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5.1 我与绘画的缘分 .pptx精编课件
《我与绘画的缘分》教学设计
《我与绘画的缘分》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和能力:1、熟读文本,理清作者思路,感悟作者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
2、学习作者丰富多变,妙趣横生的语言描写。
过程和方法:深入品读,自主感悟,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作者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以及作者借助艺术的力量战胜苦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勇于面对挫折的精神。
重点:通过分析文本,感知作者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
难点:感悟作者恬淡、风趣语言背后的勇于钻研和执着乐观的精神。
【学情分析】《我与绘画的缘分》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讲读部分的第一篇课文。
这个单元主题是让故事本身说话,通过分析本课中作者富有情趣的学画经历,透过作者细腻丰富的内心,去感知作者优雅的情趣和顽强的意志,从而学习叙事散文用作者个人化的视角来传达故事,用故事本身去感动读者的叙事方式。
高二年级的学生接触的外国散文不多,在文本阅读上,无论是语言还是内容方面,都有不少困惑。
本课重在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通过情境式的身份代入来深层次的解读文本,感知作者的心路历程和高尚的精神追求。
引导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以积极的心态和合适的方法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实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终极目标。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首先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微课视频】(视频内容为:授课教师自己的部分绘画作品,及谈谈自己学习绘画的心得)【设计意图:用教师自身经历,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对绘画这个略显陌生领域的学习兴趣】大家觉得我的画画得好吗?对于我发出的邀请,你心动了吗?我只用了几分钟的时间,就让你心动了,看来绘画确实有很大的魔力。
曾担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也曾与绘画结缘,他在晚年时曾说,“没有绘画我就活不下去”,可见绘画在他生命中的重要地位。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笔下的《我与绘画的缘分》。
二、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先看一下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重点要通过分析文本,感知作者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感悟作者恬淡、风趣语言背后的勇于钻研和执着乐观的精神。
《我与绘画的缘分》赏析(人教版高二选修)
《我与绘画的缘分》赏析(人教版高二选修)二、《我与绘画的缘分》赏析(张东明)丘吉尔晚年访问美国时曾对记者说:“没有绘画我就活不下去。
”从《我与绘画的缘分》这篇机智、精辟、唱叹有情的散文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他对绘画的深厚感情和独特的体会。
作品开始时,作者并没有直接从他与绘画的“缘分”的起始写起,而是把握住了绘画给作者带来的“新奇”“奇异”这一最初感受,并用“神秘莫测”和“大开眼界”,对这种感受加以描述,既提领了下文,也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随后,在徜徉于绘画这个“阳光普照、色彩斑斓的花园”时,作者更是随处生发,以情趣盎然、富于诗意的笔触,表达了绘画赋予他的至高享受。
作者这里抒发的感受与最初的感受虽然是一致的,但在表述上却丰富多彩、刻意求变,例如,“我便本能地意识到了自己。
我活了四十多岁,除了用普通的眼光,从未留心过这一切”,“人们会第一次开始去嫉妒梅休赛兰”,以及“不管面临何等样的目前的烦恼和未来的威胁,一旦画面开始展开,大脑屏幕上便没有它们的立足之地了”,等等,这些说的都是绘画对作者精神世界的充实,表达上却又各出机杼,妙趣横生,在传达作者的体验与感情的同时,本文的议论既以其妙言隽语错落于文中,使作品新人耳目、摇曳多姿,有着“一咏二咏意犹未尽,故三叹之”的效果,又以其和谐统一的意蕴,将作者情之所至、文之所至的叙述,连缀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这是一篇随笔式散文,它充分体现了英国随笔风格的引人之处,即绘声绘色,幽默风趣,富于夸饰。
我们看,作者对他跨入艺术天地的第一步,那由神秘莫测到大开眼界的一刹那,那“缘分”中的机缘,表述得多么风趣、生动:面对近在咫尺的绘画领地,作者小心翼翼、战战兢兢、胸揣“性命攸关”之念,举着“重如千斤”的小画笔,悬在空中无从落下,绘画“缘分”之难得,被渲染得如此扣人心弦;而当作者“抓起一支最大的画笔,雄赳赳气昂昂地朝着我的牺牲品(画布)扑了过去”时,绘画的神秘帷幕却又顷刻消失了。
同是缘分初结之际,一难一易,富于哲理:难之所以为难,正是由于人们意识不到易之何以为易。
我与绘画的缘分ppt (4)
思考与探究:
作者说:“人真正的名字叫做:欲望。” 但古人又说:“寡欲者,其志洁;多欲 者,其心贪也。”林则徐也以“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来勉励 自己杜绝私欲。
那么,面对这不同的观点与看法,我 们又该如何看待自己与他人的欲望呢?
考点设置分析:
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步骤二: 组织答案
我同意作者的看法,人要活下去,就会有各种
各样的“欲”,欲望确实是人的一种生理本能。 对于健康的、符合人性与社会的欲望,我们不 必掩饰,应该大大方方追求。因为它可以引导 我们积极健康地生活下去。 但凡事总要有个尺度。欲望过多过大,就要生 贪心,必然欲壑难填。所以对贪欲、私欲等有 害的欲望必须设法克制。 既然人生是在“罪孽和福祉”并存的矛盾中延 续,我们就应该去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这实 际上也是人类的一种“欲望”追求,一种积极 健康的欲望追求。
移民告别时“相拥而泣”、临行前“磕头 祭拜”,第四段又写“中国人固守家园, 终老一生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 这样写是否矛盾?请作简要分析。(6分)
2007广东卷答案示例:
本题考查考生从文章不同层面层层深入
发掘作品意蕴的能力,并要求考生探讨 作品中蕴涵的人文精神。 因为泥泞是浑然天成的,无法人为制造; 而且泥泞象征着苦难与屈辱,没必要在 未来的路上人为设置逆境和挫折; 但是泥泞可以使人警醒,给人力量,可 以促使人们重温历史,所以当我们在顺 境中茫然和麻木时,我们会渴望在“泥 泞”中再跋涉一回。
地坛
剥蚀 坍圮
荒芜
淡褪 散落
不衰败 小昆虫 卑微自在 草 木 竞相生长
思考:课文中还有类似的蕴涵了对生 命理解的景物描写吗?
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
高中语文 《我与绘画的缘分》赏析指导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
《我与绘画的缘分》赏析指导作者描写了自己在处于人生低谷时学画的经历和感悟,表现了他的艺术修养、对艺术的执著精神,以及对自然、艺术、生活的热爱之情。
学画,看似文章的中心,其实写作的重点不是写如何学绘画,而是描述学画的感想、心得,写自己如何把心中苦闷升华为高尚的精神追求。
本文虽是长文的节选,但是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看出清晰的思路、完整的结构,也就是说,本文有明显的开头、结尾,有充分展开的中腹,思路一步步发展,层次分明,条理井然;伴随着事件的描述,也充分地写出了作者的心理活动的过程。
下面将事件与心理的两个方面对应着分而述之。
事件描写顺次为:1.开篇,作者先说自己年至四十学画,成绩不错,这是全文的总起;2.述说自己的挫折,似乎走到了人生的低谷,如果按文章波澜起伏来说,这是文章的“伏”势;3.进入文章的“起”势,写作者初试画笔,这是与绘画的缘分的起点;4.写一系列细碎的事件:绘画调色,修正画面,观察自然,遇见塞尚门徒,凝视物体辨别色调,以绘画作为旅游的刺激剂,以绘画作为消遣;5.奉劝读者也尝试绘画,作为全文的结语。
心理描写,顺次为:1.点明自己学画“是个奇异而又大开眼界的体验”,并且希望与别人分享体验;2.述说自己的心理挫折,从一些词语表现出来:“烦恼”“过度紧张”“最苦闷”“炽烈的信念”“热切”“被迫赋闲”;3.写初试画笔的心理变化过程,从一些词语表现出来:先是“小心翼翼”“战战兢兢”“病态的拘束”,继而“雄赳赳气昂昂”“再也不怕”;4.充分地展开心理描写:体会到“大胆”的重要性,列举对油画的欣赏理由,重新认识自然景色,更新看画的眼光,重视视觉记忆,体验绘画伴随旅游的快乐,体验绘画作为消遣的轻松愉快;5.总的表达自己体验到的“充实”和“崇高”,奉劝读者也来分享体验这种“神奇新世界”。
从上面的分述可以看出,事件描写和心理描写基本上是平行的,也略有错落。
文章心理描写非常突出,甚至可以说文章是以描写心理活动为主的,正如课本“导读”所说:“本文就不是单纯地详述事件的过程本身,而是着重描述事件过程中作者复杂的心理活动。
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整合课件
-1-
重点突破
考题示例
答题模式
写作导引
怎样欣赏外国诗歌 诗歌欣赏,无论中外都有一些共同规律。比如说,都要把握诗人的 情感脉搏,追求诗的意境美;都要驰骋想象,获取言外之旨的蕴藉美;都 要反复吟诵,领略诗的形式美和音乐美等。然而,欣赏外国诗与欣赏 中国诗又有所不同。那么,欣赏外国诗究竟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呢?怎样才能实事求是地、公允地去评价、鉴赏外国诗歌呢? 一、不宜苛求外国诗歌的音韵美。 我国明代诗人谢榛说过,好诗应当是“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 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四溟诗话》)。这四条标准里,除了 第四条外,前三条讲的都是诗的语言美和声韵美。黑格尔也曾说:“至 于诗则绝对要有音节或韵,因为音节和韵是诗的原始的、唯一的愉 悦感官的芬芳气息,甚至比所谓富于意象的富丽辞藻还更重要。”的 确,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吟诵如歌、悠扬悦耳,是诗的魅力之一,这对 于格律诗来说尤为重要。自由诗虽无严整的格律,但仍需用别种方 式体现出它的语言美和声韵美。
首 页
考题示例
答题模式
写作导引
可以从学校教育方面入手。可以谈学校应废除注入式教学,反对 把学生作为容器满堂灌,倡导不拘一格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以使学生成为建设祖国的一代新生力量。具体行文时,可以写一堂 课,写老师如何授之以渔,并且用老师的话来点题;可以写一篇议论 文,谈满堂灌的危害,谈教师授学生以渔的好处,形成正反对比,从而 突出强调主题。 可以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谈。文章不妨先谈在家庭 教育中反对溺爱,提出放手让孩子自立的迫切性,然后过渡到谈学 校教育,谈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重要性,这样,我们的文章自 然有深度和高度。
重点突破
考题示例
答题模式
写作导引
2018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全册教案(word版,104页)
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一单元诗歌是跳舞,散文是走路【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味诗歌与散文的不同,特别是语言运用方面的差异。
2.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诗歌的形式特征、思维特点、形象内涵进行分析,初步掌握诗歌欣赏的基本门径。
3.展示诗歌的丰富内涵,扩展学生的理解力和想像力。
单元教学设想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向学生展示诗歌与散文的不同。
单元导言先从概念上辨析了两种文体在语言运用上的差异,并以“分行”为例,讲解在诗歌中语言的功能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在后面的诗歌选读中,可结合具体的作品,从语言的外在特征(如分行、节奏、韵律等)以及内在特征(如想像、暗示、色彩与氛围的对比等)入手,分析诗歌语言的独特使用,如何形成了一种更集中、更丰富、更具感染力的经验表达。
本单元选取的诗在形式上各有特点,要根据它们的不同进行相应的讲解:《老虎》刻画了想像中一只老虎威猛的形象,诗中强劲的语言节奏,来自相同句式的重复使用;《秋歌》一诗则利用分行、压韵的技巧,营造出忧伤、迷离的氛围,外在形式与内在情感达成完美的统一;与上两首相比,《三棵树》的外在形式特征并不明显,诗人更多的是调动一种同情的想像,让语言摆脱一般的日常应用,给无生命的世界赋予了生命的感觉。
这些作品从不同的侧面,显示了诗歌在语言、修辞上的独特性。
自主阅读部分的三首诗《我自己的歌》《严重的时刻》《黑马》,在句法运用、整体构思和语言节奏上,也分别有可圈可点之处,学生自主阅读时,可进行必要的引导,指出它们形式上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一、诗歌的阅读有一定的独特性,课堂讲授虽然很重要,但学生的独立阅读和感受更为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并设计一些实践的环节,如作品的朗诵,不同诗作的比较,有关诗歌形象的讨论等,最大可能地形成课堂的互动氛围。
“思考与探究”中翻译、改写的练习,也可帮助学生更直接地感受诗歌形式的独特性。
二、在作品讲授中,切忌空洞的主题阐释,在一般印象式的风格描述之外,要更多从具体的形式要素和诗性思维入手,把握注意语言的节奏、分行、韵律等形式特征,以及诗人独特的想像和构思,这样才能使诗歌分析落在实处,也便于学生掌握分析诗歌的一些基本方法。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二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课件:5.1_我与绘画的缘分PPT课件
预习引导
核心归纳
学习建议 1.体会课文的认识价值、情感价值和审美情趣。本单元课文都具有浓 厚的情感,爱与善成为文中情感的主旋律。在学习中,应带着感情来阅 读,体验作者的情感经历,引发情感共鸣,唤醒心中高尚、美好的情感。 2.体会叙事散文的叙事技法。散文可叙事,可抒情,可议论,虽是同一 文体,但有不同类别。本单元课文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特点的散文, 充分体现了散文叙事性的特点,体现了散文在叙事手法方面的丰富性、 灵巧性,也体现了作者感受和反映世界的独特方式。鉴赏时应注意叙 事的三个方面,单元导言作了具体说明。 3.体会叙事散文的语言特点。散文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叙事散文 也是如此。揣摩叙事散文的语言,要抓住文中精妙的叙事语句,唤起联 想和想象,在脑海里产生鲜明生动的画面。尤其要细致地品味个别的 词语,因为其中蕴含丰富的意味,在思路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feixuejiaoyu
-10-
1.我与绘画的缘分
首 页
预习引导
核心归纳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4.辨用法 (1)嗜好 爱好 ①为了得到真正的快乐,避免烦恼和脑力的过度紧张,我们都应 该有一些嗜好。 ②一百多年前,英国出了个有名的科学家叫达尔文,他从小就 爱好自然。 提示“嗜好”一般用作名词,“爱好”除作名词外还可以作动词。“嗜 好”是指习惯成癖的爱好,因此,语义比“爱好”重。
feixuejiaoyu
-4-
讲
读
1.我与绘画的缘分
feixuejiaoyu
-5-
1.我与绘画的缘分
首 页
预习引导
核心归纳
丘吉尔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而且是一位文学大师。《我与绘画的缘 分》是一篇随笔式散文,它充分体现了英国随笔风格的引人之处, 即绘声绘色,幽默风趣,富于夸饰。学习本文,要把握文章的叙事线 索,品味叙事散文的语言特点,培养自己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
人教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五单元第1课
昂昂地朝我的牺牲品扑了过去”等,都是细
致生动的好句。再有,文中叙述也尽情而为, 不求简洁,文气很盛,跌宕起伏。
看开篇一段:“年至四十而从未握过画笔, 老把绘画视为神秘莫测之事,然后突然发现 自己投身到了一个颜料、调色板和画布的新 奇兴趣中去了,并且成绩还不怎么叫人丧
气——这可真是个奇异而又大开眼界的体验。
地方。这里指山坞。
【赏析】
这首诗好在不单单写出了静态的
画,而是发挥想象,探索画家心理,赋予画 动态、声响,揭示画外的景与趣。诗人是这 样构思的: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
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
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画面呈现出的
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诗通过想象,
加深形象,给画以勃勃生气,使诗与画相映 成趣、相得益彰,富有感染力。
五、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温斯顿· 丘吉尔(1874~1965),英国著名传记 作家、历史学家、政治家。1874年11月30日 生于牛津附近的布莱尼姆宫,1965年1月24 日逝世。 1955年,丘吉尔辞去首相职务,着手著写30 年前就梦想完成的著作《英语民族史》。 1956年,他82岁之际,发表了前两卷,他还 著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1953年获诺贝 尔文学奖。1957、1958年又分别发表了后两 卷。1964年,丘吉尔退出政界,在家安度晚 年。
我很希望别人也能分享到它。”“年至„„ 丧气”是一个长长的句子,仿佛一气呵成; 后面一个“这”字总领以上的长句,又带出 下面的两个单句,变得短促。语句的长短、
缓急各不相同,交错成趣。
本文的描写、叙述和议论是融为一体的,仍
看上一例句,前面是叙述,紧接着“这可真
是个奇异而又大开眼界的体验”,是一议论 句,很自然地说出。
丘吉尔《我与绘画的缘分》原文阅读
丘吉尔《我与绘画的缘分》原文阅读年至四十而从未握过画笔,老把绘画视为神秘莫测之事,然后突然发现自己投身到了一个染料、调色板和画布的新奇兴趣中去了,并且成绩还不怎么叫人丧气——这可真是个奇异而又大开眼界的体验。
我很希望别人也能分享到它。
为了得到真正的快乐,避免烦恼和脑力的过度紧张,我们都应该有一些嗜好。
它们必须都很实在,其中最好最简易的莫过于写生画面了。
这样的嗜好在一个最苦闷的时期搭救了我。
1915年5月末,我离开了海军部,可我仍是内阁和军事委员会的一个成员。
在这个职位上,我什么都知道,却什么都不能干。
我有一些炽烈的信念,却无力把它们付诸实施。
那时候,我全身的每根神经都热切地想行动,而我却只能被迫赋闲。
而后,一个礼拜天,在乡村里,孩子们的染料盒帮了我的忙了。
我用他们的那些玩具水彩染料稍稍一尝试,便促使我第二天去买了一整套的油画器具。
下一步我真的动手了。
调色板上闪烁着一滩滩的染色;一张崭新的白色的画布摆在我的面前;那支没蘸色的画笔重如千斤,性命攸关,悬在空中无从下手。
我小心翼翼地用一支很小的画笔蘸真正一点点的蓝颜料,然后战战兢兢地在咄咄逼人的雪白画布上画了大概象一颗小豆子那么大的一笔。
恰恰那时候只听见车道上驶来了一辆汽车,而且车里走出的不是别人,正是著名肖像家约翰·赖弗瑞爵士的才气横溢的太太。
“画画!不过你还在犹豫什么哟!给我一枝笔。
要大的。
”画笔扑通一声浸进松节油,继而扔进蓝色和白色颜料中,在我那块调色板上疯狂地搅拌起来,然后在吓得簌簌直抖的画布上涂了几笔蓝色。
紧箍咒被打破了。
我那病态的拘束烟消云散了。
我抓起一支最大的画笔,雄赳赳气昂昂地朝我的牺牲品扑了过去。
打那以后,我再也不怕画布了。
这个胆大妄为的开端是绘画艺术重要的一个部分。
我们不要野心太大。
我们并不希冀传世之作。
能够在一盒颜料中其乐陶陶,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而要这样,大脑则是唯一的门票。
我不想说水彩颜料的坏话。
可是实在没有比油画颜料更好的材料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七外国诗歌散文欣赏我与绘画的缘分教案
4、以绘画作为消遣:
学会欣赏艺术,快乐,轻松、愉快
5、劝读者也尝试绘画:
自己充实、崇高,与他人分享
导入
疏导
归纳
引导
布置
了解
识记
理解
巩固
完成
板
书
设
计
我与绘画的缘分
文风散漫、恬淡、风趣
课后记事
感受艺术作品勇气和灵气
课题
我与绘画的缘分
№1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感受艺术作品的勇气和灵气
过程与方法
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状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艺术的执著和热爱
教学重点
体味作者对艺术世界的耐性和钻研精神
教学难点
英国传统散文恬淡、风趣
教学关键
自主—合作—探究
课型
讲课
教学方法
反复朗读,师生讨论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从本文可以获得那些有益的启示?
艺术是人疲倦心灵的疗养所,精神回归的家园.
艺术不能包医百病,但能给人生存的信念,精神动力和顽强的意志力.
本文写了那些事?作者的心理都是怎样变化的?
1、总起,说自己年至四十学画:
希望与人分享体验
2、述说自己的挫折,人生低谷:
烦恼,痛苦
3、写作者初试画笔,与绘画缘分的起点:
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总结
练习
作业
导入新课
作者简介:丘吉尔(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政治家、传记作家、历史学家,二战风云人物
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本文的语言特点:
文风散漫、恬淡、风趣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我与绘画的缘分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我与绘画的缘分测试题2019.91,阅读下面文章出访月宫的嫦娥2007年金秋10月,适逢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5周年之际,令人瞩目的中国探月工程开始进入关键实施阶段。
10月24日18时5分4秒,寄托了华夏民族月球情结的“嫦娥一号”在长征三号甲火箭的托举下婀娜升空。
自那一刻起,访月团队中的核心人物--美女“嫦娥”的容貌与举止,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嫦娥一号”的外形是个6面立方体,她长着一对翅膀,8只眼睛和一张能说会唱的樱桃小嘴,体重2350千克,环绕在距离月球200千米高的极月圆轨道上,设计寿命为1年。
“嫦娥”的翅膀是两块长长的太阳能电池板,分布在身体两旁,最大跨度达18.1米。
她的外形与我国“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最想像,许多方面也与“东方红三号”卫星有相同之处,实际上她就是以“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为基础研制的,只是有的部件是从中国“资源二号”卫、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等卫星上移植过来的。
其实,这也遵循了各国研制航天器的一个重要原则:尽量采用成熟技术,以提高可靠性。
所谓“卫星平台”,说白了就是一辆公共汽车,轮子、车厢、动力等都按公共要求配置好,搭载不同的乘客,便可到达不同的目的地。
“嫦娥一号”使用的卫星平台,承载了探测月球的8种探测仪器。
平台为这些仪器提供安放位置、能源供应、姿态保证、温度环境、数据管理等条件,并负责把探测数据传回地球,它的推进系统还提供在太空中机动飞行的动力。
安装在平台上的8种探测仪器,是“嫦娥”的8只眼睛,每只眼睛都有个学名,承担不同的任务。
它们分别叫做激光高度计、CCD立体相机,这两只眼睛负责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干涉光谱成像仪、ㄚ射线谱仪、X 射线谱仪,这三只眼睛负责探测月球上14种常量元素的含量与分布;微波探测仪的任务是探测月球表面的微波辐射特征,从而测定月壤厚度;太阳高能离子探测器和太阳低能离子探测器这双眼睛用于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嫦娥”的小嘴是一套语音存储装置,里面存贮着预先设置的语音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以及从全国征集的30首中华民族经典歌曲。
高二语文同步课件:5.1 我与绘画的缘分(人教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பைடு நூலகம்
2.审美视窗 丘吉尔晚年访问美国时曾对记者说:“没有绘画我就活不下 去。”在《我与绘画的缘分》这篇机智精辟、唱叹有情的散文里, 作者随处生发,以情趣盎然、富于诗意的笔触,表达了绘画赋予 他的至高享受和他对绘画的深厚感情和独特的体会。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预习作业 1.字音识记
①蘸.色( ) ②咄咄.逼人( ) ③雄赳赳.( ) ④着.迷( ) ⑤堆砌.( ) ⑥色彩斑斓.( ) 答案 ①zhàn ②duō ③jiū ④zháo ⑤qì ⑥lán
赏析 写作者初试画笔时的心理情态,风趣、生动:面对近 在咫尺的绘画领地,作者胸揣“性命攸关”之念,不由“小心翼 翼”,举着“重如千斤”的小画笔,“战战兢兢”地面对“咄咄 逼人”的画布,悬在空中无从落下。真乃传神之笔,绘画“缘分” 之难得,被渲染得如此扣人心弦!本段文字形象感、动作感十足, 意味之深长,情态之丰富,堪称精妙绝伦!
韶光飞逝,天路悠悠。此刻,我无论如何也不能将那些嘶鸣 的战马、斧钺和刀枪与一个绝色的女人联系在一起,我无论如何 也不能将一个浣纱的村庄少女放在那段历史的回声中。我喜欢一 个更为纯粹的故事,我喜欢一个浪漫的结局。
从愈来愈多的游人眼中,我看到了他们的疑问,看到了一种 永远的惆怅在他们的心上涌起怜悯的波涛!
赏读:人可以在忧思祸患中成长,也可以在安逸享乐中灭 亡。艰苦的环境能锻炼人,能使人更坚强地生存发展;安乐的生 活容易腐蚀人,使人颓废乃至灭亡。
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 ——《礼记·檀弓上》
赏读:人生在世应当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即使死了也 不当害人的“鬼”。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知识卡片 1.作家作品 丘吉尔,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以及记者,1953年诺 贝 尔 文 学 奖 得 主 ( 获 奖 作 品 《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回 忆 录 》) , 曾 于 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 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据传为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词汇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万多)。被 美国杂志《展示》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 一。2002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 查,结果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
人教版语文选修11《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第1课《我与绘画的缘分》同步练习.doc
人教版语文选修11《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第1课《我与绘画的缘分》同步练习一、基础攻坚。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 嗔怪蝉联暴发户各行其是要言不繁B . 缘分博弈白内障秘而不宣美仑美奂C . 蜗居峰会下马威唾手可得旁征博引D . 蛰伏福祉公信力开源截流革故鼎新2.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 . 驾驭翁妪熨贴誉满全球与会人员B . 唆使辛酸浚泥船逡巡不前怙恶不悛C . 潺湲猿猴缘分源远流长百喙莫辩D . 庇护秕谷臂膀筚路蓝缕笔墨官司)3. 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的是()A . 有一个基本标准我们应该牢记在心:即哪类行话愈容易被模仿,愈证明某个行当没有价值。
B . 古时候,河西三郡(凉州、甘州、肃州)都是边塞地方,常有战争。
C . 你们两人都想去,我也不知道谁去谁不该去呢?D . 图形文字与原始绘画有本质的区别:图形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而原始绘画不是。
绘画要求传情表达逼真,而图形文字只要求达意明确。
4.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剧组全体人员经过几个月的苦战,一部情节新、演员新、技术新的电视连续剧《红高梁》终于与广大观众见面了。
B . 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在第一季度还能够保持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抗危机的能力不断提高。
C . 由于绘画画面的有限性和绘画形象的固定性,对绘画表现更广大的生活空间、表现时间过程、表现心理活动和声音形象等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
D . 谈及江苏古民居的现状,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所长周琦教授表示,江苏部分地区古民居保护实在堪忧。
5. 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1)我沿着夕阳下的小径散步,____________,听泉水低低地吟唱。
(2)王维是唐代杰出的诗人,又是一位出色的画家,他擅长以绘画之理融通于诗,往往着色不多而意境高远,后人谓之:____________。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我与绘画的缘分2780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我与绘画的缘分测试题2019.91,下面是南充5月22日的天气预报,电台计划播送时,在各条信息内加上一些体现人文关怀的内容。
请你为电台设计一段这样的话,50字左右。
5月22日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雨温度:20-28℃风力:西北风微风2,赏析下面一首曲,完成后面题目。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①此曲中“山坡羊”是,“潼关怀古”是。
②请谈谈你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
答:3,假如,你面对一位从地震灾区被解救出来的同龄人,他(她)已失去了亲人和不少朋友,一直处于伤痛和恐慌之中,如果从心理上给予他安慰,你将对他(她)说些什么?(30字左右)4,为下列一则新闻拟一标题,不超过15字。
成都商报讯 4月13日,又一套“竹编福娃”在四川省青神县中国竹艺城制作完成。
该作品将捐赠给北京奥组委,以表达竹艺城员工对即将举行的北京奥运会的祝福。
每一幅竹编作品要使用2000多根薄如蚕丝的竹丝。
5,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①边,寂寞开无主②。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③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④群芳妒。
零落⑤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①断桥:残破的桥。
②无主:无人过问。
③更著:又遭受。
著,同“着”,遭受的意思。
④一任:任凭。
⑤零落:凋谢。
1.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试从含义及作用两方面比较分析下面两句诗中“风雨”的异同点。
①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②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6,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新华网成都5月19日电题:泪水中收获力量新华社记者白瑞雪金黄的麦田,刚刚收割的油菜……若不是从直升机上清晰地俯瞰巴蜀大地,我们几乎已经忘记了,这本应该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当哀悼逝者的警报声响彻中国,当泪水模糊了灾区和所有心系灾区人们的双眼,悲伤让我们痛彻心扉;悲伤,也让我们的心灵收获了从废墟中站起来、向前走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 页
预习引导
核心归纳
课标要求 1.理解思想内容,领会爱与善的情感,体验审美情趣。 2.领会“让故事本身说话”的意义,学习散文的叙事艺术。 3.体会叙事散文的语言特点,训练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首 页
预习引导
核心归纳
学习建议 1.体会课文的认识价值、情感价值和审美情趣。本单元课文都具有浓 厚的情感,爱与善成为文中情感的主旋律。在学习中,应带着感情来阅 读,体验作者的情感经历,引发情感共鸣,唤醒心中高尚、美好的情感。 2.体会叙事散文的叙事技法。散文可叙事,可抒情,可议论,虽是同一 文体,但有不同类别。本单元课文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特点的散文, 充分体现了散文叙事性的特点,体现了散文在叙事手法方面的丰富性、 灵巧性,也体现了作者感受和反映世界的独特方式。鉴赏时应注意叙 事的三个方面,单元导言作了具体说明。 3.体会叙事散文的语言特点。散文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叙事散文 也是如此。揣摩叙事散文的语言,要抓住文中精妙的叙事语句,唤起联 想和想象,在脑海里产生鲜明生动的画面。尤其要细致地品味个别的 词语,因为其中蕴含丰富的意味,在思路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讲
读
1.我与绘画的缘分
-5-
首 页
预习引导
核心归纳
丘吉尔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而且是一位文学大师。《我与绘画的缘 分》是一篇随笔式散文,它充分体现了英国随笔风格的引人之处, 即绘声绘色,幽默风趣,富于夸饰。学习本文,要把握文章的叙事线 索,品味叙事散文的语言特点,培养自己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
首 页
首 页
预习引导
首 页
预习引导
核心归纳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3.解词义 炽热:温度高,极高;形容感情非常热烈。 希冀:希望。 嗣后:以后。 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肆恣汪洋:形容文章、言论、书法等气势豪放,潇洒自如。 心血来潮:形容突然产生某种念头。 大刀阔斧:形容办事果断而有魄力。 近在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惠而不费: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失。
首 页
预习引导
核心归纳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3)咄咄逼人 盛气凌人 ①然后战战兢兢地在咄咄逼人的雪白画布上画了大约像一颗小 豆子那么大的一笔。 ②共产党员决不可自以为是,盛气凌人,以为自己是什么都好,别 人是什么都不好。 提示二者都能形容气势汹汹,使人难堪。但前者的应用范围广, 不限用于人,还可用于气势、形势、命令等;后者只用于人,并含有 “傲慢自大”的意思。
首 页
预习引导
核心归纳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4.辨用法 (1)嗜好 爱好 ①为了得到真正的快乐,避免烦恼和脑力的过度紧张,我们都应 该有一些嗜好。 ②一百多年前,英国出了个有名的科学家叫达尔文,他从小就 爱好自然。 提示“嗜好”一般用作名词,“爱好”除作名词外还可以作动词。“嗜 好”是指习惯成癖的爱好,因此,语义比“爱好”重。
首 页
预习引导
核心归纳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1.我小心翼翼地用一支很小的画笔蘸一点点蓝颜料,然后战战兢兢 地在咄咄逼人的雪白画布上画了大约像一颗小豆子那么大的一笔。 点评:“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和“咄咄逼人”形成鲜明对比,把初学 画者的心态描摹得形象。句子较为复杂,用了许多修饰语或补足语, 所以形象感、动作感很强。这一句话有五十多字,其实句子主干只 是“我蘸颜料,画了一笔”几个字而已。提炼之后的句子似乎简洁了, 但内容单薄,文学性弱,远不如原句意味深长,形象生动。
首 页
预习引导
核心归纳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2)美不胜收 琳琅满目 ①水塘里闪烁着如此耀眼夺目的反光,光波在一层一层地淡下去; 表面和那边缘那种镀金镶银般的光亮真是美不胜收。 ②货柜上摆满了具有传统特色的珠宝、翡翠、玉雕、字画,品种 齐全,真是琳琅满目。 提示“美不胜收”和“琳琅满目”都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但是前者 偏重在来不及看,后者偏重在满眼都是。
第五单元 让故事本身说话
-1-
首 页
预习引导
核心归纳
故事,仿佛你的一扇窗,让你放眼世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 世界也很无奈,带着梦想展开翅膀,在精彩与无奈中飞翔。故事,犹 如门前流过的一条小河,波澜不惊,但触动着你心中柔软的琴弦,不 断勾起你童年的回忆,不断引出你刻骨铭心的乡音。故事,就像一 朵玫瑰,娇艳芬芳,红绿相间,耀人眼目,但美丽的后面隐藏着毫无情 意的刺,稍不留意,就要付出心痛的代价。故事就是一首歌,或欢快, 或忧伤;或奔放,或舒缓。学习本单元,要注意抓住文章的叙事线索, 理清文章脉络,体会故事背后的深意。
蘸 .zhàn 色
首 页
预习引导
核心归纳
ì ������ì翼翼 希������ì冀
������������ǒ������ɡ迥然不同 ������������ǒ������ɡ ������������ǒ������ɡ炯炯有神 ������������ō ������������ō咄咄逼人 笨������ℎ������ō拙 相形见������ℎù绌
丘吉尔
首 页
预习引导
核心归纳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1.注字音 嗜 好 .shì 搅 .jiǎo 拌 拘束 .shù 槟������ī������ɡ榔 槟������ī������子
炽 热 .chì 描摹 门券 .mó .quàn 堆砌 .qì 边塞������à������ 塞������ā������ 子 阻塞������è
预习引导
核心归纳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温斯顿· 丘吉尔(1874—1965),英国著名政治家。第二 次世界大战时出任英国首相,战后又曾再次组阁,对现 代英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同时还是一位历史 学家和散文家,著有《英语民族史》《第二次世界大 战史》,195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55年,丘吉尔辞去首相职务,着手著写30年前就梦 想完成的著作《英语民族史》。1956年,他82岁之际, 发表了前两卷,1957、1958年又分别发表了后两卷。 此书发表时,正值一批新的历史学家崛起,他们对丘吉 尔传统的写作方法不以为然,因而此书在当时只不过 是由于作者的身份而获得了应有的敬意。1964年,丘 吉尔退出政界,在家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