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任务简介
曾国藩——历史人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字伯涵,号涤生,原名曾子城,清朝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人,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曾国藩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一生官至两江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死后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曾国藩家书》一书收录了曾氏从年轻至去世前的百余篇较有代表性的家书,按内容大抵可分为治军、为政、修身、治学、持家、处世、理财、交友、用人等章。
由这些书信,可窥斑见豹地探索曾氏一生之行为思想,从中感受到清朝末年的政治风云变幻和他仕途春风得意背后的感觉,由于树大招风,功高盖主,封建王朝随时都有再上演“走兔死,狡狗烹”的时代悲剧,所以他虽身居高位,但内心却如履
薄冰,如临深渊。
曾氏家书是一面镜子,真实折射出了曾国藩复杂的内心世界,该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的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
曾国藩
毛泽东:予于近人,独 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 杨一役,完满无缺。
蒋介石多次告诫他的子 弟僚属:“应多看曾文正, 胡林翼等书版及书札”, “曾文正家书及书札......, 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他 审订《曾胡治兵语录注释》 时说:曾氏已足为吾人之师
唐浩明,作家、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湖南衡阳人, 1946年生,先后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华中师范学院, 后入岳麓书社工作。著有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 《杨度》、《张之洞》等,整理出版《曾国藩全集》。 2006年12月15日,“2006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 重磅发布,唐浩明以82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 富豪榜第6位,引发广泛关注。
“湘乡派”是近代古文 流派之一,因其代表人物曾 国藩为湖南湘乡人而得名。 湘乡派继承并发展了清代桐 城派古文,扩大了桐城派的 影响。于桐城派标榜的义理、 考据、辞章之外,又加“经 济”一条,使文章内容更加 面向社会现实。为文少禁忌, 奇偶并用,舒展雄厚。
清代姚鼐所编 各类文章总集
曾国藩编选《经史百 家杂钞》,补充了姚 鼐《古文辞类纂》摒 弃经史的缺陷
曾国荃 左宗棠 胡林翼 彭玉麟 李鸿章 刘坤一 罗泽南 李续宾
两江总督,一等伯爵,湘军重要将领 闽浙总督,楚军首领,二等恪靖侯 湖北巡抚,湘军重要将领 两江总督,湘军重要将领 直隶总督,一等肃毅侯,淮军首领 两江总督,湘军重要将领 湘军将领 湘军将领
1864年7月19日,天京失 陷,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 运动就此失败。曾国藩、 曾国荃以及湘军的声望此 时达到顶点。
左宗棠: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梁启超: 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中国, 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 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 终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 震古烁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 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 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 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吾以为曾文正公今而犹壮 年,中国必由其手获救。
曾国藩资料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
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毛泽东曾说:“愚意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
博学如基础,今人无学,故基础不厚,进惧倾记。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
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表达出对这位已故乡人的推崇之情军事功劳咸丰二年(1852年)十一月,太平军自湖南北出,攻克汉阳。
咸丰三年(1853年),曾国藩创立地方团曾国藩铜像练,称为湘军。
分陆军、水师两种,士兵则招募湘乡一带农民为主,薪俸为一般绿营的三倍左右,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
咸丰四年(1854年),总计有陆军十三营六千五百人,水师十营五千人,会集湘潭,誓师出征。
初战在岳州、靖港败于太平军,接连吃败战,曾国藩几跳水自尽,在上书时,只能以「屡败屡战」自嘲。
后沉静自省,重整旗鼓,复占岳州、武昌,太平军势力退出湖南。
咸丰八年(1858年5月),攻占九江,气势如虹;咸丰十年(1860年),曾国荃包围安庆,以「扎硬寨,打死仗」闻名。
同治三年(1864年),湘军攻破天京(南京)。
太平军抵抗湘军,让湘军吃足苦头,南京城破时,曾国藩说:「今粤匪之变,蹂躏竟及十六省,沦陷至六百余城之多,而其中凶酋悍党,如李开方守冯官屯、林启容守九江、叶芸来守安庆,皆坚忍不屈。
此次金陵城坡,十万余贼无一降者,至聚众自焚而不悔,实为古今罕见」。
曾国藩入南京后,信守对将士们的诺言,「……分段搜杀,三日之间毙贼共十余万人,秦淮长河,尸首如麻,……三日夜火光不息。
」(李圭:《思痛记》)曾国荃杀人如麻,纵兵焚城,「雪帅」彭玉麟见状不满,先后二次(1861年安庆之围与1864年金陵之围)致函曾国藩,要求大义灭亲。
历史人物曾国藩
曾国藩还以气学在生成论方面的资源来弥补理学 之局限,谓“张子之《正蒙》,醇厚正大,邈焉 寡俦”。依着气学的思路,曾国藩认为,天地万 物均因禀气而生,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最终基元。 在禀气而生这个意义上,天地万物是“同体”的。
不过,曾国藩同时认为,虽太和絪緼之气流行不 止,天地万物最初所得之气“均耳”,但人与物、 圣人与常人实所禀有之气并不相同。就人与物相 对而言,人得气之全,物却仅得气之偏;故人有 知性,而物仅得物性。就人类而言,圣人所禀之 气清且厚,常人所禀之气却浊而薄。
1.《治学论道之经》 2.《持家教子之术》 3.《疆场竞斗之计》 4.《处世交友之道》 5.《修身养性之诀》
• 毛泽东“独服曾文正” • 蒋介石推崇曾国藩 • “誉之为圣相,谳之为元凶” • 《曾国藩家书》影响历久不衰 • “一生爱钱”之谜
曾国藩故居
• 曾国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学,但对于程朱之学并未 盲目崇拜,事实上,他对于宋明儒学其他支派的 思想亦多所汲取。宋明理学实际上分为气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和心学三个学术派别。
• 曾国藩在政治实践和军事斗争中也渐渐地看到了 程朱理学“指示之语,或失于隘”、或“病于 琐”、或“偏于静”的局限。在这种情形下,曾 国藩对心学表现出了宽容的学术姿态。对于程朱 理学与陆王心学之学术争辩,他认为对于两家之 争应取其同,避其异,扬其长,兼收并蓄,扬长 避短,推进儒学的发展。
• 1838年(道光十八年)28岁会试中 第三十八名贡士。试后改名国藩。
• 殿试取在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 进士出身。朝考列第一等第三名, 道光帝拔置第二名。授翰林院庶 吉士。
• 1853年(咸丰三年)43岁,1月21日,接 帮办湖南团练旨。 • 1861年(咸丰十一年)51岁,9月5日, 湘军攻陷安庆。12月,在安庆创办内 军械所。 • 1870年(同治九年),60岁,6月,天 津教案发生,奉命前往处理。 • 1872年(同治十一年),62岁,3月12 日,在两江总督府逝世,追赠太傅, 谥文正。
旷代硕儒曾国藩
旷代硕儒曾国藩曾国藩,字伯函,号涤生,1811年生于湖南省双峰县荷叶乡天坪村。
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
父亲曾麟书为塾师秀才,饱读诗书。
近代湖南极奉行耕读传家,曾国藩家亦如此,以"富不丢猪,穷不丢书"为丕振家风的法宝。
曾国藩6岁入塾,8岁能诵四书、五经,14岁已读周礼、史记、文选,21岁考取秀才,28岁考中进士。
从此踏入仕途,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官至二品。
1852年回藉奔母丧,奉旨在家乡创办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授光禄大夫、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勇毅侯,成为文人封武侯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1872年3月病逝两江总督督署,追赠太傅,谥文正。
曾国藩,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引人注目的晚清第一名臣,是一个极富争议的传奇人物。
清政府赞他,"学有本源,器成远大,忠诚体国,节劲凌霜。
"门生故吏颂他德埒诸葛,功迈萧、曹,文比韩、欧。
也有人骂他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是遗臭万年的"汉奸"。
正如章太炎先生所言:"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当代两个政治对立的"巨头"毛泽东和蒋介石对曾国藩又都持推崇态度。
毛泽东认为曾国藩为"大本大源"之人,"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蒋介石更是奉曾国藩言行为圭臬,"要救国复兴就不可不效法曾、胡"。
他审订《曾胡治兵语录》作为黄埔军校教材,并悉心增补。
拔开历史的云雾,曾国藩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勇猛精进,卓绝艰苦,其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的精神无不令后人叹绝!征剿太平天国,曾国藩其功在此,其毁誉也在此。
象满怀"忠君报国"思想的中国传统士大夫一样,曾国藩一旦受命,他就得义无反顾地担负起救亡图存的重任。
曾国藩 历史人物介绍
主要思想,文学成就及后人评价
• 曾国藩认为:“养生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贫, 三曰节欲,四曰每夜临睡前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 ”养生之道,“视”、“息”、“眠”、“食”四字 最为要紧,养病须知调 卫之道。 • 曾国藩为自己立下课程十二条: • 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 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 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 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 • 读史:念三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每 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 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 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 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
曾国藩
•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 湖南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旧属湘乡县)。晚清重臣,湘军的 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 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 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 出生地:湖南长沙府湘乡县
• 出生日期:公元1811年11月26日
• 逝世日期:公元1872年3月12日
• 1811年(嘉庆十六年)11月26日(农历10月11日)生于湖南省娄底市双 峰县荷叶乡天平村, 乳名宽一。 1815年(嘉庆二十年)5岁 在家识字读 书。一年后入家塾“利见斋”。 • 1840年(道光二十年)30岁 5月,庶吉士散馆,列二等十九名,授 翰林院检讨。7月,得病,经欧阳兆熊、吴廷栋治疗、护理,两月始愈, 三人遂成好友。 •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31岁 8月,偕倭仁往谒理学大师唐鉴,请 教治学之方,检身之要。“考德问业”,“为义理所熏蒸”。11月,任国史 馆协修,遍鉴前史,辨具得失。是年,喜读胡林翼赠送的《陶文毅公文 集》。写作《里胥》,直道民间疾苦,鞭笞腐败吏治。 •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32岁 致力程朱之学,每日必做日课:早起、 主敬、静坐、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忘 所能、作字、夜不出门。 •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33岁 4月,升任翰林院侍讲。7月,钦命为 乡试(四川)正考官。8月,补授翰林院侍讲。12月,充文渊阁校理。 •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34岁 8月,郭嵩焘引江忠源来见,结为师 生。派充翰林院教习庶吉士。 •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35岁 10月,升翰林院侍讲学士。李鸿章入 京会试,以年家子投其门下受业。 • 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36岁 1月,充文渊阁直阁事。自书其书舍 曰:“求阙斋”。夏秋间,养病城南报国寺,与同寓刘传莹就汉学、宋学 深入研讨,知学须返本务要,“执两用中”。 •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37岁 7月,升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街。 11月,钦派武会试正总裁,殿试读卷大臣。 • 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38岁 3月,子纪鸿生。10月,辑录古今名
曾国藩简介PPT
14岁时与父亲一起参加长沙童子试,不幸的是这一次他和他的父亲纷纷落榜, 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失败。 第二次道光统治的第十年,刚刚年满20岁的曾国藩在父亲安排下去了现在非常出名 的衡阳双桂书院求学,然而天不遂人愿,继他参加童子试失败后,这一次他参加长 沙府试又失败了。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于道光十三年他终于中了秀才,拥有了 进入县学的资格,然后再一步一步的成就了“天下之能臣”。
1、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2、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3、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感谢观看
一、曾国藩简介 二、曾国藩经历 三、1872年3月12日 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 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出生于普通家庭,自幼好学,6岁入私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五经 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 道光十八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 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历多年鏖战攻灭太平天国
曾国藩人物简介
[键入文字]
曾国藩人物简介
曾国藩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清代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姓名:曾国藩
生卒年:18111872 年
籍贯:湖南湘乡
曾国藩祖辈以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
曾国藩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日以读书为业。
28 岁考中进士,从此踏上仕途,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
10 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稽查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可谓官运亨通。
曾国藩是清王朝由盛世转为没落、衰败的过渡、动荡时期的重要人物,他在当时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正是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才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
曾国藩毕生追求立德、立功、立言,是儒学文化最典型的实践者,他克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了书生报国的愿望。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曾国藩在湘潭集结组建陆军13 营、水师10 营,加上勤杂人员共1.7 万余人的湘军,担负起剿灭太平天国的重任。
曾国藩历尽千辛万苦,几度出生入死,后勾结列强,终于在同治三年(1864 年)攻破天京,镇压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
因此,他被封为一等毅勇侯,成为清代文人封武侯的第一人,加太子太傅、兵部尚书衔,又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取得军政大权。
由一介书生而成为一个统领群伦的中兴名臣。
1。
曾国藩 中国近代名人介绍
持家教子之术
八本曰:“读书以训诂为本; 作诗文以声律为本;事亲以 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 为本;立身以不妄言为本; 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做官以 不爱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 为本”,三致祥曰:“孝致 祥,勤致祥,恕致祥。”
疆场竞斗之计
曾国藩以编练湘军起家,书生治国,镇 压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其军事思想内涵极丰,确有 过人之处。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 “兵少而国强”,“兵愈多,则力愈弱; 饷愈多,则国愈贫”。他购买洋枪、洋炮、 洋船,推进中国军队武器的近代。治军以 严明军纪为先,同时着意培养“合气”, 将士同心,他认为“将军有死之心,士卒 无生之气”。选择有四点要求:“一曰知 人善任,二曰善觇敌情,三曰临阵胆实识, 四曰营务整齐”。曾国藩军事思想中最丰 富并值得今人借鉴的是其战略战术。
中兴名臣—— 曾国藩
曾国藩简介 1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 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 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 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 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 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 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 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 一等毅勇侯。
曾国藩简介 2
姓名:曾国藩 别名:曾剃头,曾伯函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 湖南省长沙 出 生日期:公元1811年11月26日 逝世日期:公元1872年3月12日 职业:两江总督,直隶总督 毕业院校:私塾 代表作品:《治学论道之经》, 《持家教子之术》
后世评价
中国现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都高度评价过 曾国藩。毛泽东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于 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即使是在毛泽东晚年,他还曾说: 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蒋介石对曾氏更是顶礼膜拜, 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他把《曾胡治兵 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公全集》 常置案旁,终生拜读不辍。据说,他点名的方式,静坐养生的 方法,都一板一眼模仿曾国藩。曾国藩的个人魅力,由此可见 一斑。 蔡锷将军对曾氏以爱兵来打造仁义之师的治兵思想推崇备 至。 左宗棠对曾国藩的挽联: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 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曾国藩生平
曾国藩曾国藩(1811年11月21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
中国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中兴名臣」之一,也是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人,现属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
曾国藩的一生是和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分不开的。
1852年,曾国藩因母丧在家。
这时太平天国的革命风暴已席卷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是这支腐朽的反革命武装不堪一击,完全丧失了抗拒革命大军的能力。
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革命势力的发展,这就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机会。
1853年1月,清廷命曾国藩为帮办团练大臣,在湖南督办团练。
曾国藩顾不得守制三年的大礼,积极行动起来,开始了他一生反对太平天国的事业。
他知道,如果按照历来办团练的老办法,是对付不了大规模有坚强组织的农民力量的,因此他建议重新建立一支在绿营以外的正规军-湘军。
湘军的主要特点:一是利用封建宗法关系作为团结军队内部的纽带。
湘军的官兵,大抵都是通过同乡、同族、亲友、师生等关系挑选募集。
各营只服从营官一人,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
二是湘军的将领,大多选自受过孔孟之道熏陶,在科举道路上失意,一心想借军功猎取功名富贵的中小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
这些人平日以程朱理学相标榜,把保卫封建统治秩序作为自己奋斗的最高目标。
三是湘军以“卫道”为名,实际上却是一伙杀人放火的强盗。
在长沙团练的时候,曾国藩因杀人很多,就已经得到了“曾剃头”的绰号。
在和太平军作战中,曾国藩用劫掠财物、封官赏爵的办法来鼓舞士气,养成湘军凶悍领残的本性。
1854年初,湘军组成陆军十三营,水师十营,共一万七千多人,同年正式出师与太平军作战。
曾国藩以自己的名义,发出了一道檄文,诬称太平天国为“粤匪”,说他出来镇压革命,不仅是为了保卫清王朝,而且是为了保卫整个的旧传统。
历史人物曾国藩
保故 大 曾 护居 影 国 单巳 响 藩 位被 的 是 。列 历 我 为史国 全人近 国物代 重,史 点曾上 文国有 物藩重
曾国藩故居全貌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又名 毅勇侯第,是曾国藩的侯 府,坐落在位于湖南省娄 底市双峰县东部的荷叶镇 富托村,是典型的沿中轴 线对称的明清回廊式建筑 群体,始建于1865年。整 个建筑包括门前的半月塘、 门楼、八本堂主楼、三座 藏书楼、荷花池、后山的 鳥鹤楼、棋亭、存朴亭等, 占地面积4万多平米,建 筑面积1万平米。富厚堂 是全国保存无几的〝乡间 侯府〞。
曾国藩是著名的政治家。 对〝康乾盛世〞后清王朝 的腐败衰落洞若观火,提 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 〞。危急之时,需用德器 兼备之人,倡廉政之风, 行礼治之仁政。他要求〝 今日之州县,以重农为第 一要务〞。受两次鸦片战 争的冲击,他一方面十分 痛恨西方人的侵略,另一 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张 学习西方先进பைடு நூலகம்科学技术。
曾国藩出生于地主家庭,自 幼勤奋好学,六岁入塾读书, 八岁读八股文、诵五经。曾 先后在湘中秀才、举人,后 至京会试,几经落第,最后 成功,朝考列第一等第三名, 道光皇帝拔置第二名。他既 无家学,也无根底,却以一 介儒生,依靠自己的刻苦努 力,在封建科举制度下考取 了功名,踏上了仕途。
曾国藩在官场上获得了巨 大的成功。他升官最快, 十年之内连跳七级,37岁 官至二品。他做官最稳, 侍奉了道光、咸丰、同治 三代君王,历时34年,维 持了苟延殘喘的清政府统 治。他的政绩卓越,实现 了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 完成了立德、立功、立言 〝三不杇〞的大事业。
曾国藩:1811.11.26—1872.3.12
出生于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 镇,晚清重臣,湘军之父,清朝战 略家、理学家、政治家、文学家、 书法家。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 一,官至一品,升至两江总督、直 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 勇侯,谥曰文正。评论家评论:如 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 代历史上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 第一人,概括了曾国藩的个人作用 和影响。毛泽东说:〝予于近人, 独服曾文正〞,表达了对巳故乡人 推崇之情。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 响的人物之一。
曾国藩 简介
回家守孝。
曾国藩 事迹
• 太平军从广西进军湖南,围长沙,克武昌, 轻取沿江州县,江南大震,咸丰二年十二 月,曾国藩奉命在湖南帮办团练以抗拒太 平军。曾以罗泽南的乡勇为基础,“别树 一帜,改弦更张”。创办以“忠义之气为 主”的湘勇,将办团与办练分开,着重练 勇,网罗罗泽南、彭玉麟等一批程朱理学 信徒,以及同乡、同学、亲友为骨干将领, 知识分子为营官,招募身强力壮的农民为 士兵,组成一支地主阶级武装。
曾国藩简介,曾国藩个人资料
精心整理
曾国藩简介,曾国藩个人资料
曾国藩,初名子城,谱名传豫,字伯涵,号涤生;清朝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人,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中国近代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与胡林翼并称曾胡,因讨伐太平军时,有大肆屠杀平民之情事,而与其弟曾国荃被称为曾剃头或曾屠户。
曾国藩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
同治年间封一等毅勇侯,又授世袭罔替,谥文正。
个人概况姓名: 个动,之一。
8岁年中举人。
此后赴京会试,一再落榜。
十八年,始中第三十八名贡士,旋赴殿试,中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
朝考选翰林院庶吉士。
自此供职京师,结交穆彰阿、倭仁及唐鉴等。
二十七年任四川乡试正考官,二十八年升侍读,后年升侍讲学士。
二十七年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二十九年任礼部右侍郎,旋兼兵部右侍郎。
三十年兼署工部右侍郎。
咸丰二年兼署吏部左侍郎。
后丁忧在湘乡老家,此
精心整理
时奉诏以礼部侍郎身份帮同湖南巡抚督办团练,创建湘军。
最后升至总督,官居一品。
他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
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曾国藩简介资料
曾国藩简介资料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下面是为你整理的曾国藩简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曾国藩简介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
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
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
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
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
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嘉庆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1811年12月26日) ,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
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
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
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
曾国藩五岁启蒙,六岁入家塾“利见斋”。
道光六年(1826年)春,应长沙府童子试,名列第七名。
道光十年(1830年),前往衡阳唐氏宗祠读书,一年后转入湘乡涟滨书院。
曾国藩简介 晚清重臣湘军创立统帅者曾国藩生平
[键入文字]曾国藩简介晚清重臣湘军创立统帅者曾国藩生平曾国藩(1811 年11 月26 日-1872 年3 月12 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
晚清重臣,湘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清朝战略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毛泽东曾说:“愚意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
博学如基础,今人无学,故基础不厚,进惧倾记。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
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表达出对这位已故乡人的推崇之情。
曾国藩(1811-1872 年),湖南湘乡人,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虽已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
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
这句话从某一角度,概括了曾国藩的个人作用和影响。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 岁入塾读书。
8 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 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同年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列为优等。
父麟书,有田产,不事耕种,醉心功名,然童试17 次皆不第,父设馆授徒。
曾国藩幼从父学。
道光十三年(1833)入县学为秀才。
翌年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同年中举人。
此后赴京会试,一再落榜。
十八年,始中第三十八名贡士,旋赴殿试,中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
朝考选翰林院庶吉士。
自此供职京师,结交穆彰阿、倭仁及唐鉴等。
二十七年任四川乡试正考官,二十八年升侍读,后年升侍讲学士。
二十七年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二十九年任礼部右侍郎,旋兼兵部右侍郎。
三十年兼署工部右侍郎。
咸丰二年(1852)兼署吏部左侍郎。
曾国藩是个怎样的人
曾国藩是个怎样的人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他一生创建湘军,镇压太平天国,仕途顺畅,为了清王朝培养了不少的人才,其所留下的一些家书对后世更是产生巨大的影响,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曾国藩是个怎样的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曾国藩是个怎样的人曾国藩,清朝晚期人,字伯涵,号涤生,曾国藩是晚清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人,他从一介书生到进京赶考,进了进士之后又一直留在京城,短短十年时间,连续升职七次,年仅37岁就已经官至二品,这在清朝历史上也只是独一份的。
后来恰逢太平天国乱世,当时正是因母丧而在家的曾国藩趁势在家乡创建了湘军,并且作为统帅者,曾国藩带领湘军和其他的义军一起历尽艰苦的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挽大厦于将倾,救清朝于乱世,因为这巨大的功绩,被封为了一等勇毅侯,这是清朝以来第一个以文人封武侯的人。
后来又升职至一品大员。
曾国藩的一生为官平稳,可以说是实现了文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终极目标,为后世留下了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曾国藩一生所处的年代,正是国家由盛转衰,动荡不安的年代,俗话说的好“乱世出豪杰”,正是这样的乱世造就了曾国藩的一生。
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努力,一度呈现出同治中兴的盛况,险些就力挽狂澜,将清朝从危机之中救回。
作为同治中兴的时期的主力,曾国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让曾国藩成为了近代最具影响力最具争议的人物。
曾国藩是怎么死的同治十一年二月,曾国藩在南京病逝,曾死后,朝廷给“文正”作为他的谥号,在处理完天津教会案后,曾国藩被民众所排斥,朝廷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让曾国藩回到两江总督的位置,似乎是命中注定般,曾国藩一生最光辉的时候就是和他的湘军,镇压太平军,现在暮年又把老夫派回到这里,朝廷是想让我安享晚年吗,真实造化弄人,想我曾国藩,好歹也是清朝忠臣,却也落得这个地步。
之后他又向朝廷上书,主张向西方派遣留学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向海外进军,四十名中国幼童前往美国,为洋务运动的推进做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幻灯片制作:xxx
20分
材料搜集:
xxx
19分
版面设计:
xxx
19分
2011级英教一班 四组
内容制作: xxx
19分
校正:
xxx
19分
晚清第一名臣 ———曾国藩
•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 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 物,被称为晚清"第 一名臣",后来者推 崇其为"千古完 人"、"官场楷模"。
曾国藩与太平天国
1. 湖口之战 1855年(清咸丰五年)1月至2月,太平军西征败湘军水师。 2.江宁之战 1853年(清咸丰三年)3月,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攻占江苏江宁(今 南京)作战。
3.天京保卫战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中,太平军为抗击湘军围攻天京(今南京)而进行的 防御作战。
曾国藩与洋务
•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 早的近代化运动,而洋务运动 的发起人而洋务运动的发起人 倡导者,最早的实践者,正是 曾国藩。 • (一) 曾国藩促进了中国军事工业的近 代化 • 他率先筹设了中国第一家近代军事工厂-安庆内军械所,虽然一开始是一个手工作 坊,但他们造出了中国第一艘轮船“黄鹄 号“。 • (二)促进了民族工业的近代化 • 他与学生李鸿章共同创办了江南机器制造 局,办起了中国第一家大型使用机器生产 的近代工厂
曾国藩与湘军
• 清朝对军队的管理很严,凡须用兵,由朝廷供兵 供饷粮,战役结束,将领功过赏罚完毕,便将军 队交回政府。但当太平天国起事时,朝廷的八旗、 绿营兵已腐败透顶,无兵可调;又兼以次第而来 的赔款条约,也无饷粮可调,才由着曾国藩以湘 兵起家,几乎养为家私而朝廷竟调不动其一兵一 卒,后攻克金陵,湘兵的威势于斯盛矣。。湘军 团队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用书生典兵,1894年, 湘军在牛庄与日军死战,全军覆没,至此湘军告 别历史舞台。
• (三)曾国藩促进了中国海军的近代化
• 建立近代海军是前无古人的事业,经验缺乏,困难重重,但曾国藩忧国忧民,勇于任事,从轮船的 制造,到海军的建制,从水兵的招募与训练,到海军经费的筹集和水师章程的制订等,都作了许多 的探索。曾国藩对中国海军建设的筹划与支持,促进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中国海 军的近代化。
• (五)曾国藩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 1872年,曾国藩采纳容闳的建议,派幼童到美国留学,揭开了我国向西方派 遣留学生的历史。此举推动了中国的对外开放、中西文化交流,促进了我国 教育的近代化,以及新式知识分子队伍的形成
历史评价
• 曾国藩虽然镇压过太平天国起义,犯有一定的历史罪过,但是从他的 整个一生来看,可以说是功大于过,应该划入中国近代进步爱国人物 之列。 • 第一,关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问题。有学者认为,曾国藩镇压太平天 国起义固然有罪,但不能将其无限扩大。事实上,太平天国在后期已 经转化成为一个封建制的神权主义政权,曾国藩镇压了它,结束了两 个封建政权长期对峙的局面,有利于中国的重新统一和社会秩序的稳 定,在客观上减轻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干涉,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 • 第二,关于开展洋务运动问题。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发起者,他创立 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设立翻译馆,奏派幼童出国留学等举 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 因此,他的这些历史功绩还是应该予以肯定的
• (四)曾国藩促进了中国科学技术的近代化
• 在曾国藩的主持下,江南制造局不仅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基地,而且是中国近代科学技 术的扩散中心、辐射中心。1866年,江南制造局设立翻译馆,大量翻译西方科学技术 书籍,“声、光、化、电、营阵、军械各种实学,遂以大明,此为西欧文明输入我国 之滥觞”。这些书籍不仅为培养我国近代科学技术人才作出了贡献,而且对近代思想 界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康有为、谭嗣同最初接触西学,就是从这些书籍入门的。江南 制造局一创办,还附设了一机械学校,培养生产技术力量,开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先 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