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成功的三大原因

合集下载

浅谈曾国藩的成功之路

浅谈曾国藩的成功之路
基 奖 励
础 研
引用频率和影响因子较低 , 获州市县级或单位奖励
解决社会发展重大理论、 现实问题有 很大作用 , 对学科发展有 奠 基 作用
成 科 果 3 学 2 0 评 价 性 % 总 值
经检验完全正确, 阐述很全面 , 逻辑严密、 简明 经检验 比较正确, 阐述较全面、 当, 精 逻辑较严密 经检验基本正确, 有一定参考价值 经检验基本正确, 参考 价值比较小 , 不太规范
失。
关键词: 曾国藩; 传统文化: 成功之道
中图分类号:1 . 文献标识码: F2 1 36 A 文章编号:N3 1 7F2 7i — 6 — 2 C 4 一 0 / (0 】 1 0 2 0 0 7 作 者: 湖南工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 系; 湖南, 衡阳, 1 2 40 20 要探悉 曾国藩的成功之 道 。 先 要了解 什 么是 首 传统 文化及其 有 关成 功 的涵 义 。 而 肯定 曾氏 的成 功 进
指 标 层 指 标 层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杂志或世界著名出版社出版
国外期刊转载 、 评论或被译成外文, 引用频率很高 , 获世界顶级 奖 励

甜 涉及领域很广 , 理论难点多, 问题很复杂, 资料搜集很难 学 难 l 涉及学科领域广, O 问题复杂 , 资料搜集与加工难 基 2 易 涉及领域较广 , 问题较复杂 , 资料搜集较难 础 度 % 研究问题不复杂 理论难度小 , 研 研究须处理的各因素 间逻 究 辑关系简单


人 生
中国的传统文化, 笔者认为就是被历代统治阶层认可的以 儒家学说为主体的华夏文化。它要求人们积极地面对人生, 投 入社会, 在有限的生命期间里, 自 使 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得 到最大的发挥。 这种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道德、 事功、 言辞, 左传》 即《 所说” 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 再其次有立言。按照《 左传》 的 说法, 人若在这三者中的某一个方面有出类拔萃的表现, 传之久 二 、 一步探析 曾国藩成 功的源 点? 进 远的业绩, 则可称之为不朽之人。当然这里有高下之分, 最上等 的不朽之人为建有高尚的德行, 其次为功业, 再次为文字著述。 1“ . 勤能补拙” 。 但若是一个人既立德又立功又立言, 也就是三者并举的话 , 那 这里笔者有一个故事可以证明这一点: 曾国藩小时候的天 么, 他将是中国主流文化所认为的最为成功的人物。如果将此 赋并不高, 并不是那种过目 不忘、 一目十行的神童, 跟普通的孩

曾国藩成功之道的现代启示_为人处世

曾国藩成功之道的现代启示_为人处世

曾国藩成功之道的现代启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风云际会的杰出人物。

一个普通农家子弟,竟能成就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平定大乱,再造“中兴”的不世伟业,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

曾国藩的成功之道的给现代人带来怎样的启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曾国藩成功之道的现代启示,供大家阅读!曾国藩曾国藩成功之道:1、治事:大处着眼,小处下手管理最忌讳的就是全无实际而空谈误事。

曾国藩从一开始就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他强调“军事是极质之事”,来不得半点虚浮的东西。

他厌恶听到高谈阔论,只喜欢平实之言、平实之行。

曾国藩的管理风格亦是以“勤、实”二字为核心。

他认为,带兵一定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一步步地从小事做起,才能日积月累,见到成效。

2、作战:扎硬寨,打死仗曾国藩用兵,很少有出奇制胜的战例,他有自知之明,不高估自己的能力,不低估对手的智商,由此发展出了一套“扎硬寨,打死仗”的笨工夫,稳慎徐图,稳扎稳打,反而一步步地在与太平军的作战中占尽了上风。

3、组织:还我真面,复我固有曾国藩说过:“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在曾国藩的身体力行之下,湘军形成了一种坦诚相待、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组织文化。

这种坦诚相待的“湘军精神”,也是湘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来源。

4、理念: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许多人心目中的曾国藩是权谋家的代表,这是对他的误解。

曾国藩的领导艺术虽不无权谋因素,但其核心却是“忠义血性”的儒家理念。

曾国藩生于雍、乾后,举国风气的败坏,几乎达到了顶点。

在曾国藩看来,最可怕的不是太平军的造反,而是统治阶级本身的人心陷溺、人欲横流。

因此,曾国藩与罗泽南等人,宣讲举世都不宣讲的儒家学说,以传承圣人的价值体系为己任,最终排除千难万险,成就了“以转移社会风气来造就一代之人次”的功业。

5、用人:尚朴实,耐劳苦如果说在理念上曾国藩高扬的是“血性忠义”,那么在人才的选拔上,他选择的则是能够切实认同这种理念并加以践行的“朴拙之人”。

曾国藩从最根本的选人环节入手,提出军官一定要选“质直而晓军事之君子”,兵勇则一定要选“朴实而有土气之农夫”。

曾国藩成功经验分析

曾国藩成功经验分析

曾国藩的成功经验分析摘要:自1840年鸦片战争第一声炮响打开中国的大门开始,中国的近代史无疑就是被侵略的历史、屈辱的历史。

然而,就是在这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的动荡年代却有一个人,凭借自己超乎寻常的精神感召力成为时人推崇的末世圣人,这就是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旷世圣相”的曾国藩。

本为旨在通过变革型领导的相关知识及其人格修身之志,齐家治国之法来诠释变革型领导在历史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变革型领导;修身;魅力;识人;用人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10-02一、变革型领导概述变革型领导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领导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已经成为领导理论研究的新范式。

变革型领导通过让员工意识到所承担任务的重要意义和责任来激发起高层次的需求,从而为团队,组织和更大的政治利益而超越个人利益,并达到超过原来期望的结果。

bass明确了变革型领导的内容,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工具mlq,最初将变革型领导归纳为三个关键性因素,avolio在其基础上将变革型领导行为的方式概括为四个方面:领导魅力、感召力、智力刺激、个性化关怀。

具有这些因素的领导者通常就强烈的价值观和理想,他们能够成功的激励员工超越个人利益,为了团队的伟大目标而相互合作、共同奋斗。

二、变革型特质之自身体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是后人为曾国藩特撰的对联。

然“大厦非一木可以支撑,大业凭众人智慧而完成”。

成大事者,以多得助手为第一要义”[1]。

作为领导者、统帅,曾国藩不仅能够使人才聚集成为他的幕僚集团,又组建了湘军铸就了曾国藩政治生涯的顶峰,成为近代军阀的鼻祖,实在他具有变革型领导的特质。

1.人格魅力之学识《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致知在格物。

曾国藩出宗程朱,力排阳阴,要由格物而致知,因此他是十分注重学问的。

他一生问学不辍,首先是立定规模,博览群书,然后是求精求熟,约取精髓。

论曾国藩的“情商”

论曾国藩的“情商”

论曾国藩的“情商”【内容提要】一、曾国藩的成功之路说明,“情商”比“智商”更重要1、曾国藩的成功之道。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而,他小时候的天赋并不高,并不是那种过目不忘、一目十行的神童,跟普通的孩子也差不多,甚至称得上愚笨。

有一天,他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朗读很多遍了,还是没有背下来。

这时候,家里来了一个贼,潜伏在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

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

那个贼人在墙根底下等得不耐烦了,生起气来:“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篇,扬长而去。

曾国藩被突然发生的事情惊呆了,等那小贼背完文章跑了,他才反应过来,哂然一笑,心想:这个人好厉害啊,听了几遍就能背熟,看来我还是用功不够啊,还需要继续苦读!“勤能补拙”,正是凭着这股韧劲和恒心,曾国藩造就了自己的成功人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中国近代文化的开创者、引进西方近代文化的带头人、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创始人;后来者推崇他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

2、20%的智商+80%的情商=100%的成功“情商”是相对于“智商”而言的。

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简写成IQ)表示智力水平的高低。

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简写成EQ)是表示认识、控制和调节自身情感的能力。

情商对于人的成功起着比智商更加重要的作用。

情商(EQ)一词,是1991年由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塞拉维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琼•梅耶最先提出来的;1995年,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丹尼尔•戈尔曼推出《情商》一书,于是情商新潮在美国掀起,一些热心人在许多学校里开设"情商课",讲解情绪自控、应对、挫折与待人接物等学问。

"EQ"一词很快风行世界。

到1997年2月,企业管理出版社发行了我国第一本情商书--《情商,唤醒心中的巨人》。

曾国藩处世哲学16字

曾国藩处世哲学16字

曾国藩处世哲学16字曾国藩处世哲学16字为:"知行合一,立己达人,以德立身,以德报怨"。

这16字是曾国藩的处世哲学的核心,也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信条。

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16字的含义,并阐述曾国藩是如何将这一哲学融入到他的生活和工作中的。

曾国藩认为,知行合一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

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力量。

只有将知识付诸行动,才能取得实际的效果。

在任何情况下,曾国藩都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他坚信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了解问题的实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他鼓励自己和他的学生们不断实践,不断尝试,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立己达人是曾国藩处世哲学的第二个重点。

他认为一个人首先要立好自己,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

立己意味着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能够正确评估自己。

只有通过不断完善自己,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而达人则是指成为卓越的人才,做出卓越的成绩。

曾国藩要求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有用之人,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他以身作则,注重修身养性,不断追求卓越。

以德立身是曾国藩处世哲学的第三个要点。

他认为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水平至关重要。

只有具备良好的品德,才能立足于社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曾国藩注重培养自己和他人的品德,他坚信只有以德立身,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成功。

他要求自己始终保持廉洁奉公的精神,严守道德底线,做一个守诚信、守承诺的人。

以德报怨是曾国藩处世哲学的最后一个要点。

他认为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应该用宽容和善良的态度来应对。

不仅要能够包容他人的过错,还要善待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人。

曾国藩坚信,以德报怨是一个人高尚品质的体现,只有用善良和宽容来对待他人,才能获得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安宁。

曾国藩将这16字处世哲学融入到他的生活和工作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他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一哲学的真谛。

他在官场上廉洁奉公,不受贪污腐败之风的侵蚀,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注重实践,不断学习和思考,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曾国藩成功之道探析

曾国藩成功之道探析

曾国藩成功之道探析作者:成赛军来源:《船山学刊》2013年第02期摘要:作为近代中国历史上有着重大历史影响的人物,曾国藩的成功基于这样一些因素:读书储识,坚强立志,修身定性,倔强行事,交贤纳才,开放纳新。

时至今日,这些品质仍然有着借鉴意义。

关键词:曾国藩;成功;读书中图分类号: B25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7387(2013)02-0064-04曾国藩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有着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他创办湘军,挽救了清王朝摇摇欲坠的统治,开创了“同治中兴”之局,是清王朝文臣封武侯第一人;他倡办洋务,践行学习西方之先,有意无意地挣破束缚自身的社会罗网,成为同时代人中敢于直面西方文化的先行者。

虽然近代以来,曾国藩备受争论,但他的事功,仍然得到了诸多军政文化名人的推崇。

梁启超对曾国藩非常赞服:“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1]青年毛泽东曾经在致友人的信中感慨道:“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2]。

从一个偏僻的农村走出来,并封侯拜相,建有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事业,曾国藩是如何完成这一转变的呢?这是许多人孜孜以求的问题,本文不揣谫陋,略陈管见。

一、读书储识自曾国藩的祖父起,曾氏家族形成了“耕读”为本的家风,曾国藩从8岁起在父亲曾麟书“晨夕讲授,指画耳提”督教下有过一段扎实刻苦的读书生活。

这种读书经历对他影响很大,让他受益终身。

1836年,曾国藩在“恩科”会试落第后返家途中典卖衣服购买了一套《二十三史》,父亲曾麟书知悉后鼓励他说:“尔借钱买书,吾不惜为汝弥缝,但能悉心读之,斯不负耳。

”[3]曾国藩从此发奋圈点,研读不辍,立誓“中断不孝”,一年之内几乎足不出户,终将《二十三史》点读一遍。

在京为官时,曾国藩以朱子之书为日课、月课,制定课程十二条,规定“无日不看书,虽万事丛忙,亦不废正业”[4],在家书中勉强弟弟说,“切勿以家中有事而间断看书之课,又弗以考试将近而间断看书之课”。

从曾国藩身上可以学到的五个重要的人生经验

从曾国藩身上可以学到的五个重要的人生经验

从曾国藩身上可以学到的五个重要的人生经验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著名大臣,他在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明朝遗臣之一”。

他的一生充满了荣誉和挫折,从中可以得到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下面将总结五个重要的经验,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第一,诚实守信。

曾国藩一生最重要的品质之一便是诚实守信。

他不仅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在政治生涯中也一直秉持着诚实守信的原则,为官清廉,不为权势所动。

曾国藩用自己的事实胜过其他的措辞,他的清廉正直也充分地得到了社会的肯定。

我们应该从曾国藩身上学习到,做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就是诚实守信,我们要始终信守承诺,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素质,让自己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第二,精益求精。

曾国藩不仅在政治上精益求精,在学术和兵法上也是如此。

他一生勤奋好学,常常为了深入研究一道难题而整夜不眠。

曾国藩认为“业精于勤,荒于嬉”,只有不断学习和改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我们应该向曾国藩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卓越。

第三,看事物全面。

曾国藩在政治、文化、军事等多个领域都有得到深入了解和研究,他能够看到事物的多个方面,不受片面的观点所限制。

他也能够根据事情的不同情况,制定出全面的解决方案。

我们也应该从曾国藩身上学习到,看问题要全面,不能局限在狭窄的范围内,要善于换位思考,看待事物要有广度与深度,才能够真正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

第四,坚定信念。

曾国藩作为一位忠诚的官员和士大夫,他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秉持着忠诚、守信、正义的原则,不受世俗的浮躁和利益的干扰。

他一心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从不为自己打算。

我们应该向曾国藩学习,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被周围的声音所干扰,要为自己的信念而奋斗终生。

第五,不忘初心。

曾国藩一生中最重要的心路历程,也是不忘初心。

他为人民、为国家的初心从未改变。

曾国藩一生经历了政治风云变幻、世事兴废,但始终专注于自己的使命,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重,从未被私心所动。

曾国藩五个重要的人生经验

曾国藩五个重要的人生经验

曾国藩五个重要的人生经验
曾国藩是清朝末年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生命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留下了许多重要的人生教训。

以下是曾国藩五个重要的人生经验:
1. 勤奋努力:曾国藩认为,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勤奋工作,才能取得成功。

他自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在政治、军事、文学等领域都表现出色,这都离不开他的勤奋和努力。

2. 以德服人:曾国藩深知人心向善,只要自己行为正直,待人诚恳,就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他在官场上也一直秉持着“以德服人”的原则,赢得了广泛的支持。

3. 恪守责任:曾国藩认为,作为一名公仆,必须时刻保持对职责的敬畏之心,恪守自己的职责,尽心尽力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他在任职期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为民众谋福利,为国家效力。

4. 积极学习:曾国藩一生都十分重视学习和思考,他不仅善于汲取各种知识,还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

他曾说过:“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5. 谦虚谨慎:曾国藩深知自己的不足之处,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

他在处理事务时,也始终保持着谨慎的态度,避免意气用事,做出错误的决策。

他常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晚清重臣曾国藩上位的权谋内幕

晚清重臣曾国藩上位的权谋内幕

晚清重臣曾国藩上位的权谋内幕1838年,第三次参加会试的曾国藩终于中试,在随后举行的殿试中,曾国藩名次排在第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

根据清朝科考惯例,殿试第一甲只有三人,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状元、榜眼和探花,被赐进士及第,可以直接进入翰林院;第二甲有若干人,他们被赐进士出身,优秀者可以进入翰林院;第三甲若干人,他们均被赐同进士出身,一般与翰林院无缘。

这段我们可以看出来,曾国藩需要科举考试,这时候的曾国藩,一没有后台,二成绩也不是很好,可以说是泯灭众人(指同一班考生),如果找不到后台,那可能就难以有出头之日了。

翰林院作为历代高官的培训基地,是所有读书人的梦想之地。

实际上翰林院只是一个荣誉,对朝廷和皇帝来说,翰林院就是圈禁读书人的地方,因为如果把有水平的读书人放到社会上,万一和地痞流氓结合起来,那就会形成起义军,那对朝廷的统治影响可就大了,所以现在用翰林院把他们关起来皓首穷经,寻章摘句,把他们的精力耗尽,给他们荣誉,这样对于朝廷来说,就没有后顾之忧了,而对于这些被圈禁的读书人来说,其实是不是安排职位,也已经无所谓了,当然皇帝也没有想要安排他们实权的动力,如果外面有缺,就补缺,没有缺,做个候补。

而排在第四十二名的曾国藩却有幸进入了翰林院,原因是遇到了一个贵人。

这个人就是道光帝的首席军机大臣穆章阿。

殿试之后是朝考,而这次朝考由穆章阿主持。

此时穆章阿正在笼络党羽,而曾国藩淳朴的行文风格吸引了穆章阿的注意。

于是,在同乡御史劳崇光的指点下,曾国藩提前怀揣着自己的诗文,去拜会穆章阿。

穆章阿在晚清的历史上可以说是重臣,首席军机大臣,也就是最高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所以曾国藩如果能攀上这棵大树,那才算有了晋升的保证。

其实穆章阿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好,历史说他长期当国,专擅大权。

对上奉承迎合,固宠权位;对下结党营私,排斥异己。

他利用各种考试机会,招收门生,拉帮结派,形成一个极大的政治势力集团。

历史的负面人物不代表不可以来利用,这里面其实曾国藩和穆章阿也可以说是互相利用,穆章阿需要培植自己的势力,尤其是本来升迁无望的翰林院的读书人,因为这样才代表自己施恩的重要性。

曾国藩的智慧

曾国藩的智慧

一曾国藩的霸经:“立志是男人身上的一根筋”每人都想成功,但绝大多数人找不到路子,总想依靠依靠别人来帮自己的一把大忙。

曾国藩可不这样想他说成功在己,要善于立志,才能拼出一条路子,所以“立志是男人身上的一根筋”。

一个人要想成功,不咽几口唾沫,狠下几股劲儿,是无法抓住这根筋的。

曾国藩的一身之所以壮观,就在于他在最困苦的时候,也死咬住这根筋。

二藩国藩的霸经:“坚忍是做大事第一要”人身中没有平坦,总是有坎坷布满你的周围。

遇到坎坷就扭捏起来,不敢迈出下一步,就无法做成大事。

这叫缺乏坚忍。

曾国藩特别强调胸怀中的坚忍性格,认为坚忍是做大事的第一要,因此,曾国藩的一生之所以不软弱,就在于坚忍——也就是所,曾国藩不怕失败,只怕自己失去坚忍的品性。

三藩国藩的霸经:“善藏身,才能出狠招”一个人不能太露,无所顾忌的表现自己,否则你就是一快“靶子”。

曾国藩认为“锋芒则露杀气,圆通则显和气”。

为了不使锋芒受挫,必须学会藏身,藏身才能安全,才能在对方不注意的时候显露狠招。

因此,真正有能耐的人都是会藏身的!四曾国藩的霸经:“功成七分在人,三分在己”有许多人总以为自己能力超人,不需要任何人来帮助,因此不能成功。

生活光靠人帮助不行,不靠人帮助也不行。

曾国藩平着他多年的经验说:“功成七分在人,三分在己”。

看来,曾国藩非常注重营造人际关系,借力而勃发。

这是聪明人的做法!五曾国藩的霸经:“不反悔自己的人都是狂徒”一个人不可能总是正确的,也不可能总是不正确的。

真正对自己负责得人,不善吹牛,更多的是反悔自己的过失,并以此突破自己,直到成功。

曾国藩极其善于在悔字上下功夫,总是大胆改进弱点,从而变得更强。

如果一个人自己的强项和别人的弱项比高低,肯定是个弱智!六曾国藩的霸经:“你外表比我强,我内心更倔强”你比我能,我比你更能,这就叫竞争。

有些人把劲儿用在明处,到处和别人比高低,胜了就大笑,败了就丧气。

曾国藩感悟人生之道在于“你外表比我强,我内心更倔强”,这就是把劲儿用在暗处。

曾国藩的成功哲理有内涵故事

曾国藩的成功哲理有内涵故事
为什么天才失败了,而庸才成功了?分享曾国藩的成功故事,来看看曾国藩关于成功的答案。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了曾国藩的成功哲理有内涵故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曾国藩的成功故事篇1
一曰身勤
曾国藩所说的“身勤”就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曾国藩曾说“余谓天子或可不亲细事,为大臣者则断不可不亲”。
作战:扎硬寨,打死仗
曾国藩用兵,很少有出奇制胜的战例,他有自知之明,不高估自己的能力,不低估对手的智商,由此发展出了一套“扎硬寨,打死仗”的笨工夫,稳慎徐图,稳扎稳打,反而一步步地在与太平军的作战中占尽了上风。
为什么天才失败了,而庸才成功了?这是曾国藩的答案
组织:还我真面,复我固有
曾国藩说过:“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在曾国藩的身体力行之下,湘军形成了一种坦诚相待、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组织文化。这种坦诚相待的“湘军精神”,也是湘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来源。
心性:成败听之于天,毁誉听之于人
曾国藩的一生,可以说是屡战屡败,充满了挫折与逆境,但他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以“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的意志力量坚持到了最后。
理念:志之所向,金石为开
许多人心目中的曾国藩是权谋家的代表,这是对他的误解。曾国藩的领导艺术虽不无权谋因素,但其核心却是“忠义血性”的儒家理念。
曾国藩生于雍、乾后,举国风气的败坏,几乎达到了顶点。在曾国藩看来,最可怕的不是太平军的造反,而是统治阶级本身的人心陷溺、人欲横流。
因此,曾国藩与罗泽南等人,宣讲举世都不宣讲的儒家学说,以传承圣人的价值体系为己任,最终排除千难万险,成就了“以转移社会风气来造就一代之人次”的功业。
言传不如身教,曾国藩就是这样影响手下的幕僚、将领的。不管是个人修行还是管理团队,这一点至关重要,要给周围的人和下属做一个好榜样。

曾国藩管理之道

曾国藩管理之道

曾国藩管理之道引言曾国藩,字子孝,是清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

他以其卓越的管理才能和深思熟虑的决策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重点介绍曾国藩的管理之道,探讨他在治理和领导上的一些主要原那么和方法。

一、明确目标曾国藩非常注重明确目标。

他深知,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就很难取得成功。

在曾国藩的管理中,他总是首先确定清晰的目标,并将其向团队明确传达。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还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重视团队协作曾国藩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他建立了一个密切合作的团队,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之间合作紧密,相互之间协调配合。

曾国藩也善于鼓励与奖励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以此促进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注重培养人才曾国藩十分重视培养人才。

他深知人才是组织开展的关键因素,因此致力于招募、培养和鼓励人才。

曾国藩采用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培养人才,如设立培训机构、提供学习和开展时机、为优秀员工提供晋升和赏识时机等。

四、推行奖惩制度曾国藩推行了一套严明的奖惩制度。

他认为,奖惩制度是调动人们积极性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设立合理的奖励机制和惩罚制度,曾国藩能够鼓励团队成员努力工作,并对不遵守规章制度的行为进行惩罚,以维护组织的正常秩序和纪律。

五、注重绩效评估曾国藩注重绩效评估。

他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对团队成员的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

这不仅能够及时发现团队成员的问题和缺乏,还能够提供有效的反响和指导,以便团队成员不断改良和提升自己的工作表现。

六、注重自我管理曾国藩认为自我管理是成功管理的根底。

他注重自己的时间管理和情绪管理,善于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他以身作那么,通过自己的行为鼓励和影响他人,并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七、积极应对变革曾国藩面对变革时保持积极的态度。

他了解到,变革带来的是机遇和挑战,他始终保持对变革的开放心态,并采取适当的变革策略来应对变革。

他鼓励团队成员积极拥抱变革,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以确保变革的成功实施。

曾国藩的修身与修心绝学

曾国藩的修身与修心绝学

曾国藩的修身与修心绝学性格决定命运,抱负决定成就,良好的品性是成功的前提。

在优秀的领导者身上,我们总是能发现许多优秀的特质。

但是没有天生的领导,这些特质无一不是从修养中来的。

自我修养,是领导者走向成功的起点。

早年的曾国藩同平常人一样,也有很多缺点,然而他凭借着自己的修身工夫,确立了良好的品格。

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修身艺术。

欲正人先正己曾国藩语录:1.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2. 慎独乃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一些人有好为人师的毛病,总是轻易对别人的作为指指点点,甚至横加指责,满口仁义道德,但是,自己的作为却难以服众,说一套做一套。

这样的人别人是会敬而远之的。

曾国藩说,正人先正己,“以己所向,转移习俗”。

他恨官气,因此摒弃官府排场,禁止部下迎送虚文;他恨懒惰,自己首先做到放醒炮即起。

当然,曾国藩的这些认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自身经历中得到的教训。

曾国藩被朝廷任命为两江总督后,为了树立威信,整饬腐败到了极点的官风吏治,仿效当年武则天的办法,在总督衙门口设置了一个举劾匦(与今天的举报箱类似),号召军民将官吏奸弊等情事写成举劾书投入匦内,由总督大人亲自阅览。

这个举动引起了一些人的极大恐慌。

当时两江总督衙门驻节祁门县,祁门县令包人杰就有大祸临头之感。

他不惜重金,向一位当过48年刀笔吏、侍候过十多位县太爷的施七爹讨教对付办法。

施七爹略施小计,便让曾国藩败了兴。

曾国藩开匦所拆开的第一封举劾书,就是检举其弟曾国荃打下吉安后偷运两万多银两回家的事情。

接下来还有揭发曾国藩打仗无功,争权有术,办事不按国法等内容的举劾信。

曾国藩极为恼怒,明知道这是有人故意和自己作对,有心想查个水落石出,又怕事情一旦传扬出去更不好办,朝廷对握有兵权的汉人早有戒心,这些真真假假的事情怎能说得清楚?于是只好以“军务紧急”为由,撤掉了举劾匦。

一个小小的刀笔吏,竟能轻而易举地挫败堂堂封疆大吏、一品大员整饬吏治的雄心壮志,的确发人深思。

《曾国藩传》读后感

《曾国藩传》读后感

《曾国藩传》读后感《曾国藩传》读后感1曾国藩出生平常,智商平常,考了七次才中秀才,却以笨功夫成功打通了科举之路。

我觉得他成功的原因有四:其一:善于反思第六次科举考试落榜,被学台“悬牌批责”,深深的刺激了曾国潘。

回家之后,就开始坐在书房里反思自己多年读书考试的经历,对自己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后,在道光十三年,再次踏上科举之路。

这一次,他终于成功了。

曾国潘被咸丰皇帝解除兵权后,在蛰居老家两年,不断反思自我,最终大彻大悟。

重新出山后,为人处世脱胎换骨,不仅清除了政治敌人,而且以“结硬寨、打呆仗”战胜了军事宿敌太平天国。

其二:严于律己曾国藩三十一岁起,每天记日记,从起床到睡觉,以圣人标准要求自己,检查一举一动,记录自己的各种糗事,不足,有了错就深刻剖析,在其家书中,随处能看到这样的字眼,“未能改得一过”,“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忽忽已过十日”……他不只记录下来自己看,还邀请亲友们点评他,把自己的缺点和改正缺点的过程,完全暴露在众人眼前,让大伙儿一起监督他。

写日记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坚持到去世每天写日记却是非常难,而曾就做到了。

其三:目光长远受两次鸦片战争的冲击,曾国藩对中西邦交有自己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认为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并反对借师助剿,以借助外国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面对与洋人的差距,率先抛弃了落后观念,创办安庆内军械所,倡导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

在去世前,还与李鸿章联名上奏,建议朝廷选派优秀子弟赴美留学。

其四:独特的人格魅力诚,为人表里一致,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

敬,敬畏,内心不存邪念,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

静,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

谨,不说大话、假话、空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

恒,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最高境界是“慎独”,举头三尺有神明。

他每天记日记,对每天言行进行检查、反思,贯穿到他的`后半生,不断给自己提出更多要求:要勤俭、要谦对、要仁恕、要诚信,知命、惜福等,力图将自己打造成当时的圣贤。

曾国藩职场连升七级5大职场生存法则

曾国藩职场连升七级5大职场生存法则

曾国藩职场连升七级5大职场生存法则曾国藩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

他在职场上连升七级,成为官场的传奇人物。

他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凭借着他独特的职场生存法则。

本文将介绍曾国藩的5大职场生存法则,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第一大职场生存法则:明确目标,坚持追求曾国藩在职场上的成功,与他明确的目标和坚持不懈的追求密不可分。

他始终怀揣着为国家和人民贡献的理想,不断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职场中,我们也应该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且通过持续学习和努力工作来不断提升自己,实现个人价值。

第二大职场生存法则:锲而不舍,毅力坚持曾国藩在职场上面临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和毅力。

他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勇于面对挑战并坚持不懈地努力。

在职场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第三大职场生存法则:诚实守信,言行一致曾国藩一直以来都以诚实守信为原则,他言行一致,与人为善,赢得了众多人的尊重和支持。

在职场中,诚实守信是非常重要的品质,它能够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建立信任关系,提升个人的影响力。

第四大职场生存法则:注重细节,追求完美曾国藩在工作中注重细节,追求完美。

他对待每个细节都非常认真,从不马虎。

这种追求完美的态度,使得他的工作成果始终保持高质量。

在职场中,我们也应该注重细节,追求完美,这样才能够提升工作质量,得到更多的认可和赞赏。

第五大职场生存法则:善于沟通,团队合作曾国藩在职场中善于沟通,擅长团队合作。

他能够与各级领导和同事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协调各方利益,实现共赢。

在职场中,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样至关重要。

只有与他人保持良好的沟通,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实现个人和团队的目标。

以上就是曾国藩在职场上连升七级的5大职场生存法则。

这些法则不仅适用于曾国藩,也同样适用于我们每个人。

只有在职场中明确目标,坚持追求,锲而不舍,诚实守信,注重细节,善于沟通和团队合作,才能够取得长足的发展和成功。

古人用笨劲与巧力成功的事例

古人用笨劲与巧力成功的事例

古人用笨劲与巧力成功的事例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个人能不能成事,取决于两点,第一,你是不是足够努力,第二,你的时运如何。

时运是不可控的,但谋事的过程却全在于自己,古往今来,成大事者终究只是极少数人,这些人为什么可以成事,非常值得我们思考。

成事者的经历,特别是那些资质比较普通的成事者,当然也具有效仿的价值,比如曾国藩。

曾国藩并不是一个很有天赋的人,甚至很多人都认为他有点笨、有点迂腐,但曾国藩偏偏成就了一番大事,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成功的人之一。

在曾国藩的身上,有什么可以复制的“成事”经验呢?都说曾国藩“笨”,他是怎样成功的?秘诀是三个“笨方法”,这三个笨方法同时也是曾国藩成事的“三原则”。

曾国藩带兵打仗,用的是一套著名的“笨方法”——结硬寨,打呆仗。

曾国藩是个文人,所以他打仗也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兵法谋略,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战斗力,然后把防御搞得扎扎实实,到了硬碰硬的时候,再厉害的兵法在绝对实力面前也是不堪一击,这就是曾国藩打仗的笨方法。

那么在其他的方面,曾国藩也很少投机取巧,同样都是一个原则——那就是用“最笨”的方法下苦功。

比如读书,曾国藩成绩不好,于是通宵达旦地用功。

有天晚上家里进来一个贼,打算等曾国藩睡着了再行窃,结果曾国藩竟然整晚都在背诵同一篇文章,等到快要天亮的时候,这个贼忍无可忍,爬起来大骂:听了一整晚我都背熟了你还背不了,就你这笨脑袋还读书干什么。

由此可见,曾国藩的确不是一个天资聪颖的人,但他最终还是考取了功名,靠的就是这种下苦功的笨方法,所以,在曾国藩的人生当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则,第一是当自己头脑不够用的时候,就用“勤能补拙”这个最笨的方法。

第二是用持之以恒的毅力来落实到行动上,一点点的进步、日积月累,这就需要我们非常自律、而且能够坚持不懈地去努力。

那么这两个原则,就是曾国藩能够成事的两大法宝,除此之外,曾国藩的人生还有最重要的一条,接下来我们分享成大事者的第三个原则。

曾国藩成功秘诀:拥有天下最好的二把手

曾国藩成功秘诀:拥有天下最好的二把手

曾国藩成功秘诀:拥有天下最好的二把手本文选自岭南大讲坛·文化论坛第229期,嘉宾是羊城晚报出版社的原高级编辑、南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云南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的客座教授肖敏女士。

演讲的题目是《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

肖敏:曾国藩善于识才用才,走上成功之路。

1、看人眼光特别准,用人收效特别大事例一:江忠源1844年,曾国藩当时还在北京当京官,太平天国1851年才起义,有一次他的好朋友郭嵩焘就带江忠源来拜会他,三个人谈得既投机又高兴,谈了半天,后来江忠源告辞而走,郭嵩焘就问曾国藩,你对这个人印象如何?曾国藩就笑着说,这个人生平没有接触过。

想了想他说,这个人我虽然没有接触过,但是我觉得“此人必立名于天下,然当以节烈死”。

他以后会扬名天下,最后会为国家捐躯而死,这是1844年说的话。

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1853太平大军横闯湖南,进攻湖北,直插安徽,想进攻北京。

当时在湖北的蓑衣渡,江忠源带着他的一支兵队在蓑衣渡那个地方,太平军的军风太强了,根本抵不住,怎么办呢?他就把木头树林砍下来,把江沟堵断,让太平军的水军无法通过,然后把太平军围到蓑衣渡,拼命死战,这一战打死了太平军5万多人。

太平军的小将南王冯云山就是这一战被江忠源打死的。

因为这一仗,江忠源官赴安徽巡府,因为在这以前清军从来没有打过胜仗,这一仗是第一次打胜仗,江忠源官赴安徽巡府。

但是,两年之后太平军北伐,围攻庐州,就是今天的合肥,当时江忠源身染重病仍然带军出征,他的部下说你快走,我们掩护你,他不走,重病带军出征,打仗实在支持不下去了,他把周围的人踢开,投水而死,以节烈而死。

为什么曾国藩看得那么准?因为当时有两件事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第一件事,江忠源在北京考进士的时候,进士是三年一考,有两次跟他同去的老乡都因为病死在北京了,江忠源不远千里把他朋友的灵柩搬回湖南,一般人做不到,他两次都是这样。

第二,他在安徽当巡抚以前是知府,当时的衙门破破烂烂,他的官服都打了很多补丁,但是,他起居如一日,每天认认真真的处理政事,把一个贫穷的州府搭理得条条道道。

曾国藩的成功学观后感

曾国藩的成功学观后感

曾国藩的成功学观后感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刻苦勤奋、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善于学习的思维方式、推崇忠诚、崇尚品德的人生理念,成为了他成功的关键所在。

看了《曾国藩》的电影和读了相关书籍,在学习他的思想和人生哲学中,我深受启迪。

这部关于曾国藩的电影,讲述了他从一个贫苦家庭的小书生,到成为一名内阁大学士的官员和军事家,至死也没有停止自己的学习和探索,最终对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影片中的画面华丽而又细腻,场景设置和服装设计都非常精美。

除此之外,影片出色的音乐和配乐,非常吸引人。

曾国藩的成功核心在于他对学习的苛求和坚持。

他在自己30岁之后才真正开始学习经典,在与良师益友的交往中,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学问。

曾国藩还很注重实践,他受命率领部门打击反叛势力时,认真研究敌人的战术,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方法和策略。

曾国藩还是一位坚守信仰的人。

他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引导儿子们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他通过秉持忠诚和正义的品质,战胜许多困难和挫折。

这部电影和相关的书籍使我深受启发。

曾国藩的成功学可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首先,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要不断学习,增长知识和技能,获得专业技术,提高自我素质。

其次,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应该坚守本心,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意志,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最后,在工作中,我们也应该不断反思和总结,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方法和策略。

电影和书籍中的几句话也非常经典,比如曾国藩说过:“士者,取诫于义,不取容于情。

”这句话深刻表达了曾国藩自己对于忠诚和正义的看法,也是我们在今天生活和工作中守则的重要见解。

在这部电影和书籍的观看和阅读中,我感受到曾国藩的品质和才华,他的成功也给我带来了启示和启发。

他的思想和故事将会启迪我们不断追求自我完善,勇往直前,成就卓越的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成功的三大原因!
曾国藩最大的成功原因,指导曾国藩思想理论基础,是中国的哲学阴阳调和。

曾国藩在三十岁的时候,就将易经读通了,他多次在家书中说到自己在易经里读通了一个道理“削息赢满”,也就是易经说的一阴一阳为之道。

曾国藩简介
曾国藩( 1811~ 1872)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

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

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原属湘乡)荷叶镇。

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

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

平时有感于政治废弛,主张以理学经世。

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由广西进军湖南,清廷震恐。

适曾国藩因母丧在籍,奉旨前往长沙,帮同湖南巡抚办理团练。

遂招募农民为营勇,任用儒生为将佐,朝夕训练,号“湘勇”(通称湘军)。

1854年初,湘军练成水陆师1.7万余人,会集湘潭,誓师出战。

湘军初战,连败于岳州(今湖南岳阳)、靖港,曾国藩为此愤不欲生,投水自杀,被其左右救起。

后重整军实,复占岳州,攻陷湖北省城武昌,奉诏署湖北巡抚。

此后用兵更为谨慎。

旋因朝廷恐其于地方势大,又被解署任,以后长期只以侍郎虚衔领兵。

1855年初,进攻江西九江、湖口,被太平军重创,退守南昌。

1858年6月,曾国藩奉诏出办浙江军务。

1860年清军江南大营彻底败溃后,加兵部尚书衔,授两江总督,以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

从此,不但拥有兵权,而且掌握地方大权。

中国智慧之一:人格修炼
曾国藩作为一个政坛上的大人物,之所以区别于其他政客最为显著的地方,是非常注重完善自己人格的修炼,促进仕功的建立。

曾国藩活了62岁。

他出生在湖南省湘乡县一个偏僻的农民家庭,家里五百年来没有一个人有过科名,父亲考了17次,才在43岁那年中了一个秀才。

曾国藩五岁发蒙,23岁中秀才,24岁中举人,然后通过三次考试才在28岁那年中进士点翰林。

30岁时,由北京城里芝麻绿豆大的小官起步,只用七年,就官至二品,这在湖南是空前绝后的。

两年后,他做了吏部侍郎。

一辈子做到这样的大官,已经是祖宗三代集大福了。

三年时间他在清朝六个部兼过五个部的副部长,除了财政部,干过吏部、工部、刑部、礼部侍郎,他很会做官,官声很好。

他有一回一次升了4级。

42岁以一介书生而封万户侯,一大学士,中国男人最大的理想———封侯拜相,他都做到了。

曾国藩的修身,人格修炼对他事业有帮助。

首先是诚,为人表里一致,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

第二个是敬,敬畏,内心不存邪念,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

第三个就是静,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

第四个字是谨,不说大话、假话、空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

第五个字是恒,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最高境界是“慎独”,举头三尺有神明。

他每天记日记,对每天言行进行检查、反思,一直贯穿到他的后半生,不断给自己提出更多要求:要勤俭、要谦对、要仁恕、要诚信,知命、惜福等,力图将自己打造成当时的圣贤。

许多人都认为人格修炼是空虚的东西,认为修身是虚无缥渺的东西,甚至还是迂腐的,但曾国藩一生的事业,修身才是他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他靠人格的魅力成为卓越的领袖。

有极高的威望,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投入到曾国藩麾下,幕僚多达三四百人,当时第一流人才都是出自他手下。

野史记载,许多新科进士不愿意履朝廷之任而愿意进入两江总督的幕府,曾国藩的一个手令就可以使他们千里趋之。

他如饥似渴读很多实学的书,使他一生能够遍兼五个部的部长。

培养自己的声望、知名度,当时没有媒体,没有电视,他靠什么呢?靠诗文。

三十岁时他自信诗已经达到很高的地步。

在北京城里的知识分子圈和他的家乡湖南知识分子圈中建立了自己的声望,回到湖南一呼百应。

还有无数反映民生的奏折,老百姓喜欢不喜欢?有政治之心的知识分子喜欢不喜欢?真正想为国家做一点事的官员也不会反对。

这些奏折副本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使得曾国藩建立了很高的社会声望。

中国智慧之二:韬光养晦
曾国藩的事业成功之道,再一点,就是大功不举。

翻开中国的史册,常见这样的一些故事,与人相处共患难易,共成功难,功高震主。

尤其是在拥有生杀大权的君王面前,你有大的功劳更是很难。

还有同事的眼红嫉妒,从古以来建立大功又得善终的不多。

54岁他经过十几年的千辛万苦打下南京,朝廷在封赏之余,又对他手下的十几万湘军保持高度警惕。

一面在颂扬,一面又在挑拨离间,恨不得一棍子打死。

曾国藩非常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实际上是处于很险恶的政治局面中。

曾国藩很清晰地洞察到这样的局面,他淡化自己头上的光环,尽可能地缩小自己被射中的目标。

他将功劳归之于朝廷,归之于友军,而自己在任何时候都声称做得不够。

大量裁撤湘军,90%的湘军被裁撤。

他恢复乡试,赢得了世人的称赞,渡过了表面风光,而实际上危机四伏的险恶的政治阶段。

中国智慧之三:阴阳之道
曾国藩最大的成功原因,指导曾国藩思想理论基础,是中国的哲学阴阳调和。

曾国藩在三十岁的时候,就将易经读通了,他多次在家书中说到自己在易经里读通了一个道理“削息赢满”,也就是易经说的一阴一阳为之道。

易经集中了中国古代最高的智慧,阴和阳两个符号来代表宇宙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对立而相关的现象。

比如说天和地、白天和黑夜、生和死、男与女或者是雄与雌、公与母,还有进与退、人生的顺利与坎坷。

还可以推导出人之心与理、科学与艺术,宇宙间和人类最值得关注的是两个对立但是互相又不能够离开的现象,这是我们中国古人一个很伟大的发现,而且很聪明用阴和阳来代表。

曾国藩从此悟出什么东西呢?
他认为一个人的功名、事业、富贵、地位、权势,一切好的东西可以把他比之为放在阳的范畴,那么一切坎坷、不利、退让、宽容、厚道别人、自己压抑,这许多方面归为阴的范畴,这样两个东西要互补、要调和。

曾国藩很早就认为自己阳的方面很多了,他说已经做了中级官员之后,祖父、祖母、父母都在,而且还有儿子女儿,兄弟姊妹也都有,所以他就提出了要求缺,自己的享受、自己的功名享受要不够,这就是偏重阴的方面,来进行平衡。

到晚年他干出很大的事业,阳已经不得了,所以他时时刻刻有一种恐惧之感,深怕因为阳刚太盛使自己陨灭,所以他说古来成大功大名者长寿的少,所以他求阴来补,所以退让、宽容别人、压抑自己,使得这种平衡尽量不要破坏。

次年9月,督其弟曾国荃攻陷安庆。

11月,加太子少保衔,奉命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

旋向朝廷举荐左宗棠督办浙江军务、李鸿章出任江苏巡抚。

1862年,以安庆为大本营,命曾国荃部沿江东下,直逼天京;命左宗棠部自江西进攻浙江;命李鸿章部自上海进攻苏南,对太平天国实行战略包围。

10月,湘军与李秀成等部数十万太平军在天京城外激战,持续围困天京。

至1864年7月,终于攻破天京城池,完成对太平天国起义的镇压。

朝廷褒功,封曾国藩为一等毅勇侯,加太子太傅,赏双眼花翎。

1865年5月,曾国藩奉命督办直隶(约今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军务,镇压捻军。

他驻营徐州,先后采取重点设防、凭河筑墙、查办民圩的方略,欲在黄河、淮河之间,运河以西,沙河、贾鲁河以东的区域歼灭捻军,因师久无功,次年冬清廷改派李鸿章接替,命其回两江总督本任。

1867年,调任直隶总督。

1870年6月,天津发生教案,奉命前往查办,屈从法国势力,处决、遣戍官民数十人,受到社会舆论谴责。

9月,还任两江总督。

曾国藩重视采用外国军火,主张“师夷智以造炮制船”。

1861年,设立安庆内军械所,制造“洋枪洋炮”,后又试制小火轮船。

1863年,造成“黄鹄”号轮船,并派容闳赴美国购买机器。

1865年至1866年,与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

后为之积极筹措经费,派遣学童赴美留学,成为清末兴办洋务事业的首创者。

曾国藩毕生服膺程朱理学,又主张兼取各家之长,认为义理、考据、经济、辞章四者不可缺一,但始终将理学放在首要地位。

于古文、诗词也很有造诣,被奉为桐城派后期领袖。

1872年3月在南京病卒。

赠太傅,谥文正。

后人辑其所著诗、文、奏章、批牍等为《曾文正公全集》。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一个温暖和谐永盛的家,一定有位胸怀大志,豁达大度,认真负责有担当的好男人。

一定有位温柔体贴,善良贤惠,尊老爱幼的好妻子。

一定有位知书达理,言传身教的好长辈。

具备这些,家成了宁静的港湾,温馨的家园,春风和煦,波澜不惊。

家的和谐美满,需要我们用心经营,需要我们在人生的航程中永远并肩前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