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合集下载

发现美的眼睛作文

发现美的眼睛作文

发现美的眼睛作文发现美的眼睛作文(精选25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

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发现美的眼睛作文(精选2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发现美的眼睛作文篇1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题记老师说:“学生们在教室里认真学习,这就是美。

”农民说:“水田里稻子在金色的海洋中摇曳,这就是美。

”游人说:“鸟语花香,山青水秀,这就是美。

”我说,美,无处不在,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

美,在乡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村民的淳朴,邻里的善良,农民的辛勤,这何尝不是一种美?稻田里,一颗颗水稻随风在舞动着婀娜的身姿,为大地增添了一缕又一缕的绿,点缀一抹又一抹的黄,实在甚美。

这是一种自然的美。

美,在竹林,“千磨万基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哪怕多猛的狂风暴雨,竹仍坚定地伫立在林间,挺直胸膛,迎接更大的苦难。

这是一种坚韧的美。

美,在校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灯光下,老师们努力睁着眼,用心地批改这一本本作业,心想着明天要表扬哪位同学,又该鼓励哪个学生,直到改完,这才招架不住眼皮的斗争,伏案而睡。

这是一种责任的美。

美,在山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站在山顶,回顾一路的艰辛坎坷,用此刻所俯视的大千世界消除一路的疲劳。

看着小小的房子,小小的人儿,感悟人生之路亦是如此,品味人生道理。

这也是一种拼搏的美。

美在身边,四周的一切处处存在美,但是要靠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挖掘美,享受美。

有位名人曾说过:“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美,只不过没有那双眼,去阅读事物,发现美好。

”是的,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风雨过后的彩虹,可以感悟世间百态。

眼只有一双,但美不止一处,何不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发现美的眼睛作文篇2每到放学,公交车上总是挤满人。

发现美的眼睛作文400字_小学生作文.doc

发现美的眼睛作文400字_小学生作文.doc

发现美的眼睛作文400字_小学生作文发现美眼睛作文400字有位名人曾说:“不是生活中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眼睛,”我想问美是什么?有人说:“成功喜悦是美,和朋友真诚是美,一个安慰话语是美……在这人生道路上有很多美,只要我们愿意去发现,我就给大家讲一下我发现身边美。

我小时候经常发烧生病,每一次父母都会急,这就是父母对孩子厚爱,生病住院时家长总是在身边日日夜夜保护你,直到你出院,当你被欺负时,你好朋友会帮助你,当你有不会题时,哥哥姐姐总是放下自己事来帮你,在这个世界上有非常多爱,只有你愿意去发现,爱无处不在,爱会发生自己身上,也许发生在别人身上。

记得有一次在学校包饺子时候,我和我组员一起包,我们分工合作,一个把饺子给弄成球体,两个人把球体做成圆皮,一个人放中间馅,这样一次真诚合作,我们小组就被老师夸了,我们感到了成功和喜悦美。

和家人一起,你把饭盛给我,你把菜夹给我,在学习中你把会题教会我,我把会题教会你。

只要我们有一双会发现美眼睛,世间美无处不在。

作者:云南农大附中初二(7)班吴少杰指导老师:高杏花来源:教育导刊点评言之有理,确是一种发现。

作者发挥想象,将生活中种种发现一一展现,映射出人与人之间无处不在美,美就在人们每个行为中闪现,而作者发现并展示给了读者。

写我们家趣事作文800字笑”吹泡泡在家庭“笑”事盒中,装了许多我们家所发生喜事:有欢乐家庭“笨蛋节”,有令人哭笑不得吹鸡毛大赛……今天,我就给大家说说一次“笑”吹泡泡比赛。

“这次比赛参赛选手有我、爸爸和妈妈。

现在我宣布,比赛正式开始!”随着一段声音洪亮开场语,我们三人同时抓起一块泡泡糖,用五分钟时间将泡泡糖糖分吸干。

首先上场是爸爸。

只见他一边得意洋洋地嚼着泡泡糖,一边跳上场。

坐在底下我和妈妈两位观众,不约而同地笑得前俯后仰。

爸爸挺了挺腰板,缓缓吹出泡泡,可那泡泡吹到有个橡皮擦那么大时,就停止“生长”了。

爸爸急了,不顾一切地猛一吹,结果那泡泡像泄了气皮球——一下子焉了,粘在爸爸胡子上,变成了“可爱”粉色胡子。

“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3 . 对 问题 学 生 的 教 育 对 策 3 . 1 社 会 环 境 方 面
纪 律 和 规 章 制 度 是 学 生 在 学 校 必 须 遵 守 的 .然 而有 些 学 生无视这些规章制度 , 以不 服 从 这 些 规 章 制 度 为 荣 , 不 仅 在 上 课 期 间严 重 影 响 课 堂 秩 序 ,还 出 现 一 些 反 社 会 行 为 ,例 如 打
家 长 要 适 当改 变 极 端 、 刻 板 的教 育 方 式 , 采 用 民主 型 的教
育方式 . 让 孩 子感 受 到 父母 的爱 与 自己在 家 庭 中的 地 位 。 在 家 庭中, 多 与孩子沟通 , 时常表 达对孩子 的爱 , 用 他 们 喜 欢 的方
二 十 一 世 纪信 息 大 爆 炸 , 青 少 年 可 以得 到 丰 富 的 信 息 , 充 实 自己 . 同 时也 会 受 到 有 害 信 息 的毒 害 。 电视 、 漫画 、 杂志 、 广 播 、 电脑 等 传 播 媒 介 发 布 的 信 息 是 青 少 年 接 触 信 息 的 主要 途 径, 尤 其 是 互联 网 的 迅 速 发 展 和 普 及 , 网 上 的信 息 未 经 筛 选 ,
架、 斗 殴 等 。尤 其 在 多元 化 社 会 , 各 方 面 的 信 息 丰 富而 且 传 播 迅速 . 初 中生各方面都不成熟 , 在 各 种 不 良信 息 的 影 响 下 , 产
生 不 良行 为 , 也 被一 些 学 者 标 以问 题 学 生 。
1 . 3 从 社 会 化 方 面 界 定
1 . 2 / , k 行 为方 面界 定

3 2 5 6 1 1 )
知半解 。
意大利 旅行家马可 ・ 波 罗称杭州 为“ 世界上最美 丽 、 最 华 贵 的城 市 ” , 这 与 西 湖 美有 很 大 的关 系 。 一万多年前 , 西 湖 只 是 钱塘江人海的一个浅海湾 , 随 着 钱 塘 江 带 来 的 泥 沙 日益 堆 积 , 阻 隔海 水 变 成 了一 个 到处 都 是 沼泽 地 、 滩 涂 的 内湖 , 一 点 都 不 美 。由“ 到处都是沼泽地 、 滩 涂 的 内湖 , 一 点 都不 美 ” 到“ 西湖 山 水 名扬 海 内外 ” 。 正 体 现 了 我 国 劳 动 人 民 创 造 美 的 历 程 。 一 万 多 年前 。 西 湖的美是 隐性 的 , 被“ 到处 都是 沼泽地 、 滩涂 的 内 业 绩 评 比等 。 学生 的思 想 很 开 放 、 活跃 , 容易接受新的事物 , 而 传 统 的全 盘 的“ 灌 输” 的教 学方 式 只 会 使 学 生 厌 烦 , 久而久之 , 产生厌学心理 。 老 师经 常给 学 生 “ 贴标签 ” 。 这 样 会 使 很 多 根 本 没 有 问题 或 者 是 问题 不 严 重 的学 生 顶 着 压 力 , 容 易 产 生 自闭 、 抑郁等心理 , 进 而 自暴 自弃 , 从 而 产 生更 多 的 问题 。

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作者:孙淑华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年第04期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陶冶美的情趣”。

把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美的陶冶,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培养发现美的能力课文中有许多地方描写了人们的生活场景,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发现平凡中的美。

以古诗《游园不值》为例,教师先引导学生用简要的文字勾勒整体画面,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天的美景,具有一定的叙事性,诗人的感情历程也在发生变化:去访友看春高兴——进不了园扫兴——见杏花欣喜,可谓一波三折。

诗中三四句传诵千古,经久不衰,教学时可设计问题:“满园春色关不住,那么,诗人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象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这时,一幅幅宜人的春景图会在学生脑中出现,才明白诗人把满园的春色乃至整个春天都聚焦为一枝红杏,赋予它生命,给予它蓬勃向上的朝气。

至此,学生会欣然领悟,课文以小见大,揭示了生活中的美。

学生在感受课文蕴含美的因素的同时,也懂得了“美是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从而更主动地去观察生活。

二、培养想象美的能力我们教育的对象——小学生,他们毕竟有知识及生活阅历的局限,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的,对美的鉴赏力不高。

因此,教师除了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外,还得教给他们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三、培养体验美的能力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诵读课文又是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

我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就是要使学生在语文文字的训练中,更好地获得学习语文的能力,并且有机地使学生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

借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审美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体现

借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审美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体现
1想 象 美 .
பைடு நூலகம்
检 验 学 生掌 握 符 号 情 况 的 方 法有 很 多 种 。 采 用 了抢 答 、 我 开火 车 及 个人 展 示 等 不 同的 方 法 。其 中抢 答 最 能锻 炼 学 生 的 思 维 , 要 速 度 快 又 要 准 确 无 误 , 对 学 生 的 要 求 比较 高 , 既 这 答 对 后 , 生 显 得非 常兴 奋 。待 学 生逐 渐 熟 悉 了 符 号之 后 . 又 学 我 设 计 了一 个 活 动 :读 诗 句 摆符 号” 如 诗 句是 “ 来 风雨 声 . “ 。 夜 花 落 知 多少 ”请 学 生根 据诗 句 中 的含 义摆 出相 应 的 天气 符 号 及 , 风 力风 向符 号 卡 片 。 生 的 思 维一 下 子 活跃 起 来 , 纷表 达 自 学 纷 己 的想 法 。 此 时 . 生 的答 案 已显 得 不 那 么重 要 . 键 是 学 生 学 关
■匪
借 给 学 生 一 双 发 现 美 的 眼 睛
审 美教 育在 地 理教 学 中的体 现
陈 琳
( 江 实验 学 校 , 苏 镇 江 镇 江 2 20 ) 10 5
直 以来 , 理 学 科 重 于 理性 , 地 以说 理 为 主 , 一 味 追 求 而 理性 的 东西 , 使 课 堂 变 得死 气 沉 沉 、 燥 乏 味 。学 生则 希 望 会 枯 地理课堂, 生动 活 泼 , 感 受 到 美 感 。作 为 教 师 能 不 能让 学 生 能 在 接 受 理 性 知 识 的 同 时 , 受 美 , 得 丰 富 的 美 感 , 地 理 教 感 获 使 学 成 为一 种 生 动活 泼 的 、 人人 胜 的 活 动 呢? 者将 用 具 体 的 引 笔
思考 、 达 的 过 程 。 表 7直 观 美 . 符 号 本 是 一 种 间 接 的 语 言 , 旦 掌 握 之 后 。 就 显 得 很 一 它 直 观 , 目了 然 , 种 符 号代 表 一 种 天 气 情 况 , 到 符 号 。 一 一 看 就 等 于 看 到 了什 么 样 的 天 气 . 也 是 本 节 课 所 要 达 到 的 一 个 学 这 习 目标 。 8 情感 美 .

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美的眼睛

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美的眼睛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是的,在教育教学中,也同样需要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身上“闪光点”的眼睛。

这个学期学校安排我上二年级的数学。

听原班的班主任说二年级这班学生基础很差,纪律不好,留守儿童颇多。

提醒我要多点耐心、多点关心他们。

我心里想:自己教书十余载,不敢说自己有多么的优秀,但依然坚持教书育人的承诺。

对于这个班只要心中有爱、有责任就一定能成功。

可是正当我满怀信心,满腔热情地投入时,我才发现原来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不管我备课多么认真,上课多么的精彩,可学生总是自顾玩耍:有的开小差、有的玩东西、有的上课画图画、还有的同桌之间在说悄悄话。

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谈了,怎么办?有什么好办法让学生自觉听课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烦恼着。

心里总是想着: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

靠严厉的批评、责骂吗?我刚开始接手,就先不批评。

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多走进学生当中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家庭,平时的爱好等等。

直到有一节课,环顾一圈教室,有很多同学都是老毛病―――没有集中注意力听课。

这时,我发现廖小芳同学双手放在桌面上,腰挺头正。

马上对全班同学说:“大家看我们班的廖小芳同学坐得最端正了。

”立刻,全班同学都看着她,两只小手马上自然地放平在桌子上,向廖小芳学习。

教室顿时安静下来。

个个都精神饱满,一双双专心致志的眼神向我投来。

廖小芳同学更不用说了,全神贯注,非常积极回答问题。

一节课很顺利地完成。

喔!我终于明白了―――学生们要的是老师的及时肯定、鼓励和表扬,要的是榜样的力量。

当我意时到这点时,马上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

上课不再是严格的要求学生,而是时常注意发现学生身上许多稍纵即逝的闪光点,并及时肯定和表扬。

看,我会对他们说:“彭先庆读书声最响亮!”并给他坚起一个大姆指,接着全班会很整齐并响亮地读书;“李健上课最认真听课,坐得最端正!”之后全班又是齐刷刷地坐好:“黎祖莲这次作业写的字很工整、漂亮!”……上课认真听讲,主动回答问题。

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作者:张丽娟廖海云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3年第06期《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它要求教师充分借助教材中的美育因素,从自然美、社会美等方面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笔者以第八册课标版教材第一组课文为例,谈谈如何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练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一、引导学生感知美要启发学生感知美,就必须利用审美对象的形象性与直观性。

在教学《观潮》时,笔者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钱塘江秋潮的壮观景象,然后一边让学生看课文的插图,一边伴随着背景音乐,为学生范读了课文。

学生立刻被作者营造出的意境所感染,仿佛真实体验到了钱塘江秋潮的汹涌澎湃,个个脸上都显露出欣喜的神情。

于是,笔者趁机要求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课文。

当听到学生绘声绘色的朗读后,笔者欣喜地发现,学生在感受秋潮“美”的同时,也领悟了课文内容。

二、启发学生想象美在学生感知美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去感受大自然这位魔术师的鬼斧神工:风起云涌、潮涨潮落、奇花异木、高山深谷……从而激发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由句子引发想象在教学《火烧云》时,笔者采用启发和点拨的方式,在学生感知了火烧云变化无穷的句子后,启发学生想象:“根据课文的描绘和平时的观察,你们想象一下,火烧云还能变出哪些形状?”有的学生说:“我观察的晚霞像极了牧羊归来的娃娃赶着成群的羊羔,可有意思了。

”有的学生说:“火烧云像一匹匹镀金的锦缎挂在天空。

”……2.由词语引发想象在教学《鸟的天堂》时,笔者首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有五次提到了鸟的天堂,并紧扣“鸟的天堂”一词来提问:“为什么有的地方加了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呢?”通过思考,学生体会出了作者情绪的变化,进一步感悟到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最后,笔者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来描述“鸟的天堂”的奇异景观。

给学生一双寻找美眼睛

给学生一双寻找美眼睛

给学生一双寻找美的眼睛摘要:文章阐述了语文教学中美育的重要性,并从美的朗读,美的素材,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活动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育审美《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理论”中也认为,“审美需要”是人生的高层需求。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五育并重”的观点,已经在教育界达成了广泛的共识。

而语文是最具有美育特征的人文课,被视为纯艺术的文学作品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自然的美,社会的美,人文的美,生活的美都汇集在这里,因此,语文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阵地。

一、在美的朗读中,感受美就高中语文教材而言,所选的文学作品均是经典之作,各有其独特的美学价值。

其中许多华美的诗篇,精妙的散文都是极理想的朗读材料,非读不能领悟其美。

因此,要让学生感受语文材料的美,就必须实施叶圣陶先生所说的“美读”(美读既指老师富有魅力的范读,也包括学生自己在掌握朗读技巧后的表情朗读)。

美读能够把文章美的思想,感情用“原法原味”的美的声韵传达出来,把“写在纸上的语言变成活的语气”(朱自清语)。

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不朗读就不会体味到荷塘月光背后的淡淡忧伤;不朗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就不能感受到诗中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情感。

不读李密的《陈情表》,就无法感受李密那催人泪下的忠孝之心。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

”因此,语文教师应充分地利用好这些朗读材料,并采取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使学生在语言的流动中充分感受课文各种形式的美,以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音,心同其情,耳醉其声”的艺术效果。

二、在美的素材中,发现美空洞的讲解不如形象的现身说法,强行灌输的知识哪比得水到渠成的自然。

同时,美文教会学生欣赏,美物引导学生爱惜,美趣指领学生高雅,至理促使学生聪睿。

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笔者认为 , 在习作教学 中 , 教师在激发学生 重点抓住突现 中心 的关键环节 ; 观察静物 , 重点 浓厚 的观察兴趣 ,培养学生 良好的观察习惯的 抓住静物的主体部分或特征部分 ; 观察图片 , 引 同时 , 特别需要教给学生科 学的观察方法 。

导学生找 出主要人 、 、 事 物……只有这样 , 学生 习作才会重点 突出, 主次分 明, 对人物 的描写才
提 起 笔 来 , 眉 头 紧锁 , 抓 耳 挠 腮 ; 无 事 可 或 或 或

任思维驰骋 , 去推断 过去 , 预测未来 , 窥一斑 而
见全豹。 这样 , 学生写作 时 , 思路才会开阔 , 语言
才 会 流 畅 , 笔 才 会 生 花 。 写 出 来 的文 章 , 会 妙 才
二 、 之 有序 察
我们 周围的花草树木 、 鸟走 兽 、 飞 四季 活 泼 , 写不 出多少可读的作文 。 科学的观察方法包括 : 生明 白, 同时 能 使 学 生 的认 识 得 到 升 华 , 感 得 到 情 察之有物 、 察之有序 、 察有所重 、 察有所想 、 察有 更替 、 日月星辰等 自然万物 , 乡风 民俗 、 时代 变 陶冶。 如果学生观察事物 , 仅停留在单纯地看 事
四 、 有 所 想 察
爱因斯坦说过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 察 “ “
云烟 , 在记忆 中留下 的只是空 白, 写起 作文来 , 有所想” 就是指观察时要充分发挥想象力 。 引导
“ 之有 序” 察 就是 指观察要按一定 的顺序 ,
无论动静 , 叙, 或无情可抒 ; 或二言两语 , 或笔 f无墨 。 F 即使 有条有理地进行。人们周 围的事物 , 勉强写 出作 文 , 也是 内容空洞 , 思想 贫乏 , 言 虽然错综复杂 , 语 但都有一 定的顺 序 。就 静物来 f瘪 , 缺乏真情 实感 , 话 、 活连篇 , 假 空 虚浮不 说 , 位 有 远 近 、 外 、 后 、 右 、 下 之 分 ; 方 里 前 左 上 就 实, 矫揉 造作 。 事件而言 , 也有起因 、 发生 、 发展 、 结果 的过程 。

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道德情操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培养
学 生 的审 美 能 力 :


培 养 发 现 美 的 能 力
读 ,揣摩作者的情感 ,使他们进一步 受到文中的情感熏 陶 。三 是 引读 。对 一 些特 殊 的 、说 明问 题 有承 接 性 和 层
园 不 值》 为 次 性 的 句 、段 ,通 过 引读 ,能 直 接抒 发作 者 与读 者 的 审 美 情 感 。四 是 议读 。通 过评 议 朗 读 ,让 学 生 自己体 会 怎 样 诵 读 更能 体 验 文 章 的情 感 。在 反 复 的读 中 ,学 生 自然
能 力 ,并 且 有机 地 使 学 生 受到 思 想情 感的 陶 冶 。 那 么 ,怎样 读 课 文 才 能使 学 生 体 验 到文 中的 情 感 美
学 中 去 ,使学 生 的 情 感 得到 美 的 陶 冶 ,培 养 他们 高 尚的
呢 ?一 是 范 读 。教 师 的 范 读作 用 是不 可 低 估 的 ,它 能 激 发 学 生 情 感 ,使 学 生 、老师 、作 者 之 间 产 生 情 感 共 鸣 。 同 时 ,通 过 范 读 ,学 生 也会 模 仿 教 师 的一 些 朗读 技 巧 , 提 高学 生 的朗 读 水 平 。二是 自读 。听 了范 读 后 ,学 生 自
给 学 生 一 双 发 现 美 的 眼 睛
刹、 华 淑( 东省 陵 来自 会 王 中心 小 学 , 东 陵 县 山 山 2 30 ) 5 50
美 育是 培 养 学生 正 确 的审 美 观 点 和 鉴 赏 美 、创造 美 的 能 力 的教 育 。小 学 语 文 教学 大 纲 明确 规 定 : “ 要在 语 文 教 学 过 程 中 ,陶 冶 美 的 情 趣 ” 把 美 育 渗 透 到 语 文 教 。

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发现 , 学生 之 所 以不 能 把 生活 中的 事件 按 照生 活 的本
写出来 的作文不仅极具特色 , 而且也使学生 的个性得 到发展 , 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3 . 拓展观察 思考空间。生活是作文之源 , 要想作 文创新 , 文章本体 的材料必须 向生活提取 。叶圣陶指 出: “ 生活就如泉源 , 文章犹 如溪水 , 泉源丰盈而不枯 竭, 溪水 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 ” 因而 , 指导学生作文 创新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幅射 、 导 向、 延伸功能 , 把 学生作文同学校 、 社会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 让学 生在学会生活 、 增强实践能力中 , 提高分析 、 判断事物 的能力 , 拓展 主见思路。学生人人都可 以有 自己的特

赵 厚 儒
2 . 设立 自主作文 。进行作 文的 自我训练是学生
自我建设 、 独 立奋 斗 、 实 现 自我发展 的过程 。在 这个 过
程中, 学生积极的感知、 操作 、 观察 、 分析 、 探索 , 依靠 自 己的力量进行 自主学习 , 不仅智力品质得到发展 , 首创 精神也得到 了培养 。 自主作 文 , 通常可 以用 日记 ( 周
记) 的形 式 来 完 成 , 学 生 自主 地 选 题 、 选材 , 取 各 自想 写、 好写 、 乐写 的内容 , 各展 所 长 , 发 挥各 自优 势 。这样
给学 生 一双发 现美 的 眼晴
在作文教学 中, 老师最感头痛的是什么?我想不 外乎这样两个方面 : 一是学生无话可说 , 无事可写。二 是不知道怎么把一件事写具体 、 写生动、 写形象 。 首先我们来看 , 学生为什么无话可说 , 无事可写 。 造成这种现象 的原 因是什么呢?是学生的生活不丰 富, 还是学生 的生活很平淡 , 没有值得写的人和事 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每天 , 有那么多的事情发生 , 为什 么学生却视而不见 、 听而不闻呢?我们在教学实践中

发现美的眼睛作文400字_小学生作文

发现美的眼睛作文400字_小学生作文

发现美的眼睛作文400字_小学生作文发现美的眼睛作文400字有位名人曾说:“不是生活中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想问美是什么?有人说:“成功的喜悦是美,和朋友的真诚是美,一个安慰的话语是美……在这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的美,只要我们愿意去发现,我就给大家讲一下我发现身边的美。

我小时候经常发烧生病,每一次父母都会急,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厚爱,生病住院时家长总是在身边日日夜夜的保护你,直到你出院,当你被欺负时,你的好朋友会帮助你,当你有不会的题时,哥哥姐姐总是放下自己的事来帮你,在这个世界上有非常多的爱,只有你愿意去发现,爱无处不在,爱会发生自己身上,也许发生在别人身上。

记得有一次在学校包饺子的时候,我和我的组员一起包,我们分工合作,一个把饺子给弄成球体,两个人把球体做成圆皮,一个人放中间的馅,这样一次真诚的合作,我们小组就被老师夸了,我们感到了成功和喜悦的美。

和家人一起,你把饭盛给我,你把菜夹给我,在学习中你把会的题教会我,我把会的题教会你。

只要我们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世间美无处不在。

作者:云南农大附中初二(7)班吴少杰指导老师:高杏花来源:教育导刊点评言之有理,的确是一种发现。

作者发挥想象,将生活中的种种发现一一展现,映射出人与人之间的无处不在的美,美就在人们的每个行为中闪现,而作者发现并展示给了读者。

写我们家的趣事的作文800字笑”吹泡泡在家庭的“笑”事盒中,装了许多我们家所发生的喜事:有欢乐的家庭“笨蛋节”,有令人哭笑不得的吹鸡毛大赛……今天,我就给大家说说一次“笑”吹泡泡的比赛。

“这次比赛的参赛选手有我、爸爸和妈妈。

现在我宣布,比赛正式开始!”随着一段声音洪亮的开场语,我们三人同时抓起一块泡泡糖,用五分钟的时间将泡泡糖的糖分吸干。

首先上场的是爸爸。

只见他一边得意洋洋地嚼着泡泡糖,一边跳上场。

坐在底下的我和妈妈两位观众,不约而同地笑得前俯后仰。

爸爸挺了挺腰板,缓缓吹出泡泡,可那泡泡吹到有个橡皮擦那么大时,就停止“生长”了。

擦亮学生发现美的眼睛

擦亮学生发现美的眼睛

擦亮学生发现美的眼睛作者:王嘉琨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63期摘要:高中立体几何是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为主的重要学科,也是对学生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素材。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挖掘立体几何美的因素,让学生借助几何之美,完成从感知到思辨的思维转换过程。

关键词:立体几何教学美学特征美育教育数学之美无处不在,立体几何尤其如此,学生之所以无法领略几何之美是因为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如同音乐与美术一样,立体几何也具有它独特的美感,它的美体现在它的和谐、简洁、统一、自然等方面。

因此在立体几何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挖掘立体几何美的因素,并及时将这种美的感受传递给学生,唤醒高中生对数学美的感知力[1]。

下面笔者以高中立体几何中美的特征为切入点,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立体几何之美谈谈看法与认识。

一、高中立体几何表现出的美的特征1.立体几何之简洁美。

虽然学生对立体几何内容有繁乱复杂的印象,但如果剖析立体几何本质却发现其实所有内容均可归纳到数学的基本定律中。

对于立体几何中的图形来说,对任何图形进行问题分析,都是从点、线、面三者位置关系入手的,这三个图形不但是最基础的立体几何知识,而且是立体几何中最简单的图形;几何中体现的数学语言亦是如此,如平行直线和相交直线的概念描述中,只是重点强调了直线平行与相交的前提条件为“同一平面”。

几何之中的简洁美不但让学生更易掌握与理解,而且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化繁为简”的哲理。

2.立体几何之和谐美。

立体几何中的新知识都是旧知识的延续与演化,在看似富于变化的几何知识其实是一个和谐统一的知识网络。

就如立体几何中台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公式是与柱体和锥体积和表面积公式的和谐统一一样,统一美在立体几何中随处可见。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和谐之美,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对比分析中,从本质上意识到知识的连贯性,帮助他们及时掌握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对立体几何形成系统、完整的认知印象。

培养小学生的审美素质发现美的眼睛

培养小学生的审美素质发现美的眼睛

培养小学生的审美素质发现美的眼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素质发现美的眼睛在当今社会,审美素质被认为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对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审美素质尤为重要,因为审美教育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欣赏美,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美素质,让他们拥有发现美的眼睛。

一、多角度呈现美的事物首先,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审美素质,我们需要给他们提供多样的美的事物。

通过展示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比如绘画、音乐、舞蹈等,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感受和欣赏美。

学校可以组织艺术展览、音乐会和文艺表演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二、培养小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要培养小学生的审美素质,我们还需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

通过艺术欣赏课程,学生能够学习到欣赏一幅画作或者一首音乐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对名画、名曲的引导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艺术作品中的美。

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和博物馆,在实践中提升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

三、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审美素质的培养不仅仅是欣赏美,更包括了创造美。

因此,我们需要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

在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课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发挥的空间,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美。

同时,可以开展一些创作比赛和活动,让学生们动手动脑,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与家庭共同培养审美素质家庭是培养小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要场所。

父母应该与学校共同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审美素质。

家长可以购买一些优秀的图书、音乐和电影,与孩子一起分享美的世界。

此外,还可以带孩子参观各种展览和演出,让他们亲自感受和体验美。

通过家庭的陪伴和引导,小学生的审美素质会得到更全面的培养。

五、培养小学生的美好品格最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素质还需要与他们的品格培养相结合。

美的欣赏和品格的培养是相互关联的。

通过教育引导,我们应该教会孩子们欣赏美,同时也教会他们如何成为一个具有美好品格的人。

2024年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心理辅导课精彩教案

2024年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心理辅导课精彩教案

2024年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心理辅导课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美的存在,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用美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他人。

3.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美的定义和分类2.美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3.发现美的方法和技巧4.美与心态的关系三、教学过程1.导入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上一节心理辅导课,主题是“拥有发现美的眼睛”。

请问大家,你们知道美是什么吗?生(回答):美是一种感觉,美是一种心情,美是一种和谐……师:很好,美有很多种,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如何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2.美的定义和分类师:我们来了解一下美的定义和分类。

美可以分为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

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的美景,如山水、花草等;艺术美是指人类创造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音乐等;社会美是指人类社会中的美好现象,如助人为乐、诚实守信等。

3.美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师:我们来谈谈美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其实,美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

比如,我们身边的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这就是一种美。

还有,我们的校园环境、家庭氛围,都充满了美。

生1:我觉得美就在我们的笑容里,当我们开心地笑时,那就是最美的。

生2:我认为美在我们的言行举止中,当我们做到礼貌待人、尊重他人时,那就是一种美。

师:说得很好,美确实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

4.发现美的方法和技巧师:那么,如何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呢?这里我给大家提供几个方法和技巧:(1)学会观察:我们要学会用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发现其中的美好。

(2)学会欣赏:我们要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和特长,给予赞美和鼓励。

(3)学会感恩:我们要学会感恩生活中的美好,珍惜每一个美好时光。

(4)学会创造:我们要学会创造美,用自己的双手去美化生活。

5.美与心态的关系师:我们来探讨一下美与心态的关系。

其实,美与心态是密不可分的。

一个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能让我们更容易发现生活中的美。

为学生塑造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为学生塑造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美育是培养学生欣赏力的主要途径。

《美术课程标准》在第一条中就明确指出: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可见提高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是美术课的首要任务。

现代学生由于一味追求高分和名次,生活太单调了。

作为一名基础美术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高尚的欣赏情趣是我们的责任。

本文从四个方面来阐述:一、走近自然,接受大自然的赐予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欣赏,是最好的美育机会。

二、体验生活,接受生活美的润泽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让学生随时发现和创造生活中的美。

三、塑造自我,体现人格之美人格美是人世间最耐人寻味的美,是一种高品位的欣赏能力。

四、感知艺术作品,提高艺术修养审美能力是通过不断接触艺术作品培养的。

总之,培养青少年的欣赏力,塑造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储蓄一份对世界的欣赏之情,是成年人的责任。

法国雕塑大师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

”当你拥有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时,就能欣赏到世界的美好之处:旷野中随风婆娑的柳树,天空中一弯淡淡的月痕,秋风拂过的一丝清凉,城市上空流线型交叉,屋角下寂寞的虫鸣,机智勇敢的警察,天真烂漫、呀呀学语的娃娃,勤勤恳恳朴实无华的父母……生活中有太多太多可欣赏的地方。

陆游有句云:“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赐与?”这里的闲人是指有闲情逸致、懂得欣赏的人。

如果懂得欣赏,就能发现周围有无尽的美景使你充实快乐。

台湾著名作家罗兰也曾说过:“储蓄一份对世界的欣赏之情,就会乐观、振作、宽大、平和;就肯对别人的苦难同情,对别人的错误原谅。

”欣赏是一种对事物的喜爱、同情、赞美与关切,它是一种优美的感情活动。

懂得了欣赏,就会知道如何选择气质良好的朋友,如何选择适当的娱乐和高尚的嗜好。

不屑与污浊为伍,不屑作奸犯科。

可见塑造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培养一个人的欣赏之情,是一种更高的人生境界。

欣赏不是临时可以得来,而是要从幼小时期慢慢培养。

人们都知道储蓄金钱的好处,但很少有人知道还应储蓄一点对外界美好事物的欣赏之情。

拥有了这份欣赏之情,将会使你一生拥有享受不尽的快乐。

《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广西玉林市中考题)

《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广西玉林市中考题)

五、(14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

”日前,++++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强调,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这一要求充分体现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有助于通过美育为青少年涵养一颗“美丽心灵”。

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

一朵云在大人眼中是一团水汽,在孩子眼中是大象、城堡乃至整个奇异世界,而美育就是回归对孩子生命直觉的引导,用美来温润孩子的眼睛和心灵。

今天,美育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不论是校园里的美育课、家庭中的亲子绘画,还是美术馆里孩子们的身影,都反映出“以美育人”理念的深入人心。

通过绘画、音乐、文学作品等,让美的元素进入孩子的世界,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成功的美育,能让孩子们感受到什么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什么是中国画的“远山如黛、近水含烟”,什么是诗词书画背后的人生际遇、家国情怀。

也正是在这种可感可知的审美中,引导孩子领略古今中外的艺术瑰宝,让美进入日常生活,进而在审美中感受我们的历史与文化。

美育不是应试,也不仅仅是传授技能,而是让孩子的眼睛因为发现美而闪亮。

毋庸讳言,一段时间里,美育在整个教育中相对属于短板。

在一些人看来,美育工作是少数人的事,也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要接受美育;在具体的美育工作中,存在着以技代艺、重应试轻素养等现象。

也正因此,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9月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从学校到家庭和社会,都要更加重视美育,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让他们受益一生的美育,保护好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

正如中央美术学院首任院长徐悲鸿所倡导的,中华美育精神应该是《中庸》里阐述的“尽精微,致广大”。

从细处说,美育是教育孩子发现美、理解美、追求美,让美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从大处说,美育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中华美育为文化自信筑基。

开展“六个一”活动,提高语文素养

开展“六个一”活动,提高语文素养

开展“六个一”活动,提高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试验)明确提出了“语文素养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理解“语文素养”是解读“新课标”的关键。

那么,全面的语文素养包括哪些内容呢?我们认为语文素养是一个人对语文长久的、深厚的素质和修养。

就其内涵来看,应该包括语文知识(语文学科知识及其课程涉及百科知识),语文能力(听、说、读、写),语文智力(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联想力、想象力),语文情意(思想、道德、品行、个性、人格等)和语文审美(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等五个方面。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提出:开展“六个一”活动,提高语文素养。

一、一张铁嘴“一张铁嘴”强调的是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不是一门知识性课程,而是一门技能性课程,是一种人生生存的技能。

我们对“口语交际”课程设置的模式进行了重新构思。

课时设置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把原来的每册书用几个单元进行集中教学,分解为每节语文课拿出前3分钟的时间进行分散训练,2分钟由学生上台实境训练,1分钟由教师对训练者的口头表达进行总结评析。

课程内容设置采取分轮进行的方法,每轮一个训练侧重点,轮与轮之间的侧重点,根据由浅入深、由低要求到高要求的原则确定。

第一学期为第一轮,训练形式为“有准备、带稿演讲”,训练的侧重点为“站台的胆量与勇气”,第二学期为第二轮,训练的侧重点为“有准备脱稿演讲”,训练的侧重点为口齿是否清楚,语速是否适中,语流是否顺畅。

第三学期为第三轮,训练形式为“短时准备即兴发言”,训练侧重点是体态语的运用。

第四个学期为第四轮,训练形式为“无准备即兴发言”,训练侧重点是学生的应变能力。

我们认为,这些基本功夯实后,诸如“辩论”、“采访”等具体项目都不会成为难题,学生真正练就了一张铁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19世纪法国伟大的雕塑家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现实生活中的美是丰富多彩、无穷无尽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发现它。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所见所闻的观察、倾听和体验,犹如通向美的世界的窗口。

所以,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教会孩子能看到和感受到美,而待他们有了这些能力之后,则要教会他们保持他心灵的赞美之情和善良之意。

”所以教师应很好地利用教材,引领学生去挖掘美,给学生一双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

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美育渗透,要生动而充分地展现课文的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从而使学生为之动情、愉快振奋,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不知不觉地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人格,收到“润物细无声”般的功效。

1善用教材,挖掘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美育材料十分丰富,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应有尽有。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认真体会,在教材中挖掘美。

车尔尼雪夫斯基就曾对19世纪德国评论家费肖尔引用拉菲尔“美太少”的话责备现实美的观点进行批驳,认为拉菲尔“寻求的是最美的女人”,而最美的女人,全世界当然只有一个,与其说美是稀少的,不如说大多数人缺少美感的鉴别力。

可见,语文课堂中的美育,最重要的是教师引导学生善于利用手中的教材,做美的探索者、发现者、挖掘者。

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伟之美,“浓妆淡抹总相宜”的媚秀之美,“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锦绣之美,“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奇特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变化美等等都是作者对大自然的美的描绘,是大自然美的馈赠。

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迈进大自然,去发现大自然的美,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去拥抱大自然的美。

2反复朗读,感受美
所谓审美感受,是指主体对客体的审美感知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

语文教学中,在教师指导下的感情朗读是其中一种传统而有效的感受美的方法,因为语文教材中审美对象是通过语言这一中介,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

因此,教师可根据课文的特点,运用范读、自读、引读、议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进行反复朗读,来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文中的意境美。

如《索溪峪的“野”》一文是这样描写索溪峪山的野性美的: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游人仰关而掉帽,望石而惊心。

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闻名就使人胆颤;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蜓,“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
拘一格的美:直插云天,敢戏白云,横拦绿水,敢弄倩影;旁逸斜出,则崛起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亭亭玉立,好似“窈窈淑女”……作者成功地运用排比句式,语句对称工整。

教学这样的句子,可通过引读、齐读、议读、分小组读等朗读方式,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进而使学生体会出美的韵味来。

又如《开国大典》一课,教学阅兵式完毕后的庆祝场面时,首先让学生体会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给学生自悟的机会和空间。

接着指名读、评议、复读,让读得不好的学生再读。

然后,教师范读,让学生看着老师读,注意老师读时的眼神、体态、手势的变化等。

最后,让学生模仿游行队伍的沸腾人群,跳着、叫着、挥舞着手进行朗读。

这样引导学生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使他们置身其中,充分感受群众游行时人群鼎沸、热闹非凡的壮观场面。

3再现情境,鉴赏美
美育不是通过硬性灌输、强迫接受,或空谈阔论说教能奏效的,而是通过艺术熏陶、感染、心灵的感化来获得。

要在语文课堂中渗透美育,就应充分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挖掘、再现课文塑造的情境,把学生引入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感受,因此分析课文人物形象,不能脱离具体语言环境,架空或贴标签式地分析,而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抓住最富特征的人物描写用得体的语言,作实事求是的分析,可以发掘、鉴赏更高层次的美。

如《海上日出》的自然美中还蕴含着一种奋发向上崇高美;《草原》展现出的自然美之外还饱含着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美。

在教学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应让学生细细体会作者创设的典型情境(大年夜)的目的是为了深刻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和丑陋。

明白小女孩美好幻想所面临的残酷现实。

总结课文时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小女孩生活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她的命运又将如何呢?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认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优与劣,更加激起学生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

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生明辨是非,美丑善恶的鉴别能力。

4驰骋想象,创造美
人才的本质就是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思维的,而想象则是创造的土壤和先导,这正如歌德所说,没有想象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而没有想象的文学,就象没有翅膀的小鸟。

因此,在感受美、鉴赏美的基础上,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审美经验积累,在听说读写的语文训练中训练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创造美。

4.1扩想:就是对教材文字的内涵作开拓或将课文故事加以扩充。

如《小珊迪》一文在描写“小珊迪被马车撞倒,轧断两条腿。

”教师可利用这一句,让学生装扩想,写出小珊迪怎样回到住处。

4.2联想:联想是由此物想到某一点相关的彼物的心理过程,它把彼此不联贯的思想联接在一个思维链条上。

联想往往是创造发明的开端。

如教学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深入生活挖掘,大胆联想,
开展评说。

4.3反想:有的课文,教师可让学生“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思维来一个急转变,从而以反衬正。

如学了《黄继光》后,教师可提问:如果黄继光没有舍身堵住敌人的枪口,那又会怎么样呢?学生各抒己见,说说没堵住敌人枪口的后果。

4.4续想:有的课文结尾犹末尽,十分含蓄,可让学生写续想作文,如教学课文《凡卡》后,以《凡卡寄信之后》为题说话,写信。

这样诱导学生在再造想象中训练思维能力,以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作品人物的认识,并用恰到好处的语言写出来,创造出新的意境、新的人物,从而以美感人,以美动人,以美化人,促使学生走上不断完善自我的路。

教学归根到底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只有学生真正通过学习,在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等方面获得了提高和发展,教学才显得有意义和具有实效性。

因此,作为老师,要努力引领学生去发现美,去抹开学生视觉的尘埃,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有了对美的敏感理解和善于发现的眼睛,才能拥有一颗与美共鸣的心灵。

让我们以心发现心,以火点燃火,给孩子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吧,不要让太多的美丽消逝在他们岁月的长河里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