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论文评价简述曾国藩事迹
近代史论文关于曾国藩
近代史论文关于曾国藩篇一《立体的曾国藩》【摘要】在我眼中立体的曾国藩是这样一个人:正直又不乏圆通、清廉却也有挣扎、笨拙却又精明。
正直、清廉是正人君子的题中之义,但是圆通、挣扎、笨拙、精明则给他增添人性的质感。
郭嵩焘说:“楚人只带三分蠢气,盖孔子所谓其愚不可及”。
在我看来,这句话是对曾国藩的“成功”最好的阐释。
在那样一个无望的时代,昏庸的统治,肮脏的官场,黑暗的社会,曾国藩还在奋发图强,期冀重振清廷,只是最后他也只能哀叹“天命”不可违。
曾国藩一生就是一本教科书,他给我们树立起为人处世的榜样,他的思想,他的品质值得我们不断的研究和学习。
【关键词】曾国藩;为人;处事本书的目录分为三大块,讲述了曾国藩传奇的一生。
首先是曾国藩的正面:从“愤青”到“老奸巨猾”。
一生坎坷不断的曾国藩在时代的大背景下由一个血气方刚、黑白分明的人被迫放下身段,与自己痛恨的“软熟和同”之人把臂周旋。
其次是曾国藩的左侧面:曾国藩的收入和支出。
一生追求成为圣人的曾国藩面对清政府的昏暗与腐败,在世俗的冲击下他保持着“既清又浊”的为官生涯,他不能阻止他人靠做官发财,但是他在这个黑暗的王朝中要求自己“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分钱寄家用”。
最后是曾国藩的右侧面:迷信和天命。
这一部分讲述了曾国藩从不信风水到信风水再到信天命。
一生的坎坷经历,跌宕起伏使得他对人生,对命运有了深入的思考。
“天命”之说在曾国藩的心中投下了浓重的阴影。
曾国藩晚年的心境常常陷入灰心落寞之中。
这既有个人家庭因素,也有对国家前途的悲观,在垂暮之年,他猛然发现用尽一生精力换来的“同治中兴”不过是一片虚假繁荣。
一、和曾国藩学做人一君子慎独在修身方面,曾国藩一生始终践行着五个字。
首先要“诚”:为人表里如一,坦坦荡荡,待人真诚。
二要“敬”:内心充满敬畏不存邪念,不害人。
三是“恒”:生活工作读书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并持之以恒的长期坚持。
四是“谨”:说话做事讲求严谨、求实,不说大话、空话、假话。
曾国藩的生平事迹及人物评价_描写作文
曾国藩的生平事迹及人物评价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
他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下面是橙子跟大家分享的曾国藩生平事迹及评价,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曾国藩的人物生平 1.组建湘军1851年(咸丰元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组织起事。
5月,曾国藩在刘蓉、罗泽南等人的推动下,上《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批评咸丰皇帝。
咸丰帝没有读完,就愤怒地将奏折摔到了地上,立刻召见了军机大臣要定他的罪,若非祁寯藻、季芝昌等人苦苦为他求情,他很可能陷于不测之罪。
曾国藩了解这一情况后,心里非常紧张,立刻对此次谏争之举上奏自责,从此再不敢对皇帝本人和朝廷的根本决策说长道短。
1852年(咸丰二年),曾国藩因母丧在家。
这时太平天国运动已席卷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军、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是这支腐朽的武装已不堪一战。
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太平军势力的发展,这就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机会。
1853年(咸丰三年),借着清政府急于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1 / 17时机,他因势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勇。
8月,曾国藩获准在衡州练兵,“凡枪炮刀锚之模式,帆樯桨橹之位置,无不躬自演试,殚竭思力” ,并派人赴广东购买西洋火炮,筹建水师。
在团练湘勇期间,他严肃军纪,开辟新的军队,他先后将5000人的湘勇分为塔、罗、王、李等十营,先后将团练地点由长沙迁至湘潭,避免与长沙的绿营发生直接矛盾。
2.大战太平军1854年(咸丰四年)2月,湘军倾巢出动,曾国藩发表了《讨粤匪檄》。
在这篇檄文里,他声称太平天国运动是“ 荼毒生灵”,“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接着号召“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其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故动员了当时广大的知识分子参与到对太平军的斗争当中,为日后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曾国藩的生平事迹及人物评价
曾国藩的生平事迹及人物评价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
他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曾国藩生平事迹及评价,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曾国藩的人物生平1.组建湘军1851年(咸丰元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组织起事。
5月,曾国藩在刘蓉、罗泽南等人的推动下,上《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批评咸丰皇帝。
咸丰帝没有读完,就愤怒地将奏折摔到了地上,立刻召见了军机大臣要定他的罪,若非祁寯藻、季芝昌等人苦苦为他求情,他很可能陷于不测之罪。
曾国藩了解这一情况后,心里非常紧张,立刻对此次谏争之举上奏自责,从此再不敢对皇帝本人和朝廷的根本决策说长道短。
1852年(咸丰二年),曾国藩因母丧在家。
这时太平天国运动已席卷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军、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是这支腐朽的武装已不堪一战。
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太平军势力的发展,这就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机会。
1853年(咸丰三年),借着清政府急于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他因势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勇。
8月,曾国藩获准在衡州练兵,“凡枪炮刀锚之模式,帆樯桨橹之位置,无不躬自演试,殚竭思力” ,并派人赴广东购买西洋火炮,筹建水师。
在团练湘勇期间,他严肃军纪,开辟新的军队,他先后将5000人的湘勇分为塔、罗、王、李等十营,先后将团练地点由长沙迁至湘潭,避免与长沙的绿营发生直接矛盾。
2.大战太平军1854年(咸丰四年)2月,湘军倾巢出动,曾国藩发表了《讨粤匪檄》。
在这篇檄文里,他声称太平天国运动是“ 荼毒生灵”,“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接着号召“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其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故动员了当时广大的知识分子参与到对太平军的斗争当中,为日后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所认识的曾国藩论文1500字
我眼中的曾国藩土木124班 08070312409 李德智摘要:《清史稿·曾国藩传》: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
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
天性好文,治之终身不厌,有家法而不囿於一师。
其论学兼综汉、宋,以谓先王治世之道,经纬万端,一贯之以礼。
惜秦蕙田五礼通考阙食货,乃辑补盐课、海运、钱法、河堤为六卷;又慨古礼残阙无军礼,军礼要自有专篇,如戚敬元所纪者。
论者谓国藩所订营制、营规,其於军礼庶几近之。
晚年颇以清静化民,俸入悉以养士。
老儒宿学,群归依之。
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
一见辄品目其材,悉当。
时举先世耕读之训,教诫其家。
遇将卒僚吏若子弟然,故虽严惮之,而乐为之用。
居江南久,功德最盛。
关键字:生平事迹功过影响评价参考文献:《清史稿·曾国藩传》纪录片《百家讲坛之曾国藩》说实话,我对曾国藩的认识并不是很多,在我的印象中,每次提及这个历史人物,听到的是大家对他不同的看法,有说他是成功的,也有说他是个坏人,卖国贼之类的:直到后来上了历史课,对历史的认识越来越多,对曾国藩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才渐渐了解他的事迹,能正确的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他。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也在网上搜了不少节目讲诉曾国藩历史的,了解他的一生,了解他在当政时所做的事,以使自己能正确的看待这个人物。
历史对曾国藩的评价不一,就我所看到的,是赞扬他的的居多,众所周知,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近代化运动。
而洋务运动的发起人、倡导者、最早的实践者正是曾国藩。
不仅如此,“第一个上奏提出‘师夷智以制船造炮’的人是他;还是第一个派人出洋购买成套‘制器之器’者的人;在当时,太平天国起义是清朝由胜及衰的必然结果。
太平军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太平天国不仅敢于反抗清王朝,也敢于反抗船坚炮利的外国侵略者,一百多年来,这种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志。
曾国藩镇压了作出这些功绩的太平天国,当然是有罪的。
中国近现代史人物评价论文
从曾国藩看为人处世之道曾国藩,晚清时期“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出生于一个平凡的农耕家庭,但却成就了一代大将之才,文通程朱理学,武能制太平天国起义。
从他的一生,我们可以学到许多的为人处事的大道理。
本篇论文从他的生平简介开始,通过查阅各种文献资料,详述了三件对我影响最深刻的事。
从对这位中国近现代史中的一大重要人物的人物剖析开始,渐渐的了解那个时局动荡的时代。
并通过他的一生,看到了我们普世价值中对于人生起伏的“坐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随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般释然。
曾国藩,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
五岁启蒙,次年入家塾“利见斋”。
早年多次应试不中,道光十八年(1838年),参加会试,终于中试,此后仕途平坦,至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授礼部右侍郎。
不久署兵部右侍郎。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发动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道光三十一年(1852年)生母去世,丁忧回籍。
此时太平军已攻入湖南,气势正盛。
咸丰二年底(1853年1月),曾国藩接到帮办湖南团练旨。
经郭嵩焘力劝,离家前往长沙,与湖南巡抚张亮基商办团练事宜。
一月后,太平军攻占江宁且定都于此,改称天京。
曾国藩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仿效已经成军的楚勇,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并整合湖南各地武装,称湘军。
咸丰三年(1853年)八月,曾国藩获准在衡州练兵,“凡枪炮刀锚之模式,帆樯桨橹之位置,无不躬自演试,殚竭思力”,并派人赴广东购买西洋火炮,筹建水师。
咸丰四年(1854年),发布《讨粤匪檄》,率师出征,不久在靖港水战中被太平军石贞祥部击败,投水自尽,被部下所救。
休整后,重整旗鼓,当年攻占岳州、武昌。
咸丰六年(1856年)坐困南昌。
9月2日,洪杨内讧,史称天京事变,南昌解围。
两年后,湘军攻占九江,气势颇盛。
十年(1860年),湘军围安庆。
同治三年(1864年)7月,湘军破太平天国的天京(南京),朝廷加曾国藩太子太保、一等侯爵,曾国荃赏太子少保、一等伯爵。
曾国藩统帅湘军评析论文
曾国藩统帅湘军评析论文
曾国藩是一位中国清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将领,他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是晚清时期的一个知名人物,曾经担任过湘军的统帅,曾经在多次战争中表现出色,他的战略技巧和军事才能备受赞誉。
曾国藩在湘军中担任的统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湘军是晚清时期反对太平天国的一个军事力量,曾国藩不仅是湘军的统帅,还是一个战略家和政治家,在军事战略和政治理论上做出了许多贡献。
其中,曾国藩提出的“两宜”、“三不伐”等军事原则,被广
泛认可并且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这些原则主要包括:避免进攻,避免消耗;远离战略要地,保持自身安全;不得盲动,不得战无法胜。
曾国藩的这些原则和思想,在当时的军事战略中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对于战略执行、军事部署、指挥体系等都具有参考价值。
曾国藩在湘军中的战略、战术以及组织管理方面的贡献,也是当时中国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曾国藩在统帅湘军期间,对于湖南的政治和社会稳定也做出了巨大贡献,他通过严格的权威和训练,塑造了一支足以满足战争需求的军队。
曾国藩的工作方法和管理方式,也为他们树立了可敬的形象,在政治和社会上赢得了广泛的支持和尊重。
综上所述,曾国藩的统帅湘军经历,为晚清时期的中国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他的军事思想和指挥经验,为中国现代化的军事战略和管理体制奠定了基础,并且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简而言之,曾国藩的统帅湘军经历,是中国晚清时期历史上的一段重要的军事历史,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将领,也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和战略家。
他的军事思想和原则,在当时受到广泛认可,并且对于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浅谈近代史人物曾国藩的论文
浅谈近代史人物曾国藩的论文曾国藩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完人,是封建官场的楷模。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近代史人物曾国藩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谈近代史人物曾国藩的论文篇一《试论曾国藩的票盐制思想》摘要:曾国藩在担任两江总督期间,对两淮盐务进行了整顿。
他在淮北停止饷盐,裁减厘卡,大力推行票盐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其做法可谓是秉承了陶澍的票盐思想。
对淮南盐务的整顿则体现了其“寓纲法于票盐”的思想,希图借助殷商的“辘轳转运”来规复淮南引地,从而增加课厘收入。
关键词:曾国藩;票盐制;思想一有清一代,实行的盐法的主要是纲盐制,即清政府每年根据盐的产量、销售量的多少,确定发售引数,订为“纲册”,每年一纲,招商认引,额满为止,商人按照所请引数缴纳正杂课额。
在这种纲盐体制下,引商都有专门的引地,“引商有专卖域,谓之引地,当始认时费不赀,故承为世业,谓之引窝。
后或售与承运者,买单谓之窝单,价谓之窝价。
”[1]清政府为保障财政收入,采取“恤商裕课”的政策,保护大盐商的利益,授予盐商世袭垄断的特权。
在纲盐体制下,与盐政有关的所有人都“视盐务为利薮”,官商勾结,互相依托,牟取私利,导致盐价日昂,私盐泛滥。
嘉道年间,纲盐制日益败坏,道光十二年,两江总督陶澍遂在淮北废引改票,试行票盐制。
陶澍的票盐法,将淮北畅岸仍归商运,其余无盐济售的滞岸则仿照山东、浙江票引兼行之法,由运司刷印三联票,一留为票根,一存分司,一给民贩行运,于海州所属之中正、板浦、临兴三场设局收税,听任小民投行购买运往销售,在各场的要隘之地设立税局给以照票,上面注明民贩姓名、籍贯、运盐引数、往销州县、并按路程远近立限到岸,凡无票及越境者仍以私论。
陶澍在其《淮北票盐试行有效请将湖运各畅岸推广办理酌定章程折子》中说:“查票盐自试行以来,海属积滞之盐贩运一空,穷苦场民藉资苏活,即游手闲民亦得以转移执事,是以上年海州灾务极重,而地方尚称安帖,实得票盐之济。
中国近代史有关曾国藩的论文(2)
中国近代史有关曾国藩的论文(2)中国近代史有关曾国藩的论文篇二《曾国藩理学思想探析》摘要:曾国藩在理学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突破传统理学的束缚,体现出了新的特点。
一、提倡汉宋交融,调和二者矛盾;二、“义理经世之学”;三、阐发礼学与理学的关系。
曾国藩的努力为理学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曾国藩理学汉学经世礼学湖南湘乡曾国藩(1811~1872年),字涤生。
他生活在中国清朝的中后期,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4个朝代。
当时正处于清朝从强盛逐渐衰落的拐角点,这个昔日不可一世的帝国正面临着轰然倒塌的危险。
在这种艰难的岁月中,也不乏曾国藩这样的仁人志士。
“时势造英雄”,苦难中曾国藩不忘修身养性、以求上进。
他27岁中进士,之后,就如芝麻开花一样连连晋级,历任翰林院检讨、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礼部右侍郎,又通兼兵、工、刑、吏各部侍郎、两江总督等职。
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清皇帝给他的谥号为“曾文正公”。
曾国藩曾经被人推许为继孔子、朱熹之后再度复兴儒学的圣哲。
在儒学诸多方面的学术趋向,他毕生研究和服膺的是理学,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的理学名儒,有“一代儒宗”的美名。
曾国藩的理学突破了传统理学狭窄范围,开创了理学新篇章。
以下是关于曾国藩理学的特点的浅析。
一、提倡汉宋交融,调和二者矛盾汉学又称为朴学,指汉儒考据训诂的学问,是与宋学相对的儒学流派。
汉学以儒家经典作为说经者的对象,为经书中的名物、制度作注释,它与以星、理解经的宋学迥然不同。
清代中叶之后,汉学和宋学各铸壁垒,长期对峙并相互攻讦,“党同妒真,判若水火”。
曾国藩以理学为自己言行的依归和标准,但是却“不废汉学”,对于汉宋之争采取超然态度。
他反复指出:宋学在孔门为德行之科,汉学在孔门为文学之科。
“言道则宋师为大”“言艺则汉师为勤”,各有短长[1](P250)在平息汉学与宋学争论的基础上,曾国藩力图求得二者的融会贯通。
比如他对“实事求是”的阐释:关于“实事求是”,较早见于《汉书•景十三王传》,说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中国近代史浅析曾国藩的论文4000字
中国近代史浅析曾国藩的论文4000字曾国藩一生潜心于治学,博览经史子集,深究宋明理学,治学成就斐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中国近代史浅析曾国藩的4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国近代史浅析曾国藩的4000字论文篇一:《谈曾国藩的治学之道》摘要:曾国藩求学问业,“无学不窥,默究精要”,以经史为根,以宋学为宗,涉猎儒家的各个学派,以及老子、庄子、墨子之学等。
曾国藩有自己的为学之方,如虚心有识、主敬有志、博而有约、专精有恒等。
在经过了充满艰辛的治学之路后,曾国藩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思想体系,他的治学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对中国近代士大夫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曾国藩;治学之道;近代士大夫曾国藩一生潜心于治学,博览经史子集,深究宋明理学,治学成就斐然。
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是湖湘文化的典型代表,创立了晚清古文的湘乡派。
他的著有《经史百家杂钞》、《求阙斋文集》、《诗集》等。
曾国藩一生的学术成就来源于“治学”,他的治军为官之道也来源于“治学”。
曾国藩家书中有关治学的众多言论,反映出他严谨的治学思想与品格。
一、曾国藩的治学方法众所周知,不管是何人,如果想要在学问上有所收获、有所成就,那么就需要讲求方法。
曾国藩所创立的治学方法,即使到了现在,对我们的教育事业仍然有借鉴的意义。
曾国藩的治学方法有一个重要的内容―“看、读、写、作”,四者缺一不可。
对此,他在给其子曾纪泽的书信中作了详尽的阐释:“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缺一不可。
看者,如尔去年看《史记》、《汉书》、韩文、《近思录》,今年看《周易折中》之类是也。
读者,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诸经、《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明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咪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至于写字,真行篆隶,尔颇好之,切不可间断一日。
既要求好,又要求快。
至于作诸文,亦宜在二三十岁立定规模;过三十后,则长进极难。
近代史人物曾国藩论文
近代史人物曾国藩论文曾国藩治学严禁,品格优良,读书做学问道理深刻,甚为后人称赞。
他坚信“学以立志”,强调学为立身行事之本;努力向圣人学习,力求做人中豪杰。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近代史人物曾国藩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近代史人物曾国藩论文篇一《论曾国藩的治学品格》[摘要]曾国藩治学严禁,品格优良,读书做学问道理深刻,甚为后人称赞。
他坚信“学以立志”,强调学为立身行事之本;努力向圣人学习,力求做人中豪杰。
曾国藩“博”、“专”结合,强调贵在坚持,学以致用,其严谨的治学理念和优秀的治学品格值得后人学习。
[关键词]治学品格学以立志学以致用曾国藩为官、治军,不废学问,读书写字,未曾间断。
他一生孜孜治学,经史子集,无不深谙博览;义理训诂,兼采并蓄;吟诗作联,游心词章。
他归依儒学,深究宋明理学,是新文化运动出现前的旧文化的一个突出代表。
曾国藩良好的治学品格,甚为后人称赞,彰显着时代价值。
曾国藩“学以立志”的治学理念立志、定心:志存高远,学为立身行事之本。
曾国藩的成就,可以从“学”字上找答案。
他认为,学习读书,首先要立志、定心。
不立志,无追求,必浑浑噩噩,芸芸庸庸,白掷光阴。
“譬诸草木,志之不立,本则拔矣。
是知千言万语,莫先于立志也。
”他在日记中写道:“君子庄敬日强。
我日日安肆,日日衰尔,欲其强,得乎?……自去年(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后,心常中忡不自持,若有所失亡者,至今如故。
盖不能立时易放倒,故心无定向。
无定向则不能静,不静则不能安,其根在志之不立耳。
”立一志,心有定向,目标终一,践履笃行。
曾国藩立志之大,立志之坚,其时无人于比。
他在诗文、家书中多次写道,立志可以成就自我,成就大事。
人如果能立志,圣贤豪杰所能做到的事,我们也能做到;如果人不能立志,即使整日与尧舜禹汤在一起,也受不了感染,学不了圣人,成就不了大事。
曾国藩认为,读书人就要“立大人之学”,就要立志为圣人、贤人。
曾国藩不仅自己读书立志,而且不断劝弟弟及晚辈读书立志。
曾国藩的主要事迹介绍及人物评价
曾国藩趁机组建 了湘军,并亲自 领导了镇压起义
的行动
改革与洋务运动
改革与洋务运动
1
除了政治功绩,曾国藩还是一位改革者和洋务 运动的推动者
2
他认识到清朝的腐败和落后,主张学习西方技
术和文化,推动了一系列改革和现代化措施
3
他重视军事、科技、工业等领域的发展,积极 推动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的来说,曾国藩是一位具有丰富思想和卓越 才能的历史人物,他的影响力和贡献不仅仅局 限于政治和军事领域。他对于中国近代史的发 展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贡献和 影响
-
Thank You
感谢观看
曾国藩的处世智慧
曾国藩不仅在政治和军事 上有着出色的表现,他还 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 和处世智慧的人。他的家 书、日记和言行录等文献 中,记录了他对于人生、 处世、教育等方面的深刻
思考和见解
处世之道
处世之道
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
曾国藩也非常重视教育, 他的教育思想以"培养品德、 注重实践、贯通中西、倡 导自学"为核心
他还提倡贯通中西,认为 只有将中西文化融合才能 更好地培养人才
12
+
34
他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 培养品德,即"以德为先",
同时注重实践,强调"知行 合一"
此外,他倡导自学,认为 只有具备自学能力的人才
能不断自我提升
人物评价
人物评价
对于曾国藩的评价,除了前面提到的功绩和争 议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观点。有人认为曾国 藩是一个矛盾的人物,他在镇压农民起义的同 时,也积极推动洋务运动和现代化改革,展现 出开明和进步的一面;但也有人认为他在维护 封建统治的同时,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中国近代史有关曾国藩的论文
中国近代史有关曾国藩的论文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在修身、齐家、治军、为学、为官诸多方面都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可供思考与借鉴的东西。
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曾国藩的论文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中国近代史有关曾国藩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中国近代史有关曾国藩的论文篇一《曾国藩成功之道探析》摘要:作为近代中国历史上有着重大历史影响的人物,曾国藩的成功基于这样一些因素:读书储识,坚强立志,修身定性,倔强行事,交贤纳才,开放纳新。
时至今日,这些品质仍然有着借鉴意义。
关键词:曾国藩;成功;读书中图分类号: B25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7387(2016)02-0064-04曾国藩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有着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他创办湘军,挽救了清王朝摇摇欲坠的统治,开创了“同治中兴”之局,是清王朝文臣封武侯第一人;他倡办洋务,践行学习西方之先,有意无意地挣破束缚自身的社会罗网,成为同时代人中敢于直面西方文化的先行者。
虽然近代以来,曾国藩备受争论,但他的事功,仍然得到了诸多军政文化名人的推崇。
梁启超对曾国藩非常赞服:“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1]青年毛泽东曾经在致友人的信中感慨道:“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2]。
从一个偏僻的农村走出来,并封侯拜相,建有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事业,曾国藩是如何完成这一转变的呢?这是许多人孜孜以求的问题,本文不揣谫陋,略陈管见。
一、读书储识自曾国藩的祖父起,曾氏家族形成了“耕读”为本的家风,曾国藩从8岁起在父亲曾麟书“晨夕讲授,指画耳提”督教下有过一段扎实刻苦的读书生活。
这种读书经历对他影响很大,让他受益终身。
1836年,曾国藩在“恩科”会试落第后返家途中典卖衣服购买了一套《二十三史》,父亲曾麟书知悉后鼓励他说:“尔借钱买书,吾不惜为汝弥缝,但能悉心读之,斯不负耳。
中国近代史浅析曾国藩的论文4000字(2)
中国近代史浅析曾国藩的论文4000字(2)推荐文章大学中国近代史期末论文范文热度:中国近代史之辛亥革命评价论文3000字热度:中国近代史的结课论文范文热度:大学中国近代史论文4000字范文热度: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范文精选热度:中国近代史浅析曾国藩的4000字论文篇三:《试析曾国藩的经世思想》摘要:晚清经世派代表人物曾国藩,为清朝三大中兴名臣,其经世思想对于当时和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他的经世的内容、思想渊源以及简要的评价三个方面加以论述,对曾国藩的经世思想加以分析。
关键词:曾国藩经世思想评价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
作为清王朝执掌重权的汉族封疆大吏,他既是封建社会末期最后一尊精神偶像,也是近代思想文化的重要代表。
曾氏服膺程朱理学,又全力研习经世之学,当大清帝国内忧外患交相侵袭,几欲颠覆之时,是他创立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进而平定东南半壁江山,大清始有同治中兴;不仅如此,近代中国首艘兵轮,首炉钢水,首批技术工人的诞生,首批中国学童远赴泰西深造等,均与曾国藩及其同道的倡导与活动紧密相关。
曾国藩也因此成为咸丰、同治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思想驳杂、颇富特色的理学经世派,其经世思想对中国近代社会和近代文化的变迁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一、整饬吏治方面曾国藩从整顿吏治入手,转变全国官场风气,以应时变。
面对清朝吏治的严重弊端,曾国藩尖锐地指出,现在官场“大率以畏葸为慎,为柔靡为荣”。
京官办事通病有二:曰“退缩”,曰“琐屑”。
退缩者,即同官互推,不肯任怨,动辄请旨,不肯任咎;琐屑者,斤斤计较,不顾大体。
外官办事通病有二:曰“敷衍”,曰“颟顸”。
“此四者习俗相沿,但求苟安无过,不求振作有为”,“国家一旦有事,则满廷皆疲沓泄,相与袖手”。
在曾国藩主政一方后,更进一步认识到了吏治腐败的恶果,深以吏治腐败和民心不满为忧。
认为要从整顿吏治,挽回民心入手,“若不从吏治人心痛下功夫,涤肠荡胃,断无挽回之理”。
近代史论文评价简述曾国藩事迹
简述曾国藩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姓名:博格李学号:201150692 他是智慧的代名词,他是思想引起无数人深思学习,李鸿章说——有大人如糟糠,我一扫之,但他不然;毛泽东说——予于近人,独服其人。
他虽生在晚清,但力挽狂澜,使晚清基业得以延长。
勤学励志,饮誉士林,他的智慧、他的处世之道、他的思想都让后人连声叫绝。
他就是曾国藩。
曾国藩,生于1811年,卒于1872年。
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湖南长沙府湘乡人(今湖南省双峰县)。
中国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人,现属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
一个传统的读书人,曾国藩堪称完美。
从荷叶塘的湖南湘乡农家走出,一生热爱文章、热爱理学,自律严谨的道德楷模傲立于世,“不做圣贤,变为禽兽”是他的自勉词,获得当时和后人的肯定。
会读书、会做人、会做官,赢得了后人的孜孜不倦、乐此不疲。
我认为提起曾国藩,不能不提他的成功的原因。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没有人愿做一个失败者。
而想做一个成功者,曾国藩用他的一生诠释了其真谛。
1、德智修身,前瞻蓄才,为以后打好基础。
修、立、蓄、养,是他的早期的有力奠基。
修身。
诚、敬、静、谨、恒是其必修课。
诚恳,所有想法都可以展现给世人。
敬畏,胆小的人往往都能成功,因为他们的细心能想到你所想不到的。
心静,全身都处于放松的状态。
谨慎,谨慎的做事冥冥之中增大了事情的成功率。
恒心,一天做一件很难的事情并不难,但是好几年做一件简单的事情就很不易。
立志。
曾国藩立的“澄清宇内”之志,便是安邦、治天下。
蓄才。
翰林院清闲,他发奋苦读先辈大家之作,为以后储备大量的知识。
养声望,做诗文和上书是来养望的主要方式。
曾国藩的修、立、蓄、养的努力,使人格、才干、声望得到了明显的升华,充分的准备,才有以后的成功。
2、抓机遇,固本增实。
咸丰二年底,曾国藩看到了绝大机遇,这就是太平天国。
中国近代史论文—我眼中的曾国藩
我眼中的曾国藩111234108张战威物电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历史似一幕绚烂的烟火,稍纵即逝,却始终萦绕在我们心中,像是音乐,或婉转,或悲戚;像是影像,或宏伟,或俾小。
它慢慢汇聚成一条大河,看不见,却流淌在每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骨髓里,于是,我们有了同一种语言,用一种经历,同一种信仰。
历史的过程看似宏伟,却也是由一个个故事组成的,而故事的中心永远是人。
是什么造就了“一代圣相”?而又是什么造就了以及如何造就我们自己?不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其出色的人物但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两位风云人物对曾国藩有着重要的评价,毛泽东说“独服曾文正”。
他在军事方面知人善用有着别样的才能,就算是我国伟大的军事家毛泽东也是佩服曾国藩的才能。
他在学习方面是一个治学严谨的一名书生。
按现在的话来说他就是书呆子,他刻苦努力,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生。
他每日不拘何时,静坐时刻,正位凝命。
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
这些都是曾国藩老先生的人生航标。
在处世方面他有着独特眼光。
总之曾国藩在为人方面有着谨慎的态度,在治学方面有着严谨的态度,在对世事的看法方面有着独特的眼光。
一、成长经历说起曾国藩没有人应该感到陌生,那个被骂“满清走狗”,被章炳麟说成是“誉之则为圣相,獻之则为元凶”的人,就是曾国藩。
这样一个充满争议的人是怎样成长起来的我很关心,而一个人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环境,那曾国藩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呢?曾国藩是湖南湘乡人,出生于世代务农的家庭,祖父是农民,爸爸却当了教书先生,曾国藩从小也就勤勤奋奋地读书了。
曾国藩20岁考的秀才,比他爸爸早23年考得,不愧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天资在此可以瞥见一二。
他喜欢读史,曾经用一年时间读完《二十三史》,之后进京在翰林院做事。
对于曾国藩的成长经历,老师必定比我有更多了解,故在此只是简略叙述一下。
我在看了他的成长经历后有所感悟的是:人成功确实需要天赋。
而天赋从何而来?一是打娘胎以来的智商、情商,二是生活环境、家庭环境的影响。
曾国藩的作文素材
曾国藩的作文素材篇一《曾国藩:从平凡到非凡的启示》曾国藩,这个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犹如一颗璀璨却又有些争议的星。
我第一次知道曾国藩的时候,心里想:“这是谁啊?听起来名字就很古板。
”但当我开始深入了解他,才发现他就像一本厚厚的、充满惊喜的书。
曾国藩并不是那种一出生就自带光环的天才。
也许他就像我们身边的某个同学,刚开始的时候普普通通。
他读书的时候,据说也不是那种过目不忘的神童。
我就想啊,他是不是也会在深夜里对着书本发愁,就像我对着那些复杂的数学题一样,感觉脑袋都要大了。
可是,他有一股韧劲。
他就像一只蜗牛,虽然爬得慢,但一直在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他的修身功夫那可真是令人惊叹。
我有时候觉得自己连早起都做不到,而他呢,天天早起读书、练字、反省自己。
他每天写日记,这在我看来就像是一场和自己的对话,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他会在日记里批评自己今天哪里做得不好,就像自己在打自己的小报告一样。
曾国藩组建湘军的时候,那可真是困难重重。
我仿佛能看到他在那昏暗的灯光下,皱着眉头,思考着怎么把一群乌合之众训练成能打仗的队伍。
这就好比我们组队参加比赛,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各有各的想法,一盘散沙。
他可能也有过很多次想要放弃的念头,毕竟面对的困难太多了。
但是他没有,他坚持下来了,湘军在他的带领下逐渐成为一支劲旅。
他在官场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我觉得他就像在走钢丝,一不小心就可能掉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他要应对各种官场的尔虞我诈,还要坚守自己的原则。
有时候我就想,他这样是不是太傻了?在那个复杂的官场环境里,随波逐流不是更容易生存吗?可是他没有,他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尽管可能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曾国藩的一生,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
他告诉我们,平凡的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变得非凡。
他就像一盏明灯,虽然光线不是那么耀眼,但足以给在黑暗中摸索的我们一些方向。
我们不需要成为像他一样的伟人,但我们可以学习他的坚持、他的自省。
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许我们可以想想曾国藩,他那么多的困难都能克服,我们为什么不能呢?难道我们就甘心一直这么平凡下去吗?篇二《曾国藩:毁誉参半的传奇人物》《曾国藩:毁誉参半的传奇人物》,这个题目一出来,可能很多人就会和我一样,脑海里冒出无数个问号。
评价曾国藩(全文5篇)
评价曾国藩(全文5篇)第一篇:评价曾国藩一,曾国藩与中国近代文化论者普遍认为,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有的论者甚至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化身。
如果说,儒家文化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发展时期,并有与之相应的三个代表人物的话,那么早期为孔子,中期为朱熹,而末期就是曾国藩了。
曾国藩确实继承了中国以儒学的纲常名教为核心的传统文化。
这次提交大会的许多论文都涉及这一点。
曾国藩完全按照儒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做人之路,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他恪守“三纲五常”之道,认为“君虽不仁,臣不可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
”他本身的“以礼自治,以礼治人”,“执两用中”,“持盈保泰”,“刚柔相济”,“勤、俭、谨、信”的自我修养,其家训的“八本”、“八字”、“四条”、“四败”等等,均反映了曾国藩地道是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成。
对于“三纲五常”的评论,论者之间是有分歧的。
有的论者视“三纲五常”为糟粕,甚至认为它是最不适应时代,最称糟粕者,有的论者则有异议,认为既然对中国传统文化要一分为二,为什么对这个传统文化的核心三纲五常就不能一分为二呢?能否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全是糟粕呢?只有非核心部分里才有一些精华呢?显然,不能如是说,如果这样说,岂不是从全体上否认了传统文化吗?事实上,在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里,把忠、孝、悌、仁、义、礼、智、信视为糟粕,或不讲,或不提倡,并没有给我们社会带来什么好处,反而深受其害。
有的论者说,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是为了维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而有的论者则说,曾国藩维护的首先就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而是它的糟粕。
二,曾国藩与太平天国曾国藩有近20年与太平军长期作战,打败太平天国是他一生事业的顶峰。
对他的评价不能不与对太平天国的评价相关联。
有些论者坚持传统观点,认为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是历史的罪人,刽子手。
因为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起义,而农民起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评价曾国藩的总结
评价曾国藩的总结引言曾国藩(1811-1872)是中国晚清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之一。
他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被普遍认为是当时一位杰出的改革家和开明派,他的思想和行动对中国近代化之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对于曾国藩的评价也各不相同,有人称赞他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有人批评他的一些政策限制了社会的发展。
本文将对曾国藩进行评价和总结。
曾国藩的贡献政治改革曾国藩在政治改革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主张实施“变法”,认为通过改革制度和政治体制可以推动国家的现代化。
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推动废科举、倡导新学派思想、设立军政机构等,为当时的政治改革奠定了基础。
曾国藩非常重视国家的稳定和民生,他的政策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社会和经济稳定。
军事才能曾国藩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
他在太平天国运动中领导湘军,成功击败了太平军。
曾国藩的战略军事能力和组织才能被广泛赞誉。
他在军事上的成功,不仅有效地应对了当时的军事挑战,也提升了他的声望,为他后来的改革和政治事业奠定了基础。
教育改革曾国藩非常重视教育改革。
他认识到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积极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曾国藩在各地建立了许多学堂、书院和教育机构,为人们提供教育机会,培养了一大批有才华和良好品德的人才。
这些教育改革措施为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曾国藩的缺点保守思想尽管曾国藩被认为是当时中国最有开明思想的人之一,但他仍然具有一定的保守思想。
他坚持传统的儒家思想,并对西方科学和知识持怀疑态度。
在一定程度上,这种保守思想限制了他的改革步伐,并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农民利益曾国藩在一些政策上着重考虑了地主和官僚的利益,而忽视了农民的权益。
他的土地政策和赋税制度对农民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对农民的剥削程度相对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社会的不满和动荡。
排斥异己思想曾国藩在文化思想方面并不开放,对于异己思想和观点抱有排斥的态度。
他限制了新学派思想的发展,并试图通过传统思想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曾国藩近代史评价论文范文
曾国藩近代史评价论文范文曾国藩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在修身、齐家、治军、为学、为官等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曾国藩近代史论文,供大家参考。
曾国藩近代史论文篇一:《评析中国近现代史人物——曾国藩》摘要: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的风云人物,是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同时,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上又是颇有争议的人物。
本文通过对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发起洋务运动这两件事,从正反两面总结评价了曾国藩的历史功过和历史作用。
关键词:曾国藩;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历史功过曾国藩在世时就兼有“中兴第一名臣”的桂冠和“曾剃头”、“增屠户”、“卖国贼”的徽号。
然而,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主要是看它对社会的发展是起推动作用或阻滞作用。
评价曾国藩,亦如此。
首先,我们可以从太平天国运动中对曾国藩进行评析。
太平天国极大地冲击了整个封建统治秩序。
第二,太平天国虽然在形式上没有超出旧式农民起义的框框,却显露出资本主义近代化的趋向,洪仁歼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近代工商业和交通业。
虽然它只是部分人心中的蓝图,但至少也反映一种趋向,而且太平军在吴淞、苏州等地建立了工厂。
世界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历史潮流冲击着中国,在太平天国里也激起了资本主义近代化趋向的涟漪。
太平天国的近代化趋向对当时兴起的洋务运动是有影响的第三,太平军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太平天国不仅敢于反抗清王朝,也敢于反抗船坚炮利的外国侵略者,一百多年来,这种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志。
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曾国藩镇压了作出这些功绩的太平天国,当然是有罪的。
但也不能把曾国藩的罪过扩大化。
曾国藩作为清政府的督抚不能自主,这同林则徐、左宗棠等镇压农民起义无区别。
再者,太平天国运动有其本质的致命弱点。
第一,太平天国没有给农民带来解放,只是换了某种名义把农民仍旧束缚在封建剥削制度下。
第二,太平天国也没有使农民得到政治上的自由,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农民政权。
论文:我看近代中国政治家,军事家------曾国藩
论文:我看近代中国政治家,军事家------------曾国藩我想了好久,才键入曾国藩这三个字。
毕竟我的修为有限,眼界更是不够开阔,不知道怎样才能中肯地评价这位被后人褒贬不一的历史传奇人物。
曾国藩(1810-1872)是位典型的颇受历史争议的历史人物,章太炎曾说:“曾国藩者,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曾国藩正传》作者马东玉在文中提到:“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但历史作为一门科学是有阶级性的,历史学家是分属于不同阶级的。
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出于不同的政治目的,运用不同的观点和方法,即使对同一个历史人物也会得出不同以致截然相反的论断。
评价曾国藩出现的大毁大誉,就是由于论者出于阶级的、政治的目的和人为的需要,对曾国藩进行任意改塑的结果。
” 当然,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曾国藩自然是位功过兼有的人,孰对孰错,我们得以历史的眼光来全面看待一个人。
记得我最早接触到曾国藩的历史事件是在初中时学到太平天国中曾国藩靖港兵败欲投水自裁的一段。
那时候也就是对清政府怀着一种简单的“腐败”的负面印象,当然也就想拍手称快了。
可现在但就历史人物的角度出发看来,曾国藩可绝不是位简单代表清政府利益的钦差大臣的形象了。
现在我觉得,他绝对堪称一位血肉丰满,刚柔并济的才学之士。
我没法全面地看待曾国藩这位历史名人,因为我既没有足够的资料,也没有分析事物的足够透彻的洞察力与概括力,也就分别从一些不同的事件上来“断章取义”一下吧!曾国藩绝对可称一位饱学之士,他到28岁考中进士并进翰林院,他“主张兼取各家之长, 认为义理、考据、经济、辞章四者不可缺一”,但他始终将理学放在首要地位。
他于古文、诗词也很有造诣,被奉为桐城派后期领袖。
从他的文才上看,他的仕途畅通一个重要起点就是他好学,他学习孜孜不倦,苦读日夜不息,尤其在京参加朝考进入庶常馆学习后,在发展到风建社会末期的晚清王朝中,理学堪称乱世之臣之宝典。
有了足够的学历资本,他便打通了官场之路。
在翰林院他苦攻理学,他六年后出来,再过六年便能升到二品内阁学士,中央六个部他便担任了五个部的副职,由此可见咸丰帝对他的器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史论文评价简述曾国藩事迹
简述曾国藩
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姓名:博格李学号:201150692
他是智慧的代名词,他是思想引起无数人深思学习,李鸿章说——有大人如糟糠,我一扫之,但他不然;毛泽东说——予于近人,独服其人。
他虽生在晚清,但力挽狂澜,使晚清基业得以延长。
勤学励志,饮誉士林,他的智慧、他的处世之道、他的思想都让后人连声叫绝。
他就是曾国藩。
曾国藩,生于1811年,卒于1872年。
初名子城,
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湖南长沙府湘乡人(今湖南省双峰县)。
中国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人,现属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
一个传统的读书人,曾国藩堪称完美。
从荷叶塘的湖南湘乡农家走出,一生热爱文章、热爱理学,自律严谨的道德楷模傲立于世,“不做圣贤,变为禽兽”是他的自勉词,获得当时和后人的肯定。
会读书、会做人、会做官,赢得了后人的孜孜不倦、乐此不疲。
我认为提起曾国藩,不能不提他的成功的原因。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没有人愿做一个失败者。
而想做一个成功者,曾国藩用他的一生诠释了其真谛。
1、德智修身,前瞻蓄才,为以后打好基础。
修、立、蓄、养,是他的早期的有力奠基。
修身。
诚、敬、静、谨、恒是其必修课。
诚恳,所
有想法都可以展现给世人。
敬畏,胆小的人往往都能成功,因为他们的细心能想到你所想不到的。
心静,全身都处于放松的状态。
谨慎,谨慎的做事冥冥之中增大了事情的成功率。
恒心,一天做一件很难的事情并不难,但是好几年做一件简单的事情就很不易。
立志。
曾国藩立的“澄清宇内”之志,便是安邦、治
天下。
蓄才。
翰林院清闲,他发奋苦读先辈大家之作,为
以后储备大量的知识。
养声望,做诗文和上书是来养望的主要方式。
曾国藩的修、立、蓄、养的努力,使人格、才干、
声望得到了明显的升华,充分的准备,才有以后的成功。
2、抓机遇,固本增实。
咸丰二年底,曾国藩看到了绝大机遇,这就是太平
天国。
东南多省饱受战乱之苦,朝廷在其省任命了四十三位大臣来配合作战。
四十三个大臣,敷衍了事,只有一个脱颖而出,他就是曾国藩。
他看清了形势,抓住机遇,一战成名,平定太平天国。
曾国藩充分利用机遇的一个主要
的手段,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抓机遇,固本增实。
回过头来看,他的固本增实有两个步骤。
后来的民兵,定时训练,打仗和农活时常交换。
毫
无组织性,而且各乡都有,人员分散。
曾国藩则不然。
他一到长沙做大臣,便上奏请求建一大团,1000人马调进省城,分为三个队,派遣到各地镇压匪乱。
这个大团虽不是正规军,但它一天到晚练兵打仗,住在营房,实际上已经是军队,湘军便这么出来了。
这是第一步固本,做好基础工作,耳目一新。
与太平军发生冲突后,曾国藩巧妙的扩大为5000人,增加水师,共10000人。
水陆齐头并进,声势浩荡,达成了一支当时强有力的部队。
这是第二步增实。
试问:曾国藩的良好基础和名声,以后怎能不取得
成功?
3、不惧失败,勇敢向前,取得最后的胜利。
从衡阳到武汉,八个月里,湘军多次溃逃四散,受
朝廷讥讽。
多处伤痛使曾国藩蒙羞,但其不自暴自弃,终于取得武汉。
来到江西,从咸丰五年到咸丰十年的五六年里,战势一直低迷。
这期间,曾国藩又受到多处的责骂,被朝廷冷落了一年多,身心俱疲,简直都要自杀。
面对一切,曾国藩坚持住了!一切痛苦自己担当,把所有的痛苦变成复仇的动力。
决不屈服,倒下了再爬起来。
能
忍常人难忍之事,必然有非常人的雄心。
怎能不获得最后的胜利?
4、减少人为的阻碍,向目标迈进。
朝廷很难调动湘军,但曾国藩一纸手令,部属千里
驱驰。
湘军的私人化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防因此产生的负面影响。
1,满人统帅湘军。
让满人当政,满人的私家军队,必然会消除朝廷的
想法。
2,对待下属同僚要友善。
当做下属的时候,要有上级扶持;当做上级的时候,
要有下级拥护。
曾国藩正是抓住了这简单而深刻的道理。
取得了下级的一致好评。
3,安定后勤,使家人不添麻烦。
普遍的现象就是,做了大官,家人以公谋私,曾国
藩叫人家杜门谢客、莫管闲事。
4、不居功绩,淡化光环。
功高震主,自身难保。
曾国藩多次对家人说,自古
以来,建立大功又得善终的人不多,因此他写下了曾国藩家书。
他的家信,为什么公告于世人?为什么家信中总是他希望衣锦还乡,向往田园?曾国藩看得透彻。
飞鸟尽、
良弓藏;狡兔亡、走狗烹。
曾国藩身居高位,不被权势迷惑,才是值得我们所学习的。
三、曾国藩对后人的启迪
分析历史,看望未来。
读史以明智,以史为鉴,可
以正得失,曾国藩的事迹发人深省。
一百三十多年过去了,从前曾国藩被伟人论,如今
曾国藩被百家讲坛等等权威媒体论。
为什么提起曾国藩人们总是津津乐道?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又该从中学习些什么呢?
1出身高低并不影响以后的成功。
曾国藩生在农村,
却不能掩盖他的光芒。
而曾国藩的行为也激励了毛泽东,杨昌济曾对他说——以农家多出异材,引曾涤生、梁任公之例为勉之。
对其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如果当代大学生更要向毛主席一样,无论出身高低贵贱,我们都要坚持不懈,朝着梦想迈进。
2全面的修身提高修养是很重要的。
曾国藩五岁读
书,二十二三年应试教育,从道光二十一到道光二十七年,这六七年的时间里,曾国藩更是在翰林院,遍读先辈大家著作,学问和人格的提升,为他日后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每个时代都不乏出类拔萃的人物,或天赋禀艺,或绝顶聪明。
我们总是为看到身边器宇不凡之辈而倍感欣赏。
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