南城壕。

因这一带地势較高,所以基建单位在岡上取土。

1955年10月在岡的西头取土中,曾先后發現汉代空心砖墓一座、小砖墓一座、晋代小砖墓一座、唐代土坑墓三座和这座北宋的小砖墓(九区124号墓)。

宋墓在晋墓东南約四米处。

發掘时測知墓頂距岡頂地面約1.08米,墓底恰和基建单位取土后的地面相平。

由于这座宋墓的結构比較复杂,保存相当完整,同时这一带最近又没建筑,所以經我队呈請上級批准,并征得原占地業主(现为农業合作社)同意,就原地保存。

开放条件下郑州商城遗址保护研究

开放条件下郑州商城遗址保护研究

【文化遗产】Cultural Heritage郑州商城遗址地处郑州市区偏东的郑县旧城及北关一带,是宝贵的国有资产遗址景观,也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的、规模最大的都城遗址,其年代为商代前期,它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明的见证,其蕴含着历史、艺术、科技、社会、经济、教育等多种价值,展现出灿烂的人类文明。

1 郑州商城遗址的历史沿革与分布状况郑州商城遗址位于郑州市区内,距今约3500年,部分学者认为此遗址为“汤始居亳”的亳都,也有不少学者认为它是“仲丁迁隞”的隞都,属商代中期,这是学术界两种主流的观点。

1950年,考古学家韩维周率先发现了郑州商城遗址并及时报告文物部门。

1952—1979年,经过27年的间断性发掘工作,遗址内相继发现宫殿基址20多处,宫殿区的范围不断扩大,约占城内总面积的一半。

城址东北方向夯土建筑密集分布,形成宫殿建筑群,由此可以感受当时郑州商城建筑规模的宏大和结构的复杂。

遗址东北的宫殿区使用者被认定为商代二里岗时期的王室贵族。

1986年,郑州商城外城郭也被考古专家发掘。

郑州商城外城墙始筑于商代中期的二里冈期下层一期,使用到二里冈期上层二期,郑州商城的发掘对于研究商代历史和古代城市发展史都具有重要价值。

1.1 城墙商代统治时长约600年,史上有记载的迁都就有6次之多。

商汤建国之际约有3000位诸侯,其所建城数亦不会少,城墙的施工技术与之前相比进步显著。

郑州商城的城墙周长约6960米,略呈长方形,其城墙遗址包括城墙、城壕和外郭城墙,城外有城壕的痕迹。

外郭城墙从东南角延伸至西南角,已经探明部分长3425米,宽12~17米,目前很难断定外郭城墙是否是闭合的。

城墙采用分段版筑法逐段夯筑而成,夯窝遍布较为密集,夯层虽薄,但仍相当坚固。

在城墙内侧和内外两侧还筑造有护城坡,皆为夯土结构。

1.2 宫殿区宫殿区位于郑州商城内中部,处于偏东和东北部一带,整个宫殿区约占郑州商城1/6的范围,遗存表现为高低不平的各类夯土台基,台基的排列不甚规整,夯土台基主要汇集在靠近东北隅的地区,先后发现了20多处商代夯土建筑基址,其中大的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小的仅有100多平方米。

历史文化遗产周边环境的整体保护研究——以郑州商城文化区为例

历史文化遗产周边环境的整体保护研究——以郑州商城文化区为例
t e o e a lp o e to ta e y o e s r o n i g e v r n e to e c l r l o e S m e e a p e e t k n h v r l r t c i n s r t g ft u r u d n n io m n ft u t a n . o h h u z x m l sa a e r t n r d c h t o n d a t g s o s a ls i g sr e o to ln o n o h v r l p o e to f o i to u e t e me h d a d a v n a e f e t b ih n te t n r l g p i tf rt e o e a l r t c i n o c i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e e . n ti ril, h t rlZo e o eSh n t fZh n z o stk na n e a l o p tf r r y s I hsatce t eCul a n ft a gCi o e g h u i a e sa x mp et u o wad u h y
所 在 周 边环 境 的整体 保 护 研 究逐 渐 成 为 人们 所 关注 的 重点 内容 。


历 史 背景
郑 州市 1 9 4年被 定 为第 三 批 国 家历 史 文 化 名城 ,管 城 回 族 区 是郑 州市 6个市 辖 区之 一 ,位 于 城 9 区东 南 部 ,是 郑 州市 的 老城 区 ,早 在 3 0 5 0年 前 ,这 里就 是 商 代 都 邑 ,区 内 2 2个 少数 民族 ,其 中 回
每 一 个 城 市 所 追 求 的 目标 。 历 史 文 化遗 产 因 其 自身 悠 久 的 历 史 和 厚 重 的 内涵 ,体 现 着 浓郁 的地 方 文

政府实施遗址类文化遗产保护的职能研究——以郑州市“生态保遗”工作实践为例

政府实施遗址类文化遗产保护的职能研究——以郑州市“生态保遗”工作实践为例

在经济发展与城乡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城市的文化文明与生态文明建设地位愈加突出,关系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统筹推进与实施,各项工作迫在眉睫。

分布在城区及郊外的遗址类文化遗产资源,因其兼具土地属性,保护管理工作往往与城乡更新发展联系紧密。

政府作为代表国家掌控公共资源的公权部门,将兼具土地属性的遗址类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对于促进古遗址在提升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拓展城市文化休闲空间、打造城市生态建设示范区、辐射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1 问题的提出——政府实施遗址类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形势遗址类文化遗产因其分布范围广、易损性和不可再生性、不可移动性、与周边环境紧密联系等重要特征,保护管理工作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所遇阻力较大。

1.1 城市化进程中的“建设性”破坏城市化进程及相伴而生的工业化、房地产开发等行为对处于现代城市叠压、半叠压或邻近城市的遗址类文化遗产造成威胁,因此,遗址类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同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

一是建设用地的扩张。

城乡建设用地的迅速扩张致使处于城市中心区、城乡接合部或者城市郊区、村落附近的遗址类文化遗产面临着建设行为所带来的不同程度的破坏与威胁。

例如,四川省成都市的金沙遗址,其宫殿区与墓葬区先后被居住区所淹没。

二是违法建设活动的肆意私搭乱建现象,以及未按照《文物保护法》相关规定执行,选址未经文物行政部门审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对遗址类文化遗产的保护造成威胁。

例如,西安的阿房宫遗址、四川的三星堆遗址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过公路建设带来的破坏。

1.2 农业生产和生活活动与遗址保护矛盾突出遗址区的农村居民为谋求生活改善,在遗址用地上进行搭棚建屋、打井造园、开挖养鱼塘和育藕池、种植经济速生林等,造成遗址夯土流失、城墙倾倒、河道淤平及河水渗透遗址层等后果;农民转包土地造成遗址区内外来人口迅速增长,承载压力增大。

文物保护视角下谈郑州市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

文物保护视角下谈郑州市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

第43卷第17期• 20 •2 0 1 7 年 6 月山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Vol. 43 No. 17 Jun. 2017文章编号:1009-6825 (2017) 17-0020-02文物保护视角下谈郑州市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宋文佳(郑州市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河南郑州450000)摘要:以郑州市已被住建部门公布的22处传统村落和1处历史文化名村为调查对象,通过分析其保护利用情况,对在现代化浪 潮的冲击下,如何进一步合理保护利用传统村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文物,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老建筑 中图分类号:K 928.712012年,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等部 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通知》,要求开展传统村落 的调查工作,并定义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 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 以保护的村落。

”传统村落应符合传统建筑风貌完整、选址和格局 保持传统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等三项条件之一[1]。

其 中传统建筑风貌完整一条明确要求:历史建筑、乡土建筑、文物古 迹等建筑集中连片分布或总量超过村庄建筑总量的1/3,较完整 体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

截止到2017年,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公布了四批国家级传统 村落共4 157处。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也相继公布了四批省 级传统村落。

目前,河南省共有传统村落591处,其中国家级传 统村落123处。

郑州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省会,共 有传统村落22处,其中4处为国家级传统村落,另有河南省级历 史文化名村1处(见表1)。

本文拟以郑州市22处传统村落和 1处历史文化名村为调查对象,并以“传统建筑风貌完整”这一特 色人选的传统村落为主要分析对象,从文物保护的角度分析传统 村落的保护利用情况,并为如何进一步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 用提出建议。

1基本特点郑州市的传统村落存在如下特点:1)分布不均。

郑州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作文

郑州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作文

郑州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作文《郑州的世界文化遗产》“哎呀,爷爷,你快讲讲嘛,郑州有啥世界文化遗产呀?”我缠着爷爷问道。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午后,我和爷爷坐在院子里的树荫下。

微风轻轻拂过,树叶沙沙作响。

爷爷笑着摸了摸我的头,说:“乖孙女,郑州的世界文化遗产可有名啦,那就是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哇,那是什么样的呀?”我好奇地瞪大了眼睛。

爷爷开始慢慢给我讲述:“那里呀,有好多古老又壮观的建筑呢。

就说那嵩岳寺塔吧,高高耸立着,可气派啦!还有观星台,古代的人在那里观测星星呢,可神奇了!”我听着爷爷的描述,仿佛自己也来到了那些地方,“爷爷,那我们什么时候能去看看呀?”“哈哈,等有机会一定带你去。

”爷爷笑着回答。

我心里充满了期待,想着那会是多么令人惊叹的地方呀。

过了几天,学校里正好组织去参观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我兴奋极了。

我们一群小伙伴跟着老师来到了嵩岳寺塔前,我仰头看着那高高的塔,不禁感叹:“哇,真的好高呀,就像一个巨人!”旁边的小伙伴也纷纷点头。

“可不是嘛,这可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宝贝呢!”老师笑着说。

我们又来到观星台,我想象着古代的人在这里认真观测星星的样子,“他们可真厉害呀,能通过这个观星台了解那么多天文知识。

”我自言自语道。

“对呀对呀,这可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结晶呢!”同学们也七嘴八舌地说着。

我们在这些建筑之间穿梭着,感受着历史的韵味。

我仿佛看到了古代的人们在这里生活、劳作、创造的情景。

参观结束后,我迫不及待地跑回家,跟爷爷分享我的感受。

“爷爷,我今天去看了那些建筑,真的太震撼了!”我激动地说。

爷爷笑着说:“哈哈,是不是觉得我们郑州的文化遗产很了不起呀?”“嗯嗯,简直太了不起了!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它们,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们的伟大!”我坚定地说。

我觉得,这些世界文化遗产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郑州这片土地上,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让我们后人感受到了先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我们有责任去爱护它们,让它们永远闪耀着光芒。

郑州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

郑州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

郑州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哎呀,妈妈,周末咱们出去玩嘛!”我拽着妈妈的衣角撒娇道。

“好呀,那我们去哪里玩呢?”妈妈笑着问我。

“去郑州呀,我听同学们说郑州有好多好玩的地方呢,还有世界文化遗产呢!”我兴奋地说道。

于是,在那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们一家踏上了去郑州的旅程。

一到郑州,我就被这里热闹的景象吸引住了。

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道路两旁高大的树木,还有那古色古香的建筑,一切都让我觉得特别新奇。

“哇,这里好热闹呀!”我忍不住感叹道。

“那当然啦,郑州可是个很有历史底蕴的城市呢。

”爸爸笑着说。

我们先去了著名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当我看到那些古老而庄严的建筑时,我的内心充满了震撼。

“妈妈,这些建筑好厉害呀,它们经历了那么多年还能保存下来。

”我仰头看着那些高大的建筑说道。

“是呀,这些都是我们国家的宝贝呢。

”妈妈温柔地摸了摸我的头。

我在这些建筑间跑来跑去,好奇地看着每一个细节。

这时,我遇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朋友,他也在参观这里。

“嘿,你也是来看这些建筑的吗?”我主动和他打招呼。

“对呀,我觉得这些建筑好神奇。

”他笑着回答道。

“我也是,感觉它们就像会说话一样,在给我们讲述过去的故事呢。

”我兴奋地说道。

我们一边走一边聊,分享着彼此对这些建筑的感受。

“哎呀,如果我能穿越到古代,看看这些建筑是怎么建造的就好啦!”我突发奇想地说道。

“哈哈,那你可就变成小古人啦!”他笑着打趣道。

在郑州的这一天,我还参观了其他的地方,每一处都让我流连忘返。

郑州的世界文化遗产真的太了不起了!它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座城市里,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我真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再来郑州,再次感受这些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爱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一直传承下去!。

27021707_试论郑州地区商代祭祀遗存

27021707_试论郑州地区商代祭祀遗存

□吴倩目前,已公布的资料显示,郑州地区大型或较大型的商代遗存共有13处,其中发现祭祀遗存的有6处。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祭祀活动贯穿于商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殷商时期,祭祀尤为重要。

《礼记·表记》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这说明,对诸神的崇拜与祭祀已成为当时政治与社会生活中的全民行为,是礼制产生的基础。

通过对祭祀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人的思想观念。

同时,祭祀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在复杂的社会中会呈现出一定的不平等性,对其作考古学上的研究考察,也能从它在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反映中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结构及其特点。

商代的祭祀,其表征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祭祀较多,几乎是无日不祭;二是凡事求卜,即对巫术的绝对信仰。

商代祭祀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只有商王和高等贵族组成的特定阶层才有主持祭祀的权力。

祭祀的名目繁多,如祭天、祭地、祭祀河神、祭祀山川、祭祀先公先王等等。

根据卜辞,陈梦家先生将商代的祭祀对象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天神,包括上帝、日、东母、西母、风、云、雨、雷;第二类是地祇,包括社、四方、山川;第三类是人鬼,包括先王、先公、先妣、诸子、诸母、旧臣[1]。

在郑州地区发现的祭祀遗存,其地点多位于城墙底部、宗庙区、墓葬区以及其他特殊的地点。

一、与城墙有关的祭祀遗存1.郑州商城。

1955年,在发掘位于郑州商城内城墙北墙东段的探沟C8T27时,在夯土城墙的底部发现压有一些凌乱的人头骨、肋骨、盆骨和肢骨。

发掘者认为,这些遗存与城墙的奠基有所联系[2]。

此后,在郑州商城内城西城墙上所开的探沟CWT2内,发现有属于二里岗上层一期的“殉狗坑”。

该坑位于西城墙内侧,平面为方形,东西残长约2.6米,南北宽约2.31米,残深约0.75米。

坑的南、西、北壁有台阶。

在坑底西角,埋有一只侧身屈肢的狗。

在“殉狗坑”南百余米处的西城墙西侧近夯土墙底部,发现一座没有随葬品的仅能容身的单人坑。

该单人坑可能也与祭祀有关[3]。

以郑州市为例探索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理念

以郑州市为例探索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理念

以郑州市为例探索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理念作者:买靳来源:《商业文化》2021年第05期郑州是一座历史发展十分悠久的城市,其所蕴含的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

纵观郑州内,更是有众多文物建筑屹立其中。

本文主要以郑州为例,对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管理理念,从经费支出、日常管理等多角度进行应用探索。

郑州市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理念的探索不仅是对郑州文物建筑的一种保护,更是促进文化发展与经济建设双赢的重要手段。

在理念探索的过程中,郑州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经历了考验,实现了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文化传播等多方向的统一结合。

就郑州的地理位置而言,人们通常用天地之中来形容。

从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角度来说,郑州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传播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据不完全统计,郑州目前拥有的文物古迹的总数已超过8000处,其中还包含两处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200余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更是数量众多。

郑州也由此成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文物古迹总数量最多的城市。

这样丰富的文物资源不仅反映着郑州市文化遗产城市的标签,也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重要文化信息的反馈,对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价值及文化信仰的传播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古代先民营造理念和精神生活的主要代表的文物建筑遗存,不仅反映了历史的记忆与历史发展轨迹,更是对人文精神的体现,是郑州城市文化底蕴体现的关键。

由此可见,加强郑州文物建筑保护管理工作,凸显文化遗产存在价值对于其更进一步的研究及历史文脉的传承创新尤为重要。

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是对郑州市遗产保护及旅游业发展提供的大好机会。

前文提到,郑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众多,为进一步凸显文物的利用价值及存在价值,强化文化遗产的文化传播与创新,从而实现文物保护与经济文化发展的双赢,需要在保护利用的工作理念上进行探索。

加强日常保护,注重科学管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一直是郑州早文物建筑管理工作中的指导方针。

郑州南关外下层文化渊源及其相关问题

郑州南关外下层文化渊源及其相关问题

作者: 杜金鹏
出版物刊名: 考古
页码: 143-148页
主题词: 下层文化;岳石文化;二里岗;二里头文化;郑州地区;郑州商城;遗址;典型器物;出土;龙山文化
摘要: <正> 郑州南关外遗址在郑州旧城之南,与著名的二里岗遗址仅隔一条小河沟。

1955年,河南省博物馆在这里进行了发掘,发掘者把这里的商代遗存分为三层,其下层,是壕沟G1的下层,称之为'南关外期';中层是 G1的上层,属二里岗下层文化时期;上层叠压G1,属二里岗上层文化时期。

三十多年来,关于郑州南关外遗址中、下层文化的来源和性质等,学界意见不一。

高中历史之教学教研 郑州地区晚商文化研究素材(1)

高中历史之教学教研 郑州地区晚商文化研究素材(1)

郑州地区晚商文化研究郑州地区晚商文化遗存最初发现于人民公园遗址,学界将其称为"人民公园期”商文化遗存.相比于二里冈文化的丰富遗存,郑州发现的晚商文化遗存相当贫乏,学界对其研究亦不能深入,大都限于文化分期。

鲜有学者对该区域晚商文化的构成和变迁做综合研究。

近年来郑州地区发现了荥阳关帝庙、马良寨和小胡村等一批晚商文化聚落和墓地,这对完善郑州地区晚商阶段的考古学文化分期具有重要作用,进而为分析区域内早商至晚商的文化变迁、揭示郑州由中心都邑沦为地方居邑的历史过程提供了契机。

商文化一般是指在商代纪年内和商王朝统治范围内,由商人创造的考古学文化.在实际的考古工作中,我们通常将商代都邑中不同社会阶层和族群使用的、出现频率最高的遗存形态及组合代表的主流物质文化(都邑主体文化)作为典型的商文化。

本文探讨的郑州地区晚商文化指郑州商城及小双桥中心都邑衰落之后,大体相当于安阳时期(自洹北商城至殷墟阶段)的考古学文化遗存。

晚商时期郑州地区属于商王朝的统治区,商人仍在此区域活动,其文化性质应属于商文化。

将郑州地区晚商文化与安阳都邑的典型商文化进行不同层面的比较,能够反映出都邑(中央)与地方的文化联系。

一、郑州地区的晚商文化遗址长期以来,有关商汤都亳、仲丁居隞等历史事件的文献记载主导了郑州地区商文化的研究,而当地晚商文化遗存的考古学研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郑州地区目前经考古发掘的晚商文化遗址皆位于郑州商城内城以外的区域,主要包括今郑州市西部的人民公园(铭功路)、黄河路口、旮旯王和陈庄,郑州西北郊荥阳境内的西史村、关帝庙和马良寨等遗址。

(一)郑州人民公园遗址人民公园(铭功路)遗址位于郑州商城内城外西北部、金水河南岸。

遗址分布范围较大,正好处于郑州商城外城西墙向北的延长线上,然而遗址范围内未发现任何夯土城垣的迹象,却有丰富的居址和墓葬,因此推测人民公园与铭功路一带为一处从早商延续至晚商的聚落。

人民公园遗址的晚商文化遗迹有灰坑、墓葬、水井以及与祭祀相关的兽骨坑等.其中一些形状规整、底部带有袋状坑的灰坑很可能是带有窖穴的半地穴式房址.房址内出土了较为丰富的遗物,以陶器为主,器形包括鬲、簋、豆、盆、罐、瓮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南关外下层遗存试析
郑州南关外遗址位于郑州旧城的东南部,上世纪50年代曾进行了几次较大面积的发掘,由于发现了比二里岗期商文化更早的文化层(即南关外下层),从而引起了诸多学者的注意。

本文试图对南关外遗址的原始地层和单位重新进行梳理,在简要分析各家学说的基础上,谈谈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

一、南关外遗址原始地层、单位分析
(一)关于南关外中层
根据《简报》与《报告》对c5t95地层关系的介绍,可知大部分遗物出自一条壕沟内。

壕沟宽2.5~4米,深2.15~3.15米,已挖部分长34米,填满这么大的壕沟,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

中、下两层从土质土色上仍是可以区分的。

中层出土陶器,如《报告》中所说“根据出土的陶器形制看来,如敛口卷沿细绳纹鬲,敛口卷沿细绳纹甗、敞口高颈袋足斝、有流尾平底爵、敞口短颈大口尊、高颈小口尊、敛口鼓腹圜底盆(部分颈部饰方格纹)、粗圈足豆、长颈鼓腹敛口瓮、敞口鼓顶器盖和浅腹盆等,基本上和郑州商代二里冈下层是相同的。

但其中也有一部分陶器和商代南关外期部分陶器的陶质、器形是接近的或相同的,如敞口细腰弧档鬲、有流无尾圜底爵和敛口厚胎弧裆鬲等。

(二)南关外下层
对于南关外下层,《报告》中说:“这层出土的陶器,如厚胎敛口鬲、敞口细腰胖袋足甗、敞口细腰弧裆斝、有流无尾圜底或平底
爵、敛口短颈鼓腹瓮和圆饼形器盖等,形制是比较特殊的。

同时,陶器又以棕褐色的较多。

这些特征,与郑州商代遗址二里冈期和洛达庙期的同类器,都有着显著的不同”。

安金槐先生指出原归入中层的鬲t87:58,鬲t86:53,斝t86 :52,豆t95:99,豆t87:99都是下层的典型器物,其中鬲t86:52在《简报》里曾作为下层的典型器物介绍,后来《报告》归人中层。

二、南关外下层遗存相关问题诸说
长期以来,针对南关外下层遗存与中层的关系、年代、来源与性质等问题上,学术界有着不同的看法。

a.南关外下层与中层关系及其年代
南关外遗址的发掘者安金槐先生坚信“南关外期”(即南关外下层)划分是有理有据的,“南关外下层的遗物,是具有早期特征的”,而且也有明确的地层叠压关系。

就中层含有下层遗物的情况,解释是:“发掘时为了防止下层遗物混人,所以清理得就较深些。

安先生明确指出,南关外中层“最晚应和郑州商代二里岗期下层属于同时或稍早”,那么,顺理推之,南关外下层应早于郑州商代二里岗期下层。

b.认为中下层同期,中下层应合并
邹衡先生在《试论夏文化》一文中以为南关外遗址的中、下层是一条壕沟中的两层堆积,“如同发掘中常见的灰坑内的堆积一样,虽可分为若干层,但一般很少有分期意义”,二者应该合并为一层,其年代与二里冈c1h9等单位同时,并将郑州地区以上述单位为代
表的一类遗存称作南关外型。

c.调和说,中下层有早晚关系
进一步地,谢肃等又在《试论南关外型商文化的年代分组》一文中,指出“又在郑州市木材公司、纬二路省委家属院、文化路一轻厅、经八路河医一附院、郑州商城所开探沟cst3、cst4 、cet7、荥阳西史村、郑州商城宫殿区(包括省中医学院东里路家属院、郑州回民中学等地点)、南关外铸铜基址、郑州化工三厂、电力学校、郑州陈庄、郑州银基商贸城等遗址发现或识别出南关外型遗存。

这些新发现丰富了南关外型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为南关外型的年代分组提供了材料。

”2得出结论是:南关外下层、中层和h62分属“南关外型”的早、中、晚三组。

三、南关外下层遗存的来源与性质
a.安金槐先生以为“郑州商代南关外期”“是在商代洛达庙期的晚期时,从外地迁到郑州南关外一带居住的人们遗留下来的文化遗存……可能是从淮河中游一带而来的”;
b.邹衡先生将郑州南关外遗址的商文化中层、下层和二里岗遗址的c1h9等单位作为商文化先商期第一组,并将郑州地区这一阶段的文化称为“先商文化南关外类型”,认为是商人初到郑州时留下的遗存;
c.李伯谦先生认为其为“夏之某一与国”的文化遗存;
d.孙飞先生认为“对于郑州来说,南关外期是一种外来的文化类型“,是“原居豫东的商族到达郑州后的遗存”。

”;
e.方辉先生认为“南关外期”遗存“来源地必距岳石文化分布区不远,甚至直接源自岳石文化某一类型”;
f.栾丰实先生认为南关外期商文化源于岳石文化,岳石文化就是先商文化。

总结以上诸家,大体上,赞同南关外下层属于先商文化或岳石文化者居多,而李伯谦和安金槐先生的观点均未做论证,仅停留在推测的层面上;杜金鹏先生的观点己为自己所放弃;南关外中层和下层属于二头四期文化的观点也日渐为大多数学者所反对。

四、余论
1.从南关外下层与h62、二里岗c1h9的关系纠葛中,我们似乎陷入到各派学说的严密论证之中,往往不能自拔。

如果单单依靠器物之间的排列对比,确定早晚关系,则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比如说h62。

袁广阔认为,h62位于探方t84中,紧邻壕沟,h62出土不少属于下层的典型器物有鼎、翠等。

由此可见,原中、下两层的内涵并没有严格的区别。

2.对南关外下层出土的颇具特色的红褐陶器,学者们论述颇多。

早年发掘二里冈遗址时,也发现有类似器物。

如《郑州二里冈》的ⅱ式陶鬲t16 :33,“唇外卷而较直,折颈,腹较鼓,胎厚,呈棕色。

器表绳纹较零乱,与所有鬲表绳纹不同。

类似的棕色厚胎鬲,在郑州南关外商代遗址,曾发现不少”。

近年在电力学校和化工三厂的发现最为集中。

这一认识对我们认识南关外下层的性质颇有启发,我们不能机
械地理解红褐陶比例之高,而应该充分注意总体文化面貌。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