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修辞学与翻译研究评述

合集下载

浅谈汉英语言修辞对比

浅谈汉英语言修辞对比

浅谈汉英语言修辞对比摘要:汉语和英语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两门语言,对它们所做的对比研究无疑有着巨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文章主要对这两门语言的区别进行了分析,并重点论述了修辞格的应用,以期能为翻译教学和实践提供有用的见解。

标签:修辞手法意象性汉英语言差异修辞与翻译教学语言学界普遍认同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

意合和形合是语言组织法,所谓形合,指借助语言形式手段(包括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连接;所谓意合,指不借助语言形式手段而借助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联系来实现它们之间的连接。

前者注重语言形式上的接应,后者注重行文意义上的连贯。

比较语言学主要指对同一语系不同语言或语种的语言进行比较研究的一种语言科学。

实践证明它对语言研究和语言翻译教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8世纪末叶,由于对印度的梵文和欧洲的希腊及拉丁语的比较研究而盛行的比较语言学,为确定印欧诸语的亲属关系奠定了基础。

外语教学中的语法、翻译法就是根据印欧诸种语言中虽有差异,却有相同、相似或者相通之处而建立起来的。

分属两种不同语系的汉语和英语(汉语属汉藏语系,英语属印欧语系)无疑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却有很多的类似之处。

通过对这两种语言的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对比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对有关语言现象的深入理解和探讨,而且有助于翻译教学实践,提高我们对有关语言现象的认识和两种语言对译的能力。

一、英语修辞格的意象性英语修辞手法丰富多彩,探讨其意象性可使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把握语篇的整体意义,领会作者措辞和布局谋篇的技巧。

有意识地细心揣摩英语各种修辞格的特点并且经常加以实践能使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变得更加地道。

修辞手段在英语语言运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幽雅的文学语言,还是通俗的日常用语,人们在应用时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借助修辞手段,以期达到最佳表达效果。

修辞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更加具有魅力和说服力。

为了使我们在运用语言,尤其在写作中丰富地、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在学习英语时有必要体会和把握好文章中修辞手段的运用。

从对比修辞学的角度看译文读者对翻译的重要性

从对比修辞学的角度看译文读者对翻译的重要性

实践来 阐释 译文读者对翻译的 重要性 , 并讨论让译者培养读 者意识与应用对比修 辞的策略 , 旨在 帮助 译
者 更 出 色地 完成 翻 译 。
[ 关键词 ] 对比修辞 学; 译文读者 ; 读 者 意识 ; 翻 译 [ 中 圈分 类号 ] H 3 1 5 . 9 [ 文献标识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4— 5 8 5 6 . 2 0 1 5 . 0 7 . 0 2 2
识 正相 关 ; 范丽 从 共 时 与 历 时 的 角度 提 出译
对 比修 辞 学 主要 研 究 跨语 言 、 跨 文 化 以及 跨教育 、 商 务 等不 同语 境 的英 语 作 为第 二 语 言
和 英语 作 为外 语 写作 的差 异 与 相 似之 处 , 讨 论 了二语 习得 过程 中母语 修辞 方式 对第 二语 言 写 作 的影 响 。“ 对 比修 辞 ” 这 一 概 念 的提 出来
文的 成 功 在 于 其 能 够 满 足 读 者 的 “ 期 待 视 野” , 等等。 近年来 , 不 少 学 者均 试 图将 对 比修 辞 学 与 翻译结 合 研 究 , 他们认为 “ 这 两 门学 科 有 一 系 列 吻 合点 : 它 们 不 仅 有 共 同 的研 究 材 料 ( 原 文 与译 文 ) 和 研 究 方法 ( 对 比分 析 ) , 还 有 共 同 的 终极 目的, 就 是 要 建 立 翻 译 的 语 义 和 修 辞 模
作 为 对 比语 言 学 中的 一个 重 要 分 支 , 对 比 修辞 学研 究跨 语 言 、 跨 文化 写作 的异 同 , 其研 究 成 果 对 第 二 语 言教 学 与 翻 译 产 生 了极 大 的 影 响 。翻译 是一 种 涉 及 翻 译 文本 、 译 者 和读 者 的

汉维语比喻修辞格对比与翻译探究

汉维语比喻修辞格对比与翻译探究

汉维语比喻修辞格对比与翻译探究发表时间:2018-07-27T10:14:04.453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6月作者:张赫[导读] 探讨汉语比喻修辞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翻译,形成对汉维语比喻修辞格的进一步认知。

新疆伊犁师范学院新疆 835000 摘要:修辞是修辞学的重要内容,是语言的精髓,也是翻译的难点。

本文以比喻修辞格为着手点,对比分析汉维语比喻修辞格表现手法的异同,探讨汉语比喻修辞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翻译,形成对汉维语比喻修辞格的进一步认知。

关键词:汉语;维吾尔语;比喻修辞格;对比;翻译一、前言生活离不开言语交际,离不开修辞。

修辞在语际转换过程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翻译是一种语言再现的艺术,词汇和语法是语言构成的外部框架,掌握好词汇和语法才能准确翻译,而在此基础上掌握好双语的修辞知识及修辞技巧,才能使原语完美地转换为译语,并使译语读者领会原语意境。

二、汉维语比喻修辞格概述(二)比喻修辞格的基本要素及构成比喻修辞格是由被比喻的事物或现象(本体、oχ?ɑl?u?i)和用来比作的事物或现象(喻体、oχ?i?u?i)构成的。

本体和喻体之间表明比喻关系的词语是喻词( oχ?iti? s?z或oχ?iti? qo?um?isi)。

在汉语传统比喻理论中,比喻修辞格的基本要素有四个——本体、喻体、喻词和喻解(喻体后的说明成分)。

现当代汉语则认为完整的比喻修辞格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喻体和喻词。

汉语喻词有“像”、“犹”、“若”、“如”、“似”等单音节喻词,也有“比如”、“似乎”、“仿佛”、“宛若”、“犹如”等双音节喻词。

维吾尔语普遍观点认为比喻修辞格由oχ?ɑl?u?i(本体)、oχ?i?u?i(喻体)、?oχ?ɑ?liq nuqtisi(相似点)、 oχ?iti? s?z或oχ?iti? qo? um?is(喻词或喻词缀)四部分构成。

维吾尔语喻词主要有:χuddi、ɡojɑ、b??ɑji、b??ɑjiki???、?oχ?ɑ?、misli、misɑli、t?msili、t? misɑl、k?bi、b??jni、sinɑq、simɑn、syp?t、?jni?、m?s?llik …… 喻词缀主要为形似格d?k/t?k、量似格??/?ilik。

英汉语言修辞对比

英汉语言修辞对比

英汉语言修辞对比英汉语言修辞对比摘要:本文通过对英汉修辞格的对比研究,来分析和讨论英汉修辞的异同,其中重点讨论了英汉比喻、排比修辞的差别。

通过对比研究找出英汉修辞格之间差异,有利于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利用汉语的优势促进英语修辞的研究。

关键词:英语修辞汉语修辞修辞对比英语和汉语语言在其文化习惯和表述方式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可以在句子结构,构词特征,语法时态,词格,修辞结构等很多方面表现出来。

其中,“修辞结构”不仅能体现出语言文字的区别,又能同时展现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在审美内涵方面的取向。

因此,笔者选择从英汉语言的修辞结构方面切入,试图分析英、汉语言在修辞结构方面的差异,同时进行两者修辞结构异同背后的文化比较研究。

1 英汉比喻修辞差异所谓比喻(figures of comparison)就是不把要说的事物平淡直白地说出来,而用另外的与它有相似点的事物来表现的修辞方式。

英汉语言中的比喻一般包括明喻、暗喻(又称隐喻)和借喻(即借代)三类。

这里主要研究英汉明喻和暗喻。

1.1 明喻英语明喻(simile)与汉语明喻基本相同,它也是将需要加以说明或描绘的事物,用另一种性质不同但在某一方面有相似点的事物来做比拟,而不是性质相同的同一类事物之间的比较,英语明喻常用的比喻词有as,as…as,as if,like,seem等。

例如:Mirror:Lips red as the rose.Hair black as ebony.Skin white as snow.魔镜:她的嘴唇红如玫瑰,头发黑如乌木,皮肤嫩如白雪。

汉语明喻就是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同时出现,表明比喻和被比喻的相类似的关系,又称直喻、显比,即明显的打比方。

汉语明喻的常用比喻词有:“像、似、若”、“好像……一样”等。

例如:不错,你有天赋,可是天赋就像深藏在岩层底下的宝石,没有艰苦的发掘、精心的.雕琢,它自己是不会发出光彩的。

1.2 暗喻英语中的暗喻(metaphor)与汉语暗喻的作用也基本相同,但其包含的内容却比汉语的暗喻广泛,具有汉语暗喻、借喻和拟物等三种修辞格的特点。

中英文常用修辞格对比研究

中英文常用修辞格对比研究

中英文常用修辞格对比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英汉修辞格的对比研究,来分析和讨论英汉修辞的异同,其中重点讨论了英汉词义修辞格中的明喻、隐喻、拟人、夸张和通感之间的差别。

通过对比研究找出英汉修辞格之间差异,有利于促进英语修辞的研究。

关键词:英语;修辞格;对比引言英汉修辞或修辞格的对比研究呈多层次的立体交叉,运用起来特别复杂,又由于英汉修辞格之间存在着种种共性,所有修辞格都是依附在特定的语言材料之中,也必然受着特定语言材料的制约。

英语和汉语分属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两者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同时英汉语中各种修辞格的形成、运作和发展,受制于各自的文化,英语和汉语中的不少修辞格基本对应和局部对应存在不同的差异,因此有必要对两种语言修辞格的对比研究。

通过对英汉修辞格的对比研究找出英汉修辞格之间差异,从基本对应中找出差异,从局部对应中找出区别。

既有利于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又有利于利用汉语的优势促进英语修辞研究。

1.明喻(Simile)明喻是英汉这两种语言中都运用的最广泛并且最简单的一种修辞方式,是比喻的最常见形式。

明喻基于我们思维的“相似联想”,是就两个不同类对象之间的相似点进行比喻。

使用明喻的目的是为了鲜明地刻画人或事物,将具有共同特征的两种(或几种)不同人或事物加以比拟从而使形象更加清晰的呈现于我们眼前。

明喻一般有一个基础和五项要素。

这个基础就是联想,而联想必须在不同类事物间进行,同类事物的比较不构成联想。

五项要素为:本体一被喻者;喻体一比喻者;比喻词一联系本体和喻体二者的词语,相似点—不同类事物之间存在的相似点;相异点—不同类性。

英汉明喻相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一是英汉明喻都严格遵循明喻的定义,本体和喻体都是本质不同但又有相似之处的物体。

二是从结构上看,英汉明喻都包含明喻的五要素。

三是本体和喻体都有多种相似关系。

将甲事物比成乙事物时,或取其形态、外观、颜色相似,或取其声音、动作、功用等相似。

例如:as fresh as morning air如清晨的空气般清新(英汉两明喻都是形态相似)。

对比修辞学与翻译研究评述

对比修辞学与翻译研究评述

对比修辞学与翻译研究评述作者:刘明杨来源:《现代交际》2011年第05期[摘要]以对比修辞学和翻译研究为研究对象,首先概述对比修辞学的概念、内容,再从翻译的定义等方面概述翻译研究,继而对对比修辞与翻译研究的关系进行评述,以期更好地促进这两门学科的结合研究。

[关键词]对比修辞翻译研究关系[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5-0041-02引言对比修辞学可谓是当今语言学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它主要通过对修辞模式的差异分析来研究跨语言、跨文化写作的异同,与第二语言写作、翻译教学及英语多元化研究有密切联系,对认识了解跨文化语言和写作上的文化差异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出现了将对比语言学与翻译理论结合研究的趋势。

这种结合形式的研究主要探究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在句法、篇章结构方式上存在的文化异同,尤其是比较其间的主要差异。

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成果及作者的认识,从以下几方面对对比修辞与翻译研究进行概括性评述。

一、对比修辞研究概述对比修辞学(Contrastive Rhetoric)是应用语言学领域的一个跨学科研究分支,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创于1966年,以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母语的修辞模式对第二语言写作的影响为主要研究对象。

美国应用语言学家Robert Kaplan可算这一领域的拓荒者和领路人。

“对比修辞”这个概念是他在对近六百篇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所写作的英语作文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后率先提出的。

Kaplan认为“每一种语言及其文化都具有独特的修辞传统,逻辑与修辞是相互依赖的,在特定的语言中思维与语法是互相联系的”。

同年,他发表了《跨文化教育的文化思维模式》这一奠基性文章,率先对母语的语篇结构和修辞方式在第二语言中的表现进行研究(杨玲,2002:1)。

Kaplan提出假设:向美国学生(指英语作为第一语言的学生)和外国学生(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生)教授阅读和写作的方法不应相同。

国内外英汉语篇对比修辞研究述评与启示

国内外英汉语篇对比修辞研究述评与启示

对 比 修 辞 ( o t sie R eoi ) 应 用 语 言 学 C nr t h trc 是 a v
围绕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修辞规约异同及汉族文化在英语习得过程中的影响这两个话题国内外学者作了深入研究
昆 明 学 院 学 报
2 1 , 3 5 :2 2 0 1 3 ( ) 16—18
CN 3 —1 1 / I S 1 7 5 2 1 G4 S N 6 4—5 3 69

J u n lo n n ie s y o r a fKu mi gUnv ri t
S UN u—i YA0 — i g Xi y n, Zhiy n
( olg fFri agae, h zo iesy A h i h zo 30 0,hn ) C l eo oe nL nugsC uh uUnvri , nu uh u2 90 C ia e g t C
Ab t a t o ta t e s d e fE gih a d C i e e d s o r e r eo c ae a mp ra t c p f o ta t eln usi s a d ata t . sr c :C n r s v t i so n l n h n s i u s h tr r n i o t n o e o n r s v i g it , n t c i u s c i s c i e r a mo ns o t n in f m r s ac e si o si h trcf l . r fu d r s a c a e n d n n t e r eo i h r ce it so e t o u t fat t r e e r h r n d me t r eo i ed P oo n e e r h h sb e o eo h h tr c a a tr i ft e o o c i c sc h w ln u g s a d c l r sa d ta se s e f h n s u t r n E g i c u s in T e r s a c to oo y i v le sc mp iae a g a e n u t e n n f r s u so i e e c l eo n l h a q ii o . h e e rh meh d l g n ov d i o l td. u r i C u s t c

浅析英汉语言修辞对比

浅析英汉语言修辞对比

. 1 英语 中的排 比( p a r a l l e l i s m) 语 言 在 审 美 内 涵方 面 的 取 向 。 因此 , 笔 者选 的 暗 喻 主 要 有 带 喻 词 和 不 带 喻 词 两 种 情 2
择从英 汉语言的修辞 结构方面 切入 , 试图 意 义 相 关 的短 语 或 成 为、 变成、 当作、 等于” 等, 来判断 。 例 以 上结 构 相 同或 相似 、 分析英、 汉语言在修辞结构方面的差异, 同 了 、 … …全 淀 的 芦 苇 收 割 了 , 垛 起垛来 , 在 句 子 的 平 行 排 列 。 英 语 中使 用排 比 的 目的 时 进 行 两 者 修 辞 结 构 异 同 背 后 的 文化 比较 如 :
所谓 比喻( f i g u r e s o f c o mp a r i s o n ) 就是
不 把 要 说 的 事 物 平 淡 直 白地 说 出 来 , 而 用
1 . 3比较
1 . 3. 1相 同 点
( 1 ) 明喻 和 暗 喻 都 用 事 物 比喻 事 物 。 用
ha nge …I t e a c h be c au s e I l i ke t he f r e e - 即 用 某 种 具 体 的 东 西 来 描 c 另外 的 与 它 有 相 似 点 的 事 物 来 表 现 的 修辞 事 物 比喻 事 物 , m t o mak e m y o w n m i  ̄ak e s, t o l e a r n 并 表 现 出这 种 形 象 do 方式 。 英 汉 语 言 中 的 比喻 一 般 包 括 明 喻 、 暗 写 另一 种 东 西 的 形 象 ,
语 言 学研 究
n 。 。 。 n 。 。 。 。 o 。 。 ’ v 。 a 。 。 …’…・ ‘ 。 t ‘ ‘ l o ’ ‘ 。 。 n 。 。 。 。 。 H 。 。 ’ e 。 ’ ’ ’ 。 P 。 a 。 — f — l d u

英汉修辞手法比较与翻译

英汉修辞手法比较与翻译
Cheers for the living and te a rs for th e d e a d . (2)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As you sow, so will you reap.
2. 四字格
(1)Learn not and knownot.
不学无术 。
(2)Lookbefore youleap.
英汉修辞手法 比较与翻译
潘清华
(江西财经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摘 要: 英汉两种语言在修辞手法方面大多相同或近似, 然而它们在相似之中又有一些各自的特点,尤其在表达方式 上又存在 着许 多差异。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英汉修辞手法进行 时比分析。在 比较英汉修辞手法的基础上 ,本文还探讨了修辞 翻译的相 关问题。
关键词: 英汉修辞 比较 翻译
修辞讲究质量 的翻译必须兼顾在文体上也能信于原文 。 “修辞”是指明喻 、暗喻 、双关 、对偶 、排 比等修辞手法 。译文出 现修辞方面的问题,势必影响到作者原意的表达,也会影响到 读者的理解甚至造成误解 。因此,人们要准确 、鲜明、生动地运 用语言并充分发挥其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 ,必须学习和讲究
m my car.
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但我们也应注意到,汉语并非 绝对意合,英语也并非绝对形合。在英语中,许多逻辑关联句 式不用或少用,而在汉语中却经常使用,这是由于现代汉语受 到西方语言的影响,形合句比古汉语多,同时现代英语屈折变 化减弱,句子之间体现出意合性,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形合、意 合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因此,我们在把英语译成
修辞。英语和汉语的修辞手法大多相同或近似,而它们在相似 之中又有一些各 自的特点,在表达方式上又存在着许多差异。 下面就英汉语言中几种常用的修辞手法进行对比。

英汉对比修辞研究略谈

英汉对比修辞研究略谈

英汉对比修辞研究略谈【摘要】语篇的修辞模式具有语言与文化的特殊性。

应通过对比汉英两种语言在修辞模式上的差异来研究汉语修辞方式对中国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

笔者对英汉对比修辞新的研究方向做了思考,认为英汉对比修辞研究应该是在汉语与英语之间的跨语言差异和语篇迁移方面的研究,应揭示汉英两种语言在语篇层面上的异同。

【关键词】对比修辞;语篇;修辞模式1.对比修辞学的研究现状国外对比修辞研究最早是1966年Kaplan的“对比修辞”概念的提出。

此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西方学者对英汉文风研究上则有比较一致的看法: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的英语文章简洁明了、逻辑性强、有创新。

而中国人的汉语文章则迂回曲折、晦涩难懂、华而不实国内英汉对比修辞研究开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包括杨自俭、李瑞华、胡曙中等人的著作。

这方面的研究论文大致分为英汉语篇类对比修辞研究、英汉语篇衔接首段对比修辞研究和英汉语篇修辞模式对比研究三类。

但就语言中的每种具体体裁类型而言,专门的研究仍然不多。

汉英对比方面的对比修辞研究更是不足,在研究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待加强。

2.对比修辞研究中的语言文化对比语篇的修辞模式具有语言与文化的特殊性。

修辞随语言、文化以及文化阶段的不同而不同。

对比修辞以语言学习者的母语的和第二语言的篇章产物为研究对象,因此适合通过对比汉语英语在修辞模式上的差异来研究汉语修辞方式对英语议论文写作的影响。

本文作者认为,在英汉对比修辞研究领域,除了继续深化以往的研究方向以外,还应开展针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汉语和英语议论文写作的研究。

研究他们在汉英文两种语言中使用修辞方式的差异。

对比修辞研究认为,不同语言的内在逻辑中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反映在对现象世界的语言学的和文化上的解读上。

各种文化的修辞模式各不相同,因此各种语言也注定在写作语篇中的修辞结构上大相径庭。

通过对比修辞研究,我们可以辨识这些在母语中被认为是在目标语中不可接受的修辞结构,从而帮助学生在他们的目标语写作中加以避免。

谈对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的一点体会

谈对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的一点体会

商业文化·学术探讨 2007年12月224谈对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的一点体会吴晓利(安徽淮南师范学院外语系,淮南,232001)摘 要:本文通过对英汉修辞格的对比研究,来分析和讨论英汉修辞的异同,其中重点讨论了英汉词义修辞格中的simile , metonymy , onomatopoeia ,hyperbole ,personification , antithesis , pun ,parallelism 之间的差别。

通过对比研究找出英汉修辞格之间差异,有利于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利用汉语的优势促进英语修辞的研究。

关键词:英语 汉语 修辞格 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07)12—0224—021英汉修辞格的概况英汉修辞格(figures of speech ) 主要分为三类: (1)音韵修辞格(phonological rhetorical devices ),主要包括:Alliteration ,就是在一个词组或一个诗行中,有两个以上彼此靠近的词,其开头的音节(或其他重读音节)具有同样的字母或声音。

Assonance ,就是在一句话或在一个诗行中间,有两个或更多的词具有相同的元音。

Onomatopoeia ,就是模仿事物发出的声响的修辞手法,与汉语的拟声辞格完全相同。

恰当地运用它可以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

(2)句法修辞格(syntactical rhetorical devices ),主要是指通过句子结构的均衡布局或是突出重点创造出来的修辞手法。

这类辞格主要包括repetition , rhetorical question , antithesis , apostrophe 等。

它们与汉语中的反复、设问、对偶、倒装基本相同。

(3)词义修辞格(semantic rhetorical devices ),主要借助语义的联想和语言的变化等特点创造出来的修辞手法,常见的方法有:simile , metonymy , onomatopoeia ,hyperbole ,personification , antithesis , pun ,parallelism 等。

几组英汉修辞格的对比研究及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几组英汉修辞格的对比研究及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几组英汉修辞格的对比研究及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修辞格是修辞学研究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是在特定的语境里创造性地运用大众语言而形成的具有特殊修辞效果的言语形式,即为特殊的言语形式。

在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不管在语义或句法上,修辞格的使用是对日常语言常规具有特定意图的偏离。

“偏离”是话语对语言结构的偏离,是对语言常规形式的变异。

使用适当的语言技巧将常规的语言变成变异的语言,就能产生特殊的审美效果。

因此,偏离是一种重要的语言求美律。

本文主要从这一重要的求美规律的角度出发,对中、英两种语言中的几组修辞格进行对比分析与研究。

英语语言和汉语语言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在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句法结构和词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单就修辞手法而论,英语语言中绝大部分常用的修辞格都能在汉语语言中能找到与它们相同或者相似的修辞格方式,有几种英语语言的修辞格在分类上与汉语语言修辞格互有参差,但这并不是本质上的问题,本质问题是双方何以存在相同或者相似的修辞思维和表达形式,以及如何互为转换。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由于英、汉语两者的历史发展情况不同,风俗习惯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甚至在美学观念上也有所不同,往往在表达同一内容的时候,双方需要使用不同的修辞格。

另外,双方所使用的词汇搭配的范围的也不同,多义词不相对应,语言的音韵节奏差别也较大。

因而,一些性质相同的修辞格,在结构上和运用范围上都存在差异。

既然英、汉两种语言在常用的修辞格手法上存在着非常相。

浅析英汉对比翻译的修辞研究

浅析英汉对比翻译的修辞研究

浅析英汉对比翻译的修辞研究作者:江珊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09期摘要:修辞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发挥着重要作用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艺术。

由于语言体系、文化历史及思维心理等不同,不同英汉两种语言在常用修辞手法上存在诸多相同和不同之处,这些异同点对于翻译以及翻译的质量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对英汉翻译过程中的修辞进行研究意义重大。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英汉修辞对比分析,探讨英汉对比翻译中修辞的翻译方法,并对英汉对比翻译的修辞研究提出思考意见。

关键词:英汉翻译;对比;修辞前言:修辞方法通常被认为是“语言和思想的装饰”。

它是一种语言独有的表达方式,充分展现出了语言的魅力,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对沟通和交流的顺利开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它通过音韵、词汇、词义、短语、短句等手段使得文章内容的表达更加生动,有利于情感的展现和传达。

英汉两种语言的修辞手法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为了提升翻译的质量和水平,译者必需要对英语和汉语的修辞手法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探究相似和不同之处,并基于此探讨出合适的有针对性的翻译方法。

从我国英汉修辞研究现状来看,英汉修辞思维及翻译方面的已有一定数量的相关论著,不过总体对英汉修辞对比与翻译的系统研究较少。

例如蔡静《英汉修辞格》(2006),文章讨论了英语与汉语中的修辞格,试图通过对英语和汉语的修辞格的比较研究来探讨对英汉修辞格的翻译,从而在翻译过程中促进译文的质量,进而针对英汉修辞格的翻译提供合理的翻译方法和策略;黄涛《浅议英汉修辞对比与翻译》(2010),文章划分了英汉修辞相同、相似和不同的三类表达方式,以实例说明用符合汉语语言习惯再现原文修辞效果的翻译处理原则;尹虹霓《浅谈英语翻译过程中的修辞》(2010),文章指出修辞问题是翻译中的词汇和语法问题的深入和发展.翻译过程中只有注重修辞问题,才能获得高质量的译文。

本文首先介绍了修辞的含义与英汉修辞对比,然后介绍了翻译中原文修辞方式和译文中修辞问题的处理。

谈汉英语言中的几种常见修辞现象对比

谈汉英语言中的几种常见修辞现象对比

谈汉英语言中的几种常见修辞现象对比第一篇:谈汉英语言中的几种常见修辞现象对比浅谈汉英语言中的几种常见修辞现象对比A Comparative Study of Rhetoric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摘要:汉英语言对比,尤其是两种语言中的常用修辞现象的对比,是汉英翻译学习的有效法。

本文就两种语言中最常见,用法又最为相近的几种修辞手段做了详尽的对比。

这些修辞包括比喻中的明喻、暗喻和借喻,还有夸张、拟人和反语。

Abstract: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especially that between figures of speech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is of great help to leaning translation.This paper makes an extensive study Of the popularly一 used the rhetoric figures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including simile,metaphor,metonymy,hyperbole,personification and irony.关键词:修辞对比,暗喻,借喻,夸张,拟人,反语喻体Key words: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rhetoric,metaphor,metonymy,Personification,hyperbole,irony,vehicle/image,tenor/object 在通讯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的当代世界,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对于创造人类和谐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同时也带有各自强烈的文化色彩。

语言的修辞手段更是如此。

它能帮助增强语言的力量,使文字表达更加优美。

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都把修辞的美和强烈的表达效果表现的淋漓尽致。

11汉英修辞对比与翻译(1)

11汉英修辞对比与翻译(1)

一阵响亮的鼓掌 声
河上的溅水声
水壶沸腾的声音
远处传来的火车 汽笛声
A peal of applause
The splash on the river
The bubble of a kettle
1.他虽然带着五分酒意,却装做十分醉的,前颠 后偃,东倒西歪。【施耐庵:《水浒》】
He was not really drunk, but pretended he was intoxicated and staggered along.
2.其中有一篇,大意仿佛说,中国戏是大 敲、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脑眩。【鲁 迅:《社戏》】
melodious whoop, at intervals, followed by a
deep-toned ding-dong-dong, ding-dong-dong,
for he was personating a steamboat.
--M. Twain,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We Chinese hold that one should be as tolerant/encompassing as the vast ocean which admits hundreds of rivers and should draw upon other’s strengths. 《中国翻译》,2007,(2)
高跟皮鞋声阁阁地传了过来。
Presently there came the click of highheeled leather shoes.
(2) 句法功能的转换
一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在官渠岸的小巷里 爆发了,惊动了梁三老汉。
Popping firecrackers in a lane in Guan Qu’an startled Old Liang out of his contemplation.

浅议英汉修辞对比与翻译

浅议英汉修辞对比与翻译

浅议英汉修辞对比与翻译
本文是关于英汉修辞对比与翻译的一篇文章,讨论这两种语言在修辞方面的差异,以及如何在翻译时在修辞方面做出妥善的处理。

英语和汉语都是两种著名的语言,也是两种有着不同的文化特征的语言。

在修辞方面,英汉又有着很大的差异。

比如,英语更注重语气的表达,而汉语则更注重语句的构成。

英语的修辞功能更多的体现在语气的运用上,比如得体的问候语,感叹词和一些强调句等;而汉语的修辞功能更多体现在句子构成上,比如引申句、复句、反问句、递进句、分句以及比喻句等。

英汉在修辞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在翻译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如何在修辞方面做出处理。

首先,我们要仔细分解源语句子,弄清楚它所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样我们才能在翻译时用恰当的词语来表达出源语句子的本意。

其次,我们要根据母语的特点来处理译文中的修辞结构,比如在译文中补充一些引申句、复句、反问句、递进句、分句以及比喻句等,以使译文更加准确传神。

此外,我们还需要熟练掌握双语的语法知识和文化背景,以此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原文的作者所要表达的信息以及该信息所背后的文化背景,然后得出一种新的翻译结果,表达出作者原意的同时,还注重翻译译文的修辞结构,让译文更加丰富。

最后,我们要在翻译过程中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通顺性,以及对读者的交流效果。

综上所述,英汉在修辞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而在翻译过程中,
我们要注意如何在修辞方面做出妥善的处理,以使译文更加准确传神。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通顺性,以及读者交流的效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原文作者所要表达的信息准确地传递给读者。

中英广告语体的修辞对比研究

中英广告语体的修辞对比研究

中英广告语体的修辞对比研究随着国际化的趋势日益增强,跨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世界范围内创意广告也日渐增多。

而中英文化之间的差异导致了中英广告语体的差异,本文将以中英广告语体修辞的对比研究为基础,分析中英语言差异对广告语修辞的影响。

一、字词运用上的差异中文是以汉字为基础的语言,而英文则是以字母为基础的语言。

因此,在进行广告语体的修辞时,中文和英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方式有所不同。

1.1 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中文中,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比较灵活,可以在句子的不同位置使用多个形容词和副词来修饰同一个名词、动词或句子,形成丰富的修辞手法。

例如:‘‘我有一个豁达、乐观、自信的好老板’’。

而英文中,形容词和副词通常只用一两个,而且多半紧跟着被修饰的词语。

例如:‘‘I have a good boss who is generous, optimistic, and confident.中英文中动词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文的语言特点是抽象和含蓄,在动词修饰方面,中文着重在动作的感觉和气氛的表达,使用动词时注重美感和情感。

例如:‘‘阳光温暖心房’’。

英文则侧重于描述具体的、明确的动作和状态,偏向于施加一定的压力。

例如: ‘‘Take control of your life, stay focused, achieve amazing results.1.3 词汇的表达在词汇的表达方面,中英文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中文可以使用许多现成的成语、典故和谚语,以及通过吐故纳新的方法创造新的词语,从而提高广告的表现力。

英文则借助于一些通俗易懂的语言技巧来提高效果,例如:俚语、俏皮话等。

二、修辞手法上的差异2.1 Metaphor(隐喻)2.2 Hyperbole(夸张)Hyperbole是指用夸张的语言手法来表达一种强烈的情感。

在中文中,夸张的手法多用在描写情感的时候,而英文中则常用于幽默和夸张效果的表达。

例如:‘‘我一饿起来,就能吃掉一座山’’(中文);‘‘I’m so hungry I could eat a horse’’(英文)。

对比修辞学视角下的翻译实践——以苏轼词英译本为例

对比修辞学视角下的翻译实践——以苏轼词英译本为例

对比修辞学视角下的翻译实践——以苏轼词英译本为例
蒋丽平
【期刊名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30)5
【摘要】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涉及到翻译动机、翻译观念、文本分析、翻译策略等问题,翻译学的表达与修辞学的关系十分密切.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修辞
需要和相应的修辞译文,因此,从对比修辞学的角度讨论翻译技巧的应用就显得十分
必要.本文以苏轼词英译的典例,尝试从对比修辞学的视角对两篇译文做出比较,指出修辞学与翻译之间的关系.
【总页数】3页(P123-125)
【作者】蒋丽平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外语系,广州51099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杂合视角下文学作品中文化意象词的翻译——以《三国演义》两个英译本对比为例 [J], 胡伟华;李嘉博;李君
2.跨文化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及对比研究——以《论语》经典英译本为例[J], 谢有莲
3.从广义修辞学视角看许译本苏轼诗词——以《洞仙歌》英译本为例 [J], 余一
4.文化翻译观视角下陕西民俗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分析——以葛浩文《浮躁》英译
本为例 [J], 廖宇欣;牟益君
5.风格标记理论下苏轼词作英译的词风翻译策略研究——以许渊冲英译本为例 [J], 苏越阳;薛芬;尹邦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研 究。
[ 关键词】对比修 辞 翻译研 究 关系 【 中图分类号】 5 5 9 【 H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10 - 5 9 (0 1 5 0 1 2 9 5 4 2 1)0 —0 4 —0 0
引言
对 比修 辞学 可谓 是 当今语 言 学研 究 的热 门领 域 之一 , 它 主要通过对修 辞模 式的差异分析来研 究跨语言 、跨 文化 写 作 的异同 ,与第二 语言写作 、翻译 教学及 英语多元化研 究有 密切 联系 ,对认识 了解 跨文化语 言和 写作上的文化差异有 重 要影 响。近年来 ,出现 了将对 比语 言学与翻译理论结合研 究 的趋 势 。这种 结合 形式的研究主要探 究第一语言与第二语 言 在句法 、篇章结构方 式上存 在的文化异 同,尤其是 比较其 间 的主要差 异。本文将 结合国 内外 的有关研 究成果及作者 的认 识 ,从 以下几方面对对 比修 辞与翻译研 究进行概括 性评述。
实际上 ,每 一种 语言 都 向其使 用 者提供 了其 对所 处 文 化氛 围的现成 的解释 。譬如像 中国人在表 达 自己感想 的时候 会通 常使 用 “ 我们认 为/ 得觉 ……”这类 的具 有集 体色彩 的 句子 ,这表示 了中国人 往往把作用于 自身的感官 印象主要 以 委 婉间接 的集体活 动形式来表现 ,而美 国人在表达 自己观 点 的时候不说 “ e hn / e i v … ”,而 以更为直接 的表达 W t i k b 1 e e 方 式 “ t i k b l e e ”,这里 的差异源于 印欧语系语 I h n / e iv … 言使用 者与汉藏语系语 言使用者文化传统 的不 同。不同 的文 化传 统继而影响到表达 方式的不 同,当然表达 方式包括各种 修 辞的使用 。由此可 以说不同的文化传统 、不 同语 言的表达 方 式,会产生不 同的修辞模 式,而修辞模式对人们 交际 、理 解和翻 译有一 定的影响 。正如C a a n 。 n t a ly n P e t 所指 出的 , a 成功 的交际不是天生 的,也不是 普遍的 ,而是文化 的、修辞
对比修辞学与翻译研究评述
刘明杨
(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 湘潭
4 10 ) 12 1
【 摘要】以对比修辞 学和 翻译研 究为研 究对 象,首 先概 述对 比修辞 学 的概念 、 内容 ,再从翻 译 的定 义等方 面概述 翻译研 究,继而对 对比修辞 与翻 译研 究的 关 系进行评 述 ,以期 更好地促 进这 两门学科 的
的。
二 、翻译研 究概述
翻 译 研 究 这 门 学 科 在 2 世 纪 后 半 期 才 正 式 出现 : 0 H l e 在 1 7 年 发表 的文章 《 h N m a d a u e f om s 9 2 T e a e n N t r o T a s a in S u i s r n lto td e ) )中首次提到 “ 翻译研 究 ”。他 主张 把作为经验科 学的翻译划分为纯理论 的翻 译研 究和应用翻译 研 究两大类 。前 者后来逐渐发展为理 论翻 译研 究和描述翻译 研 究 。理论翻译研 究包括翻译训练 、翻译 辅助和翻译批评三 大应用分支 。描述翻 译研究的焦 点主要集 中在功能 、过程和 导 向上 。总体说来 ,翻 译研究主要是对翻译 的理论与实践进 行 系统性的跨学科研 究。它的历史较短 ,其理 论基 础建立在 许 多其 他学科上 ,其 中主要包括 比较文学 、计算机 科学 、历 史 学、语言学 、文字 学、哲学、符号学 、传播 学、心理学 以 及认知科学 等等 ,是 一门归属 于人文学 分支 的整合性 学科 。 塞莱 斯科 维奇 指 出 , “ 译 的对 象是 借助 语言 表达 的 翻 意义 ,而不是语言本身 ”,由此我们可 以看 出翻译 的对 象是 第一语 言与第二语言之 间所要 表达的意义 ,在这个 过程 中语 言只是 一种 必要 的媒介 。翻译 的任 务和 目的是成功地促 成交 际 ( 于 目标语言的使用者来 说,一个好的翻译除 了要 保留 对 原有 的意 思外,还应该要 能像 是以母语使用者说或写得那般 流畅 ,并要符合 目的语的 习惯 ):把 一种熟悉 的语言信 息转 变成另一种原本 不熟悉的语言信息 的活动。它本身就是一个 文 化 问题 ,尤其涉及 两种不 同语 言和文 化的 比较研究 。杨 自 俭 曾指 出 “ 翻译 是以符号转换为手段 ,意义再生为任务 的一 项 跨文化的交 际活动 ”,作为意义 再生的跨 文化交流活动 的 翻 译 ,首先 “ 要克 服 的是其语 言 障碍 ” ( 需 许钧 ,2 0 , 0 3 7 )。因为这些语 言障碍 通常是 由文化差异 而产 生的,所 以 6 语 言中所蕴含 的文化差异 就成为翻译研 究的主要对象 ,这里 语 言中所蕴含 的文化差异 当然也包括修
对 比修辞学 (o ta t v R e o i )是应用语 言学领 C n r s ie h tr c
域的一个跨 学科研究分支 ,它 作为一 门独立 的学科 创于1 6 96 年, 以第 二语 言学习过程 中母语 的修辞模 式对 第二语言写作 的影 响为主要研究对 象 。美 国应 用语言学家R b r K p a o e t a ln 可算这一领域 的拓荒者和领路人 。 “ 比修辞 ”这 个概念是 对 他在对近六 百篇不 同文化背景 的学生所写作 的英语 作文进行 系统的 比较研 究后率先提 出的。K p a 认 为 “ 一种语言及 a ln 每 其 文化都具有独特 的修辞传统 ,逻辑 与修辞是相互 依赖 的 , 在特 定的语言 中思维与语法是互相联 系的 ”。同年 ,他 发表 了 《 跨文化教育 的文化思维模式 》这 一奠基性文章 ,率 先对 母 语 的语 篇结 构和 修辞 方式 在第 二语 言 中的表现 进 行研 究 ( 杨玲 ,2 0 :1 0 2 )。K p a 提 出假设 :向美国学生 ( 英语 aln 指 作 为第一语 言 的学生) 和外 国学生 ( 英语作 为第二 语言 的学 生 )教授阅读和写作 的方法不应相 同。这 一教学方法上 的差 别 主要 是 由于修 辞性 质上 表现 出来 的文 化差 异所 致 ( 曙 胡 中,1 8 :4 )。同时指 出:学 生的第 二语言创作会受 到母 99 0 语 、文 化、修辞模式和 修辞传统 的影 响 ( 这影响主要体现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