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版教案模板2.3.3
教案模板电子版完整版
教案模板电子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高中数学》教材第三章第二节“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法、配方法以及因式分解法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掌握其标准形式。
2. 学会运用公式法、配方法以及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3. 能够分析实际问题时,正确列出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并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法、配方法以及因式分解法。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求解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教材、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情景:小明和小华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小明以5m/s的速度匀速前进,小华以3m/s的速度匀速前进。
问他们相距多远时,小明追上小华?提问:同学们,这个问题中涉及哪些未知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引导:根据学生的回答,列出方程 x^2 5x + 6 = 0。
2. 新课讲解:(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标准形式。
(2)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3)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4)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3. 例题讲解:例题1:求解方程 x^2 5x + 6 = 0。
例题2:求解方程 2x^2 8x + 6 = 0。
4. 随堂练习:(1)求解方程 x^2 6x + 9 = 0。
(2)求解方程 3x^2 12x + 9 = 0。
六、板书设计1.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标准形式。
2. 公式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3. 例题及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求解方程 x^2 7x + 10 = 0。
(2)求解方程 4x^2 12x + 9 = 0。
2. 答案:(1)x1 = 2,x2 = 5。
(2)x1 = x2 = 1.5。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掌握程度,以及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刘海平]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刘海平]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掌握课程基本概念和原理;(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2)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进行课堂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2)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3)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2.1 课程背景及意义:介绍本课程在专业领域的重要性和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2.2 教学资源:(1)教材:X;(2)辅助材料:PPT、案例、实践项目等;(3)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等。
2.3 教学过程:(1)课堂讲解:介绍课程基本概念和原理;(2)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4)课堂实践: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5)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用于传授课程基本概念和原理;3.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3.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3.4 课堂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3.5 反馈与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四、教学评价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4.2 实践成绩:包括课堂实践项目完成情况;4.3 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时间安排5.1 课时:共计课时;5.2 教学进度安排: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分配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和时间;5.3 课外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环境6.1 教室环境:(1)教室设施齐全,如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2)座位安排便于学生交流和小组讨论;6.2 网络环境:(1)提供稳定的网络环境,方便学生查阅资料;(2)利用在线教学平台,进行课堂互动和资源共享。
《再塑生命》的教案模板
《再塑生命》的教案模板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本课程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1.2 教学内容介绍课程的名称和主题:“再塑生命”。
分享一个关于生命的感人故事或事例,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1.3 教学活动开场白:向学生介绍课程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的兴趣。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第二章:生命的定义与特征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定义和特征。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2.2 教学内容介绍生命的定义:生命是一种有机体,具有自我维持、自我繁殖和自我适应的能力。
探讨生命的特征:生命的特征包括细胞结构、新陈代谢、生长、繁殖、适应和进化等。
2.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生命的特征,并分享自己的理解。
案例研究:让学生研究一些特定生物的生命特征,并做口头报告。
第三章:生命的起源与进化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
3.2 教学内容介绍生命的起源:生命的起源是一个复杂的化学过程,涉及到有机分子的合成和自我组装。
探讨生命的进化:生命的进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包括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和物种形成等机制。
3.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生命起源和进化过程的理解,并提出自己的疑问。
实验活动: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模拟生命的起源过程,增强学生对生命进化的理解。
第四章:生命的价值与意义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和解意义。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4.2 教学内容探讨生命的价值:生命的价值体现在个体的自我实现、对他人的关爱和对社会的贡献等方面。
思考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在于寻找自己的使命和价值,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4.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生命价值和解意义的理解,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五章:生命的保护与珍惜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保护和珍惜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惠妞妞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惠妞妞第一章:教学目标设计1.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教学目标设定方法,并能够根据课程内容合理设定知识与技能目标。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将学会如何根据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将培养对教学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以及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设计2.1 教材分析本章将介绍如何分析教材,包括对教材内容的梳理、重点难点的确定以及与学生实际情况的结合。
2.2 学情分析学生将通过学习本章,掌握如何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以便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
2.3 教学目标与内容的匹配学生将学习如何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有效匹配,以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三章:教学方法设计3.1 教学方法的选择本章将介绍各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并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选择合适的方法。
3.2 教学媒体的运用学生将学习如何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教学策略的制定学生将掌握制定教学策略的方法,包括课堂管理策略、学生评价策略等,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第四章:教学评价设计4.1 形成性评价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形成性评价,以监测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
4.2 总结性评价学生将了解总结性评价的目的和方法,以及如何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4.3 自我评价学生将培养自我评价的能力,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实施5.1 教学计划的制定学生将学习如何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
5.2 教学实施与调整学生将掌握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5.3 教学反思与改进学生将培养教学反思的习惯,通过分析教学效果和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第六章:课堂管理策略6.1 课堂纪律管理6.2 学生行为管理学生将掌握有效的学生行为管理策略,包括如何处理学生间的冲突和不当行为。
教案模板电子版最新版
教案模板电子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复数的运算。
具体内容包括复数的加减乘除法则,以及复数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复数的加减乘除法则。
2. 能够运用复数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复数的乘除法则,特别是除法运算。
教学重点:复数的加减乘除法则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数学》课堂练习本、草稿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实际情景(如电路分析中的复数运算),引出复数运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复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复数的加减乘除法则。
(3)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复数法则解决问题。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本上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教材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复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复数的加减乘除法则。
3. 例题及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完成教材课后习题第1、2题。
(2)应用题:结合教材课后习题第3题,运用复数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见教材。
(2)应用题答案见教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研究复数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2)探索复数运算的更多性质和规律。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和小结。
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 强化复数乘法法则的教学,特别是(a+bi)(c+di)=(acbd)+(ad+bc)i的推导过程。
2. 通过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复数除法的步骤,特别是分子分母同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简化计算过程。
大学教案首页模板
大学教案首页模板教案作者:[你的名字]课程名称:[课程名称]课程代码:[课程代码]课时:[总课时]授课对象:[授课对象,如:本科生、研究生等]教学目标:1. 了解[课程名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课程名称]的核心技术和应用方法;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传授知识;2.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3.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第一章:[章节名称]1.1 [内容一]1.2 [内容二]1.3 [内容三]1.4 [内容四]第二章:[章节名称]2.1 [内容一]2.2 [内容二]2.3 [内容三]2.4 [内容四]第三章:[章节名称]3.1 [内容一]3.2 [内容二]3.3 [内容三]3.4 [内容四]第四章:[章节名称]4.1 [内容一]4.2 [内容二]4.3 [内容三]4.4 [内容四]第五章:[章节名称]5.1 [内容一]5.2 [内容二]5.3 [内容三]5.4 [内容四]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小测验等,占总成绩的[比例];2. 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比例];3.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比例];4. 实践操作:占总成绩的[比例]。
参考教材:[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教学日期:[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大学教案首页模板教案作者:[你的名字]课程名称:[课程名称]课程代码:[课程代码]课时:[总课时]授课对象:[授课对象,如:本科生、研究生等]教学目标:1. 了解[课程名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课程名称]的核心技术和应用方法;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传授知识;2.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3.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操作技能。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掌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能够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了解……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2)利用……工具,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的兴趣和好奇心;(2)使学生认识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积极面对挑战,解决问题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2.1 课程背景: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学习本节课的必要性和意义。
2.2 教学重点:明确本节课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
2.3 教学难点: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并给出解决方法。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利用……方式(如问题、故事、游戏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2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方式(如阅读、观察、实践等)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内容,通过……方法(如举例、动画、图表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4 实践操作:安排……时间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3.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
3.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四、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5.1 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评价: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5.2 课堂讲解效果的评价: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讲解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3 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
5.4 课堂讨论的评价: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采用……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案模板(有说明)(模板)
教案模板(有说明)(模板)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工具和技巧进行实践操作。
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学生能够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二、教学内容2.1 课程背景介绍课程的背景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教学重点明确本节课需要重点讲解和学习的知识点。
2.3 教学难点指出本节课可能存在的学习难点,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2 互动讨论法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
3.3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相关问题或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4.2 讲解和演示讲解重点知识,并进行示范操作。
4.3 学生练习提供练习题或实践活动,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4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提问,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
4.5 总结和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作业布置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6.2 学生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改进建议。
七、教学资源7.1 教材和参考书选择合适的教材和参考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7.2 多媒体工具利用多媒体工具,如PPT、视频等,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互动性。
7.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八、教学延伸8.1 课后活动组织课后活动,如小组讨论、研究项目等,延伸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8.2 家长沟通8.3 学科竞赛鼓励学生参加相关学科的竞赛,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能力。
教案模板电子版完整版
教案模板电子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标准形式,理解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法,并能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求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方法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学具:教材、练习本、草稿纸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小明和小华在踢足球,小明踢球的力度与角度会影响球飞行的距离,请同学们运用数学知识帮助小明计算最佳踢球力度和角度。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这个问题中的一元二次方程?2. 讲解新课(1)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标准形式。
(2)推导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
(3)通过例题讲解,展示求解方法的应用。
3. 随堂练习x^2 5x + 6 = 02x^2 4x 6 = 0(2)讨论求解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4. 小结六、板书设计1.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2. 内容:(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标准形式(2)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3)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3x^2 7x + 2 = 05x^2 20x + 20 = 0(2)结合实践情景,编写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问题,并求解。
2. 答案:(1)x1 = 2, x2 = 1/3x1 = 2, x2 = 2(2)答案不唯一,可根据实际问题编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求解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 拓展延伸:(1)探索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其他方法,如配方法、因式分解法等。
(2)研究一元二次方程在物理、化学等学科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中关于一元二次方程求解公式的推导过程;2. 教学目标中关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难度和答案的详细程度;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入探讨。
模板电子教案封面设计模板(
模板电子教案封面设计模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教材第二章“函数、导数与极限”的第三节“函数的单调性及极值”,详细内容包括: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判定及性质;函数极值的定义、判定及性质;实际问题的函数建模及单调性、极值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单调性、极值的概念,掌握判定方法。
2. 能够运用函数单调性、极值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函数单调性、极值的判定及其应用。
重点:理解函数单调性、极值的概念,掌握判定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气温变化图,引导学生观察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提出问题:如何描述气温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 知识讲解(15分钟)(1)单调性的定义、判定及性质。
(2)极值的定义、判定及性质。
3.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单调性、极值的基本题型,结合实际应用,使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发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答疑与讨论(10分钟)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与讨论。
六、板书设计1. 函数单调性定义、判定及性质。
2. 函数极值定义、判定及性质。
3. 例题及解题步骤。
4. 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教材课后习题2.3.1第1、2、3题。
(2)已知函数f(x)的解析式,判断其单调性,求极值。
2. 答案:(1)教材课后习题2.3.1答案。
(2)根据函数解析式,利用判定方法进行判断,求出极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使学生对函数单调性、极值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讲解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辅导。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生研究更复杂的函数性质,如凹凸性、拐点等,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中小学教师电子备课教案模板
中小学教师电子备课教案模板一、教案基本信息1.1 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1.2 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小学四年级/小学五年级/小学六年级1.3 课题:《X》1.4 上课日期:2024年10月10日1.5 课时:1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X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能够运用X解决实际问题;(3)了解X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2)运用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X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3)使学生认识到X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X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X的关键技术和应用;(3)X的拓展与延伸。
3.2 教学难点:(1)X的原理解释和理解;(2)X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X的探究与创新。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2)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案例式教学: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4)实验式教学:开展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运用PPT、视频等手段,直观展示教学内容;(2)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3)教学平台:运用在线教学平台,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1)运用悬念、问题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5.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理解新课内容;(2)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丰富学习视角。
2024年教案模板电子版最新版
2024年教案模板电子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数学》教材第九章“二次函数”的1.1节“二次函数的定义与图像”。
具体内容包括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图像特点、顶点坐标的求法以及二次函数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二次函数的定义及一般形式;2. 能够准确绘制二次函数的图像,并找出其顶点坐标;3. 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二次函数的定义及图像特点,顶点坐标的求法;难点:二次函数性质的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抛物线实例,如投篮、抛物线运动等,引导学生思考抛物线与二次函数的关系。
2. 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二次函数的定义及一般形式:f(x) = ax^2 + bx + c;(2)介绍二次函数图像的特点:抛物线形状、开口方向、顶点、对称轴;(3)讲解顶点坐标的求法:顶点公式(b/2a,f(b/2a))。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具体二次函数为例,讲解如何绘制图像、求顶点坐标以及运用二次函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
六、板书设计1. 二次函数定义及一般形式;2. 图像特点、顶点坐标求法;3. 例题解答过程;4. 随堂练习题目及答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已知二次函数图像的顶点坐标为(1,3),且过点(0,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 答案:(1)顶点坐标:(2,1);(2)解析式:y = (x 1)^2 3。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二次函数的基础知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顶点坐标求法及二次函数性质的掌握情况,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教案模板电子版最新版
教案模板电子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高中数学》第五章“概率与统计”中的第一节数学期望。
详细内容包括数学期望的定义、性质、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学期望的概念,掌握数学期望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期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逻辑思维和数学建模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学期望的定义及其性质的理解,数学期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数学期望的计算方法,运用数学期望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摸球的实践情景引入数学期望的概念。
(1)展示摸球游戏规则:一个袋子里有红球和白球,红球5个,白球3个,随机摸一个球,摸到红球得10分,摸到白球得20分。
(2)提问:如果让你玩这个游戏,你希望摸到哪种球?为什么?(3)引导学生思考:摸球的期望得分是多少?2. 新课导入(1)讲解数学期望的定义。
(2)推导数学期望的性质。
(3)介绍数学期望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讲解两个例题,分别涉及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计算。
4. 随堂练习布置两道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拓展(1)讲解数学期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期望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数学期望2. 内容:(1)数学期望的定义(2)数学期望的性质(3)数学期望的计算方法(4)数学期望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从0、1、2、3、4、5六个数字中随机抽取一个数字,抽到的数字为X。
B. 抛掷一枚硬币三次,正面朝上的次数为Y。
(2)某商店销售一种商品,售价为100元。
已知该商品的成本为60元,求该商品的期望利润。
2. 答案:(1)A. 2.5;B. 1.5(2)40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如何运用数学期望进行决策?2. 数学期望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有哪些?3. 探究数学期望与其他统计量的关系,如方差、标准差等。
英语老师教案word模板
英语老师教案Word模板第一章:问候与自我介绍1.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问候语。
学会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爱好等基本信息。
1.2 教学内容:常用的英语问候语,如“Hello”,“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等。
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爱好等基本信息,如“My name is Tom. I am 12 years old. I like playing soccer.”1.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互相问候,使用常用的英语问候语。
让学生自我介绍,包括姓名、年龄、爱好等基本信息。
老师给予反馈和纠正发音。
1.4 作业布置:让学生练习使用常用的英语问候语进行自我介绍。
第二章:介绍家人和朋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介绍家人和朋友。
掌握常用的英语表达方式,如“This is my mother.”,“These are my friends.”2.2 教学内容:介绍家人和朋友时使用的词汇,如“mother”,“father”,“sister”,“brother”,“friend”等。
常用的英语表达方式,如“This is my mother.”,“These are my friends.”2.3 教学步骤:让学生带来家人的照片,并使用英语介绍家人。
让学生带来朋友的照片,并使用英语介绍朋友。
老师给予反馈和纠正发音。
2.4 作业布置:让学生练习使用常用的英语表达方式介绍家人和朋友。
第三章:日常用品和颜色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描述日常用品和颜色。
掌握常用的英语词汇,如“pen”,“pencil”,“color”等。
3.2 教学内容:描述日常用品的词汇,如“pen”,“pencil”,“book”,“ruler”等。
描述颜色的词汇,如“red”,“blue”,“green”,“yellow”等。
3.3 教学步骤:老师展示日常用品和颜色,让学生用英语描述。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吴柳丽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吴柳丽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掌握课程基本概念和原理;(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利用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3)运用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二、教学内容2.1 课程概述:2.2 教学重点:(1)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实际操作方法和技巧;(3)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2.3 教学难点:(1)学科的深入理解和应用;(2)团队协作和沟通策略的制定;(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资源3.1 教材:《学科教程》3.2 辅助材料:(1)案例分析资料;(2)小组讨论话题;(3)实践活动指导书。
3.3 教学设施:(1)投影仪;(2)计算机;(3)白板;(4)教学模具等。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案例,引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2 讲解:详细讲解课程基本概念和原理,结合实际操作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4.3 实践: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4 互动: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作业与评价5.1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2 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及时反馈;(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给予评价和指导;(3)实践活动成果: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估6.1 形成性评估:(1)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2)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3)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电子教案设计模板
电子教案设计模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教材第二章“函数、导数与极限”的2.3节“函数的导数”,详细内容包括导数的定义、导数的运算法则、导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导数在函数图像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导数的定义,掌握导数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导数分析函数的单调性、极值和最值。
3. 了解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导数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导数的应用。
教学重点:导数的计算,导数与函数图像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学具:教材、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汽车行驶过程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从而引出导数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导数的定义、导数的运算法则,以及导数的基本性质。
结合具体例题,展示导数的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导数的计算方法。
4. 知识拓展(10分钟)介绍导数在函数图像中的应用,如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值、最值等。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导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导数的运算法则。
3. 导数的基本性质。
4. 导数在函数图像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已知函数f(x) = 3x^3 4x^2 + 2x 1,求其在区间[1, 2]上的单调区间和极值。
2. 答案:(1)f'(1) = 0。
(2)单调增区间:(1, 1/3),(4/3, 2);单调减区间:(1/3, 4/3)。
极值:f(1) = 7,f(1/3) = 8/27,f(4/3) = 7/27。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际情景引入导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导数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导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导数分析函数的性质。
课后可布置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用教案表格模板
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用教案表格模板第一章:小学教案表格模板1.1 课程名称:语文1.2 课时:2课时1.3 教学目标:1.3.1 知识与技能: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1.3.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1.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1.4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1.5 教学难点:课文主题的理解与表达1.6 教学过程:1.6.1 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新课1.6.2 生字词学习:带领学生朗读,讲解生字词1.6.3 课文讲解: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内容1.6.4 讨论与思考: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1.6.5 总结与拓展: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1.7 课后作业:1.7.1 抄写生字词1.7.2 朗读课文,家长签字1.7.3 写一篇读后感第二章:初中教案表格模板2.1 课程名称:数学2.2 课时:1课时2.3 教学目标:2.3.1 知识与技能: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2.3.2 过程与方法:通过例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题方法2.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4 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5 教学难点:解题思路的拓展与应用2.6 教学过程:2.6.1 导入:复习相关知识点,引入新课2.6.2 知识讲解: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6.3 例题解析:分析解题步骤,引导学生自主解题2.6.4 练习与讲解:学生自主练习,教师解答疑问2.6.5 总结与拓展:总结解题方法,布置课后作业2.7 课后作业:2.7.1 完成课后练习题2.7.2 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心得体会第三章:高中教案表格模板3.1 课程名称:英语3.2 课时:2课时3.3 教学目标:3.3.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3.3.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话,提高口语表达能力3.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3.4 教学重点: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3.5 教学难点:被动语态的运用与实践3.6 教学过程:3.6.1 导入:复习相关语法知识,引入新课3.6.2 知识讲解:讲解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3.6.3 对话练习: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练习口语表达3.6.4 课堂小测:检测学生对被动语态的掌握程度3.6.5 总结与拓展: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3.7 课后作业:3.7.1 抄写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句子3.7.2 编写一段对话,运用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3.7.3 观看英语电影,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第四章:小学教案表格模板4.1 课程名称:美术4.2 课时:1课时4.3 教学目标:4.3.1 知识与技能:学习简单的绘画技巧4.3.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提高绘画能力4.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4.4 教学重点:绘画技巧的学习与实践4.5 教学难点:绘画作品的创意与表现4.6 教学过程:4.6.1 导入:激发学生创作兴趣,引入新课4.6.2 绘画技巧讲解:讲解绘画的基本技巧4.6.3 创作实践:学生自主创作,教师辅导4.6.4 作品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4.6.5 总结与拓展: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4.7 课后作业:4.7.1第六章:初中教案表格模板6.1 课程名称:物理6.2 课时:1课时6.3 教学目标:6.3.1 知识与技能: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6.3.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6.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6.4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探究6.5 教学难点: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6.6 教学过程:6.6.1 导入:复习相关物理知识,引入新课6.6.2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6.6.3 知识讲解: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6.6.4 练习与讲解:学生自主练习,教师解答疑问6.6.5 总结与拓展:总结实验结果,布置课后作业6.7 课后作业:6.7.1 完成课后练习题第七章:高中教案表格模板7.1 课程名称:生物7.2 课时:2课时7.3 教学目标:7.3.1 知识与技能:掌握细胞分裂的过程7.3.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细胞装片,提高观察能力7.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生命科学的热爱7.4 教学重点:细胞分裂的过程7.5 教学难点:细胞分裂各时期的特点7.6 教学过程:7.6.1 导入:复习相关生物知识,引入新课7.6.2 知识讲解:讲解细胞分裂的过程7.6.3 观察实践:学生观察细胞装片,教师辅导7.6.4 课堂小测:检测学生对细胞分裂的理解程度7.6.5 总结与拓展: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7.7 课后作业:7.7.1 绘制细胞分裂过程的示意图7.7.2 编写一篇关于细胞分裂的科普文章第八章:小学教案表格模板8.1 课程名称:音乐8.2 课时:1课时8.3 教学目标:8.3.1 知识与技能:学习简单的音乐节奏8.3.2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提高音乐感知能力8.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8.4 教学重点:音乐节奏的学习与实践8.5 教学难点:音乐节奏的灵活运用8.6 教学过程:8.6.1 导入:激发学生音乐兴趣,引入新课8.6.2 节奏讲解:讲解音乐节奏的基本知识8.6.3 练习与讲解:学生自主练习,教师解答疑问8.6.4 音乐游戏:分组进行音乐游戏,提高音乐感知能力8.6.5 总结与拓展: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8.7 课后作业:8.7.1 抄写音乐节奏练习题8.7.2 学习一首新的歌曲,熟练掌握歌词和节奏第九章:初中教案表格模板9.1 课程名称:历史9.2 课时:1课时9.3 教学目标:9.3.1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9.3.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提高历史分析能力9.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9.4 教学重点: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9.5 教学难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分析9.6 教学过程:9.6.1 导入:复习相关历史知识,引入新课9.6.2 知识讲解:讲解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9.6.3 史料阅读与分析:学生阅读史料,教师辅导9.6.4 课堂小测:检测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程度9.6.5 总结与拓展: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9.7 课后作业:9.7.1 完成课后练习题第十章:高中教案表格模板10.1 课程名称:信息技术10.2 课时:2课时10.3 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使用的教案表格模板,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物理、生物、音乐、历史和信息技术等不同学科。
教案模板范文电子版
教案模板范文电子版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本教案适用于高中二年级的学生。
三、授课时间每节课为45分钟,本教案设计为1课时。
四、授课教师语文教师:张三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3)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通过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积极探究知识的兴趣;(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观点,善于倾听的良好品质;(3)通过课程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1)课程理论知识的讲解与理解;(2)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与运用;(3)课文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的掌握。
2、教学难点(1)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与应用;(2)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过程中的思路与方法;(3)如何引导学生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生活实例或相关图片、视频等多元化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提出与新课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形成学习期待。
2、新知讲授(20分钟)(1)教师以清晰、生动的语言对课程理论知识进行讲解,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重点知识;(2)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3)通过互动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3、合作探究(15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课程内容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引导小组进行合作探究;(2)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总结等过程,共同完成探究任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示和建议,确保合作探究的顺利进行。
大学教案电子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文学概论》授课班级:XX级XX班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时间:每周[具体时间] [具体星期]授课地点:[具体教室]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文学的基本概念、文学史的基本脉络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
(2)了解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文学阅读和批评能力。
(2)增强学生的文学创作和表达能力。
(3)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3)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文学概述1.1 文学的定义和特征1.2 文学史的基本脉络1.3 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2. 第二课时:诗歌与散文2.1 诗歌的起源与发展2.2 诗歌的基本类型和特点2.3 散文的起源与发展2.4 散文的基本类型和特点3. 第三课时:小说与戏剧3.1 小说的发展历程3.2 小说的基本类型和特点3.3 戏剧的起源与发展3.4 戏剧的基本类型和特点4. 第四课时:文学与人生4.1 文学与社会4.2 文学与历史4.3 文学与人生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结合多媒体教学,对文学基本概念、史实等进行讲解。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文学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4.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发言,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文学故事或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对文学基本概念、史实等进行讲解。
3. 讨论:针对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课授课教案
任课教师:课程名称: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节次
缺课学生
授课章节:
2.3.2平面的投影
目的要求:
1、掌握各种位置平面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征;
2、掌握画和读平面投影的方法。
重点、难点及措施:
重点:各种位置平面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画和读平面投影的方法。
难点:根据平面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判断平面的空间位置特性。
措施:注重学生理解,加强练习。
教具:
三角板、电子教鞭
教务处审核:
教案专用纸
教学内容
一、平面的三面投影
平面的三面投影是由轮廓线投影所组成的图形。
因此,求做平面的投影时,可根据平面的几何形状特点及其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找出能够决定平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的一系列点来;然后,作出这些点的三面投影并连接这些点的同面投影,即得到平面的三面投影。
在求作平面的投影时,可先求出它的各直线端点的投影;然后,连接各直线端点的同面投影,即得到多边形平面的三面投影。
图3—19多边形平面的三面投影
由此可见,作平面图形的投影时,实质上仍是以
教学措施
利用教学工具三角板作为一个平面,在教室三个面的投影。
点的投影为基础而得到投影。
二、平面的投影特性
平面相对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有以下三种情况:
1、平面平行于投影面(图3—20a)
2、平面倾斜于投影面(图3—20b)
3、平面垂直于投影面(图3—20c)
(a)真实性(b)收缩性(c)积聚性
3—20平面的投影特性
上述的平面的投影特性可以归纳为:
平面平行于投影面,投影原形现。
平面倾斜于投影面,投影面积变。
平面垂直于投影面,投影聚成线。
三、平面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
(1)一般位置平面
(2)投影面平行面
(3)投影面垂直面
1、一般位置平面
与三个投影面都处于倾斜位置的平面,叫做一般位置平面注意讲课时的投影面平行面、投影面垂直面和投影面倾斜面。
图3—21正三棱锥上的一般位置平面的投影
一般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是:
在三个投影平面上的投影,均是原平面的类似形,而面积缩小,不反应真实现状。
2、投影面平行面
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垂直于其它两个投影面的平面,叫做投影面平行面,而投影面的平行可分为三种位置。
(1)正平面:平行于V面的平面
(2)水平面:平行于H面的平面
(3)侧平面:平行于W面的平面
投影特性:
(1)在所平行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反应实形。
(2)在其他两投影面上的投影分别积聚成直线,且平行于相应的投影轴。
如表3—3所示
3、投影面垂直面
垂直于一个投影面,而倾斜于其它两个投影面的平面,叫做投影面垂直面,而投影面的垂直面也可分为三种位置。
(1)正垂面:垂直于V面的平面
(2)铅垂面:垂直于H面的平面
(3)侧垂面:垂直于W面的平面
投影特性:
(1)在所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为一段斜线。
(2)在其他两投影面上的投影均为缩小的类似形。
如表3—4所示可以利用黑板檫在墙角所对应三个面的投影。
教案末页纸
板书设计
本课小结:
作业与练习:
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