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命题的有关概念
《命题与证明》教案 (同课异构)2022年冀教版
命题与证明第1课时命题与证明(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真命题、假命题、公理、原命题、逆命题等概念.2.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能区分公理、定理和命题.3.理解证明的含义,体验证明的必要性和数学推理的严密性.【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些简单命题的证明,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2.根据命题的证明需要,要求学生画出图形,写出、求证,训练学生将命题转化为数学语言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命题真假的判断,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求真务实的作风.2.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定理、命题的由来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命题的概念和命题、公理、定理的区分.【难点】严密完整地写出推理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教师多媒体出示:有一根比地球赤道长1m的铜线将地球赤道绕一圈,想一想,铜线与地球赤道之间的空隙有多大?能放进一颗枣吗?能放进一个苹果吗?学生交流讨论后答复.生甲:都放不进去.生乙:枣能放进,苹果放不进.生丙:都能放进.师:我们现在用这个式子来算,设赤道的长为C,那么铜线与地球赤道之间的间隙是-=≈0.26(m),可见,枣和苹果都能放进去.通过这个例子,你们受到了什么启发?生:有些东西想象的或感觉的不一定可靠,要具体分析.师:对,我们要做到有理有据.上一节研究三角形的性质时,我们通过折叠、剪拼、度量等方法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但对这种方法,有的同学提出这样的疑问:在剪拼时,发现三个内角难以拼成一个平角,只是接近180°的某个值;度量三个角,然后相加,不一定能准确地得到180°.这两种情况怎么解释呢?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师:是这样的,研究几何图形时,从观察和实验得到的认识,有时会有误差,难以使人确信其结果一定正确.因此,就得在观察的根底上有理有据地说明理由,这就是说,要判断数学命题的真假,需要做必要的逻辑推理.二、共同探究,获取新知师:推理是一种思维活动,人们在思维活动中,常常要对事物的情况做出种种判断.教师多媒体出示:(1)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2)如果∠1和∠2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相等;(3)2+3≠5;(4)如果一个整数的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能被3整除.教师找一名学生答复,然后集体订正.师:在逻辑学中,但凡可以判断出真(即正确)、假(即错误)的语句叫做命题.上面的(1)、(2)、(4)都是正确的命题,我们称之为真命题;(3)是错误的命题,我们称之为假命题.如果一个语句没有对某一事件的正确与否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就不是命题,比方感慨句、疑问句、祈使句等.教师多媒体出示:(1)请关上窗户;(2)你明天骑车来上学吗?(3)天真冷啊!(4)今天晚上不会下雨.(5)昨天我们去旅游了.师:请同学们判断一下哪些语句是命题?学生讨论后答复,然后集体订正.师:每个命题都由题设、结论两局部组成,题设是事项,结论是由事项推出的事项.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有时我们为了简便,省略关联词“如果〞、“那么〞,如命题“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可以写成“对顶角相等〞.以“如果……那么……〞为关联词的命题的一般形式是“如果p,那么q〞,或者说成“假设p,那么q〞,其中p是这个命题的条件(或假设),q是这个命题的结论(或题断).三、边讲边练教师多媒体出示:【例1】指出以下命题的条件与结论:(1)两条直线都平行于同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平行;(2)如果∠A=∠B,那么∠A的补角与∠B的补角相等.生甲:(1)中“两条直线平行于同一条直线〞是条件,“两条直线平行〞是结论.生乙:“∠A=∠B〞是条件,“∠A的补角与∠B的补角相等〞是结论.四、层层推进,深入探究师:将命题“如果p,那么q〞中的条件与结论互换,便得到一个新命题“如果q,那么p〞,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命题都可以判断真假,当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时,它的逆命题也是真命题吗?学生交流讨论后发表意见.师:我们可以看这样一个例子,“如果∠1与∠2是对顶角,那么∠1=∠2”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是什么?生:它的逆命题是“如果∠1=∠2,那么∠1与∠2是对顶角〞.师:它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呢?生:假命题.师:你是怎么判断它是假命题的呢?学生交流讨论后答复.教师多媒体出示以以下列图.师:对.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比方角平分线分成的两个角,∠1=∠2,但显然,这里∠1与∠2就不是对顶角.像这种符合命题条件,但不满足命题结论的例子,我们称之为反例.假设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五、练习新知,加深讨论师:请同学们看教材中本节例1后练习的第2题.教师找学生答复,然后集体订正得到:(1)假命题.反例:|-1|=|1|,但-1≠1.(2)假命题.反例:(-1)×(-1)>0,但-1是负数.(3)真命题.(4)假命题.假设两条不平行的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同位角不相等.师:我们来看第3题.教师找学生答复,然后集体订正得到:(1)真命题,(2)真命题,(3)真命题.师:在数学命题的研究中,为了确认某些命题是真还是假,需要对命题的正确性进行论证,在论证过程中,必须追本求源,真理不需要再作论证,其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检验所得的真命题,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些作为原始根据的真命题称为公理.同学们想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公理?生甲: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生乙: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生丙: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这条直线,师:对,这些都是公理.有些命题,它们的正确性已经过推理得到证实,并被选定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谁能举几个例子?生甲:对顶角相等.生乙: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180°.生丙:等角的补角相等.师:对.推理的过程叫做证明.下面,我们来证明一个七年级时用过的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教师多媒体出示:【例2】:如以下列图,直线c与直线a、b相交,且∠1=∠2.求证:a∥b.师:假设“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个定理,怎么证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个结论?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口述,教师板书推理过程.证明:∵∠1=∠2,()又∵∠1=∠3,(对顶角相等)∴∠2=∠3.(等量代换)∴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教师强调: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这些根据,可以是条件,也可以是定义、公理、已经学过的定理.【例3】:如图,∠AOB+∠BOC=180°,OE平分∠AOB,OF平分∠BOC.求证:OE⊥OF.证明:∵OE平分∠AOB,OF平分∠BOC()∴∠1=∠AOB,∠2=∠BOC.(角平分线的定义)又∵∠AOB+∠BOC=180°,()∴∠1+∠2=(∠AOB+∠BOC)=90°.(等式性质)∴OE⊥OF.(垂直的定义)六、课堂小结师: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学生答复,教师补充完善.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上,通过举反例判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培养学生学会从反面思考问题的方法.通过强调正面的严密性,让学生理解证明的必要性和推理过程要步步有据.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举一〞,让学生独立思考、自由交流、集思广益,从而到达“反三〞的目的.尽可能地调动更多学生主动参与、交流、沟通,通过自身思维碰撞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从而准确地判断命题的真假,对于假命题举出反例.对于命题的证明,要求学生能写出证明的一般步骤并能做到步步有据.第2课时命题与证明(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三个推论.2.熟悉并掌握较简单命题的证明方法及其表述.3.探索并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4.会灵活地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几个推论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并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过程.2.让学生在思考与探索的过程中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几个推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严谨性和推理的用途.2.通过让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开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理.【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师:在前面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你还记得它的内容吗?学生答复.师:我们用什么方法证明过这个命题?生:用折叠、剪拼和度量的方法.师:很好!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定理的概念,大家还记得吗?生:记得.它们的正确性已经过推理得到证实,并被选定作为判定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师: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一个定理,它能够被证实,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简单命题的证明,现在我们来证明这个定理.二、共同探究,获取新知教师多媒体出示:【例1】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师:在证明命题时,要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如果问题与图形有关,首先,根据条件画出图形,并在图形上标出有关字母与符号;再结合图形,写出、求证.这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生:条件是一个三角形,结论是它的内角和等于180°.师:这个命题与图形有关吗?生:有关.师:那我们要画出什么图形?生:一个三角形.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师:题目中没有、求证,我们自己要写出来.就是条件,求证的就是要证的结论.应该怎么写?生::△ABC,如以下列图.求证:∠A+∠B+∠C=180°.教师板书.师:以前我们通过剪拼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了一个平角,这不是证明,但它却给我们以启发,现在我们通过作图来实现这种转化,给出证明.教师边操作边讲解:在剪拼中我们可以把∠B剪下,放在这个位置,在证明中我们可以作出一个角与∠B相等,来代替这种操作.并且为了证明的需要,在原来图形上添画的线,这种线叫做辅助线.同学们看,应该怎样添画辅助线来帮助我们证明这个问题?生:延长BC到D,以点C为顶点、CD为一边作∠2=∠B.教师作图:师:对.如果再知道什么条件就能得到结论了?学生讨论后答复.生:因为∠1+∠2+∠ACB是一个平角,等于180°,如果∠A=∠1,那么就有∠A+∠B+∠C=∠1+∠2+∠ACB=180°,这样就证出了结论.师:对.现在我们看怎样证∠A=∠1?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提示:∠A和∠1是什么角?生:内错角.师:怎么证两个内错角相等?生: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师:在题中要证哪两条直线平行?怎么证它们平行?生:证明CE∥BA,因为∠2=∠B,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就可以证出CE∥BA了.师:很好!我们现在来把这个推导过程具体写一下.要注意,我们刚刚是分析,可以由结论推条件,但在书写过程中,要先写条件,再写结论,这个顺序要理清.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师:现在大家想一想,如果一个三角形中一个角是9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另外两个角的和会是多少?生:90°.师:对.两个角的和是90°,我们可以称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生:互余.师:对.由此我们得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第一个推论.教师板书: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三、边讲边练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有多种方法,课本练习中给出了另外两种证法.大家能不能说出第一题的思路?生:过点A作DE∥BC后,由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来建立两个相等关系,再由平角的定义就可证出了.师:你们已经理清了思路,现在请大家将书上的证明过程补充完整.学生完成练习第1题.师:第二个练习的思路大家清楚吗?学生交流讨论后答复.生:过三角形一边上一点作两条平行线,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使△ABC的三个内角与组成平角的三个角分别相等,再由平角的定义证明它们的和是180°.师:很好!请同学们把证明过程补充完整.学生补充练习第2题的证明,教师巡视指导,然后集体订正.四、层层推进,深化理解教师多媒体出示:师: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中,我们曾经如图中所示那样把△ABC的一边BC延长至点D,得到∠ACD,像这样由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在上图中,△ABC的外角,也就是∠ACD与它不相邻的内角∠A、∠B有怎样的关系?你能给出证明吗?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后答复.生:∠ACD与∠ACB的和是180°,所以∠ACD=180°-∠ACB;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B+∠C=180°,∠A+∠B=180°-∠C.由等式的性质,得到∠ACD=∠A+∠B.师:很好!除了这个相等关系,还能得到什么大小关系?生:∠ACD>∠A,∠ACD>∠B.师:很好!在证明中主要应用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我们把这两个结论称为这个定理的两个推论.教师板书: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师:像这样,由公理、定理直接得出的真命题叫做推论.推论2可以用来计算角的大小,推论3可以用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例2】:如以下列图,∠1、∠2、∠3是△ABC的三个外角.求证:∠1+∠2+∠3=360°.师:这个问题实质上是三角形外角和定理,即三角形三个外角的和是360°.请大家想一下,怎么证明这个命题?学生交流讨论后答复,然后集体订正.证明:∵∠1=∠ABC+∠ACB,∠2=∠BAC+∠ACB,∠3=∠BAC+∠AB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1+∠2+∠3=2(∠ABC+∠ACB+∠BAC).(等式性质)∵∠ABC+∠ACB+∠BAC=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1+∠2+∠3=360°.五、课堂小结师: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发言,教师点评.教学反思本节课我通过让学生自己思考设计证明思路,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探索精神.在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第一种证法中,我带着他们回忆了以前证明此定理的操作方法,并说明这两种方法的思想是一致的.一方面可以让他们学会把实际问题用数学形式表示出来,另一方面培养了他们建立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的意识,促进知识的迁移.在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练习中,我让他们先理清思路,再做题,不但可以借鉴别人的思路,而且能做到整体把握,理清脉络.§27.3 过三点的圆一、课题§27.3 过三点的圆二、教学目标1.经历过一点、两点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的过程.2.. 知道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画圆的方法3.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和外心.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经历过一点、两点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的过程.难点:知道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画圆的方法.四、教学手段现代课堂教学手段五、教学方法学生自己探索六、教学过程设计〔一〕、新授A画圆,并考虑这样的圆有多少个?A、B画圆,并考虑这样的圆有多少个?A、B、C画圆,并考虑这样的圆有多少个?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思考、交流后,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本小组的探索成果,在展示后,接受其他学生的质疑.得出结论:过一点可以画无数个圆;过两点也可以画无数个圆;这些圆的圆心都在连结这两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可以画一个圆,并且这样的圆只有一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给出三角形外接圆的概念:经过三角形三个顶点可以作一个圆,这个圆叫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例:画三角形的外接圆.让学生探索课本第15页习题1.一起探究八年级〔一〕班的学生为老区的小朋友捐款500元,准备为他们购置甲、乙两种图书共12套.甲种图书每套45元,乙种图书每套40元.这些钱最多能买甲种图书多少套?分析:带着学生完成课本第13页的表格,并完成2、3 问题,使学生清楚通过列表可以更好的分析题目,对于情景较为复杂的问题情景可采用这种分析方法解题.另外通过此题,使学生认识到:在应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时,当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后,还要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确定问题的解.〔二〕、小结七、练习设计P15习题2、3八、教学后记后备练习:1.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6cm8cm10cm,,,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外接圆面积等于2cm.2. 如图,有A,B,C三个居民小区的位置成三角形,现决定在三个小区之间修建一个购物超市,使超市到三个小区的距离相等,那么超市应建在〔〕A.在AC,BC两边高线的交点处B.在AC,BC两边中线的交点处C.在AC,BC两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处D.在∠A,∠B两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处C。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一课件 《常用逻辑用语》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PPT(第1课时命题与量词)
3.下列不是全称量词命题的是 ( ) A.任何一个实数乘零都得零 B.自然数都是整数 C.高一(1)班绝大多数同学是团员 D.每一个四边形的内角和都是 180° C [“高一(1)班绝大多数同学是团 员”,即“高一(1)班有的同 学不是团员”,不是全称量词命题.]
24
存在量词和存在量词命题
【例 4】 下列命题中存在量词命题的个数是( ) ①至少有一个偶数是质数; ②∃x∈R,x2-1>0; ③有的平行四 边形是菱形.
D [选项D中含有存在量词“存在”,所以根据存在量词命题 的定义知选D.]
42
3.下列命题: ①所有合数都是偶数; ②x∈R,(x-1)2+1≥1; ③有些无理数的平方还是无理数.其中既是全称量词命题,又是真命 题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B [命题①是假命题;命题②既是全称量词命题,又是真命 题;命题③既是存在量词命题, 又是真命题,故选B.]
4
2.全称量词和全称量词命题 (1)一般地,“ 任意 ”“所有”“每一个”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 物的全体,称为全称量词,并用符号“ ∀”表示. (2)含有 全称量词 的命题叫做全称量词命题,通常将含有变量 x 的语句用 p(x),q(x),r(x),…表示,变量 x 的取值范围用 M 表示, 那么全称量词命题“对 M 中任意一个 x,p(x)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
40
1.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有( ) ①若 a>b,b>c,则 a>c;②x>2;③3<7. A.0 个 B.1 个 C.2 个
D.3 个
B [①③是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是命题;②不能判断真 假,不是命题.]
41
2.下列命题是存在量词命题的是( ) A.对顶角相等 B.正方形都是四边形 C.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直线 D.存在实数大于等于 1
新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数学 课时1 定义与命题 教案(教学设计)
第2章三角形2.2 命题与证明课时1 定义与命题【知识与技能】1.了解定义的含义;2.了解命题的概念,能把一个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重点)3.会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难点)【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活动的过程,得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能用平行线的性质推出这一定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归纳、推理得出数学猜想,体验数学充满探索性、创造性.了解命题的概念,能把一个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会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多媒体课件、三角形硬纸片、剪刀.一、情境导入神舟十号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主要由推进舱(服务舱)、返回舱、轨道舱组成.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2.666秒发射,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遥十)“神箭”发射成功.在轨飞行十五天左右,加上发射与返回,其中停留天宫一号十二天,共搭载三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6月13日与天宫一号进行对接.6月26日回归地球.要读懂这段报道,你认为要知道哪些名称和术语的含义?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定义【类型一】定义的判断下列语句中,属于定义的是( )A.直线AB和CD垂直吗B.过线段AB的中点C画AB的垂线C.一般地,把一个多项式表示成若干个多项式的乘积的形式,称为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解析:定义是对概念的特征性质进行描述,它必须是严密的,只有选项C 符合,故选C.方法总结:疑问句、感叹句、作图过程的叙述、性质等都不是定义,定义常用“……叫……”“……称为……”来表示.【类型二】给概念下定义请叙述下列概念的定义:(1)三角形;(2)代数式.解:(1)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相接所构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2)把数与表示数的字母用运算符号连接而成的式子叫作代数式.方法总结:给数学概念下定义时,语言要准确、精练,要描述出概念的特征性质.探究点二:命题【类型一】命题的判断下列语句中,不是命题的是(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对顶角相等C.不是对顶角不相等D.过直线AB外一点P作直线AB的垂线解析:根据命题的定义,看其中哪些选项是判断句,其中只有D选项不是判断句,故选D.方法总结:①命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而且必须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疑问句、感叹句、作图过程的叙述都不是命题.②命题常见的关键词有“是”“不是”“相等”“不相等”“如果……那么……”.【类型二】把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把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3)等角的余角相等.解:(1)如果两个角是同位角,那么两条直线平行;(2)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3)如果两个角是相等的角,那么它们的余角相等.方法总结:把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时,应添加适当的词语,使语句通顺.【类型三】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写出命题:“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和结论.解析:先把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再确定条件和结论.解:把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两条直线平行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所以命题的条件是“两条直线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结论是“这两条直线平行”.方法总结:每一个命题都一定能用“如果……,那么……”的形式来叙述.“如果”后面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后面的部分是“结论”.探究点三:互逆命题请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1)如果a=b,那么a2=b2;(2)如果两个有理数相等,那么它们的平方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解析:分别找出各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再把条件和结论对调.解:(1)如果a2=b2,那么a=b;(2)如果两个有理数的平方相等,那么这两个有理数相等;(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方法总结: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应先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再把条件和结论对换即可.有时还可以把原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以方便写出条件和结论.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定义,学习了定义、命题、逆命题等概念,在学习中让学生理解并熟记概念的含义.本节课的易错点是写出命题的逆命题,可要求先把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再把条件和结论对调.1.定义2.命题3.互逆命题【正式作业】教材P16习题11.2第1,3,7题【家庭作业】《》P5-P6。
定义与命题 (第1课时)八年级数学课件
这个黑客是 个小偷吧?
可能是个喜欢穿 黑衣服的贼.
可见,在交流时对名称和术语要有共同的认识才行.
探究新知
由此可 知 :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必须对某些名词或术语有共同的认识才能正常进行.
为此人们对各个名词或术语的含义,都给予了尽量详细的描述,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也就是给 出了它们的定义.
探究新知
一般地,能清楚地规规定定某一名称或术语 意的义意义的句子叫做该名称或术语定的义定义. 例如: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叫做中华人 民共和国公民”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 的定义;
(3)平行用符号“∥”表示.
一般情况下,疑问 句不是命题,图形 的作法不是命题, 祈使句也不是命题!
探究新知
注意: 1.只要对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不管正确与否,都是命题. 如: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2.如果一个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 它就不是命题.
如:画线段AB=CD.
探究新知 素养考点 命题的识别
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 “如果” 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
探究新知
有些命题没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条件和结论不明显,对于这样的命题,要经过分析才能 找出条件和结论,也可以先将它们改写成“如果……那 么……”的形式.
注意:命题的条件部分,有时也可用“已知……” 或者“若……”等形式表述,命题的结论部分,有时也 可用“求证……”或“则……”等形式表述.
定义与命题 第1 课时
导入新知
有一位田径教练向领导汇报训练成绩;
好!继续努力,
小明的百米成绩
争取超过10秒.
有进步,已达到
9秒9.
相传,阎锡山在观看士兵篮
【新人教版】2019-2020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3章 13.2 命题与证明 第1课时 命题与证明教案
13.2命题与证明第1课时命题与证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命题、真命题、假命题的意义,了解公理、定理、证明的概念;2.了解原命题、逆命题的意义;3.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能用举反例的方法判断命题的真假,会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简单命题的证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命题真假的判断,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求真务实的作风.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对数学定理、命题的由来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命题的概念和命题、公理、定理的区别.【教学难点】严密完整地写出推理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上一节课中,我们研究三角形的性质是通过折叠、剪拼或度量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的,但这些做法都会出现很多误差,会存在疑问.有没有更准确更严格的方法得出结论呢?二、合作探究问题1:推理是一种思维活动,人们在思维活动中,常常要对事物的情况做出种种判断.例如:(1)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2)如果∠1和∠2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相等;(3)2+3≠5;(4)如果一个整数的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能被3整除.判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结论:(1)(2)(4)是正确的,(3)是错误的.问题2:什么叫命题?什么叫真命题?什么叫假命题?结论:对某一事件作出正确或不正确判断的语句(或式子)叫做命题,其中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典例1判断下面语句中哪些是命题?(1)请关上窗户;(2)你明天上学吗?(3)天真冷啊!(4)昨天我们去旅游了。
[解析](4)是命题,(1)(2)(3)不是命题问题3:(1)命题的一般形式是什么?(2)什么叫原命题、逆命题?(3)什么叫反例?结论:(1)命题的一般形式是“如果p,那么q”或“如果p,则q”.(2)将命题“如果p,那么q”中的条件与结论互换,便得到一个新命题“如果q,那么p”,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就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3)符合命题条件,但不满足命题结论的例子,我们称之为反例.典例2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与结论:(1)两条直线都平行于同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平行;(2)如果∠A=∠B,那么∠A的补角与∠B的补角相等.[解析](1)“两条直线都平行于同一条直线”是条件,“两条直线平行”是结论.(2)“∠A=∠B”是条件,“∠A的补角与∠B的补角相等”是结论.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所得逆命题的真假,如果是假命题,请举一个反例:(1)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如果a=0,那么ab=0.[解析](1)逆命题是“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是真命题.(2)逆命题是“如果ab=0,那么a=0”,是假命题.反例,当a=1,b=0时,ab=0.典例3已知:如图,直线c与直线a,b相交,且∠1=∠2.求证:a∥b.[解析]∵∠1=∠2,(已知)又∵∠1=∠3,(对顶角相等)∴∠2=∠3.(等量代换)∴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已知:如图,∠AOB+∠BOC=180°,OE平分∠AOB,OF平分∠BOC.求证:OE⊥OF.[解析]∵OE平分∠AOB,OF平分∠BOC,(已知)∴∠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定义与命题2【公开课教案】(含反思)
7.2 定义与命题第1课时定义与命题第一环节:情景引入(由学生表演)活动内容:小亮和小刚正在津津有味地阅读《我们爱科学》.小亮说:……小刚说:“是的,现在因特网广泛运用于我们的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但……”小亮说:“……”小刚说:“……”小亮说:“哈!,这个黑客终于被逮住了.”……坐在旁边的两个人一边听着他们的谈话,一边也在悄悄议论着:一人说:“这黑客是个小偷吧?”另一人说:“可能是喜欢穿黑衣服的贼.”……一人说:“那因特网肯定是一张很大的网.”另一人说:“估计可能是英国造的特殊的网.”……(表演结束)教师提出问题:在这个小品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必须在对某些名称和术语有共同认识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为此,我们需要给出它们的定义.)①关于“黑客”对话的片断来引入生活中交流时必须对某些名称和术语有共同的认识才能进行;②对定义含义的解释;③举例说明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所熟知的定义(学生举例,看哪个小组的举例又多又好);活动目的:让学生通过对一个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名词:“黑客”、“因特网”的不同理解,从而使学生了解定义的含义.教学效果:很多学生对黑客的概念是很熟悉的,而小品中出现的黑客的定义与自己所熟知的黑客的概念完全不同,由此产生了对定义的兴趣.第二环节:命题含义(情景引入)活动内容:①师:如果B处水流受到污染,那么____处水流便受到污染;如果C处水流受到污染,那么____处水流便受到污染;如果D处水流受到污染,那么____处水流便受到污染;②学生自编自练:如果____处水流受到污染,那么____处水流便受到污染.([生甲]如果B处工厂排放污水,那么A、B、C、D处便会受到污染.[生乙]如果B处工厂排放污水,那么E、F、G处也会受到污染的.[生丙]如果C处受到污染,那么A、B、C处便受到污染.[生丁]如果C处受到污染,那么D处也会受到污染的.[生戊]如果E处受到污染,那么A、B处便会受到污染.[生己]如果H处受到污染,我认为是A处的那个工厂或B处的那个工厂排放了污水.因为A处工厂的水向下游排放,B处工厂的污水也向下游排放.……老师归纳:同学们在假设的前提条件下,对某一处受到污染作出了判断.像这样,对事情作出判断的句子,就叫做命题.即:命题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如:熊猫没有翅膀.对顶角相等.大家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生甲]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生乙]无论n为任意的自然数,式子n2-n+11的值都是质数.[生丙]内错角相等.[生丁]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一个直角.[生戊]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生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师]很好.大家举出许多例子,说明命题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不能同时既否定又肯定,如:你喜欢数学吗?作线段AB=a.平行用符号“∥”表示.这些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们就不是命题.一般情况下:疑问句不是命题.图形的作法不是命题.)活动目的:通过对水流的污染问题引入命题的概念,使学生了解命题的含义,会判断某些语句是不是命题.教学效果:命题的判断只有两种形式,要么肯定,要么否定。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四种命题的概念教案
二简易逻辑(§1.7.1 四种命题)教学时间:第一课时课题: §1.7.1 四种命题的概念教学目标:1.理解四种命题的概念,掌握命题形式的表示.2.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四种命题的概念.教学难点:由原命题写出另外三种命题.教学方法:读、议、讲、练结合教学.教具准备:投影片1张教学过程:(I)复习回顾师:初中已学习过命题与逆命题的知识,请一位同学回答:什么叫做命题的逆命题?举例。
生: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且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命题。
如“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条件(题设):同位角相等。
结论:两直线平行它的逆命题: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师:本节将进一步研究命题与其有关的命题的概念。
(II)讲授新课§1.7.1 四种命题的概念师:阅读课本P20—P30,思考下列问题:(1) 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的定义分别是什么?(2) 原命题的形式表示为“若p则q”,则其它三种命题的形式如何表示?(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下列三个命题:)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负数的平方是正数;③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师:请同学回答:什么叫做原命题?原命题的形式可如何表示?生:通常把所给的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
如果用p和q分别表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则原命题可表示:若p则q。
师:什么叫做逆命题初中已学过,那么原命题的逆命题的形式如何表示?生:原命题的逆命题的形式可表示为:若q则p.师:请写出黑板上第①个命题的逆命题.生: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师:什么叫做否命题?形式可如何表示?生: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否定,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否命题,这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否命题.。
否命题的形式可表示为:若非p则非q.(注:教师强调,可书写为:若┐p则┐q.)师:写出黑板上命题①的否命题.生:两直线不平行,同位角不相等.师:什么叫做逆否命题?形式可如何表示?生: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原命题的结论和条件的否定,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否命题,这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2022八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三角形2.2命题与证明第1课时定义与命题课件新版湘教版14
解:题图①中∠DEF 与∠ABC 相等,题图②中∠DEF 与∠ABC 互补. 命题: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2022年3月23日星期三2022/3/232022/3/232022/3/23 2、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 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人。2022年3月2022/3/232022/3/232022/3/233/23/2022 3、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 2022/3/232022/3/23March 23, 2022
1.对一个概念的含义加以_描__述__说__明__或__作__出__明__确__规__定___的语句叫 作这个概念的定义.
2.一般地,对某一件事情__作__出__判__断____的语句(陈述句)叫作命题.
3 . 命 题 通 常 写 成 “_如__果__…__…__,__那__么__…__…___” 的 形 式 , 其 中 “__如__果____”引出的部分就是条件,“__那__么____”引出的部分就 是结论.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作线段 CD=AB”是一个命题 B.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点叫作三角形的重心是定义 C.“若 x2=1,则 x=1” 不是命题 D.“含有相同字母的项称为同类项”是“同类项”的定义
13.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中位线.如 图,在△ABC 中,D,E 分别是 AB,AC 边的中点,线段 DE 就是△ABC 的中位线.
绛县X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三角形2.2命题与证明第1课时定义命题教案新版湘教版
2.2命题与证明第1课时定义、命题【知识与技能】了解命题、定义的含义;对命题的概念有正确的理解.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营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教学重点】找出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教学难点】命题概念的理解.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父子对话子:爸爸,什么是法律?父:法律就是法国的律师.子:那什么是法盲呢?父:法盲就是法国的盲人.(学生听后,大笑)同学们为什么笑呢?[生]父子俩对概念理解不清.[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由于父子俩对法律、法盲的定义不理解,因而闹出了笑话,所以对某些特殊名称或术语,我们需要给出它们的定义. 这节课我们就要共同来研究“定义与命题”.【教学说明】巧设现实情境,引入新课.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我们学习了许多有关三角形的概念,你能列举出一些与三角形有关的概念吗?【归纳结论】对一个概念的含义加以描述说明或作出明确规定的语句叫作这个概念的定义.如“把数与表示数的字母用运算符号连接而成的式子叫作代数式”是代数式的定义.【教学说明】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的学习可持续发展.2.说一说“方程”、“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定义.3.下列叙述事情的语句中,哪些对事情作出了判断?(1)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2)如果|a|=3,那么a=3;(3)1月份有31天;(4)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5)一个锐角与钝角互补吗?【归纳结论】一般地,对某一件事情作出判断的语句(陈述句)叫作命题.4.观察:下列命题的表述形式有什么共同点?(1)如果a=b,且b=c,那么a=c;(2)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在数学中,许多命题是由题设(或已知条件)、结论两部分组成的.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这样的命题常可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用“如果”开始的部分就是题设,而用“那么”开始的部分就是结论.5.做一做,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并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①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③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④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上述命题③与④的条件与结论之间有什么关系?【归纳结论】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叫作原命题,另一个叫作逆命题.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下列句子中,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1)对顶角相等;(2)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4)a、b两条直线平行吗?(5)高个的李明明;(6)玫瑰花是动物;(7)若a2=4,求a的值;(8)若a2=b2,则a=b.2.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1)若a<b,则-b<-a;(2)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3)在ΔABC中,若AB>AC,则∠C>∠B吗?(4)两点之间线段最短;(5)解方程x2-2x-3=0;(6)1+2≠3.3.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解:条件是: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结论是: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改写成: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三条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2)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解:条件是:同一个三角形中的两个角相等;结论是:这两个角所对的两条边相等.改写成:如果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3)对顶角相等.解:条件是:两个角是对顶角;结论是:这两个角相等.改写成: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4)同角的余角相等;解:条件是: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结论是:这两个角相等.改写成: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5)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解:条件是:三个角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结论是:这三个角的和等于180°.改写成:如果三个角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那么这三个角的和等于180°.(6)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解:条件是:一个点在一个角的平分线上;结论是:这个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改写成:如果一个点在一个角的平分线上,那么这个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4.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1)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2)两条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教学说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布置作业:教材P52“练习”.“如果……那么……”的形式.利用疑问句和祈使句的特点,判定二者不是命题的语句.学生的掌握情况还是比较可观的.等腰三角形基础训练1.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5,则它的周长为(A ) A. 12 B. 9C. 12或9D. 9或72.如果三角形满足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倍,那么我们称这个三角形为“智慧三角形”.下列各组数据中,能作为一个智慧三角形三边长的一组是(D )A. 1,2,3B. 1,1, 2C. 1,1, 3D. 1,2, 3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顶角度数为(D ) A. 60° B. 120°C. 60°或150°D. 60°或120°4.下面给出的几种三角形:①有两个角为60°的三角形;②三个外角都相等的三角形;③一边上的高也是这边上的中线的等腰三角形;④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其中一定是等边三角形的有(B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第5题图)5.如图,在△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 ,过点O 作EF ∥BC 交AB 于点E ,交AC 于点F ,过点O 作OD ⊥AC 于D ,下列四个结论:①EF =BE +CF ;②∠BOC =90°+12∠A ;③点O 到△ABC 各边的距离相等;④设OD =m ,AE +AF =n ,则S △AEF =mn .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第6题图)6.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AC ,AB 上的点,BD 与CE 交于点O .给出下列三个条件:①∠EBO =∠DCO ;②∠BEO =∠CDO ;③BE =CD .上述三个条件中,哪两个条件组合可判定△ABC 是等腰三角形(用序号写出一种情形):①③或②③.7.在△ABC AB =22,BC =1,∠ ABC =45°,以AB 为一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D ,使∠ABD =90°,连结CD ,则线段CD 的长为__5或13__.(第8题图)8.如图,在△ABC 中,AB =AC ,D 为CA 延长线上一点,DE ⊥BC ,交线段AB 于点F .请找出一组相等的线段(AB =AC 除外)并加以证明.解:AD =AF .证明如下: ∵AB =AC ,∴∠B =∠C . ∵DE ⊥BC ,∴∠B +∠BFE =∠C +∠D =90°, ∴∠BFE =∠D . ∵∠BFE =∠DFA , ∴∠DFA =∠D , ∴AF =AD .拓展提高(第9题图)9.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P 是∠ABC 的平分线BD 上一点,PE ⊥AB 于点E ,线段BP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点F ,垂足为Q .若BF =2,则PE 的长为(B )A. 2B. 3C. 2 3D. 310.已知等腰△ABC 中,AD ⊥BC 于点D ,且AD =12BC ,则△ABC 底角的度数为(D )A. 45°B. 75°C. 60°D. 45°或75°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2,2),B (32,32),动点C 在x 轴上,若以A ,B ,C 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点C 的个数为(B )A. 2B. 3C. 4D. 512.如图,等腰△ABC 纸片(AB =AC )可按图中所示方法折成一个四边形,点A 与点B 重合,点C 与点D 重合,则在原等腰△ABC 中,∠B =72度.(第12题图)(第13题图)1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ABC 与∠D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H ,过H 作AD 的平分线交AB 于E ,交CD 于F .若BE =3,CF =2,则EF =__5__.14.如图,已知∠AOB =α,在射线OA ,OB 上分别取点OA =OB 1,连结AB 1,在B 1A ,B 1B 上分别取点A 1,B 2,使B 1B 2=B 1A 1,连结A 1B 2,…,按此规律下去,记∠A 1B 1B 2=θ1,∠A 2B 2B 3=θ2,…,∠A n B n B n +1=θn ,则:(1)θ1=180°+α2;(2) θn =()2n -1·180°+α2n. ,(第14题图))15.在如图所示的钢架中,焊上等长的13根钢条来加固钢架.若AP 1=P 1P 2=P 2P 3=…=P 13P 14=P 14A ,则∠A 的度数是__12°__.,(第15题图))16.如图,∠BOC =9°,点A 在OB 上,且OA =1,按下列要求画图: 以点A 为圆心,1为半径向右画弧交OC 于点A 1,得第1条线段AA 1; 再以点A 1为圆心,1为半径向右画弧交OB 于点A 2,得第2条线段A 1A 2; 再以点A 2为圆心,1为半径向右画弧交OC 于点A 3,得第3条线段A 2A 3; ……这样画下去,直到得第n 条线段,之后就不能再画出符合要求的线段了,则n =__9__.,(第16题图))17.如图,已知点A (3,0),B (0,4),C 为x 轴上一点. (1)画出等腰三角形ABC . (2)求出C 点的坐标.,(第17题图))解:(1)如解图.,(第17题图解))(2)①当A 是顶点时,C 1(-2,0),C 2(8,0), ②当B 是顶点时,C 3(-3,0)③当C 是顶点时,C 4⎝ ⎛⎭⎪⎫-76,0.(第18题图)18.如图,在△ABC 中,AD ⊥BC ,垂足为D ,BE ⊥AC ,垂足为E ,M 为AB 边的中点,连结ME ,MD ,ED . (1)求证:△MED 为等腰三角形. (2)求证:∠EMD =2∠DAC .解:(1)证明:∵M 为AB 边的中点,AD ⊥BC ,BE ⊥AC ,∴ME =12AB ,MD =12AB ,∴ME =MD ,∴△MED 为等腰三角形.(2)∵ME =12AB =MA ,∴∠MAE =∠MEA , ∴∠BME =2∠MAE .同理,MD =12AB =MA ,∴∠MAD =∠MDA , ∴∠BMD =2∠MAD ,∴∠EMD =∠BME -∠BMD =2∠MAE -2∠MAD =2∠DAC .(第19题图)19.如图,已知点D 为等腰直角△ABC 内一点,∠CAD =∠CBD =15°,E 为AD 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 =CA .(1)求证:DE 平分∠BDC .(2)若点M 在DE 上,且DC =DM ,求证:ME =BD . 解:(1)证明:∵△ABC 为等腰Rt△, ∴AC =BC ,∠CAB =∠CBA =45°. ∵∠CAD =∠CBD =15°,∴∠BAD =∠ABD =45°-15°=30°,∴BD =AD . 又∵CA =CB ,∴△BDC ≌△ADC (SAS ). ∴∠DCA =∠DCB .又∵∠ACB =90°,∴∠DCA =∠DCB =45°.∵∠BDE =∠ABD +∠BAD =30°+30°=60°,∠EDC =∠DAC +∠DCA =15°+45°=60°, ∴∠BDM =∠EDC .∴DE 平分∠BDC .(第19题图解)(2)如解图,连结MC .∵DC =DM ,且∠MDC =60°, ∴△MDC 是等边三角形, ∴CM =CD .又∵∠EMC=180°-∠DMC=180°-60°=120°,∠ADC=180°-∠MDC=180°-60°=120°,∴∠EMC=∠ADC.又∵CE=CA,∴∠DAC=∠CEM=15°.∴△ADC≌△EMC(AAS).∴ME=AD=BD.第19章检测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A.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B.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C.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D.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2.(2017·上海)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AC、BD是它的两条对角线,那么下列条件中,能判断这个平行四边形为矩形的是( C )A.∠BAC=∠DCA B.∠BAC=∠DAC C.∠BAC=∠ABD D.∠BAC=∠ADB3.如图,将平行四边形ABCD沿AE翻折,使点B恰好落在AD上的点F处,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C )A.AF=EF B.AB=EF C.AE=AF D.AF=BE,第3题图) ,第4题图),第5题图) ,第6题图) 4.如图,在△ABC中,AB>BC>AC,小华依下列方法作图,①作∠C的角平分线交AB 于点D;②作CD的中垂线,分别交AC、BC于点E、F;③连结DE、DF.根据小华所作的图,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A )A.四边形CEDF为菱形 B.DE=DAC.DF⊥CB D.CD=BD5.如图△ABC中,AD是角平分线,DE∥AC交AB于点E,DF∥AB交AC于点F,若AE =4 cm,那么平行四边形AEDF周长为( B )A.12 cm B.16 cm C.20 cm D.22 cm6.如图,在△ABC中,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AB于点D、F,BE⊥DF交DF的延长线于点E,已知∠A=30°,BC=2,AF=BF,则四边形BCDE的面积是( A ) A.2 3 B.3 3 C.4 D.4 37.菱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在坐标原点,且AD平行于x轴,若点A的坐标为(-1,2),则点C的坐标为( A )A.(1,-2) B.(2,-1) C.(1,-3) D.(2,-3)8.如图,将等边△ABC沿射线BC向右平移到△DCE的位置,连结AD、BD,则下列结论:①AD=BC;②BD、AC互相平分;③四边形ACED是菱形;④BD⊥DE.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D )A.1个 B.2个 C.3个 D.4个,第8题图) ,第9题图),第10题图)9.如图,两条笔直的公路l 1、l 2相交于点O ,村庄C 的村民在公路的旁边建三个加工厂 A 、B 、D ,已知AB =BC =CD =DA =5公里,村庄C 到公路l 1的距离为4公里,则村庄C 到公路l 2的距离是( B )A .3公里B .4公里C .5公里D .6公里10.(2017·攀枝花)如图,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BC 、CD 上,△AEF 是等边三角形,连结AC 交EF 于点G ,过点G 作GH ⊥CE 于点H ,若S △EGH =3,则S △ADF =( A )A .6B .4C .3D .2二、 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矩形内有一点P 到各边的距离分别为1、3、5、7,则该矩形的最大面积为__64__. 12.若菱形的一条对角线长为2 cm ,面积为2 3 cm 2,则它的周长为__8_cm __.13.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将△ABP 绕点B 顺时针方向旋转到能与△CBP ′重合,若PB =3,则PP ′=__32__.14.如图,在Rt △ABC 中,∠ACB=90°,AC =4,BC =3,D 为斜边AB 上一点,以线段CD 、CB 为边作▱CDEB ,当AD =__75__时,▱CDEB 为菱形.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第15题图)15.如图,点P 是矩形ABCD 的边AD 上的一动点,矩形的两条边AB 、BC 的长分别是6和8,则点P 到矩形的两条对角线距离之和PE +PF =__4.8__.16.在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AE ⊥BD 于点E ,若OE ∶ED =1∶3,AE=3,则BD =__4或855__. 17.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边BC 、CD 上,且AE =EF =FA.下列结论:①△ABE ≌△ADF ;②CE =CF ;③∠AEB =75°;④BE +DF =EF ;⑤S △ABE +S △ADF =S △CEF .其中正确的是__①②③⑤__.(只填写序号),第17题图) ,第18题图)18.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BC =CD =AC =23,AB =6,则BD 的长为__42__.三、 解答题(共66分)19.(10分)如图,四边形ABCD 为菱形,已知A(0,4),B(-3,0).(1)求点D 的坐标;(2)求经过点C 的反比例函数表达式.解:(1)∵A (0,4),B (-3,0),∴OB =3,OA =4,∴AB =5.∵在菱形ABCD 中,AD =AB =5,∴OD =1,∴D (0,-1).(2)∵BC ∥AD ,BC =AB =5,∴C (-3,-5).设经过点C 的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为y =k x.把(-3,-5)代入表达式,得k =15, ∴y =15x.20.(10分)已知:如图,在△ABC 中,D 是BC 边上的一点,连结AD ,取AD 的中点E ,过点A 作BC 的平行线与CE 的延长线交于点F ,连结DF.(1)求证:AF =DC ;(2)请问:AD 与CF 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FDC 是矩形?并说明理由.解:(1)证明:∵AF ∥BC ,∴∠AFE =∠DCE ,∵E 为AD 的中点,∴AE =DE.又∵∠AEF =∠DEC ,∴△AEF ≌△DEC ,∴AF =DC.(2)当AD =CF 时,四边形AFDC 是矩形,理由如下:由(1)得AF =DC 且AF ∥DC ,∴四边形AFDC 是平行四边形.又∵AD =CF ,∴四边形AFDC 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1.(10分)如图,在矩形ABCD 中,F 是BC 上一点,连结AF ,AF =BC ,DE ⊥AF ,垂足为E ,连结DF.求证:(1)△ABF ≌△DEA.(2)DF 是∠EDC 的平分线.证明:(1)∵四边形ABCD 为矩形,∴∠B =∠BAD =90°,∴∠BAF +∠BFA =90°,∠BAF +∠EAD =90°,∴∠BFA =∠EAD.∵DE ⊥AF ,∴∠AED =∠B =90°.又∵AF =BC =AD ,∴△ABF ≌△DEA.(2)∵△ABF ≌△DEA ,∴DE =AB.∵四边形ABCD 为矩形,∴∠C =90°,AB =CD ,∴DE =CD ,∴DF 是∠EDC 的平分线.22.(12分)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AC =6,BD =8,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 cm 的速度沿射线AC 移动,点Q 从点C 出发以每秒1 cm 的速度沿射线CA 移动.(1)经过几秒,以P 、Q 、B 、D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矩形?(2)若BC ⊥AC 垂足为C ,求(1)中矩形边BQ 的长.解:(1)经过7秒,四边形BPDQ 为矩形.理由如下:经过7秒,PA =QC =7,∵AC =6,∴CP =AQ =1,∴PQ =BD =8.∵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BD =8,AC =6,∴AO =OC =3,∴BO =DO =4,∴OQ =OP =4,∴四边形BPDQ 为平行四边形.∵PQ =BD =8,∴四边形BPDQ 为矩形,(2)由(1)得BO =4,CQ =7,CO =3. ∵BC ⊥AC ,∴∠BCA =90°,∴BC =OB 2-OC 2=7.又BC 2+CQ 2=BQ 2,∴BQ =56=214.23.(12分)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 中,M 是AB 的中点,E 是AB 延长线上的一点,MN ⊥DM 且交∠CBE 的平分线于点N.(1)求证:MD =MN.(2)若将上述条件中的“M 是B 的中点”改为“M 是AB 上的任意一点”,其余条件不变(如图②),则结论“MD =MN ”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解:(1)证明:取AD 的中点F ,连结FM.∵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 =AD ,∠A =∠ABC =90°.又∵M 、F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AM =MB =12AB =12AD =DF =AF. ∴AF =AM ,DF =MB.又∵∠A =90°,∴∠AFM =45°,∴∠DFM =135°.∵BN 平分∠CBE ,∴∠MBN =90°+45°=135°,∴∠DFM =∠MBN.∵MN ⊥DM ,∴∠NMB +∠DMA =90°.又∵∠FDM +∠DMA =90°,∴∠FDM =∠NMB ,∴△DFM ≌△MBN (ASA ).∴MD =MN.(2)成立.证明:在AD 上取一点F ,使得AF =AM.同理于(1)的证明过程,可得∠FDM =∠NMB ,∠DFM =∠MBN =135°.∵AD =AB ,AF =AM ,∴DF =MB.∴△DFM ≌△MBN (ASA ).∴MD =MN.24.(12分)(1)如图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过点D 作DP ∥OC ,且DP =OC ,连结CP ,判断四边形CODP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如果题目中的矩形变为菱形,结论变为什么?说明理由;(3)如果题目中的矩形变为正方形,结论又应变为什么?说明理由.解:(1)四边形CODP 的形状是菱形.理由:∵四边形ABCD 是矩形,∴AC =BD ,OA =OC =12AC ,OB =OD =12BD ,∴OC =OD.∵DP ∥OC ,DP =OC ,∴四边形CODP 是平行四边形.∵OC =OD ,∴平行四边形CODP 是菱形.(2)四边形CODP 的形状是矩形.理由:∵四边形ABCD 是菱形,∴AC ⊥BD ,∴∠DOC =90°. ∵DP ∥OC ,OP =OC ,∴四边形CODP 是平行四边形.∵∠DOC =90°,∴四边形CODP 是矩形.(3)四边形CODP 的形状是正方形.理由:∵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C ⊥BD ,AC =BD ,OA =OC =12AC ,OB =OD =12BD ,∴∠DOC =90°,OD =OC.∵DP ∥OC ,DP =OC ,∴四边形CODP 是平行四边形.∵∠DOC =90°,OD =OC ,∴平行四边形CODP 是正方形.。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1-1教学案:第一章1.1命题及其关系含答案
第1课时命题[核心必知]1.预习教材,问题导入根据以下提纲,预习教材P2~P4,回答下列问题.观察教材P2“思考”中的6个语句.(1)这6个语句都是陈述句吗?提示:是.(2)能否判断这6个语句的真假性?提示:能.2.归纳总结,核心必记命题及相关概念命题错误![问题思考](1)“x〉5”是命题吗?提示:不是.(2)陈述句一定是命题吗?提示:不一定.(3)命题“当x=2时,x2-3x+2=0”的条件和结论各是什么?提示:条件:x=2;结论:x2-3x+2=0.(4)“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一定是真命题吗?提示:不一定.(5)数学中的定义、公理、定理、推论是真命题吗?提示:是.[课前反思](1)命题的定义是:;(2)真、假命题的定义是:;(3)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定义是:.[思考]一个语句是命题应具备哪两个要素?提示:(1)是陈述句;(2)可以判断真假.讲一讲1.判断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链接教材P2-例1) (1)函数f(x)=错误!在定义域上是减函数;(2)一个整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3)3x2-2x〉1;(4)在平面上作一个半径为4的圆;(5)若sin α=cos α,则α=45°;(6)2100是一个大数;(7)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吗?(8)若x∈R,则x2+2>0.[尝试解答] (1)是陈述句,且能判断真假,是命题.(2)是陈述句,且能判断真假,是命题.(3)当x∈R时,3x2-2x与1的大小关系不确定,无法判断其真假,不是命题.(4)不是陈述句,不是命题.(5)是陈述句,且能判断真假,是命题.(6)是陈述句,但是“大数"的标准不确定,所以无法判断其真假,不是命题.(7)不是陈述句,不是命题.(8)是陈述句,且能判断真假,是命题.(1)一个语句是命题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陈述句;二是能够判断真假.一般来说,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都不是命题.(2)对于含有变量的语句,要注意根据变量的取值范围,看能否判断真假.若能,就是命题;若不能,就不是命题.(3)还有一些语句,目前无法判断真假,但从事物的本质而论,这些语句是可辨别真假的,尤其是科学上的一些猜想等,这类语句也叫做命题.(4)数学中的定义、公理、定理和推论都是命题.练一练1.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有________.(填序号)①地球是太阳的一个行星.②甲型H1N1流感是怎样传播的?③若x,y都是无理数,则x+y是无理数.④若直线l不在平面α内,则直线l与平面α平行.⑤60x+9〉4。
第一章 第二节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第二节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理解命题的概念.2.了解“若p,则q”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3.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含义.突破点一命题及其关系[基本知识]1.命题的概念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2.四种命题及相互关系3.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1)若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则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2)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或互为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基本能力]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x2+2x-8<0”是命题.()(2)一个命题非真即假.()(3)四种形式的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0或2或4.()(4)命题“若p,则q”的否命题是“若p,则綈q”.()答案:(1)×(2)√(3)√(4)×二、填空题1.命题“若x2<4,则-2<x<2”的否命题为________________,为________(填“真”或“假”)命题.答案:若x2≥4,则x≥2或x≤-2真2.设m∈R,命题“若m>0,则方程x2+x-m=0有实根”的逆否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若方程x 2+x -m =0没有实根,则m ≤0 3.有下列几个命题:(1)“若a >b ,则1a >1b ”的否命题;(2)“若x +y =0,则x ,y 互为相反数”的逆命题; (3)“若|x |<4,则-4<x <4”的逆否命题.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解析:(1)原命题的否命题为“若a ≤b ,则1a ≤1b ”,假命题;(2)原命题的逆命题为“若x ,y 互为相反数,则x +y =0”,真命题;(3)原命题为真命题,故逆否命题为真命题.答案:(2)(3)[全析考法]考法一 命题真假的判断[例1] 下面的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 A .y =sin 2x 的最小正周期为2πB .若方程ax 2+bx +c =0(a ≠0)的两根同号,则ca >0 C .如果M ⊆N ,那么M ∪N =MD .在△ABC 中,若AB ―→·BC ―→>0,则B 为锐角 [解析] y =sin 2x =1-cos 2x 2,T =2π2=π,故A 为假命题;当M ⊆N 时,M ∪N =N ,故C 为假命题;在三角形ABC 中,当AB ―→·BC ―→>0时,向量AB ―→与BC ―→的夹角为锐角,B 应为钝角,故D 为假命题,故选B.[答案] B [方法技巧]判断命题真假的思路方法(1)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时,首先要弄清命题的结构,即它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然后联系其他相关的知识进行判断.(2)当一个命题改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之后,判断这个命题真假的方法: ①若由“p ”经过逻辑推理,得出“q ”,则可判定“若p ,则q ”是真命题; ②判定“若p ,则q ”是假命题,只需举一反例即可. 考法二 四种命题的关系[例2] (1)(2019·长春质监)命题“若x 2<1,则-1<x <1”的逆否命题是( )A .若x 2≥1,则x ≥1或x ≤-1B .若-1<x <1,则x 2<1C .若x >1或x <-1,则x 2>1D .若x ≥1或x ≤-1,则x 2≥1(2)(2019·广东中山一中第一次统测)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 .命题“若x >y ,则x >|y |”的逆命题 B .命题“若x >1,则x 2>1”的否命题 C .命题“若x =1,则x 2+x -2=0”的否命题 D .命题“若x 2>0,则x >1”的逆否命题[解析] (1)命题的形式是“若p ,则q ”,由逆否命题的知识,可知其逆否命题为“若綈q ,则綈p ”的形式,所以“若x 2<1,则-1<x <1”的逆否命题是“若x ≥1或x ≤-1,则x 2≥1”.故选D.(2)命题“若x >y ,则x >|y |”的逆命题为“若x >|y |,则x >y ”,是真命题,故A 正确;命题“若x >1,则x 2>1”的否命题为“若x ≤1,则x 2≤1”,是假命题,故B 错误;命题“若x =1,则x 2+x -2=0”的否命题为“若x ≠1,则x 2+x -2≠0”,是假命题,故C 错误;命题“若x 2>0,则x >1”的逆否命题为“若x ≤1,则x 2≤0”,是假命题,故D 错误.选A.[答案] (1)D (2)A [方法技巧]四种命题的关系及真假判断(1)判断关系时,先分清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再分析每个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注意四种命题间关系的相对性.(2)命题真假的判断方法①直接判断法:若判断一个命题为真,需经过严格的推理证明;若说明为假,只需举一反例.②间接判断法:转化成等价命题,再判断.[集训冲关]1.[考法二]命题“若α=π4,则tan α=1”的逆否命题是( )A .若α≠π4,则tan α≠1B .若α=π4,则tan α≠1C .若tan α≠1,则α≠π4D .若tan α≠1,则α=π4解析:选C 否定原命题的结论作条件,否定原命题的条件作结论所得的命题为逆否命题,可知C 正确.2.[考法一、二]原命题为“若z 1,z 2互为共轭复数,则|z 1|=|z 2|”,关于其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真假性的判断依次如下,正确的是( )A .真,假,真B .假,假,真C .真,真,假D .假,假,假解析:选B 因为原命题为真,所以它的逆否命题为真;若|z 1|=|z 2|,当z 1=1,z 2= -1时,这两个复数不是共轭复数,所以原命题的逆命题为假,故否命题也为假.故选B.3.[考法一]定义“正对数”:ln +x =⎩⎪⎨⎪⎧0,0<x <1,ln x ,x ≥1.现有四个命题:①若a >0,b >0,则ln +(a b )=b ln +a ; ②若a >0,b >0,则ln +(ab )=ln +a +ln +b ;③若a >0,b >0,则ln +⎝⎛⎭⎫a b ≥ln +a -ln +b ; ④若a >0,b >0,则ln +(a +b )≤ln +a +ln +b +ln 2. 其中的真命题有________(写出所有真命题的编号). 解析:对于①,当a ≥1时,a b ≥1, 则ln +(a b )=ln a b =b ln a =b ln +a ;当0<a <1时,0<a b <1,则ln +(a b )=0,b ln +a =0, 即ln +(a b )=b ln +a ,故①为真命题.同理讨论a ,b 在(0,+∞)内的不同取值,可知③④为真命题. 对于②,可取特殊值a =e ,b =1e,则ln +(ab )=0,ln +a +ln +b =1+0=1,故②为假命题. 综上可知,真命题有①③④. 答案:①③④突破点二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基本知识]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概念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p ⇒q 且qp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p q且q⇒pp是q的充要条件p⇔q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p q且q p 2.p成立的对象构成的集合为A,q成立的对象构成的集合为Bp是q的充分条件A⊆Bp是q的必要条件B⊆A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A B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B Ap是q的充要条件A=B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当q是p的必要条件时,p是q的充分条件.()(2)当p是q的充要条件时,也可说成q成立当且仅当p成立.()(3)“x=1”是“x2-3x+2=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答案:(1)√(2)√(3)×二、填空题1.“x=3”是“x2=9”的________条件(填“充分不必要”或“必要不充分”).答案:充分不必要2.“ab>0”是“a>0,b>0”的________条件.答案:必要不充分3.xy=1是lg x+lg y=0的________条件.解析:lg x+lg y=lg(xy)=0,∴xy=1且x>0,y>0.所以“lg x+lg y=0”成立,xy=1必成立,反之无法得到x>0,y>0.因此“xy=1”是“lg x+lg y=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答案:必要不充分4.设p,r都是q的充分条件,s是q的充要条件,t是s的必要条件,t是r的充分条件,那么p是t的________条件,r是t的________条件(用“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填空).解析:由题知p⇒q⇔s⇒t,又t⇒r,r⇒q,故p是t的充分不必要条件,r是t的充要条件.答案:充分不必要 充要[全析考法]考法一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例1] (1)(2018·北京高考)设a ,b ,c ,d 是非零实数,则“ad =bc ”是“a ,b ,c ,d 成等比数列”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2018·天津高考)设x ∈R ,则“⎪⎪⎪⎪x -12<12”是“x 3<1”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 (1)a ,b ,c ,d 是非零实数,若a <0,d <0,b >0,c >0,且ad =bc ,则a ,b ,c ,d 不成等比数列(可以假设a =-2,d =-3,b =2,c =3).若a ,b ,c ,d 成等比数列,则由等比数列的性质可知ad =bc .所以“ad =bc ”是“a ,b ,c ,d 成等比数列”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2)由⎪⎪⎪⎪x -12<12,得0<x <1,则0<x 3<1, 即“⎪⎪⎪⎪x -12<12”⇒“x 3<1”; 由x 3<1,得x <1,当x ≤0时,⎪⎪⎪⎪x -12≥12, 即“x 3<1”“⎪⎪⎪⎪x -12<12”. 所以“⎪⎪⎪⎪x -12<12”是“x 3<1”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答案] (1)B (2)A[方法技巧] 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 利用定义判断 直接判断“若p ,则q ”“若q ,则p ”的真假.在判断时,确定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从集合的角度判断利用集合中包含思想判定.抓住“以小推大”的技巧,即小范围推得大范围,即可解决充分必要性的问题利用等价转化法条件和结论带有否定性词语的命题,常转化为其逆否命题来判断真假[例2] (2019·大庆质检)已知p :x ≤1+m ,q :|x -4|≤6.若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1]B .(-∞,9]C .[1,9]D .[9,+∞)[解析] 由|x -4|≤6,解得-2≤x ≤10,因为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m +1≥10,解得m ≥9.故选D.[答案] D [方法技巧]根据充分、必要条件求参数范围的思路方法(1)解决此类问题一般是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或充要条件转化为集合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集合之间关系列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组)求解.(2)求解参数的取值范围时, 一定要注意区间端点值的检验,尤其是利用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求解参数的取值范围时,不等式是否能够取等号决定端点值的取舍,处理不当容易出现漏解或增解的现象.[集训冲关]1.[考法一]已知m ,n 为两个非零向量,则“m ·n <0”是“m 与n 的夹角为钝角”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B 设m ,n 的夹角为θ,若π2<θ<π,则cos θ<0,所以m ·n <0;若θ=π,则m ·n=-|m |·|n |<0.故“m ·n <0”是“m 与n 的夹角为钝角”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2.[考法一]已知α,β均为第一象限角,那么“α>β”是“sin α>sin β”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D α=7π3,β=π3均为第一象限角,满足α>β,但sin α=sin β,因此不满足充分性;α=-5π3,β=π6均为第一象限角,满足sin α>sin β,但α<β,因此不满足必要性.故选D.3.[考法二]设M 为实数区间,a >0且a ≠1,若“a ∈M ”是“函数f (x )=log a |x -1|在(0,1)上单调递增”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区间M 可以是( )A .(1,+∞)B .(1,2)C .(0,1)D.⎝⎛⎭⎫0,12 解析:选D 由函数f (x )=log a |x -1|在(0,1)上单调递增可知0<a <1,由题意及选项知区间M 可以是⎝⎛⎭⎫0,12.故选D. 4.[考法二]已知p :(x -m )2>3(x -m )是q :x 2+3x -4<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解析:p 对应的集合A ={x |x <m 或x >m +3},q 对应的集合B ={x |-4<x <1}. 由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可知B A , ∴m ≥1或m +3≤-4,即m ≥1或m ≤-7. 答案:(-∞,-7]∪[1,+∞)[课时跟踪检测] 1.(2019·合肥模拟)命题“若a 2+b 2=0,则a =0且b =0”的逆否命题是( ) A .若a ≠0或b ≠0,则a 2+b 2≠0 B .若a 2+b 2≠0,则a ≠0或b ≠0 C .若a =0或b =0,则a 2+b 2≠0 D .若a 2+b 2≠0,则a ≠0且b ≠0解析:选A 原命题的逆否命题为“若a ≠0或b ≠0,则a 2+b 2≠0”.故选A. 2.(2018·天津高考)设x ∈R ,则“x 3>8”是“|x |>2”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A 由x 3>8⇒x >2⇒|x |>2,反之不成立, 故“x 3>8”是“|x |>2”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3.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 .mx 2+2x -1=0是一元二次方程B .抛物线y =ax 2+2x -1与x 轴至少有一个交点C .互相包含的两个集合相等D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解析:选C A 中,当m =0时,是一元一次方程,故是假命题;B 中,当Δ=4+4a <0,即a <-1时,抛物线与x 轴无交点,故是假命题;C 是真命题;D 中,空集不是本身的真子集,故是假命题.4.(2019·合肥调研)“a >1”是“3a >2a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A 因为y =⎝⎛⎭⎫32x 是增函数,又a >1,所以⎝⎛⎭⎫32a >1,所以3a >2a ;若3a >2a , 则⎝⎛⎭⎫32a >1=⎝⎛⎭⎫320,所以a >0,所以“a >1”是“3a >2a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 5.已知下列三个命题:①若一个球的半径缩小到原来的12,则其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8;②若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等,则它们的标准差也相等; ③直线x +y +1=0与圆x 2+y 2=12相切.其中真命题的序号为( )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D .②③解析:选C 对于命题①,设球的半径为R ,则43π⎝⎛⎭⎫R 23=18·43πR 3,故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8,命题正确; 对于命题②,若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同,则它们的标准差不一定相同,例如数据:1,3,5和3,3,3的平均数相同,但标准差不同,命题不正确;对于命题③,圆x 2+y 2=12的圆心(0,0)到直线x +y +1=0的距离d =12=22,等于圆的半径,所以直线与圆相切,命题正确.6.(2019·咸阳模拟)已知p ∶m =-1,q :直线x -y =0与直线x +m 2y =0互相垂直,则p 是q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A 由题意得直线x +m 2y =0的斜率是-1,所以-1m 2=-1,m =±1.所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7.(2019·重庆调研)定义在R 上的可导函数f (x ),其导函数为f ′(x ),则“f ′(x )为偶函数”是“f (x )为奇函数”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B ∵f (x )为奇函数,∴f (-x )=-f (x ).∴[f (-x )]′=[-f (x )]′=-f ′(x ), ∴f ′(-x )=f ′(x ),即f ′(x )为偶函数;反之,若f ′(x )为偶函数,如f ′(x )=3x 2,f (x )=x 3+1满足条件,但f (x )不是奇函数,所以“f ′(x )为偶函数”是“f (x )为奇函数”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8.(2019·抚州七校联考)A,B,C三个学生参加了一次考试,A,B的得分均为70分,C的得分为65分.已知命题p:若及格分低于70分,则A,B,C都没有及格.则下列四个命题中为p的逆否命题的是()A.若及格分不低于70分,则A,B,C都及格B.若A,B,C都及格,则及格分不低于70分C.若A,B,C至少有一人及格,则及格分不低于70分D.若A,B,C至少有一人及格,则及格分高于70分解析:选C根据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之间的关系知,命题p的逆否命题是若A,B,C至少有一人及格,则及格分不低于70分.故选C.9.(2019·济南模拟)原命题:“a,b为两个实数,若a+b≥2,则a,b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逆命题为:a,b为两个实数,若a,b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则a+b≥2,为假命题B.否命题为:a,b为两个实数,若a+b<2,则a,b都小于1,为假命题C.逆否命题为:a,b为两个实数,若a,b都小于1,则a+b<2,为真命题D.a,b为两个实数,“a+b≥2”是“a,b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解析:选D原命题:a,b为两个实数,若a+b≥2,则a,b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逆命题:a,b为两个实数,若a,b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则a+b≥2;否命题:a,b为两个实数,若a+b<2,则a,b都小于1;逆否命题:a,b为两个实数,若a,b都小于1,则a+b<2.逆否命题显然为真,故原命题也为真;若a=1.2,b=0.5,则a+b≥2不成立,逆命题为假命题,所以否命题为假命题.所以“a+b≥2”是“a,b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D.10.已知:p:x≥k,q:(x+1)(2-x)<0,如果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A.[2,+∞) B.(2,+∞)C.[1,+∞) D.(-∞,-1]解析:选B由q:(x+1)(2-x)<0,得x<-1或x>2,又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k>2,即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2,+∞),故选B.11.在原命题“若A∪B≠B,则A∩B≠A”与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________.解析:逆命题为“若A∩B≠A,则A∪B≠B”;否命题为“若A∪B=B,则A∩B=A”;逆否命题为“若A∩B=A,则A∪B=B”.全为真命题.答案:412.已知命题“若m -1<x <m +1,则1<x <2”的逆命题为真命题,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由已知得,若1<x <2成立,则m -1<x <m +1也成立.∴⎩⎪⎨⎪⎧m -1≤1,m +1≥2.∴1≤m ≤2. 答案:[1,2]13.条件p :1-x <0,条件q :x >a ,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p :x >1,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p ⇒q ,但qp ,也就是说,p 对应的集合是q 对应的集合的真子集,所以a <1.答案:(-∞,1)14.(2019·湖南十校联考)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Aq n +B (q ≠0),则“A =-B ”是“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的____________条件.解析:若A =B =0,则S n =0,数列{a n }不是等比数列.如果{a n }是等比数列,由a 1=S 1=Aq +B ,得a 2=S 2-a 1=Aq 2-Aq ,a 3=S 3-S 2=Aq 3-Aq 2,∴a 1a 3=a 22,从而可得A =-B ,故“A =-B ”是“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答案:必要不充分15.(2019·湖南长郡中学模拟)已知函数f (x )=4sin 2⎝⎛⎭⎫π4+x -23cos 2x -1,p :π4≤x ≤π2,q :|f (x )-m |<2,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解:化简解析式,得f (x )=4·1-cos ⎣⎡⎦⎤2⎝⎛⎭⎫π4+x 2-23cos 2x -1=2sin 2x -23cos 2x +1=4sin ( 2x -π3 )+1. 当π4≤x ≤π2时,π6≤2x -π3≤2π3, 则12≤sin ⎝⎛⎭⎫2x -π3≤1,所以f (x )∈[3,5]. 当|f (x )-m |<2时,f (x )∈(m -2,m +2).又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m -2<3,m +2>5,所以3<m <5. 即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3,5).。
高中数学命题理解教案
高中数学命题理解教案
教学内容:数学命题的理解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数学命题的概念、特点以及解题方法,提高其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数学命题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难点:数学命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
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什么是数学命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二、概念讲解(10分钟)
1. 数学命题的定义:命题是陈述性句子,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称为命题。
2. 数学命题的特点:具有唯一真值(真或假)。
三、示例分析(15分钟)
1. 教师给出几个数学命题的例子,让学生分析其真值,并解释为什么是命题。
2. 学生互相讨论,共同分析这些命题的特点。
四、练习和讨论(15分钟)
1. 学生完成一些关于数学命题的练习题,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2. 学生将自己的答案与同学讨论,让学生感受思维碰撞的乐趣。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下节课的学习安排。
六、课后作业(5分钟)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包括练习题或阅读材料。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数学命题的概念和特点有了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1-1:1.1.1命题PPT课件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1-1:1.1.1 命题PP T课件
探究一 命题的判断 [典例 1]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是命题,并说明理由. (1)一条直线 l,不是与平面 α 平行就是相交. (2)4 是集合{1,2,3,4}的元素. (3)作△ABC∽△A′B′C′. (4)2014 年冬季奥运会的举办城市是俄罗斯索契. (5)这是一棵大树.
1.1 命题及其关系 1.1.1 命 题
考纲定位
重难突破
1.了解命题的概念. 2.会判断命题的真假,能够把命题 重点:命题的概念,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
难点:将一个命题改写成“若 p 则 q”的形式. 化为“若 p,则 q”的形式.
01 课前 自主梳理 02 课堂 合作探究 03 课后 巩固提升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1-1:1.1.1 命题PP T课件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1-1:1.1.1 命题PP T课件
探究三 命题的结构形式 [典例 3] 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 p,则 q”的形式,并判断命题的真假. (1)6 是 12 和 18 的公约数; (2)当 a>-1 时,方程 ax2+2x-1=0 有两个不等实根;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已知 x,y 为非零自然数,当 y-x=2 时,y=4,x=2.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1-1:1.1.1 命题PP T课件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1-1:1.1.1 命题PP T课件
[解析] (1)是真命题,由正方形的定义知,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2)是假命题,x=4 不满足 2x+1<0. (3)是真命题,x=3 或 x=7 能得到(x-3)(x-7)=0. (4)是假命题,因为当等比数列的首项 a1<0,公比 q>1 时,该数列为递减数列.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1命题定理与证明1命题说课稿华东师大版.doc
13.1 命题、定理与证明(第一课时)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命题是数学教学的基本依据,经过推理证实的命题如定理可以作为继续推理的依据,所以认识命题的定义、结构、真假是数学学习的主要任务之一。
而正确找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是基础,特别是题设和结论不明显的命题,和难以判断真假的命题,是学习的重点。
本节课将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了解基本概念,不必深究,不钻难题。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命题、真命题、假命题、定理的含义能识别真假命题。
会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命题的真假,培养分类思想。
通过命题的构成,培养学生分析法。
通过命题的构成,培养语言推理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命题、定理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严谨性。
通过学习命题真假,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通过学习命题的构成,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定义、命题、公理、定理的概念;四、教学难点:判定什么定义、命题、定理、公理,及找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五、说教法学法通过“目标定向,自主合作”,以实现学习目标为目的,以问题为载体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展开,都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一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命题的概念,能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初步认识真、假命题。
因此就内容看来,可能会较为枯燥、单调;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进行了不同的教学设计。
在命题的概念教学中,与以往直接的告知学生概念不同,采用了让学生对两组语句进行比较、区别,然后再学生充分讨论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在提出命题的概念,能有效促进学生对命题概念的理解,然后再通过学生举例来加强巩固概念。
在命题的构成这一环节中,通过一个问题的思考与探讨,让学生了解到命题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构成,同时感受到命题的常用表述形式,然后教师再加以总结分析,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加透彻。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 定义与命题》教案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 定义与命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1.2 定义与命题》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主要讲述了定义与命题的概念。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入定义与命题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其内涵和外延,并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初中数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符号,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然而,对于定义与命题的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讲解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抽象的概念有一定的恐惧心理,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引导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定义与命题的概念,能够正确辨别定义和命题。
2.能够运用定义与命题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定义与命题的概念及其运用。
2.难点:对定义与命题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举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定义与命题的概念。
2.互动法: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练习法:通过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例子和练习题等,以便进行生动讲解和引导学生思考。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定义与命题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定义与命题的例子和解题步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基本概念和符号,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讲解定义与命题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让学生理解定义是对于某个概念的准确描述,命题是对于某个陈述的判断。
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区分定义和命题。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课时命题的有关概念
第1课时 命题的有关概念
1.对某一事件作出正确或不正确判断的语句(或式子),叫做 命题 真命题 ____,正确的命题我们称之为,错误的命题我们称之为 假命题 ________. 条件 结论 2.命题都是由____和____两部分组成,命题可以写成“如果 条件 ……,那么……”的形式,“如果”后面接的部分是____,“那么” 结论 后面接的部分是____. 3.如果将原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互换而得到的命题叫做原命题 逆命题 的. 不符合 4.符合命题条件,但命题结论的例子,我们称之为反例,要 反例 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要举出一个____即可.
10.(12 分)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并说明理由. (1)两个锐角的和是钝角; (2)一个正数与一个负数的和是 0; (3)内错角相等.
解:(1)假,反例:∠1=10°,∠2=40°, ∠1+∠2=50°<90°,所以是假命题
(2)假,反例:+3+(-1)=+2≠0,所以是假命题
(3)假,反例:如图a× b,∠1≠∠2,所以是假命题
如果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那么这样的垂线有且只有一
条. 17.命题“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的逆命题是 两边上的高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真 命题. ,是____ 18.命题“a,b是有理数,若a>b,则a2>b2”.若结论保持不 变,怎样改变条件,命题才是真命题.请你写出一种改法: a,b是有理数,若|a|>|b|.
5.(3分)命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的条件
是,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 结论是. 它们的和为180° 6.(3分)命题:“如果一个数能被3整除,那么它必能被6整除 ”的逆命题是 如果一个数能被6整除,那么它必能被3整除.
C 7.(3分)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有理数是实数 B.若a=b,则a2=b2 C.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D.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2∶3,则此三角 形是直角三角形 8.(3分)举反例说明 “一个角的余角大于这个角”是假命题, C 错误的是() A.设这个角是45° ,它的余角是45° ,45° =45° B.设这个角是80° ,它的余角是10° ,10° <80° C.设这个角是30° ,它的余角是60° ,30° <60° D.设这个角是50° ,它的余角是40° ,假 40° <50° 9.(4分)“锐角和钝角互为补角”是____命题,可举出反例: 30°的锐角与100°的钝角不互为补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下列选项中,真命题是( C ) A.a>b,a>c,b=c B.相等的角为对顶角 C.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D.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钝角 14.给出两个命题:①如图,已知∠AOB=90°,若∠1=45°,则 OC c+1 b+1 为∠AOB 的平分线;②若 a = a ,则 c=b,那么原命题与逆命题都 是真命题的是( A ) A.① B.② C.①② D.①②都不是
3.如果将原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互换而得到的命题叫做原命题 的 逆命题 . 4.符合命题条件,但 不符合 命题结论的例子,我们称之 反例 为反例,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要举出一个____ 即可 .
1.(3分)下列各语句中,可以称为命题的是( C) A.过点O作线段MN的垂线 B.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吗 C.同旁内角互补
15.对于命题“如果∠1+∠2=180°,那么∠1≠∠2”,
能说明它是个假命题的例子是( C )
A.∠1=100°,∠2=80° B.∠1=50°,∠2=50° C.∠1=∠2=90°
D.∠1=80°,∠2=80°
真 16.命题“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是____ 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
(2)假命题 如图:l1,l2,l3相交于一点不能围成 一个三角形 (3)真命题 (4)假命题 +|n|≠|m+n| 如:m=4,n=-2,|m|
20.(8分)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一个数能被2整除,那么一定能被4整除;
(2)如果一个角是钝角,那么它比平角小.
解:(1)逆命题为:一个数能被4整除,那么一定能被2整除 原命题是假命题,逆命题是真命题 (2)逆命题为:如果一个角比平角小,那么它是钝角 原命题
7.(3分)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C ) A.有理数是实数 B.若a=b,则a2=b2 C.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D.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2∶3,则此三角 形是直角三角形 8.(3分)举反例说明“一个角的余角大于这个角”是假命题 ,错误的是( C ) A.设这个角是45°,它的余角是45°,45°=45° B.设这个角是80°,它的余角是10°,10°<80° C.设这个角是30°,它的余角是60°,30°<60° D.设这个角是50°,它的余角是40°,40°<50° 假 命题,可举出反例 9.(4分)“锐角和钝角互为补角”是____ : 30°的锐角与100°的钝角不互为补角.
如果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那么这样的垂线有且只有一
条. 17.命题“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的逆命题是 两边上的高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真 命题. ,是____
18.命题“a,b是有理数,若a>b,则a2>b2”.若结论保持 不变,怎样改变条件,命题才是真命题.请你写出一种改法: a,b是有理数,若|a|>|b| .
13.2 命题与证明
第1课时 命题的有关概念
1.对某一事件作出正确或不正确判断的语句(或式子),叫做 命题 ____ ,正确的命题我们称之为 真命题 ,错误的命题我们称之为 假命题 . ________ 2.命题都是由____ 条件和____ 结论两部分组成,命题可以写成“如果
条件 „„,那么„„”的形式,“如果”后面接的部分是____ ,“ 结论 那么”后面接的部分是____ .
10.(12 分)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并说明理由. (1)两个锐角的和是钝角; (2)一个正数与一个负数的和是 0; (3)内错角相等.
解:(1)假,反例:∠1=10°,∠2=40°, ∠1+∠2=50°<90°,所以是假命题
(2)假,反例:+3+(-1)=+2≠0,所以是假命题
(3)假,反例:如图a×b,∠1≠∠2,所以是假命题
是真命题,逆命题是假命题
【综合运用】 21.(9分)先阅读,后回答问题. 我们知道:如果将原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互换得到的命题叫做原 命题的逆命题,我们称这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类似的我们还
有“互为否命题”与“互为逆否命题”的定义:
①如果两个命题中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 条件和结论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互为否命题. ②如果两个命题中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 结论和条件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互为逆否命题.
19.(16 分)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如果是假命题,请举出反例. (1)同位角相等; (2)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围成一个三角形; (3)若点 C 为线段 AB 的中点,则 AC=BC; (4)如果 m,n 为有理数,那么|m|+|n|=|m+n|.
解:(1)假命题 如图,AB与CD不平行,则 ∠1≠∠2
如:命题:“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的否定命题:“两直
线平等,同位角不相等”,而它的逆否命题为“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不平行”. 问题:命题“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 平行”的否命题为: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不平行
,逆否命题为: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则这两条直线不会垂 直于同一条直线
D.延长线段AB到点P
2.(3分)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A ) A.相交的两条直线必互相垂直 B.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C.同位角不相等,两直线不平行
D.对顶角相等
3.(3分)已知三条不同的直线a,b,c在同一平面内,下列四
个命题:
①如果a∥b,a⊥c,那么b⊥c;②如果b∥a,c∥a,那么 b∥c;③如果b⊥a,c⊥a,那么b⊥c;④如果b⊥a,c⊥a,那 么b∥c.其中真命题是 ①②④ .(填序号) 4.(3分)命题“对顶角相等”的条件是 两个角是对顶角 . 5.(3分)命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的条件 是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 , 它们的和为180° 结论是 . 6.(3分)命题:“如果一个数能被3整除,那么它必能被6整 除”的逆命题是 如果一个数能被6整除,那么它必能被3整除.
11.下列语句属于命题的个数是( C) ①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②连接A,B两点; ③直角大于90°; ④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பைடு நூலகம்
12.命题“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 行”的条件是( D ) A.垂直 B.两条直线 C.同一条直线 D.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