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五年级上语文 曾国藩简介
曾国藩
军事功劳
创建湘军水陆二师;平定太平天国运动; 创建中国第一支海军;兴建军工。
思想学术
为政,行政之要,首在得人;财政经济,理财之道,全在酌盈剂虚, 脚踏实地,洁己奉公;农业,将农业提到国家经济中基础性的战略地位。 军事思想:兵不在多而在于精;主张军政分理,扣负其责;治军以严明军纪 为先,同时着意培养“合气”;战略战术丰富多变。 修身养性:修身十二款;修身四端;养生五事;日课十三条等。
唐浩明
曾国藩
1、人物概况 2、生平成就 3、几点感想
人物概况
中文名:曾国藩 别 名:曾伯函,曾文正,曾剃头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职 业:两江总督,直隶总督 出生地:湖南长沙府湘乡县 出生日期:公元1811年11月26日 逝世日期:公元1872年3月12日 毕业院校:私塾 主要成就: 创建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的 发起者之一 代表作品: 《治学论道之经》《持家教子之术》《冰鉴》 封 爵: 一等毅勇侯
性格
坚忍:做官以忍பைடு நூலகம்为第一要义。 平实:一要平和,二要求实。 敬恕:敬以持躬、恕以待人。 勤恒:勤于事功,勤于学业, 勤于修身,勤于教子。 俭廉:居家莫过于守俭; 做官莫过于守廉。 谦谨:谨即谦恭也,谦则不遭人忌,恭则 不受人侮。
生平成就
文学成就
继承桐城派而又自立风格,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 选编了一部《经史百家杂钞》以作为文的典范;著作不下百 数十卷,名曰《曾文正公全集》,传于世。
修身十二款: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
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所能、作字、夜不出门。 修身四端:慎独则心泰,主敬则身强, 求仁则人悦,思诚则神钦。 养生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忿,三曰节欲, 四曰每夜临睡前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5《古人谈读书》曾国藩简介新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5《古人谈读书》曾国藩简介新人教版【曾国藩】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
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
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
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
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
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文学曾国藩继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风格,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乃湖湘文化的重要代表。
他论古文,讲求声调铿锵,以包蕴不尽为能事;所为古文,深宏骏迈,能运以汉赋气象,故有一种雄奇瑰玮的意境,能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为后世所赞。
曾氏宗法桐城,但有所变革、发展,又选编了一部《经史百家杂钞》以作为文的典范,非桐城所可囿,世称为湘乡派。
清末及民初严复、林纾,以至谭嗣同、梁启超等均受他文风影响。
所著有《求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日记》、《奏议》、《家书》、《家训》及《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
不下百数十卷,名曰《曾文正公全集》,传于世。
曾国藩__中兴名臣
治学论道之经
曾国藩是清末著名 的理学大师,学术造诣 极深。他说:“盖真能 读书者,良亦贵乎强有 力也”,要有“旧雨三 年精化碧,孤灯五夜眼 常青”的精神。文章写 作,需在气势上下功夫, “气能挟理以行,而后 虽言理而不灰”。清韵 不匮,声调铿锵,乃文 章第一妙境”。
持家教子之术
通过对家庭成员的 八本三致祥教育,曾家 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 好儿女,尽管是侯门大 族,100多年来未见有 纨绔子弟,这不能不说 是曾国藩教育思想的成 功。 八本曰:“读书以 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 律为本;事亲以得欢心 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 本;立身以不妄言为本; 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做 官以不爱钱为本;行军 以不扰民为本”,三致 祥曰:“孝致祥,勤致作为近代著名的政 治家,对“乾嘉盛世”后清王 朝的腐败衰落,洞若观火,曾 国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 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 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 治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 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已 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惩。至 于关系国运民生的财政经济, 曾国藩认为,理财之道,全在 酌盈剂虚,脚踏实地,洁已奉 公。曾国藩将农业提到国家经 济中基础性的战略地位,他认 为,“民生以穑事为先,国计 以丰年为瑞”。。
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山祖师
曾国藩自称:“鄙人乃训练之 才,非战阵之才”,他教导士兵 “说法点顽石之头,苦口滴杜鹃之 血”。他以儒家精神练兵,使湘军 成为一支有主义的队伍,他作《爱 民歌》传唱,使湘军声威大震,毛 泽东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即 以此为蓝本,蒋介石黄埔建军时, 也将他的《爱民歌》印发学生演唱, 收效甚大。他看到洪秀全崇拜天主 教不合中国国情,写一篇《讨粤匪 檄》,使许多知识分子脱去长衫, 率瓴黑脚杆的相实农夫,投到湘军 的旗臶之下,同太平军作战并取得 了最后胜利。
曾国藩简介曾国藩名人传记
曾国藩简介曾国藩名人传记曾国藩( 1811—1872 ) ,湖南湘乡人。
曾国藩的祖父名玉屏,字星冈。
他“早岁失学,壮而引为深耻。
” 耻什么?就是缺少名望。
因此他把希望寄托在后代,决心让后代发奋读书,遵循封建时代由科举而做官的正途。
曾国藩的父亲名麟书,字竹亭,自幼读书。
他十几岁始应童子试,一连考了十七场,到四十三岁两鬓已经斑白,才补了县学生员,成为一名老秀才。
国藩五岁开始在家塾随父亲读书。
在曾麟书的督责下,曾国藩九岁时就读完了“五经” 开始学作八股文。
1826年,他十六岁,去应长沙府试,名列第七,1834 年,二十四岁,肄业于岳麓书院。
是年他参加乡试,中第三十六名举人,年底,入都参加会试。
曾国藩在北京连续两次参加会试落第。
1838 年,再入都会试,中第三十八名进士。
因为成绩优良,便选入翰林院的庶常馆深造,当了庶吉士。
1840 年,曾国藩以庶常馆散馆授检讨而登入仕途。
这是他的生活、思想的一个转折。
以前,他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制艺,以图科举,此后,直到组织镇压农民起义的反动武装,首尾十年,曾国藩潜心于诗文古辞、宋明理学,把自己修养成为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理学家。
曾国藩踏上仕途的那一年,1840 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1842年 8 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长期闭锁的大门被打开了,中国社会从此一步步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滑行。
从 1842 到1852 的十年中,曾国藩过着安闲的京官生活。
他担任过翰林院侍讲、侍读,国史馆协修。
这些官职地位不低,但没有实权,也无事可做,正像曾国藩给他父亲信上说的,不过是“储才养望之地” 而已。
又担任过礼部、工部右侍郎等职,实际生活情况与在翰苑差不多。
可是,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由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引起的深刻变化,酝酿着、展开着激烈的阶级斗争。
鸦片战争大量的战费支出,战争失败后巨额的赔款,都加在人民头上。
五口通商,关税协定,外国商品自由地、日益增多地向中国倾销,鸦片输入也逐年激增,这一切使得白银哗哗地外流。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曾国藩简介
【曾国藩】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
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
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
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
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
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文学曾国藩继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风格,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乃湖湘文化的重要代表。
他论古文,讲求声调铿锵,以包蕴不尽为能事;所为古文,深宏骏迈,能运以汉赋气象,故有一种雄奇瑰玮的意境,能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为后世所赞。
曾氏宗法桐城,但有所变革、发展,又选编了一部《经史百家杂钞》以作为文的典范,非桐城所可囿,世称为湘乡派。
清末及民初严复、林纾,以至谭嗣同、梁启超等均受他文风影响。
所著有《求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日记》、《奏议》、《家书》、《家训》及《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
不下百数十卷,名曰《曾文正公全集》,传于世。
另著有《为学之道》、《五箴》等著作。
书法曾国藩在书法上的突出成就一直为他历史上的重大影响所掩盖。
曾国藩生平简介与评价
曾国藩生平简介与评价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
晚清重臣,湘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清朝战略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毛泽东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
对于曾国藩这个历史人物,可能了解的人没多少,毕竟他处于中国近代史的开始,清王朝的衰落时期,与此同时,在封建王朝的腐败堕落时期当代人民只能记得清王朝的腐朽,没人了解这些官员的功勋业绩。
曾国藩早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且是之后洋务运动的发起人之一,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中国现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都高度评价过曾国藩。
毛泽东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
即使是在毛泽东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蒋介石对曾氏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
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拜读不辍。
曾国藩被誉为修身齐家治国中华第一完人,平天下之言,对于晚清而言可能是正确的,毕竟他拯救了晚晴,打败了太平天国。
让苟延残喘的清王朝在此之后又得以统治中原一段时间,保住了大清江山。
曾国藩简介
曾国藩生于湖南一个普通耕读家庭,生活较为宽裕。
早年勤奋刻苦,天道酬勤,1838年中会试,从此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路
从1838年到1849年,曾国藩在京不断努力,得到重臣,皇帝的提拔,官位不断高升至礼部侍郎,兵部侍郎,其间招收了李鸿章等重臣,为后来筹建湘军打下坚实的基础。
1851年到1853年,太平天国起义逐渐壮大,咸丰皇帝下令命曾国藩筹练一支军队,从此开始了他人生的新篇章。
1853年他在家乡湖南着集人马,筹练湘勇。
他的军队军纪严明,士气高昂,有磅礴的气势和极强的凝聚力。
1864年,攻下南京,剿灭了太平军的绝大部分反叛势力,成功的平定了太平天国起义运动。
后任命剿捻,但没能成功。
在剿捻的同时他大兴洋务,为后来低于西方国家侵略做出巨大贡献。
1868年改任直隶总督,1870年处理天津教案,留下了不少骂名,那时的他已经心力憔悴,加之自己的声誉受到如此大的打击,生命也快走到了尽头。
同年改任两江总督,审查洋务运动的成果,上书申请派留学生学习西方,壮大国家,后于1872年3月20日离开人世。
对曾国藩的评价,褒贬不一,毛泽东,蒋经国,梁启超等对他评价极高,但也有人说他是汉之不肖子孙,伪君子,卖国贼等。
无论人们对他是褒是贬,面对先辈的经历,我们应从中借鉴学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我个人认为,曾国藩生于乱世,位极人臣,已是不易,他年轻时读书十分刻苦,顽强拼搏,值得学习。
后来为清政府服务时,平定了太平军,开展洋务运动,有利于当时的社会进步,处理天津教案过于软弱,留下骂名,为之惋惜。
总的来说无论是在为人,治家方面,还是在将来工作方面,我们可以从曾国藩身上和他所写的书信中学到很多。
最新-曾国藩简介 精品
曾国藩简介篇一:曾国藩生平简介与评价曾国藩生平简介与评价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
晚清重臣,湘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清朝战略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毛泽东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
对于曾国藩这个历史人物,可能了解的人没多少,毕竟他处于中国近代史的开始,清王朝的衰落时期,与此同时,在封建王朝的腐败堕落时期当代人民只能记得清王朝的腐朽,没人了解这些官员的功勋业绩。
曾国藩早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且是之后洋务运动的发起人之一,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中国现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都高度评价过曾国藩。
毛泽东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
即使是在毛泽东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蒋介石对曾氏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
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拜读不辍。
曾国藩被誉为修身齐家治国中华第一完人,平天下之言,对于晚清而言可能是正确的,毕竟他拯救了晚晴,打败了太平天国。
让苟延残喘的清王朝在此之后又得以统治中原一段时间,保住了大清江山。
曾国藩介绍
1853年(咸丰3年)43岁 ,1月21日,接帮办湖南团练旨。 1861年(咸丰11年)51岁 。9月5日,湘军攻陷安庆。 12月,在安关创办 内军械所。
1864年(同治3年)54岁。7月11日,湘军攻恰陷天京, 太平军宣告 失败。 7月,曾国藩赏加太子 太保、一等侯爵。 曾国荃赏太子少保、一等伯爵。 8月15日,奏准裁撤湘军25000人。
名人对曾国藩的评价
• • • • • • • • • • 李鸿章: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 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 世难逢天下才。 胡林翼:曾公素有知人之鉴,所识拔多贤将。 石达开:虽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规划精严,无间可寻,大帅如此,实起事以 来所未见也。 薛福成:曾国藩识人之鉴越轶古今,或邂逅于风尘之中,一见以为伟器,或物色于行 迹之表,确然许为导才。 杨昌济:宋韩、范并称,清曾、左并称,然韩、左办事之人,范、曾办事兼传教之人 也。 王闿运:用将则胜,自将则败。 容闳:故其身虽逝,而名闻千古。其才大而谦,气宏而凝,而为清代第一流人物,亦称 旧教之特产人物。 蔡锷:曾、胡俩公,中兴名臣之铮佼者,其人其事,距今仅半个世纪。 毛泽东:①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日易其 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②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蒋介石:辛亥以前,曾阅曾文正全集一书,……民国二年失败以后,再将曾氏之书与 胡左诸集,悉心讨究……实不愧为当世之名将。
1870年(同治9年)60岁 6月,天津教案 发生, 奉命前往处理。 1872年(同治11年)62岁 3月12日,在两江总督府逝世。 是月,清廷闻讣,辍朝三日。 追赠太傅《治学论道之经》 2、《持家教子之术》 3、《疆场竞斗之计》 4、《处世交友之道》 5、《修身养性之诀》
曾国藩人物简介
[键入文字]
曾国藩人物简介
曾国藩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清代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姓名:曾国藩
生卒年:18111872 年
籍贯:湖南湘乡
曾国藩祖辈以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
曾国藩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日以读书为业。
28 岁考中进士,从此踏上仕途,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
10 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稽查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可谓官运亨通。
曾国藩是清王朝由盛世转为没落、衰败的过渡、动荡时期的重要人物,他在当时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正是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才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
曾国藩毕生追求立德、立功、立言,是儒学文化最典型的实践者,他克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了书生报国的愿望。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曾国藩在湘潭集结组建陆军13 营、水师10 营,加上勤杂人员共1.7 万余人的湘军,担负起剿灭太平天国的重任。
曾国藩历尽千辛万苦,几度出生入死,后勾结列强,终于在同治三年(1864 年)攻破天京,镇压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
因此,他被封为一等毅勇侯,成为清代文人封武侯的第一人,加太子太傅、兵部尚书衔,又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取得军政大权。
由一介书生而成为一个统领群伦的中兴名臣。
1。
曾国藩 中国近代名人介绍
持家教子之术
八本曰:“读书以训诂为本; 作诗文以声律为本;事亲以 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 为本;立身以不妄言为本; 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做官以 不爱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 为本”,三致祥曰:“孝致 祥,勤致祥,恕致祥。”
疆场竞斗之计
曾国藩以编练湘军起家,书生治国,镇 压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其军事思想内涵极丰,确有 过人之处。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 “兵少而国强”,“兵愈多,则力愈弱; 饷愈多,则国愈贫”。他购买洋枪、洋炮、 洋船,推进中国军队武器的近代。治军以 严明军纪为先,同时着意培养“合气”, 将士同心,他认为“将军有死之心,士卒 无生之气”。选择有四点要求:“一曰知 人善任,二曰善觇敌情,三曰临阵胆实识, 四曰营务整齐”。曾国藩军事思想中最丰 富并值得今人借鉴的是其战略战术。
中兴名臣—— 曾国藩
曾国藩简介 1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 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 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 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 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 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 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 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 一等毅勇侯。
曾国藩简介 2
姓名:曾国藩 别名:曾剃头,曾伯函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 湖南省长沙 出 生日期:公元1811年11月26日 逝世日期:公元1872年3月12日 职业:两江总督,直隶总督 毕业院校:私塾 代表作品:《治学论道之经》, 《持家教子之术》
后世评价
中国现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都高度评价过 曾国藩。毛泽东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于 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即使是在毛泽东晚年,他还曾说: 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蒋介石对曾氏更是顶礼膜拜, 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他把《曾胡治兵 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公全集》 常置案旁,终生拜读不辍。据说,他点名的方式,静坐养生的 方法,都一板一眼模仿曾国藩。曾国藩的个人魅力,由此可见 一斑。 蔡锷将军对曾氏以爱兵来打造仁义之师的治兵思想推崇备 至。 左宗棠对曾国藩的挽联: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 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曾国藩生平
曾国藩曾国藩(1811年11月21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
中国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中兴名臣」之一,也是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人,现属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
曾国藩的一生是和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分不开的。
1852年,曾国藩因母丧在家。
这时太平天国的革命风暴已席卷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是这支腐朽的反革命武装不堪一击,完全丧失了抗拒革命大军的能力。
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革命势力的发展,这就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机会。
1853年1月,清廷命曾国藩为帮办团练大臣,在湖南督办团练。
曾国藩顾不得守制三年的大礼,积极行动起来,开始了他一生反对太平天国的事业。
他知道,如果按照历来办团练的老办法,是对付不了大规模有坚强组织的农民力量的,因此他建议重新建立一支在绿营以外的正规军-湘军。
湘军的主要特点:一是利用封建宗法关系作为团结军队内部的纽带。
湘军的官兵,大抵都是通过同乡、同族、亲友、师生等关系挑选募集。
各营只服从营官一人,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
二是湘军的将领,大多选自受过孔孟之道熏陶,在科举道路上失意,一心想借军功猎取功名富贵的中小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
这些人平日以程朱理学相标榜,把保卫封建统治秩序作为自己奋斗的最高目标。
三是湘军以“卫道”为名,实际上却是一伙杀人放火的强盗。
在长沙团练的时候,曾国藩因杀人很多,就已经得到了“曾剃头”的绰号。
在和太平军作战中,曾国藩用劫掠财物、封官赏爵的办法来鼓舞士气,养成湘军凶悍领残的本性。
1854年初,湘军组成陆军十三营,水师十营,共一万七千多人,同年正式出师与太平军作战。
曾国藩以自己的名义,发出了一道檄文,诬称太平天国为“粤匪”,说他出来镇压革命,不仅是为了保卫清王朝,而且是为了保卫整个的旧传统。
2019版最新部编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 上册 备课素材 第八单元 第25课《古人谈读书》曾国藩简介
【曾国藩】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
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
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
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
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
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文学曾国藩继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风格,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乃湖湘文化的重要代表。
他论古文,讲求声调铿锵,以包蕴不尽为能事;所为古文,深宏骏迈,能运以汉赋气象,故有一种雄奇瑰玮的意境,能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为后世所赞。
曾氏宗法桐城,但有所变革、发展,又选编了一部《经史百家杂钞》以作为文的典范,非桐城所可囿,世称为湘乡派。
清末及民初严复、林纾,以至谭嗣同、梁启超等均受他文风影响。
所著有《求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日记》、《奏议》、《家书》、《家训》及《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
不下百数十卷,名曰《曾文正公全集》,传于世。
另著有《为学之道》、《五箴》等著作。
书法曾国藩在书法上的突出成就一直为他历史上的重大影响所掩盖。
曾国藩 简介
回家守孝。
曾国藩 事迹
• 太平军从广西进军湖南,围长沙,克武昌, 轻取沿江州县,江南大震,咸丰二年十二 月,曾国藩奉命在湖南帮办团练以抗拒太 平军。曾以罗泽南的乡勇为基础,“别树 一帜,改弦更张”。创办以“忠义之气为 主”的湘勇,将办团与办练分开,着重练 勇,网罗罗泽南、彭玉麟等一批程朱理学 信徒,以及同乡、同学、亲友为骨干将领, 知识分子为营官,招募身强力壮的农民为 士兵,组成一支地主阶级武装。
曾国藩的生平简介
曾国藩的生平简介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字伯涵,号涤生,原名子城,派名传豫,清湘乡县荷叶塘(今双峰荷叶乡)人。
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23岁取秀才,入县学;24岁入岳麓书院,中举人;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
后因丧母回乡丁忧,恰逢太平天国横扫湖湘,他因势在家乡创办湘军,为清王朝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
1811年(嘉庆16年)11月26日(农历10月11日)生于湖南省双峰县荷叶乡天平村,乳名宽一。
1815年(嘉庆20年)5岁在家识字读书。
一年后入家塾“利见斋”。
1826年(道光6年)16岁春,应长沙府试(童子试),名列第七。
1830年(道光10年)20岁就读于衡阳唐氏宗祠,师从汪觉庵。
一年后转入湘乡涟滨书院。
改号涤生。
1833年(道光13年)23岁。
秋,参加湘乡县试,考取秀才。
1834年(道光14年)24岁。
春,入岳麓书院。
秋,参加乡试中第三十六名举人。
冬,入京准备会试,途径长沙,始与刘蓉相交。
1835年(道光15年)25岁。
4月,会试落第,留京寓长沙会馆读书。
1836年(道光16年)26岁。
春,恩科会试再次不第,出京返家。
至长沙,与刘容、郭嵩焘在湘乡会馆相聚两个月。
1838年(道光18年)28岁。
会试中第三十八名贡士。
试后改名国藩。
殿试取在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
朝考列第一等第三名,道光帝拔置第二名。
授翰林院庶吉士。
年底乞假返家。
1839年(道光19年)29岁。
夏,出衡阳,谒杜工部祠、石鼓书院。
秋,出邵阳,察访武岗、新化、兰田、永丰。
12月,子纪泽生,离家起程赴京。
本年起始作日记,持之以恒,至终不辍。
1840年(道光20年)30岁。
5月,庶吉士散馆,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检讨。
7月,得病,经欧阳兆熊、吴廷栋治疗、护理,两月始愈,三人遂成好友。
曾国藩简介
曾国藩简介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晚清重臣,湘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毛泽东有曰:“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表达出对这位已故乡人的推崇之情。
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虽已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
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
这句话从某一角度,概括了曾国藩的个人作用和影响。
曾国藩一生笃好学问,作文每日不辍,是名副其实的儒家.欧阳兆熊说曾国藩一生三变:早年讲理学;办理团练军务时讲申韩;后学老庄。
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不力,曾被辛亥革命后的部分革命党人斥为“开就地正法之先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各种政治原因,对曾国藩等封建时期的人物大加斥责。
但自文化大革命后学术界政治气氛下降后,对曾国藩的评价日趋活跃,不乏赞誉之声。
天津教案发生之时,曾国藩已患重病,李扬帆认为“曾国藩实际上死于处理天津教案导致的精神打击。
在如履薄冰的对外关系处理中,他的忠、信、笃、敬四字秘诀,未能挽救自己的名声乃至生命。
”梁启超在《曾文正公嘉言钞》序内指曾国藩“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铄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左宗棠对曾国藩的挽联: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功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曾国藩简介 晚清重臣湘军创立统帅者曾国藩生平
[键入文字]曾国藩简介晚清重臣湘军创立统帅者曾国藩生平曾国藩(1811 年11 月26 日-1872 年3 月12 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
晚清重臣,湘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清朝战略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毛泽东曾说:“愚意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
博学如基础,今人无学,故基础不厚,进惧倾记。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
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表达出对这位已故乡人的推崇之情。
曾国藩(1811-1872 年),湖南湘乡人,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虽已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
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
这句话从某一角度,概括了曾国藩的个人作用和影响。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 岁入塾读书。
8 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 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同年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列为优等。
父麟书,有田产,不事耕种,醉心功名,然童试17 次皆不第,父设馆授徒。
曾国藩幼从父学。
道光十三年(1833)入县学为秀才。
翌年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同年中举人。
此后赴京会试,一再落榜。
十八年,始中第三十八名贡士,旋赴殿试,中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
朝考选翰林院庶吉士。
自此供职京师,结交穆彰阿、倭仁及唐鉴等。
二十七年任四川乡试正考官,二十八年升侍读,后年升侍讲学士。
二十七年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二十九年任礼部右侍郎,旋兼兵部右侍郎。
三十年兼署工部右侍郎。
咸丰二年(1852)兼署吏部左侍郎。
曾国藩简介
曾国藩简介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37岁任礼部侍郎,后任总督,任大学士,直到封侯拜相,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
尤其是曾国藩的家教家风更是令后人传诵。
俗话说,富贵过不了三代。
曾国藩在家中是长子,他的教育思想对其兄弟及子女都有很深的影响,长子纪泽精通诗文书画,在清代末年,他自己刻苦学习英语成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官。
在处理西北边境危机中,曾纪泽凭着其斗志和谈判艺术舌战强敌,从沙俄口中夺回了伊犁城,从而取得清末外交史上惟一的胜利。
次子纪鸿喜爱自然科学,在数学研究上造诣更深,只可惜中年早逝。
难得的是不仅其子成才,其孙辈曾宝荪、曾约农等也都成为教育家和学者。
据调查,曾国藩及其四兄弟家族,绵延至今190余年间,共出有名望的人才240余人,没有出一个纨绔子弟。
如此长盛兴旺之家,在古今中外皆属罕见。
其原因当归于曾国藩的教子有方。
无论工作怎样忙曾国藩都不忘教育子女。
曾国藩身居要职公务繁忙,长年在外,无法经常督促子女,于是写信成为他教育子女的重要手段。
即使工作到深夜,他也要抽空阅读子女书信。
在家庭中提倡勤俭谦劳精神,反对奢侈懒惰。
曾国藩本人虽位列三公,但他对兄弟、子女总是严格要求。
他从不准许子女睡懒觉,不准子女积钱买田,衣勿华美,不准子女斥仆佣、轻慢邻居。
在家教育子女敬老爱幼,出嫁后尊敬公婆,不能仗势欺人。
在家里男要扫地、种菜,女要做饭、织布。
妻子女儿跟他同住江宁(今南京)两江总督府时,他规定她们白天下厨做饭菜,夜晚纺纱织麻到深夜,而且天天如此。
曾国藩的日常饮食,总以一荤为主,非客到,不增一荤。
其穿戴更是简朴,一件青缎马褂一穿就是三十年。
身教重于言教,曾国藩每天日理万机,自晨至晚,勤奋工作,从不懈怠给子女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主要公文,均自批自拟,很少假手他人。
晚年右目失明,仍然天天坚持不懈。
他所写日记,直到临死之前一日才停止。
曾国藩教育子女不谋做官发财,只求读书明理。
曾国藩简介
曾国藩简介曾国藩简介学习总结(一):曾国藩中文名称:曾国藩性别:男所属年代:清代生卒年:1811—1872相关事件:太平天国湘军相关人物:李鸿章洪秀全生平简介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
紧接著创见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个性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仅仅作用于当时,而且一向延至今日。
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学习总结(二):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
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清朝方法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学习总结(三):曾国藩(1811-1872年),湖南湘乡人,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虽已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
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
这句话从某一角度,概括了曾国藩的个人作用和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
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
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
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
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
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文学
曾国藩继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风格,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乃湖湘文化的重要代表。
他论古文,讲求声调铿锵,以包蕴不尽为能事;所为古文,深宏骏迈,能运以汉赋气象,故有一种雄奇瑰玮的意境,能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为后世所赞。
曾氏宗法桐城,但有所变革、发展,又选编了一部《经史百家杂钞》以作为文的典范,非桐城所可囿,世称为湘乡派。
清末及民初严复、林纾,以至谭嗣同、梁启超等均受他文风影响。
所著有《求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日记》、《奏议》、《家书》、《家训》及《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
不下百数十卷,名曰《曾文正公全集》,传于世。
另著有《为学之道》、《五箴》等著作。
书法
曾国藩在书法上的突出成就一直为他历史上的重大影响所掩盖。
曾国藩对于书法理论的阐述见其《日记》、《家书》及一此文章中。
他首先对当时阮元抛出的南北书派论有独到的认识,他既赞成又提出批评,主张南北兼而有之。
他对书法的本源,提出乾坤大源之说。
从乾道——阳刚美——着力——雄奇——大气,从坤道——阴柔美——不着力——淡远——韵胜,形成了他一个系统的书法理论观。
曾国藩一生勤勉于书法创作,走过了一条由泛而专,由继承古典到创新时尚的曲折探索道路。
他留下了近130万字的《日记》是中国古代罕见的一部巨型书法作品。
他的楷书劲健刚拔,竖起了一面承唐继宋明而刚柔相济的正书旗帜。
他的行书劲健遒俊而华美。
他的小楷与小行书是整个清代的典范。
他应是与同代包世臣、何绍基齐名的大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