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方程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是本学期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方程的定义、方程的解法、等式的性质等。
这些内容不仅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代数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算术运算,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方程、等式的概念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方程、等式的概念,掌握等式的性质,能够解简单的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方程、等式的概念,掌握等式的性质,能够解简单的方程。
2.教学难点:方程的解法,特别是解多元一次方程和含有分数的方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学具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等式的性质,尝试解简单的方程。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5.练习巩固: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方程、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方程、等式的概念及其关系;2.等式的性质;3.解方程的方法。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方程)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方程教案永和小学温柱荣2012、2第一单元、方程第一课时等式与方程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1~3题。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知道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教具准备:天平一个、砝码等若干(有条件的多准备)配套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课件演示)出示例1图的天平,教师师范操作,再指导由学生试验,试验后再提出要求:你能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学生在本子上写。
指名回答,板书:50+50=100(同时幻灯展示)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结果是相等的。
二、教学例2学生自学(同时幻灯展示)要求:1、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
2、小组同学交流四道算式,最后达成统一认识:X+50>100 X+50=100X+50<100 X+X=100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这4道算式。
3、把这4道算式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先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内交流,要说出理由。
学生可能会这样分:第一种:X+50>100 X+50=100X+50<100 X+X=100第二种:X+50>100 X+X=100X+50<100 X+50=100引导学生理解第一种分法:你为什么这样分,说说你的想法。
小结:像右边的式子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方程,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到什么是方程,读一读,不理解的和同桌交流。
指名学生说,教师板书: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提问: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含有未知数”“等式”那X+50>100 、X+50<100为什么不是方程呢?提问:那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呢,在小组里交流。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三、完成“试一试”、“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时围绕“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进一步理解方程的含义四、回顾整理,总结课堂。
第一单元方程数学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方程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第一单元方程数学教案设计
I. 引言
- 课程背景介绍
- 教案设计的重要性
- 教案设计的目标
II. 第一单元方程的基本概念
- 方程的定义
- 方程的种类(线性方程、二次方程等)
- 解方程的方法
III. 教案设计的步骤
- 学习目标设定
- 教学内容设计
- 教学方法选择
- 教学过程规划
- 教学评估策略
IV. 第一单元方程的具体教案设计
- 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概念,能够解决简单的线性方程和二次方程。
- 教学内容:包括方程的定义、方程的种类、解方程的方法等内容。
-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教学过程:先引入方程的概念,然后讲解各种方程的特性和解法,最后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解方程,教师进行指导和解答。
- 教学评估: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V. 结论
- 对教案设计的总结
- 对未来教学工作的展望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大纲,每个部分都可以详细展开,例如在"第一单元方程的基本概念"部分,可以详细介绍每种方程的特点和解法;在"教案设计的步骤"部分,可以详细描述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在"第一单元方程的具体教案设计"部分,可以提供具体的教学活动和练习题目等。
希望这个大纲对您有所帮助!。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学分析及说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学分析及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法、等式的性质等。
这些内容是学生学习方程计算的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的内容安排合理,由浅入深,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符号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方程的学习上,学生可能对抽象的概念和逻辑推理感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解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的解法,理解等式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法、等式的性质。
2.教学难点:方程的解法、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解未知数。
2.知识讲解:讲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法、等式的性质。
3.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具体的方程案例,让学生理解方程的解法和等式的性质。
4.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一些方程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6.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法、等式的性质等关键知识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后反馈等方面进行。
五年级数学下册概念
68、圆的面积公式:S 圆=π r 。圆的面积是半径平方的 π 倍。 69、圆的面积推导:圆可以切拼成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即 S 长方形 C =S 圆) ; 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 (即 b=r) ; 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即 a= =π r) 。 2 即:S 长方形= a × b ↓ ↓ S圆 = πr × r 2 = πr S 圆 = π r2 注意:切拼后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多了两条半径。C 长方形=2π r+2r=C 圆+d 70、半圆的面积是圆面积的一半。S 半圆=π r2÷2 71、大小两个圆比较,半径的倍数=直径的倍数=周长的倍数,面积的倍数=半径的倍数 2 72、周长相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面积相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周长最短。 73、求圆环的面积一般是用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还可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74、常用的平方数:112=121 122=144 132=169 142=196 152=225 162=256 172=289 182=324 192=361 202=400
2
3 =0.1875 16
1 1 1 1 =0.05 =0.04 =0.02 =0.01 20 25 50 100 第五单元:找规律 34、平移的次数+每次框出的个数=方格的总个数 35、平移的次数+1=得到不同和的个数 36、一共有多少种贴法=沿着长的贴法×沿着宽的贴法 37、中间的数×框出的个数=框出的每个数的和 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 38、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 ,分数的大小不变。 39、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约分时,通常要约成 最简分数。 (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 1,这样的分数叫最简分数) 约分方法:直接除以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例如: 40、通分: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也叫做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 分数,叫做通分。通分过程中,相同的分母叫做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通分时,一般用原来 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41、比较异分母分数的方法:1.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再比较。2.化成小数后再比较。 42、球的反弹高度实验的结论: (1)用同一种球从不同高度下落,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大致不变,这说 明同一种球的弹性是一样的。 (2)用不同的球从同一个高度下落,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是不一样的, 这说明不同的球的弹性是不一样的。 第七单元:统计 43、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 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44、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①描点;②标数;③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④ 统计时间。 45、上海位于北半球,悉尼位于南半球,所以上海的夏季和冬季与悉尼正好相反。 46、 无论什么形状的图形, 如果能既无空隙, 又不重叠地铺在平面上, 这种铺法叫做密铺。 密 铺的条件:几个图形的内角拼接在一起时,其内角和等于 360 度。 第八单元:分数的加减 47、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要 约成最简分数;计算后要验算。 48、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 1,分子都是 1 的分数相加,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 两个分母的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 1,分子都是 1 的分数相减,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 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差。 1 49、分母分子相差越大,分数就越接近 0;分子接近分母的一半,分数就接近 ;分子分母越 2 接近,分数就越接近 1。 50、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小括号,从左往 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51、整数加法的运算律,整数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可以在分数加、减法中运用,使计算简便。 第十单元:圆 52、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 O 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 是半径,通常用字母 r 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 d 表示。 圆是曲线图形。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方程》整体规划数学教案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方程》整体规
划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方程》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这部分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定)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这部分也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来设定)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这部分需要设计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引出本节课主题的方式)
2. 讲授新课
(这部分是教学的主要部分,需要详细描述如何通过实例或者活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3. 巩固练习
(这部分需要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4. 小结
(这部分需要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要的知识点)
四、作业布置
(这部分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进度来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
五、教学反思
(这部分需要在教学结束后对自己本次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等)
六、参考资料
(这部分可以列出你在备课过程中参考的一些资料,以便于自己或者其他教师查阅)
以上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具体内容需要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充和修改。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及复习习题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及复习习题第一单元方程知识点:等式: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练习:1、下面的式子中,是等式的在后面()里画“√”。
X+18=36()x+2﹥10()72-x()x=3()知识点: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知识点: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练习:1、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请填入相应的横线上。
(填序号)①3+x=12②3.6+x③4+17.5=21.5④48+x﹤63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
()【判断】3、等式都是方程。
()【判断】4、方程都是等式。
()【判断】知识点:等式的性质练习:1。
解方程。
X-97=1451.15+x=6.813.5-x=8.23x=3.9x÷3=2.115x=2402、吴兵买了1本练习本和3枝铅笔,张兰买了同样的7枝铅笔,两人用去的钱同样多。
一本练习本的价钱等于()枝铅笔的价钱。
【填空】知识点:用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练习: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底边长0.8米。
它的高度是多少厘米?2、光明书店上午卖出图书350本,比下午多卖出35本,下午卖出多少本?3.书架上有两层书。
上层有180本书,是下层的3倍。
下层有几本书?知识点:五个连续自然数(或连续奇数、连续偶数)之和等于中间的一个。
一个数字的五倍。
练习:1、三个连续的自然数的和是24,这三个数分别是()、()、()。
2、五个连续奇数的和是35,五个连续奇数中最小的数是()。
第二单元确定位置知识点: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练习:1。
某学校给学生编学号,最后给男生设01,给女生设02。
如果2年级4班的王浩是2005年入学的,他的学号是36,学号是,那么他的表妹李珊是2003年入学的,她是5年级2班的同学,学号是()。
第一单元《方程》
第一单元《方程》单元教材简析一、教学内容:教材分三段安排:例1、例2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的等量关系;例3~例6教学等式的性质和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例7教学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最后还安排了整理与练习。
二、教材编写特点: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方程的意义。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这是用定义的形式来揭示概念。
小学数学中揭示概念的方式有多种,这里对方程的定义采取的是属加种差定义方式:种差+邻近的属概念=被定义概念。
这里,被定义概念邻近的属是“等式”,种差是“含有未知数”。
虽然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一直接触着等式,但学生大都关注的是通过运算把结果写在等号后面,并没有明确地认识等号两边的式子和数表示相等的量,地位是均等的。
在此基础上,教材继续通过天平,呈现了两端质量相等与不等的四种情况,引导学生用等式和不等式分别表示两端的质量,并让学生判断这些式子哪些是等式,加深学生对等式的印象,为学生认识方程的意义后辨析方程和等式的关系打下基础。
2.循序渐进地教学等式的性质和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考虑到中小学学习的衔接,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理解等式的性质,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本单元教学解一步计算的方程,由于不再像过去那样,利用四则计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因此,暂时只解未知数不是减数和除数的方程。
等式的性质是指等式两边都加上、减去、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材“循序渐进”的安排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将等式的性质分别安排在两个例题中进行教学,这样的安排,分散了学习的难点。
第二个方面,在引导学生发现等式性质的过程中,逐步推进:一是从不是方程的等式过渡到方程,二是由加同一个数过渡到减同一个数。
3.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
方程就是一种数学模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相等关系的数学模型。
可以帮助人们更准确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方程的意义》第一课时-青岛版(五年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方程的意义》第一课时青岛版(五年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能够正确识别方程中的未知数和已知数。
2. 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 方程的组成:未知数、已知数、运算符号、等号。
3. 方程的解法:通过运算,求出未知数的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的解法。
2. 教学难点:正确识别方程中的未知数和已知数,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出方程的概念。
2. 新课讲解:(1) 讲解方程的定义,让学生明确方程的意义。
(2) 讲解方程的组成,让学生了解方程的构成要素。
(3) 讲解方程的解法,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3.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方程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加深对方程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方程的理解。
2. 结合生活实例,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方程的意义,通过讲解、练习、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单元。简易方程 知识点+重难点提升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第1单元。
简易方程知识点+重难点提升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知识点+重难点分析)1.等式表示相等关系,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2.方程是一种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等式有两个重要的性质:加减同一个数和乘除同一个非零数不改变等式的结果。
4.解方程是求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解方程时常用的四则运算关系式包括加减乘除运算。
5.解方程的步骤包括写解、上下对齐、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检验和写答句。
6.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包括审题、找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检验和写答句。
7.找等量关系的方法可以根据条件想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根据计算公式确定等量关系或者画出线段图找等量关系。
重难点分类解析:类型一: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这种类型的方程解法是利用等式的性质,通过加减乘除同一个数来解方程。
需要注意的是,解完方程后要进行检验,确保所得结果正确。
类型二:用形如ax+b=c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这种类型的方程需要根据实际问题设定未知量,并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方程,然后解方程求解未知量。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类型的方程可能会有多个未知量,需要设定不同的未知量来求解。
反馈练:一个水池分为深、浅两部分,深部分的水是浅部分水的3倍。
如果从深部分取出20升水放到浅部分,这时两部分水的水量正好相等。
原来深、浅两部分各有多少升水?例题2: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中途相遇后,甲车行驶的路程是乙车行驶路程的1.5倍。
如果两车相遇后,甲车再行驶10千米,乙车再行驶20千米。
这时两车行驶的路程相等。
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点拨:这是一道稍复杂的差倍问题,需要先求出两车相遇时的路程差,再根据题意列方程求解。
反馈练:XXX和XXX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中途相遇后,XXX行驶的路程是XXX行驶路程的2倍。
如果两人相遇后,XXX再行驶30千米,XXX再行驶20千米。
这时两人行驶的路程相等。
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1.两袋面粉,原来甲袋的质量是乙袋的3倍,现从甲袋中取出34千克,则两袋面粉同样重。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主要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质,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主要包括方程的认识、方程的解法以及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运算技能和简单的数学概念,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本单元的内容,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的知识相结合,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的解法。
2.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方程的解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重点:让学生掌握等式的性质,学会解简易方程。
3.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方程的实际意义。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性质,自主探索解方程的方法。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方程的解法及应用。
4.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如小黑板、粉笔等。
4.教学资源:收集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购物、分配物品等,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中存在的关系,引出方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方程的解法,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性质,如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等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将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运用方程求解。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第一单元-《简易方程》学习重点、章节练习及解析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第一单元-《简易方程》一、知识点(一)方程的定义及性质1.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是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3.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二)列方程需要注意的问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先弄清题意,找出未知量,并用字母表示;(2)要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3)求出答案后,还要检验结果是否正确;(4)应用学过的公式、数量关系式或者画图,可以帮助我们寻找等量关系。
二、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面式子中,()是方程.A.x+3B.4÷5=0.8C.0.8y+1=7D.10-x>22.下面各式中,()不是方程.A.3x+5x+1=8+1B.2.8+5x=12.8C.3.4x=0D.2x+4<243.a-b=4,7-x=5,5x>6,7y=35,67+a=77这几个式子中有()个方程.A.2B.3C.44.小亮比小强大2岁,比小花小4岁,如果小强是m岁,小花是()岁.A.m-2B.m+2C.m+4D.m+65.爸爸今年x岁,比舅舅大a岁,舅舅今年()岁.A.x+a B.x-a C.a-x6.与方程3x+8=68的解相同的是()A.12x=360B.8+2x=68C.15x=320-x7.方程3x=36的解与下面()的解相同.A.x+12=12B.12÷x=1C.2x+3=248.比x的3倍多1的数是4,列方程是()A.3x-1=4B.3-x=4C.3x+1=49.下面的x的值中,()是方程3x+5=20的解A.x=5B.x=6C.x=710.根据x+4.5=9判断下面()成立.A.x+4.5-5=9+4.5B.(x+4.5)×2=9×3 C.x+4.5-4.5=9-4.5(二)填空题11.一本书有A页,小明每天看18页,看了B天,还剩下页没有看.12.甲数是a,比乙数多5,乙数是.13.小明今年a岁,爸爸的年龄比他的3倍大b岁,爸爸今年岁.14.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填写序号)①x+5=40②20-10x③7a=14④160÷8=20⑤9x>80⑥5a⑦(n-2)×180=540等式有方程有.15.已知0.6x+8=20,那么5x-9=.16.按要求在横线上列方程.(1)5与b的和是24.(2)3个y的和是60.17.填上适当的数,使每个方程的解都是x=10x+=91x-=8.9x=5.1x÷=4(三)计算18.直接写出计算结果.x×3=3a+7a= 2.3t-1.3t=x+5.7x=m×m=0.84-0.4=9.6÷0.6=12.5×80=8.48÷0.8=1÷0.01×9.2=19.解方程.3x-48=72 5.9x-2.4x=7x÷2.6=0.84x-6=284x-2x=482x÷9=2520.三个连续整数的和是63,最小数为a,求这三个数.(列方程解答)三、答案及解析1.【答案】C【解析】A、x+3,只是含有未知数的式子,不是等式,不是方程;B、4÷5=0.8,只是等式,不含有未知数,不是方程;C、0.8y+1=7,既含有未知数又是等式,具备了方程的条件,因此是方程;D、10-x>2,虽然含有未知数,但它是不等式,也不是方程.2.【答案】D【解析】A、3x+5x+1=8+1,既含有未知数又是等式,具备方程的条件,因此是方程;B、2.8+5x=12.8,既含有未知数又是等式,具备方程的条件,因此是方程;C、3.4x=0,既含有未知数又是等式,具备方程的条件,因此是方程;D、2x+4<24,只是含有未知数的式子,不是等式,所以不是方程.3.【答案】C【解析】这几个式子中方程有:a-b=4,7-x=5,7y=35,67+a=77,共4个;故选:C.4.【答案】D【解析】m+2+4=m+6(岁).答:小花是(m+6)岁.故选:D.5.【答案】B【解析】舅舅比爸爸小a岁,所以用爸爸的年龄减a就是舅舅的年龄.舅舅今年(x-a)岁.6.【答案】C【解析】3x+8=68解:3x+8-8=68-83x=603x÷3=60÷3x=20A.把x=20代入12x=360,左边=12×20=240,右边=360,左边≠右边,所以它们的解不同;B.把x=20代入8+2x=68,左边=8+2×20=8+40=48,右边=68,左边≠右边,所以它们的解不同;C.把x=20代入15x=320-x,左边=15×20=300,右边=320-20=300,左边=右边,所以它们的解相同7.【答案】B【解析】3x=36解:3x÷3=36÷3x=12A.把x=12代入x+12=12,左边=12+12=24,右边=12,左边≠右边,所以它们的解不同;B.把x=12代入12÷x=1,左边=12÷12=1,右边=1,左边=右边,所以它们的解不同;C.把x=12代入2x+3=24,左边=2×12+3=27,右边=24,左边≠右边,所以它们的解不同。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案
此外,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模型还存在一定难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计划在后续教学中,多引入一些贴近生活的案例,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方程的魅力。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
4.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
(1)理解方程的实质,运用数学符号表达未知数和数量关系。
(2)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3)在解题过程中,发展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3)方程的应用:学会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举例:应用方程解决购物、距离等问题,让学生体会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1)符号意识的建立:学生在初次接触方程时,难以理解字母表示未知数的概念。
突破方法: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的必要性,逐渐建立符号意识。
(2)移项和合并同类项:学生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容易在此环节出现错误。
突破方法:用具体例子演示移项和合并同类项的过程,让学生反复练习,掌握操作要领。
(3)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生可能难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模型。
突破方法: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简易方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两个量相等的情况?”(如:天平两边的重量相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方程的奥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解方程
第一节方程的概念和解法1.1 方程的定义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通常表示为x + 3 = 5。
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字母表示,求解方程就是找出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1.2 方程的种类(1)一元一次方程:形如ax + b = c的方程,其中a、b、c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2)一元二次方程:形如ax^2 + bx + c = 0的方程,其中a、b、c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3)一元三次方程:形如ax^3 + bx^2 + cx + d = 0的方程,其中a、b、c、d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1.3 方程的解法(1)两边等式法:通过逐步变换等式的形式,使方程的解逐步显现出来。
(2)加减消元法:通过加减运算,将含有未知数的部分合并,从而解出未知数的值。
(3)配方法:对一元二次方程进行配方法,将其转化为完全平方式,再利用公式求得解。
第二节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2.1 一元一次方程的表示实际问题中常常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表示。
某商品原价为x元,打折后的价格为80元,则可以用方程x - 0.2x = 80来表示。
2.2 实际问题的解法对于实际问题,首先将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然后利用代数方程解法,求出未知数的值。
第三节一元二次方程与实际问题3.1 一元二次方程的表示实际问题中,某汽车从A地出发,以固定速度行驶t小时后到达B 地,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s = vt表示,其中s为距离,v为速度,t为时间。
3.2 实际问题的解法对于实际问题,首先将问题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然后利用公式或配方法求解方程,最终得到未知数的值。
第四节方程的应用4.1 数学问题中的方程应用利用方程可以解决很多数学问题,如数学建模、几何问题等。
4.2 物理问题中的方程应用物理问题中经常会用到方程,如运动问题、力学问题等,方程的应用可以帮助解决复杂的物理问题。
4.3 经济问题中的方程应用在经济学中也会用到方程,如成本、收益等经济问题都可以用方程进行建模和求解。
第一单元《方程》单元评价
第一单元《方程》单元评价1. 引言本文档旨在对第一单元《方程》进行评价。
方程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在解决实际问题和理论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解决方程以及方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内容的合理性与适应性、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旨在让学生达到以下几个目标:•理解方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能够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理解方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经过课堂教学和学生练习,学生对这些目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良好。
他们能够正确地定义和区分方程以及其他数学概念。
在解决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时,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正确地解答,并且能够理解方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教学内容的合理性与适应性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且适应性强。
教师从基本概念开始,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定义和解决方程的方法。
通过逐步深入的教学过程,学生能够逐渐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教材的选取和编排也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
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数量适中,并且从易到难地排列,有助于学生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材还融入了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4.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演示、练习、解答等。
这些教学方法的选取及组合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讲解和演示,教师能够向学生清晰地阐述方程的定义和解决方法,并通过演示解题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练习和解答环节能够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对学生的观察和考试成绩的评估,学生在这个单元的学习情况良好。
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地回答与方程相关的问题,并能够通过解题展示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然而,也有一部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困惑和错误。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课时练习
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一、开心填空。
1. 含有()的()叫作方程。
如()。
2. 四(1)班有男生X人,女生比男生多2人,全班共有45人,请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也可以这样列:()。
二、火眼金睛辨对错。
1. 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作方程。
()2.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 X=0是方程。
()4. 7+X>5是方程。
()5. a+X =C是方程()三、选择:1. 在3X=5、2X=0、3X+5>8,5X-2,2×3=6,m÷3=6,5X-2=4中,方程一共有()个。
A 2B 3C 4D 52. 小丽今年10岁,比妈妈小X岁,3年后,妈妈比小丽大()岁。
A XB 10C X+3D 3四、看图写出等量关系式并列出方程。
(1)X克砝码的质量+= 右侧砝码的质量列方程:(2)篮球的单价×=列方程:(3)液体的总毫升数-= 剩下的液体毫升数列方程:(4)写出等量关系式:列方程:(5)等量关系式:列方程:五、根据题意把方程补充完整。
(1)水果店有X千克苹果,卖了400千克,还剩300千克= 300(2)甲、乙两个车间共生产化肥664吨,甲车间的产量是乙车间的3倍,乙车间生产化肥X吨。
= 664(3)某小学绿化校园,四年级同学栽了6行柳树,每行X棵,一共栽了90棵柳树。
= 90(4)育新小学买来10个排球,每个X元,一共花了425元。
= 425六、解决问题。
1. 一头野牛重639千克,是一只东北虎体重的3倍,一史东北虎体重是X千克写出等量关系式:列方程:2. 学校王老师去超市买了3个篮球和一个足球,一共花了165元钱,足球单价是45元,篮球的单价X 元.等量关系式:列方程:3. 国庆节促销,所有书籍一律半价出售,小丽花9元买了本《科学趣闻》,《科学趣闻》原价是X元。
等量关系式:列方程:4. 学校举行田径运动会,五(1)班部分是82分,比五(2)班多3分,五(2)班的部分是多少?等量关系式:列方程:七、思维冲浪。
苏科版小学第八册第一单元《方程》教材分析数学教案设计
苏科版小学第八册第一单元《方程》教材分析數學教案設計标题:苏科版小学第八册第一单元《方程》教材分析及数学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苏科版小学第八册第一单元《方程》主要介绍了等式与方程的基本概念,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如何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以及如何解简单的方程。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转变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目标:理解等式的含义,能正确判断一个式子是否为等式;理解方程的含义,能根据实际问题列出方程。
2.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概念;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概念,能够正确地判断一个式子是否为等式或方程。
难点: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列出方程,并解简单的方程。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等式和方程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授新知1. 通过举例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等式的含义。
2. 引入方程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方程是一种特殊的等式。
3. 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判断一个式子是否为等式或方程。
(三)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并尝试列出方程,然后在全班分享交流。
(四)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等式和方程的区别和联系,检查学生对方程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五)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就是我对苏科版小学第八册第一单元《方程》的教材分析及数学教案设计,希望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步骤
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解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再设 计
一、回 顾 与 整 理
二、 练习与 应用 1、解方程
2、用含有 字母的式 子表示数 量关系
组织小组讨论: 实物投影出示小组讨论内容: 1、像 3.4X+1.8=8.6、5X-X= 24 这样的方程各应怎样解? 2、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可 以怎样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举例 说明。 追问:在解“180+6X=330”这样 的方程时,我们首先要做什么?在解 “27X+31X=145”这样的方程时,我 们首先要做什么?在得出方程的解后, 我们还需要做什么? 指名读题 提问: 武汉长江大桥铁路桥的长度 与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的长度之间有 什么关系?武汉长江大桥公路桥的长 度与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的长度之间 又有什么关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再设 计 一、整理 谈话:上节课我们在五年级的基础 学 生 回 答 复习 上进一步的学习了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 决实际问题,谁来说说列方程解决实际 解 决 问 题 问题主要有哪些步骤?其中哪个环节你 的步骤。 觉得比较重要? 小黑板出示练习一第 6 题。 提出要求:要想正确的解决实际问 练习(练 题,我们首先要保证在计算上不出差错 集体订正,了解学生的正确率。 习一第 6 提问: (指 30x÷2=÷360)在解这道 题) 题目时,第一步需要做什么?(方程两 边同时×2)这样做依据了等式的什么性 质? 二、计算 将这三题 在练习本 上完成。 指名一至 两名学生 说说自己 错在何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步骤
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解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再设 计
一、 谈话引 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列方程 学 生 通 过 入 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那么在解决问 回 顾 进 一 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步加深对 列方程解 实际问题 的过程的 理解。 二、 练习解 谈话:为了正确的解决问题,在找 独立计算, 方程 (练习 出相等关系后我们还要能够正确的求 并 选 其 中 二、6) 出方程的解, 下面我们就来进行这方面 的 一 题 检 的练习。 (出示第六题) 验。 集体核对。追问:在计算这类方程 指名板演。 时,首先要做什么?(化简方程) 教师巡视, 1、练习二、7 指名读题, 三、 巩固练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结合线段图,在小 并 要 求 学 习。 组里说一说题目中数量的相等关系。 生仔细观 追问:题中的“960 米”是小丽所 察线段图。 走的路程吗?是小明走的吗?那是什 指名口答。 么? 要求学生
红星中心小学模块备课
课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 11 册第 1 页的例 1 和“练一练” , 练习一的第 1~5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 ax±b=c 的 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 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 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决问 题的过程,在过程中自主理解并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加深对列 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 教学难点: 正确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题。 教学步骤 一、 情境引 入。 教师活动 西安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 城, 有很多著名的古代建筑,其中就 包括闻名遐迩的大雁塔和小雁塔。 (出示大雁塔和小雁塔的图片) 这节 课, 我们先来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 有关的数学问题。 (出示例 1 的文字 部分) 学生活动 从题目 中找出大雁 塔和小雁塔 高度之间的 相等。 教学再设计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形如 ax± b=c 的方程的解法,能够熟练的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 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 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三、巩固 提出要求:在保证计算正确的基础 默 读 练 习 数量关系 上,我们还要正确的分析题目的数量关 一 的 第 7 练习(练 系。 题。
3
习一第 7 提问:谁来说说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题) 是怎样的?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S=ah÷2。 联系这个公式你能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 关系吗?。你觉得在这些数量关系中, 哪一个等量关系适合列方程?根据这个 数量关系我们可以列出怎样的方程? 板书:1.3x÷2=0.39。 第⑵题生独立思考并列出方程。板 书:3x+18=19.8。 四、巩固 1、练习一第 8 题 练习 生独立解决后再要求说说数量之间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是根据什么样的数 量列出的方程。最后核对得数。 提示学生可从得数的合理性来初步 检验 2、练习二第 9 题 师巡视辅导。集体核对时要求学生说说 是根据什么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又是 怎样找出这样的相等关系的。 3、练习一第 10 题 4、练习一第 11 题
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楚地表明 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关系? 知 提问: 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 1、找出等 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提出要求: 你能不能用一个数量关系 量关系 式将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 等关系表示出来?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 式,提问: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 个数量是已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 们去求的? 追问: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 二、 探究新
5
读题, 理解题目中 的数量关 系。 用画线段图 的方法表示 题中的数量 关系。 在小组里互 相说一说、 试着列一 列。
解方程。
什么?这道题可以怎样检验?通过交流 使学生明确,本题中有两问,检验时要同 时检查两个未知量是否正确。 二 、 课 出示练一练。 读题,明确 堂练习 题意。 提问:这题的解答过程与例 2 有什么相同 学生独 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列方程解 立完成,并 答这样的问题要注意些什么? 以小组为单 位互相交流 解题过程与 结果。 独立完成。 三 、 巩 1、练习二、1 提问:谁来说说解这些方程时第一步需要 集体评讲。 固 练 怎样做?(化简)化简的依据是什么? 2、练习二、2 习。 提醒学生:填出的含有字母的式子要进行 化简。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2、课堂作业练习二 3—5 题 四、评 你们今天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还 评价总结。 价 结。 教后反思: 板书设计: 总 有哪些疑问?
学生回答。
生读题后 提示学生 可用自己 喜欢的方 法将与杨 树和松树 有关的信 息分别列 表整理 生读题后 独立完成。
五、评价 总结 教后反思:
学习了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 内容 教学 目标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科书第 4 页例 2,”练一 练”以及练习二第 1~5 题。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 ax±bx=c 方程 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 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 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 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正确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进行解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再设计
教后反思:
板书设计:
8
课题
整理与练习(1)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 7 页“回顾与整理” ,完 成“练习与应用”第 1~4 题。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如 ax±b=c、ax±bx=c 的方程的 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 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 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能力和符号感。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 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 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 重点 教学 重点 教学步 骤 一、教 学例 2
出示例 2 挂图。 提问:颐和园和水面面积与陆地面积 之间有什么关系?要求什么问题? 启发:为了看得更加直观和清楚,我 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表示题目中的水 面面积与陆地面积之间的关系呢? 追问:从这幅线段图上你知道了什 么?怎样知道的? 提问:如果用 x 表示陆地面积,那么 可以怎样表示水面面积? 启发:题中有怎样的相等关系? 提问:那么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式我们可以 怎样列方程? 板书:X+3X=290 提问:这样的方程与我们前面两节课 所学习的方程有什么不同之处?出现了 两个“X” ,同学们会解吗? 指名: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解的。 启发:求出的方程的解,接下来该做
7
(小丽速度+小明速度) ×时间=小丽 和小明所走的路程和 提问: 你能根据这样的数量关系列 出方程吗? 2、练习二、8 提问: 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法和整 理题中的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独立做在 课练本上。 指名读题 引导学生 用画图的 方法整理 题中信息。 独立完成 并检验,指 3、练习二、9 名板演。 要求学生独立解决,全班核对。 学生仔细 观察这题 的情境图, 在小组内 四、思考题 互相说一 启发:甲比乙多跑一圈,是指什 说 题 目 中 么? 的条件和 问题,以及 数量间的 相等关系。 指名读题。 学生独立 列出方程 并解答。 四、 评价总 结。 谁愿意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共同 评价总结。 学习了哪些知识?你们的收获是什 么?还有哪些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