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出尔反尔”的古今义差异及其成因
出尔反尔的诗词
出尔反尔的诗词
“出尔反尔”最早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下》,原句为:“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意思是:要警惕呀,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
在诗词中,“出尔反尔”的例子较少。
宋代陈普的《咏史下司马宣王》中写道:“出尔到头终反尔,寡孤何用必随身。
”意思是:你怎样对待别人,到头来别人也会同样对待你,最终只会剩下孤独的自己。
“出尔反尔”这个成语在文学作品中被使用的频率相对较高。
它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或做事前后不一致,自相矛盾的行为。
例如,在《三国演义》中,吕布被描述为一个出尔反尔的人,他先背叛了丁原,投靠董卓,后来又背叛了董卓。
在《红楼梦》中,王熙凤也被形容为出尔反尔的人,她对一些人许下了承诺,但后来又食言了。
在许多其他文学作品中,也可以看到“出尔反尔”这个成语的使用,它不仅丰富了作品的语言表达,也有助于塑造复杂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出尔反尔”是一个比较常用的成语,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使用。
出尔反尔的成语解释
出尔反尔的成语解释【汉字书写】:出尔反尔【汉语注音】:chū ěr fǎn ěr【成语出处】:战国.孟轲《孟子.梁惠王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成语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用于责备言而无信的人,重在表示前后自相矛盾。
【出尔反尔的意思】:尔:你;原指你怎样对待人家,人家就怎样对待你,现在多用来指自已说了或做了以后又反悔;比喻言论或行为前后不一致,前后矛盾,反复无常。
【出尔反尔的近义词】:言而无信、朝令夕改、反复无常、自食其言;【出尔反尔的反义词】:言而有信、言行一致、说一不二、一言为定、一诺千金;【出尔反尔的故事】战国时期,鲁国与邹国交战,邹国死伤很多将士,最终败得狼狈不堪。
邹穆公气得怒发冲冠,他问孟子:“我的将士在这次战争中死了很多,可是却没有一个老百姓去为他们报仇拼命的,眼睁睁地看着将领被杀却没有一丝营救的意思。
我真想杀了他们,可是人太多,杀也杀不完啊;可要是不杀吧,又真是让人很气愤,你说我怎么样才能发泻这口气呢?”孟子实事求是地回答他说:“大王,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如何对待你。
记得有一年闹了一场很严重的灾荒,很多年老体弱的百姓被饿死在荒野山沟之中,而青壮年外出逃荒的也有数千人之多,可是当时大王的粮仓储备库还是满满的,国库也非常充足、但管钱粮的官员们却沆瀣一气不把这么严重的灾情向您报告。
像他们这样高高在上,根本不管老百姓的疾苦,而且还要去残害百姓,现在老百姓们有了一个报复的'机会,他们当然要用同样的手段来对付那些恶贯满盈的长官,肯定不会在战场上面救他们的。
孟子接着说:“孔子的弟子曾经说过,‘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所以,大王您根本不需要去责怪老百姓们,不要去惩罚他们。
您只有实行仁政,爱护自己的百姓,百姓自然会爱护他们的长官,并且愿意为您献出宝贵生命。
”【出尔反尔例句】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九回:“宫保説:‘前日捧读大札,不料玉守残酷如此,实是兄弟之罪,将来总当设法。
古今异义成语语义转移的主要类型及成因
古今异义成语语义转移的主要类型及成因作者:周琳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4年第01期摘要:在我们所使用的成语中,有许多成语发生了语义转移。
成语语义转移主要有多义语素义位转换、语素通假义消失、联绵语素重新分析和构成成分意义未变而整体义转移四类。
语义转移的动因主要与语素高频义项的语义再认、语素误认和字面义的影响有关。
关键词:成语语义转移语义再认语素误认字面义一、引言在文学作品中,有这样的句子:(1)所谓佛者,就是一丝不挂、一尘不染、丝毫不着、清净无所得的觉者。
①(2)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3)今日之事,明目张胆,为六军之首,宁忠臣而死,不无赖而生矣。
通常认为,“一丝不挂”指“不穿衣服、赤身裸体”。
按照此义,例(1)应解释为“佛就是不穿衣服、赤身裸体……”,这令人费解。
“空空如也”一般解释为“一无所有”,似乎与“有鄙夫问于我”在文义上无法衔接。
例(3)所说的应为值得褒扬之事,但“明目张胆”意为“公开地大胆做坏事”,显然与语境不符。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上述成语古今义已大相径庭,三个例句使用的是成语的古义,若按照成语的今义去理解句义,自然会出现偏差。
我们将成语这种古今义无相承关系,甚至发生了毫不相干的意义变化的现象称为“语义转移”。
显然,上述成语均发生了语义转移。
那么,它们语义转移的类型是否相同?成语语义转移的类型究竟有哪些?引起语义转移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下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二、成语语义转移的主要类型(一)多义语素义位转换有些成语中的多义语素本来使用义位甲,在使用过程中有可能转换为义位乙,这就导致整个成语语义发生转移。
前文所说的“一丝不挂”就属这种情况。
该成语本为佛教用语,“比喻不被尘俗牵累”②,在佛典中常见其本义。
其他文学作品用例如:(4)你想那颗一丝不挂却又爱着一切的童心,眼见得在那隐约的朝雾里,凭你怎样招着你的手儿,总是不回到腔子里来。
“一丝不挂”的“挂”本为“挂” ③的“(内心)牵挂”之义。
《出尔反尔》的成语小故事
《出尔反尔》的成语小故事导读:【成语】:出尔反尔【拼音】: chūěr fǎn ěr【解释】:尔:你;反:通“返”,回。
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
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成语故事】:出尔反尔这则成语的原意是你怎样对别人,别人也怎样对你。
现用来形容一个人言行前后矛盾,反复无常。
尔指你,反同返。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梁惠王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战国时,有一年邹国与鲁国发生了战争。
邹国吃败仗,死伤了不少将士。
邹穆公很不高兴,问孟子道:在这次战争中,我手下的官吏被杀死了三十三个,可是老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去拼命的,他们眼看长官被杀,而不去营救,可恨得很。
要是杀了这些人吧,他们人太多,杀也杀不完;要是不杀吧,却又十分可恨。
您说该怎么办才好呢?孟子回答说:记得有一年闹灾荒,年老体弱的百姓饿死在山沟荒野之中,壮年人外出逃荒的有千人之多,而大王的粮仓还是满满的,国库也很充足,管钱粮的官员并不把这严重的灾情报告给您。
他们高高在上,不关心百姓的疾苦,而且残害百姓。
孟子在回顾了这辛酸的.往事后,接着又说:您记得孔子的弟子曾子说过的话吗?他说,要警惕呀!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如何对待你。
如今百姓有了一个报复的机会,就要用同样的手段来对待那些长官了。
孟子最后告诉邹穆公说:所以,大王不要去责怪他们、惩罚他们。
如果实行仁政,您的百姓就会爱护他们的长官,并且愿意为他们献出生【关于《出尔反尔》的成语小故事】1.关于出尔反尔的成语故事2.出尔反尔成语解释3.成语故事:出尔反尔4.出尔反尔的成语解释5.出尔反尔的成语故事6.出尔反尔成语故事7.出尔反尔的成语故事8.成语出尔反尔的12个造句上文是关于《出尔反尔》的成语小故事,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成语典故素材】成语故事:出尔反尔
【关键字】成语典故素材成语故事:出尔反尔出尔反尔的意思:原意是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你。
现多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尔,你;反,通“返”,回。
出尔反尔的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有七个较为强大的诸侯国,史称“战国七雄”。
但是你可不要以为,当时就只是存在这七个诸侯国,其实呢,在这七个大国之外,还有许多的小国存在。
发生战争也并不是只在大国之间,小的诸侯国之间也发生各种战事。
这不,有一次,邹国和鲁国就发生了战争。
由于邹国比鲁国还要弱小一些,尽管邹穆公率领邹国的军民去抵抗,最终邹国还是吃了败仗。
邹穆公的官吏共死了33个人,而参加战斗的老百姓则一个也没有死。
在战斗的时候,他们像在旁边看热闹一样,根本懒得冲锋杀敌。
邹穆公很不开心,于是,他就找了一个人发泄,可巧,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后来被中国人称为亚圣的孟子。
邹穆公问孟子道:“在这场战争中,我手下的官吏被杀死了33个,可是老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去拼命的,他们眼看长官被杀,而不去营救,真是可恨极了!要是杀了这些人吧,他们人太多,杀也杀不完;要是不杀吧,我又难消心中之恨。
我该怎么办才好呢?”孟子说话可是直来直去的,孟子说:“这不怪老百姓啊,这要怪您自己。
”邹穆公瞪大了眼睛,可以看出他吃惊不小。
但是孟子没有理他,继续说:“记得有一年闹灾荒,年老体弱的百姓饿死在山沟荒野之中,壮年人外出逃荒的有千人之多,流落到哪个国家的都有。
而大王的粮仓还是满满的,国库也很充足,管钱粮的官员并不把这严重的灾情报告给您。
这可不是一般的怠慢,这简直就是不把老百姓的生死放在眼里啊。
您想啊,当初您这样对待他们,今天他们也以同样的怠慢来对待您,您又有什么可报怨的呢?”邹穆公咬了咬嘴唇,没有说话。
孟子又继续说:“曾子有句言,您听说过吗?”邹穆公摇了摇头。
孟子接着说道:“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要警惕呀!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如何对待你。
成语故事出尔反尔的意思
成语故事出尔反尔的意思
从前,有一个狡猾的商人,他善于欺骗人,总是说一套做一套,从来不守信用,所以大家都不太愿意和他交易。
有一天,这个商人听说附近的乡下有一座天然的翡翠矿,这个矿里面有大小不一的翡翠原石,只要挖一块出来,就能够卖个好价钱。
于是,这个商人便开始了他的心思毒辣的计划。
他找了一些人来跟他一起去挖翡翠,让他们相信只要一起努力挖掘,就能够赚大钱。
于是,这些人跟随着商人出发了。
走到半路的时候,商人突然全部改变了主意,他告诉大家,他们去的其实是一个荒地,翡翠矿这种东西是从来不存在的,然后他就走了。
这些人非常气愤,他们为了一起发家致富,却落得这样的下场。
然而,他们思考了一下,想出了一个主意,他们一起开着挖掘机,把沙子清空,挖掉一条河道。
这条河道很快就连上了一条江河,不久之后,这里成为了一个繁华的港口,人们来往,商业繁荣,他们后来大赚了一笔,而商人则变成了世人唾弃的骗子。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商人这种人的行为,就是出尔反尔,他们从来不守信用,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惜欺骗别人。
而这些受他们欺骗的人,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还是寻找到了另外一种途径,获得了成功。
因此,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做出尔反尔、出言不合的事情,在做事之前要三思而后行,保持自己的信用,这样才能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子出尔反尔文言文翻译
夫子出尔反尔,乃言不由衷之谓也。
盖世人言行不一,或因时而变,或因势而移,此乃常情。
然而,若出尔反尔成风,则风俗日衰,道德沦丧,吾人岂可不察?昔孔子曰:“言必信,行必果。
”此言诚哉!信者,立身之本也;果者,行事之基也。
子出尔反尔,言不由衷,岂非背信弃义之始乎?夫子出尔反尔,其源有二:一则人心不古,道德沦丧;一则世态炎凉,人心难测。
人心不古者,世风日下,人心日疏,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之,是以出尔反尔。
道德沦丧者,风俗败坏,礼仪扫地,是以言不由衷。
且观今之人,言行不一者比比皆是。
或为权谋之计,或为迎合时势,或为求利之途,种种原因,不一而足。
然而,此等行为,皆不足以立身行道,反致身败名裂。
昔有某士,平生以诚信著称,然一旦得志,便忘乎所以,出尔反尔,言而无信。
其友某君,深以为忧,乃作诗以讽之:昔日诚信今何在,昔日言行今已非。
人心不古道已丧,世态炎凉谁为谁?某士见诗,深觉惭愧,遂痛改前非,重拾诚信,终成一代名士。
世态炎凉,人心难测,此亦出尔反尔之由。
或因利欲熏心,或因权势压人,或因情势所迫,种种原因,皆足以使人言不由衷。
然而,此等行为,实为道德之败坏,风俗之衰败。
夫言者,心声也;行者,心迹也。
言不由衷,则心声失真;行不由衷,则心迹不实。
子出尔反尔,失真不实,岂非自毁其身,自弃其道乎?是以,吾人当慎言慎行,以诚信为本,以道德为基,不以世态炎凉而改变,不以人心难测而动摇。
如此,方能立身行道,垂范后世。
盖子出尔反尔,虽一时得利,然长远之计,必致身败名裂。
是以,君子慎言慎行,不敢出尔反尔,以免遗祸无穷。
愿世人皆以此为鉴,恪守诚信,弘扬道德,使风俗日新,道德日盛。
嗟乎!子出尔反尔,乃言不由衷之弊也。
吾人宜深自警省,勿以小利而失大义,勿以一时之快而忘长久之害。
如此,方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负天地良心,不负人生一世。
是以,吾人当以诚信为本,以道德为基,以言行一致为准则,以子出尔反尔为鉴戒,努力践行,使言行相符,道德日进,风俗日新,国家昌盛,人民安乐。
【成语解释大全】出尔反尔成语解释
【成语解释大全】出尔反尔成语解释(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成语解释大全】出尔反尔成语解释【释义】:“出尔反尔”这则成语的原意是你怎样对别人,别人也怎样对你。
出尔反尔的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字词解析
出尔反尔的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字词解析出尔反尔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如下:近义词:反复无常变化不定。
同义词:翻云覆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比喻反复无常。
反义词:说一不二说话守信用说话算数。
出尔反尔的汉语词典解释:解释[go back on one's words;contradict oneself] 原指你怎么对人行事,人也怎么还报你。
现多指反复无常,言行前后自相矛盾。
词语出处(1).《孟子·梁惠王下》:“ 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后因用“出尔反尔”表示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如何对待你的意思。
《老残游记》第十九回:“宫保説:‘前日捧读大札,不料玉守残酷如此,实是兄弟之罪,将来总当设法。
但目下不敢出尔反尔,似非对君父之道。
’” 清洪楝园《后南柯·立约》:“一要赔偿兵费;二要废去旧约;凡贵国所以待敝国的苛例,一一施之于贵国,此之谓出尔反尔。
”(2).指前后言行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官场现形记》第五九回:“他肯让自然极好;倘若不肯,也只好由他,我不能做出尔反尔的事。
” 曹禺等《胆剑篇》第一幕:“贵国大王已经应允下来。
当时并不见相国拔剑相待,今天却在我们背后出尔反尔,动起手来。
” 张天民等《创业》第二章九:“做为一个党员,你怎么可以在会上出尔反尔。
”用出尔反尔造句:一、这个人出尔反尔,真叫人莫名其妙。
二、人生在世就讲个信字,出尔反尔,难以立信。
三、做人说话要讲信用,不能出尔反尔。
四、当今世道混乱,笑裡藏刀多有人在,更何况是出尔反尔?五、他说话老是出尔反尔,谁愿意跟他做朋友?六、这人出尔反尔,朝梁暮陈,不可不防。
七、老方见小方出尔反尔,不讲信义,不禁怒形于色,拂袖而去。
八、你们如此出尔反尔,我们谈不下去了。
九、他老是搞这种出尔反尔的把戏,实在叫人生气。
十、你放心,我说了算数,绝不会出尔反尔。
成语出尔反尔的故事
成语出尔反尔的故事
《出尔反尔》出自《》的《梁惠王章句下》。
原指你怎样对付人家;人家就会怎样对待你。
现多指自己说了或做了后,又自己反悔。
比喻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说话不算数。
下面一起来看看关于这个的事吧!
战国时,有一年邹国与鲁国发生了。
邹国吃败仗,死伤了不少将士。
邹穆公很不高兴,问孟子道:“在这次战争中,我手下的官吏被杀死了三十三个,可是老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去拼命的,他们眼看长官被杀,而不去营救,可恨得很。
要是杀了这些人吧,他们人太多,杀也杀不完;要是不杀吧,却又十分可恨。
您说该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说:“记得有一年闹灾荒,年老体弱的百姓饿死在山沟荒野之中,壮年人外出逃荒的有千人之多,而大王的粮仓还是满满的,国库也很充足,管钱粮的官员并不把这严重的灾情报告给您。
他们高高在上,不关心百姓的疾苦,而且残害百姓。
”
孟子在回顾了这辛酸的往事后,接着又说:“您记得的弟子曾子说过的话吗?他说,要警惕呀!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如何对待你。
如今百姓有了一个报复的机会,就要用同样的手段来对待那些长官了。
” 孟子最后告诉邹穆公说:“所以,大王不要去责怪他们、惩罚他们。
如果实行仁政,您的百姓就会爱护他们的长官,并且愿意为他们献出。
”。
出尔反尔译文
出尔反尔译文
1、出尔反尔的意思是: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
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2、【出自】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3、【示例】人生在世就讲个信字,出尔反尔,难以立信。
4、【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用于责备反复无常的人。
5、【近义词】翻云覆雨、食言而肥、反复无常、朝三暮四、三反四覆、口中雌黄、言之无信、言而无信、自食其言、反复不定、言而不信。
6、【反义词】一言为定、言而有信、言出必行、始终如一、言行一致、说一不二。
出尔反尔意思“出尔反尔”这一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道理?
自己反对自己的主张。
指一个人没有定见,摇摆不定。
《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原来的意思是你对别人怎么做,别人就会怎么对你。
现如今指一个人自己说了又自己反悔,也就是说了不照着做,表示言行反复无常。
出尔反尔_文言文翻译
古有云:“出尔反尔,人莫予毒。
”此语谓言出必行,行必果,言而无信,行而无果,是为出尔反尔。
夫出尔反尔,非独言语之失,亦行为之弊也。
今试以文言文述之,以见其义。
昔者,有二人,曰甲、乙。
甲性直,言必行,行必果;乙性狡,言出而反,行止无恒。
一日,甲、乙相与为友,约共谋事。
甲曰:“吾与子约,事成之后,分其利,子以为何如?”乙笑曰:“诺。
”于是二人同心协力,共成其事。
事成之后,甲谓乙曰:“吾言犹在耳,子其速与吾分利。
”乙曰:“诺。
”及分利之时,乙忽然变色,曰:“吾闻言出必行,行必果,今子言犹在耳,而利独归子,吾何面目见人?”甲愕然,不知其故。
乙又曰:“吾与子共谋事,子何独贪其利?”甲答曰:“吾言出必行,行必果,故得此利。
子言出而反,行止无恒,安得与我共利?”乙闻言,愧赧满面,无言以对。
时人有识者,见乙之出尔反尔,皆嗤之以鼻。
曰:“乙子之行,如风中之烛,一吹即灭。
人若与之共事,必受其害。
”于是甲遂绝交于乙,乙亦悔之莫及。
夫出尔反尔,非独害人,亦自害也。
古之圣贤,皆以信誉为重。
孔子曰:“言必信,行必果。
”又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是以君子之行,必言出必行,行必果。
且夫出尔反尔,何以处之?曰:当以诚信为本,言行一致。
凡有所言,必思其后;有所行,必果其言。
如此,方能立信于人,亦能自守其行。
若言出而反,行止无恒,则失信于人,自取其辱。
故曰:“出尔反尔,人莫予毒。
”言出必行,行必果,乃为人之道也。
吾辈宜以此为鉴,谨言慎行,以免出尔反尔之患。
自古及今,出尔反尔之人,往往遭人唾弃。
岂非因其失信于人而自取其辱?是以吾辈当以此为戒,言行一致,以诚信立身,以信誉立业,庶几不负古圣先贤之教诲。
然世之出尔反尔者,固非一人一事。
或有言而无信,或有行而无果。
此皆失于诚信,悖于道义。
故君子之行,当以诚信为本,言行一致,庶几不致出尔反尔之祸。
夫诚信者,立身之本,处世之道。
人无诚信,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终将枯萎,终将干涸。
是以吾辈宜以诚信为重,言行一致,方不致出尔反尔,为人所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出尔反尔”的古今义差异及其成因
作者:田娟
来源:《群文天地》2008年第12期
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
离开了社会,语言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
语言的社会性规定了语言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是由一定的社会群体共同约定的这一潜规则。
早在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荀子便指出“ 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荀子·正名》中这段精辟的话语是对语言社会性的完美解读。
由此可见,语言必须建立社会共同认可的规范,语言的创造必须经过社会的检验,这是语言社会性所决定的本质特征。
成语“出尔反尔”古今义的巨大差异正是语言社会性的鲜明体现。
一、“出尔反尔”的古义
“出尔反尔”这则成语来源于《孟子·梁惠王下》中的“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孟子》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有一年邹国与鲁国发生了战争。
邹国吃了败仗,死伤了不少将士。
邹穆公很不高兴,问孟子道:“在这次战争中,我手下的官吏被杀死了三十三个,可是老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去拼命的,他们眼看长官被杀,而不去营救,可恨得很。
要是杀了这些人吧,他们人太多,杀也杀不完;要是不杀吧,却又十分可恨。
您说该怎么办才好呢?”孟子回答说:“记得有一年闹灾荒,年老体弱的百姓饿死在山沟荒野之中,壮年人外出逃荒的有千人之多,而大王的粮仓还是满满的,国库也很充足,管钱粮的官员并不把这严重的灾情报告给您。
他们高高在上,不关心百姓的疾苦,而且残害百姓。
”孟子在回顾了这辛酸的往事后,接着又说:“您记得孔子的弟子曾子说过的话吗?他说,要警惕呀!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
如今百姓有了一个报复的机会,就要用同样的手段来对待那些长官了。
”孟子最后告诉邹穆公说:“所以,大王不要去责怪他们、惩罚他们。
如果实行仁政,您的百姓就会爱护他们的长官,并且愿意为他们献出生命。
”
由此可见成语“出尔反尔”是对“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的缩略。
“尔”指“你”;“反”,通“返”,回。
这则成语的本义是说“你怎么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
古文中的“出尔反尔”多用原意,指你怎样对待人家,人家就会怎样对待你。
例如:阴阳之理,大抵不异,为善为恶,出尔反尔,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宋·范仲淹《范文正公文集》)
二、“出尔反尔”的今义
语言是有生命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出尔反尔”用以表现“你怎么做就会得到什么后果”的古义,到了现代却演变为言行前后矛盾的这一不好品质的注脚。
《现代汉语词典》对“出尔反尔”的释义为:原意是你怎么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
今指说了又翻悔或说了不照着做,表示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纵观《古今汉语成语词典》《汉语成语大词典》《成语词典》等辞书,它们对“出尔反尔”的解释也都大同小异,并且最大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只列出了该成语的今义,对于其古义却只字未提。
如果单从这些辞书中来看,我们难以寻觅到“出尔反尔”这一成语古义的一丁点影子。
此外,一些名著、报刊杂志中也不乏用其今义的有力佐证:
①我们可要讲究亲疏,着重情谊,辨明恩仇,不能那么出尔反尔,此一时,彼一时。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
②淘宝网又出尔反尔了。
要么是仗着已经晋升为“国内最大的购物网站”,店大欺人……反正“再免费三年”的承诺说出口还不到一年,淘宝网就开始采用一种叫“招财进宝”的系统变相收费。
(聆海《ITTimeWeekly》2006.6.20)
③地方政府出尔反尔诚信何在(夏正梅《人民周刊》2006年20期)
这些都是成语“出尔反尔”今义后来居上的典型范例。
三、“出尔反尔”古今义差异的成因
随着生活的变化,语言在传承中也会发生变化,虽然成语的意义相对来说比较固定,但是在传播过程中不少成语的含义同它们的原意已经大相径庭,甚至截然相反。
成语在流传使用过程当中,因有意的变通或无意的误解,造成字面意义的变化现象,就是成语的俗化。
比如“出尔反尔”,经历了漫长的传承过程后,人们差不多已经将其古义遗忘,而完全接受了其今义,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习惯成自然”。
对于这种俚俗化意义,我们今天也应看作是新词义的产生,看作是词汇意义的引申和发展,这也是词汇繁荣和丰富的表现。
成语古义的渐渐消失与今义的扶摇直上有着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我们应该承认这种既成的事实。
参考文献:
[1]宁皖平.从成语看词语的古今差异[J].社会科学家,2004(9).
[2]周国瑞.从“空穴来风”的误用谈词语俚俗化意义的产生[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03).
(作者简介:田娟(1986—)女,重庆人,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对外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