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耐旱植物百脉根的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植物耐盐性和耐旱性的机制和应用价值

植物耐盐性和耐旱性的机制和应用价值

植物耐盐性和耐旱性的机制和应用价值植物耐盐性和耐旱性是植物适应环境变化、生存和繁衍的重要特征。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干旱和盐碱化逐渐成为植物生存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了解植物耐盐性和耐旱性的机制以及其应用价值,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植物生物学基础,还可以为生态保护、农业生产等领域提供指导和支持。

一、植物耐盐性机制植物在土壤中吸取水分和养分的过程中,常常面临盐胁迫,过高的盐浓度会抑制植物生长和发育。

植物的耐盐性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根系适应植物根系是吸取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其形态和结构对于植物耐盐性具有重要影响。

在盐胁迫下,植物的根系会产生许多毛状根和侧根,增加吸取面积,提高水分和养分吸收效率。

此外,一些植物还能够通过调节根毛的微小结构和功能,降低盐离子的吸收量,避免过度积累。

2.盐调节物质植物耐盐性的关键在于对盐离子的调节和排除。

有些植物能够产生一些特殊的盐调节物质,如脯氨酸、甜菜碱等,以减轻盐离子对植物的损害。

这些物质可以吸附大量的盐离子,保持植物体内的渗透压平衡,同时还能够稳定膜蛋白和酶的结构和功能。

3.离子运输植物细胞膜上存在多种离子通道和转运蛋白,这些蛋白可以选择性地吸收或排出盐离子。

植物耐盐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蛋白的表达和功能。

一些研究表明,一些植物的耐盐性与钾通道蛋白的表达与活性有关。

通过调节离子通道和转运蛋白的表达和功能,植物可以更好地适应盐胁迫环境,保持离子平衡。

二、植物耐旱性机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干旱逐渐成为植物面临的重要环境压力。

植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同时还需要适应干旱环境,植物耐旱性的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保护细胞膜结构在干旱胁迫下,植物细胞膜的双层脂质会发生一系列调整,以减少失水。

植物细胞膜中富含脂质分子,而随着失水的增多,细胞膜的脂质分子会发生氧化,脂质过氧化反应等,破坏细胞膜结构。

植物通过表达一些相关基因,如LEA(late embryogenesis abundant)基因家族,保护改变细胞膜结构的过程,以适应干旱环境的压力。

百脉根种植可行性分析报告

百脉根种植可行性分析报告

百脉根种植可行性分析报告报告人:张雅洁张旭章华逊一.背景1.植物背景1.1植物学特性百脉根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粗壮,侧根发达。

茎丛生,高60-90cm,无明显主茎,斜生或直立,分枝数达70-200个,光滑无毛。

三片小叶组成复叶,托叶大,位于基部,大小与小叶片相近,因而被称为“五叶草”。

伞形花序顶生,每花序有小花4-8朵,花冠黄色。

荚果长而圆,角状,聚于长柄顶端散开,状如鸟趾,固有“鸟趾豆”之称,每荚有种子10-15粒。

种子肾形,黑色、橄榄色或墨绿色,千粒重1-1.2g。

1.2生物学特性百脉根喜温暖湿润气候,有较强的耐旱力,其耐寒性强于红三叶而弱于紫花苜蓿,适宜的年降雨量为210-1910mm,最适年降雨量为550-900mm。

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弱酸性和弱碱性、湿润或干燥、沙性或粘性、肥沃或瘠薄地均能生长,最适宜的土壤pH为4.5-8.2,结瘤的最适pH为6-6.5。

不能忍耐长期水漬。

耐旱力很强,在高达36.6℃的气温持续19天的情况下,仍然表现枝繁叶茂。

1.3地理分布百脉根原产欧亚两洲温带,19世纪后期开始栽培,中国四川、贵州、广西、湖北、江苏、河北、新疆、甘肃(主要是陇南山区)均有野生分布,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所,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草原工作队,甘肃草原生态所等单位,先后从外地引进良种在兰州、武威、岷县、榆中、庆阳等地开展引种试验,做了大量的工作,虽在各地生长良好,但都未进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的阶段。

1.4应用价值1.4.1饲用价值百脉根茎细叶多,产草量高,一般亩产鲜草1500~3000千克,高者可达4000千克,刈割后,再生缓慢,一般每年刈割2~3次。

营养含量居豆科牧草的首位,特别是茎叶保存养分的能力很强,在成熟收种后,蛋白质含量仍可达17.4%,品质仍佳。

刈割利用时期对营养成分影响不大,因而饲用价值很高。

其茎叶柔软细嫩多汁,适口性好,各类家畜均喜食。

可刈割青饲,可调制青干草,加工草粉和混合饲料,还可用作放牧利用。

兰州地区地被植物

兰州地区地被植物

适宜兰州地区推广应用的园林地被植物地被植物具有品种丰富、容易繁殖,抗逆性强、养护简便、适应性强等特点,是现代城市园林绿地不可或却的优良植物材料。

以下是兰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节水型缀花地被植物引种及生态应用技术研究》项目研究筛选出的10在适宜在兰州园林绿地中推广应用的地被植物品种。

(1)八宝景天科属:景天科、景天属形态特征:多年生肉质草本宿根植物。

株高30cm~50 cm,茎直立,全株呈青绿色,茎基部褐色,稍木质化,上端淡绿色,稍被白粉,自地下丛生而出。

叶对生或3~4 枚轮生,倒卵形,边缘稍有波状锯齿,淡绿色或灰绿色,被较厚的白粉。

花顶生,伞房状聚伞花序,小花密集,花型整齐,淡粉红色,披针形,现蕾期8月中旬,始花期8月下旬,盛花期9月上旬至9月中旬,末花期10月中旬。

生态习性:喜欢通风良好、比较干燥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喜强光,耐湿涝,抗寒力强。

园林用途:观叶观花、株型紧凑,可配各种花卉布置花坛、花境,也可作为护坡的地被植物,也可作专类花境是良好的地被植物。

(2)费菜科属:景天科、景天属形态特征:茎匍匐,光滑。

叶互生,椭圆状披针形,长0.6cm~1.3cm,叶端尖。

花无柄,白色,花径1.3cm,萼片卵形。

生态习性:喜排水良好的土壤,耐贫瘠和干旱,忌雨涝积水。

园林用途:可作花坛或地被植物。

(3)小叶扶芳藤科属:卫矛科、卫矛属形态特征:定根多,叶对生,薄革质,椭圆形,边缘有锯齿,生长繁茂,冬季叶片变为鲜红色,地被高为15cm左右,是常绿藤本植物。

茎匍匐或攀援,长可达10cm。

叶革质,较小而厚。

生态习性:喜阳又极耐阴,耐旱、抗寒,耐贫瘠土壤,是极好的耐阴常绿地被。

园林用途:因其叶色浓绿,秋叶变红,园林中可种植于假山上,岩石园,墙体下,立交桥下,大树利用吸根让其自由攀缘,还可做常绿地被植物于林下,护坡保持水土。

(4)北京小菊科属:菊科、菊属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30cm~40cm,株型矮壮、花朵紧密、自然成型,花色有红色、紫色,现蕾期8月下旬,始花期9月上旬,盛花期9月中旬至9月下旬,末花期10月中旬。

节水抗旱稻旱优3015的选育及其制种栽培技术

节水抗旱稻旱优3015的选育及其制种栽培技术

安徽农学通报2024年01期粮食作物节水抗旱稻旱优3015的选育及其制种栽培技术罗星星王飞名刘毅张分云毕俊国刘国兰余新桥张安宁(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上海201106)摘要旱优3015是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以节水抗旱稻优质三系不育系沪旱7A为母本,早熟矮秆强优势恢复系旱恢3015为父本配组而成的早熟高产籼型节水抗旱稻三系杂交组合,具有节水抗旱、早熟高产、株高矮、综合性状优和适应性广等优点,适合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稻种植。

本文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组合特征特性及制种栽培技术要点,为节水抗旱水稻旱优3015的示范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节水抗旱;旱优3015;选育;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51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4)01-0001-04农业缺水造成的农业损失较为严重[1]。

水稻的农业用水占全部农业用水总量的比例比较高[2-3]。

发展节水抗旱稻,改变水稻长期淹水种植方式,有利于降低农田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拓展水稻种植空间,保障粮食安全和推进双碳目标实现[4-5]。

栽培稻的节水抗旱理论研究和种质创新研究日益增多。

经过长期节水抗旱稻育种实践,选育出沪优2号、旱优73、沪旱1509、沪旱1516和沪旱549等节水抗旱稻新品种,并通过审定[6-8],在长江中下游稻区和华南稻区大面积推广种植,表现出良好发展势头[9-13]。

为解决品种旱优73在生产中植株偏高、生育期偏长等缺点,利用沪旱7A与早熟矮秆强优势恢复系旱恢3015配组,选育出了早熟高产节水抗旱稻组合旱优3015(国审稻20200312)。

该组合具有节水抗旱、早熟、株型优良、高产优质和适应性广等特点,现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选育过程沪旱7A是由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选育的具有抗旱性强,配合力优等特点的籼型三系不育系,2012年该不育系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技术鉴定[14]。

旱恢3015是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选育的籼型早熟矮秆强优势恢复系。

2013年博士点基金——优先发展领域

2013年博士点基金——优先发展领域
002 20131102130002 20130001130003 20130001130015 20130008130001 20130008130005 20130031130003 20130043130001 20130061130001 20130091130003 20130091130005 20130093130001 20130097130004 20130097130005 20130097130006 20130101130006 20130131130010
陈建二 新一代信息技术 优先发展领域 解梅 文红 新一代信息技术 优先发展领域 新一代信息技术 优先发展领域
郑庆华 新一代信息技术 优先发展领域 殷勤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 优先发展领域 谢雪梅 新一代信息技术 优先发展领域
序 号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2013年度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课题名单(优先发展领域)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课题编号 20130002130012 20130003130004 20130008130004 20130032130001 20130032130006 20130071130009 20130075130002 20130101130009 20130131130006 20130132130001 20130142130009 20130161130003 20130181130009 20130201130011 20135314130002 20130001130001 课题名称 石墨烯材料处理放射性废水的特性及机理研 究 冻融农区生态环境安全调控关键技术研究 农业纤维物料超细粉碎及其物性表征与改性 机理 基于太赫兹受抑全内反射的管道混油监测技 术研究 高效环保工质泄漏燃爆特性及惰化机理的研 究 温和条件下二价稀土化合物促进的氮气活化 与转化 pH/温度响应型两性聚电解质自组装构筑及在 纤维素纤维界面作用机制研究 利用磁场强化低温精馏的作用机理研究 基于SOFC/GT和吸收式功冷耦合循环的CO2准 零排放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特性及能量管 理策略研究 兼具低表面能和自抛光性能的有机硅改性聚 丙烯酸锌/铜树脂的合成与防污应用研究 基于碳捕捉的新型煤粉MILD-Oxyfuel燃烧技 术基础研究 现代竹结构大型排架体系的研究 植鞣废液循环利用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富氢燃料高压预混层流/湍流燃烧特性基础研 究 抽水蓄能电站可逆式水泵水轮机过渡态湍流 变分多尺度模拟研究 语义Web本体的理论基础和算法实现 申请学校 清华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 复旦大学 东华大学 浙江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四川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北京大学 申请人 王建龙 郝芳华 韩鲁佳 曾周末 杨昭 周锡庚 蔡再生 邱利民 韩吉田 于良民 郑楚光 肖岩 陈武勇 黄佐华 张立翔 所属领域 节能环保 节能环保 节能环保 节能环保 节能环保 节能环保 节能环保 节能环保 节能环保 节能环保 节能环保 节能环保 节能环保 节能环保 节能环保 课题类型 优先发展领域 优先发展领域 优先发展领域 优先发展领域 优先发展领域 优先发展领域 优先发展领域 优先发展领域 优先发展领域 优先发展领域 优先发展领域 优先发展领域 优先发展领域 优先发展领域 优先发展领域 资助额度 (万元)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园林植物

园林植物

狗牙根(Cynodon 狗牙根 dactylon)Bermudagrass
• 禾本科狗牙根属多年 生草本植物,植株低 矮,生活力较强,具 根状茎,质地较粗, 耐寒能力差,养护管 理粗放,喜光,耐践 踏,侵占性强,绿期 较短,是我国黄河及 长江以南地区广泛应 用的草坪草种。播种 量为10-15g/m2。 •
百脉根(Lotus cornculatus L.) 百脉根
• 百脉根是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又名牛角花、鸟足豆、五叶草 等。原产欧洲,广泛分布欧洲、 亚洲、北美洲、大洋洲,其中 以地中海最多。在亚洲的朝鲜、 日本均有野生种分布,在我国 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省 也均有野生种,因而也有人认 为亚洲也是原产地。南方各省 试种表明是很有希望的豆科牧 草。百脉根适于放牧,耐践踏, 再生性强。喜肥沃能灌溉的粘 土、沙壤土、酸性土、微碱性 土壤,pH值6.2~6.5为最适宜。 在瘠薄和排水不良的土壤上或 短期受淹地亦能生长。 •
小冠花
• • 属豆科小冠花属多年生草 本植物,根系网状,侧根 发达,横走,根系主要分 布在0~40厘米土层中, 主根和侧根上都可长出不 定芽。不耐践踏,也不耐 频繁修剪。幼苗生长缓慢, 常在2个生长季之后才能 完全长好,故常与其他草 坪草混播,如紫羊茅和多 年生黑麦草。常用于改良 土壤、水土保持、路旁和 一些无法修剪的地方,也 可用作观赏草坪。
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柱花草
• 柱花草为多年生热带型草本植 物,原产于中南美洲及加勒比 海地区,适宜热带、亚热带地 区种植。目前南美洲、澳大利 亚和一些非洲国家都广泛栽培。 我国长江以南等地均有种植。 目 前在广西,广东,海南,福建, 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栽培。不耐盐碱,对强酸性土 壤也能忍受,耐贫在砖红壤、 潜育土,壤土和沙性的灰化土 睛都生长,其中在肥活的土壤 是生长最好。 •

桤木抗旱性及其混交效应研究现状及展望

桤木抗旱性及其混交效应研究现状及展望

桤木抗旱性及其混交效应研究现状及展望随着气候变化和全球性干旱气象事件的频繁发生,植物抗旱性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桤木是我国一种比较耐旱的树种,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在治理荒漠化、抗旱造林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首先介绍桤木抗旱性研究的现状,然后阐述桤木混交对提高抗旱性的影响,最后展望未来桤木抗旱研究的发展趋势。

1.1 桤木耐旱机理探究桤木的耐旱机理主要包括植物生理和生化特性。

桤木具有浅根和极广的根系,它们能够在干旱土壤中吸收到足够的水分来维持生长。

同时,它们能够通过抑制蒸腾、降低叶片水分散失等方式适应低水分环境。

此外,桤木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可以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降低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1.2 桤木品种选择目前对于桤木的耐旱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品种选择方面。

研究表明,不同的桤木品种在抗旱性上存在较大差异。

例如,松原桤木和北营桤木相对耐旱,而梓树桤木和醴泉桤木相对不耐旱。

因此,在选择种植桤木时应该考虑其抗旱性能。

1.3 植株造林桤木的植株造林是重要的造林方式之一。

植株造林可促使盆栽育苗的早期生长,加速植株生长,提高其抗旱性。

二、桤木混交对提高抗旱性的影响桤木混交是指在同一地域内,种植不同数量和种类的植株的一种造林方式。

通过混交种植,可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旱能力。

2.1 增加水分利用效率桤木与其他树种混交可以增加林下植物的光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形成更加密集的树冠,减少土壤表面蒸发速率。

这一过程可以为植物提供足够的水分和营养,提高其抗旱性。

2.2 改善生态环境桤木与其他树种混交还能改善生态环境、降低土地开发强度、增强土壤保水能力,提高生物多样性。

三、桤木抗旱研究的展望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趋严重,桤木抗旱研究已成为重要的生态学研究课题。

未来,应继续对桤木抗旱性机理的研究进行深入探索,并发展更多、更具耐旱性的桤木品种。

此外,应该加强桤木与其他树种混交的研究,探索最优种植组合,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旱能力。

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抗病性、抗旱性的影响

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抗病性、抗旱性的影响

河南农业2019年第5期(上)ZHI WU BAO HU植物保护AMF能够与宿主植物形成菌根共生体,并通过菌丝更为有效地获取宿主植物根际的矿质营养,特别是改善植物磷营养状况,进而促进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植物竞争力,提高植物抗逆性。

一、丛枝菌根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都比对照有显著下降,其中,最低的处理(G. etuicatum)分别降低了47.8%和56.6%。

在皮棉产量方面,两种处理下的产量比对照都有显著增加,分别增长了48.0%和13.6%。

两种处理的丛枝菌根侵染情况表现出与产量的正相关关系 。

二、丛枝菌根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由于日趋增加的环境污染,相当一部分农业土壤不同程度的累积了过量的重金属和类重金属元素。

重金属可通过生物体的富集,然后污染的胁迫性。

在重金属污染情况下,AM真菌能够影响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转换,从而减轻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植物修复有着极大的潜力 。

AM真菌能够有效地促进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从而修复受污染的环境 。

三、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抗旱性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状态,发展节水农业势在必行。

通过菌根来提高植物的抗旱性成为一种重要手段。

近年来,越来越多玉米较NM植绿叶面积,而NM植株也经NM植株具有主植物的抗逆增强宿主植物力,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宿主遭胁迫时,AM能迅速启动宿主的胁迫反应系统;另一方面,AM真菌合成了能够抵抗胁迫的化学或生物物质。

现在尚不清楚AM真菌如何激活宿主的胁迫反应系统,也不知道是否有其他机制参与了AM真菌与宿主植物的相互作用,但可以肯定是丛枝菌根可以扩大宿主的吸收面积,改善宿主的营养状况。

因此,丛枝菌根有利于增强宿主植物抗逆性的作用是由物理、化学、生物以及细胞的综合作用导致的,似乎更符合实际。

我国牧草育种研究进展_宝音贺希格

我国牧草育种研究进展_宝音贺希格

我国牧草育种研究进展宝音贺希格1,王忠武2,阿拉塔1(1.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综合试验示范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31;2.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9)摘要:笔者针对我国牧草育种的现状,从牧草育种的研究方法入手,探讨了我国目前在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今后牧草育种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思路、途径及相关建议。

关键词:牧草;育种;种质资源;杂交中图分类号:S 540.3文献标识码:A文章顺序编号:1672-5190(2010)06-0331-03牧草育种是发展草产业的基础性工作。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草业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倡导下,提出了立草为业、发展草业、草业先行的科学论断,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草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牧草育种工作的基础之上,优良的牧草品种不仅是畜牧业发展的保障,还为草地的改良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1牧草育种研究现状牧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2个方面,一方面是种质资源,另一方面就是育种。

种质资源的研究是从现有的牧草品种出发,它既包括草地上自然分布的野生牧草资源,也包括栽培牧草和饲料作物资源。

它是筛选、改良和培育优良品种不可缺少的遗传基础,也是生物多样性(包括分类、演化、起源等)研究的重要材料。

牧草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广泛收集,妥善保存,深入研究,积极创新,充分利用”。

所以,种质资源的研究是牧草育种的基础,而牧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仅从现有资源出发,还不足以满足当代草业的发展。

因此,以育种作为草业的基础,从而培育新的品种,为草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优良牧草品种是畜牧业生产的重要资料,是获得高产、优质牧草的内在因素,国内外都将培育良种牧草作为增产和改善品质的重要手段,因此,牧草育种工作在畜牧业生产实践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高产优质畜牧业的基础。

中国牧草育种工作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40年代初,与先进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同时也落后于国内的农作物品种选育工作。

植物耐旱性研究

植物耐旱性研究

干旱导致水势降低而引起原生质脱水,随着原生质脱水而发生一系列影响,细胞膜透性增加,电解质外渗,破坏了正常的代谢过程,特点是抑制合成代谢加强分解代谢。

耐旱性较强的棉花材料在水分胁迫10天后,细胞膜透性增加幅度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与光合效率下降幅度小,逆境解除后,恢复能力强,说明了抗旱性较强的材料在水分胁迫下,自身调节力强,细胞脱水程度小,原生质结构相对稳定可使硝酸还原酶活性、光合速率在干旱下仍保持较高水平。

抗旱性较强的棉花材料在水分胁迫期间,细胞膜透性增加幅度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与光合效率下降幅度小,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合理选用品种的理论依据,也正是旱作区培育和推广耐旱性品种的原因。

水分胁迫对植物生理过程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各个生理过程和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胁迫的反应是不同的。

因此,筛选耐旱品种应根据作物生长发育对水分胁迫的最第三时期,选择在水分临界期对水分不太第三或干旱时合成代谢改变较小的品种。

以中亚热带旱地典型的玉米、花生、大豆、红薯4种旱地作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作物体内游离脯氨酸含量与其耐旱性的关系。

结果表明:耐旱性强的作物体内游离脯氨酸高,同一作物随生长发育的进程,游离脯氨酸含量逐渐降低,同日内最小值在早晨6:30左右。

――柳建国,柯建国,陈长青,作物体内游离脯氨酸含量与耐旱性,安徽农业科学,1998,297-298 摘要:试验采用PEG模拟干旱测定了3种豆科牧草(5个品种)种子的相对发芽率和胚根/胚芽比值,并在温室条件下采用盆栽控水研究了这3种牧草在水分胁迫下叶片相对含水量和质膜透性的变化规律。

结果显示:种子萌发期抗旱性强的牧草其分枝期抗旱性亦强,抗旱能力依次为游客>德福>百脉根>胡亚>瑞文德。

试验证明,利用生理生化方法和种子萌发实验进行牧草品种间抗旱性鉴定是可行的。

1.3种子萌发试验各牧草挑选优质种子100粒,用1%NaCl消毒15min,用清水洗净后放入铺有两层滤纸的培养皿内,以清水做对照,分别用浓度为5%、10%和15%的聚乙二醇溶液(PEG6000)胁迫种子,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节水耐旱植物——马蔺

节水耐旱植物——马蔺

节水耐旱植物——马蔺
杨锐
【期刊名称】《新农业》
【年(卷),期】2014(0)15
【摘要】马蔺为鸢尾科鸢尾属,别称马莲、马兰、马兰花,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

马蔺根系发达,抗性和适应性极强,耐盐碱,适用于中国北方气候干燥、土壤沙化地区的水土保持和盐碱地的绿化改造,既有良好的生态功能又有经济价值。

一、形态特征马蔺是白花马蔺的变种,多年生密丛草本,高10~60厘米。

根状茎粗短,须根长而坚硬。

叶基生,坚韧,条形,无主脉,灰绿色,两面具稍突起的平行脉。

【总页数】2页(P35-36)
【作者】杨锐
【作者单位】沈阳市园林科学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耐旱植物在节水型绿地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2.节水耐旱植物百脉根的应用研究
3.元江干热河谷典型耐旱植物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及抗旱性分析
4.北方耐旱植物在节水型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5.反相HPLC测定马蔺子种皮中马蔺子甲、乙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野生优良豆科牧草百脉根的开发利用

云南野生优良豆科牧草百脉根的开发利用
的野 生 豆 科 牧 草 。
1 植 物学特 征
百 脉 根 又 名 五 叶 草 、 足 豆 、 角 花 等 , 豆 鸟 牛 是 科 百 脉 根 属 的多 年 生草 本 植 物 , 主根 明显 , 根 众 侧 多 , 布于 3 分 O~6 m 土 层 中 。茎 枝 丛 生 , 匐 生 0c 匍 长 , 光滑 , 6 茎 长 0~9 B。掌状 三 出复 叶 , 叶倒 0C 小 卵形 , 叶 柄 。有 大托 叶 , 似 叶 片 , 名 五 叶草 , 短 形 故 小 叶 纸 质 , 形 或 倒 卵 形 , 5~2 宽 3~1 卵 长 0mm, 2

要: 本文介绍 了百脉根 ( ou ono lts 在云南及 国内的分布 、 L tsc riuau ) 植物学特征 、 生物学特性 、 饲用价值 、 栽
培技术 、 田问管理 、 收获利用等 , 旨在为开发利用云南野生百脉根提供参考及建议 。 关 键词 : 云南 ; 野生百脉根 ; 开发利用
碱 性 土 壤 上 均 可 生 长 ,最 适 土 壤 p 值 为 62~ H .
地 、 隙地 、 歇 地 、 地 中较 多 , 天 然 草 地 中的 林 轮 草 是 重要 豆 科 牧 草 。 由于百 脉 根 枝 叶 柔 嫩 , 口性 好 , 适 各 种牲畜 喜食 , 牧兼用 , 刈 4~7月 开 花 、 实 , 结 种 子产量高 。 因此 , 百脉 根 是 云 南 极 具 开 发利 用 前 景
开 花 减 少 , 现 严 重 匍 匐 生 长 , 光 下 , 枝 和 根 出 弱 茎 生长均受抑制 。
3 饲用 价值
百 脉根 茎 叶 柔 软 细 嫩 多 汁 , 口性 好 , 类 家 适 各 畜均 喜食 。 草量 高 , 般产 鲜 草 2 . 50tm 产 一 25—4 . / , h 高 者 可 达 6 h 刈 割 后 再 生 缓 慢 , 般 每 年 刈 0t m , / 一 割 2 3次 。养 分 含 量 居 豆 科 牧 草 首 位 , 叶保 存 茎 养 分 的能 力 很 强 , 成熟 收 种 后 , 白质含 量 仍 可 在 蛋 达 1.%。 割 利 用 时 期 对 营 养成 分影 响不 大 , 74 刈 因 而饲 用 价 值 较 高 。 脉 根 可 刈 割青 饲 , 可 调 制 青 百 也

第九章第六节 百脉根、草木樨、毛苕子

第九章第六节 百脉根、草木樨、毛苕子
水分:抗干旱,不耐水淹,适合于年降水量 500—800mm
光照:耐荫,果园或高杆作物行间生存良好 土壤:喜砂质土壤,耐盐碱ph5-8.5可良好生
长 肥力:对磷、钾敏感,钼、硼、锰等微量元素
增产显著。
饲用价值
茎叶较细,营养价值比光苕子高(500kg 优质绿色干草≈250kg豆饼),现蕾至 初花期收获最好。
第六节 百 脉 根(birdsfoot trefoil)
别名 五叶草、鸟趾豆、牛角花 学名:Lotus corniculatus L 一、植物学特征
豆科百脉根 属多年生 牧草。
根:主根强 壮,侧根 多而发 达,分布 较苜蓿 浅,脉状 分布于 30~60cm 土层,故 名百脉根
◆茎:丛生,无明显主茎,匍匐,长 60~90cm,光滑无毛,切断能生根
◆我国北方地区发生 间一般在7­9月
◆防治方法 1、选育和使用抗病品 种
2、草地管理措施 3、药剂防治
第十四节 野豌豆属
也称巢菜属,全世界200多种,多生于温 带,我国约有25种,南北均有分布。目 前多栽培种在生产上应用,如蚕豆、毛 叶苕子、光叶苕子、箭舌豌豆。我国 2400多年以前已大量栽培,做牧草或绿 肥已经广为应用。
总状花序腋生, 花梗长,10~30 朵小花聚生于 花梗的一侧, 花冠蓝紫色
荚果矩圆状棱形,光滑无毛,每荚含种子2­8粒
种子圆形黑色,千粒重25~30g
毛苕子生物学特性
属冬性向春性过渡的植物,生长期较光苕子 长,开花成熟较晚。
温度: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高温(≯30℃)、 抗寒,­30℃仍能生存,最适合20℃生长。
(三) 播种
◆播前硬实处理:①机械擦伤法;②温水浸泡;③浓硫 酸浸泡
◆播种量: 种子田:0.4—0.5kg/mu,行距30—40厘米。 收草:0.5—0.6kg/mu,行距20—30厘米, 撒播:0.7—0.8kg/mu,与禾本科牧草混播,百脉根

干旱地区植物的水分利用与适应机制研究

干旱地区植物的水分利用与适应机制研究

干旱地区植物的水分利用与适应机制研究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稀缺,土地干燥,确保植物的水分供应问题已成为该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为了探究干旱地区植物的水分利用与适应机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维护当地生态环境平衡,还可以为其他干旱地区的生态、农业等提供借鉴。

一、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和利用植物是靠水分生存的,但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并不是越多越好。

在受干旱影响的地区,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可能更少,但这并不意味着植物不需要水分。

植物从根部吸收地下水,并通过蒸散作用将水分释放到空气中。

通过植物蒸散作用,植物可以引起气候温度的变化,促进降水的形成,从而达到迎水而战的效果。

植物为了利用水分,采用了一些特殊的机制。

比如许多植物根部生有毛茸茸的根须,在这些根须上分泌出吸收水分必须的黏性物质,这些毛茸茸的根须可以更好地吸收水分。

而另外一些植物则通过减少树叶的数量,将水的利用率提高到最大,这些植物叶片朝向不同的方向以减少蒸发面积,从而减少水分的损失。

二、干旱地区植物的水分利用与调节机制在干旱地区,植物的生存环境非常苛刻,因此干旱地区的植物在水分利用上有着其特殊的适应机制。

1、植物的根系干旱地区植物的根系比富水地区植物的根系更为发达。

干旱地区植物所处土壤层次深的原因之一就是根系能够将地下水资源更好地利用。

在干旱条件下,植物根系还能迅速根据局部或整个土壤层中水分的变化而调节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以适应不同的水分环境。

干旱地区植物的根系除了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外,还有保护根系的作用。

比如,地面干旱、炎热时,有些干旱地区的植物会通过根系的调节来提高根系的水分吸收效率,从而让植物在干旱环境下仍能存活。

2、植物的叶片与茎干干旱地区的植物在叶片的生长、分布和数量上有着其特殊的适应机制。

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许多干旱地区植物叶子上有一层叫“角质层”的覆盖物,这种覆盖物可以减少蒸发导致的水分损失。

另外,这些植物的叶片多为小形态,这样的叶片可以减少水分损失。

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水分保持能力的比较研究

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水分保持能力的比较研究

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水分保持能力的比较研究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日益增加,土壤水分保持变得尤为重要。

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水分保持能力的研究也愈发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对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水分保持能力的比较研究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在生态保护和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一、灌木类植被灌木是一种常见的植被类型,具有较强的根系和较多的叶面积,因此对土壤水分的保持能力较高。

在植被覆盖的作用下,灌木能有效减少水分蒸发,并通过其根系将更多的水分存储于土壤中。

此外,灌木的枝叶也能够直接截获雨水,减少径流的损失,增加土壤的含水量。

因此,在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方面,合理种植灌木类植被具有重要意义。

二、草本类植被草本植物是另一类常见的植被类型,其根系较为发达,能够迅速将水分吸收并储存于土壤中。

与灌木相比,草本植物通常生长较密集,形成覆盖土壤的地被层,有效减少了土壤表面的蒸发量。

此外,草本植物的根系能够形成稳定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和通透性,有利于土壤的渗透与保水。

因此,在草地生态恢复和农业生产中,草本植被的种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森林类植被森林是土壤水分保持能力最强的植被类型之一。

森林中树木根系发达,能够深入土壤深层,形成浓密的根网结构,有效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

此外,森林的林冠能够遮蔽土壤表面,减缓降雨的冲击力,减少侵蚀,保护土壤的水分。

森林还通过蒸腾作用将土壤中的水分输送到大气中,形成地气之间的水分平衡。

因此,在防止土壤干旱和水土流失方面,森林的保护和恢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对比分析综合比较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保持能力,可以发现森林类植被对土壤水分的保持能力最强,其次是灌木和草本植被。

这是因为森林类植被具有复杂的根系结构,能够深入土壤深层,形成较大的根系表面积,并通过蒸腾作用调节土壤水分;而灌木和草本植物虽然根系较为发达,但相对于森林来说根系分布较为浅表,因此土壤保水能力相对较弱。

综上所述,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水分保持能力存在一定差异。

五个适合西北干旱地区园林应用的牧草品种

五个适合西北干旱地区园林应用的牧草品种

五个适合西北干旱地区园林应用的牧草品种摘要:草坪地被是园林绿地最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在建设现代生态文明的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牧草品种在具有很强环境适应性的同时,还兼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非常符合节约性园林建设的植物品种,将这些优秀的牧草品种引进到园林绿地中应用的工作,正越来越受到西北地区园林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西北干旱地区;园林应用;牧草品种草坪地被是园林绿地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人类生活与生态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

由于草坪地被普遍具有植株低矮、生长迅速、观赏期长、管理简单和对环境的适应性强等优点,因此,近年来在西北地区各大中城市的园林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观赏效果也取得了各城市园林建设者和广大民众的普遍赞誉。

可以肯定地说,草坪地被在园林绿地中的大面积种植,为提高绿地的观赏品位,稳定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在园林植物群落中作为下木的草坪地被植物的合理应用,为提升绿地中构成中木和上木的各类乔灌木的观赏效果也增色不少,使园林绿地植物群落中各植物要素之间的组合关系显得更加和谐自然,相得益彰,与没有草坪地被的绿地相比,种植草坪地被的园林绿地构建的群落结构更加稳定、合理和科学,并且在观赏效果和综合生态效益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随着西北地区多年来经济社会持续快速的发展,地区内各种规模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事业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尤其是西安、兰州、银川等省会城市的园林建设,都已由城市中心区的精品绿地向城郊结合区的普通绿化建设转型,这种园林绿化向城市次区域发展的实际,对园林观赏植物品种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是减少对适应性较差、养护管理标准较高的观赏植物的应用,如金叶女贞、红叶小檗、小叶黄杨以及需水量较大的禾本科修剪草种等植物品种,二是要广泛应用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管理粗放、节水耐旱等特点的园林植物品种。

因此,依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植物选择原则筛选适合西北地区园林应用的植物品种,已经是加速该地区园林建设急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也是该地区内各城市园林绿地景观展示地方特色和风貌的一条重要途径,更是当前摆在广大园林工作者面前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

植物抗旱原理

植物抗旱原理

植物抗旱原理
植物抗旱原理是指植物在干旱条件下能够维持正常生长和生理
功能的机制。

植物抗旱能力的形成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生长习性、生理生化特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植物抗旱的主要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减少水分损失。

植物通过控制气孔的开闭、减少叶片表面的水分蒸发等方式来减少水分的损失,从而维持水分平衡。

2. 调节水分吸收和利用。

植物根系的形态结构和分布、根系表面的分泌物质等可以影响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效率。

同时,植物还能通过调节根系和叶片的水分分配,保证重要器官的水分供应。

3. 合理利用土壤水分。

植物根系能够通过扩展根系、增加根系表面积等方式增强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

4. 产生特殊的抗旱物质。

植物在干旱条件下会产生一些特殊的抗旱物质,如脯氨酸、蔗糖、麦角硫因等,这些物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细胞结构和功能,从而减轻干旱对植物的损伤。

5. 调节植物生理代谢。

植物在干旱条件下能够通过调节激素合成和代谢、抑制光合作用等途径来适应干旱环境,从而保持正常的生理代谢。

总之,植物抗旱原理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生态过程,需要多种机制的综合作用才能实现。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科学的灌溉管理、优化种植结构等方式来提高植物的抗旱能力,实现高效、节水的农业生产。

菌根真菌抗旱原理

菌根真菌抗旱原理

菌根真菌的抗旱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减少水分蒸发:菌根真菌可以通过菌丝网络广泛地收集大气中的水蒸气,同时将根系表面的湿润性菌丝伸展到土壤表面,以减少根系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从而减少水分的蒸发。

2. 吸收深层土壤中的水分:菌根真菌可以通过菌丝进入土壤深层,寻找并吸收更多的水分,从而帮助植物更好地应对干旱环境。

3. 增强植物对水分的利用效率:菌根真菌可以通过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以及调节植物体内的水分状况,从而提高植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

此外,菌根真菌还可以通过影响植物的养分吸收和代谢,增强植物对干旱环境的抵抗力和生存能力。

具体来说,菌根真菌能够刺激植物根部表达更多与水分吸收和储存相关的基因,增加根部吸水力,帮助植物更好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

同时,菌根真菌还可以通过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增强植物的生长和代谢能力,使其在干旱环境中能够更好地生长和繁殖。

此外,菌根真菌还可以与其他生物和化学机制相互作用,共同提高植物的抗旱能力。

例如,菌根真菌可以与其他微生物形成共生关系,共同抵御环境中的有害物质,从而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同时,菌根真菌还可以通过分泌一些抗菌物质和营养物质,帮助植物抵御病害和营养不良等问题,进一步增强其抗旱能力。

总之,菌根真菌的抗旱原理是多方面的,它们通过多种机制共同作用,帮助植物更好地应对干旱环境,提高其生存和繁衍的能力。

这些机制的相互作用和协同作用,使得菌根真菌在植物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nd Dr o u g ht 。 r e s i s t a nt Pl a nt
W ANG Qi ,YUAN Ya — l i n g ,YU Ga n g ,ZH AO J I N— L i ~,DI NG F a n g — Bi n g , 。
下基础 。
关键词 : 百脉根 ; 节水 ; 耐旱 ; 园林 应 用
中图 分 类 号 : ¥ 5 4 1 . 6 0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 2 1 1 7 ( 2 0 1 4 ) 0 4 — 0 0 0 5 - 0 3
App l i c a t i o n o f Lo t u s c o r ni c ul a t u s a s W a t e r 。 s a v i ng
1 试 验 区域 概 况
根 据研 究 内容 和 方 向 , 对试 验 区进 行 了精 心
选择, 具 有较 强 的代 表 性 。试 验 区 位 于 陕西 省 关
中地 区 , 属 半湿 润季 风型 气候 , 年均 气 温 1 4℃ , 年
降水量 在 6 5 0 mm( 部分小 区更少) , 属 于 干 旱 半 干 旱地 区 , 根 属 多 年 生 草本 植 物 , 又名 野 苜 蓿 、 黄花草、 牛 角花 、 黄 瓜草 、 小 花生 藤 、 牛角花、 乌趾 豆 , 高 1 O ~
6 0 c m。主 根褐 色 , 粗壮 深 长 , 侧 根 多 而 发达 。茎 丛生 , 匍 匐或 上 升 , 无 明显 主 茎 , 茎长 3 0 ~8 0 e m,
Ke y wo r ds : Lo t us c o r ni c ul a t u s; w a t e r s a v i ng;dr o ug ht t o l e r a nc e;l a nds c a pe a p pl i c a t i on
百 脉根 ( L o t u s c o r n i c u l a t u s L i n n ) , 豆 科 百
重 要 的 作 用 。本 文 通 过 对 优 质 节水 耐 旱 植 物 百 脉 根 物 候 期 观 测 、 根系与抗性关系 、 园 林 应 用 及 栽 培 繁 殖
等 方 面 的 探 究 和分 析 , 总结出百脉根在关 中地区的生理特性和园林应用方法 , 为 后 续 大 范 围 推 广 应 用 打
Ab s t r a c t :W i t h t he g l ob a l c l i ma t e wa r mi n g,wa t e r — s a vi ng a nd d r ou gh t — r e s i s t a n t p l a n t i n t he no r t hwe s t c i t y l a n ds c a pe a nd e c o l o gi c a l c o ns t r u c t i on p l a ys mo r e a nd mor e i mpo r t a nt r o l e . Th i s pa p e r i l l us t r a t e d t he ph e no ph a s e,t he r e l a t i o ns h i p b e t we e n t h e r o ot s y s t e m a nd s t r e s s r e s i s t a nc e o f t h e wa t e r — s a v i ng a n d d r ou ght — r e s i s t a nt pl a n t Lo t us c o r n i c ul at us . The us e f o r g a r de ni ng c ul t i va t i o n wa s a l s o e xp l o r e d.
( 1 . Xi ' a n B o t a n i c a l G a r d e n o f S h a n n x i , Xi ' a n, S h a a n x i , 7 1 0 0 6 1 ; 2 .S h a n n x i I n s t i t u t e o f B o t a n y ,Xi ' a n, S h a a n x i , 7 1 0 0 6 1 )
( 1 . 陕西省西安植物 园, 陕西 西安 7 1 0 0 6 1; 2 .陕 西省 植 物 研 究所 , 陕西 西安 7 1 0 0 6 1 )

要: 随着 全 球 气候 的 逐 渐 恶 化 变 暖 , 节 水 耐 旱 植 物 在 西 北 地 区城 市 景 观 和 生 态 建 设 中发 挥 着 越 来 越
区域 。
光 滑无 毛 , 直 立 或匍 匐生 长 。叶为 三 出复 叶 , 蝶 形
花冠 , 黄 色 。喜 温暖 湿润 气候 , 耐寒 , 抗 干旱 、 瘠 薄 和短 期 水湿 , 对土壤要求不严_ 2 ] 。陕 西省 西 安植 物园 自2 0 0 9年 开始进 行 百脉 根 的引种 研究 工 作 , 经 过 3年多 的 的栽 培 试 验 , 总结 掌 握 了百 脉 根 节
1 4 , ( 4 ) : 5 ~7 陕 西 林 业 科 技 20 S h a a n x i F o r e s t Sc i e nc e a n d Te c hn ol o gy
节 水 耐 旱 植 物 百 脉 根 的 应 用 研 究
王 琪 。 , 原 雅 玲 , 余 刚 , 赵 锦 丽 , 丁芳 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