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赠鹤林上人翻译赏析
李涉《题鹤林寺僧舍》诗词故事赏析
李涉《题鹤林寺僧舍》诗词故事赏析鹤林寺,坐落在镇江南郊黄鹤山麓,始建于1600年前东晋元帝年间。
鹤林寺历史底蕴深厚,但是使它扬名天下的真正推手,却是唐朝诗人李涉的这一首诗。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这首七言绝句,以线性叙述贯穿全篇。
诗人首先抒写百无聊赖的日子和浑浑噩噩的心态。
随后,觉察春日将逝,才振作精神登上南山,想借着春色排解苦闷。
诗人有意或无意间走进了鹤林寺,在与高僧一番谈禅悟道的闲聊后,一扫心中阴霾,悟得人生至理,汇聚成了“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感叹。
全诗语言质朴真淳,以“抑”起笔,以“扬”收尾,最终达成了精神的升华。
李涉的一生颇不得志,进入仕途后,虽有才华,却几度被贬。
唐宪宗时,他再被贬谪,流落江南,心情极为消沉。
鹤林寺之行,诗人豁然开朗,他将人生的感悟化作诗句,题写在了鹤林寺的墙壁上,在江南文脉中留下了一份笑对浮生的禅心智慧。
一生多愁苦的李涉,诗作不多,却因《题鹤林寺僧舍》一诗而为人熟知。
鹤林寺也因李涉的这首诗,被历代文人津津乐道。
许多名士大家都在此留下了印迹。
周敦颐曾在寺门前凿池种莲,后人称之“濂溪池”。
苏东坡游鹤林寺时,在池边栽了竹子,即为“苏公竹院”。
李涉和寺僧谈话之所,被后人命名为“逢僧处”,与寄奴泉、米芾墓等一起,集为了“古鹤林八景”。
如今,镇江鹤林寺几经兴废,即将重现胜景。
南山深处的修竹,生机不减,以其坚毅挺拔的身姿,倾吐着流布百世的文化品格,仿佛在提醒人们,世事纷扰,清闲难得,若能偷得半日时光,放松身心,就算是为人生的进行曲按下了一次暂停键,换来心底的宁静、惬意吧!。
鹤林玉露原文及翻译
鹤林玉露原文及翻译
鹤林玉露是清代杨万里的一首田园诗,下面是原文和翻译:
原文:
鹤林玉露多年后,未得犹多问,与君休说是何事?堂上诸儿云里孤,诗兴渺茫难凇
浦。
翻译:
鹤林中的玉露已经过去了多年,还是没有得到多少消息,不知道与朋友在一起聊些什
么事情?我的儿子们一个个都在云里,我的诗兴广阔无垠,却难以达到岸边去。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杨万里在鹤林中的心情。
鹤林被描述为一个宁静而幽美的地方,而
玉露是指鹤林中的露水,有一种灵秀的美感。
诗中诗人感叹自己多年未得到关于鹤林的消息,表示自己对鹤林的思念之情。
诗人也表达了他在鹤林中的孤独和对诗的追求。
诗人将
自己的诗兴比作渺茫难凇浦,意味着他的诗才广阔却难以实现。
这首诗展示了杨万里的诗才和独特的田园风格,将自然景物与诗人的内心世界相结合,表达出对人生和艺术的思考。
鹤林玉露原文及翻译
鹤林玉露原文及翻译
鹤林玉露
鹤林玉露,是一首描述秋季景色的古诗,写景描写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变迁。
下面是《鹤林玉露》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红叶如火舞秋风,金乌东巡依稀。
悠扬雅韵天地广,鹤鸣长云傲丹枝。
玉露凝絮白霜飞,晨雾悠扬云外移。
寒暄澄碧天心远,松风中豁水浮泥。
夜凉如水月若飞,疏篱照影生辉。
生机无界松栢影,鹣鹤长鸣云天稀。
翻译:
红叶犹如舞动着的秋风,金色的太阳迟迟东巡。
悠扬的音乐在天地间回荡,令人心旷神怡。
鹤在长云中鸣叫,高傲地矗立在红丹色的枝叶上。
玉露仿佛凝结成白色的雪花飘落,晨雾缓缓地从云中流动。
寒暄之时,天空变得湛蓝遥远,松风中的水面泛起浮泥。
夜晚的凉意如同水一般,月亮飞快地穿过密密的篱笆,映照着明亮的光辉。
生机无法被限定,松树和柏树的影子随处可见,繁衍生长。
鹣鹤长鸣,云彩稀疏的天空中。
这首诗歌以婉约清新的形象展示了秋季景色的多样魅力,取景之广阔、细腻的描写令人陶醉其中。
鹤林玉露原文及翻译
鹤林玉露原文及翻译古刹山中,有一片幽林,这片林子满是参天古木,便如是一片宝地般,常年弥漫着一股清新的气息。
林中有一泓清泉,泉水如玉般晶莹,滋润着林中的花草树木。
泉水潺潺流淌,发出悦耳的声响,犹如天籁之音。
林子的尽头有一座古庙,庙前竖立着两根古铜炮杆,炮杆两端各放着一只雕塑的鹤。
鹤塑像手拇指间各携一根沉甸甸的斗笠从对方字下方折迢,蜿蜒伸展然后相连在一起。
宛如是铜笔所勾画出来的可以无限重复无限成长的波浪曲线。
这两只鹤形象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随地都可以展翅飞翔。
庙宇正前方,有一颗伞形的古梨树,枝头挂满了枝繁叶茂的树叶。
树叶上洒下的阳光,斑驳的映在庙前广场的地面上,构成了一道独特的光影。
古庙和它的庭院与周边的风景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清风拂面,周围的林间鸟鸣,让人心旷神怡。
不时有游人前来参观古庙,敲响庙门上的铜钟,祈求一年平安顺利。
他们仰望着庙门上方的匾额,上书“鹤林玉露”四个大字,字体工整、端庄。
庙内有一座玉石雕塑,塑的是一只展翅欲飞的鹤。
鹤的身姿矫健,神情自由自在。
这只鹤色彩艳丽,雕刻得逼真。
它扬起了翅膀,准备向天空中翱翔。
鹤林玉露,是这座古刹的名字。
它象征着纯洁、灵动和自由。
这里的清泉叫做“玉露泉”,由于泉水清洌如玉,所以得名。
每当晨曦初露,阳光透过浓密的树叶洒在古刹庙前,清泉中的玉露泛起微波,鸟儿在林间欢快地歌唱,这里仿佛是人间仙境。
翻译如下:In the Herlin Jade Dew, the original text is as follows:There is a clear spring in the forest, the water is as clear as jade, nourishing the flowers, grass, and trees. The spring water flows gently, making a melodious sound, like the sound of nature.。
鹤林玉露原文及翻译
鹤林玉露原文及翻译鹤林玉露原文及翻译学习文言文,能够让我们从古人的故事中学到各种处事方式,让自己变得更好。
同时,对于还在学校的学生来说,文言文也是一个必考考点,是不能放过的得分点。
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鹤林玉露原文及翻译,欢迎参考借鉴,希望能够帮到大家!鹤林玉露原文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
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
如是者十四年。
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鹤林玉露翻译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
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
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
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张无垢谪横浦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③就明而读④如是者十四年2.翻译划线的句子。
译文: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其如土石何A B如是者十四年其寝室有短窗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
“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答案:1.①降职远调贬官②总是③光,光亮④这2.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3.A 4.略宋代《鹤林玉露》鉴赏《鹤林玉露》是一部记述宋代诗文以及文人轶事的文学书籍,属于笔记集,由宋代罗大经进行相应的编撰。
罗大经(11961242)字景纶,号儒林,又号鹤林,南宋吉水人。
宝庆二年(1226)进土,历仕容州法曹、辰州判官、抚州推官。
在抚州时,因为朝廷起起矛盾纠纷被株连,弹劾罢官。
此后再未重返仕途,闭门读书,博极群书,专事著作。
大经有经邦济世之志,对先秦、两汉、六朝、唐、宋文学评论有精辟的见解。
著《易解》十卷。
取杜甫《赠虞十五司马》诗爽气金无豁,精淡玉露繁之意写成笔记《鹤林玉露》一书。
此书分甲、乙、丙三编,共18卷。
半数以上评述前代及宋代诗文,记述宋代文人轶事,有文学史料价值。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的意思: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出自唐代诗人李涉《题鹤林寺壁》,千家诗把原标题简化为《登山》登山(唐)李涉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注释:鹤林寺: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始建于晋代,原名古竹院。
唐开元、天宝年间为镇江南郊著名古寺之一,僧元素主持寺院始改为禅寺。
强:勉强。
因:由于。
过:游览,拜访。
竹院:即寺院。
浮生:虚浮奔波的人生。
语出《庄子》“其生若浮”。
意为人生漂浮无定,如无根之浮萍,不受自身之力所控,故谓之“浮生”。
名句: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这两句是说,终日劳累奔波,偶而偷得半日清闲,经过一个种满竹子的寺院,与一僧人攀谈许久,才觉得自己在这虚浮奔波的人生路上,得到了半日的清闲。
仅此半日,也是值得珍惜的。
言简意明,生活气息很浓,韵味亦足。
参考译文长时间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
有一天,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了,于是便强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赏春色。
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赏析本诗描写了诗人李涉在流放期间,偶在镇江南山的鹤林寺中与一僧人闲聊后,麻木苦悲的心情得到了放松,解脱了自己,自身的修养也得到了升华,从而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
诗人李涉在唐宪宗时被贬谪为陕川司仓参军,文宗时应召为太学博士,后来又被流放南方。
在他遭遇流放期间,用他诗中的话说就是“终日昏昏醉梦间”,情绪极其消沉。
然而,在“忽闻春尽强登山”与鹤林寺高僧的闲聊之中,无意中解开了苦闷的心结,化解了沉溺于世俗之忧烦,体验了直面现实及人生的轻松感受,才得以使自己麻木已久的心灵增添了些许的愉快,于是欣然题诗本篇于寺院墙壁之上,以抒发其内心“又得浮生半日闲”之感慨。
唐诗赏析-贾岛《送无可上人》原文译文及赏析
贾岛《送无可上人》原文译文及赏析'《送无可上人》是唐代苦吟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小诗。
这首诗是贾岛一时不能践烟霞之约而送别堂弟南游庐山西林寺的赠别之作。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这首送无可上人的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唐代:贾岛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
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
雨后初晴,圭峰上蔚蓝天空格外新鲜,我们为草堂寺无可上人送行。
在蛩鸣的秋天,他带着麈尾,离开了寺院,暂别了亲人。
潭水中倒映着他独行的身影,他多次身倚树边休息。
最终他应烟霞之约,把天台山作为近邻。
在秋雨初晴的时候,诗人送其从弟至天台问道。
“蛩鸣”承“霁色新”,见出雨后之情形,“同离寺”则接次句而来。
三、四句承上启下,一写送,一写别,由此过渡到“独行”二句。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为历来传诵的名句。
上句写出堂弟孤寂地行走于潭边,清澈的潭水映出他孤独的身影,在形影相吊的意境中给人以一种寂寞感;后一句写堂弟沿途的疲惫,致使他不断地靠在树边休息,这又在寂寞之中增添了无家可依的悲苦。
诗句对偶工巧,造语自然奇特,意境幽冷奇峭。
这两句,是贾岛生平得意之语,自注道:“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表面上看,这两句承上离别而来,写自己的孤独。
由于从弟离去,在潭边行走,只有水底影子相随;几次歇息下来,也只有树木相伴,而从深层次来看,此联又体观了对佛禅的领悟。
独行潭边,潭上之人与潭底之影,是一是二,非一非二,亦一亦二,不免使人想到洞山良价看到潭底之影而豁然开悟的事迹。
而在树旁歇息,不过是色身而已。
那么,离别之事不须看得太重。
但禅家讲纳于境而不滞于境,到底未能泯灭心中的感情,所以最后说:“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
”在这首诗中,作者表达了他对尘世的厌恶和对佛门清静的向往,以及他对堂弟的留恋之情。
首联写明送别地点、对象及景色,颔联写送别情景,以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写离别,写气氛,烘托情感。
唐诗《送上人》原文及赏析
唐诗《送上人》原文及赏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送上人【原文】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注解】1、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2、“孤云”句:张祜在《寄灵澈诗》中有“独树月中鹤,孤舟云外人”句,与此用意正相同。
将:和,共。
3、沃洲山:在今浙江新昌县东,相传僧支遁曾于此放鹤养马,道家以为第十二福地。
【译文一】你是行僧象孤云和野鹤,怎能在人世间栖居住宿要归隐请别买沃洲名山,那里是世人早知的去处。
【译文二】野鹤驾着孤云高飞天空,岂肯在人间居住你不必到着名的沃洲山福地,那可是人们最熟悉的去处。
【赏析】这是一首送行诗,诗中的上人,即灵澈。
诗意在说明沃洲是世人熟悉的名山,即要归隐,就别往这样的俗地。
隐含揶揄灵澈之入山不深。
【鉴赏】这是一首送别诗,但不是一般的亲朋好友间的送往迎来,而是送僧人归山。
被送者不是尘世俗人,诗中也没有送别一般尘世俗人的“黯然魂销”的怅别之情,而颇多调侃,兼有嘲讽之意。
前两句以凌云的野鹤形容僧人,贴切有味。
“云”与“鹤”本来已不是俗世凡物,何况还是“孤云”与“野鹤”,这样超尘脱俗之物在人世怎能留得住呢因此诗人诙谐地说:“岂向人间住。
”尘世难留方外高人。
方外高人理应去深山古刹,静心修炼;因此,上人归山,恰得其所,理应祝贺,不该作儿女之态,像俗人那样依依不舍,甚至帐惘无极。
三、四句是对上人的讽喻规劝,劝上人隐居冷寂的深山,而不要到热闹的名胜去沽名钓誉。
不少僧人爱住名山宝刹,实际上并不是为了修行,而是为了扬名,然后接近权贵,以求闻达于皇帝,达到加宫进爵的目的。
这与假隐士走终南捷径的手段相似。
“莫买沃洲山”,暗寓出沃洲山名声太大,人们都知道那地方,会影响修行,会成为走“终南捷径”的人。
这后两句与裴迪《送崔九》的后两句:“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是同一用意,但此诗说得更直率。
由此可见,作者与上人的关系亲密,可以直接规劝,所以吴瑞荣在《唐诗笺要》中说:“索性勉其入山之深,是何等交谊”观此诗作,写得妙趣横生、闲情逸趣,流露出诗人很看重灵澈孤云野鹤般脱俗的境界,向往隐居深山之中,却规劝方外上人要另觅他处,“莫买沃洲山”,表现出诗人劝上人隐居冷寂的深山,领悟真隐和假隐之真谛,莫隐居变成趋时,失孤云野鹤般脱俗的品性。
鹤林玉露文言文翻译
原文一苗刘之乱,张魏公在秀州,议举勤王之师。
一夕独坐,从者皆寝,忽一人持刃立于烛后,公知为刺客,徐问曰:“岂非苗傅、刘正彦遣汝来杀我乎?”曰:“然!”公曰:“若是,则取吾首去可也。
”曰:“我亦知书,宁肯为贼用?况公忠义如此,岂忍害公?恐公防闲不严,有继至者,故来相告尔!”公问:“欲金帛乎?”笑曰:“杀公何患无财?”“然则留事我乎?”曰:“我有老母在河北,未可留也。
”问其姓名,俛而不答。
摄衣跃而登屋,屋瓦无声。
时方月明,去如飞。
明日,公命取死囚斩之,曰:“夜来获奸细。
”公后尝于河北物色之,不可得,此又贤于鉏麑矣!孰谓世间无奇男子乎?殆是唐剑客之流也。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张乖崖/为崇阳令①。
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旁巾②下有一钱,诘③之,乃/库中钱也。
乖崖/命/杖之,吏勃然/④曰:“一钱何足道⑤,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
”乖崖/援⑥笔判云:“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自/仗⑦剑下阶斩/其首,申台府/自劾。
崇阳人/至今传之。
译文苗傅、刘正彦作乱时,魏公张浚在浙江嘉兴,商讨举兵以清王室之患。
一天晚间独坐之时,随从都睡了,忽见一人拿着刀站在烛架之后。
张知是刺客,从容不迫地问:“莫非苗、刘二人派你来杀我么?”回答:“是的`!”张说:“要是这样,把我的脑袋拿去吧!”那人说:“我也读过书,岂肯给贼人效力?况且我公如此忠义,怎忍下手?只怕我公防卫不严,还有陆续派来的人,所以来通知一声。
”张问:“想得到金银绢帛么?”他笑了笑说:“杀掉我公,还愁没有钱?”张又问:“那么留下来当差行么?”他回答:“我还有老娘在河北,不可留。
”问他的姓名,低着头不出声,撩衣一跃上房,瓦片没一点响动。
当时月白如昼,他飞一样的消逝了。
明天,魏公取出死囚一名斩首,说;“这是夜间捉到的奸细。
”魏公后来常常到河北去打听,始终不见此人。
这又比刺赵盾的鉏麑强多了!谁说世上没有奇男子呢?大概是唐代剑客之流吧!原注:鉏麑:春秋时晋国力士,晋灵公恨大臣赵盾多次进谏,派其行刺。
鹤林玉露原文及翻译
鹤林玉露原文及翻译
鹤林是指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一个地名,而玉露则指的是一种美丽的珠光宝气的露水。
鹤林玉露在中国文化中被形容为一种清新、美丽和神秘的景象。
下面是鹤林玉露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鹤林玉露,千荷竞放,环绕殿濠。
翘首游来,遥见清光,乍隐乍现。
山阴道人,随脚踏翻风光,欲把玉露斟佳饮,醉后相寻。
翻译:
鹤林玉露,在这片莲花与荷花的竞相盛开中,如镶嵌着一条环绕宫殿的护城河。
你抬头游览时,远远看见清澈的光辉,时隐时现。
那山阴的道士,随着脚步踏进这风光之中,想饮下这美味的玉露,在醉意后要彼此寻找。
鹤林玉露原文及翻译表达了中国文化中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和醉心之情。
鹤林这个地方被形容为一个清新且美丽的环境,而玉露的存在更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这段原文呼应了中国传统文学中对于自然景色的描写,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表达了人们对于自然界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渴望。
这一景象也让人想起了宫殿和道士,为整个叙述增添了一份诗意和浪漫的氛围。
以上就是鹤林玉露的原文及翻译内容。
通过对这段原文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中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和表达方式。
诗词封神 诗词封神榜的主讲人是谁
诗词封神诗词封神榜的主讲人是谁仅凭半句就封神的诗词很多,如下:1、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出处:宋·苏轼《和董传留别》董传是洛阳人,苏轼的穷朋友,当时他正准备参加科举考试。
苏轼和他分别时,写诗称赞董传虽然穿得不好,但是很有才华。
苏轼还贴心地“提醒”老朋友,等将来上榜了,别忘了向大家炫耀啊。
后来董传果然考上了进士,证明苏轼的眼光还是很准的嘛。
2、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出处:明《增广贤文》这句的意思是警示世人学无止境,不要止步不前,否则将被后人超越。
后一句可不是“前浪死在沙滩上”。
3、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出处:宋·苏轼《蝶恋花·春景》苏轼的词风,以豪放、旷达居多。
但他写起婉约风格来,也是个中圣手。
嘴里说着“天涯何处无芳草”,但自己还是站在墙外偷听佳人笑,难怪会“多情却被无情恼”。
4、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出处:明·杨仪《明良记》据《明良记》记载:“唐解元寅既废弃,诗云:‘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人。
’”清代魏子安的《花月痕》,将这句诗改为了开头的版本。
人是感情动物,有时会因为某些原因,做出遗恨终生的事。
百年身,就是下一辈子的事了。
在因冲动犯错前,要警惕自己将付出惨痛的代价。
一句封神的诗词一句封神的诗词一句封神的诗词如下:1、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慈禧《祝母寿诗》2、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有缘千里来相会,三笑徒然当一痴。
——黄增《集杭州俗语诗》3、麤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苏轼《和董传留别》4、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魏子安《花月痕》5、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苏麟《断句》6、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李白《清平调其一》7、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黄景仁《杂感》8、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松《己亥岁感事》9、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赏析《题鹤林寺壁》
赏析《题鹤林寺壁》
《题鹤林寺壁》
(唐)李涉
终日错错碎梦间,
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
偷得浮生半日闲。
意思就是从烦闷、失意中解脱出来,去到一个幽雅脱俗的地方,让身心得到修养。
《题鹤林寺壁》。
作者是唐代诗人李涉。
这首诗有景有情,写得实在,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诗云:终日错错碎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好一个“偷得浮生半日闲”啊大凡人心中烦闷,宦海失意,心情不佳的时候,来到如此幽雅脱俗的环境中,总会有所感染,得到些许慰藉吧李涉,唐宪宗时,授太子通事舍人,后被贬谪陕川司仓参军。
文宗时,召为太学博士,复以事流放南方。
这是他在遭流放期间,强登镇江南山,从与寺僧的闲聊之中,启开了苦闷的闸门,落进了清新的空气,强化了对现实的感受和认识,才能给自己麻木的心灵上增添了不少的欢愉。
若是他整天闷坐在家,又何来“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情趣难怪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也十分喜欢李涉的诗呢。
那“竹院逢僧”之处,成了他在南山最留恋的地方,同时,建起了“苏公竹院”,重享当年李涉与僧闲聊的情趣哩“旅行是一面镜子。
”这是西班牙人的一句名言。
胡愈之先生专为这句名言作过注释:“人总不能看见自己,唯有和别处的人相比较时,方照见了自己的真实面目。
”
走走路,读读书,照照自己,不只是做人和著文的需要,即使非常烦恼的心境,也会烟消云散,那当然也就不仅仅是“偷得浮生半日闲”了。
鹤林玉露原文及翻译
鹤林玉露原文及翻译
鹤林玉露是一部古代文学作品,具体来说是一篇古文诗。
下面是鹤林玉露的原文和翻译。
原文:
我楼络罗团,广地如和波。
将晚天气肃,来䫇归数加。
玉露凋花草,炜炜秋光多。
无奈徙倚时,年年几日过。
玉露困西风,荷霜点晓者。
泫看野禽飞,何处辞锻炼?
那得师道德,契旨亲友多。
雁户经三越,山水忆千波。
见丞相李丰,思吴邪邓遂。
帝楚又何惆?公之遭怨矣,白马湖上居。
吾邻多言语,不如中书稀。
询君重少偶,老马催破嗥。
听来好颂诗,此中颗变老。
好书称重叠,白雪两峰齐。
翻译:
我楼阁繁华,广地就像波涛一般。
将晚皎月高悬,归鸟频频归巢。
玉露染尽了花草,秋日的光辉辉煌多么绚烂。
可惜我只能依稀期待,每年只有几天。
玉露被西风所困,莲花上点缀着霜。
我望着鸟儿飞过,不知归巢的地方在何处?
若是与师长道义相通,亲友众多共同患难。
我曾历经三度高越城,忆起千波万澜的山水。
当我见到丞相李丰,想起吴邪和邓遂。
帝楚又陷入了何等的痛苦与忧虑?公公您深陷怨恨之中,居住在白马湖上。
我身旁的邻居总是言辞恶劣,不如忽略掉那些罕见的读书人。
请告诉我重阳节如何度过,老马催促我摆脱孤寂的呼噜声。
听到好的赞诗,看到自己的脸上岁月的痕迹。
好书积重叠,像两座白雪皑皑的山峰齐飞。
竹文言文翻译鹤林玉露
《鹤林玉露》辛弃疾山川之景,美不胜收。
登高望远,心旷神怡。
人生如梦,世事如烟。
江山易改,人心难移。
世事无常,唯有自然,恒久不变。
遥望东南,烟波浩渺。
波光粼粼,鱼跃鸢飞。
江山如画,美不胜收。
水天一色,云卷云舒。
此乃自然之美,令人陶醉。
春风拂面,万物复苏。
桃红柳绿,莺歌燕舞。
山花烂漫,百鸟争鸣。
此时此刻,人生如梦,恍若仙境。
夏雨倾盆,江河泛滥。
山洪暴发,惊涛拍岸。
人生如梦,世事无常。
唯有自然,恒久不变。
秋风萧瑟,落叶纷飞。
丹桂飘香,菊花傲霜。
人生如梦,世事如烟。
唯有自然,恒久不变。
冬雪皑皑,银装素裹。
梅花傲雪,凌寒绽放。
人生如梦,世事无常。
唯有自然,恒久不变。
天地之大,山川之美,尽收眼底。
然而,人生如梦,世事无常。
唯有自然,恒久不变。
世间万物,皆有兴衰。
人生百态,悲欢离合。
然而,唯有自然,恒久不变。
江山如画,美不胜收。
人生如梦,世事如烟。
唯有自然,恒久不变。
鹤林玉露,寓意深远。
词人辛弃疾以山水之美,抒发自己对人生、自然及国家的感慨。
其中,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又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此词虽为竹文言文,却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译曰:《鹤林玉露》者,南宋词人辛弃疾所作,词风豪放,情感深沉。
其描绘山水之美,抒发作者对人生、自然及国家的感慨。
以下以竹文言文译之,以飨读者。
山川之景,美不胜收。
登高望远,心旷神怡。
人生如梦,世事如烟。
江山易改,人心难移。
世事无常,唯有自然,恒久不变。
遥望东南,烟波浩渺。
波光粼粼,鱼跃鸢飞。
江山如画,美不胜收。
水天一色,云卷云舒。
此乃自然之美,令人陶醉。
春风拂面,万物复苏。
桃红柳绿,莺歌燕舞。
山花烂漫,百鸟争鸣。
此时此刻,人生如梦,恍若仙境。
夏雨倾盆,江河泛滥。
山洪暴发,惊涛拍岸。
人生如梦,世事无常。
唯有自然,恒久不变。
秋风萧瑟,落叶纷飞。
丹桂飘香,菊花傲霜。
人生如梦,世事如烟。
唯有自然,恒久不变。
冬雪皑皑,银装素裹。
梅花傲雪,凌寒绽放。
人生如梦,世事无常。
唯有自然,恒久不变。
天地之大,山川之美,尽收眼底。
题鹤林寺僧舍赏析
题鹤林寺僧舍赏析寻经摘典已多年,今日重来空惘然。
不听猿啼孤月夜,应无鹤梦一山眠。
草堂施食朝朝供,野径挑云暮暮还。
清景忏除三世业,从兹不復到祇园。
诗歌主题:这首诗主题明确,它表达了诗人对佛门清静之地的向往和感慨。
诗人曾长时间研究经书,但如今重游鹤林寺,却感到空虚和惘然。
通过描绘孤月之夜、鹤梦之境,诗人表现出对山林寺庙的独特情感。
诗歌情感:诗人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感。
在孤寂的夜晚,猿啼之声不再响起,他不再有鹤梦之境,只希望在山林中安眠。
然而,他并未完全放弃世俗之念,每天早晨他会接受草堂施食,而在黄昏时分,他会挑云而归。
尽管如此,诗人对清静之地的向往之情依然明显。
诗歌语言:此诗语言朴素自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清静之地的向往。
诗人运用简洁的词语描绘了山林寺庙的美丽景色和清静氛围。
例如,“不听猿啼孤月夜”描绘了一幅寂静的夜晚画面,“应无鹤梦一山眠”表达了诗人对安眠的渴望。
诗歌结构:此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每两句构成一个完整的意义段落,整个诗篇既有对鹤林寺的描写,又有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入揭示。
在表达上,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如“寻经摘典已多年”与“今日重来空惘然”,强调了时间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感受。
诗歌意象:此诗中出现了许多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
猿啼、孤月、鹤梦等意象都蕴含着清静和超脱的情感。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山林寺庙的美丽景色,还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对尘世的感慨。
诗歌意蕴:此诗意蕴深远,它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世界的厌倦和对清静之地的向往。
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内心感受,诗人传达出一种对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艺术手法:此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如“寻经摘典已多年”与“今日重来空惘然”,强调了时间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感受。
此外,他还运用象征手法,通过猿啼、孤月、鹤梦等意象表达清静和超脱的情感。
在语言运用上,诗人运用简练自然的词语,表达了对自然和清静之地的热爱。
《题鹤林寺僧舍》原文翻译及练习题
《题鹤林寺僧舍》原文翻译及练习题《题鹤林寺僧舍》这首诗就是他心境的写照,有人以为是“偷得浮生半日闲”,并对之解释,其实不然“偷得”也好,“又得”也好,并非对人生的消极应对,而是一种自然之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题鹤林寺僧舍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题鹤林寺僧舍》原文唐代:李涉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题鹤林寺僧舍》翻译译文长时间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
有一天,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了,于是便强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赏春色。
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注释①强:勉强。
②因:由于。
③过:游览,拜访。
④竹院:即寺院。
⑤此处“偷”在有的诗歌版本中作“又”字。
《题鹤林寺僧舍》习题1.从抑扬的角度简要分析本诗的表达技巧。
(3分)2.诗的末句“偷得浮生半日闲”,有的版本作“又得浮生半日闲”,你认为用“偷”字好还是用“又”字好,为什么?(4分) 答案1.本诗用了欲扬先抑(或先抑后扬)的写法,首句直抒诗人极度失意消沉、昏醉度日的心境,是抑,末句抒发诗人领悟到了要学会珍惜时光、从容乐观对待人生的道理之后的欣喜之情,是扬。
2.用“偷”字更好。
“又得浮生半日闲”只是客观的表达了又一次得到闲适之意,与首句“终日昏昏醉梦间”的心境不符,“偷”字则更具主观色彩,更能表现出诗人于“竹院逢僧话”后领悟到了要从容乐观地对待失意人生的积极态度。
(写“又”字好的,不给分,只写“偷”字更好,没有分析的,也不给分。
)。
想长睡不起的诗句
想长睡不起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想长睡不起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形容很困,想睡觉的诗句一《江畔独步寻花·其5》唐代: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翻译: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暖和的春天使人懒洋洋地发困,我倚着和煦的春风缓步前行。
二《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宋代:苏轼酒困路长惟欲睡。
翻译: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1番。
三《水调歌头·中秋》宋代:米芾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
翻译:喝醉困乏了就靠着枕头临江而睡,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醒来。
四《南歌子·寓意》宋代:苏轼卯酒醒还困,仙材梦不成。
翻译:早上从酒中醒来,却还感到疲困,还得马不停蹄,而不能休息下来做个美梦。
五《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宋代:赵令畤新酒又添残酒困。
今春不减前春恨。
翻译:残酒未醒又满新酒,使我更加慵懒倦困。
六《薄幸·淡妆多态》宋代:贺铸厌厌睡起,犹有花梢日在。
翻译:我无精打采地昏昏愁眠,醒来时花梢还照着高高的日影。
7、《题鹤林寺僧舍》唐代:李涉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翻译:长时间来1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间。
有1天,突然发觉春天即将过去了,于是便强打精神登上南山去观赏春色。
8、《3忆》唐代:韩偓忆眠时,春梦困腾腾。
展转不能起,玉钗垂枕棱。
翻译:睡醒后觉得反应慢腾腾的,怎么也不想起来,发钗松散的在枕巾之上。
9、《自金山放船至焦山》宋代:苏轼困眠得就纸帐暖,饱食未厌山蔬甘。
翻译:困眠时纸帐中10分暖和,饱食从来没嫌弃山中菜蔬味道不甘。
10、《阮郎归·南园春半春游时》宋代:欧阳修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翻译:荡罢秋千非常疲乏,轻解罗衣床上眠,伴她的只有梁上双燕。
2.求:因惦念1个人睡不着觉的各种诗句、词一,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出自唐代:张9龄《望月怀远》白话文释义: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人怀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赠鹤林上人翻译赏析
《赠鹤林上人》作者为唐朝诗人戴叔伦。
其古诗全文如下: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前言】
《赠鹤林上人》是唐代著名诗人戴叔伦在入仕前,题赠给鹤林上人的一首诗作。
该诗描绘的是诗人想象中的禅师生活,体现了诗人对对禅师生活的向往。
【注释】
①茯苓:生于松根下,健脾益神。
传说千年茯苓食之可成仙不死。
②凤山:栖凤之山。
③芭蕉:多年生长草本植物,叶子很大,花白色,果实跟香蕉很相似,可以吃。
佛经最早的书面载体是贝叶,所以诗人联想到在芭蕉叶写佛经。
【鉴赏】
该诗是诗人入仕前前见到鹤林禅师时,赠给的一首诗。
通篇是诗人自己想象中的禅师生活。
因鹤林禅师年寿很高,所以诗人想象他是经常食用能延年益寿的茯苓。
其实僧人不同于道士,不以药食作延命之宝。
这来源于对两教教义的不同。
佛法以“缘起”为基础,不以身为自己,并且修道以破除对五蕴假合之己的执着为要务,所以根本不会刻意延寿。
况且法由心生,就算是需要延寿,也当以修心为因。
第
二句是写禅师往处人迹罕至,幽静安宁。
但是每天鹤林禅师都要接待很多前来问道的参访的人。
所以也只能“心远地自偏”地长掩门扉。
后两句描写禅师“寻茯苓”回来,将僧衣挂在树枝上,然后剪取芭蕉叶写佛经。
这是纯粹的想象了。
不过该诗体现了士大夫对禅师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人们对禅的一种美化理解。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