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中考专题复习:诗词赏析 doc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中考复习-古诗词赏析
2、(学生回答展示) 中考诗词赏析考点
1.文学常识2.内容理解3.情感把握4.拓展运用
这四点正是中考中诗词赏析的基本考点。文学常识平时多有积累,这里不再罗嗦,本节课将重点复习后三个基本点。
2、点评类。就是从形式或内容两方面评价给出诗句
例如前面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第二小题》: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这一题就是拓展运用题中的点评类题。怎么点评呢?
自备部分
预习导学
课前对《中考指南》中所规定的诗歌篇目有所了解,并能背诵、默写。
学习研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一、导入
同学们,古典诗词是文学艺术中的一块奇葩,那里有“长河落日圆”的壮美,也有“禅房花木深”幽美;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更有杜工部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每一首诗都给我们不同的美的享受。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典诗词,共同感受那份独特的美。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2、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1.先看第一小题,同学们能选出正确的答案吗?
例:白居易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我们来分析诗中景物的特点,早飞的莺,新来的燕,初开的花,刚长的草等,皆是早春之景。这些景物连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早春出游图。作者把这些景物描写的这样优美,其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呢?----自然是喜爱了。“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最后的两居诗恰恰印证了作者在前六行中表达的感情,而这种感情实际上就是从对景物的描写中分析出来的。
诗词鉴赏题答案中考复习苏教版语文 (1)
七、诗词鉴赏题(一)1、D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入旧年”;回答中要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述原因。
(二)3、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4、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与此相近的表述即可)(三)5、C6、指黄鸡报晓。
代指时间,时光流逝。
7、略(四)8、开轩面场圃(多写“把酒话桑麻”一句不算错)“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9、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
从景物描写的视角、修辞手法运用、词语的精炼形象等方面赏析均可。
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
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
(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
)(五)10、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11、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六)12、刘禹锡的《秋词》是颂秋,表达了乐观豁达、昂扬向上的心境;马致远的《秋思》是悲秋,表达的是失意、凄苦、思乡、感伤的心境。
13、可以从写法、语言、主旨、情感等方面选择一点或多点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七)14、悲苦哀怨15、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16、B C(八)17、直抒胸臆借景抒情18、杨花落尽子规啼19、B(九)20、D(“线索”与“反衬”的说法均错误);21、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例恰当,分析具体即可。
例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初三下学期语文诗句分析苏教
初三下学期语文诗句分析(苏教)一、阅读《观沧海》回答下列问题。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______、______以及观察的_____。
其中“______”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形。
“澹澹”是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这里当________讲。
“水河澹澹”形容大海波澜壮阔,其中有惊讶,有赞美,正是刚刚登上山顶的第一个印象。
3、“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充满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仿佛其中有无限的生趣等待我们去发现。
4、从正面铺写大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六句虽然是在描绘生气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上在歌颂____________________,透露出作者____________的感情。
5、“________________”逼真地展示了大海那种波澜壮阔的气势;6、全诗高潮(是:写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发展的高潮。
)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也是作者面对这迷人的海上风光,展开了奇特的丰富想象:写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含蕴群星的气派;)在这四句里作者运用了“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境,给诗歌增添了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7、在这首诗中,情和景是紧密结合的,(即:借景抒情),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8、本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时期)__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一诗;开头两句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十句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9 古诗词鉴赏
苏教版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9 古诗词鉴赏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主旨情感 (共10题;共79分)1. (7分) (2018九上·杭州月考)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野池(唐)王建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1)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________,植物________的景象。
(2)诗句“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写得妙趣横生,请作简要赏析。
2. (6分)(2019·三明模拟)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被贬谪到西北边塞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
B . 首联写了诗人轻车简从,经过辽远的边疆地区,奔赴目的地。
C . 颔联借蓬草和归雁自喻,既言事又写景,表达了诗人飘零之感。
D . 颈联把广阔的自然景象同诗人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2)尾联运用“窦宪大破匈奴记功燕然山”这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 (10分)阅读课文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完成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诗人怎样描写雪后军营的苦寒生活?这样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苏教版八下中考必考古诗赏析
渔家傲北宋:范仲淹一、“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指大雁离开这里飞往衡阳,“边声”指各种带有边地特色的声响。
“燕然未勒”意思是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
此处涉及的典故是汉时窦宪大破匈奴,在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二、这是首描写北宋西北边境军旅生活的词,借描绘边地奇异的秋景,表现慨叹功业未立的爱国情怀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全词雄浑有力,苍凉悲壮。
三、上阕:写景为主1、塞下秋来风景异,用“异”概括总的感受。
2、“衡阳雁去无留意”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连南飞的大雁都不留恋这里,何况是离乡戍边的将士?3、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描绘画面:傍晚时分,四面传来各种边地特有的声响。
在层峦叠嶂中,只见烽烟直上,夕阳残照,衬出一座早早闭门的孤城。
4、“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了西北边境荒凉(萧瑟、奇异)的秋景,以显示边地生活的艰苦,“孤城闭”也透露出军事态势的严重。
四、下阕:抒情为主1、还乡之计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无法实现。
2、“羌管悠悠霜满地”是写景句,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写出了将士们寒夜戍守的艰辛,以及因“归无计”而“人不寐”的哀伤。
3、“人不寐”既指词人自己,也包括广大的戍边将士。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忧国思乡的感情,最令人同情与思考。
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构成了守边将士复杂的心态。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用九个细节(景物)组成一幅秋郊夕照图,极力渲染萧瑟凄凉的气氛,动静结合,借景言情,也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1、枯藤老树昏鸦:深秋傍晚的景物,毫无生气,引人思归。
昏:傍晚。
2、小桥流水人家:以乐景写哀情,这样明丽的景物、安适的人家,只会引起游子更强烈的思乡愁绪。
3、“古道”让人想起古今多少过客,意境苍凉,“西风”即秋风,点明季节,又添悲凉之感,“瘦马”让人沮丧。
二、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主旨句,不仅写景,而且写人。
中考诗词赏析复习教案苏教版
教学方法:
1.引导探究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积极探索诗词的内涵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具体诗词案例的分析和讲解,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诗词的意象、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创意表达法:教师鼓励学生通过绘画、表演等形式,将诗词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
2.布置一道诗词赏析的题目,要求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并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赏析。
3.布置一篇短文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首小诗,并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诗词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作业反馈:
1.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3.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准确精炼,概括性强:板书应简洁、准确、概括,突出重点内容,便于学生记忆和复习。
4.艺术性和趣味性:板书设计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5.板书示例:
(1)诗词的意象、意境和情感分析:
-意象:XXX(举例)
-意境:XXX(举例)
-情感:XXX(举例)
9.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成绩。
10.增强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布置适量的作业,以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能力。作业将涵盖诗词的意象分析、修辞手法识别和文学鉴赏等方面。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词赏析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践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诗词赏析的基本原理。
古诗赏析中考复习 苏教版
(一)范仲淹《渔家傲》1、《渔家傲》中总写“塞下秋来风景”的特点的字眼是:“异”,有关诗句:衡阳……孤城闭。
2、《渔家傲》中写出当时战争形势的诗句:四面边声连角起。
3、《渔家傲》中写出将士们生活艰苦而又思乡心切惆怅的句子:浊酒一杯家万里。
4、《渔家傲》中透出归家无期的悲伤,而又饱含为国戍边的责任感的诗句:燕然未勒归无计。
5、《渔家傲》中从虚写的角度,突出战争持久,将士背井离乡远征边塞的痛苦的诗句:人不寐……征夫泪!6.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
D.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
7.“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答: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8、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慨叹功业未立;b、思念家乡 9、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
借景抒情”、“渲染气氛”之类的内容,也得1分10、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写出了塞外的奇异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11、①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雁去”(限2个字)。
②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之处在哪,请指出:——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12、你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睡觉13、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大漠-,长河-14、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
中考复习专题:古诗文赏析(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中考复习专题:古诗文赏析考试范围:七年级上1、《赤壁》(杜牧)P23页2、《十五夜望月》(王建)P109页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P139页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P208七年级下5、《登岳阳楼》(杜甫)P30页(2007年已考)6、陆游《卜算子・咏梅》P232页7、《归园田居》(陶渊明)P260页八年级上8、《过零丁洋》(文天祥)P64页9、《己亥杂诗》(龚自珍P116页八年级下10、《渔家傲》(范仲淹)P64页11、《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P206页12、《夜雨寄北》(李商隐)P249页九年级下13、《饮酒》(陶渊明)P59页14、《行路难》(李白)P62页15、《游山西村》(陆游)P64页【指点迷津】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成为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
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侧重于七言绝句的送别诗、咏物咏史诗;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析;三是题型以主观题居多,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复习时应加强有效训练。
一、复习指要(一)鉴赏字词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其一》刘禹锡)(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苏教版中考复习专题:古诗词鉴赏(包含34首古诗的完整赏析)
3.观沧海东汉曹操【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分析】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位置,”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后两行诗歌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开阔博大的胸襟,抒发了作者决心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写法上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
【常考名句】P129(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例:在古诗文中,”萧”常表示萧索、萧条之意,如”,“;”箫”则指一种乐器,如”,“。
【常考题目】P3补充:(1)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4.饮酒东晋陶渊明【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分析】《饮酒》描述作者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
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苏教版中考古诗鉴赏(38首)
村居⑴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⑵醉⑶春烟。
儿童散学⑷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⑸。
【注释】
⑴ 村居:住在农村。
⑵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⑶ 醉:迷醉,陶醉。
⑷ 散学:放学。
⑸ 纸鸢yuān : 鸢:老鹰。纸鸢:风筝。
【题解】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方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赏析】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第二句写的是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 Βιβλιοθήκη ⑴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诗歌知识要点及阅读鉴赏指导 中考复习(苏教版)
诗歌知识要点及阅读鉴赏指导中考复习(苏教版)一、诗歌的定义诗歌是最早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象,高度集中的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诗,原来是配乐来唱的,所以也称“诗歌”,后演变成脱离音乐的一种文学体裁。
二、诗歌的特点诗歌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着的一种文体,其主要特点是:(1)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和想象,善于从感情上打动读者。
(3)诗歌的语言凝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
(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中国的旧体诗、词、曲的一句就是一行)。
三、诗歌的分类按时代分:古体诗、近体诗和新诗(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出现的);按表达方式分:叙事诗、抒情诗和说理诗;按内容分:田园诗、山水诗、科学诗和咏物诗。
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诗和浪漫主义诗按国别分:中国诗歌和外国诗歌;四言:《诗经》古体诗五言:《古诗十九首》古体诗七言: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乐府诗标题有的加“歌”“行”“歌行”“引”“曲”“吟”诗五言中绝句国近体诗(形成于唐代)七言古五言典律诗七言诗排律:白居易《长恨歌》歌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小令散曲曲套数(散套)(曲以元代成就最高)杂剧戏剧传奇四、怎样阅读和鉴赏诗歌【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
抒情诗(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如果是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反复诵读,明白诗意。
通过读诗,读作者,读写作背景,读题目,弄清每句诗的大体意思,从整体上把握诗的内容。
【第三步】找诗的中心,即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一般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第四步】体会诗歌的意境。
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中考专题复习:诗词赏析诗词赏析【考点解说】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为贯彻这一精神,诗词赏析成为2009年不少考区试卷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题型分析及解题方略】诗词赏析题的常见考点及题型有:1.诗意理解。
指对诗中词语、句子意思的正确理解,这是我们欣赏诗歌的基础。
诗意理解,得树立全局观念,要在整体把握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来完成这类题目。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诵读,反复诵读整首诗,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然后,再通过语言媒介,深入作品之中,具体体会相关词句的内涵。
2.意境分析(主旨把握)。
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融合而创造出的让人产生联想与想象的艺术境界。
它包括景(境)和情(意)两个方面。
提问方式一般是: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的一般步骤是:(1)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3.名句赏析。
古诗词中的名句,有的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有的抒情真挚,感人肺腑;有的写景自然,怡人耳目。
赏析名句,主要着眼于诗句所蕴涵的丰富内容,有时也可以分析其语言技巧。
有的诗句,作者当时用意未必如此,可读者在长期的阅读理解中给它赋予了新意,有了引申义,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
4.技巧分析。
这种题型用来考查对诗歌写作特点的理解。
常见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诗人是怎样抒发情感的?答题的一般步骤为:(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了这种手法;(3)分析该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5.品味炼字。
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诗词中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
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须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等来分析。
【专项练习】一、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狩猎场面。
2、画线的句子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有一个词语直抒作者胸臆,请你指出来并说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乱花渐欲迷人跟,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请你从具有表现力的用词上加以品析。
3、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诗歌以“春行”为题眼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B.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并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绘。
D.诗歌在景物的描写中还重点突出了白沙堤的美。
三、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1-2题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幽幽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中描写边地荒凉冷落景色的句子是。
2、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四、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1-3题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词的上、下片各描绘了怎样的场景?2、“路转溪头忽见”透露出一种怎样的心情?3、“明月别枝惊鹊”为精妙的写景名句,请体会其妙处。
五、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1-2题浣溪沙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下面是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写景,描绘了三幅画面,表现了环境的清幽。
B.“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萧萧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以声衬静,更显静谧。
C.下阕抒情,为了表现时光易逝、青春难留的思想,作者用河水西流的现象阐述了人生不可以重来的道理。
D.全词语言浅显,音韵和谐,情、景、理交融。
2、词的下阕抒写了作者的看法,表现作者的生活态度。
六、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2、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时候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七、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你能够根据诗的内容或情感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吗?请写下你拟的诗题。
2、请你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八、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句诗中领悟到了什么?九、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卜算子·咏梅》一词分上下两阕,从内容上看,上阕写梅花的处境,下阕写梅花的品质。
2、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如同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样,那么,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请回答。
十、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2、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十一、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造化钟神秀”一句写出了泰山的景色。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说说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豪情?十二、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夜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1、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2、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十三、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十四、阅读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完成问题。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曲中描写主人公在潼关驻足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2、全曲由所见所想到所感,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怎样的历史的主题_______________十五、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
2、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十六、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柳杨万里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1、诗中的“新柳”有什么特点?2、“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有什么妙处?十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注】①耐可:哪可,怎么能够。
②赊:赊欠。
1、“耐可乘流直上天?”此问句反映出李白什么性格和艺术风格?2、迷人的月色,用之不竭,取之无尽,相信你也享受过,作者曾说“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襄阳歌》),但是诗中第三句诗人却用一个“赊”字,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十八、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①)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①公元810年,元稹因弹劾不法官吏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公元810年,白居易因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洲司马。
1、诗人“垂死病中”本已不能坐却“惊坐起”,一个“惊”字写出他对友人怎样的情感?2、诗作最后一句中的“寒”字有怎样的双关意义?十九、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松唐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①时人:指普通的人。
②凌云:直冲云霄。
③始道:才说。
1、“刺头”准确地勾勒出小松的外形特点,也写出了小松什么样的精神?2、联系韩愈的《马说》,诗中“时人不识凌云木”意为时人不识。
二十、欣赏下面一首现代诗,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