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经济数学基础》教学方法探析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摘要]经济学基础课程在高等院校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把建构主义结合到经济学基础的教学改革中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将结合日常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共同探讨运用这种方式实现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意义。
[关键词]经济学基础;建构主义;教学改革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学习经济学基础课程,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所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专业基础课。
由于专业本身的特点,经济学基础理论内容偏多,完全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会加大老师的授课难度,而且会使学生们觉得索然无味,达不到理想效果。
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学习的过程并非被动接受,而是由老师传授知识点与信息资源,让学生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结合有关学习资料,不断摸索,并主动构建体系的过程。
这与新课程教学大纲倡导的自主、研究、与实际结合的方式是一致的,有利于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感。
因此,在进行经济学基础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立足建构主义视角,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手段和方法,让课堂成为老师和学生的媒介。
1 建构主义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影响最初建构主义的'创建来源于儿童认识世界的过程,因为儿童个体的认知过程和学习过程是紧密相连的,所以运用建构主义能够准确地描述人类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也能很好地说明为何人类需要学习、如何建构事物规律、如何形成理论、情境都含有哪些重要因素等问题。
总而言之,在建构主义的思想指导下,能够形成一个全新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而且能在这基础上实现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情境。
2 根据课程的特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建构主义理论中,学生是主动接受新知识、新理论的个体,同时也是认知新知识的主体,是学习行为过程中的建造者,能在教师的细心指导或其他学生的帮助下,依据现有的情境自主学习相关知识,掌握相关知识点。
所以,在建构主义的视角下,高校的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要改变以往的“一人讲,满堂讲”的教学方法,要突出学生的主人翁角色,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紧扣“意义建构”,依照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举行一些能迎合学生真实水平的实践活动,突出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不断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试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对数学教学的思考论文
试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对数学教学的思考论文试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对数学教学的思考论文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观学生观教师观论文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已经成为当代数学教学与课程改革的基础。
本文主要从知识观、学生观、教师观三个方面来阐述对数学知识的态度和数学知识应用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时的主动建构和合作学习;以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教学和教师角色的转变。
古今中外,历史上有各种派系的学习理论,就各派学习理论所阐述的主要思想而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当今的教育教学影响更大,受到数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代数学教学和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不是被动的、简单的知识累积,此建构活动中包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同化和顺应。
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对建构主义的理解从知识观、学习观、教师观三个方面来阐述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对数学教学的思考。
1知识观1.1对数学知识的态度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的主动建构活动,那么每个建构者的知识背景和经验不同,每个人建构的知识体系就不同。
因此人类的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不是最终的答案,而是会随着人类知识的进步而不断地被新的解释和新的假设所推翻、所取代。
数学知识也不例外,所以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应对数学知识猜测、质疑、检验和批评。
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学生接纳,教师的话是金口玉言,教材是金科玉律。
很少有人质疑的。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让我们重新认识数学知识,要求学生带着质疑的、批判的眼光看数学知识,而不是唯一地接受。
比如,欧几里得(Euclid)在2500年前建立的以《几何原本》为典范的数学逻辑结构体系,直到19世纪末都作为真理和可靠性建立的范式。
这种概念持续到20世纪初,出现的许多悖论无法对此真理做出解释,特别是在解释集合论和函数论中出现的矛盾,对此绝对真理产生了致命威胁。
数学教育中的建构主义方法及实践探索
数学教育中的建构主义方法及实践探索数学一直是人类思维的重要工具之一,也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
因此,数学教育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然而,长期以来,传统的数学教育方式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创新思维等方面存在一些缺陷。
因此,在当前信息化浪潮的背景下,如何革新数学教育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够发展一种自己的数学思维模式,成为数学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建构主义方法作为一种前沿的教育模式,在数学教育领域中逐渐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
本文将探讨建构主义方法在数学教育中的理论基础、教学策略和实践效果等方面的问题。
一、建构主义方法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人类认知的哲学观点,认为人类的认知和知识是在实践中不断建构和重构的过程。
建构主义就是关注这些认知和知识的建构和重构的过程,认为这个过程是基于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和互动,以及人的主动探索和发现。
因此,建构主义方法在教育领域的理论基础是“知识的建构”和“学生与学习的主动性”。
在数学教育领域,建构主义方法的理论基础可以分为两个方面:1.数学知识的建构数学作为理论的学科,在其基本概念和定义的建构过程中呈现出极大的复杂性和抽象性。
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会陷入一种理解和记忆的僵化和局限性,无法真正理解数学本质,形成自己的数学想象和思维模式。
建构主义方法强调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构建自己的理论结构和概念系统,从而真正理解数学的本质,建立自己的数学思维模式。
2.学生与学习的主动性建构主义方法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的、个性化的、理解和创造经验的过程。
学生应该成为自己学习的主导者,而不是被动接受教师的指导。
在数学教育领域中,学生需要通过主动的数学探究活动,发挥自己的数学思维和创造性,参与数学问题解决的探索和创造过程。
因此,建构主义方法作为数学教育的一种新型方法,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
它强调从学生的经验中 build 基础数学的基础概念,将传统的“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模式转变为“教师引导学习,学生主动探究”的模式,更加符合学生发展特点和需求。
浅析建构主义教学法及其在《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建构主义教学法及其在《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经济学》是高等院校经济和管理类专业中的基础核心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经济学课程学习效果并不让师生满意。
《经济学》教学方法单一、手段单调、缺乏互动性等问题突出,外加上课程本身理论性强、模型抽象,在众多的假设约束下使原本色彩斑斓的知识缺乏直接的应用性,丧失了学生原本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也因此出现高校经济学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问题,为此,本文引入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尝试探索利用建构主义教学法改进《经济学》教学,提高经济学专业学生与市场需求匹配,为我国经济发展及参与世界经济竞争培养适应能力强、有创造性的人才。
一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20 世纪60 年代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后经奥苏贝尔、维果茨基和布鲁纳等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的推进,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0 世纪90 年代后,建构主义已经应用到各种课程的学习中,Wilson提出建构主义所构想的学习情境是发现式或探索式的。
建构主义教学法认为:学习主要是要在教师和学习伙伴的相互激励启发下,在真实的情境中,以协作对话的形式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构建知识,使得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得以建立和重构的一种主动的学习方法。
建构主义教学法因为容易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受到广泛关注,并被许多学科和领域采纳。
在建构主义理论影响下进而提出了一些教学模式,主要有: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随机进入式教学等。
建构主义理论是一个完备的教育学习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师生角色观、学习环境建构观及一系列具体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知识观强调:知识不是客观的存在,是主体的经验、解释和假设,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对新事物、新信息、新现象、新问题做出解释,其赋予了知识的主观性,所以真正的知识需要学习者主动建构,强调主观意识。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认为学习不是老师把知识传递给学生的过程,是学生利用协作、会话、具体的学习情境主动建构知识的学习主观意识。
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观点下的数学教学活动的探析
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观点下的数学教学活动的探析牛亚栋【摘要】关于数学学习的建构主义是对于传统的数学思想教育,特别是“授予与接受”的观点的直接否定。
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
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
因此,学习数学的最好方法是做数学,即我们应该让学生通过最能展现知识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来学习数学。
【关键词】建构主义一,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的“构造”过程。
所有的知识都是我们自己的认识活动的结果。
我们通过自己的经验来构造自己的理解,反之,我们的经验又受到自己认知“透视”的影响。
数学认识应当被看成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也即是反映和建构的辩证的产物,也即是反映和建构的辩证统一。
如果完全否认了独立于思维的客观世界的存在,并认为认识活动的最终目的不应被看成对于客观真理的追求,则必然导致“极端建构主义”。
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总是一个劲的抱怨学生连课堂上讲过的一模一样的习题,在考试中出现时仍然做不出来。
这里可以依据建构主义观点做如下分析: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本质是:不应看成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社会的建构过程。
我们对学生“理解”并不是指学生弄清教师的本意,而是指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教师所讲的内容重新加以解释,重新建构其意义,它只是表明学生认为自己“我通过了”。
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学生所学到的往往并非是教师所教的-------这一“残酷”事实。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最常见的表现是:教师尽管在课堂上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对此却充耳不闻;教师在课堂上详细分析过的数学习题,学生在作业或测试中任然可能缪误百出;教师尽管如何地强调数学的意义,学生却任然认为数学是毫无意义的符号游戏,等等。
学生真正获得对知识的“消化”,是把新的学习内容正确地纳入已有的认识结构,从而使其成为整个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国著名特级数学教师马明先生有一句很生动的比喻:教师把知识“抛”得越快,学生忘得越快。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数学教学应用与研究论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数学教学应用与研究论文论文关健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数学教学论文摘要: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入数学课堂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终舟学习的能力。
当今世界教育已发生深刻变化,以培养学习能力、非智力品质、全面性和专业性知识学习与教育相结合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运而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它不同于早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识主义学习理论。
它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经验和信念不同,每个人对世界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学习不应看成是对教师所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社会的建构过程。
因此,它更关心教学环境的设计,注重学生自主地学习。
笔者也发现,教师尽管在课堂上讲解得头头是道,学生对此却充耳不闻;教师在课堂上分析过的数学习题,学生在作业或测试中仍然是谬误百出;教师尽管很强调数学的重大意义,学生却仍然认为数学是毫无意义的符号游戏。
要想让学生真正接受知识,需要他们自己把新的学习内容正确地纳人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使其成为整个知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把建构主义引人数学课堂教学是改传统的“提出概念一解释概念一举例说明”的教学过程为“发现问题一解决问题一归纳提高”的新的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间题的方式和规律,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
笔者在我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数学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对东我校2003级五年制大专临床医学5个班,随机抽出2班(102人)作为实验班,2个班(101人)为对照班。
2组学生共203人,男女生比例、年龄、所开课时数、基础成绩、身心健康、智商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挂对照班按照常规教学方法教学,即复习、预习、教授新课,侧重于客观地“教”。
实验班采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授课,其基本学习观是:学习自主性、学习情景性、学习社会性,侧重于学生自主地“学”。
基于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
基于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在教育领域中,建构主义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理论,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建构。
基于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本文将探讨基于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以及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应用这一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建构,认为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基于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提倡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作为引导者和促进者,应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重视学生的前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程度和背景,以便根据学生的前知进行教学设计。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教师应通过问题解决、合作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调意义建构: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意义,引导他们将数学知识与自己的经验背景相,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
(4)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下面以“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为例,说明如何应用基于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
(1)激活学生的前知: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角的概念和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一些基本属性。
(2)引导主动探索: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然后让学生自主思考或小组讨论。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验材料或建议,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来寻找答案。
(3)意义建构: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讨论,理解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其证明方法。
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定理的应用和延伸。
(4)个别指导:在探索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和需求,对遇到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指导和支持。
建构主义视角下高职《经济学基础》“五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学团队 通过企 事业 单位 、 兄弟 院校 和在 校 学生调研 , 形 成 了以经 济思 维培养 为
济学基础》 课程 网站 的建设 , 进 一步修订 了教学 大纲 , 规 范了电子教 案 , 充 实了讲 义 ,制作 了多媒体课 件 ,建立课后 习题 库、 试卷 库 , 更新 了参 考文献 , 搜 集 了大 量 案例 , 初 步形成案例库 , 并逐 步开展理 论教 学与案例教 学结合 ,启发式 与互动 式教 学方法的应 用。 第 四阶段 :新 一轮 改 革发展 时期
《 经济师) 2 0 1 4年第 1 1 期
摘 要: 提 高课 堂教 学效果是 当前教 育改革发展 的主旋律 ,文章 围绕课 堂教 学教 过提升 这一 中心 ,在 课堂教 学过程 中探 索从 “ 情境 引入 。 提 出问题 为基 础 、 讨论质疑 , 分析 问题 为核 心 、 精 讲释 疑 , 解释 问题 为关键 、 实践巩 固, 拓展 问题 为 途 径、 布置作业 , 巩 固提 高 为 手 段 ” 。“ 五
堂教 学过 程 以教 师为主体 、以教 材为主 要 参考 、 以期 末考试 为主要评 价手段 , 导 致课 堂教 学效果 不好 ,学生 学习积极性 不 高,学生经济 思维能力培养 的成 效大 建构 主义以 学生的学 习兴趣 和动机 为 出发点 , 强调 以学生为主体 , 通过教 师 引导 , 培养 学生探 索知识 、 发现知识 和建 构知识主 动性和 自觉性 ,进而激发 学生 学 习经济 学的热情 ,课 堂教 学效果 可 以 得 到 明显 改善 。 为 了 更好 地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兴趣 , 在建 构主义理论指 导下 , 我院 《 经济学基础》 课程组 经过 几年的课程教 学改革 , 构建 了“ 五位 一体 ” 的课 堂教 学 模式。 实现 课 堂 教 学 质 量 的 提 升 。
探讨建构主义在“经管类”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
探讨建构主义在“经管类”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经管类”数学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经济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门课程。
这三门课程是高等院校开设的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同时也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及进行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
然而,对于经管类学生来说,高中时大多都是文科生,数学基础普遍都较差,如果教师仍按照统一化的标准来进行教学,将较难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和要求,课堂教学难以有效地开展。
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数学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经济学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1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其最早提出者是瑞士的皮亚杰。
建构主义的核心思想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提倡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2 基于构建主义的课程改革2.1 教材的选取构建主义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根据经管类学生的特点,经济管理数学教材首先应具有良好的可读性和通俗性,其难度要明显低于一般的理科专业的教材。
书中应当用浅显的数学语言来表达抽象的数学概念,要善于采用经济学中的案例来降低所要阐述理论的难度。
2.2 修订教学计划《经济数学-微积分》总共开设两个学期,每个学期的学时都是72。
考虑到内容较多,要对内容进行相应的简化,例如,在讲解罗尔、拉格朗日、柯西定理的过程中,不必严格地给出定理的证明,只要通过几何图形给学生讲解清楚,学生能够利用定理解决问题即可。
《线性代数》在第二学期开设,大约40课时。
主要内容为矩阵与行列式、向量与线性方程组等,相对于理科生的教学内容而言,应删减其中较难的部分,例如二次型问题。
从建构主义视角看数学教育
从建构主义视角看数学教育建构主义教学要求为学习者设计真实的任务情境,支持他们对整个问题或任务的自主权,设计支持和激发他们思维的学习环境,提供机会让他们能够对所学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
同时强调建立学习共同体,鼓励学习者之间的相互协商。
1. 质疑数学教育。
走进数学课堂,我们会发现知识是数学教育的基础,在我们的课堂中,统治教师和学生活动的是概念、规则、原理和解题模式的教学。
而没有考虑潜意识控制下的操作对数学教育的影响,包括语言、符号和其它手段的使用,问题情境的形成以及解决问题的时间和地点。
实际上,我们的许多教学都在尽量地降低问题的复杂性。
在某种程度上,这样使得学生们易于达到理想的语言模式和完成教师的教学问题,尽管这常常有悖于我们公认的一些教育理念。
我们从建构主义的立场出发,认为这些问题的本质原因在于把数学教学当作纯粹的智力活动,而没有真正全面地认识数学教育的本质。
建构主义认为,数学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数学化的过程。
2. 重视“数学化”过程。
“数学化”指师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共同努力、相互作用,使学生准确理解数学表达或运算所需的规则和准则,最终形成自己关于各种物体和情境的数学模式。
“数学化”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非常重要。
从数学问题在课堂中的出现,学生就开始了数学化的过程。
一般而言,数学化过程有三个影响因素:教师的解释、学生的表征和早期的算式,下面让我们来体验一堂数学课的教学片段。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我买了装有40个棒冰的盒子。
我在一个游戏中用去了22个棒冰,问我还剩下多少棒冰?”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在学习加法的基础上通过知识的重组来理解减法。
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自己的探求过程能够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即使这些探求不一定直接指向传统的数学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要对题目中数学关系进行推断,然后与教师及其它同学的判断进行比较性反思,最终形成自已的数学模式,学生一旦完成了题意与数学符号关系之间的转化,并与“公认”的关系一致,就完成了这方面的数学化。
探析建构主义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6探析建构主义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王新龙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部对教育模式进行了全方面的改革,并且明确了在教学中构建教学体系的重要性。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构建数学教学体系,能够对教学起到指导作用。
基于此,文章将详细分析建构主义理论的相关内容,并且提出几点建构主义应用在数学教学中的策略,为初中数学老师教学提供借鉴。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定义建构主义理论也被称为结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重要着力点是图形,通过图形来直观的反映出相关的内容,同时图形也是个体对整体世界的认识和思考,并且建构主义理论主张的是将学生所学的重点知识构建出来,帮助学生获得新认知。
此外,还可以将建构主义理论看作是个人的心理活动框架。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对锻炼学生的思维也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利用建构主义模式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量变到质变的转换效果,具体指的是学生可以先学一些零散的数学概念,然后在掌握一定基础的前提下将所学的数学概念整合起来进行二次构建,最后总结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最终形成条理清晰的数学思维。
所以,在教学中,需要老师重点关注该理论的应用,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二、利用建构主义开展教学的前提和要求1、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构建过程在利用建构主义理论之前,学生首先要明白,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大部分依靠自主学习能力的构建过程。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果学生被动的接受数学知识,很难起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所以,学生要明白,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能力主动的涉猎一些数学知识,并且将了解到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最终构建一个完整的数学学习体系,为数学学习提供指导,助力学生提升数学学习成绩。
2、构建知识需要学生深思熟虑要知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知识总是不断丰富的,那么传统的教学模式肯定也不会一直适应当前教学的需求,并且一些知识也并不是固有的真理,学生不能盲目的、随心所欲的构建知识体系,而是要和其他同学经过讨论和交流,并且还要在自己认真思考的前提下不断的进行调整和修正,这样才能真正构建符合初中生学习要求的知识体系。
探析建构主义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探析建构主义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新课改条件下,对学生心理活动的研究涉及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这一理论体系是对传统学习理论的驳论,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文通过论述和研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了解其基本含义以及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初中数学教学应用分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现代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得到高度重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初中教学中得到全面应用与发展,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反映,认为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合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现。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以学生为主体。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负责讲解,学生负责听讲,这种灌输的方式无法满足新课改条件下的具体要求,也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然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当作一名探索者,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以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实现以“学”为主,而不是以“教”为主。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主动参与、自主思考、积极讨论、勇于发言。
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师生之间友好互助、团结合作,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在课堂上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这种氛围下,能够促进师生互动,增进师生之间相互合作的关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这种氛围下,教师必须发挥辅导者的作用,为学生分析和解决各种数学问题,讲解完后,检验每个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使教师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率。
3.创设情境教学。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学生大多对数学比较反感,认为数学太枯燥,没有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无法在有效的时间内建构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
试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数学教学原则与策略教育论文
试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数学教学原则与策略教育论文试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数学教学原则与策略教育论文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原则策略论文摘要:本文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分析了传统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数学教学原则和策略,对于充分认识建构主义学习、教学理论,对促进数学教学改革,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简言之,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并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也由教师为主转向学生为主,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学习的程度.1数学教学原则Vonglasersfeld(1991)曾针对如何应用建构主义于教学提供了许多很好的建议.笔者将其精华部分归纳并结合目前院校数学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总结出了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具体如下: (1)了解学生有什么如果我们认同建构主义,假设学生必须建构自己的知识,我们就不能再假定学生是一张“白纸”,什么都不知道.根据皮亚杰的说法,即使是婴儿也不是一张白纸.学生已有的知识是他们用来建构更多知识的唯一基础.所以对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学生有些什么知识和经验.(2)认真聆听和应对学生的回答对一个问题,不管学生的回答是什么,对学生而言都有其意义.因此,学生的答案对老师而言不论有多离谱,多奇怪或“多错误”,教师都应认真解读和应对.(3)了解学生怎么想教师若想改进学生的概念及其概念的结构,需要先试着去建构这个学生的.思考模式.学生的思考模式是可以被一般化的,但在假设该学生适合某种模式之前必须县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持这一假设.不能任意假设学生的想法是简单或显而易见的.(4)制造适当的氛围让学生对解题有食髓知味的经验通常学生一开始对解题不会有太大的兴趣.若要培养学生对解题有深入探究的兴趣或动机,教师就要去创造局势或氛围让学生有机会去体验或经历与解题有关的乐趣.如果学生对问题本身没有兴趣而教师只是简单的去应付,这种教学对学生的概念发展可以说是毫无意义.(5)问得很建构问学生是如何得到他们的答案是一个发现学生思考问题的好方法.所以教师要多问学生为什么,如何得到,有何用意,能否举例等,而少问学生会不会,懂不懂,对不对. (6)奖励耕耘甚于收获成功的思考比“正确的”答案更重要.成功的思考即使是基于无法接受的前提也应给与奖励.为了去工解和欣赏学生的思考,教师要有几乎是无限弹性的心理准备·因为学生有时会从教师无法接受的前提开始.(7)了解与熟练并重区分训练与教学并非表示没有训练的空间,训练总是有用的,但训练本知并不导致了解.一个人除非他已经自动化了一些基本运算,否则他不可能成为数学家.但是如果他只有把一些基本的运算自动化而没有抓住背后的概念他也不能成为数学家.训练与教学要齐头并进.2数学教学策略有了原则之后,数学教学何时开始,何处开始,怎样开始等问题是教师接着要考虑的问题基本上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教学的外在环境、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以及数学课程的特性、各个单元的重点等等来选择适当的策略.这里介绍了一些可行的策略以供参考:(1)重点式把传统教不好或不好教的部分拿来“死马当活马医”.即使实验效果不好也不会比传统的,方法差,当然效果好就更好了.(2)渐进式先从自己觉得最有把握或最有信心的部分下手.慢慢积累经验是一种稳扎稳打的渐进策略.(3)革命式不管是怎样的班级、单元内容都全面的采用革命式的建构教学.这种方式挑战性高压力大但相对的进步也比较神速.转变广大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努力形成广大教师具有新的“学习观”、“教学观”、“学科观”.具体说来,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第二,激励和尊重学生多样性的独立思维方式.第三,提供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方式.第四,加强数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第五,让现实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第六,要让学生实现“会学数学”和“喜欢数学”.第七,重视并努力使用计算机科技,等等。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下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思考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下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思考建构主义理论是一种关注学生主体性和主动性的教育理论,强调学生通过建构知识的过程来积极参与学习。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建构主义理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本质和学习数学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方法和数学应用能力。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初中数学教学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思考。
教师应创设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数学环境,让学生从问题中发现问题。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实际问题和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主动思考和质疑的欲望。
在教学中可以使用一些数学游戏、数学实践活动、课堂案例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通过实践中的探究来理解数学知识和方法。
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分享和合作解决问题,借助他人的力量来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合作学习的机会,例如分组讨论问题、合作解决难题等,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等。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和工具,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数学建模活动,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然后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的环境和氛围,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资源和方法、进行学习计划和总结。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他们主动思考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和进步,改进他们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通过创设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数学环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经济数学基础》教学方法探析
作者:汪昱
来源:《学园》2013年第07期
【摘要】本文主要对建构主义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并通过实例对基于这种理论的《经济数学基础》教学方法作粗浅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建构主义经济数学基础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7-0057-01
一引言
《经济数学基础》是成人院校经管类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也是经济学与高等数学交叉的跨学科领域。
在电大开放教育的传统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尽管降低了对该课程系统性、完整性、逻辑性的要求,舍去了繁琐的推理证明,简化了定义的描述,这门课程的期末考试及格率一直偏低,学生普遍对该课程产生畏难情绪,影响教学效果,难以达到开课目标。
本文主要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思想,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在《经济数学基础》这门课程中的教学方法上作一些粗浅探讨。
二建构主义下《经济数学基础》的教学实践
1.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是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教学方式多应用于一些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在原有的知识构架下,通过将复杂问题进行分解,建立支架式构架,将学习者逐步引向深入。
下面通过笔者在数列极限的教学设计,粗浅的探讨支架式教学基本模式。
数列极限的教学,如果单刀直入,从独立的定义描述去理解,难以让学习者理解,更无法让学习者将数学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由于学生在中学已经学习了数列概念,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搭建了三组支架,让学生自己探索,从而理解和掌握数列极限概念。
第一组:引用古代有关数列:古代哲学家庄周所著的《庄子·天下篇》引用过一句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用数学语言描述其含义,学习者通过思考很容易得
到数列{ }。
(独立探索)
第二组:通过分析数列{ }的通项找出变化规律。
(独立探索)
第三组:通过比较{ }、{ }、{5n}、{2n}找出变
化规律。
(分组讨论)
学习者通过三组支架的思考分析,分别找出数列的变化趋势,将学习者引入学习主题。
在独立探索、小组协作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数列的变化趋势,引出数列极限的概念,使学习者对数列极限有比较全面深刻的理解。
从以上教学设计可以看出,支架式教学的实施方法为:(1)搭脚手架,围绕学习主题,按照“最邻近发展区”原则建立概念框架;(2)将学生引入情境;(3)让学生独立探索;(4)进行小组协作学习;(5)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这种教学方式是系统有序的,以学生当前的发展水平为基础,采用多种引导方法,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向更高的方向迈进的一种教学策略。
2.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又称实例教学或问题教学。
教学过程中,抛锚式教学首先创设一个情境,将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融入与现实基本一致或者类似的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然后通过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来完成新知识的构建。
《经济数学基础》课程基于丰富的财经专业知识背景,着眼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时抛锚式教学的引入对电大开放教育的学习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这种教学方式是使学生适应日常生活,学会独立识别、提出及解决真实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通过抛锚式教学,避免了学习者直面经济学的专有名词,消除了对专有名词的畏难情绪,强化了对新名词的理解,自然地将导数的意义融入经济领域。
3.随机进入教学
随机进入教学的基本思想源自建构主义理论的一个新分支——认知弹性理论。
即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得到不同的解决方案或问题的另一面,旨在提高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在该门课程的数学概念教学、数学运算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在三阶行列式计算教学中,既可以运用公式法求解,又可以通过行列式的定义法求解。
在利用定义法选取某一行展开步骤时,可引导学生自主尝试选取不同的行展开,进而找到最合适的方法,以简化计算。
通过教学实践表明,合理的运用随机进入式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概念或运算的内涵、外延,并最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能够主动获取数学
知识,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形成一定的数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结束语
实践表明,在开放教育《经济数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入建构主义理论,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程中比较深奥难懂的概念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加深对课程背景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形成一定的数学探究能力。
〔责任编辑: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