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异化_理论的重要一环_青年马克思_异化_理论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各章简答题.doc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各章简答题.doc

马克思主义提纲绪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不仅指.…也包括.…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由其后继者所继承和发展了的思想观点的科学体系。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运用、发展、创新和建设的历史过程及其一般规律。

一一客观历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运用、丰富和创新的历史过程及其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学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一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主要内容科学社会主义——核心*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特点?1.时代和实践2.具体实际3.吸收斗争4.曲折前进*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历史分期的依据?C1)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发展的内在逻辑C2)无产阶级革命、改革和建设实践的发展阶段C3)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C4)马克思主义主要代表人物的理论和实践活动的阶段性*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历史分期?1.马克思主义创立2.列宁3.苏东剧变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社会历史条件人资本主义人无产阶级人三大发现@思想理论条件人德国:奠基者,集大成,画上句号.黑格尔哲学遗产: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过程论思想(发展思想)和总体性思想。

费尔巴哈哲学遗产: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唯物主义方法和人本主义历史观。

人英国:奠基者,完成者*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贡献?1.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2.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3.剩余价值,地租,利润,利息人英法:圣西门的“实业制度”:傅立叶的“和谐社会”构想欧文的“共产主义公社”实验贡献:1.抨击2.方案缺陷:1.动因2.本质3.途径4力量5.幻想*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思想历程?1.青年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起点:青年黑格尔派哲学《博士论文》的主题:证明自我意识哲学的合理性。

内容:通过分析伊壁鸠鲁原子偏斜运动的意义来肯定人的自由意志、自我意识存在的合理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中文名称: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一级学科英文名称:Marxist Theory二级学科中文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1)二级学科英文名称:The Basic Principle of Marxism一、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是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论表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旨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主要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从整体上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探究现实的社会问题、认识问题和科学发展问题。

本学科点的重点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关系的研究,本学科点在这方面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实力。

学科专业方向简介: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方向:本研究方向着重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研究当代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公平与效率、社会价值观变迁问题、价值哲学基本理论、价值观教育、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等问题的研究,以哲学特有的批判性反思,为社会发展寻求理论支持,并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应用性研究。

2.当代中国经济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方向:本研究方向着重深入研究和探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人本精神、经济原理的科学内涵,及其对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指导意义;结合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实际,开拓性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产权理论、企业理论、工资理论、消费理论、就业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等一系列重大的经济理论,深入揭示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一般运行规律。

3.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方向:本研究方向将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分别就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体系构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西方社会发展理论的比较;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批判及其对新社会形态的构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现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及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等问题进行研究。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传承》2008年第9期异化作为理论界长期以来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1932年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表,异化问题几度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

马克思在吸收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经典的劳动异化理论,对他后来发现的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的形成都起了深远的影响。

一、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思想渊源在近代西方,自17世纪美国哲学家霍布斯在《利维坦》中以权利转化意义上使用异化概念之后,卢梭、爱尔维修、傅立叶、等人曾在政治、经济、伦理和社会学的层面上对异化问题做了一定的探讨。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用异化概念论证“人民主权”思想,发展了由霍布斯首先提出的自然权利异化的思想。

费希特的异化被注入了哲学涵义,他在《知识学基础》中说道:自我是非我的异化。

黑格尔作为经典异化理论的创始人,他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异化概念,他把卢梭的否定性思想和费希特的能动性原则结合起来,把绝对精神的自我异化及其扬弃作为绝对精神的发展过程,阐述了人类借助劳动自我创造历史的思想,把对象化、外化理解为劳动的本质,但是他混淆了异化与对象化并认为两者是一致的。

随后费尔巴哈提出了自己的人本主义异化观。

他论述了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神是人创造的,爱的宗教是克服异化的途径,他还批判了黑格尔哲学,认为它是宗教异化的哲学形式,是人的理智的异化。

费尔巴哈再一次将异化理论视为一个完整的社会历史观,因而人类的历史就变成了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复归的历史。

但是费尔巴哈没有具体分析现实的异化,而是抽象的谈论一般的人的异化,忽视现实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异化问题。

费尔巴哈肯定对象化而反对异化,这种逻辑在总体上影响了马克思的异化观。

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一)青年马克思的异化理论1.博士论文中的哲学异化理论⑴现象是本质的异化。

这一时期青年马克思还是站在黑格尔辨证唯心主义哲学的立场上分析问题,他认为现象是本质的异化,单个原子同他的“纯本质”(原子概念)不是直接符合而是各有差异,这就是本质与存在的矛盾,这一矛盾的作用使现象世界产生了。

马克思的“异化”论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异化”主题

马克思的“异化”论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异化”主题

首 先 , 们 来 看 看 异 化 ” 语 在 马 克 思 丑 观 f 作 家 我 术 t褫 笔 下 的 概 念 内 涵 表 述 。 异 化 术 语 在 马 克 思 的 多 部 著 作 中 间或 出 现 。 一般 认 为 . 全 面集 中 体 现 了 异 化 论 思 想 的 当 推 最 (8 4年 经 济 学 哲 学 手 稿 ) 下 简 称 ( 稿 ) . 这 部 作 品 14 ( 手 )在 中 , 者 集 中研 究 丁资 本 主 义 社 会 雇 佣 劳 动 现 象 . 为 其 体 作 认 现 为 相 互联 系 的 四 种 异 化 式存 在 状 态 : 劳 动 者 与 劳 动 产 品 1
相异化。劳动者 自己生产的产品不能肯定 自己. 反转来成为

种异己力量 否定 自 己。2 劳动者 与劳 动本身 相异 化。劳
动活动是 劳动者 自由发挥 体力和智力 的一种有意 义的表现. 但是资本 主叉的 雇佣制度却使劳动堕落被迫 的、 无意 义的劳
动 。3 劳动 者 与 人 的 娄 本 质 相 异 化 。 自 由 自觉 的 活 动 是 ^ . 的娄 本 质 , 确证 这 个 本 质 的 是 劳 动。 但 “ 的 类 本 质 变 成 人 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异 化” 是 青 年 马 克 思 所提 出 的 一 个 重 要 命 题 , 方 沦 西
二十世纪初 起的现 代褫文学 所展现的 中 话题 亦 是关于
人 的“ 化 ” 对 于 这 两 个 命题 的联 系 人 们 比较 熟 悉 . 叉相 异 而 对 怨略 他 们的 区别 蛔 加 辨析 二 者 存 在 的 差异 , 乎 可 蹦 为 似 更深 入 触 丑 马克 思 丑 西 方 现 代 派 作 家 的 l想 本 质 提 供 一 山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传承》2008年第9期异化作为理论界长期以来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1932年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表,异化问题几度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

马克思在吸收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经典的劳动异化理论,对他后来发现的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的形成都起了深远的影响。

一、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思想渊源在近代西方,自17世纪美国哲学家霍布斯在《利维坦》中以权利转化意义上使用异化概念之后,卢梭、爱尔维修、傅立叶、等人曾在政治、经济、伦理和社会学的层面上对异化问题做了一定的探讨。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用异化概念论证“人民主权”思想,发展了由霍布斯首先提出的自然权利异化的思想。

费希特的异化被注入了哲学涵义,他在《知识学基础》中说道:自我是非我的异化。

黑格尔作为经典异化理论的创始人,他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异化概念,他把卢梭的否定性思想和费希特的能动性原则结合起来,把绝对精神的自我异化及其扬弃作为绝对精神的发展过程,阐述了人类借助劳动自我创造历史的思想,把对象化、外化理解为劳动的本质,但是他混淆了异化与对象化并认为两者是一致的。

随后费尔巴哈提出了自己的人本主义异化观。

他论述了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神是人创造的,爱的宗教是克服异化的途径,他还批判了黑格尔哲学,认为它是宗教异化的哲学形式,是人的理智的异化。

费尔巴哈再一次将异化理论视为一个完整的社会历史观,因而人类的历史就变成了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复归的历史。

但是费尔巴哈没有具体分析现实的异化,而是抽象的谈论一般的人的异化,忽视现实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异化问题。

费尔巴哈肯定对象化而反对异化,这种逻辑在总体上影响了马克思的异化观。

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一)青年马克思的异化理论1.博士论文中的哲学异化理论⑴现象是本质的异化。

这一时期青年马克思还是站在黑格尔辨证唯心主义哲学的立场上分析问题,他认为现象是本质的异化,单个原子同他的“纯本质”(原子概念)不是直接符合而是各有差异,这就是本质与存在的矛盾,这一矛盾的作用使现象世界产生了。

从抽象异化理论到唯物史观异化理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发展的“三阶段说”

从抽象异化理论到唯物史观异化理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发展的“三阶段说”

阶段对 异化 现象 的分析 和批 判 也 逐渐 摆 脱 了伦 理道 德 层 面 的片面维 度 。
在《 神圣家族》 马克思在批判黑格 尔和以布鲁 中,
诺 ・ 鲍威 尔为 主要 代表 的青 年 黑格 尔 派 的 唯心 史 观时 指 出 :群 众绝 不会 把 自己 的 自我异化 的这 些后果 仅 仅 “
化问题 , 对身处社会底层、 深受资本家层层压榨的劳动
人 民给予 极大关 注 和深 切 同情 。 马克 思将 异 化 观念 从 天 上拉 回到活 生 生 的人 世 间 , 始关 注人 们 现 实 生 活 开
状态中的异化现象。
在 这 一阶段 , 马克 思 对 异 化 劳 动 的认 识 和 批 判 在
手稿》 《 政治经 济学批 判) 言》 《<政治经济学批 、( 序 、
判 >导言 》 以及 大部 头 著 作 《 资本 论 》 … 笔 者认 为 , 。 这
几 个 阶段 是一 脉 相 承 的继 承 与发 展 关 系 , 确 把 握 这 正 几 个 阶段 之 间 的历 史 联 系 , 理 解 马 克 思 主 义 发 展 史 对 具 有重 要 意义 。
不想 通过 纯 粹 内 在 的唯 灵 论 的 活 动 来 消 灭 物 质 的 异 化 。 ’ 这段 话 我们 可 以看 出 , 克 思认 为 在 精 神 世 从 马 界 中找不 到消 灭 异 化 的武 器 , 仅仅 认 识 到精 神 的 自我 异化 是远远 不够 的 , 须 要 从 现实 的历史 活 动 出发 , 还必
黑格尔和费尔 巴哈等人的思想 印迹。黑格尔曾经运用
异化 这一 概 念 来 阐述 他 庞 大 而 精 致 的 唯 心 辩 证 法 体
起初抽象 的具有形而上学性质的异化思想发展到成熟

“异化”理论的重要一环:青年马克思“异化”理论

“异化”理论的重要一环:青年马克思“异化”理论

的 内涵是不 断 变 化 的 ,它 刚产 生 时应 不是 一 个哲 学


“ 异化 ” 词溯 源 与思 考 一
术语 . 而是 一个 普 通词 。 格 尔开始 把它 引 到哲 学 中 黑 来 , 它来 描述 “ 对精 神 ” 用 绝 的外化 ; 费尔 巴哈把 它进

步 引 申 , 主体 产 生脱 离本 身 的对 象 物 , 指 此对 象 物 辜正坤 先生 认为 ,异化一 词 的德语 E te ug n rmdn f 来 自英语 ai ain[ l n t ,]王若 水 先 生 否定 此 观 点 , e o 1 侯 又反 过来 奴役 主 体 ;马 克思 以及后 来哲 学 家对 此词 才先 生在 王若水 先 生 的基础 上进 一 步 考索 .认 为德 都 有 引 申 。在 近 代英 法经 验唯 物 主义哲 学 家那 里, 异
语 E fe d n n rm u g一词来 自希腊语 a or i。它 的意 义 l ts l is 化 是 指人 的 活动 产 物最终 疏 远 、 远离 人 的最 初 意志 。
为分 离 、 远 、 疏 陌生 化 。它 是 由马 丁 ・ 路德 于 l2 5 2年 在 德 国古 典哲 学 家 那里 ,异 化 是指 人 的 活动 产 物 和 在 翻译圣 经时从 希 腊文 《 约全 书 》 植 到新 高 地德 新 移 语 中 的, 意指疏 远 上帝 、 信神 、 知 。 用来 不 无
维普资讯
第 8卷 第 1 期 20 0 6年 2月
黄 山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f a g h nUnv ri o r a o Hu n s a ie st y
Vo. NO. 1 8。 1 F b2 o e .0 6

浅析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局限性

浅析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局限性

浅析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局限性作者:马金凤史册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27期【摘要】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核心思想。

它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压迫工人的基本事实,揭露了资本家与工人的对立;论证了异化劳动与劳动者自身以及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的关系,在异化理论发展史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也是马克思早期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理论。

但是异化劳动理论是青年时期马克思的不太成熟的理论,明显受到黑格尔、费尔巴哈异化观的影响,还不具有唯物史观所表现出来的完整的、严密的科学形态,青年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理论的出发点、对劳动的理解以及对人类历史过程的认识尚有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马克思;异化劳动;历史唯物主义;局限性《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的代表作,尽管还不是一部完整科学的著作,但内容极其丰富。

在《手稿》里马克思以分析异化劳动的方式集中地、全面地论述了异化问题,并将异化问题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结合起来,马克思希望通过分析异化劳动这一经济事实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实质,从而探讨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因此马克思在《手稿》里对异化劳动理论的论述涉及到了政治经济学、哲学还有共产主义等相关内容,异化劳动理论是用以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

一、异化劳动理论的基本内容马克思对异化问题的研究很显然受到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异化观的影响,尤其是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

在《手稿》中,马克思高度评价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哲学,并用人本主义异化论模式来解释和说明历史,但是他并没有停留在此理论上。

黑格尔将异化的主体看作是“绝对观念”,认为异化的过程就是“绝对观念”的自我异化和扬弃异化的过程。

费尔巴哈的异化观带有宗教色彩,认为神是人的本质的异化。

在马克思看来,“异化”首先是指一种客观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人的产物——包括宗教、意识形态、国家、商品等等——对人而言发生了异化,即摆脱了人的控制,而成了与人相对立的独立力量。

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试解《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一个理论难点

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试解《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一个理论难点

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试解《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一个理论难点一、概述在《手稿》中,马克思对异化劳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指出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发生了异化,即劳动者与其劳动产品、劳动过程以及劳动本身相分离,这种异化导致了劳动者的不自由和受剥削的状态。

同时,马克思也深入探讨了私有财产的起源和本质,指出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产物,同时也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

马克思在《手稿》中并没有直接给出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案来试解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似乎陷入了一个循环:异化劳动导致了私有财产的产生,而私有财产又进一步加剧了劳动的异化。

这种循环使得我们难以找到一个明确的出路来摆脱资本主义的困境。

本文将试图通过对《手稿》的深入解读和分析,来探讨马克思如何在早期思想中处理这一理论难点。

我们将分析马克思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理解,以及他如何试图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

同时,我们也将探讨马克思的后续理论发展是如何超越这一难点的,从而为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提供重要的视角。

1. 简要介绍马克思及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背景与重要性。

马克思(Karl Marx)是19世纪的一位伟大思想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理论家,他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革提出了深刻的见解。

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揭示社会阶级斗争的规律,以及提出共产主义作为理想的社会形态。

马克思的这些思想在《资本论》等著作中得到了详尽的阐述,但他的思想起源和早期发展也在其早期的著作中有所体现。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是马克思在1844年写下的重要文稿,这一时期通常被称为他的“早期马克思”或“青年马克思”时期。

这部手稿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历程中占据了关键位置,因为它标志着马克思从黑格尔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转变,同时也是他提出异化劳动理论的开端。

《手稿》的背景与重要性在于它反映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初步批判,特别是对工人所受剥削的深刻关注。

浅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浅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人 的本 质 的 异 化 , 述 神 是 人 创 造 的 。 论 他认 为 黑格 尔 的异 化 是

马克 思认 为 “ 是类存 在物 ”“ 产生活本 来就是类 生 人 ,生
活 ” 正 是 在 改 造 对 象 世 界 中, 才 真 正地 证 明 自己是 类 存 在 。“ 人
物” 作 为类存在物 , 。 人与 自身是和谐统一的 , 人类 的生产是一
异化 。当人 同 自身相对立的时候, 他也 同他人相对立 。凡是适 用于同 自身相对立 的时候, 也同他人相对立。凡是适用于人 他
呆” 。劳动产品对劳动者来说 , 既是劳动者的创造物, 劳动 又是
者异己的存在物; 既是劳动行 为的后果 , 是劳动者树 立起来 又 的对立 面、 敌对力量 、 统治者或上帝 。 由此看 出, 工人 的劳动产
品 不 仅 与 工人 的 劳 动相 脱 离 ,而 且 变 成 与 工 人 相对 独 立 的力
化” 。人是 自然界的创造 者和改造者, 自然界 的占有 , 之对 对 使
劳 动 产 品是 劳动 的结 晶 , 人 的 本 质 对 象 化 , 动 产 品 本 是 劳
象化 , 打上了人的烙 印, 即人化的 自然 。这种人化 自然, 在异化 劳动 条件 下, 劳动者越是 占有它 , 使之对象化 , 实际上是对 它的 丧失 。“ 一个种的整体特性 、 的类特性 就在于生命 活动的性 种
种异化从劳动过程进行 分析, 人 的这种活动是一种异 己的 、 工 不 属 于 他 自己 的 活 动 , 克 思 称 之 为 “ 马 自我 的 异 化 ” 。 ( 三)从 人 的 类 本质 上 看, 者 与他 的 类 本 质 相 异化 劳动
任何一种理论 的产生 、 形成 都有一定 的思想来 源 , 同样 , 马克思 的异化理论也是对前人思想 的继承和改造 。马克思 的 异化理论思想来源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及费尔 巴哈 的

再谈青年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当代启示

再谈青年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当代启示

再谈青年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当代启示余文好【摘要】异化劳动思想是青年马克思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

青年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详细分析了劳动者与自己产品相异化、劳动者与自己劳动相异化、劳动者与自己类本质相异化、人与人关系相异化四个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现代化建设。

发展市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生活,很有必要对青年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进行再思考,尤其要大胆正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异化现象并坚持科学的分析态度。

%Theory of alienated labour i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achievement of young Marx. Young Marx, in The Economic Philosophy of the 1844 Manuscripts, analyzed different workers and their products, worker alienation, work- ers and their labor and their essential differences of class. With the advent of globalization and the gradual deepe- 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is in full swing for the market economy,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to be well-off. It is necessary to think again on young Marx's theory of alienated labour, espe- cially to face alienation under socialist conditions and adhere to the attitude of scientific analysis.【期刊名称】《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22)004【总页数】3页(P70-72)【关键词】马克思;异化;社会主义;启示【作者】余文好【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福建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福建福州3501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A811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知道《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青年马克思首次对新世界观进行的理论探索。

青年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述评

青年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述评
建起来 的间接关 系。 其二 , 劳动者劳动过程的异化。马克思在这 方面 的论 证思 路 与上文类似 。马克思认为作为人 的类本质 的劳动 , 有两个 要 素, 劳 动过程 与 劳动产 品 , 因此 , 不但劳 动产 品应 该属 于劳 动 者, 劳动 的整个过 程也应该 归属劳 动者 , 即劳动者 在劳动 过程 中本应该感受到 的是 自主性 、 创 造性 、 享 受性地活动 , 劳动者会 产生幸福 、 满足 、 自在感 。但是在现实 的资本 主义世界 中 , 劳动 的过程 不但不 能让劳动 者发挥 出 自主创造 性 , 恰 恰相反 , 他们 只能体会到 由劳 动带来 的 肉体 和精神 的双重 痛苦 。他 在生产 中“ 不是感 到幸福 , 而是感 到不 幸 ” , “ 只有在 劳动 之外才 感 到 自在” 。因此 , 工人 不但 不会像迎接久别 的恋人那样迎接 劳动 , 而是 , 千方百计地想要逃开劳动 。 其三 、 人 的类本 质的异化 。从上 文叙述 的两 个方 面 , 我们 可以推断出异化 的第 三重 表现 。 自主乐身 的劳动 是人类 的本 质, 而劳动 的两个 要素是 劳动产 品和 劳动过程 。故而 , 当我们 发现 , 当劳动 的两个要 素在资本 主义制度 下都产生 了异化 时 , 作 为人 的类本质 的劳动本身 , 最终发生异 化也就理所应 当了。 最后 , 人与人 的关 系 相异 化。前 文 三方 面 的推 理层 层 递 进, 劳动 者劳动产 品和劳 动过程 的异化 , 引出 了人 的类本质 的 异化 , 最终 , 必然带来人 与人关 系 的异 化。“ 也就是 说 , 当作 为 劳动者 的‘ 我’ 异 化 的时候 , 占有 了我 的劳 动产 品的 ‘ 你’ 必然 也是异化 的, 因为 ‘ 你’ 占有的也只是 ‘ 物’ , 而非 ‘ 你’ 作 为人 的 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形式 。 ” 故而, 劳 动者“ 不仅生产 出 了站在 自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异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用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重要工具。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异化的产生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沿着这条线索,对异化理论或提出综述,或提出阐释,或提出新的见解,极大地丰富了异化理论,也给异化理论带来了新的思考点。

我们要通过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来正确认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质,并正确认识中国在改革开放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问题。

标签:西方马克思主义;异化;异化理论;资本主义一、异化的概念分析及异化理论的发展1.异化的概念分析“异化”作为一个成熟的概念最终定型,脱离不了其发展过程的贡献。

在“异化”概念的前期经历了“对象化”和“物化”的阶段。

因此,提到“异化”,不得不提的当然是与之相近的且易相混淆的两个概念——“对象化”和“物化”。

从词源上看,异化的英文单词是:alienation,它来自于拉丁文:alienatio,在神学和经院哲学中包含着两方面的内涵,其一是指人的精神与肉体的分离,精神上升到上帝的层面;其二是指圣灵在肉体化时,神性与人性的分离。

由此可见,异化从来源来说就包含着分离、对立的涵义。

这种对立与分离必然派生出主体的概念。

因为只有先设定了主体,才有相对主体而言的客体与之对立。

这个主体就是通常意义上的“人”,即指人自身。

因此,考察异化,还必须从人的角度来展开。

我们知道,异化概念的雏形实际上就是“对象化”,这种对象化是浅层次的、中性的,不包含任何感情色彩和哲学色彩,是简单物质层面或精神层面的物理学上的客观实在。

对象化的直接含义就是,本质在自我发展过程中成为异于自身的对象的过程。

随着人们对这种异于自身的对象的认识加深,以及这种对象化的自在之物对人的影响和制约的加深,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对象对于自身的奴役。

尤其是进入到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时期,简单机械的劳动过程使人丧失了自身的意识。

人成了非人,人变成了一种物品,一种商品。

主体原来所具有的创造力、情趣、知识都被机械化所泯灭了。

马克思异化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

马克思异化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

马克思异化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作者:路绪锋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06期[收稿日期] 2011-05-[作者简介]路绪锋(1985-),男,河南周口人,第三军医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助教,南开大学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摘要]异化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但不少学者往往把马克思早期的异化劳动理论等同于其异化理论的全部,从而忽略了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演进过程。

与异化理论相对应,马克思的哲学观经历了两次重大转向:从黑格尔主义转向人本主义、从人本主义转向实践唯物主义,以哲学观变革为背景能够使人们更加准确把握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发展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马克思;异化理论;内在逻辑;哲学革命[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5595(2011)06-0075-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现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和进步的过程,作为马克思理论重要一环的异化理论也同样有着内在的发展逻辑,同时,这一内在逻辑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紧密相关。

曾有一段时期,由于受到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学界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理解仅仅囿于对马克思早期著作特别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这不仅掩蔽了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演进过程,而且这种人本主义的解读思路,存在着将马克思哲学中的价值维度和历史维度分离的危险倾向。

近年来,已有不少学者指出了这种弊病,并围绕恢复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本来面目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对异化理论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关系探讨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因此,有必要深入考察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发展进路,把握其发展逻辑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内在关系。

这就要求人们将其置于马克思哲学观发展的宏大背景中:从黑格尔主义转向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从人本主义转向实践唯物主义。

①一、从黑格尔主义转向人本主义众所周知,青年马克思的思想背景非常复杂,这包括以黑格尔主义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等诸多内容。

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摘要: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对于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具体现象依然是有效的工具,但用这个理论系统地解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则显得片面和不足。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异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劳动异化”理论是青年马克思用以解剖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理论。

异化概念早在《圣经》中就已出现,但在哲学上使用这一概念的是霍布士、卢梭、费希特等近代思想家。

黑格尔第一次在自己的客观唯心主义理论体系中对异化概念进行系统论述:“绝对精神”在自身矛盾的推动下,“异化(外化)”成“自然界(精神性实体)”。

1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异化”概念进行了新的解释,把这一理论运用于经济领域从而提出“异化劳动”概念。

青年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时,试图用“劳动异化”理论构建自己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框架。

但是,随着对资本主义经济规律认识逐步深入和理论的不断积累,马克思改用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理论取而代之。

然而,这种取代不是形而上学的“抛弃”而对“劳动异化”理论的“扬弃”,是辩证的否定和理论的升华。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对于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现象和具体问题依然是有效的工具,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对于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具体现象依然是有效的工具,但用这个理论系统地解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则显得片面和不足。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以个方面。

“异化劳动”是劳动者的“异己的权力”。

马克思说:“由于共同活动本身不是自愿地而是自发地形成的,因此这种社会力量在这些人看来就不是他们自身的联合力量,而是某种异己的、在他们之外的权力。

关于这种权力的起源和发展趋向,他们一点也不了解因而他们就不再能驾驭这种力量,相反,这种力量现在却经历着一系列独特的、不仅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反而支配着人们的意志和行为的发展阶段。

”2 “原来,当分工一出现之后,每个人就有了自己一定的特殊活动范围,这个范围是强加于他的,他不超出这个范围,他是一个猎人、渔夫或牧人,或者是一个批判的批判者。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蕴含的共产主义思想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蕴含的共产主义思想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蕴含的共产主义思想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于26岁时所写的用于个人思考问题的笔记。

因其是个人笔记,行文中存在大量十分活跃的思考与即兴笔录,加之笔记本的片段丢失以及未完成部分,与其不拘泥于文章的整体篇章的连贯性与系统性写作风格,使得《手稿》成为马克思最难懂的文本之一。

但因其丰富的理论意义与研究价值,它也是马克思文献中被引最多的著作之一,共产主义思想在《手稿》中也有所体现。

关键词:《手稿》;社会主义;共产主义1844年,马克思正处于从他所处的时代的普遍思想中解放出来的阶段,因此《手稿》涉及了他对于当时的主流哲学以及各种社会学说思潮的批判与继承,但在马克思的描述中不难看出其思想还受到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人性论的影响,对劳动、对人的本质以及对共产主义的必然性方面具有抽象化以及理想化的特点。

因其异化劳动理论的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现代一些西方学者片面夸大《手稿》的意义,将其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的巅峰,进而将《手稿》与马克思后期的成熟著作相对立,制造青年马克思与老年马克思的派别纷争,这显然是不对的。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不能割接开来的,是通过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一步步逐渐完成的庞大理论体系,绝不可孤立片面的研究与其他著作的理论相对立,《手稿》是马克思形成创立过程中的一部重要著作,以萌芽的形式蕴含了整个马克思主义的要点。

马克思主义当中的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理也是同《手稿》中所蕴含的共产主义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一、《手稿》对以往社会主义学说的批判与继承(一)马克思对以往社会主义者的批判的背景在序言当中,马克思写道:“不消说,除了法国和英国的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以外,我也利用到了的德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1]。

这里说明马克思对于当时的社会批判是建立在联系当时的主流理论著作与理论观点之上的。

随后提及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并将其归为“德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这说明早在1844年,他就已经十分重视年仅24岁的,没有大学学历的《大纲》作者恩格斯。

青年马克思的精神生活异化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青年马克思的精神生活异化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青年马克思的精神生活异化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徐梦琪;汪盛玉
【期刊名称】《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年(卷),期】2024(44)3
【摘要】青年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基于劳动异化和需要异化两个重要维度阐述了精神生活异化思想,揭示出资本主义私有制对人的精神生活发展的严重束缚。

一方面,劳动异化成为人的精神生活全面发展的桎梏;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私有制通过对人的精神需要的剥夺和限制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从扬弃私有财产出发,旨在扬弃人的自我异化,实现自由自觉的精神生活状态与精神生活解放。

青年马克思的精神生活异化思想对于我们基于新时代语境理解、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反思现代精神生活中的异化问题,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逐步迈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示和实践指引。

【总页数】9页(P78-86)
【作者】徐梦琪;汪盛玉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皖南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A12
【相关文献】
1.再谈青年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当代启示
2.青年马克思投票思想及其当代启示——读马克思《莱茵报》时期著作
3.马克思劳动异化思想及其对当代的启示再探
——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4.马克思异化批判思想的辩证意蕴及当代启示5.马克思恩格斯技术异化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马克思异化劳动的几点思考

关于马克思异化劳动的几点思考
- 37 -
的时候才能自由自在活动,在运用人的机能劳动过 程中,由于与劳动产品和自身发生的异化,而与自 己的类发生了异化,觉得自己不过是动物。 类生活 变成了维持生活的手段,于是类本质与人发生了异 化。 第四种规定性— ——人与人的全面异化。 马克思 说到,凡是适用于人同自己的劳动、自己的劳动产 品和自身关系的东西,都适用于人同他人、同他人 的劳动产品和劳动对象的关系,人同他的类本质相 异化,指的是一个人以及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同人 的本质相异化。 在《手稿中》提到“这样一来,异化劳 动 导 致 : (3) 人 的 类 本 质 … … (4) 人 同 自 己 的 劳 动 产 品……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 ”[8]前 3 种规定性都是在讲人同自身的关系,第 4 种规定 性讲到了人与人的关系,是从前 3 种规定性推导出 来的,逻辑关系十分明显。
- 36 -
建立在人本主义的基础上,用地上的人来解释天上 的神。 马克思深受费尔巴哈的启发,但是在《关于费 尔巴哈的提纲》之后,马克思对于异化理论做出了 更加准备和深刻的解释,并将异化思想引进政治经 济学领域。 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 明确提出了异化劳动的观点,并以此作为自己异化 观的出发点。 马克思用异化来揭示私有制条件下人 的劳动的异化,并试图说明各种社会现象,为唯物 史观的创立迈出重要一步。 马克思在劳动异化理论 中将异化的根源归结为不合理的劳动分工和私有 制。 不合理的分工促使私有制的形成,私有制又加 剧了分工的不合理。 生产资料的使用和占有是异化 劳动的根源,私有财产既是劳动异化的产物,又是 劳动异化实现的手段。 马克思通过对劳动异化根源 的分析,揭示了劳资关系,要想达到人性复归,就得 消除私有制,消灭异化的手段即不合理分工,最终 达到人的本质的全面实现。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编译简史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编译简史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编译简史
王旭东
【期刊名称】《学理论》
【年(卷),期】2013(000)017
【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一部争议性比较大的马克思早期著作。

其中的异化劳动理论对于理解马克思的思想性质和理论定位具有重要的作用。

早在这部著作出版之时,围绕着怎么理解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就形成了青年马克思与老年马克思之争,而近些年的《巴黎手稿》文献学争论也为理解这部著作增添了复杂性。

国内外对于这部著作的编译也有很长的一段历史。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王旭东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哈尔滨150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A81
【相关文献】
1.一部教科书触发的21世纪全球性人类焦虑——评《人类简史》与《未来简史》
2.编译观的转变:从转视角到转范式--兼评编译两界的现有编译观
3.ISO 简史标准之路IEC 简史
4.中国船舶类专业院校发展简史(2013-)——续中国船舶类专业院校发展简史(1866-2012)
5.《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改革开放简史》《社会主义发展简史》出版发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化”理论的重要一环:青年马克思“异化”理论胡素文(黄山学院成教处,安徽黄山245021)摘要:青年马克思“异化”理论既是马克思哲学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异化”理论的重要一环。

从“异化”理论发展史来看,青年马克思“异化”理论承前启后,是“异化”理论这条历史长河中最深厚的一段。

关键词:异化;马克思;学术史中图分类号:B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47X(2006)01-0038-03第8卷第1期2006年2月黄山学院学报JournalofHuangshanUniversityVol.8,NO.1Feb.2006收稿日期:2005-09-06作者简介:胡素文(1962-),安徽怀宁人,黄山学院成人教育处教师。

“异化”一词从黑格尔首次引入哲学领域起,就一直倍受关注。

它经过黑格尔之后的许多学者加工、引申,现已成为使用广泛的成熟的哲学术语。

“异化”不是空洞的哲学名词,它有着丰富的内涵,这些内涵是人类关照现实留下的历史痕迹,它是层累而成。

青年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异化”嬗变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承前启后,在“异化”理论的历史长河中是最深厚的一段。

我们今天看青年马克思“异化”理论,应把它放入学术史中考察,唯有这样才能更全面地认识青年马克思“异化”理论。

学术是链,下面我们就以“链”的眼光对青年马克思“异化”理论作初步考察。

一、“异化”一词溯源与思考辜正坤先生认为,异化一词的德语Entfremdung来自英语alienation,[1]王若水先生否定此观点,[2]侯才先生在王若水先生的基础上进一步考索,认为德语Entfremdung一词来自希腊语allotrisis。

它的意义为分离、疏远、陌生化。

它是由马丁・路德于1522年在翻译圣经时从希腊文《新约全书》移植到新高地德语中的,用来意指疏远上帝、不信神、无知。

[3]此外,侯才先生认为Entfremdung一词在德语中的非宗教的、世俗的,使用中还融汇了拉丁语abalienare和alienatio两词的内涵。

abalienare一词在中古高地德语中为anfremeden,意为陌生化、剥夺、取走。

alienatio一词意为陌生、脱离、转让,指权利和财产的转与、让渡。

它在“权利转让”的意义上被运用于古典的自然法。

该词与作为哲学概念的异化一词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

我们认为,侯才先生提出德语Entfremdung一词来自希腊语allotrisis,是基本可信的。

从现代语言学角度看,希腊语与德语有渊源关系,要说明这两种语言中的某几个词是同源关系,除了语义上相同相近外,还要有语音上的证据,而侯才先生没有给出德语Entfremdung与希腊语allotrisis之间的语音证据,所以只能说基本可信。

溯源“异化”一词,应有发展的眼光,“异化”一词的内涵是不断变化的,它刚产生时应不是一个哲学术语,而是一个普通词。

黑格尔开始把它引到哲学中来,用它来描述“绝对精神”的外化;费尔巴哈把它进一步引申,指主体产生脱离本身的对象物,此对象物又反过来奴役主体;马克思以及后来哲学家对此词都有引申。

在近代英法经验唯物主义哲学家那里,异化是指人的活动产物最终疏远、远离人的最初意志。

在德国古典哲学家那里,异化是指人的活动产物和活动本身越来越远离人的本性或本质,成为人自己无法控制甚至要受其控制的一种社会现象。

二、马克思以前“异化”的运用在哲学史上,黑格尔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异化38的概念,赋予它以丰富而深刻的内容。

在他看来,人的历史同时也就是人的异化的历史。

黑格尔说过,人的目标是自由,他给这个自由所下的定义是这样一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人将是随心所欲的,他自己将具备自己的本质,他将重新获得他的“自我”。

但是,必然和异化使人同他的本质“分开”,并且把人束缚起来,异化就是把“自我”根本分裂为主动者和物,分裂为一个努力控制自己命运的主体和一个被别人操纵的客体。

黑格尔认为异化是人类及其客观世界的无可逃避的命运。

可以说,异化是人类生活固有的,它处处通过创造和利用客体来创造社会世界,并在这个过程中创造和改造自己。

按照黑格尔的哲学,异化是主体与实体之间的“差异”和分裂的辩证环节。

黑格尔甚至说,自我的异化就是实体。

异化过程实际上就是主体和实体之间的分裂,即黑格尔的哲学竭力想加以调和实现的两个极端(精神—物质,必然性—偶然性,无限—有限)之间的分裂,绝对知识既是异化的扬弃,同时又是异化的结果。

黑格尔认为,历史意识、宗教意识和政治意识,以及逻辑概念本身,也像一般的意识那样,经历着各种各样的异化,以便通过它们(这些意识)将赖以成为全体性的那种种规定,把自己丰富起来。

费尔巴哈在《基督教的本质》一书中认为:“上帝的人格性,本身不外乎就是人之被异化了的,被对象化了的人格性。

”这儿费尔巴哈将“异化”和“对象化”作为同等意义的概念来使用,虽然没有在价值批判的意义上使用“异化”一词,但已具备了“异化”作为价值批判的内核。

三、青年马克思“异化”理论马克思异化理论是异化劳动理论的简称,指的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所发生的异化现象进行的分析和阐述,其内容包含四个方面:(1)劳动产品的异化。

用马克思的话来讲,就是“劳动者把自己外化在他的产品中,这不仅还意味着他的劳动成为对象,成为外部的存在,而且还意味着他的劳动作为一种异己的东西不依赖于他而在他之外存在着,并成为与他相对立的独立量;意味着他灌注到对象中去的生命作为敌对的和异己的力量同他相对抗。

”(2)劳动本身的异化。

按马克思的观点,劳动是人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一种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人的聪明才智和肉体力量都体现在劳动产品上;此外,通过这种活动人的智慧和体力都获得了发展,同时劳动者还在劳动实践中感到一种创造的幸福和愉悦。

但是,在异化劳动中,劳动的性质则完全改变,“劳动者在自己的劳动中并不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并不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并没有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肉体力量和精神力量,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到损伤,精神遭到摧残。

”“劳动的异化性的一个明显的表现是,只要对劳动的肉体强制或其他强制一消失,人们就会像逃避瘟疫一样地逃避劳动。

”(3)人的本质的异化。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

这里说的“自由”,是指人对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指人能“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的能力。

而“自觉”则是指摆脱了本能冲动和肉体需要的状态以后,能在理性支配下自愿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状态。

然而异化劳动则使人的自由自觉的特性丧失,变成了像动物一样的生存。

(4)人与人的异化。

马克思在《手稿》中对人与人之间的异化没有多谈,因为他认为“人从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的本质异化出去这一事实所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人从人那里的异化。

”早在《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马克思就十分敏锐地指出:近代社会把人从虚幻的上帝那儿解放出来,成为感性的和世俗世界中的存在物,然而,近代人的命运依然是悲惨的,由于利己主义信念的驱使,他们再次造出了一个高于一切彼岸神的此岸的神灵,这便是金钱。

如同凝聚着人的本质的上帝反过来统治了人一样,钱也不过是从人那里异化出来的人的劳动和人的本质,现在这个外在本质却统治了人。

人们把它作为唯一的价值目标,不择手段和不惜一切地追逐它,向它膜拜。

异化问题之于马克思和黑格尔之间,既有继承肯定的关系,又有本质上的改造重建的关系。

黑格尔的异化概念是他构建世界的本体是精神、以及自然界、人类世界都是由精神演化出来的哲学体系中的中介环节。

精神的客观体现,必须表现为对象性的存在,亦或通过外化,通过对象化,才能表现为自然界和人类世界,精神才能证实自己的存在,并求得发展。

精神的对象化对于精神的存在而言,又是一种异化,因此精神在对象化中亦即在物质存在的形式中失去了自由,同自己的本性格格不入。

这就有了需要扬弃这种异化的必要,也只有扬弃精神本性的对象性,精神才能进一步发展成为绝对精神,从而回复自己的本性,获得自由,实现自我。

这样,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凡是对象化都是异化,对象化和异化等同于一个概念。

马克思在《手稿》中吸收了黑格尔异化概念的辩证思想,同时又对其唯心主义观点作了批判与改造。

马克思指出,异化和对象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劳动的产品就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物化为对象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

劳动的现实化就是劳动39的对象化。

”四、马克思以后“异化”的发展马克思以后对“异化”理论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有卢卡奇和弗罗姆。

匈牙利著名理论家卢卡奇于1923年出版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使沉寂近一个世纪的异化问题重新提出并作了独创性的阐发。

卢卡奇的异化观点的形成,完全是独创性的,因为,马克思关于异化理论的主要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正式问世。

卢卡奇据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商品拜物教的论述,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金钱关系的分析,提出了“物化”的概念。

他所说物化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商品世界的运动法则;二是“在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地方,一个人的活动变得同他自己疏远开来,它变成一种商品,这种商品服从社会的自然法则的非人的客观性。

”卢卡奇关于物化意识的分析较有特色,所谓物化意识,就是商品社会中的物化现象、物化规律、物化结构变成人们心灵深处的牢固信念,最集中的表现就是拜物教。

物化意识只能产生简单的描述和歪曲的认识,不能明察社会现实背后的根本力量,只能孤立地、机械地、抽象地考察现实,用物的价值尺度去评判和估价人的活动,不能认识人的主体性以及人的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因此,在物化意识支配下,人们只能把现存一切不合理的东西作为既成事实加以接受,甚至视为永恒不变的人类秩序,采取随波逐流默从忍受的态度。

卢卡奇对“物化”本质规定的揭示,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异化规定性的论述是基本一致的。

卢卡奇所说的物化的客观方面与马克思的“劳动产品的异化”相一致,表明充满客体与商品的世界作为异己的力量同人相对立;而他关于物化的主观方面则与马克思的“人的自我异化”相一致,表明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成了外在于人的、强制性的某种客观的东西。

弗罗姆在他1941年出版的代表作《逃避自由》一书里,从两个方面阐述了人类性格和心理的发展。

一是从个体生命诞生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也就越来越明显,这既使人增长力量,同时伴随产生孤独感。

二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中世纪人的位置固定,有安全感,资本主义社会人获得自由同时带来了孤独感。

西方马克思集中研究的是现代工业社会里的异化力量的存在,东欧学者侧重于对社会主义国家中异化现象的探讨,代表是南斯拉夫的实践派和波兰的意识形态批判学派。

他们都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也有异化。

参考文献:[1]辜正坤.外来术语翻译与中国学术问题.读书[J].1999,(8):128.[2]王若水.异化———这个译名.读书[J].2000,(7):149-153.[3]侯才.有关“异化”概念的几点辨析[J].哲学研究,2001,(10):74.AKeyPointofTheAlienationTheory:TheAlienationTheoryofYoungMarxHuSuwenAbstract:ThealienationtheoryofyoungMarxisanimportantpartofMarxistphilosophy.Itisalsoakeypointofthealienationtheory.Inviewofthedevelopmentofthealienationtheory,thetheoryofyoungMarxservesasalinkbetweenpastandfuture.Itisthedeepestsectionofthehistoricalriverofthealienationtheory.KeyWords:alienation;Marx;academichistory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