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CT灌注成像检查技术
CT灌注成像对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和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 src】 O jc v T autte ieet u C efs ni aig(T Ii hp t eua crn l S Abt t a bet e oel a h f rn av e f Tpr i m gn C P)n ea cl r a iol i v e d i a o l l uo o l l c Y a
i l dfw( B ) dhp t t i f c o H F i he odpro e gic t uhh h rnHC r pta cb o l I F a eaca e a r t n(A )nt l otnw r s nfa l c i e i o o - n I i r r ai l si i e i in ym g Cg u hn o
维普资讯
国 际 医学 放 射 学 杂 志 It t n ora o e i lR do g 0 8 Ma;13:5 — 5 ne i a Ju l fM dc ai oy 2 0 y3 ()12 15 mao l n a l
论 著
C T灌注成像对原发性肝癌 、肝转移瘤和 肝血管瘤 的鉴别诊断价值
h t Ma Ag u sT e ea c l dvl eHB ) ee i f al i e i C n tao H ndH op. h hpt b o o m ( V w r s ic t h h rnH CadH op ta tao HM f r i o u g n y g n A g u sh nh tf r
(C ) eac ts s sIM ,n m ago a ( A. to s 2 t n il C 1 ae ̄wt H d2 a H c, p t at t ( )adh onim sI ) h i me a e I e I Meh d 4pi  ̄wt , pt n i M a 1 - ae l HC 1 i l l n p
肝脏CT灌注成像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疗研究
肝脏CT灌注成像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疗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运用多层螺旋CT进行肝脏灌注成像来对肝脏病变进行形态学及功能学的诊断,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更早期、更准确的诊断原发性肝癌提供有力的影像学证据。
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e CTPI)不仅可以很好的显示癌灶的形态、分布及血供情况,还可分别评价肝脏动脉、门静脉总肝血流的灌注情况,以灌注特点及测得的灌注指标反映肝脏肿瘤的血流动力学情况,为肝癌诊断及小病灶的发现提供了生物功能学方面的信息,同时也为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提供更客观的影像学及功能学指标,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的临床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1]。
标签:原发性肝癌;CT灌注成像;肝功能评估;TACE1 CTPI对肝癌诊断的临床应用肝癌发病隐匿、早期无明显症状,患者就诊时多已失去根治的时机,而早期明确诊断是提高肝癌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的首要前提。
血清AFP含量检测是公认的HCC筛查和诊断的有效手段,然而,AFP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较低,30~40%患者AFP呈阴性或低浓度水平[2]。
因此实验室检查须结合影像学检查才能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
以往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对病灶的组织学成分(如血管含量)、血流动力学及功能学特征的评定非常有限;自从多层螺旋CT的问世及造影剂的应用使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能准确的被区分,克服了在扫描过程中期像不准确的缺陷,但是常规3期增强扫描图像仅能够显示组织血供多与乏,不能提供血流动态信息,CTPI的应用,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同时检测出脏器局部微小病灶及肝脏总体血流信号的改变,达到功能性诊断的目的。
320排动态容积CT在全器官灌注实现”0时相差” ,全面评估肝脏全器官灌注特点同时可以全面了解病灶动脉期、门静脉期及静脉期血管的3D解剖结构[3,4]。
有研究将肝癌病灶与正常肝组织对照行CTPI,得到HBF、HBV、HAPI、MTT以及PS等灌注参数,对比病灶与非病灶区的灌注参数,研究中HCC病灶的HPI显著大于非癌区,HPP、MTT较非癌区明显降低,呈现出病灶肝动脉供血比重显著增大的特点,这一结论与原发性肝癌(HCC)主要有肝动脉供血的病理学特征的相符,与前期之研究的结果相一致。
原发性肝癌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血液流动力学表现观察
学表 现的肝动脉灌注量 、 肝 门静脉灌注量 、 总肝灌注量 以及肝 动脉灌注指数四项 指标 。并 与健康组 的 4项指标进行 比较分
析。
1 . 4 统计学分析 : 选择 S P S S I 8 . 0软件进行 数据统计 , 数据 采
4 参考文献
[ I ] 王海燕 .肾脏病学 [ M] 第 3版 . 北 京 :人 民卫 生
出版 社 ,2 0 0 8 :2 0 3 9— 2 0 4 6 .
原发 性 肝 癌 6 4层 螺旋 C T灌 注成 像 血 液 流 动 力 学表 现 观 察
冯晓荣 , 吴菊芳 , 李 [ 摘 锦 ( 广东省深圳市第 四人 民医院影像科 , 广东 深圳 5 1 8 0 3 3 )
1 . 3 观察指标 : 记录分析反应螺旋 C T灌注成 像血液流动力
原 发性肝癌按病 理学 分型可分 为肝细胞 型肝癌 、 胆管 细
胞 型肝癌及混合 型肝癌 。在 我 国, 该病 的主要类 型是肝细 胞 肝癌, 占原发 性肝 癌的 9 o % 以上 。按肿瘤 的形态 可分为结 节 型、 巨块型和弥漫型肝癌 J 。螺旋 C T ( S C T)扫描速 度快 , 层 厚薄, 容积扫描 , 加上多种重建函数重建不 同组织结构 图像及
选择肿瘤 面积较大 的位置作为扫描中心。在灌注成像 的过程 中, 采用优维显 3 0 0 ( 广州先灵公司生产 ) 作为对 比剂 , 对患者 的肘静脉进行 穿刺 , 设 定相关 参数 , 对 患者进 行扫 描。之后 , 分别 记录分析反应螺旋 C T灌 注成 像血液 流动力学表 现 的肝 动脉灌注 量、 肝门静 脉灌注量 、 总肝灌注量 以及肝动脉灌注指 数四项指标 。
1 材 料 与方 法
2
肝脏CT灌注成像及其临床应用
肝脏CT灌注成像及其临床应用【关键词】肝脏;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灌注成像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的概念是1991年由Miles[1]首次提出来的,指静脉团注对比剂后对选定层面进行同层动态扫描,获得该层面内每一像素的时间-密度曲线(time density curve,TDC),根据该曲线利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计算出各种灌注参数,并通过色阶赋值形成灌注影像,从而了解器官及病变的血流灌注特点及血管特性,是一种无创性评价器官、组织血流灌注状态的功能成像方法。
随着多排螺旋CT的广泛应用,特别是自2000年Materne等[2]提出“双输入单室模型(dual input one-compartmental model)”用于分析肝脏双期血供以来,CTPI在肝脏及其疾病的应用中正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优势。
本文就CTPI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1.CT灌注成像技术原理1.1CT灌注的原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核医学计算器官血流量的原理:OBF/CO=gk/ga×A/D×α,式中OBF代表器官血流量,CO代表心输出量,gk为器官时间-放射活性曲线的最大斜率,ga为供血动脉时间-放射活性曲线的峰值,A为时间-放射活性曲线下的面积,D为注射的示踪剂量,α为校正系数。
Axel等[3]研究认为对比剂经静脉注入具有与放射性示踪剂相同的药代动力学,上述公式同样适合于动态增强CT扫描时所获得的TDC。
1991年Miles等[1]将其用于肝、脾、肾等腹部器官灌注量的评价。
在CT中,由于1mg/ml的碘浓度相当于25Hu,即1mg碘相当于25Hu×1ml,因此,注入对比剂的量D可用Hu×1ml来表示,而曲线下的面积A用Hu×S表示,此时的校正系数α=1。
CT上的灌注量是指单位体积内的血流量,即每毫升组织内的对比剂(碘)含量而不是器官总碘量,其单位为ml/min/ml。
CT 灌注成像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CT 灌注成像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评价分析肝癌疾病应用CT 灌注成像诊断的临床价值。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50 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肝脏多层螺旋CT 灌注扫描,分别测量并对比肝硬化实质、肝癌病灶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血管表面通透性(PS)、肝动脉分数(HAF)、使用对比剂到达时间、平均通过时间(MTT)等各项指标。
结果:本组50例患者病灶平面直径介于2.4-14.8cm左右,平均(5.7±1.3)cm,其中肝癌病灶直径在3cm以下者13例。
肝癌小病灶和肝硬化实质患者的对比剂到达时间、MTT以及PS等指标对比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肝癌小病灶患者的BF、BV、HAF等指标值明显高于肝硬化实质(P<0.05)。
结论:肝脏CT灌注成像在临床早期诊断、鉴别肝癌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肝癌诊断;CT灌注成像;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2-0137-01目前,很多学者研究表明[1],原发性肝脏肿瘤以及转移性肝脏肿瘤会使动脉供血量增加,肝脏病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流变化。
肝脏CT灌注成像技术可以及时、准确的反映肝脏病变时的血流变化情况,这样可大大提高早期肝癌诊断的特异性及灵敏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CT 灌注成像技术应用于肝癌诊断中[2]。
为了进一步探讨CT 灌注成像技术在肝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对我院收治的50 例肝癌患者进行肝脏CT 灌注成像扫描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 年9月-2014年10 月收治的5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CT扫描初步诊断为肝癌,静脉栓内并不存在栓子,在肿瘤层面并没有瘤肝实质、门静脉主干及肠系膜上静脉。
对本次入选患者全部进行肝脏CT灌注扫描。
64排CT灌注成像诊断小肝癌
灌注参数的计算
选取感兴趣区������ 肿瘤组织 选肿瘤最大血容积区域������ 癌旁组织 选取距离肿瘤边缘1cm区域������ 对照肝 选取距离肿瘤2-5cm远的同侧及对侧非瘤肝组织区
1.主动脉 2.门静脉 3.小肝癌 4.癌旁组织 5.肝左叶灌注区 6.肝右叶灌注区
血流量(BF) 血容量(BV) 平均通过时间(MTT) 表面通透性(PS) 肝动脉指数(HAF) 肝动脉灌注量(HAP) 门静脉灌注量(PVP)
CTP对小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机型、扫描方式等不同,肝癌灌注参数差异较大 ������ GE LightSpeed Ultra 8排SCT BF↑323.06, HAF↑0.77, MTT↓6.59 ������ GE LightSpeed Ultra 8排SCT BF↑ 252.75、HAF↑ 0.64, BV ↑ 37.33 ������ GE Lightspeed 16 排螺旋CT BF↑158.59, HAF↑0.54, HAP ↑ 92.37,MTT↓6.59 ������ Philips MX8000 IDT型 HAF↑38.5 HAP(259.35±195.65 ) HAF(0.47±0.24 ) BV(74.70±80.55 ) BF(530.70 )
64排CT灌注成像诊断小肝癌的价值
The value of CT perfusion imaging in SHCC
邢台市人民医院CT、MR检查科 高凤霄
前言
原发性肝癌(PL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肝细胞癌(HCC)预后差,患者生存时间短 小肝癌(SHCC)的生存期显著提高
(中国肝癌病理协作组) SHCC诊断标准 单个癌结节≤3cm 两个癌结节最大直径总和≤3cm
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原发性肝癌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S u y o mo e f so p t r i o t -l eHei a C CH a g b n Z t d n Tu rP ru i n i He a i Ca c n ma wi 1 si l l T n c h 6 c c EN Gu n — i , OU e — u n CAIQi - e e W ny a , nh ,t
陈光 斌 ,邹 文 远 , 庆 和 ,张 自力 ,石 思 李 ,张 桂 华 , 永 丽 蔡 顾
【 要】 目的 : 讨 1 摘 探 6层 螺 旋 C 灌 注成 像 对原 发 性 肝 癌 血 供 评 价 的 应 用 价值 。方 法 : 1 T 对 7例 原 发 性 肝 癌 行 多层 螺 旋 c 灌 注 成像 扫 描 , 别 算 出肿 瘤 组 织 、 旁 组 织 及 正 常 肝 组 织 肝 血 流 量 ( F) 肝 血 容 量 ( V) 平 均 通 过 时 间 T 分 瘤 HB 、 HB 、 ( T) 毛 细血 管 通 透 性 ( S 、 动 脉 供 血 分 数 ( F 、 动 脉 灌 流 量 ( P 、 MT 、 P )肝 HA ) 肝 HA ) 门静 脉 灌 流量 ( VP 。 结 果 : 瘤 组 织 、 P ) 肿 瘤 旁 组 织及 正常 组 织 灌 注 参 数 中 HB 、 T、 F MT HAF HAP差 异 有 显 著 性 意 义 。 结 论 : 、 多层 螺 旋 C 灌 注 成 像 技 术 对 评 价 原 T 发性 肝 癌 血 流 动 力 学具 有 重要 价值 , 中 HB 、 其 F MTT、 HAF、 HAP可 用 于定 量 评 价 肝 癌 血供 情 况 。 【 键词 】 灌 注 ;肝 肿 瘤 ; 液 动 力 学 ; 层 摄 影 术 , 关 血 体 x线 计 算 机 【 图 分 类 号1 R 1 . 2 7 5 7 【 中 8 4 4 ;R 3 . 文献 标 识 码 】A 【 章 编 号】1 0 — 3 3 2 0 ) 6 0 4 - 3 文 0 0 0 1 ( 0 8 0 - 6 00
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治疗前后CT全肝灌注成像的表现
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治疗前后CT全肝灌注成像的表现周轩;鄢晓龙【摘要】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前后CT全肝灌注成像的表现.方法选择拟行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38例,于TACE 治疗前1~3 d及治疗后4~6 w行CT灌注成像,观察术前术后灌注成像表现,计算肿瘤组织及周围正常肝组织血流量(BF)、肝动脉灌注量(ALP)、门静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等灌注参数值,比较肿瘤病灶与正常组织及治疗前后肿瘤组织各参数值差异.结果术前59例肿瘤组织在ALP图上表现为均匀高灌注,79例呈不均匀高灌注,坏死区呈低灌注或无灌注,肿瘤组织PVP图均呈低灌注状态;与正常肝实质比较,肿瘤组织ALP、HPI、BF均显著升高,PVP显著下降(P<0.05);术后72例肿瘤病灶内碘油沉积均匀,灌注图上表现为无血流灌注;66例病灶内碘油沉积部分缺损,在ALP灌注图上呈高灌注,与术前比较,术后病灶ALP、HPI、BF均显著下降,PVP显著上升(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可较好评价肝癌TACE术前术后血供变化,可为TACE临床疗效及患者预后判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期刊名称】《西南国防医药》【年(卷),期】2018(028)009【总页数】3页(P863-865)【关键词】肝癌;化疗栓塞术;CT灌注成像;灌注参数【作者】周轩;鄢晓龙【作者单位】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常见恶性肿瘤,我国肝癌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和胃癌。
目前肝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效果最佳,但由于肝癌起病隐匿、易复发,许多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不具备手术指征。
近年来,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在肝癌治疗中广泛应用,被认为是不可切除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1]。
TACE治疗效果受诸多因素影响,准确评估对确定治疗方案、指导后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
全肝CT灌注成像在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局部病灶活性评估中的临床应用
全肝CT灌注成像在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局部病灶活性评估中的临床应用池嘉昌;沈加林;许建荣;唐睿;程杰军【摘要】目的探讨全肝灌注CT增强扫描检查在肝癌TACE术后局部病灶活性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38例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术后6周在Siemens 128排CT 上行全肝灌注CT增强扫描和DSA造影.根据全肝灌注扫描图像获得肝脏灌注参数,与DSA造影结果进行对比,以DSA造影作为标准,分别分析CT灌注对TACE术后局部肿瘤活性的显示情况.结果全肝CT灌注共检出病灶42处(100%),诊断正确率88.09%,灵敏度94.11%,特异度62.50%,阳性预测值=91.42%;阴性预测值=71.42%;一致性检验Kappa值0.8613.TACE术后局部肿瘤生长区的相关灌注参数与非瘤区肝组织的灌注参数,两者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肝动脉指数(HAI)和肝门脉灌注(PV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肝灌注CT增强扫描能很好的显示肝癌TACE术后局部病灶的活性,在肝癌TACE术后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期刊名称】《介入放射学杂志》【年(卷),期】2010(019)007【总页数】4页(P540-543)【关键词】肝细胞癌;CT灌注成像技术;栓塞【作者】池嘉昌;沈加林;许建荣;唐睿;程杰军【作者单位】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放射科;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放射科;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放射科;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放射科;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TACE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应用最广的非手术疗法[1-2]。
单次TACE治疗常无法取得满意的效果,而需要多次治疗。
TACE术后残余肿瘤的活性及肿瘤血管的评估对是否需要再次行TACE治疗至关重要。
原发性肝癌的CT灌注成像研究进展
像空间分辨率高 、 扫描速 度快 , 以在 一次 扫描 中显示 良好 可
的解剖细节 和组 织 的灌 注信 息 , 已经成 为影 像 学研 究 的热 点。本文主要对 C T灌注成 像 的基 本原 理 、 作技 术及 在原 操 发性肝癌诊断 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一
为准确 。虽然文献 上 尚缺 乏类似 的研究 报告 , K m m si 但 o e uh
灌注 ( efs n 是血 流通 过毛 细血 管 网将携 带 的氧 和 pr i ) uo 营养 物质输送 给组织 细胞 的重要 功能 。通过影 像学 技术 直 观显 示活体灌 注过程 和作定量 或半 定量 分析 的方法 称 为灌 注成 像( efs ni ai ) pr i g g 。近年来 , 代影 像学的发展 已经 uo m n 现 从单 纯反映组织解剖 形态改 变 向着 能够 将宏 观形 态学 和微 观揭示组织代谢和功能演变相结 合 的方 向发展 。C T灌 注成
和 K j a的报道确实为 C oi m T灌注成像研究提供 了新 的思路 。 二、 肝脏 C T灌注成像数学模型 肝脏 C T灌 注成 像 ( Tpr s n C P 使用 的数 学模 型 C e ui , T ) f o 主要 有 两 类 : 去 卷 积 法 ( o—eovl i ) 去 卷 积 法 非 nndcn o t n 和 uo
维普资讯
・
6 ・ 0
现代 t床 医学 生 物 工 程 学 杂 志 20 t ¥ 0 7年 第 1 第 1期 3卷
JMo l dBon ,eray20 v l 3N . dCi Me i g F bur 07, o 1 o 1 n e
・
( eovlt n o dcno i ) uo
肝细胞癌血液流变学改变与CT灌注成像技术
肝细 胞 癌 血液 流 变 学 改 变 与C 灌 注成 像 技术 T
李 杨 综述 孟令平 审校
一
2 C 灌注成 像技 术 T
21 原 理 : . 灌注 (efs n是 血流 通过 毛细 血管 网,将 pr i ) uo 携 带 的氧 和 营养 物质 ,输 送给 组 织细 胞 的重 要功 能 。
利用影像学技术进行灌注成像可测量局部组织血液灌 注,了解其血流动力学及功能变化。C 灌注成像最早 T 于 19 年 由Mi s 91 l 等提 出,并 先后 对肝 、胰 、脾 、肾 等 e 腹部实质性脏器进行了C 灌注成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 T 应用 的初步探 讨 J ” 。 C 灌 注 成 像 是 指 在 静脉 注 射 对 比剂 的 同时 对选 T 定的层面进行连续多次 同层扫描,以获得该层面内每 像素的时间一 密度 曲线,然后根据 曲线利用不同的 数学 模型 计算 出血流 量 、血 容 量 、平 均 通过 时 间 、肝 动脉 灌注 指 数 、毛细 血 管通 透 性等 参数 , 以此评 价 组 织器官的灌注状态,在显示形态学变化的同时又能反 映活 体 的血 流动 力学 变化 并进 行 定 量与 半定 量 分析 。 其理 论基 础是 类 似于 核 医学 的放 射性 示 踪 剂稀释 原理 及 中心 容积 原理(et l ou r cpe 15 注入 对 cnr lmepi il) -] av n 1 比剂后动脉及组织时间一 密度曲线(D ) T C 的横坐标为时 间, 坐标为注药后增加的C 值,其变化反映的是对 纵 T 比剂 在该 器 官 中的浓 度 变化 , 即碘 聚集 量 的变化 , 从
CT灌注成像在肝癌合并肝硬化手术前评估肝储备中的应用
综述CT灌注成像在肝癌合并肝硬化手术前评估肝储备中的应用胡剑飞综述 雷正明,解云川审校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 ll u lar carci no m a,H CC)占原发性肝癌的90%。
大部分患者都有肝硬化病史和不同程度肝储备功能下降。
根治性切除肿瘤是获得较好疗效的关键。
但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发生仍是肝脏外科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术前合理评估肝脏储备功能,避免过度切除肝实质,是预防术后肝功能衰竭的主要措施之一。
在CT基础上,肝脏CT 灌注成像(CTP)的开发应用,在显示肝脏形态学的同时量化分析其生理功能的变化,对术前评估患者肝储备功能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1 目前术前评估肝储备功能的方法肝脏的储备功能包括肝细胞的数量、血肝物质交换量、肝细胞微粒体功能等3个方面。
临床主要从实验室肝功能的检测和影像形态学上综合评估。
1.1 实验室肝功能检测方法临床上各项实验室肝功能检测指标反映的是肝脏损害的某一个方面,迄今,尚无一项指标能单独、全面、精确地评价肝脏储备功能[1]。
临床上运用较多的是Ch ild pugh分级(C P分级)。
此方法在预测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术后死亡率方面有一定的效果。
文献统计,A级患者术后死亡率是3%~8%,B级16%~25%,C级一般是手术禁忌[2]。
其不足在于:仅能反映静态时某一个时间断面的肝功能;没有引入肝硬化的指标;未能考虑肝切除量。
根据这些指标确定能否行肝切除以及切除范围,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
鉴于此,临床上还应用了许多定量试验和影像学技术来补充C P分级,评价肝储备功能,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定量试验检查以肝脏药物代谢试验为基础,包括反映肝脏细胞微粒体功能的氨基比林呼吸试验、单乙酰甘氨酸二甲苯胺(M EGX)生成试验等;反映细胞质功能的半乳糖清除能力试验、苯丙氨酸呼吸试验等;反映肝细胞线粒体功能的 酮异酸戊酸呼吸试验、甲硫氨酸呼吸试验等;反映肝脏血流功能的吲哚靛青绿试验、山梨糖醇清除试验等。
CT灌注成像在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中图分 类号 】R 7 3 5 , 7
【 文 献标识 码 】A DOI :l 0.3 9 6 9 /j.i s s r 1 .1 6 7 2—
5l 3 1 .2 0 1 7 . 03 .0 4 7
C T P I 被广 泛 用于肝 脏 肿瘤 的诊 断 、鉴别 诊断 、分 期 、研 究肿瘤 的微 循环 特 点 及 肿 瘤 治疗 疗 效 的评 估 等 。在 肝脏 ,灌 注c T 主 要优 势 在 于 诊 断早 期 H C C 及 评 估H C C 的 治疗 疗 效 。 目前对 实 体 肿瘤 的评 价 标准 主 要 有 W l f O 、E A S L 、R E C I S T 及m R E C I S T 等 评价 标 准 ,其 中 ,W H O 及R E C I S T 标 准 只强 调 了肿瘤 形 态上 的测 量 ,而没 有考 虑肿 瘤 的血 供 及微循 环 等 ,E A S L 及m R I C I S T 强 调在 增 强C T 或M R I 上测 量肿 瘤 的最大 直径 ,这 反映 了肿瘤 一 定 的血 供 情 况 及 生 物 学 行 为 ,但 没 有 对 肿瘤 的生 物 学 信 息 作 出 定量评 估 。C T P I 可以 克服 以上 局 限性 ,且 能对H C C 早 期肝 内转 移 起检 测 作用 , 这 是 传 统 影像 学 检 查方 法 不 能 比拟 的 。大 量 研 究证 实 ,在 H C C 的发 生 发展过 程 中 ,肿瘤 的血 供逐 渐 发生 变化 ,伴 随肿瘤 供血 血管 逐渐 形成 , 其 血 供逐 渐 从 主要 由 门静脉 供 血 向肝 动 脉供 血 转变 ,C T P I 通过 放置 R O I 在肝 动 脉 、 门静 脉 、脾 脏 , 使肝 动脉 与 门静 脉 供血 相 分离 并 产生 各
CT灌注成像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疗效的评价的开题报告
CT灌注成像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疗效的评价的开题报告研究背景原发性肝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切除、介入治疗和放疗等。
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其主要包括经肝动脉栓塞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等。
然而,目前关于介入治疗后的疗效评价仍存在一定缺点。
CT灌注成像是一种新近发展起来的成像技术,在肝癌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该技术能够提供关于肝脏血流和氧合状态的信息,对于肝脏的灌注功能评价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准确性。
因此,利用CT灌注成像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疗效进行评价,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研究方向。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CT灌注成像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分析CT灌注成像在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特点和优势;2. 探究CT灌注成像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评价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疗效中的比较优势和局限性;3. 研究CT灌注成像在评价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疗效时的可行性和安全性;4. 分析CT灌注成像在指导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效果改善方面的作用。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 文献综述:研究人员将从国内外相关数据库中检索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疗效评价相关文献,对CT灌注成像在评价方面的应用进行梳理、整理和总结。
2. 实证研究:选取一定数量的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患者,采用CT 灌注成像和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在评价疗效方面进行比较,并分析其可行性、安全性和指导治疗效果方面的作用。
研究意义本研究将从CT灌注成像对于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疗效评价的作用和优势等方面展开探讨,对于进一步明确CT灌注成像在介入治疗后的应用价值和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同时,本研究对于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以及临床决策的制定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CT 灌注成像在肝细胞型肝癌及局灶性结节增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CT 灌注成像在肝细胞型肝癌及局灶性结节增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摘要】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肝细胞型肝癌(HCC)及局灶性结节增生(FNH)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采用CT灌注成像技术检测32例HCC患者及35例FNH患者,同期选择3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比较各组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HPP)、总肝灌注量(TLP)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API)等灌流值。
结果:HCC组HAP、HPI明显低于FNH组(P<0.05),而PVP明显高于FNH组(P<0.05);HCC组及FNH组HAP、HP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PV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CT灌注成像在HCC及FNH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肝细胞型肝癌;局灶性结节增生【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2-0156-01 肝细胞癌(HCC)、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均为肝脏占位性疾病,两者鉴别诊断难度较大,故极易出现误诊,既往采用彩超、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予以鉴别诊断,但仅局限于病灶组织形态学方面的检查,无法显示病灶组织内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情况。
近些年,CT灌注成像得到广泛应用,可在形态学及功能性等方面检测病灶组织[1],因此本研究拟探讨CT灌注成像在HCC及FNH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32例HCC患者及35例FNH患者均为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期间住院或门诊行CT灌注成像检查的患者,均已确诊。
各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
1.2 灌注成像方法各组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均采取上腹部CT平扫、灌注扫描及增强双期扫描等检查。
首先CT平扫上腹部以观察肝脏情况,扫描相关参数:120kV,250mAs,层厚5 mm,矩阵512×512。
新技术—iCT全肝灌注成像在肝细胞癌中的应用PPT课件
谢谢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新技术汇报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新技术汇报
•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肝细胞癌(HCC)在 病理改变的初期,首先出现的是生理功能的改变,而肝脏 CT灌注成像可以通过研究肝组织的血流灌注及组织血管化 程度来揭示肝癌的病理生理改变,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及预后情况。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新技术汇报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新技术汇报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新技术汇报
• 研究表明:肿瘤新生血管情况是评价肿瘤生长、转移、良 恶性及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肝癌中心部位动脉血管较边 缘丰富,边缘HPP较中心高,这些是由于较大的肝癌中心 主要为肝动脉供血,不参与生长,而瘤体边缘是生长活跃 部位,需要高度营养,往往是有肝动脉及门静脉双重血供 所至。所有对肝癌中心及边缘的HPP的测定对评价肝癌的 进展有重要的意义。
一、原理
• 肝脏CT灌注成像是指静脉团注对比剂后,一定时间范围内 对肝脏选定层面进行连续动态扫描,在血管和组织内选定 感兴趣区 (ROI),以获得该层面内ROI内的密度随强化时 间而变化的曲线,即时间一密度曲线(TDC) ,采用一定 的数学模型分析TDC来获得灌注值,理论基础是对比剂所 引起的密度改变直接与对比剂聚集的浓度成线性关系,以 及对比剂的血流动力学与血液相同。
二、扫描技术
• 采用PHILIPS256层CT,嘱患者空腹,扫面前10min口服清水 500ml,扫描过程中上腹部使用压腹带固定,瞩患者平静 呼吸。先行常规CT平扫,确定灌注扫描的靶层面用高压注 射器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欧乃派克5Oml,注射速度5ml/s, 注射后同速度跟注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开始后6s,对患者 实行灌注扫描,覆盖范围包括全肝层面。灌注扫描结束后 立即追加50ml对比剂及等量生理盐水,再次行全肝扫描。
应用全肝CT灌注技术评价原发性肝癌血流灌注特点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应用全肝CT灌注技术评价原发性肝癌血流灌注特点及其相关因素分析郑文恒;徐克;李松柏;刘屹;罗娅红;于韬【期刊名称】《现代肿瘤医学》【年(卷),期】2014(22)5【摘要】目的:应用全肝 CT 灌注技术探讨肝癌组织及瘤周组织血流灌注特点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采用全肝 CT 灌注技术对56例原发性肝癌病例进行扫描,对扫描结束获得的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图像应用最大斜率法的数学模型进行后处理,可以获得肝动脉灌注量(eAP)、肝动脉灌注指数(ePI)等灌注参数。
在动态增强扫描图像中选择肿瘤最大直径平面,测量肿瘤直径(D)及坏死直径(d),计算肿瘤坏死程度指标 R(R =d/ D ×100%)。
在肿瘤最大直径平面,分别选择肿瘤组织、肿瘤周缘1-2cm 区域、远离肿瘤组织的无瘤区域划定感兴趣区,分别测量瘤体、瘤周及无瘤区域的 eAP、ePI。
分析肿瘤瘤内灌注参数与瘤体坏死程度的相关性及瘤体直径、瘤体坏死与瘤周组织灌注值的相关性。
结果:原发性肝癌瘤内 eAP、ePI 分别高于无瘤组织,有显著性差异(P ﹤0.05)。
瘤体 eAP 与瘤体坏死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 =-0.721,P ﹤0.05),而 ePI 与瘤体坏死程度无相关性(P =0.244)。
原发性肝癌瘤周组织 eAP、ePI 分别高于无瘤组织,其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
肿瘤直径与瘤周组织 eAP、ePI 成正相关(r =0.489、0.544,P ﹤0.05),且与肿瘤坏死因素有协同作用。
结论:全肝 CT 灌注技术通过灌注参数可以全面反映原发性肝癌瘤体及瘤周血流灌注情况,并且可以体现瘤体直径、瘤体坏死程度对瘤周血流灌注的影响情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Peritumoral tissue Perfusion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ed factors by the total liver Perfusion CT. Methods:All 56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had accePted the total liver CT Perfusion scanning. eePatic arteryPerfusion(eAP)and hePatic Perfusion index(ePI)of the Perfusion Pseudo - color Pictures were obtained. Target images showing maximum diameter of the tumor surface were selected in dynamic enhanced CT images. By measuring tumor diameter(D)and necrosis diameter(d),the de-gree of tumor necrosis index R(R = d/ D × 100% )was calculated. In the target images,ROIs were set on tumor tissue, Peritumoral tissue of 1 - 2cm area,non - tumor tissue. The eAP,ePI of different ROIs were obtained,which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umor Perfusion Parameters and the degree of tumor necrosis,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umorsize,tumor necrosis and Peritumoral tissue Perfusion Parameters. Results:The eAP,ePI of tumor tis-sue was higher than non - tumor tissue in cases of PeC(P ﹤ 0. 05). The eAP of tumor tissue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r = - 0. 721,P ﹤ 0. 05)with the tumor necrosis index,while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PI and the tumor necrosis index(P = 0. 244). The eAP,ePI of Peritumoral tissue was higher than non - tumor tis-sue(P ﹤ 0. 05). The eAP,ePI of tumor tissue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ed(r = 0. 489,0. 544,P ﹤ 0. 05)with the tumor diameter,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 showed synergistic effect. Conclusion:Total liver Perfusion imaging with MSCT is valuable to evaluate the Perfusion characteristic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and may reflect the imPact of tumor diameter,tumor necrosis to the Peritumoral tissue Perfusion.【总页数】5页(P1109-1113)【作者】郑文恒;徐克;李松柏;刘屹;罗娅红;于韬【作者单位】辽宁省肿瘤医院影像科,辽宁沈阳 11004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辽宁沈阳 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辽宁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辽宁沈阳 110001;辽宁省肿瘤医院影像科,辽宁沈阳 110042;辽宁省肿瘤医院影像科,辽宁沈阳 110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相关文献】1.双源CT全肝低剂量灌注成像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肝血流灌注的评估价值 [J], 翟亚楠;李雷;殷亮;郭奇虹;雷军强;郭顺林;张春雨;王海军;温晓晓2.全肝CT灌注成像在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局部病灶活性评估中的临床应用 [J], 池嘉昌;沈加林;许建荣;唐睿;程杰军3.全肝CT灌注成像评估兔肝VX2瘤有效灌注及与不成对动脉的相关性 [J], 刘智俊;龙学颖;刘慧;廖华之4.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成像技术评价正常胰腺和胰腺癌的血流动力学特点 [J], 文戈;张雪林;李颖嘉;吴慧莹;曲华丽;石珍5.双源CT全肝灌注成像对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的疗效评价 [J], 吴军;杨桑杰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常为病灶中心层面为测量平面。 经肘前静脉应用高压注射器
快速团注对 比剂后, 4层动态扫描 。动态图像 的第一幅为对 行
比剂首过前的图像 ,以此作为基准图像 , 在对比剂首过时及首
过后按一定的时间设置扫描 , 层距 2 5 m, . m 层厚 25 m。 . m 连续
建, 层厚 12 m . 5 m。所得数据传入三维工作 站。 14 图像后处理 :在 A W4 2 . D . 工作站对所得 3 6幅图 9 像进行后处理。 选取强化最明显处 为感兴趣 区域 ( O ) HV R I,P ̄ I
层面, 行同层动态扫描 (ie c 模式 ) 。 C n MS T为固定多层 , 一般 4层的连续动态扫描 , 层厚 2 5 m一 m 管 电压 10 V, . m 5 m, 2 k 管
电流 10 A一30 A。 5m 0 m 矩阵 52x5 2 视野( O 为 30 m, 1 1 , F V) 8 m
1 .材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 . 8例患者 , 5例 , 3例 , 男 女 年龄 4 3—7 2
临床工作中 , 原发性肝癌常见 , 病理 上分为 巨块型 、 结节 型和弥 漫型 。巨块 型指瘤体直径大于 5 可单发或多发 , 围 , 周 有完整包膜者称为包膜型。 结节 型指瘤体直径小于或 等于 5 , 可单发或多发 , 中单发结节直径小 于 3 其 或双结节直径和小 于 3为小肝癌 。 弥漫 型指小的瘤结节 弥漫分布于整个肝脏 。
为便于取得术后病理结果来证实 , 文所选 8例均为较适 宜 本 手术者 。灌 注成像对 原发性肝癌鉴别 诊断及分 级有重要 意
义 ,可以了解肿瘤间质 内血管分 布情况 ,可能成为评 价肿瘤
活动性 、 分级 、 治疗反 应及预后 的有 效手段。而好 的 C T检 , 病人的准备要充分 , 尤其 胃肠道无钡造影剂 。
岁, 平均年龄 6 。临床症状主要有 : 2岁 腹胀 、 右上腹部疼痛及 包块等。术后病理证 实单 发巨块型肝癌 3例 , 结节型 2 。 例 局
限于一叶的多发结节 型肝癌 1 。 例 小肝癌 2例。
对 比剂应用非离子型碘剂 , 须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 注射 。 静脉穿刺应一次成功 , 尽量选择较粗大 的血管 , 注射方 向应与静脉回流一致。 使用 1G一2 G穿刺针 , 8 1 注射前对 比剂 须加热至 3 ℃左 右。我们应用静脉留置针效果更好。注射对 7 比剂剂量越小, 计算 的 B F值越准确。 但为保证增强后图像具 有 良好 的信噪比, 比剂 的剂量不应 少于 4 m ,国内研究多 对 0l 用 4 m 一5 r 。对于注射流率 , 0 l 0n l 非去卷积法对 比剂注射速度 越快越好 。如由 5 ml・ 提高到 l m - ,峰高值会增加 S O l SI 8 国外研究最高流率用至 2 m ・ l, %。 0 l s 1 这样 虽然可 以提高 ) 计算 的精确度 , 但却增加了注射局部对 比剂外渗 的危险性。 国内 C T灌注研究 注射流率多在 8 l・ 。 lm ・ 之间; m 8。 O l S 去卷积法注射流率要求较低 ,一般为 3 ml・ ~一5 l S 。 S m- 本组应用去卷积法 5 l S 效果 良好。 m ・ ~, 常规平扫后 ,首先确定灌注扫描层面 ,通常选择肝 门平
维普资讯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 年 第 1 总2 7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举报有奖 文责 自 司诊断治疗 07 期 5期 负
・ 1 7-
原发性肝癌 C T灌注成像检查技术
放射 科 : 高晶岚 手术 室 : 陈荣 霞
及 图像 。图像后处理亦取得满意效果 , 各分析指标与 已有的 文献相近似。 为临床诊 治提供有价值 c T图像 的同时 , 叉提供 了反映肿瘤的血流特点 、肿瘤 内血管变化 、肿瘤内部 的微血 管 密度 及血流动力学 的改 变 ,有利 于肝脏肿 瘤的定性 诊断 ,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扫描 3 4 0— 0次。 扫描延迟 5, s每隔 1 s扫描一次 , 扫描应在平静 呼吸下屏气进行 。注射前对比剂须加热至 3℃ ,剂量 4 m 一 7 0 l 5 m ,对 比剂 注射 速 率为 5 is 0l m l 。扫 描 电压 10 V,电流 2K
3 0 A , 阵 5 2 5 2 视野 (O 为 30 m, 0m s 矩 1 1 , x F V) 8 r 旋转时间为 a 05, . s扫描 间隔时间亦为 0 5 , .s即扫描周期为 1O。 . s数据薄层重
面 ,也可为病灶中心层面为测量平面 ,本文均选择病灶 中心
12 病人的准备 : . 病人的准备同 c T增强扫描, 需近 3日内 没有进行胃肠钡餐检查, 检查前禁食水 6小时 , 做碘过敏试验。 应 用非离子型造影剂三代显等, 可不试敏。肘前静脉放置留置针。 13 扫描技术: . 患者平卧 , 先行肝脏平扫。层厚 7 5 m, .m
3 .讨论
锦 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20 1 1 10 )
原发性肝癌影像学检查方法较多 , 包括超声 、 T C A、 C 、 T—
CA 、S T P D A及 MR 等 , I 但多为解剖形态学检查及血管成像 , 可 显示肿瘤大小、形态 、 部位及侵犯程度等 , 而不能观测肿瘤供 血、 肿瘤血管生成及其微循环变化, 不能为临床提供既包括形 态,叉包括功能的成像 ,C T灌注成像恰恰解决 了此方面的问 题。 达到了分子水平上成像“ , ) 对临床手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 义 ,将有 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现就我院应用 G gtp e El h sed i 1C 6 T机行灌注成像检查并 经手术病理证实 的资料较完整 的 8 例患者进行 回顾性分析 , 探讨其检查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