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众多的人口》word教案1
初中众多的人口教案
初中众多的人口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人口的主要特点及人口问题,理解我国人口国策。
2. 利用图表,归纳我国人口增长情况,提高读图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
3. 在了解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我国人口的主要特点及对策。
教学难点:人口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人口问题”的漫画,让学生观察漫画,思考漫画反映了我国人口的什么问题?我们应做何应对?进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 人口特点a. 人口数量多利用课件展示相关内容。
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思考:我国的人口概况?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总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截止2010年,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13.71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0%,我国人口数量大。
b. 人口增长迅速利用多媒体上给出1691—2010年的我国人口数据表,让学生绘出这一阶段我国人口增长的折线图,教师指导绘图注意事项,学生绘图结束后进行展示,教师接着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并分小组讨论:问题: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是怎样的? 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绘制折线图,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口迅速增长。
原因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导致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出生率上升,从而使人口增长迅速。
2. 人口分布a. 利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中国人口分布图,分析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总结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地、高原人口少;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汉族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b. 利用教材中的“知识链接”介绍我国人口分布的规律。
八年级地理上册 《众多的人口》教案
《众多的人口》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特点与人口增长;2.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相关数字资料和图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图导图练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课前准备课件、课前学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一节我们学习了我国辽阔的疆域,真正认识了地大物博的祖国。
其实在这片辽阔的国土上,繁衍生息着众多的中华儿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第二节众多的人口(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二、新课学习提问:有的同学可能知道,我们国家在2010年进行了一次全国的人口普查,谁知道这是第几次全国人口普查呢?(学生答:第六次)这次人口普查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统计一下我国现在的人口总数。
有谁知道这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吗?(学生回答:13.41亿)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13.41亿的人口是一个什么概念,多到什么程度。
首先,与全世界人口进行比较,我国人口约占世界的21%,也就是说,世界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1个是中国人。
其次,假如可能的话,全中国人手拉手站成一列,能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
以上这些都说明了我国人口众多,可以称为人口的“超级大国”,不愧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板书:(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人口数量 13.41亿课件出示“中国人口的增长曲线图”引导学生从图中分析出我国在1949年前后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学生讨论原因,根据以前学过的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众多的人口优秀教案和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众多的人口优秀
教案和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说出我国的人口总数,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状况。
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东多西少;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了解我国人口状况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认识人口对国家长期发展产生的影响。
学情分析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八年级学生对人口问题已经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通过对中国人口众多的了解,认识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识记我国人口总数、人口特点;了解人口过多产生的负面影响。
过程与方法多媒体与讨论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和支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识记我国人口总数、人口特点;
难点:了解人口过多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教学过程。
推荐-第一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案1 精品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众多人口”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基本国情,包含人口的数量、构成、分布、国情、国策等内容,重点要说明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及人口分布状况,内容不多,难度不大,但在全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将其安排在第一章,不仅突出了我国最基本的地理国情,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形成对我国人口分布的空间概念,是今后学习中国区域地理不可缺少的知识内容。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分布不均)和由此带来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学会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我国人口密度”图,培养学生的读图技能。
3、情感目标:初步懂得人口增长必须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理,提高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培养正确的人口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我国人口增长状况、人口分布大势是本节的重点;
2、人口增长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是本节难点。
解决方式:设计情境式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设计探究式问题,通过分组合作来完成。
四、教具准备
我国人口增长折线图、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中国文化程度构成百分比变化图等
五、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启发探究式教学
六、教学程序。
八年级地理上册《1.2众多的人口》教案.docx
山东省临沭县第三初级八年级地理上册《1.2众多的人口》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人口多、增长快这一基本国情;认识人口众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2.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3.关注家乡的人口问题,养成正确的人口观。
认识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和正确性;二、过程与方法:会解读人口分布图、人口增长图;能用计算、比较的方法认识我国的人口问题,会做人口资源调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家乡的人口状况,对我国的人口形势形成强烈的忧患意识。
重点难点1、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
2、了解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教具多媒体课件板图、资料学法教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法、探究学习等综合学习法。
板书设计第二节众多的人口一众多的人口一、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1.人口总数:——12.95亿,占世界人口1/5。
2.人口数量的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3.人口问题4.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基本内容: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二、人口分布特点1.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2.人口分布界线:黑河——腾冲线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估时环节一:创设情景明确任务 3导入新课:播放电视画面──城市一学生观看视频从学生经常见到的情景引入,让景:街上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异常拥挤。
学生感到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环节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估时一、世界上人口最多启发性引入:面积前6名,人口前十名的国家,要求与我国人口和面积进行计算和比较。
1.人口总数:——12.95亿,占世界人口1/5。
读图提问:请大家阅读:“我国的人口增长图”,运用图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1600年以前人口为什么增长缓慢?2:1949年以后人口迅速增长,主要原因是什么?3:1997年以后人口增长明显减慢,为什么?我国人口增长的总趋势怎么样?2.归纳总结转折:知道了中国人口的数量,我们还要来了解下,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二、人口东多西少1.人口的分布特点往往用人口密度来描述,那先请大家来计算中国在的人口密度。
八年级地理上册《众多的人口》教案、教学设计
4.针对本节课所学的地理知识,设计一道与人口问题相关的思考题,要求包含问题、分析和解答,以锻炼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5.拍摄一组反映家乡人口问题的照片,并配以文字说明,展示家乡在人口分布、城市化等方面的现状,以PPT或Word文档形式提交。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各大洲、国家的人口密度,引发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
2.提问:“为什么有些地方人口密集,而有些地方人口稀少?”让学生思考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众多的人口。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地理学科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口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了解我国人口现状及政策,学会分析人口问题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2.运用地图、统计图表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设计实践活动,如调查当地人口分布、人口密度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地理研究方法。
4.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利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口问题及政策。
众多的人口(第1课时)示范教案
《众多的人口》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运用分析有关数据、图表,了解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知道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2.通过活动了解我国面临的人口压力,识记我国人口国策的内容,理解实施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和取得的成就;3.在了解我国人口国情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2.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教学难点】了解我国面临的人口压力。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生活在这辽阔的土地上,众多的中华儿女,正走在崭新的道路上,谱写时代的新篇章。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行政区划,那你知道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份是哪些吗?我们通过视频了解一下。
(板书)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二节众多的人口一、人口最多的国家1.人口特点师: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吗?我国人口总数是多少,占世界总人口多少?生:(可能的答案)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截止2010年11月1日,我国总人口约为13.41亿,世界上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
(板书)人口基数大师:我国人口基数很大,除了人口基数大这一特点以外,我国人口增加还有什么样的特点?活动探究1:读图1-2-1,自主学习,完成以下任务:1.比较2010年和1949年人口统计数据,说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的数量变化。
2.说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最快和最慢的时期。
生:(可能的答案)1.61年间,人口增加了8.01亿,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具有增长数量大,增长速度快的特点。
2.建国初期( 1949—1953年)人口增长速度最快,2000年后,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是增长速度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
(板书)增长速度快师: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速度快,你知道原因吗?通过阅读课本,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生:(可能的答案)因为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上升、平均寿命延长,所以人口迅速增长。
承转:温总理曾经说过:“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
人教版地理八上《众多的人口》word学案
第一章第二节课题名称《众多的人口》(第一课时)授课时刻第周星期第节课型新授主备课人陈芳玉学习目标1、明白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阅读和绘制“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并分析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2、通过分析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严峻人口咨询题,明白得实行打算生育国策的重要性,树立人口增长同社会经济进展和环境资源相适应的科学人口观。
重点难点重点: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难点:我国的人口咨询题及其差不多国策。
学习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1的正文部分,请大伙儿围绕下列咨询题展开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内展现交流自主学习成果并相互补充矫正。
1、通过地理数据,讲明我国什么缘故是“人口大国”?。
按照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亿,是世界上人口的国家,而且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以上。
除此之外,你还明白哪些地理数据或统计资料能讲明我国是“人口大国”。
2、阅读 P11图1-9“我国人口的增长”图,回忆人口增长折线图的绘制和阅读方法,然后按照该图回答以下咨询题。
(1)从图中能够看出年往常人口增长十分缓慢,以后人口增长开始加快,从年后人口增长几乎是呈直线上升态势,试从往常学过的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分析我国人口增长快的要紧缘故?(2)从图中总结出我国人口增长的突出特点:、。
3、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和相适应,我国政府把作为一项差不多国策,因此从年开始人口增长速度放慢。
4、自主学习疑难记录。
精讲互动围绕下列咨询题展开小组合作探究,然后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各小组之间相互补充,最后教师点评,师生共同总结。
1、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会产生哪些负面阻碍?按照课本P12的提示,列举实例讲明。
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进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打算生育作为一项差不多的国策。
差不多内容:操纵人口,提升人口。
具体要求:,少生优生。
3、阅读P12页图1-10,讲讲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有什么阻碍?达标训练独立完成以下练习,检查本节课的学习情形。
人教版地理八上《众多的人口》word教学设计
教师指出打算生育政策的差不多内容。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认识到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70年的2.59%降到了1999年的0.85%.体会打算生育政策的重要性,实行打算生育政策取得的庞大成就。
学生回答后,教师反馈矫正: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十分缓慢。然后引导学生从经济进展水平、医疗卫生条件、人口的平均寿命、出生率和死亡率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这一时段我国人口是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
(2)引导学生从图中分析得出,我国在1578年后和1949年后显现两次人口增长高峰,专门是1949年后人口增长过快的特点,然而1997年以后,我国人口增长速度相对降低。
然后指定个不同学分析这一时段人口增长过快的缘故,最后得出这一时段我国是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
分析1997年以后人口增长速度相对降低的缘故。
(3)引导学生通过前面的分析归纳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缓慢---加快---逐步减慢(今后)
讲述:目前,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4、组织学生讨论:人口多,有什么有利和不利的阻碍。
教 学 流 程
个案补充
【导入新课】
列举出世界上人口上亿的11个国家及其人口数量,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从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1、提出咨询题:从前面的比较能够看出,我国人口总数居世界第一。那么,目前我国共有多少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多少?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我国人口总数及占世界人口的比重,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
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口的进展会对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产生庞大的阻碍。
结合课本活动教材,举例讲明人口基数大,增长过快产生的人口咨询题。
八年级地理上册《众多的人口》优秀教学案例
1.通过实地调查、访谈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分析人口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4.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表达、沟通、协作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人口问题,我将采用生动、贴近生活的情景创设方法。例如,通过展示社区人口分布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现场,引发他们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同时,结合时事新闻、案例分享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人口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利用多媒体手段,呈现社区人口分布的真实场景,增强学生的现实感受。
2.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相互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结合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找到提高的方向。
4.定期开展学习评价活动,关注学生的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询问学生对我国人口状况的了解,如“你们知道我国目前的人口数量吗?”“你认为我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等,引发学生对人口问题的思考。
2.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一组反映我国人口分布、增长等方面的图片和数据,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人口问题的紧迫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众多的人口》。
(二)讲授新知
1.人口概念:讲解人口、人口密度、人口结构等基本概念,让学生掌握人口问题的基本知识。
2.人口分布特点: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如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少等,并探讨其形成原因。
4.实践活动与理论知识的紧密结合
1.2众多的人口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时间
设计人
课时总数
1
学
习
目
标
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分析我国人口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2、学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知道我国黑河――腾冲这一人口地理分界线,并分析差异
3、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
重点
掌握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难点
1、根据资料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
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预习案
【读图导学】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读教材P11图1.9完成: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规律和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
读教材P13图1.11完成:根据我国人口密度图,找出人口分界线,从而发现
人口分布规律。
1、此线的两端分别是哪两个地方?
2、此线东南部面积占全国的,而人口却占
全国的,反映出我国人口分布上地区多
,地区少的特点。
3、我国省级行政单位中,人口数量居前三位的是()
A.豫、鲁、川B.京、津、沪C.青、藏、宁D.苏、皖、湘
【我的困惑】你还有哪些不能解决和问题,说出来大家帮你一起解决!
探究案
【合作探究】
有人说:“我国人口东多西少。为了促进西部大开发,应采取措施促使东部人口大量向西部迁移。”也有人说:“西部大部分地区受自然条件限制,不适宜大量移民,应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请你说说要改变我国人口现状应采取哪些措施?
【拓展延伸】
试分析我国人口地区分布特点的原因?
【收获展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课前预习】
初中地理《众多的人口》教案
《众多的人口》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会运用有关数据描述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2.能结合实例说明众多的人口给我国环境、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
3.能准确说出我国黑河——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并比较我国西北、东南在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1.学会利用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获取相关的地理信息,锻炼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案例资料,学会提取地理信息,进行知识的分析、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心我国的基本国情,坚持基本国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中国人口的增长趋势,以及对社会造成的压力。
2.中国人口的分布规律与特点,以及人口分界线。
【难点】人口压力的表现,以及造成人口空间分布不均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地图法、谈话法、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教师展示:人流如潮的火车站、异常拥挤的求职场景、摩肩接踵的小学课堂直观图片,配合具体的数字图表直接导入,让学生对我国人口产生心灵震撼。
我国的人口为什么这么多,人口分布又有什么特点呢?这就这这节课我们要讲的内容——《众多的人口》环节二:新课教学一、人口最多的国家承转: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众多”到底是多少呢?请同学们说出这一数字是?学生: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 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提问】读课本 P11 页图 1-2-1“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分析:①比较 2010 年和 1949 年统计数据,说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数量变化。
②说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最快和最慢的时期。
【图片展示】:指导学生读图:人口增长率高低与增长量的多少的相对关系。
【质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国家,每年的净增长人口反而比较少,这是什么原因啊?【启发式讲述】:在相同人口基数的基础上人口增长率越高,人口增长的数量就越多。
众多的人口说课稿教案
众多的人口说课稿教案众多的人口说课稿教案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环节谈一谈我对《众多的人口》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p 〕1、教材的地位“《众多的人口》”一课出自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的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的第二节。
本章在全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中国地理的开篇,不但突出了我国最根本的地理国情,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有着亲密的联络,从而使学生逐步建立人地协调的地理观和不断充实学生的地理思维。
因此,它是学习此后各章节不可缺少的根底知识。
而《众多的人口》这节课又处在本章的中间位置,具有着承上启下的突出作用。
2、教学目的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根底和认知才能,确定以下三个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的:知道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读我国人口增长折线图,并以此来分析^p 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资料和图表、数据的阅读、分析^p ,初步学会运用图表来获取地理信息的学习方法及分析^p 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我国人口,使学生理解我国人口的根本国情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方案生育这一根本国策的重要性,并初步懂得人口增长必须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开展程度相适应的道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的人口观。
3、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人口的国情,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和实行方案生育根本国策的必要性。
〔2〕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数字资料和分析^p 运用图表资料,理解我国人口的根本国情,人口问题及其根本国策。
二、说学生〔学情分析^p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这些同学经过一年的地理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地理思维,并有着自己的认知与想法。
三、说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自然就好了。
众多的人口教案
众多的人口教案题目:多样的人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人口的概念,掌握人口的组成和分布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增强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口的概念和组成、分布特点。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注人口问题的意识,引导学生思考人口问题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投影仪、电脑、PPT等。
2. 教学资源:与人口相关的实际案例、数据资料、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生动的视频或呈现一幅图画,引发学生对人口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步骤二: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人口的概念和组成,包括人口数量、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相关信息,引导学生了解人口的基本情况。
步骤三:探究(15分钟)向学生提供一些实际案例或数据资料,让学生分析人口分布的地域特点、城乡差异、国际人口迁徙等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人口问题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步骤四:合作学习(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学习兴趣相同的人口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设计展示形式,让每个小组呈现自己的研究成果。
步骤五:展示与总结(10分钟)每个小组轮流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内容。
五、教学延伸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篇关于人口问题的报告,并包括自己对人口问题的思考和观点。
2.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相关资料或书籍,了解更多关于人口问题的内容,可以进一步拓宽对人口问题的认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合作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等。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报告进行评分,评价其对人口问题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分析案例、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人口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众多的人口教案
众多的人口教案人口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人口,人口的定义和构成;2.了解全球和国内人口的分布情况;3.了解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的影响;4.了解如何合理调控人口和解决人口问题。
二、教学重点:1.人口的定义和构成;2.全球和国内人口的分布;3.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
三、教学难点:1.人口问题的影响;2.合理调控人口和解决人口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引起学生对人口问题的思考。
比如:你了解人口是什么吗?人口有什么构成呢?2.学习内容1:人口的定义和构成(10分钟)-通过教师课件展示,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人口。
-教师解释人口的构成,包括人口的年龄、性别、职业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了解附近的人口构成。
3.学习内容2:全球和国内人口的分布(15分钟)-通过教师课件展示,让学生了解全球各大洲和国家的人口分布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些地区的人口多,一些地区的人口少。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了解国内人口的分布情况。
4.学习内容3: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15分钟)-通过教师课件展示,让学生了解全球和国内人口的增长情况。
-教师解释人口问题的产生和影响,比如过度拥挤、资源短缺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列举一些可能的解决人口问题的方法。
5.学习内容4:合理调控人口和解决人口问题的方法(20分钟)-通过教师课件展示,让学生了解合理调控人口和解决人口问题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控制人口增长,如何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教育资源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分享给全班。
6.总结:通过教师的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总结,激发学生对人口问题的思考和兴趣。
五、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教师的课件展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人口问题的相关知识。
2.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六、教学评价1.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众多的人口教案
【教学重点】
1.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分布不均)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必要性;
2.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
1.会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
2.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比较不同地区人口密度的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课前准备】
1.分组:将班级按4—6人分为一组,准备课堂讨论、分析资料、参与课堂活动等工作。
2.教师准备有关资料:1949年、1982年、1990年、1997年、2000年我国五次人口普查的总人数的详细资料;有关计划生育国策的内容和相关文件;近年我国人口增长的数量和经济(物质方面)增长的总量和人均增长的比较;有关我国人口政策的历史资料;我国著名人口学家的有关资料等等。
3.教学演示平台,电脑、软件等。
【教学设计】
1.由教师和学生针对课文中的知识提出需要讨论的相关的问题,由学生利用有关资料,通过阅读、分析、归纳等方法,提出各种不同的见解和意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发言,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
2.教师就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学生参考、借鉴;
3.就课文中提到的一些活动,进行分析、讨论,还可以就老师提供的有关资料等展开讨论,让学生充分把握本节内容的课程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我国的行政区划的知识,知道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比如,北京就是其中的一个省级行政区,在户口所在地的最高一级单位上,我们都填写“北京市”,对外地人来说,我们都是北京人,那么,如果我们出国了,别人问是哪里人,你怎样回答?(学生群答:中国人。
)
好,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当然应该对我们国家人口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的知识:
板书: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讲授新课
有的同学可能知道,我们国家在2000年进行了一次全国的人口普查,谁知道这是第几次全国人口普查呢?
(学生答:第五次)
这次人口普查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统计一下我国现在的人口总数。
有谁知道这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吗?
(学生回答:12.95亿)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12.95亿的人口是一个什么概念,多到什么程度。
首先,与全世界人口进行比较,我国人口约占世界的21%,也就是说,世界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1个是中国人。
其次,假如可能的话,全中国人手拉手站成一列,能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
另外,在世界上被称为人口大国的前五位国家中,除印度外,其他国家人口与中国相差悬殊,请大家看世界主要人口大国的排名图示(教师准备资料: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
以上这些都说明了我国人口众多,可以称为人口的“超级大国”,不愧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板书: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那么,我国人口如此之多,给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呢?请大家分组结合自己的实际体会来讨论这个问题。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
)
请各组的代表发言,阐明本组的观点。
(学生代表发言:略)
大家的发言都不错,对人口的数量过多给我国带来的问题分析得比较准确,这里,老师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说出来请大家参考:
在我国,由于人口过多,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给国家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对我们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带来了更大的负面作用,例如,我们可以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来说明一下(从交通、就业、基础生活条件、城市环境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资料加以说明,重点介绍有关环境问题)。
正是由于这些问题,我们才下决心制定有关的政策来控制人口的过多增长,于是,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政府将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且,全国各地坚决落实执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下面,请大家就自己的体会、课文中提供的资料等讨论一下,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在控制人口增长、对世界和我国的发展方面做出了那些贡献?
(学生分组讨论:略)
请学生代表来谈谈我们讨论的结果。
(学生发言:略)
可以看出,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实际上,除了计划生育政策,政府还采取了多项辅助措施,比如晚婚晚育来解决我国人口增长过多的问题,请大家看课文中图:“晚婚5年,100年可少生1代人”说明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有什么影响?
(学生发言:略)
过渡:前面我们一直在通过分析我国人口普查出的人口数量过多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实际上,在每次人口普查中,我们还会注意到我们人口中的另一个问题,即人口在我国不同地区的数量多少分布的问题。
先请同学们查阅资料,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中哪一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数量最多?哪一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数量最少?我们自己所在的省的人口数量是多少?人口总数在5000万以上的省级行政区有哪几个?)
(学生回答:河南省最多,为9256万人;西藏自治区最少,为262万人。
自己省的人口数量是XXX 万人。
)
由于不同省份面积大小的差异,单纯看人口的数量,有时并不能很好地反映一个地区的人口到底是多还是不多,那么,请大家讨论以下,为了比较不同地区人口的多少,我们应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说明:略)
对了,通常用人口密度的数值来进行比较。
定义:平均每平方千米面积上的人口数。
公式: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人口数(人)/面积(平方千米
课堂练习:人口密度的计算
课文中就是用“我国人口密度图”来说明我国人口的分布特征的,请大家看图:我国人口密度图,分析我国人口的基本分布规律。
(学生分组讨论:略)
从我国人口密度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一些省区的人口密度更大,每平方千米可达500—600人;西部人口密度较小,多数地区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10人以下。
可见,我国人口的分布是东多西少。
(板书:二、人口东多西少)
如果我们将黑龙江省的黑河到云南省的腾冲连一条直线,可以看出,这条线以西地区的人口密度多为每平方千米100人以下,以东地区的人口多为每平方千米100人以上,所以,我们称这条直线为我国的人口地理界限。
(可介绍有关人口学家胡焕庸先生的相关知识)下面,我们来具体算算,真实的来体会一下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现状:
根据课文提供的资料,计算江苏、山东、新疆和西藏四省区人口密度,比较东部沿海两省区和西部内陆两自治区人口密度的大小,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的东西差异,简要分析形成原因。
(学生活动:略)
请大家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学生发言:略)
通过刚才的讨论、发言,相信大家对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分布特点是十分清楚的,至于形成这样的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的原因,等我们学习完了中国地理总论有关的内容后,会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今天,大家的认识还是不错的
最后,我们将今天学习的内容小节一下。
教学反思:
对初中学学生来说,真正理解有关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由于学生的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等的不足,对这些问题的理解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尤其是从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的亲身经验和体会出发,通过学生自己的感受来分析、了解我国人口众多带来的一系列负担,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学习、了解、分析各种不同的资料、现象等,让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事实来告诉学生有关我国的人口问题,从而,使学生能真正“关注我国人口的数量和增长的趋势”,进而让学生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国策的原因;另外,单纯采用介绍和讲解的教学方法,即使对有关人口问题讲得十分清楚,细致,学生难免会没有太大的兴趣,毕竟这一部分内容还是比较抽象的,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谓,因此,在教学中,建议教师更多地联系实际,介绍一些本地有关人口问题的突出现象,用典型的焦点问题、学生比较关心的话题作为突破口,由局部扩张到全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节学习的第二个重点是认识我国人口的分布大势,对人口在空间上的不均衡分布有一些比较直观的认识,课文中主要借用了“人口密度”的概念来加以说明,由于上学期学生在学习有关人口问题时就接触过“人口密度”的概念,所以这里不必详加说明,可以将有关概念简单复习说明一下,重点是指导学生阅读“我国的人口密度图”,课文中设计的活动是比较好的辅助学习方法,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完成其中的人口密度的计算和比较,加深学生对东西部地区人口稠密和稀疏的量化理解,如果,学生提到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问题时,教
师不要回避,可以引导学生从家乡的生活条件(尤其是自然条件的好坏)对人们的居住场所的影响等方面加以分析,指出自然条件在其中的作用,同时,鼓励学生学好自然地理,充分理解有关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问题。
总的感觉,要把本节课上好,得到学生的认可,教师对资料的把握和应用,将有关的事实和现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等等十分关键,可以说,能否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质疑、说明个人的不同观点等,是本课学习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