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直书》word学案
直书
3、直书:直书就是实录,不隐讳事实真相,如实记载历史事实。惩恶扬善,善恶必书,不虚美,不隐恶,“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2、合作探究,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把握文章的观点。
3、激情投入,全力以赴,了解本文作为一篇议论文,行文可作写作借鉴之处。
课前预习案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刘知几:(661-721),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史学家。唐高宗永隆元年(680)举进士。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开始担任史官,撰起居注,历任著作佐郎、左史、著作郎等职,兼修国史。刘知几不满于当时史馆制度的混乱和监修贵臣对修史工作的横加干涉,于景龙二年(708)辞去史职,“退而私撰《史通》,以见其志”。
2、其有贼臣逆子,淫君乱主,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则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
3、夫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
4、夫世事如此,而责史臣不能申其强项之风,励其匪躬之节,盖亦难矣。
5、然则历考前史,征诸直词,虽古人糟粕,真伪相乱,而披沙拣金,有时获宝。
6、考斯人之书事,盖近古之遗直欤?
7、盖烈士徇名,壮夫重气,宁为兰摧玉折,不作瓦砾长存。
《直书》导学案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反复诵读课文,将课下注释的重点实、虚词标注到课文中,标记勾画重点字词。
2.限时认真、独立完成,书写规范,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3.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直书”的文化内涵。
【学习目标】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相关读物-《直书》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参考示例:这句话昭示着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真谛,它告诉我们, 真相总会有一天大白于天下,我们不要轻易听信传闻,不能只看表面 现象,要深入事件背后寻求真相。
【备选链接】 1.然则历考前史,征诸直词,虽古人糟粕,真伪相乱,而披沙拣金, 有时获宝。 【句意品读】这句话的大意是“既然这样一一考察从前的史事,求证 于直白的言语,虽然古人的糟粕,真假相杂,可是拨开沙子挑选金子, 有时还是能收获宝贝的。”对于求证的事,一定要亲自去分析辨别, 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知行启迪】做事情要有实践精神,能够耐得住性子,更不能偏听偏 信,要学会自己去辨别,去分析。学会从庞杂的资料中识别出自己需 要的东西来。
2.语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句意品读】不愿向权势和邪恶低头的人,大多遭受到了各种各样的 迫害;而那些向邪恶势力低头的人,反而更容易得到高官厚禄。作者 引用了东汉末年流行于京都洛阳的童谣,以此来说明行君子之德的不 易,进而为写“直书”之不易做出铺垫。 【知行启迪】自古以来,就有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古训,但低 头要有度。“是非”之处,不宜低头,如苏武几十年的坚持;另外低 头的目的有时是为了更好的抬头,适度的低头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2.文章第二段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得出了怎样的观点? 【明确】(1)作者采用了正面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许多秉笔直书 的史官以及他们各自不同的遭遇,其中有董狐、齐国史官、司马迁、 韦昭、崔浩。
(2)作者从这些人身上得出了“直书”之难,即“足以验世途之 多隘,知实录之难遇耳”。
【备选要点】 第四段指出了直书与曲笔的价值有何不同?对后来的史家提出了什么 希望? 【明确】(1)不同:著史不易,直书更难。晚周的南史、董狐,六朝 的韦昭、崔浩都是不避强御、秉笔直书的典型,他们的光辉事迹至今 为人传诵。而王沈写《魏书》,董统写《燕史》,都是献媚统治者的 伪史,其高下相差甚远。
高中语文《直书》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网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直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目标:1.了解刘知几及其作品《史通》,了解他独到的史学思想。
2.掌握重点词句,翻译文章。
3.了解本文写法,可作写作借鉴。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翻译掌握全文大意教学方法:讨论法阅读法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史通》2.熟读《直书》第一段,积累主要的文言知识。
3.翻译第一段,通其大意。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翻译理解第一段大意教学方法:讨论法阅读法一、其人其书刘知几 (661―721) 唐代著名史学家。
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唐高宗永隆元年(680)举进士。
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开始担任史官,撰起居注,历任著作佐郎、左史、著作郎等职,兼修国史。
刘知几不满于当时史馆制度的混乱和监修贵臣对修史工作的横加干涉,于景龙二年(708)辞去史职,“退而私撰《史通》,以见其志”。
◎《史通》◎《史通》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史学评论著作。
二十卷。
《史通》包括内篇三十九篇、外篇十三篇,全书今存四十九篇。
内篇为全书的主体,着重讲史书的体裁体例、史料采集、表述要点和作史原则,而以评论史书体裁为主。
外篇论述史官制度、史籍源流并杂评史家得失。
《史通》总结了唐初以前编年体史书和纪传体史书在编纂上的特点和得失,认为这两种体裁不可偏废,而在此基础上的断代为史则是今后史书编纂的主要形式。
《史通》把史学家的工作分为三个等第:一是敢于奋笔直书,彰善贬恶,如董狐、南史;二是善于编次史书,传为不朽,如左丘明、司马迁;三是具有高才博学,名重一时,如周代的史佚、楚国的倚相。
刘知几第一次提出了史学家必须具备史学、史才、史识“三长”的论点。
史学,是历史知识。
史才,是研究能力和表述技巧。
史识,是历史见解。
“三长”必须兼备,而史识又是最重要的。
史识的核心是忠于历史事实,秉笔直书。
二、文本研读直书:不隐讳事实真相,如实记载历史事实。
《史通》提出坚持直书,反对曲笔,有《直书》、《曲笔》篇。
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3.2《直书》ppt课件
首 页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有的)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人) (4)或 云霞明灭或可睹(有时)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倘若) 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有的方面) 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
首 页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首 页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1.注字音 违忤 (wǔ) . 犯跸 (bì ) . 惮 色(dà n) .
糟粕 (pò) . 箕 裘未陨 (jī yǔn) . . 徇 名(xùn) . 谄 媚(chǎn) .
阿 容(ē) . 2.识通假 (1)励其匪躬之节(“匪”同“非”,不) (2)私存《嘿记》之文(“嘿”同“默”,沉默,闭口不言)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2.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直书和曲笔的认识。 参考答案:
含 义 具体内容 史学家摆脱权贵的干扰,在“直道”和“气节”的指导下,以 独立的人格作保证去修史。刘知几指出:“烈士徇名,壮 夫重气,宁为兰摧玉折,不作瓦砾长存。若南、董之仗气 直书,不避强御;韦、崔之肆情奋笔,无所阿容。”刘知几 还用了正直、良直、直词等概念来阐释直书。正直是 从史家人品方面说的,良直是从后人的评价着眼的,直 词主要是就史文说的,这些都是直书的表现 史学家摆脱个人主观情感的干扰,根据历史真况进行书 写。按刘知几的说法是,做到不虚美,不隐恶,像“明镜之 照物”那样,“妍媸必露”,“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 必书,斯为实录”(《史通· 惑经》)。这里要克服的不是来 自权贵的干扰,而是作者自己的好恶和爱憎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第13课 短文两篇(导学案)(学生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
第13课短文两篇(导学案)活动一:正音正字1.字音(1)单音字怡情() 傅彩() 滞碍() 狡黠() 睾肾()诘难() 阐证() )豁然贯通() 狂妄自大()藻饰() 劫难() 要诀()劝诫()味同嚼蜡() 吹毛求疵() 开卷有益()(2)多音字好(hào)爱好难(nàn)诘难矫(jiáo)矫情(hǎo)好事(nán)难关(jiǎo)矫正(jiáo)味同嚼蜡(ji)不求甚解嚼(jué)咀嚼解(jiè)解送(jiào)倒嚼(xiè)解数2.字形辩辩论诀要诀馏蒸馏诘诘难辨分辨决决心溜滑溜拮拮据活动二:字词释义怡情:使心情愉快。
傅彩:着色这里指给言辞增添光彩。
学究:指迂腐的读书人。
诘难:诘问,为难。
滞碍:不通畅。
高谈阔论: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时仅限于文字的推求。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诸如此类:指像这类有不少,也表示其他以此类推。
吹毛求疵: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狂妄自大:指极其放肆,自高自大,目中无人。
开卷有益:读书总有好处。
文采藻饰:修饰文辞,使之富有文采。
不求甚解: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甚,很,极豁然贯通:一下子完全搞通了豁然,开阔或通达的样子。
因小失大:为了小的利益而造成大的损失。
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注重实质内容)。
活动三:积累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此后居家著书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开创了英国随笔这一特有体裁。
要著作,它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文笔紧凑、老练、锐利,警句迭出。
英国本无随笔,由于培根的示范,始在英国植根,后来写随笔的名家辈出,因而随笔成为英国文学中有特色的体裁之一,培根对此有开创之功。
人教版本初中九年级的语文下册的全册优选教案1.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单元我爱这土地教学目标: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学习有关象征的表现手法。
4、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关键诗句的理解。
2、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本诗的主旨。
教学难点: 1、象征的表现手法。
2、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
2、讨论法。
教学课时。
课时总第 1 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
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
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
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随着诗中所迸发的爱国情感的火花而燃烧。
二、作者简介: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
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
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
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
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
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 1985 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三、背景介绍: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 1938 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四、朗读指导: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
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
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慢,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读会意,以会意促读。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案(word版55页)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案(word版55页)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案包含了本册教材的所有篇目,这些篇目既有经典的传统文学作品,也有现代文学作品,还包括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既有深刻的哲理,也有丰富的情感。
本册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设置了大量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不同,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册教材,使学生增强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本册教材的所有篇目的内容理解和文学价值的理解。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和文学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文学作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
3.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教材的结构和逻辑,熟悉每个篇目的内容和教学目标。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教材内容,对于一些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标记,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深入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或者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展示等方式,呈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高中语文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全册导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全册导学案目录1.1《写出自己的个性》1.2《联想与想象》1.3《学会沟通》2.1《从素材到写作内容》2.2《材料的有机转化》2.3《材料的压缩与扩展》3.1《捕捉“动情点”》3.2《理性思维的深化》3.3《培养创新意识》4.1《整体的调整》4.2《局部的完善》4.3《语言的锤炼》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选修]第一章写作的多样性与独特性第一节《写出自己的个性》学案【学习目标】1、明白个性化在写作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写作的个性化追求。
2、培养在抒写情感、写作思维两个方面的个性化特点。
【学习重点】培养在抒写情感、写作思维两个方面的个性化特点。
【学习难点】明白个性化在写作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写作的个性化追求。
【学习过程】一、考场作文雷同现象分析。
二、作文个性化探究:1、什么是文章的个性化:明确:个性化指的是抒写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具有创新思维、选材和语言都具有独到之处的文章。
2、个性化作文的基本要求。
点拨:简单地说,个性化作文要求学生能自主写作,写出的文章真实、有创新,同时还应该健康。
“自主”、“真实”、”创新”、“健康”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
3、从操作方法层面怎样写出有自己的个性的文章?点拨:个性化的思维;个性化的拟题;个性化的主题;个性化的文体;个性化的选材;个性化的构思;个性化的开头;个性化的结尾;个性化的片断;个性化的语言;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个性化的表现手法。
三、阅读教材“例文借鉴”中的三篇文章,思考三篇例文在个性化方面的具体体现。
四、写作训练:1、片段训练:①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或感受,写一个记叙描写性的片段,体现“回报”或“活着”的话,不少于120字。
②名人名言、警句成语,都有一定哲理性,旷日持久,人们习以为常,往往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即对观点或事物产生一种“从来如此”的固定看法。
但是不少成语警句往往是就某一点、某一个角度而言的,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
人教版语文选修《直书》ppt课件
其三,关于历史文献学。《史通》将唐代以前的历史文 献,分为“正史”和“杂史”两大类。所谓“正史”,指先 秦经、传,唐以前的纪传史和编年史,以及唐代官修诸史; 而“杂史”则分为偏记、小录、逸事、琐言、郡书、家史、 别传、杂记、地理书、都邑簿等10种。 总之,《史通》所论范围极其广泛,以上概括为主要的 三方面,当然不能包括其全部。
其一,关于史学源流及史官制度。首先,它将古代史学
分叙六家,即尚书家、春秋家、左传家、国语家、史记家、
汉书家;总归二体,即纪传体和编年体。然后,对六家、二 体的优点和缺点,进行评述。 其二,关于历史编纂学 ,这是《史通》的主要部分。 《史通》以具体史籍为例,对纪传史各组成部分的特点、功 用都详细论述。《史通》中关于撰史方法和写作技巧等方面 的内容,有的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动词,记载 名词,书籍 名词,书信
名词,指《尚书》 动词,倾向于 动词,小步快走
动词,追逐
动词,攀附 动词,验证 动词,追逐 名词,征兆 动词,征税
副词,相互 动词,帮助 名词,相貌 名词,国相
副词,相互 连词,因而 连词,表目的,用来 介词,用
介词,表凭借
三、词类活用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轻视 1.人之所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之所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珍贵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良直的品格 3.然后能成其良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整体,而不像肉体那样由许多局部的器官组成。外部的机械 力量能够让人的肢体断裂,但不能切割下哪怕一小块人的灵魂。 自然界的病菌能够损坏人的器官,但没有任何路径可以侵蚀人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直书》
直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梳理《直书》关于治史的内容,了解刘知几独到的史学思想。
2与《曲笔》片段作比较,了解直书与曲笔并存的原因。
3尝试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历史典籍。
【过程与方法】讨论法、阅读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刘知几独到的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史家直书和曲笔的不足,合理地看待史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梳理了《直书》的文言知识和段落大意,这节课我们先来欣赏一段视频,了解史官是怎么记事的。
播放历史断代短片。
司马迁撰史必须占有挑选资料,要确凿无误才行,正如视频中说的,错误的历史比空白更可怕。
刘知几更是倡导史官都注重直书。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刘知几的《直书》,梳理治史内容,了解他的史学思想。
二. 梳理内容三. 1文中写了哪几类史书叙述传统?分别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作者对他们又是怎么评价的?(为了更直观梳理出观点态度,我们来完成表格。
)明确:板书:直书实录难遇传今古书法不隐被恶名完成表格,逐步概括出中心论点和主旨。
中心论点: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
(板书)史书记录的对象是人,人有正邪之分,书史的目的是惩恶扬善,直书乱臣贼子的行径,彰显他们的恶名。
我们来齐读第一自然段后半部分,加深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况史之为务”齐读(继续完成表格)小结:从表格我们可以很容易知道作者的情感倾向和主旨:赞扬了正直史家的秉笔直书精神,谴责了“曲笔阿容”“谄言媚主”的卑劣史家,希望史家都能效法古代良史。
我们来齐读最后一段,好好体会作者强烈的爱憎,了解他独到的史学思想,“盖烈士徇名”齐读。
问:梳理课文可以发现:虽然曲笔不被作者认同,可是用曲笔写作的史官不在少数,也并没有听说受到过什么惩处,反而作者推崇的史官因为直书其事有的结局凄惨--“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
”直书如此难以执行,刘知几给出了哪些解决方法以便直书呢?我们来看第二段,然后作答。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一节 字音档案 --汉字的注音方法》教学设计
字音档案——汉字的注音方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一、了解汉字的注音方法:直音法、反切法、注音字母、汉语拼音。
二、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和汉语拼音的规则。
三、提高规范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意识,进一步提升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一、通过“朗诵诗歌,感受语音”活动,让学生进一步领会和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二、通过“查阅档案,辨字识音”活动,让学生进一步领会和掌握合作探究、共同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三、通过“质疑发现”活动,教给学生“符号标注法”的学习方法,并在学习实践中进一步掌握深入分析理解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汉字的注音方法,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教学课时:第1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的母语是什么?(汉语)我们的母语是世界上最精确、最生动、最优美、最动听的语言之一。
作为中国人,我们必须要学好母语,用好母语。
那么,学好母语首先从哪里开始呢?(语音)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领略汉语语音的魅力。
二、活动一:朗诵诗歌,感受语音我们先来朗读周有光先生的两首诗《采桑谣》和《捕鱼歌》。
大屏幕展示《采桑谣》学生齐读《采桑谣》教师要求:请大家给《采桑谣》这首诗的每一个字注音,在练习本上完成。
完成后,大家观察一下每一个字音节的声母,发现了什么呢?学生注音,教师巡回指导。
完成后,教师提问。
学生举手回答,教师让学生举例具体说明。
大屏幕展示:《采桑谣》每一个汉字对应的汉语拼音及汉语的22个声母。
教师小结:原来这首诗的每一个汉字都对应着汉语的一个声母。
大屏幕展示《捕鱼歌》学生齐读《捕鱼歌》教师要求:请大家给《捕鱼歌》这首诗的每一个字注音,在练习本上完成。
完成后,大家再观察一下每一个字音节的韵母,又发现了什么呢?学生注音,教师巡回指导。
完成后,教师提问。
学生举手回答,教师让学生举例具体说明。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三单元 相关读物《直书》优秀课件(20张)
归结 什么是直书?
作者认为:直书就是实录,敢于奋笔直书, 惩恶扬善,善恶必书,不虚美,不隐恶。
在《史通》的另外一些篇章中,刘知几还强调: 要避免个人好恶,做到“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 善。”
所以,直书是客观真实的,同时又具有道德 评判意味。
本文内容
这篇史论论述了直书精神的含义及作用,直 书者需注意方式,高度赞扬了敢于直书的史 家,他们令乱臣贼子害怕,体现了历史的公 正。对“曲笔阿世”“谀言媚主”的书史者
直书
学习目标
把握文章的观点,理解什么是“直 书”。
积累文言知识。
有关知识
刘知几:字子玄,唐代史学家。 《史通》:是我国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作,
共20卷,分内外各10卷。论述了史书的源 流,体例及编辑方法,史官建置沿革和史 书得失。对旧史作了全面总结:批判史学 著作中的儒家思想,评述了纪传体和编年 体,对史学的发展进行了详细叙述。该书 总结了史学成就,建立了史学评论、史学 史和史书编纂学的原则基础。
君 的说法记述出来。历代繁多的诬词,一朝才得以昭雪。 考察这人记事,大概接近古代遗留下来的直书吧?
文言现象学习与翻译:第三段
接着有宋孝王的《风俗传》,王勋的《齐志》,他 们记述当时的事,也务必详细真实。查考当时北魏 王公,他们的后裔依然当政;北齐的将相,他们的 事业仍然有人继承。可这二人记录了他们忌讳的事 情,竟然毫无惧色。不畏强暴,说的大概就是这些 人吧?
文言现象学习与翻译:第一段
人禀五常 士兼百行 邪曲者,人之所贱 而行由小人 申以劝诫 树之风声 淫君乱主 恶名被于千载
禀受 兼备
轻贱;判断句
却;按;
表达、陈述;倒装句 培养 使动用法
覆盖,引申为传扬
文言现象学习与翻译:译文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一节 字音档案 --汉字的注音方法》0
字音档案──汉字的注音方法教材解读本节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历史上比较重要的几种给汉语字词注音的方法,包括直音法、反切法、注音字母和汉语拼音方案。
前三种方法现在已经不常用了,学生只需初步了解即可,重点是汉语拼音方案。
了解汉字的注音方法,掌握汉语拼音方案,不仅有助于认读和标注汉字,对于推广普通话和实现现代汉语的规范化,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①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练习的方法,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直音法、反切法、注音字母等注音方法;②通过浏览全文、抓关键词句、填写学习单和构建思维导图的方式,学生可以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掌握作者的观点态度;③通过问题讨论和语言品味的方法,学生可以掌握汉语拼音方案;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筛选信息,理清思路,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难点:掌握汉语拼音方案教学准备多媒体预习资料教学与学法1.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填写学习单,构建思维导图,抓关键词句,圈点勾画等)、问答法。
此外,我还准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习方法:目标学习法、联系学习法、课堂讨论法等本课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一.课堂导入课堂活动:用“装”的四种注音方法导入本课内容。
(板书课题)二.通读课文,梳理要点(完成任务单)这个课堂活动是使学生初步了解几种比较重要的汉字注音方法。
前三种注音方法1.直音法:用一个同音的格式(1):×,音×。
“拔茅茹。
”“茅,音苗。
”“剑,检去声”格式(2):×,或:×,读如/读近/读似×。
《吕氏春秋》“是月也,命渔师始渔,天子亲往。
”高诱注:“渔,读如《论语》之语。
”2.反切法:贡,古送切反切规则:反切上字取声母,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说一说:胡笼切得按切之少切3.注音字母(1918年)ㄅㄆㄇㄈㄉㄊㄋㄌㄍㄎㄏb p m f d t n l g k hㄐㄑㄒㄓㄔㄕㄖㄗㄘㄙj q x zh ch sh r z c sㄚㄛㄜㄧㄨㄩa o e i u (撮口) üㄝㄞㄟㄠㄡㄢㄣㄤㄥie ai ei ao ou an en ang eng四.小组活动,合作探究1.火眼金睛(引导学生辨析正误并总结规律)①忧愁yiōu chóu(yōu),牙齿yá chǐ(正确),影响yǐnɡ xiǎnɡ(正确),衣服ī fú(yī),永远yiǒnɡ yuǎn(yǒnɡ),腰肢yāo zhī(正确)。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课件:第三单元 笔法 直书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文章第二段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得出了怎样的观 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提示:在文章第二段中,作者采用了正面举例论证的方 法,列举了许多秉笔直书的史官以及他们各自不同的遭 遇,其中有生前身后都独擅令名的董狐、因记载“崔杼 弑其君”而遭杀身之祸的齐太史、勇述汉非的司马迁、 不屈从于淫威坚守信史的韦昭、因据实直书且“暴扬国 恶”被灭族的崔浩。作者从这些人身上得出了“直书” 之难,即“足以验世途之多隘,知实录之难遇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提示:文章的最后一段,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认为晚周 的南史、董狐,六朝的韦昭、崔浩都是不避强御、秉笔 直书的典型,他们的光辉事迹至今为人传诵。而王沈写 《魏书》,董统写《燕史》,都是献媚统治者的伪史, 其高下相差甚远。作者从传统道德人格角度赞扬了正直 史家秉笔直书的精神,谴责了“曲笔阿世”“谀言媚主 ”的卑劣史家,并希望史家都能效法古代良史。起到了 总结上文,深化观点的作用。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明代张岱曾尖锐地指出:“第见有明一代,国史失 诬,家史失谀,野史失臆,故以二百八十二年总成一 诬妄之世界。”原因在于史官的乌纱帽碍了手脚。而 张岱本人之所以能秉笔直书,是因其家藏甚丰,无官 俸之累,正如他自己所说:“余幸不入仕版,既鲜恩 仇,不顾世情,复无忌讳。事必求真,语必务确,五 易其稿,九正其讹,稍有未核,宁阙勿书。”由此可 见,真实的历史往往不在史官手中,而广存于民间乡 野,流注于那些野史稗史话本笔记之中。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1-25课定稿学案-15
课题: 21 陈涉世家序号:21奠基石主备人:审核人:课时:2 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了解《史记》与司马迁;2、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3、熟读课文,疏通文意;4、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1、懂得文中实词“为、当、行、次……”的意思,虚词“之、以、固”等的用法。
2、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省略句等语言现象。
3、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难点1、学习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手法,体会细致形象的描写。
2、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3、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学法指导:朗读法、讨论法【预习导学】★1.字音鸿鹄()闾()度()已失期当行()以数()谏故罾()间()祠()陈胜王()忿恚()笞()毋()宁()有种蕲()会()计事社稷()★2.解释括号前面的字。
(1)阳夏()(2)少()时(3)尝()与人佣()耕;(4)苟()富贵,无相()忘;(5)怅()恨久之;(6)若();(7)陈涉太息()曰;(8)辍()()耕(9)鸿鹄()(1)发()闾左()谪戍()渔阳900人;(2)皆次()当行()(3)会()天大雨:(4)皆来会()计事:(5)度()已失()期(6)今亡()亦死,…等()死(7)天下苦秦()久已(8)以数()谏()故:数()有功(9)上使()外将()兵(10)或()闻无罪(11)项燕为()楚将:为()坛而盟:(12)为天下唱()(13)卜者知其指意()();指目陈胜:()(14)丹书帛曰();得鱼腹中书()(15)罾()鱼腹中:(14)陈胜王():(16)间()令吴广之次所()丛()祠中(17)夜篝()火(18)卒中往往()语()(1)忿恚()尉,令辱()之;(2)笞()广:(3)召令徒属()曰(4)借()第()令毋()斩(5)固()十六七(6)从()民欲()也(7)比()至陈(8)车六七百乘(),骑()千余(9)被()坚执()锐。
2020人教版语文选修光word学案
光【学习目标】1.认识大自然的“光”,感受大自然。
2.赏析散文“密”的特点,提高写作的发散思维能力。
3.认识阳光,感受阳光,培养雅致的情怀。
【学习重点】认识大自然的“光”,赏析散文“密”的特点。
【学习难点】提高写作的发散思维能力。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杨必(1922-1968),是钱钟书夫人杨绛的妹妹。
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无锡。
曾就读于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文系。
解放后在国际劳动局担任英语翻译,1952年任教于复旦大学外文系。
1968年因病去世。
翻译的《名利场》享有很高的声誉。
2.写作背景作为大家都熟悉的光,作者却用精细、绵密的笔给我们讲述了一天之内光的变化以及带给人们的感受,让我们更深入地领悟自然,领悟人生。
【课堂学习】自主预习1.字音识记泫.然()庶.民()馨.香()氖.灯()晨曦.()萦.绕()倏.忽()窸窣..()嘿.然()褊.狭()2.辨形组词栩()楷()肆()谬()诩()揩()肄()缪()3.词语解释乖觉:褊狭:泫然:陆离光怪:随遇而安:差可比拟:4.近义辨析(1)征候·症候征候:发生某种情况的迹象。
症候:症候是由若干症状综合构成的,可以说是症状的复合表现。
例句:①不论是否信教,圣诞树已经被人类当做一种季节的________、一种普世的意象。
②“从它的________来看,是血脉不足的表现,只要加以调养,应该没有什么大碍。
”老中医捻着雪白的胡须平静地说。
(2)琢磨·捉摸琢磨:思索、思考。
捉摸:猜测;预料。
(多用于否定式)例句:①虽然你的影子________不定,又淘气又不听话,它到底是你的一部分。
②队长的话我________了很久才明白其中的意思。
【合作探究】1.这篇散文写了哪几样事物?2. 《光》这篇散文体现了作者写作思维的什么特点?【拓展训练】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谦逊(xùn) 畸零(jī) 拯救(chěnɡ) B.镶滚(xiānɡ)翌年(yì)棱线(línɡ)C.砍斫(zhuó) 打噎(yē) 干涸(hé) D.省思(shěnɡ) 大厦(shà) 踱步(duó)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陆离光怪蕴藏点缀了望 B.荒谬可笑篷勃深邃巍峨C.娇艳欲滴携手阴霾颓丧 D.平淡无奇遨翔骤然瞭望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两位进城打工的农民遭到保安人员的非法拘押和刑讯逼供,他们在被毒打后随遇而安....,不得不承认偷了商场的物品。
【高中】高中语文第3单元相关读物直书讲义新人教版
【关键字】高中相关读物直书[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违忤(wǔ) 秽迹(huì) 斧钺(yuè)犯跸(bì) 王劭(shào) 箕裘(jī)徇名(xùn) 阿容(ē) 瓦砾(lì)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励其匪躬之节(“匪”同“非”,不)(2)私存《嘿记》之文(“嘿”同“默”)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践(2)树(3)书(4)凶(5)朝(6)道(7)曾(8)以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树之风声(名词作动词,树立)(2)况史之为务(名词作动词,写史)(3)或身膏斧钺(名词作动词,赴死或受死)(4)贯三光而洞九泉(名词作动词,埋葬)(5)无闻后代(使动用法,使……闻)(6)然后能成其良直(形容词作名词,良直的品格)(7)韦昭仗正于吴朝(形容词作名词,正义)(8)正直者,人之所贵(形容词作动词,崇尚,重视)(9)幸获两全(形容词作动词,保全)(10)乃申以死葛走达之说(使动用法,使……退走)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树之风声古义:好的风气。
今义:刮风的声音;传播出来的信息。
(2)其叙述当时古义:当时历史。
今义:过去某种事情发生的那个时候;当初。
(3)盖烈士徇名古义:刚烈之士。
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的人。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若邪曲者,人之所贱,而小人之道也。
(判断句)译文:那些邪的、曲的人,被人轻贱,因为那是小人的做法。
(2)韦昭仗正于吴朝,崔浩犯讳于魏国。
(状语后置句)译文:韦昭在东吴秉直记事,崔浩写史在魏国犯了忌讳。
(3)贯三光而洞九泉。
(省略句)译文:一边是上贯三光,一边是下埋九泉。
(4)见屈武侯。
(被动句)译文:被诸葛亮击败。
(5)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
(被动句)译文:有的写成的书被填埋,后人无法看到。
[常识·速览]秉笔直书——刘知几刘知几(661—721),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 书
1.连线作者
刘知几(661—721),唐代史学家,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20岁考中进士,任获嘉县主簿19年。
长安二年(702),开始担任史官,先后任著作佐郎、左史、著作郎、秘书少监等史职,撰修国史。
刘知几长期在史馆供职,能够看到大量的史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史学观点,再
710)写成《史通》。
为散骑常侍。
他的官职屡迁,但一直兼任史职,先后参与《姓族系录》《则天实录》《中宗实录》《睿宗实录》《玄宗实录》等撰修。
2.整体感知
《直书》,选自《史通》。
“直书”就是不隐讳事实真相,不饰恶虚美,如实记载历史事实。
中国史学的两个高峰都出现在唐以前。
尤其是从东汉至隋末,史学逐渐从经学的附庸成长为一门独立的学问。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总结前代史书,写出了我国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史通》。
在当时皇权专制“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形势下,直书精神一直顽强地承担着其应有的历史使命。
传统叙事史学因为直书精神的保持,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中国过去的文明留下了大量可靠的历史见证,为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诸国留下了无数珍贵的历史记载。
1.识字注音 违忤( ) 糟粕( ) 犯跸( ) 箕裘未陨
( )
惮色( ) 徇名( )
阿容( ) 谄媚( )
2.通假字
(1)励其匪躬之节( )
(2)私存《嘿记》之文( )
3.一词多义
(1)若⎩⎪⎨⎪⎧ 若邪曲者,人之所贱( )曰:“不若与人。
”(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
(2)被⎩⎪⎨⎪⎧ 恶名被于千载( )泽被后世( )
(2)被⎩⎪⎨⎪⎧ 被火之后,无处安身( )文天祥被执于五坡岭( )被发行吟泽畔( )凝霜被野草( )
(3)幸⎩⎪⎨⎪⎧ 以兹避祸,幸获两全( )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
(4)或⎩⎪⎨⎪⎧ 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云霞明灭或可睹(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
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
4.古今异义
(1)申以劝诫,树之风声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责史臣不能申其强项之风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词类活用
(1)人之所贱( )
(2)人之所贵( )
(3)然后能成其良直( )
(4)盖近古之遗直欤( )
(5)壮夫重气( )
(6)贯三光而洞九泉( )
6.特殊句式
(1)邪正有别,曲直不同( )
(2)韦昭仗正于吴朝,雀浩犯讳于魏国( )
(3)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 )
(4)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 )
(5)或列营渭曲,见屈武侯( )
答案:
1.wǔ pò bì jī yǔn dàn xùn ē chǎn
2.(1)“匪”同“非”,不 (2)“嘿”同“默”
3.(1)像/比得上/同,相当/如此,这样/用在形容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相当于“……的样子” (2)流传/施及,加于……之上,引申为蒙受/遭受/介词,表被动/通“披”,披散/覆盖 (3)侥幸/幸运/幸亏,幸而/宠幸 (4)有的/有人/有时/倘若/有的方面/或许
4.(1)风教,引申为好的风气 ①刮风的声音;②传播出来的消息 (2)倔强、不肯低头,比喻刚直不屈 实力强的项目(多指体育比赛的项目)
5.(1)形容词作动词,鄙视(2)形容词作动词,珍视(3)形容词作名词,良史直笔(4)形容词作名词,直录的精神(5)形容词作动词,看重(6)名词作动词,埋
6.(1)判断句(2)介词结构后置句(3)被动句(4)被动句(5)被动句
1.作者认为人们放弃追随君子的脚步而追随小人的原因是什么?
2.作者在文中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3.举例说明文章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
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直书和曲笔的认识。
刘知几→退而私
撰《史通》,
以见其志
→史通→
直书:不隐讳
事实真相,
如实记载
历史事实
→
观点:
史之为务
申以劝诫
树之风声
答案:
问题导学
1.提示:为了做顺从的样子而保持自身平安,不愿违逆而遭受祸害。
2.提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
作者赞扬了正直史家的秉笔直书精神,认为正是他们敢于彰善贬恶的精神,才体现了历史的公正无私,而谴责了“曲笔阿容”“谄言媚主”的卑劣史家。
作者希望史家都能够效法古代的良史。
3.提示:本文是骈文,用典是其突出特点,如第一段的童谣出自《后汉书》,第二段“夫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化用扬雄《解嘲》中的句子,第三段“刚亦不吐”出自《诗经》,第四段“宁为兰摧玉折”出自《世说新语》等。
从本篇的大量用典,不难看出刘知几对前代书籍特别是史书的熟悉。
自主探究
提示:直书就是据实书写。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写史的独立性。
史学家摆脱权贵的干扰,在“直道”和“气节”的指导下,以独立的人格作保证去修史。
刘知几指出:“烈士徇名,壮夫重气,宁为兰摧玉折,不作瓦砾长存。
若南、董之仗气直书,不避强御;韦、崔之肆情奋笔,无所阿容。
”刘知几还用了正直、良直、直词等概念来阐释直书。
正直是从史家人品方面说的,良直是从后人的评价着眼的,直词主要是就史文说的,这些都是直书的表现。
其二是写史的客观性。
史学家摆脱个人主观情感的干扰,根据历史真况进行书写。
按刘知几的说法是,做到不虚美,不掩恶,像“明镜之照物”那样,“妍媸必露”,“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斯为实
录”(《史通·感经》)。
这里要克服的不是来自权贵的干扰,而是作者自己的好恶和爱憎。
曲笔就是史学家曲从权贵或其个人情感而修史。
刘知几在《史通·曲笔》中对曲笔现象进行了批评,用舞词、臆说、不直、谀言、谤议、妄说、诬书、曲词等概念指称曲笔。
曲笔的表现,或假人以美,藉为私惠;或诬人以恶,持报己仇,或阿时,或媚主;或掩饰自家丑行,夸张故旧美德。
曲笔纯粹受制于主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