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神奇的力》教学设计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精选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精选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中“力的探索”章节,详细内容围绕“神奇的力”展开。主要涉及力的概念、力的作用、力的表现形式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 知道力的概念,了解力的作用,能识别生活中常见的力的表现
形式。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索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和力的表现形式。
难点:力的应用和力的相互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磁铁、弹簧秤、小车、皮球、气球、塑料瓶等。
2. 学具:画笔、彩纸、胶水、剪刀、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教师展示磁铁吸引铁钉、弹簧秤测量重力等实验,引导学生观
察现象,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现象是由什么引起的吗?”
2. 例题讲解(10分钟)
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力的概念、作用和表现形式,引导学生掌
握力的基本知识。
3. 随堂练习(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力的表现形式,分享彼此的
观点。
4. 实践操作(10分钟)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用气球、塑料瓶等材料制作小船,通
过吹气、推动等方式,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六、板书设计
1. 力的概念、作用和表现形式
2. 力的相互性
3. 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请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力的应用,至少写3个。
答案示例:拉力(拉门)、压力(按开关)、摩擦力(走路)
2.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简单的力作图,展示力的作用效果。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精选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精选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力的世界》第二节“神奇的力”。详细内容包括力的概念、力的作用、力的表现形式、力的测量
以及力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
1. 知道力的概念,了解力的作用和表现形式,理解力的大小与物
体的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力现象,培养观察、思考、解
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力的概念、力的测量以及力的应用。
重点:力的作用、力的表现形式、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弹簧测力计、小车、滑轮、钩码、磁铁、皮筋等。
学具:画笔、画纸、胶带、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
利用磁铁吸引铁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磁铁能吸引
铁钉?
2. 例题讲解
讲解力的定义、作用和表现形式。
演示力的测量,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
3. 随堂练习
学生分组,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力。
4. 动手操作
学生用皮筋、小车等学具制作简单的小车,体验力的作用。
5. 知识拓展
介绍力的应用,如斜面、滑轮等。
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力。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六、板书设计
1. 力的概念、作用、表现形式。
2. 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3. 力的测量方法。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请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力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答案示例:拉力、重力、摩擦力等。
2. 作业题目: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力,并记录数据。
答案:根据实际测量结果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力》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神奇的力》。具体章节为第五章第二节,主要内容包括:1. 引出力的概念,让幼儿认识力;2. 讲解力的作用,让幼儿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3. 演示力的作用效果,让幼儿观察力对物体的影响;4. 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力的作用,让幼儿认识到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1. 让幼儿认识并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一种可以改变物体形状和运动状态的物质。
2.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发现力的作用效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力的作用,让幼儿认识到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让幼儿认识并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一种可以改变物体形状和运动状态的物质。
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力的作用效果,并能够发现生活中力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力的小球,力的拉绳,力的推板,力的吹风机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小车,一些积木。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力的动画片,引出力的概念,让幼儿认识力。
2. 讲解:讲解力的作用,让幼儿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3. 演示:演示力的作用效果,让幼儿观察力对物体的影响。
4. 实践: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用力的拉绳拉动物体,用力的吹风机吹动物体,用力的推板推动物体,感受力的作用。
5. 发现: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力的作用,让幼儿认识到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7.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力的作用,并记录下来。
大班科学《神奇的力》教案
大班科学《神奇的力》教案
《神奇的力》是一节为大班学生设计的科学课教案。本教案旨在通
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和探索力的产生和作用。
一、课程概述
通过本节课,学生将了解力的概念、力的种类、力的作用以及力
的大小和方向对物体的影响。课堂上将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和互动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力的本质,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道力是什么,了解力的种类和特点;
2. 能够观察、描述和解释力对物体的影响;
3. 掌握力的大小和方向对物体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道具:弹簧秤、力计;
2. 实验材料:各种大小、形状和材质的物体;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PPT课件;
4. 教学资源:视频和图片资料。
四、教学流程
1. 导入(5分钟)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力吗?力会有什么作用?”引起
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引入新知(15分钟)
通过PPT和多媒体资源,向学生介绍力的概念和不同种类的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通过举例和图片展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力的作用。
3. 实验探究(30分钟)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例如,用弹
簧秤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用力计测量拉伸不同物体所需的力;用有
刻度的斜面观察物体滑动的变化等。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就实
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
4. 拓展应用(15分钟)
通过案例和故事,向学生展示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
扔纸飞机时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会影响飞行的距离和方向;扫地时用力
过大或过小的后果等。引导学生思考并归纳力在不同情境下的作用规律。
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神奇的力活动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神奇的力活动教案【含教学反思】简介
本文介绍了一次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神奇的力活动,其中包含
了活动的目的、活动步骤、教学反思等内容。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
2.帮助学生观察和探索“力”的作用;
3.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精神。
活动步骤
1.引入环节:显示一些有趣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发表自
己对力的看法和感受。
2.理论知识讲解:通过讲解或PPT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力”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3.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不同力的作用。具
体步骤如下:
–第一组:用弹簧测量不同重物的重量;
–第二组:用万能杆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
–第三组:用弹簧拉力计测量不同拉力的大小;
–第四组:用弹簧压力计测量不同压力的大小。
4.总结说明: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实验结果,并向全班进行
展示和讲解。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同样的力对不同物体产生的作
用不同”的实验现象。
教学反思
1.活动前的准备要充分,包括实验器材的准备、演示材料的
制作等。
2.在实验前,向学生逐一讲解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防止实
验中出现意外情况。
3.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要时刻观察学生的实验情况,及时发
现并指导学生改正操作不规范的情况。
4.在讲解实验结果时,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不能简单地讲解实验结果,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实验
结果并向全班进行展示。
5.整个活动用时约1小时,老师要注意时间的掌控,确保活
动的进度和效果。
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深刻理解了“力”的概念和
作用。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观察了实验现象,还学会了如何使用
大班科学《神奇的力》教案
大班科学《神奇的力》教案大班科学《神奇的力》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和关心周围生活中的小科技产品。
2、了解纸吸水后易变形的特点,比较发现经特殊加工后的纸杯所具有的'轻便、卫生、不吸水、不污染环境等特点。
3、在操作活动中仔细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有初步的比较分析的能力。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自制纸杯、一次性纸杯幼儿各一只,毛笔一只,一张白纸和一张涂有蜡的纸。
重点:了解纸会吸水,会变形的特点。
难点:图上蜡的的纸杯所具有的轻便、卫生、不吸水、不污染环境等特点。
活动过程:
今天我们要来做个实验,你们看桌上有什么?(两个纸杯,一盆水)
那这两只杯子有什么区别吗?说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1、纸吸水易变形,变烂的特点
a、纸折的纸杯盛水,发现了什么?
b、用一次性的纸杯来盛水,又发现了什么?让幼儿积极回答。
小结:纸会吸水,会变形,会变软。
2、两种纸杯进行比较
a、提问:两只纸杯同样是用纸做的,一只变软了,变形了,而另一只还是很好呢?为什么呢?(用手摸,刮,捏会发现什么?)
b、小实验:出示两张纸,一张是涂了蜡的纸,另一张是没涂蜡的纸,再用毛笔刷,发现什么?(一张纸把水吸在纸上了,而另一张不吸于水)
小结:蜡不吸水
3、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纸杯有哪些优点:拿起来轻便,卫生,不吸水,不污染环境的优点。
4、制作飞碟
启发幼儿纸杯有这么多的优点,但你们想想它除了能盛水还能干什么用呢?(可以做飞碟,让幼儿动手操作)
活动反思:
《神奇的力》大班科学教案
《神奇的力》大班科学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育教材第三章《力的世界》,具体内容包
括力的概念、力的作用和效果、日常生活中的力。
二、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问题的能力,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分享的学习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让幼儿掌握力的概念,了解力的作用和效果。
难点:让幼儿理解力的相互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力
的存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弹簧秤、磁铁、皮球、小木块、小汽车、气球等。
2. 学具:画纸、画笔、胶棒、剪刀、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利用气球、小汽车等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力的作用。
2. 例题讲解(10分钟)
(1)力的概念:通过推、拉、挤等动作,让幼儿感受力的存在。
(2)力的作用和效果:用磁铁、皮球、小木块等物品进行实验,让幼儿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3. 随堂练习(10分钟)
(1)让幼儿分组讨论,分享在生活中遇到的力的例子。
(2)请幼儿用画笔、胶棒等学具,创作一幅力的图画。
5. 互动游戏(10分钟)
组织“力的传递”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体验力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
1. 《神奇的力》
2. 内容:
(1)力的概念
(2)力的作用和效果
(3)日常生活中的力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力
请幼儿观察家中、学校或户外环境,找出至少三个力的例子,
并描述它们的作用和效果。
2. 答案:
(1)拉力:拉开抽屉、拉开门等。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力》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力的世界》第三节《神奇的力》。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力的概念,认识力的作用,学会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力的基本概念,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 引导幼儿学会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培养幼儿安全使用力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理解力的概念,学会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重点:认识力的作用,培养安全使用力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弹簧测力计、气球、小车、皮筋、磁铁、图片等。
学具:小木棒、小球、积木、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1)教师展示气球,邀请幼儿用力吹气球,观察气球的形状变化。
(2)教师提问:为什么气球会变大?是什么力量让它变大的?
2. 讲解力的概念(10分钟)
(1)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引导幼儿认识力的作用。
(2)教师讲解力的定义,让幼儿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
3. 力的大小和方向(10分钟)
(1)教师演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让幼儿观察力的大小和方向对物体的影响。
(2)幼儿分组操作,体验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4. 力的应用(10分钟)
(1)教师展示力的应用实例,如拉弓、踢足球等。
(2)幼儿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力?
5. 随堂练习(10分钟)
(1)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判断力的方向和大小。
(2)幼儿操作学具,体验力的作用。
(2)幼儿分享学习心得,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力》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身边的科学》第三章《力
的世界》第三节《神奇的力》。教学内容详细包括力的概念、力的作用、力的来源以及力的应用等,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
练习,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力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目标
1. 知道力的概念,了解力的作用和来源。
2. 能够运用力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 感受力的神奇,激发对科学现象的探究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力的概念和作用的理解。
教学重点:力的来源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弹簧测力计、小车、滑轮、绳子、磁铁、气球等。
学具:小木棒、小球、绳子、图钉、纸杯等。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通过展示弹簧测力计、磁铁等物品,引导孩子们观察和讨论这
些物品的用途,激发他们对力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
讲解力的概念、作用、来源以及应用,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让孩子们对力有更深入的理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
a. 分组讨论:让孩子们讨论生活中见过的力的作用。
b. 动手实践:让孩子们使用教具和学具,体验力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
1. 神奇的力
2. 内容:
力的概念
力的作用
力的来源
力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a. 请列举出生活中三个你见过的力的作用。
b. 你是如何使用力来完成某个任务的?
2. 答案:
a. 例如:拉力、推力、摩擦力等。
b. 例如:我用手推开门,用脚踩住气球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对力有了基本的认识,但还需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加深对力的理解。
大班科学神奇的力教案
大班科学神奇的力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神奇的力》章节,详细内容
包括力的概念、力的作用、力的表现形式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力的例子。
二、教学目标
1. 知道力的概念,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能够观察并描述生活中力的作用和表现形式。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
教学重点:观察并描述力的表现形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图片、实物、模型等展示力的例子。
2. 学具:小弹簧、小石子、小车、气球等。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教师展示一辆小车,请幼儿观察并思考:如何让小车动起来?
邀请幼儿分享想法,引导幼儿关注力的作用。
2. 例题讲解(10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实物等展示不同形式的力,如拉力、推力、
摩擦力等。
讲解力的概念,引导幼儿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
请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学具,观察并描述该学具受到的力。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表达力的作用。
提问幼儿:你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力的例子?
六、板书设计
1. 板书神奇的力
2. 内容:
力的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作用: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表现形式:拉力、推力、摩擦力等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力的例子。
2. 答案示例:
拉力:拉开抽屉、拉弓射箭等。
推力:推门、推车等。
摩擦力:走路、刹车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对力的概念和作用的理解程度,以及对
力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 拓展延伸: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力》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身边的科学》第四章《力的世界》第一节《神奇的力》。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力的概念、力的作用、力的来源、力的表现形式以及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 知道力的概念,了解力的作用和来源,能识别不同的力的表现形式。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力的概念及力的来源。
教学重点:力的作用、力的表现形式及力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弹簧秤、小车、磁铁、气球、皮筋、图片等。
学具:小车、磁铁、气球、皮筋等。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
(1)请幼儿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思考哪些物品需要力才能移动。
2. 例题讲解
(1)教师展示弹簧秤,讲解力的作用和来源。
(2)通过图片展示,介绍不同的力的表现形式。
3. 随堂练习
(1)幼儿分组讨论,列举生活中需要力的场景。
4. 实践操作
(1)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体验力的作用。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幼儿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鼓励。
六、板书设计
力的概念、作用、来源、表现形式、应用。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1)列举生活中的力的作用场景。
(2)画出力的表现形式。
2. 答案:
(1)如:拉抽屉、踢足球、推门等。
(2)如:直线力、曲线力、向上力、向下力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力的概念、作用、来源、表现形式和应用。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力的来源和作用的理解仍有所欠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园科学教育指导纲要》中的“力”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力的概念、力的作用、力的来源、力的表现形式、力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引导幼儿了解力的应用,培养其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
难点:力的来源、力的表现形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图片、实物(如弹簧、磁铁、气球等)、实验器材(如小车、斜坡、滑轮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气球、磁铁等。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教师展示一些与力相关的现象,如弹簧拉伸、磁铁吸铁、气球漂浮等,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背后有什么共同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
(1)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幼儿了解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了解力的作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速度、方向等。
(3)引导幼儿观察力的来源和表现形式,如推、拉、挤、压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
(1)请幼儿分组讨论,举例说明生活中见过的力的作用。
(2)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幼儿判断哪些是力的作用。
4. 动手操作(10分钟)
(1)让幼儿用气球、磁铁等学具,体验力的作用。
(2)分组进行实验,如小车滑行、斜坡上升等,观察力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
1. 板书神奇的力
2. 内容: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作用:改变物体的形状、速度、方向等。
大班科学优质课《神奇的力》教案
大班科学优质课《神奇的力》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启蒙教材第四章《力的世界》第二节“神奇
的力”。内容包括力的概念、力的作用、力的种类以及力的应用等,
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帮助幼儿理解力的基本知识,培养幼
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 知道力的概念,了解力的作用和种类。
2.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感受力的存在,并学会描述力的作用。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思考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理解力的概念,感受力的作用。
重点:力的种类和力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弹簧秤、磁铁、皮筋、气球、小木块、小车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邀请幼儿观察和体验生活中常见的力,如拉、推、挤、压等。
引导幼儿讨论力的作用和感受。
2. 例题讲解(10分钟)
以弹簧秤为例,讲解力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通过磁铁、皮筋等教具,展示不同种类的力。
3. 随堂练习(10分钟)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力,讨论其特点和作用。
实践活动:用气球、小木块等学具,进行力的实验。
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实验过程和发现。
5. 力的应用(5分钟)
讲解力的应用,如小车启动、建筑物支撑等。
引导幼儿思考力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六、板书设计
1. 力的概念、作用和种类。
2. 力的测量方法和应用。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力,并记录下来。
答案:如拉力(拉开抽屉)、压力(坐在沙发上)、摩擦力
(走路)等。
2.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利用力的实验。
答案:如用气球推动小车,观察小车的行驶距离。
大班科学神奇的力教案
大班科学神奇的力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身边的科学》第四章《神奇的力》。详细内容包括:力的概念、力的作用、力的来源、力的表现以
及生活中的力的例子。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身边事物中力的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
重点:力的来源、力的表现以及生活中的力的例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图片、实物(如弹簧、小车、球等)、PPT。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教师展示一个弹簧,邀请学生来拉弹簧,观察弹簧形状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弹簧会变形?
2. 例题讲解(10分钟)
教师通过PPT展示力的概念、力的作用、力的来源、力的表现
等内容,结合图片和实物进行讲解。
3. 随堂练习(15分钟)
教师给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力的作用,并说明力的来源和表现。
4. 分组讨论(15分钟)
六、板书设计
力的概念、力的作用、力的来源、力的表现、生活中的力的例子。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请列举出生活中的三个力的例子,并说明力的来源
和表现。
答案:例1:踢足球时,脚对足球施加力,使足球运动;来源:脚部肌肉;表现:足球的运动。
例2:拉抽屉时,手对抽屉施加力,使抽屉打开;来源:手臂肌肉;表现:抽屉的打开。
例3:推门时,手对门施加力,使门打开;来源:手臂
肌肉;表现:门的打开。
2. 作业题目:用画图或文字形式描述一个你观察到的力的作用。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材《身边的科学》第四章《力的世界》第三节《神奇的力》。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力的概念、力的作用、力的来源以及力的应用等方面。通过学习,使幼儿了解力的基本概念,感受力的作用,探索力的来源,培养幼儿对力的认识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力的基本概念,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
2. 通过实践操作,感受力的作用,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力的认识和兴趣,激发探索科学现象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感受力的作用,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弹簧测力计、气球、小木块、小汽车、绳子、滑轮、图示等。
学具:小木块、气球、绳子、滑轮等。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
(1)教师展示弹簧测力计,请幼儿猜测其用途,引导幼儿关注力。
(2)教师用弹簧测力计演示力的作用,如拉、推、提等,让幼儿直观感受力的效果。
2. 例题讲解
(1)教师通过图示讲解力的概念,引导幼儿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
(2)教师出示气球、小木块等物品,讲解力的作用,如吹气球、推动小木块等。
3. 随堂练习
(1)请幼儿用绳子、滑轮等学具,实践力的作用,如拉、推、提等。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掌握力的作用。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力的来源,如人、动物、自然现象等。
六、板书设计
1. 《神奇的力》
2. 内容:
(1)力的概念: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
(2)力的作用:如吹气球、推动小木块等。
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神奇的力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神奇的力教案【含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力的概念和特点,知道力是什么;
2.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几种常见的力,并简要了解力的分类;
3.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感受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
4.学生能够通过与同学合作进行活动,学会如何团队合作和交流。
二、教学准备
1.实验器材:木板、弹簧、测力计、各种小球等;
2.笔、纸、录音笔等;
3.班级分组表格。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向学生介绍物理学中的力的概念,并通过展示不同场景中的力的作用,让学生理解力的基本概念。
2. 理论学习
老师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或通过课外读物了解力的分类,并通过简单的介绍,让学生了解重力、摩擦力、弹力等几种常见的力。
3. 实验探究
老师分组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环境中找出有力的例子,并通过实验器材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比如,让
学生将小球放在木板上,然后用测力计测量不同角度下的拉力,感受到拉力的大小随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4. 团队合作
老师分组让学生进行活动,以探究水的表面张力为例。每组同学分工合作,通过实验器材和笔纸记录观察结果,最后进行分享。
5. 总结
老师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四、教学反思
1.导入环节需要更加生动有趣,更好的展示不同力的作用;
2.实验探究环节不能完全依赖实验器材,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环境观察和思考能力;
3.团队合作环节的分组需要更加合理,注重学生友好度和协作效率;
4.总结环节需要更加注重学生思考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活动
神奇的力
沾益县第一幼儿园梅留会
设计意图:
幼儿是天生的科学家。在玩沙包、气球,拍皮球的过程中,有的幼儿发现一些很有趣的事情,不论怎样用力拍皮球,最后皮球都会弹跳不起来,不论用多大的力向上抛气球,气球都抛不高。他们问我为什么物体都会自己落下来呢我想:孩子们既然有这方面的兴趣,那么,我就有必要把地球引力方面的知识让他们了解一下,因此,我设计了本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初步了解地球引力的作用。(重点)
(2)培养幼儿动手实验、观察、分析问题以及简单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难点)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操作材料
沙包、气球、螺丝钉、树叶、橡皮泥、羽毛
活动过程:
1、教师做自我介绍,带领幼儿熟悉操作材料。
2、引导幼儿感知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
(1)提出问题。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小组指导。
(3)教师小结:我们生活的地球由于受到地球磁场的作用,对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有一种引力,叫做地球引力,也称为地心引力。我们刚才抛的玩具向下落,就是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举例说明地球引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3、带领幼儿操作实验:探索发现物体下落的速度和自身重量有关;物体下落路线和自身重量、形状有关。
1、提出问题:所有的物体都会同时落地吗
(1)教师示范试验。
(2)教师记录实验结果,引出统计表并讲解统计表的记录方法。
(3)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试验并记录,教师指导。
(4)幼儿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做了实验,我们发现: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快,轻的物体下落的速度慢一些。
◆教师再次提出问题:所有物体都是直线落下来的吗
(1)教师示范实验。
(2)幼儿自由操作实验,发现物体下落路线有直线和曲线并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小结:刚才做了实验,我们发现:不同物体下落的路线也不相同,薄而轻的东西下落的路线是曲线的,重而小的东西是直线下落的。
操作活动总结:今天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知道物体由于地球的引力抛上去以后都会下落。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快,轻的物体下落的速度慢。薄而轻的物体曲线下落,重而小的物体直线下落。
4、观看宇航员在没有地球引力生活的视频,突出地球引力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5、活动延伸
当宇航员坐飞船离开地球到别的星球时,有的星球引力很小甚至没有,宇航员还能像我们在地球上这样走路呢请你们回家查阅相关资料,看看宇航员如何在太空中的其它引力小的星球上行走。
附件:物体下落速度与路线统计表
V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