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有分量的曲论研究著作——评刘奇玉《古代戏曲创作理论与批评》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己独特 的视 野对 古 代戏 曲创 作理 论 进行 了梳 理 与 总结 。
在具体 的论 析 中 , 者许 多 独特 、 新 意 的创见 和 总 作 有 结, 是这本 书最 具光 彩 、 最让 人称 道之 处 。如在论 述 作 家 的创作动机 时 , 者对 于作 家 的创作 动 机并 非简 单 、 念 作 概 化地“ 贴标签 ” 而是认 为 由于剧 作家思 想志 趣 、 , 人生 经历 的不同 , 面对不 同的生 活会 产生 不 同的创 作 冲动 , 会形 成 不同的创作意 图。批 评家 则 因视角 不 同 , 面对 同一 剧本 ,
色” 曲的探讨 , 面上看是语 言层 面的 问题 , 戏 表 实质却 与对 戏 曲体制特 征 与戏 曲艺术 体式 规律 的 把握 有关 。古 人 笔 下的“ 色” 本 并非一个单一 的概 念 , 认为其包括 滑稽 机 作者
趣的“ 教坊本 色” 合 律依 腔的“ 、 音律本色” 雅俗共享 的“ 、 文
也 可能阐释出不同 的动机。在具体 的创作 与批评 过程 中 , 会产生 “ 各种因素错综 复杂 、 透交 融” 多层 次 的创 作 渗 的“
书 中分列六大部分 , 分别论 述 了古 代戏 曲创作理论 的主 体
论、 动机论 、 题材论 、 言论 、 语 人物论 、 动机论。此前 , 也有 曲
论研究者 以主体 、 材、 言等 概念 来论 析 古代 戏 曲理论 题 语 的部分特质 , 未能如作 者系统 与深 入。书 中采 用专题 但都
形式 , 每个专 题皆可 成独 立 的部 分。于 《 主体论 》 , 中 作者
认 为“ 创作 主体是创作 中最 活跃的 因素 ” 文中创造性 地 总 ,
结出古人对创 作 主体 的主体 辨识 、 主体素 养 、 主体 思维 特
系统 ”又如在 论述戏 曲语 源自 的本色 问题时 , 者认 为 “ ; 作 本
色 ” 戏曲 理论 批评 的 核心 范 畴之 一 , 曲学 家们 对 “ 是 戏 本
征的独特见解 ; 动机论 》 , 者提 出古代 戏 曲作 家 的 于《 中 作
争, 展示 了古代 戏曲理论在 发展过 程 中对 戏 曲艺 术本质 属
不遗余力地 对其 进行 汇辑 、 理 与研究 , 得 了一 定 的成 整 取 就 。然而 , 相较于古 代 曲论 本身 的丰 富性 , 这些 研 究似 乎
还不够充分 。以作 为古代 曲论 核 心组 成部 分 的戏 曲创 作
理论为例 , 人们 对这方面 的研 究就 还 只是 停 留在 对重要 理
性、 文学性 与舞 台性 、 曲艺 术 审美 精 神 的 不 同体 认 ; 戏 于 《 人物论》 , 中 作者对古代戏 曲创 作理论有 关人物形 象 的地
位、 审美策 略 、 美特 征 、 审 审美 境 界进行 了探讨 , 示 了古 展
的梳理 与研究 , 将我 国戏 曲理论研究更 深入 地推进了一步 。
者对 古代 戏曲创作理论 的研 究系统 , 而把古 代戏 曲创作 从 理论所具有 的特 点 整体 而清 晰地 摆在 读者 面前 。这显 然
是很有特 色的 !
首先 , 该书具 有 系统 性 、 结性 的 特点 。作 者 在接 受 总 前人古代 曲论研究 各方面成 果 的同时 , 为重要 的是 以 自 更
论大家 的经典 阅读 上 , 理论 素 材也 大多 局 限于理 论 专著 、
评点等理论形 态 , 面 的系统 的研 究没 有展 开 , 全 这不 免 让
代曲论家在力求 表 现人 物外 部风 貌 与内在 精神 上 的多维 刻画 ; 结构论》 作者首先理清 了结构 、 于《 中, 情节 与关 目的 不同含义 , 以梳理 古代 曲论的重要理 论观点 “ 而 结构第 一” 从朦 胧时期 、 发 时期 、 面时期 、 生 全 到集 成 时期 、 消歇期 的
论、 伦理题 材论 、 情 题 材论 、 教题 材 论 四 方 面加 以论 爱 宗 析, 认为这些不 同的划分 情况 “ 比较 集 中地体 现 了古代 戏
曲家 的审美 旨趣 ” 于《 言论 》 , 者探讨 了历代 有 关 ; 语 中 作 “ 文辞 声律论” 的理论线索 , 重点论析 了古人对“ 本色 ”“ 、通 俗” “ 与 典雅” “ 工 ” “ 工 ” 概 念 的不 同 理解 与论 、化 与 画 等
科学 出版社 ,0 0年 6月 ) 受益 匪浅 , 为该 书显然 是 这 21 , 认
一
研 究领域让 人欣 喜 的新 成果 。这 本著 作 在前人 研 究 的
基 础上 , 以创作 主体 和创作 方法 作为 切入 点 , 广泛 网罗各 种曲论资料 , 主体论 、 从 动机论 、 材论 、 题 语言论 、 人物论 、 结 构论 六个 部分 , 中 国古代 戏 曲创作 理论 作 了细致 、 实 对 翔
第 3卷 第 6期
2 1 年 6月 01
当代 教 育 理 论 与 实 践
Th o ̄ a d Prcie o ne p a y E c t n e n a t fCo tm orr du ai c o
V0. I3 N0. 6
J n .2 1 u e 01
一
部 有分 量 的 曲论研 究 著 作
评 刘奇玉《 古代戏 曲创作理论 与批评》
潘培 忠
如果 说古典戏曲是 中国古代 文化 的一朵奇 葩 , 么古 那
代 曲沦显 然是这 朵 奇葩 上骄 人 的花蕊 。它经 过古 人 在戏 曲创作 与实践 的辛勤浇灌 下生长 而成 , 具有 民族 特色的 是 文化成果 。长 期 以来 , 曲学者 们对 古 代 曲论 颇为 重视 , 戏
艰难 孕育为重点 , 分析 了古 代戏 曲结 构技 法 和美学 原则 。 书中这六 大专题 相互 独 立 , 却又 紧密 相关 , 同组 成 了作 共
人遗憾 , 让人 期待 !笔者 近 日奉 读湖南科 技大 学刘奇 玉 也 教授的新著《 古代戏 曲创 作理 论与批 评》 北京 : ( 中国社 会
在具体 的论 析 中 , 者许 多 独特 、 新 意 的创见 和 总 作 有 结, 是这本 书最 具光 彩 、 最让 人称 道之 处 。如在论 述 作 家 的创作动机 时 , 者对 于作 家 的创作 动 机并 非简 单 、 念 作 概 化地“ 贴标签 ” 而是认 为 由于剧 作家思 想志 趣 、 , 人生 经历 的不同 , 面对不 同的生 活会 产生 不 同的创 作 冲动 , 会形 成 不同的创作意 图。批 评家 则 因视角 不 同 , 面对 同一 剧本 ,
色” 曲的探讨 , 面上看是语 言层 面的 问题 , 戏 表 实质却 与对 戏 曲体制特 征 与戏 曲艺术 体式 规律 的 把握 有关 。古 人 笔 下的“ 色” 本 并非一个单一 的概 念 , 认为其包括 滑稽 机 作者
趣的“ 教坊本 色” 合 律依 腔的“ 、 音律本色” 雅俗共享 的“ 、 文
也 可能阐释出不同 的动机。在具体 的创作 与批评 过程 中 , 会产生 “ 各种因素错综 复杂 、 透交 融” 多层 次 的创 作 渗 的“
书 中分列六大部分 , 分别论 述 了古 代戏 曲创作理论 的主 体
论、 动机论 、 题材论 、 言论 、 语 人物论 、 动机论。此前 , 也有 曲
论研究者 以主体 、 材、 言等 概念 来论 析 古代 戏 曲理论 题 语 的部分特质 , 未能如作 者系统 与深 入。书 中采 用专题 但都
形式 , 每个专 题皆可 成独 立 的部 分。于 《 主体论 》 , 中 作者
认 为“ 创作 主体是创作 中最 活跃的 因素 ” 文中创造性 地 总 ,
结出古人对创 作 主体 的主体 辨识 、 主体素 养 、 主体 思维 特
系统 ”又如在 论述戏 曲语 源自 的本色 问题时 , 者认 为 “ ; 作 本
色 ” 戏曲 理论 批评 的 核心 范 畴之 一 , 曲学 家们 对 “ 是 戏 本
征的独特见解 ; 动机论 》 , 者提 出古代 戏 曲作 家 的 于《 中 作
争, 展示 了古代 戏曲理论在 发展过 程 中对 戏 曲艺 术本质 属
不遗余力地 对其 进行 汇辑 、 理 与研究 , 得 了一 定 的成 整 取 就 。然而 , 相较于古 代 曲论 本身 的丰 富性 , 这些 研 究似 乎
还不够充分 。以作 为古代 曲论 核 心组 成部 分 的戏 曲创 作
理论为例 , 人们 对这方面 的研 究就 还 只是 停 留在 对重要 理
性、 文学性 与舞 台性 、 曲艺 术 审美 精 神 的 不 同体 认 ; 戏 于 《 人物论》 , 中 作者对古代戏 曲创 作理论有 关人物形 象 的地
位、 审美策 略 、 美特 征 、 审 审美 境 界进行 了探讨 , 示 了古 展
的梳理 与研究 , 将我 国戏 曲理论研究更 深入 地推进了一步 。
者对 古代 戏曲创作理论 的研 究系统 , 而把古 代戏 曲创作 从 理论所具有 的特 点 整体 而清 晰地 摆在 读者 面前 。这显 然
是很有特 色的 !
首先 , 该书具 有 系统 性 、 结性 的 特点 。作 者 在接 受 总 前人古代 曲论研究 各方面成 果 的同时 , 为重要 的是 以 自 更
论大家 的经典 阅读 上 , 理论 素 材也 大多 局 限于理 论 专著 、
评点等理论形 态 , 面 的系统 的研 究没 有展 开 , 全 这不 免 让
代曲论家在力求 表 现人 物外 部风 貌 与内在 精神 上 的多维 刻画 ; 结构论》 作者首先理清 了结构 、 于《 中, 情节 与关 目的 不同含义 , 以梳理 古代 曲论的重要理 论观点 “ 而 结构第 一” 从朦 胧时期 、 发 时期 、 面时期 、 生 全 到集 成 时期 、 消歇期 的
论、 伦理题 材论 、 情 题 材论 、 教题 材 论 四 方 面加 以论 爱 宗 析, 认为这些不 同的划分 情况 “ 比较 集 中地体 现 了古代 戏
曲家 的审美 旨趣 ” 于《 言论 》 , 者探讨 了历代 有 关 ; 语 中 作 “ 文辞 声律论” 的理论线索 , 重点论析 了古人对“ 本色 ”“ 、通 俗” “ 与 典雅” “ 工 ” “ 工 ” 概 念 的不 同 理解 与论 、化 与 画 等
科学 出版社 ,0 0年 6月 ) 受益 匪浅 , 为该 书显然 是 这 21 , 认
一
研 究领域让 人欣 喜 的新 成果 。这 本著 作 在前人 研 究 的
基 础上 , 以创作 主体 和创作 方法 作为 切入 点 , 广泛 网罗各 种曲论资料 , 主体论 、 从 动机论 、 材论 、 题 语言论 、 人物论 、 结 构论 六个 部分 , 中 国古代 戏 曲创作 理论 作 了细致 、 实 对 翔
第 3卷 第 6期
2 1 年 6月 01
当代 教 育 理 论 与 实 践
Th o ̄ a d Prcie o ne p a y E c t n e n a t fCo tm orr du ai c o
V0. I3 N0. 6
J n .2 1 u e 01
一
部 有分 量 的 曲论研 究 著 作
评 刘奇玉《 古代戏 曲创作理论 与批评》
潘培 忠
如果 说古典戏曲是 中国古代 文化 的一朵奇 葩 , 么古 那
代 曲沦显 然是这 朵 奇葩 上骄 人 的花蕊 。它经 过古 人 在戏 曲创作 与实践 的辛勤浇灌 下生长 而成 , 具有 民族 特色的 是 文化成果 。长 期 以来 , 曲学者 们对 古 代 曲论 颇为 重视 , 戏
艰难 孕育为重点 , 分析 了古 代戏 曲结 构技 法 和美学 原则 。 书中这六 大专题 相互 独 立 , 却又 紧密 相关 , 同组 成 了作 共
人遗憾 , 让人 期待 !笔者 近 日奉 读湖南科 技大 学刘奇 玉 也 教授的新著《 古代戏 曲创 作理 论与批 评》 北京 : ( 中国社 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