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成人高考政治大纲
2014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本文解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十章第二节新增考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形态社会性质的集中体现,在社会思想观念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社会制度、社会运行的基本原则,制约着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方面,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提炼、概括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的基本原则1.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2. 必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3. 必须扎根中华历史文化土壤,传承中国传统价值的精华;4. 必须广泛借鉴世界文明成果,符合人类最美好的价值追求;5. 必须是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制度层面的价值取向,规定着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体现国家、社会与个体的内在统一。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及其遵循的根本原则,是这个体系的精髓。
l 模拟测试题单项选择题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是( )A. 民族精神B. 时代精神C.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 改革创新正确答案:C多项选择题2.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方面,提出( )A.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倡导自尊、自爱、自信、自强正确答案:ABC一、马哲一、新大纲马原部分的变化大体上说来,考研政治大纲的变化就是三个字:加、减、改。
2014年的考研政治大纲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增加了两个知识点,删除了两个知识点,修改了10个知识点。
我们详细来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变化。
1. 增加的两个考点(1)辩证法部分增加“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2)认识论部分增加“自由与必然”。
2014政治高考考纲的变化及其解读
2014政治高考考纲的变化及其解读2013年新修订的思想政治教材贯穿了党的十八大精神,2014年新课标《考试大纲》顺应这些变化,作了适当调整。
为了更好的把握高考的命题方向,我们认真审读了这些变化,具体探讨结果如下:一、经济生活一、政治生活政治生活的考纲变动不太明显,第三单元的某些具体说法有变化,学生答题时要注意语言表述的准确性。
二、文化生活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变动最大,主要突出了建设文化强国战略所需要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现了党的十八大精神。
具体情况如下:三、四种能力要求不变1.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适用范围:文字、图表、漫画。
技巧策略:①文字。
不同的文字材料的信息呈现特点和提取技巧是不同的。
②图表。
首先要审或表的标题,其次审图或表的内容,最后审注。
③漫画。
首先审读漫画标题;其次观察漫画主体;最后品味漫画文字。
1.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适用范围:几乎所有题型。
技巧策略:依据关键词语,直接调用知识;概括具体信息,归纳调用知识;把握知识联系,联系调用知识。
2.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适用范围:体现(说明)类设问、原因类设问、影响类设问、辨析类设问。
技巧策略:①由表及里,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②由此及彼,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③一分为二,既要看到观点、做法中的合理之处,又要看到其中的不合理之处。
3.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适用范围:启示类设问。
措施类设问。
技巧策略:①主体定位,即根据主体确定答题角度;②核心知识引申,即依据知识指向,发散思考,抽取相关知识点;③知识网络筛选,指从大到小、从粗到精、从泛泛到具体的解题方法。
五、高考命题猜想必修一经济生活必修1-1 生活与消费【命题分析】考查特点:“算”中求稳。
近五年高考中,本单元是思想政治学科计算题的集中地。
货币的种类与形式、价格的决定于变动。
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以及影响消费的因素等是常考考点。
从试题类型看,以选择题为主,其中价格的决定与变动部分计算类、曲线类选择题较为普遍,一般难度较大。
2014年成考专升本政治复习资料重点专题
考试内容结构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记忆口诀▲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关键词组▲世界观、方法论答题要点A.世界观是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总的根本的看法和观点。
B.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
2.哲学的基本问题记忆口诀▲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关键词组▲思维、存在答题要点A.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B.(1)思维与存在,谁为第一性、为世界本原(2)思维、精神能否正确认识存在和物质。
3.哲学的基本派别记忆口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关键词组▲哲学派别: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答题要点A.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B.主张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根源记忆口诀▲社会历史条件、自然科学前提、思想理论来源关键词组▲社会历史条件、自然科学前提、思想理论来源答题要点A.社会历史条件: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三大工人运动,英国德国法国)B.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C.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记忆口诀▲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 关键词组▲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答题要点A.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1)马哲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与总结,是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2)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要以马哲为指导。
B.马哲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世界观。
(2)马哲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统一的哲学贯穿于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的统一。
C.马哲的三个特点: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D.马中、中马、二飞、一毛二邓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记忆口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关键词组▲世界观、人生观答题要点A.目的: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B.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方法辩证的方法二、物质和意识(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记忆口诀▲唯心唯物,物质意识谁先谁后关键词组▲辩证唯物主义答题要点A.唯心主义二大分支(主观,客观)B.唯物主义三大分支,又叫三个阶段(朴素,近代形而上学,辩证)C.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记忆口诀▲绝对运动相对静止关键词组▲物质、运动、静止答题要点A.物质与运动不可分B.绝对运动相对静止运动是物质根本属性,物质具有某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14政治大纲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物质世界和实践
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社会的物质性。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后果。
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真理与价值
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的本质、源泉和后果。资本有机构成。相对过剩人口。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循环及其职能形式,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资本周转及其速度。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及实现条件。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平均利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分割。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约16%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16分(16小题,每小题1分)
多项选择题 34分(17小题,每小题2分)
分析题 50分
2014年成考政治知识点
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最高层次的方法论。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亦即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理论体系。
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基础上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
5、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战略、策略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南。
b、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增强我们鉴别各种理论和路线是非的能力。
c、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运用概念的艺术、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6、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具有下列特点:a、客观性。
这是规律最根本的特点。
b、稳定性。
C、普遍性7、意识的本质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印象。
8、意识能动作用的实现途径与条件A、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B、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必须把正确的思想付诸实践。
C、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9、发展的实质正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0、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原因和动力。
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原因和动力。
1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原因:A、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B、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关键。
C、是否承认矛盾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
D、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12、实践的基本特点:A、客观物质性。
B、自觉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13、实践队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的具体表现: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14、唯物史观创立的意义:A、唯物史观的创立,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唯物辩证的认识论和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的高度统一,宣告了真正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的产生。
2014年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政治Word版
政治2014 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考试纲领Ⅰ.考试性质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拥有同样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权衡,择优录取。
所以,高考应拥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需的划分度和适合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政治学科考试内容依据一般高等学校正重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公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 ) 》和《一般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实验 ) 》的教课内容确定。
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表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的同时,侧重考察考生对所学有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术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剖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查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可以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下列问题的有关信息。
·可以迅速、全面、正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下列问题的有关信息。
·可以正确和完好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调换和运用知识·可以依据从题目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换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需的判断。
·可以调换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取的重要时势和有关信息。
·可以显现出检索和采用自己“知识库”中实用知识、基本技术的能力。
3.描绘和阐释事物·可以用简短的语言描绘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波及的基本看法和基本看法。
·可以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看法和方法,剖析、比较和解说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实质。
·综合阐释或评论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4.论证和研究问题·依占有关信息,调换和运用有关知识和技术,发现或许提出表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综合使用题目供应的信息、讲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取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需的论据,论证和研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2014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
考试主耍内容:•:•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三部分:时事主要内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总论)物质和意识(唯物论)实践和认识(认识论)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三、 事物第•:•六、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要求:•:・1、了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等基木概念,•:・2、理解唯物丄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3、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4、理解马克思卞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主要内容:(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2. 哲学的基本问题3、哲学的主要派别1、什么是哲学❖(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注意把握哲学与世界观关系•:•哲学是世界观,但世界观不一样是哲学,只有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注意把握哲学与方法论关系2、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心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物质和总识的关系问题。
心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依据:•:・A、这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冋避的问题•:・B、如何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C、这一问题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
乡D、这一问题也是人们社会实践中的基本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第一,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思维与存在、精神和物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思维能否反映存在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3、哲学的主要派别❖(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存的根源(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主张物质(存在)第一性、意识 (思维)第二柱,杨质族:定意识、意识是杨质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
2014成人高考政治2教材
2014年专升本政治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28%)——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5%)——时事政治(7%)选择题2×40=80分辨析题2×10=20分简答题3×10=30分论述题1×20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⒈哲学是什么?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如何?①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也称宇宙观,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逐步概括和提炼出来的对周围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方法论:运用世界观来分析具体事物,就是方法论。
②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③哲学是以概念、范畴和逻辑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里有阶级性。
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一方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哲学离不开具体科学。
另一方面,任何具体科学的研究总是在一定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进行的,具体科学也离不开哲学。
所以,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相互依赖的。
△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哲学上的党性原则)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①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历史上的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
这是哲学上的党性原则。
②思维和存在是否统一性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大派别。
其中,第一方面是最基本的方面,是起决定作用的方面。
西方近代哲学史上有两个著名的不可知论者:休谟认为“我们关于原因的知识只是心理习惯的联想”;康德认为“自在之物不可知”。
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在于:第一,它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在理论上识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第二,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不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一切实际工作的基本问题。
在一切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贯彻唯物主义哲学路线,从实际出发。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试复习大纲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试复习大纲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复习考试大纲政治总要求1.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及其重要意义。
2.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论证、阐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要问题。
3.对于违背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错误观点、错误思想能够识别,并给予适当的分析批判。
复习考试内容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了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等基本概念,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切实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2.哲学的基本问题3.哲学的主要派别(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二、物质和意识【要求】了解物质、意识、运动、规律等基本概念。
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物质与意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3.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二)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的本质3.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要求】了解联系、发展、矛盾、质变、量变、否定等基本概念。
理解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主要内容、唯物辩证法诸范畴及其辩证关系。
2014成人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专升本)(文字完整版)
2014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政治》真题及答案目录2014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政治》真题 (2)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2)二、辨析题:41-4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1)三、简答题:43-45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1)四、论述题:46小题,共20分。
(11)2014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政治》真题答案 (12)一、选择题: (12)二、辨析题 (12)三、简答题 (13)四、论述题 (14)2014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政治》真题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1、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C.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D.内容于形式的关系2、“元气是万物的本原”,这是一种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3、宋朝画家文与可一年四季观察住宅周围竹子的变化,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
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这是事实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c)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对立统一b)辨证否定c)量变和质变d)联系和发展5、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观点的是a)乐极生悲,苦尽甘来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d)电闪雷鸣,风来雨至6、对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要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b)辨证否定的原理c)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d)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原理7、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从而不顾实际情况,照搬书本上的教条。
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于a)经验论的错误b)唯理论的错误c)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d)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8、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归根到底是a)阶级斗争发展史b)政治制度演变史c)生产劳动发展史d)宗教信仰变迁史9、下列各项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是a)政治思想b)自然科学c)语言学d)逻辑学10、社会革命和改革的最深刻根源在于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c)广大群众和少数统治者之间的矛盾d)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11、下列各项中,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是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工业社会1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人民革命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是a)帝国主义b)地主阶级c)封建军阀d)资本主义13、毛泽东指出:“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
2014年高考考试大纲新课标版政治考试说明
2014年高考考试大纲新课标版政治考试说明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够根据从题目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用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3.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4.论证和探究问题·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2014年成考政治_要点
一选择题(单选)1.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 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 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 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3.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 “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 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17. 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18.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19. 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21. 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22. 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23.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24.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25. 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2014年高考政治考试大纲
高考政治大纲一、全国高考政治大纲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㈠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所谓信息,即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
获取信息即发现、收集信息,解读信息即对信息的理解。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因而更明显地表现出个体的思维能力。
在知识内容迅速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整合的当代,这种捕捉新信息,感受新变化,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就更凸显出重要性。
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首先表现为审题的精准,其次是能把握各种信息的性质,回应信息提供的情境。
事实上,对信息的处理将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质量和速度。
信息获取的路径较之学习更为宽广,其目的除丰富社会体验、文化内涵外,更重要的是要根据信息传递的内容,准确地分析事物的实质,判断事物的发展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
获取和解读信息,就是考生对试题案例所提供信息的提炼和整理。
高考命题从注重能力考查的角度出发,会不断地引入新材料、构建新情境,从而使试题在内容上蕴涵较多的信息,在形式上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因此要求考生在提炼信息、分析信息、解读信息、整合信息的过程中也应具有一定的概括、归纳和演绎能力,这是考生解答问题的起点。
⑴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首先,某些问题的答案就自然地隐含在试题的文字表述之中。
其次,试题设计的思路也往往包含在题目的行文之中,通过审题,了解命题的意图,有助于准确把握试题的脉络。
考生回答问题时必须明确试题要求回答的方向与内容。
试题均有一定的要求与指向,考生不能抛开试题的要求而随意回答。
⑵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从试题的呈现方式看,主要有文字和图表两类。
图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柱形图、扇形图、统计表,还包括漫画等。
2014考纲解读及复习备考指导(政治)
政治生活部分
• 解读:本部分的变化是,删除2013年“我国 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人民民主专 政是正义的事”两个考点,增加“坚持人民 民主专政的必要性”。本部分没有实质性变 化,删除关于人权的观点,并不影响关于人 民民主专政知识的学习;而2014年新增的“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实际是2013 年“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这一说法的 变化。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经济生活部分
• 11.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2013年表述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小康社会 经济建设的要求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 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2014年表述 (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文化生活部分
• 解读:本部分内容变化很大,多为实质性变化,不只是说 法的修改。 • 首先,本考点下的次级标题(2)(3)的表述变化。 • 其次,原来(2)中的内容全部变化,删除了“如何看待 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 求”、“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新风”三个说法,“建 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后移到(3)中,(2)中新增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是原 来(3)的内容前移过来。新增“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 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文化自 觉和文化自信”三点内容。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复习资料
2014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复习资料1.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 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 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11. 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3.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 “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 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17. 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18.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19. 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21. 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22. 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23.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24.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25. 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2014年考纲
2014年高考政治考纲一、前言1、理解经济活动的四个环节及其地位2.分析说明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分析说明科学发展观二、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1、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2、分析说明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及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说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4、分析说明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巨大推动作用5、分析说明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特征6、分析说明GDP统计指标含义和意义7、分析说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目的最终实现三、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1、理解个人可支配收入2、理解提倡艰苦朴素的现实意义3、理解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的意义4、理解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5、分析说明生产与消费辩证关系6、分析说明适度消费7、分析说明消费结构变化和进步趋势8、分析说明消费者的权利9、设计方案影响生活质量主要因素10、设计方案消费的弹性和刚性【新增】11、设计方案消费者维权主要途径12、评价人们在生活中常见消费心理13、评价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必要性四、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1、识记现代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2、理解社会生产三大产业的含义3、分析说明社会生产三大产业重要作用4、分析说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5、分析说明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就业影响6、分析说明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7、分析说明劳动合同制度是我国一种法定用工制度8、设计方案解决劳动争议主要方式9、评价正确对待择业问题五、国家财政与依法纳税1、识记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的主要形式2、理解我国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3、理解我国税收的本质4、理解依法纳税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5、分析说明税收的基本特征6、分析说明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辩证关系7、分析说明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辩证关系8、分析说明财政的作用9、分析说明税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0、评价国家安排每年度财政收入的原则11、评价公民要依法诚信纳税六、金融服务与投资理财1、识记我国实行纸币本位制,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2、识记货币借贷的含义3、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功能4、理解单利和复利的计算公式5、理解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和主要任务6、理解商业银行的地位和主要业务7、理解保险的职能8、理解债券与股票10、分析说明我国的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11、设计方案投资理财七、经济制度与社会保障1、识记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2、识记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3、识记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构成4、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构成及其重要地位和作用5、理解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6、理解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7、理解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8、分析说明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含义及其重大意义9、分析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地位和作用10、分析说明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11、分析说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12、分析说明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和内容13、分析说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14、评价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八、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1、识记宏观调控的含义2、理解市场交易的原则3、理解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4、分析说明现代市场的特征5、分析说明市场经济的作用6、分析说明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7、设计方案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8、评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法律保障9、评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道德建设九、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内涵、标志和特征2、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标、原则3、分析说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4、分析说明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三种主要形式5、分析说明贸易顺差和逆差6、分析说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7、设计方案我国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8、评价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9、评价公民对待对外开放的正确态度政治常识部分一、前言1、识记政治的含义和核心2、识记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3、理解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二、人民政权人民当家1、识记国家性质含义以及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2、理解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3、理解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4、理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5、理解人民军队的重要地位和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6、理解建设强大的国防是我们的历史责任7、分析说明我国政权对内对外的国家职能三、人大制度造福人民1、识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2、理解我国的国体、政体及其相互关系3、分析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内容4、分析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5、分析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6、分析说明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7、分析说明人大代表的主要职责四、国家机关以民为本1、识记我国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识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3、识记我国国家司法机关的组成4、理解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与同级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5、理解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相互关系6、分析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主要职权7、分析说明国务院是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8、分析说明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的基本要求9、评价国家公务员要依法接受人民监督五、民主政治依法治国1、识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和实质2、识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3、理解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4、理解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5、分析说明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6、分析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7、分析说明基层民主8、分析说明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9、分析说明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0、分析说明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意义11、分析说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六、政治参与公民责任1、识记公民政治参与的含义与主要形式2、理解公民政治参与是有序的政治参与3、理解我国公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内涵4、分析说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原则和意义5、分析说明我国选举制度的特点以及我国选举制度受国情制约6、分析说明公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7、设计方案公民政治参与七、国家统一民族团结1、识记国家主权的含义2、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3、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4、理解国家主权的特征和基本内容5、理解“一国两制”方针的科学内涵6、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7、分析说明维护国家主权8、分析说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方针政策9、分析说明我国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内涵10、分析说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1、分析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点和意义12、评价自觉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13、评价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统一【新增】八、独立自主和平发展1、识记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2、识记当代国际社会成员的分类【新增】3、理解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4、理解联合国的组织机构5、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及其相互关系6、理解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7、分析说明当代国际关系合作和竞争8、分析说明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作用9、分析说明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0、分析说明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11、分析说明当代国际社会的构成【新增】12、评价自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九、立党为公执政兴国1、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2、理解我国现阶段的民主党派的性质3、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4、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发展和进步客观要求5、分析说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与职能6、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和优势7、分析说明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8、分析说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9、评价我国实行新型政党制度的现实意义10、评价青年学生要自觉拥护党的领导哲学常识一、前言1、识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理解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3、理解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4、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二、认识世界尊重实际1、识记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2、理解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3、理解物质具有可知性4、理解意识的起源和本质5、分析说明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6、分析说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7、分析说明一切从实际出发8、评价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三、探索规律实事求是1、识记实践的含义2、理解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3、理解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4、理解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5、理解规律的概念6、分析说明科学认识的任务是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7、分析说明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8、分析说明直接经验、间接经验及其相互关系9、分析说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10、分析说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要条件11、分析说明寻求真知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12、分析说明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13、分析说明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概括14、设计方案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四、把握联系促进发展1、识记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2、理解联系的概念3、理解发展的含义和实质4、分析说明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5、分析说明因果联系的观点、整体性的观点6、分析说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7、分析说明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8、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9、评价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五、分析矛盾辩证思维1、理解矛盾的含义及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2、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3、理解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4、理解科学思维方法的含义5、分析说明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6、分析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7、分析说明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8、分析说明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9、分析说明树立创新意识离不开辩证思维10、评价矛盾的观点六、改造世界追求真理1、识记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改造主观世界的核心2、识记真理的概念3、理解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4、理解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5、分析说明实践和理论的辩证关系6、分析说明真理是客观的又是发展的7、分析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8、分析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9、评价在实践中坚持真理、追求真理,弘扬科学精神七、创造价值承担使命1、理解人的思想和行为受价值观的支配,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2、理解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最高的价值判断标准3、理解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4、分析说明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及其辩证关系5、分析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6、评价劳动和奉献是创造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2014年成人考试_政治考试内容及答题技巧 (1)
主讲 深圳市安全城文化传 播有限公司 游彩萍
政治考试的基本内容及考试比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时事政治 28% 42分
65% 7%
98分 10分
考试题型及试卷结构
选择题 辨析题 简答题 论述题 53% 13% 20% 14% 80分 20分 30分 20分
江泽民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奥秘,就在于它 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试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 原理,阐明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答案1、真理是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任何真理都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 反映,都包含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每一个真理性认 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世界的接近。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任 何真理在广度上都是对整个客观世界的某个部分、某个方面的正 确反映;在深度上都是对客观世界某些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 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扩展和变化。 3、马克思主义正确反映了世界特别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经 过长期实践证实了的科学的真理,它具有绝对性,因此必须坚持 把它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穷尽一切事物及其 规律的认识,仍然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具有相对性, 因此必须在新的实践中加以丰富和发展。 4、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既坚持又发展是对待马克 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必须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僵化的教条主义和否
2.原理阐述(阐述概念) 表述尽量准确。但只要理解正确,不苛求一 字不差。如果背住的原理文字量太少,显得内容 不丰满,可尝试以正面阐述后,再反面阐述的方 式丰富答案。解释每一个概念并写出原理的基本 内容。如果自己写出的相关概念太多,则视试卷 留出的空白捡重要的写,解释概念和原理一般不 要超过本题答题空间的二分之一。但要注意答题 时每个概念和原理要作为一段,字迹要工整清晰。 好了,本题目分数的一半你已经拿到了,下面进 行第三步。
2014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政治部分(大纲卷)
2014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大纲卷)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2013年某县的橙子大获丰收,但成熟时间较往年推迟,错过了在春节前上市的最佳时机,造成滞销。
后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橙子滞销问题得到了解决,实现了“惊险一跃”。
经济学之所以把上述过程称为“惊险一跃”,是因为A.商品价值的实现存在不确定性B.货币流通手段的作用不易发挥C.商品使用价值很容易被损耗D.商品价值难以用货币表现25.从国际经验看,当一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00-10000美元时,消费偏好和消费结构会发生变化。
201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6700美元,这意味着我国居民A.商品消费支出占比增加B.服装消费支出占比增加C.旅游消费支出占比增加D.家电维修支出占比增加26.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下列措施中有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是A.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B.调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C.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D.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27.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因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人民币新增2.76万亿元,远离于2012年的0.49万亿元。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因收购外汇资产而增加本币投放的做法A.会加大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B.会提高国内企业的劳动生产率C.会加快人民币的流通速度D.会提升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28.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却感到“而无车马喧”。
朱自清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却认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出现这些认识现象是因为①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客观存在②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③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的局限性影响意识的产生和发展④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9.心理学家将一条饥饿的鳄鱼和许多小鱼放在同一个大水箱里,中间用透明的玻璃隔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科升本科《政治》总要求1.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及其重要意义。
2.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论证、阐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要问题。
3.对于违背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错误观点、错误思想能够识别,并给予适当的分析批判。
复习考试内容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了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等基本概念,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切实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2.哲学的基本问题3.哲学的主要派别(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二、物质和意识【要求】了解物质、意识、运动、规律等基本概念。
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物质与意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3.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二)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的本质3.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要求】了解联系、发展、矛盾、质变、量变、否定等基本概念。
理解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主要内容、唯物辩证法诸范畴及其辩证关系。
能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分析、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1.世界的普遍联系2.世界的永恒发展(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2.质量互变规律3.否定之否定规律(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1.现象与本质2.形式与内容3.原因与结果4.必然性与偶然性5.可能性与现实性四、实践和认识【要求】了解实践与认识、主体与客体、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等基本概念。
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特征、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以及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
(一)认识的本质1.实践及其基本形式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3.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二)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3.认识运动的总规律(三)真理及其检验标准1.真理及其客观性2.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五、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要求】了解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国家等基本概念。
理解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掌握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的基本原理,学会用唯物史观认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唯物史观的创立及其意义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2.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3.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二)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1.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人口因素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生产方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1.社会经济结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2.社会政治结构——国家3.社会意识的结构和相对独立性六、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要求】了解社会基本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斗争、社会革命和改革、人民群众、历史人物等基本概念。
理解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社会革命、改革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把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一)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二)阶级斗争、社会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社会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3.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三)科学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科学的本质和社会功能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四)人民群众和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2.历史人物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3.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五)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1.社会形态及其演化2.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要求】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其重要意义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主要内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主要内容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要求】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准确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深刻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特殊性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2.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历史经验3.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三、社会主义本质和初级阶段理论【要求】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及其意义,准确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深刻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特别是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一)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及其内涵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大指导意义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二)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内涵和特征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战略1.“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内容及特点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四、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要求】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依据、历程和成就,深刻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我国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一)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中国改革的历程和成就3.改革是中国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二)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1.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和成就2.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要求】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深刻理解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必然性。
深刻理解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思想。
深刻理解我国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方针。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2.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3.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1.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2.实现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建设创新型国家2.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4.统筹区域发展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要求】深刻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准确掌握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运作模式及其优势,深刻理解我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2.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求】准确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根本任务,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根本任务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了解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准确掌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必然性及其重要意义,深刻理解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依据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九、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要求】了解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特点,准确掌握我国对国际形势的判断以及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内容和目标,深刻理解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一)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3.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3.维护世界和平,构建和谐世界十、“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要求】掌握“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结合香港、澳门的回归,深刻理解以“一国两制”构想推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进程。
(一)“一国两制”构想1.“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2.“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3.“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二)“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实践1.“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2.以“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推动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要求】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准确掌握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深刻理解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