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次集体备课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张娜授课人:全册第课时教学内容:小数乘法与除法第 1课时第5单元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乘整数的含义,学会小数乘整数的计算,能口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得数,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积累计算学习的经验,培养分析、推理和抽象、归纳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主动参加探索活动,感受探索活动的成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积的小数点的定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准备计算器。
教学程序:主备人:张娜授课人:全册第课时教学内容:小数乘整数第 2课时单元第 2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够应用规律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归纳、验证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体验探索数学规律,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习惯和意识。
教学重点:探索一个小数乘10、100、1000所引起的小数点位置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小数点位置的右移引起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主备人:张娜授课人:全册第课时教学内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第 3课时单元第 3课时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并初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懂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3.养成认真计算,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主备人:张娜授课人:全册第课时教学内容:一个数除以10、100、100……的计算规律第 4课时单元第 4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运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数除以10、100、1000…….的商。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三是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
6.通过对多边形面积计算的学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用所学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推导面积计算公式。
单元关键能力
在探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202X年秋期集体备课表
学月
第月
年级
五年级上册
学科
数学
主备人
集体备课时间
年月日
(一)单元整体解析
单元主题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单元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认识平方千米与公顷和问题解决。
单元课时预设
共13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用这些公式计算图形面积。
单元基础知识掌握重点、考点、易混点、易错点
要注意长方形面积计算和本单元知识是后面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它的基础作用不仅体现在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学习新知识的认知基础,还体现为基本认知策略也是学习新知识的重要认知策略。
关键能力训练方法和支架
一是重视从现实生活中引入要学习的内容,强调从具体情境或已知的前提出发进行合情推理。
2.能借助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算。
4.能用所学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和成功体验。
五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
五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
一、备课目标
本学期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的目标是:
1.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2.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与整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备课内容
1.教材分析:对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进行整体分析,了解各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掌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2.教学方法:探讨适合五年级学生的教学方法,包括情境创设、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习题设计: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和作业,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教学评价: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标准,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5.教学资源:共享教学资源,如课件、教案、教具等,为教学提供便利。
三、备课流程
1.制定计划: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进度,制定集体备课计划,
明确备课目标和时间安排。
2.主题研讨:每次集体备课确定一个主题,如“几何初步认识”、“小数除法”等,针对主题进行深入研讨,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3.分工合作:教师们根据个人特长和教学需求,分工合作完成备课任务,如课件制作、教案撰写、习题设计等。
4.集体审议:备课成果进行集体审议,共同探讨改进方案,确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5.整理共享:将集体备课的成果整理成资料包,共享给其他教师使用,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五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时间
9.25
地点
三办
中心发言人
王翠香
集体二次
修正
章、节名称
第五单元分数除法
执笔人
学情
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法和方程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与分数有关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学习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4、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课堂上以小组讨论为主,采取独学、对学、群学等方式,把课堂的时间交给学生,放手学生,让他们在小组中通过探索掌握知识。
5、、促进学生主动性、个性化的学习。请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探讨,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让他们在小组中担任不同的角色,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的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
教学
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借助直观图示,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进行简单的乘除混合运算。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体验用方程解决分数除法问题的简捷性。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探索学习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时要更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时,适时安排一些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学具操作、图形涂色或画线段图的过程中探究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分数除法的实际应用历来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教学时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分数除法问题。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最大优势是未知量参与列式,属于“正向思维”,学生很容易接受。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方法的优越性,逐渐形成使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
五年级数学第五次备课
74
罗阳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
五年级数学备课
主备人:朱 江
课时编号:032
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2007 年 10 月 8 日。 教学内容: 教学 61 页例 2 和 “试一试” “练一练” 及 。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 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 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 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的过程, 体会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3、 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 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 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采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问 题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进程: 一、观察场景图,解决例2。 说说:兔子是怎样排列的? 学生自主交流观察所得。 “每 3 只兔为一组”“每组中有 1 只灰兔、2 , 只白兔” 想想:18 只兔子排成这样的几组? 学生交流结果。 18 只兔刚好排成“这样的 6 组” 。 算算:18 只兔中有几只灰兔,几只白兔? 学生讨论,交流结果。 共有 6 组,每组有 1 只灰兔,2 只白兔。 所以灰兔一共有 6 个 1 只,1×6=6(只) 白兔一共有 6 个 2 只,2×6=12(只) 。 二、试一试 问题:如果有 20 只兔参加跳高,照这样排列,
75
罗阳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
五年级数学备课 应该有几只白兔和几只黑兔? 小组内讨论你是怎样想的。 一共有几组?余下几只?
主备人:朱 江
课时编号:032
20÷3=6(组)„„2(只) 余下的 2 只是怎样排列的? 按照 1 灰 2 白的顺序排列的,所以余下的 2 只 为 1 只灰兔,1 只白兔。 方法:20÷3=6(组)„„2(只) 只为 1 只灰兔,1 只白兔。 灰兔:1×6+1=7(只) 白兔:2×6+1=13(只) 所以 20 只兔里有 13 只白兔,7 只灰兔。 三、练一练 第 1 题:棋子是按照什么规律摆放的? (每 4 枚棋子一组,每组有 3 枚黑子,1 枚白 子。 )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结果。 26÷4=6(组)„„2(枚) 余下的 2 枚为 2 枚黑子。 黑子:3×6+2=20(枚) 白子:1×6=6(枚) 第 2 题:瓷砖是按照什么规律贴的? (每 2 块一组,每组有 1 块正方形瓷砖和 1 块 长方形瓷砖。 ) 35 块瓷砖里有多少正方形瓷砖和多少长方形 瓷砖? 35÷2=17(组)„„1(块) 余下的 1 块为正 方形瓷砖。 正方形:1×17+1=18(块) 长方形:1×17=17(块)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5)》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人教版
新媒体时代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实践研究《实际问题与方程(5)》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材P79例5及练习十七第5、11、13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例,学生自主尝试多种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
过程与方法:根据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正确寻找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式。
教学难点: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利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等量关系。
教学方法:数学阅读咬文嚼字法、融会贯通法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出示阅读材料:1.行程的问题,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2.两个物体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必然会在途中相遇,这类题型就把它称为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是研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数量之间的关系。
二、互动新授1.出示教材第79页例5。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题中. 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主回答:已知:小林和小云家相距4.5千米,小林的骑车速度是每分钟250m,小云的骑车速度是每分钟200m。
问题:两人何时相遇?2.教师质疑:(1)单位不同怎么办?(2)求相遇的时间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明白:这里的路程已经不是一个人行驶了,而是两个人行驶的路之和。
相遇的时间就是两个人共同行使全程用的时间。
3.活动:让学生上台走一走演示相遇,并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画出线段图,学生说教师画。
先用一条线段表示全程,小林与小云分别从相对的方向出发,经过一段时间后相遇,也就是行完了全程。
追问:从线段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汇报:小林骑的路程+小云骑的路程=总路程。
4.质疑:现在能不能求出小林骑的路程和小云的路程呢?引导学生汇报:都不能求出,因为他们行驶的时间不知道。
再思考:他们两个行驶的时间一样吗?为什么?学生交流后会发现:他们是同时出发,所以相遇时行驶的时间应该是一样的,可以把他们行驶的时间都设为x 。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简易方程一、教材解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求代数式的值)和解简易方程(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实际问题与方程)。
通过教学,促成学生思维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一次飞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的算术知识的理解,同时初步渗透代数的思想。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三、重点难点能正确地找出题目的等量关系,会列方程解方程,并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建议1.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
本单元的知识大多比较抽象。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相关认识基础,关注由具体实例到一般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
无论是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还是学习方程的概念或等式的性质,既要发挥具体实例对于抽象概括的支撑作用,又要及时引导学生超脱实例的具体性,实现必要的抽象概括。
2.用好教材资源,适当扩展联系实际的范围。
在本单元中,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都是便于理论(数学知识)联系实际(现实生活)的学习内容。
教材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共性着眼,精心筛选、设计了不少生动的富有意义的现实题材,如第1节中人在地球上与月球上的举重质量的关系,标准体重与身高的关系。
又如第2节中,地球表面积、海洋面积与陆地面积的构成等等。
教学时,应充分用好教材提供的资源,进而从本地、本校的特色出发,适当补充一些学生身边的题材,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五数上册第5单元集体备课教案(21页)
重 难 点 及 教 法
四、教法建议:用字母表示数,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用 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关系,更让学生感到困难。让学生从具体的、确定的数过度到用字母表示抽 象的、可变的数,对学生来说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相关认 识基础,使学生从具体实例到一般意义的抽象概括逐渐过渡。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往往不会将含有字母的式子看作是一个量,如:苹果2元一斤,香蕉比苹 果贵x 元,2+x 既表示苹果价格与香蕉价格之间的数量关系,也表示香蕉的价格,很多学生认为这只是 一个式子,不是结果。而这正是学生学习简易方程的基础,所以要先学习用字母表示一个特定的数,再 学习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数,也就是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让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学习 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这样由易到难,便于学生在数学认知上有更高的飞跃。 本单元可用20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用字母表示数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简易方程练习课——练习十二 用字母表示数的应用(1) 用字母表示数的应用(2) 简易方程练习课——练习十三 方程的意义 等式的性质 解方程(1) 解方程(2) 第11课时 第12课时 第13课时 第14课时 第15课时 第16课时 第17课时 第18课时 第19课时 第20课时 简易方程练习课——练习十五 实际问题与方程(1) 实际问题与方程(2) 简易方程练习课——练习十六 实际问题与方程(3) 简易方程练习课——练习十七(1) 实际问题与方程(4) 简易方程练习题——练习十七(2) 整理和复习(1) 整理和复习(2)
第
教 材 内 容
五
单元
简易方程
教材分析及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和数量关系,学习方程的意义、等式的基 本性质和解简易方程,以及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简易方程的运用。在学生已有的算术和代数知识的基 础上学习简易方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并且能够巩固和加深所 学的算术知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等,初 步了解简易方程,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数学思考: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问题解决:能列简易方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培养学生书写规范和自觉 检验的习惯。 教学难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全部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全部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简易方程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它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通过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数,建立方程,求解方程,使学生体会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理解等式的概念,认识方程,解简易方程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运算技能,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方程的概念和解方程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等式的概念,认识方程,学会解简易方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等式的概念,认识方程,学会解简易方程。
2.难点:解简易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教材、课件、练习题。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时找零问题,引出等式的概念。
呈现一个简单的等式,如 10 - 5 = 5,让学生观察并回答等式的两边是否相等。
2.呈现(10分钟)介绍方程的概念,如 2x + 3 = 7,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
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如用 x 表示未知数。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练习解简单的方程,如 3x - 6 = 0。
引导学生运用运算规律,将方程化简,求解未知数。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含有未知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方程解决。
如“小明有苹果和香蕉两种水果,苹果的个数是香蕉的3倍,如果小明有15个香蕉,请问他有几颗苹果?”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更复杂的方程,如 2(x + 3) - 5 = 3x + 1。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全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全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简易方程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主要内容包括:简单方程的解法、等式的性质、方程的解的意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理解等式的性质,明确方程的解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理解并运用基本的数学运算规则。
但是,对于方程的概念和解法,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解法和解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解简单的方程,理解等式的性质,明确方程的解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方程的解法、等式的性质、方程的解的意义。
2.难点:理解方程的解的意义,灵活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简易方程的知识,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预习本单元内容,了解方程的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方程的概念,如“小明有苹果,吃掉一些后还剩下一些,问小明原来有多少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方程的解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一些简单的方程,如2x + 3 = 7,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找出方程的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提供一些方程,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找出方程的解。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集体备课说案
2、出示平行四边形,说说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二)、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把长方形沿着对角拉一拉,你发现它有什么变化?以此引出平行四边形。
(三)、动手实践,探究归纳。
1、尝试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
2、学生展示、交流
3、对比、总结、提炼
(四)、分层训练,理解内化。
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四个层次的练习题
三、其他人评议
韩方慧:
教学设计及构思体现了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马运利: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所在,教师应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及过程。
4、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充分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2、教材所处地位: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学生在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公式,有利于学生学会推导方法,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做准备。为几何知识的深入学习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感受数学知识的奇妙。
。
2、说教法
1选择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情境导入新课,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资源。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初稿
裕民二小集体备课形成教案(一课时)3、2/15, 4/15, 6/15, x, 10/15 --- x=完成后汇报。
想一想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整数、小数、分数)(三)、课件显示小红和爸爸的年龄图图中小红和爸爸也在探讨年龄的问题,从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师生一起理解表格,小红1岁时,爸爸的年龄是1+30=31(岁)填表格小红的年龄小红爸爸的年龄1 1+302 2+303 3+30……你能继续写下去吗?完成作业纸上的表格大麻烦了。
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
你能用一个式子简单明了地表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独立思考,然后再全班交流)(注意了解学生的表达方式)通过填表格,学生能很快列出式子:小红的年龄+30=爸爸的年龄。
追问:“小红的年龄”用汉字写起来还是有些麻烦,谁能想个办法让我们的书写更简便些?小组交流讨论,有些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小红”、“红”代替小红的年龄,也有些学生可能会想到用一个字母或一个符号来代替。
重点引导学生用字母来代替。
(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这里写一个a什么意思?(假设小红的年龄是a)a+30 呢?(小红爸爸的年龄)板书课件表格显示:分析表格当小红的年龄是1岁时,爸爸的年龄就是1+30,当----小红的年龄小红爸爸的年龄a=1 a+30=1+30a=2 a+30=2+30 a=3 a+30=3+30……a = a+30 =理解a与 a+30当小红的年龄a是一个具体的岁数时,a+30表示什么?(爸爸的具体岁数)(板书:数量)明确:a+30既可以表示爸爸的年龄,又可以表示爸爸年老和小红年龄之间的什么?(年龄关系)(板书:数量关系)爸爸的年龄随小红年龄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30+a随着a的变化而变化.(板书:在a和a+30之间划一条线,在线上写上变化)明确: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代替上面所有的算式,既简单又方便。
追问:是不是只能用这些字母表示?还能用其他字母表示吗?引导学生理解:可以用任意字母来表示小红的年龄。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集体备课记录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用数方格或转化的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图形面积;了解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2.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能力,渗透转化思想,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苏庆有:教学时,教师要注重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指导学生利用学具开展操作活动。在操作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测量、推理、验证,完成对新知的建构过程。如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时,通过量、折、剪、拼等操作活动,运用类推、转化等思想方法,探索出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研讨:
黄文明: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学时,要加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特征的认识过程,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并理解特征;突出图形面积计算的探索过程,使学生不仅掌握面积计算的方法,还要学会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避免重计算轻认识、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集体备课记录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集体备课记录
海口市秀英区农场小学王日明
地点:五年级办公室
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王日明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包括四部分内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和组合图形的面积。
本单元教材突出以下特点: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图形内在联系为线索,以未知向以知转化为基本方法开展学习。
体现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注意练习的探索性,形式多样化,以促进学生对计算公式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利用方格纸和割补、拼摆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行、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2、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三、学情分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同时又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梯形面积、圆的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计算的基础。
三角形面积的知识基础是:三角形底和高的认识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知识的增长点是三角形面积公式。
其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的基础是割补法、增补法,以及平行四边行面积推导过程中蕴含的“根据一定的条件和方法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四、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3、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梯行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梯形面积。
4、使学生理解组合图形的含义,初步了解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重点难点1、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倒过程。
3、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4、能正确的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几个已学过的图形。
六、单元课时安排: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课时 2、三角形的面积 2课时 3、梯形的面积 2课时 4组合图形的面积 2课时整理和复习 1课时第一课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对学生进行辩诈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重点:理解公式并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
五年级数学第五次备课
罗阳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
五年级数学备课
主备人:仲维明
课时编号:030
联系刚才的操作过程想一想:一共有多少种贴 法与沿这面墙的长和宽贴各有多少种贴法是什么关 系?你是怎么想的?(就是求 5 个 7 或 7 个 5 是多 少) 5、小结:我们发现沿着长贴有 7 种贴法,沿着 宽贴有 5 种贴法,所以一共有 7×5=35 种贴法。 二、应用规律 1、完成“试一试” (1) 你能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来完成这道题吗? 出示“试一试”这个图形你会把它平移吗?小组讨 论,明确可以把“凸”字形看作长方形。 (2) 想一想, 有多少种不同的贴法?独立思考 后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 (3)交流,引导学生有条理的表达思考过程。 (沿着长有 6 种贴法,沿着长有 5 种贴法,所以一 共有 6×5=30 种贴法) 2、完成练一练 小军打算在阳台上的一面墙上贴花砖,请你算 一算,有多少种不同的贴法?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的过程。 三、全课小结 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练习。
67
罗阳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
五年级数学备课
主备人:仲维明
课时编号:029
要考虑把长方形平移多少次就行了。 ) 二、再次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规律 如果每次框出三个数,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 同的和?你能用平移的的方法找到答案吗?拿出能 框 3 个数的长方形框自己试一试。 你是怎样框的?一共平移了几次?得到多少个 不同的和?(8 个) 如果每次框出 4 个数、 个数呢?试着框一框, 5 看看分别能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 刚才我们用方框在数表里每次框出了 2 个数、 3 个数、4 个数和 5 个数。你能联系每次平移的过程 和得到的结果,把下表填写完整吗? 观察表格,自己想一想,平移的次数与每次框 几个数有什么关系?得到几个不同的和与平移的次 数有什么关系?把你发现的规律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可能得到:平移的次数与每次框出的数的 个数相加正好是 10;得到不同和的个数比平移的次 数多 1;每次框出的数越多,平移的次数与得到不 同和的个数就越少;每次框出的数的个数增加 1, 得到不同和的个数就减少 1· ·„ 利用大家发现的规律想一想,如果每次框 6 个 数,平移的次数是几?能得到几个不同的和? 三、尝试用规律解决问题,加深对规律的认识 1.教学“试一试” 。 如果把表中的数增加到 15, 你能用刚才发现的 规律说说每次框出 2 个数能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 吗?每次框出 3 个数或 4 个数呢?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并有条理地表达自己 的想法 2.做“练一练” 。
2014版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2014版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主备人备课时间课型新授教学内容小数乘整数教学目标、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能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内容分析重点探究并学会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难点探究并学会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准备、展台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谈话: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
2、出示例题的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3、引导:根据图中的信息,要求“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08×3”是求几个08相加的和?这个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探索计算方法、启发: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算出“08×3”的得数吗?先想一想,再算一算。
学生各自思考、计算,师巡视,了解学生用什么方法。
2、交流:谁先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算出的结果是多少?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谁用不同的计算方法?3、指出:“08×3”也可以用乘法竖式计算讨论:看着竖式,说说用竖式计算“08×3”的过程?比较:08是几位小数?24呢?4、提出要求: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
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计算。
5、交流:列出的加法计算式是求几个235相加的和?列出的乘法算式呢?谁来说说用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235是几位小数?235×3的积是几位小数?6、猜想: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小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乘3呢?三、教学“试一试”归纳计算方法。
、出示476×12,28×53,103×025,要求先猜一猜积是几位小数,再用计算器验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领悟笔算的方法,掌握积、商里小数的位数。
2.分别结合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安排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每课
教学
重点
难点
《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练习》
根据计算法则正确进行小数除法的计算
《小数乘小数》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计算。
2.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数乘小数 》
《小数乘法的练பைடு நூலகம்》
会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小数乘法。
比较积与其中一个因数的大小。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
理解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
懂得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研究
过程
及
思路
详记
马剑:教学内容:小数与整数相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这部分内容分二段安排:
第一段,小数与整数相乘,探索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包括例1、例2、例3和练习十二。
第二段,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探索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包括例4、例5、例6和练习十三。
单会莲:本单元进行教学主要基以下几点:第一,先要学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而这个知识点尚未教学。结合小数乘、除法安排上述内容后,由小数位臵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则可表述为?把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就等于把这个数乘(或除以)10、100、1000……这样,就可避免学生认知顺序上的矛盾。第二,小数点位臵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使学生把握规律的本质,提高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充分展开探索活动,体会数学探索自身的价值。此外,考虑到探索规律时会涉及乘、除数是四位数的乘、除法,教材要求学生用计算器计算。这样,既避免提高计算要求,又能使学生把精力集中于探索活动本身,从而提高探索发现的活动质量。
周鹏程:要仔细分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几种典型情况,并引导学生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探索学习。
例4主要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材结合具体情境,依次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解答。第一个问题主要引导学生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教学时,可以先鼓励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把9.6元转化为96角或9元6角计算出结果;再出示完整的除法计算竖式,强调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并讨论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讨论中,可以让学生联系此前的计算过程进行解释,更要让学生认识到:因为被除数的小数部分是6个0.1,把6个0.1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0.1,即0.2,所以商的小数点应该点在整数部分的3和小数部分的2之间。第二个问题主要引导学生理解除到被除数末尾,余数不是0,需要添0后再除。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例题给出的不完整的竖式,说说除得余数2后,为什么要继续往下除,为什么可以在2后面添0,添0后得到的20表示20个几分之一,从而使学生明白:除得余数2以后,如果不继续往下除,只能说明每千克香蕉的单价大约是2元,而不能得到准确的单价;在2后面添0的依据是小数的基本性质;添0后得到的?20?表示20个十分之一。第三个问题主要引导学生理解个位不够商1时,要商0。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用竖式算一算,再根据学生的计算情况,讨论个位不够商1怎么办;使学生明确:因为个位不够商1,所以要在商的整数部分写上0,并点上小数点,继续往下除。
灵活运用小数点的移动规律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
《小数乘小数》
正确运用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理解小数乘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小数乘小数 》
使学生掌握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积里小数点的位置。
《求积的近似值》
求积的近似值。
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
3.在探索计算方法和相关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能否进行简单的归纳,并用已有的知识解释计算过程或发现的规律。
4.应用所学的计算或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清楚地表述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5.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合作,并在合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课
教学
目标
《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练习》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
2.通过归纳推理,进一步认识一个数乘或除以10、100、1000……小数点位置的变化规律。
塘沟中心小学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
2019年11月11日
地点
五年级办公室
年级
五年级
学科
数学
参加人
五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主持人
马剑
中心发言人
周鹏程
备课
内容
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
单元
课时
划分
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
1.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练习1课时
2.小数乘小数4课时
3.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1课时
单元
教学
目标
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
黄剑辉:试一试、练一练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先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感知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是相同的。第二层次,通过试一试先要求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三道小数与整数相乘的题目,并观察每题中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再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联系例题获得的感性认识,归纳出整数与小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第三层次,让学生巩固初步理解的计算方法。自主探索,建立猜想——验证猜想,归纳算法——巩固算法、应用算法。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知道在积里点小数点位数不够时,在前面用0补足;用竖式正确计算小数相乘的积。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相乘的计算原理,感受知识间的联系,积累计算学习的经验;熟练计算技能,提高运算能力和判断、推理等能力。
3.使学生主动参加解决问题的活动,体验学习数学方法的乐趣,独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细心计算、认真检查等学习习惯。
《求积的近似值》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积的近似值。
2.使学生了解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在小数计算中的应用,积累求近似值的经验,培养计算技能,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活动,感受获得方法的心理满足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小数乘法的练习》
1.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2.会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小数乘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3.学会比较积与其中一个因数的大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的口算和计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相应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数学思考的严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