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二第一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2(含答案)

高二第一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2(含答案)

高二第一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2(含答案)时量:90 分钟分值: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 分,共计45 分)1.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丰富多彩,其中主张“兼爱”“非攻”的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书同文”,统一的文字是()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3.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①颁布“推恩令”②设立中朝③实行察举制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中负责审核政令的是()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吏部5.北宋初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军事上采取的措施有()①杯酒释兵权②实行更戍法③设立枢密院④将地方精兵编入禁军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6.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长官由中央任命。

这一制度()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导致地方权力过大C.削弱了相权D.提高了行政效率7.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

这一时期思想领域的主要特征是()A.程朱理学占据统治地位B.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C.西学东渐D.经世致用思想的盛行8.古希腊城邦中,以民主政治著称的是()A.斯巴达B.雅典C.科林斯D.底比斯9.罗马法是古罗马留给后人的重要遗产,其核心内容是()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C.万民法D.自然法1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这一政体的特点是()A.君主专制B.君主统而不治,议会权力至上C.三权分立D.民主共和11.美国1787 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其中立法权属于()A.总统B.国会C.最高法院D.联邦法院12.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人权宣言》,其核心内容是()A.天赋人权、自由平等B.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三权分立13.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其特点是()A.君主专制B.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相结合C.君主立宪、议会权力至上D.君主立宪、皇帝权力至上14.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对孔子“仁”的学说理解正确的是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③反对任何社会变④主张以德治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2.“绝圣弃智,而民利百倍,绝仁弃义,而民复孝兹;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这一思想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A、儒家实行仁政的思想B、墨家主张节约的思想C、道家消极倒退的思想D、法家实行法治思想3.据《逸周书·大聚解》记载:“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

” 下列和材料中反映的思想不一致的是A、“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万物并齐而不相害,道并齐而不相悖”D、“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4.下列言论,属于韩非子的思想主张的是A、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B、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5.中国古代帝王的典型形象是:“一手捧着儒家经典,宣示教化;一手高举法家利剑,厉行专制。

”这种帝王的典型始于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6.下列言论反映墨家思想主张的是A、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D、有人者疾以助人。

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

7.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8.下图人物当初是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后来却成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帝。

他晚年路过曲阜时,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

这是因为( )A、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B、“礼”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C、君权神授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D、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9.汉武帝之所以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因为①儒家理论有助于维护政治统一②儒家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③儒家理论是皇权得以神话④儒家思想包罗万象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10.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起了决定性作用,主要是因为A、他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B、他给儒学注入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新内容C、他的主张被汉武帝所接受D、他是当时的鸿儒,影响巨大11.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2021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1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1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注意事项: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60分)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按顺序它们分别是: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答案】D【解析】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诸子思想。

依据所学,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诸子思想可以分为:主张“小国寡民”,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主张专制君主的是法家;代表平民阶层利益的墨家;主张民贵君轻、仁等思想的儒家。

所以应选D。

2、“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

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

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

”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答案】B【解析】考点:法家思想。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材料的意思,并抓住核心观点,选文大意为(在圣人进行了土地、货财、男女之分后),确定了分配的方式却没有管理的制度,故而立下了法律;法律虽然确定了,却没有掌管的,所以设立了官员制度;官员制度设立了却没有办法达成统一,所以君主就出现了。

材料强调的是君主对于官员制度、法律规范、分配制度的决定性作用,提倡建立君主专制式的国家,由君主来统筹全国事务,这属于法家的观点,B符合题意。

儒家强调仁爱;道家主张无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因此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诸子百家中被认为是“乘物以游心”,可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人是A.孔子 B.荀子 C.庄子 D.墨子【答案】C【解析】考点:百家争鸣。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并与教材内容联系的能力。

“乘物游心”出于《庄子》,“乘物”与“游心”是两个词,“乘物”指万物皆平等,此为“老庄”核心思想之一,“游心”指如若能达到“乘物”境界,即可以悠然忘我、神游物外。

吉林省辽源五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吉林省辽源五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辽源五中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文科第一次月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60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1.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曾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静胜躁,寒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此人可能是( )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子2. 据《孟子·离娄下》载:“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

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塾诸人也。

”孟子本质意图是( )A.孟子把“仁”进展为“仁政” B.孟子阐述传承“孔子学说”的历程 C.“五世”指的是五代十国 D.孟子自认继承孔子的道统3. 战国时期有人认为:“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

”由此,他主见治国应当( )A.民贵君轻 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D.严刑峻法4.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

”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通过“格物”获得学问 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5.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

……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

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

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丢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提倡“自由”“公平”思想6. 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继承和进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B.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 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进展7. 始终以来,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

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渐渐兴盛起来。

导致这一变化的最重要的缘由是( )A.中外文化沟通频繁 B.商品经济的进展 C.造纸术的推广 D.印刷技术的进展8. 《孙子算经》记载:“凡算之法,先识其位,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六不积五不只。

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毛泽东说:“在阶级存在的条件之下,有多少阶级就有多少主义,甚至一个阶级的各集团中还各有各的主义。

”该话揭示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 周王室衰傲,诸侯士大夫崛起B“士”阶层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C 讲学风气盛行,私学兴起D 井田制崩溃2、孟子对孔子的思想主张加以继承和发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成为更系统的“仁政”思想②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③在孔子“性相近”观点基础上提出“性善论”④发展了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提出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以德服人”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3、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 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 儒学之外的其他学说被禁绝C 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加强4、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 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 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B 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C 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 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5、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这位思想家是()A 孙子B 孟子 c 董仲舒 D 朱熹6、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的社会背景()A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B 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 封建制度逐步发展7、下列对百家争鸣局面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百家”泛指众多的思想流派,如墨、道、法、儒等学说B 百家争鸣是政治、经济领域的变革在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的反映C 百家争鸣引起思想界的混乱,阻碍了社会发展D 在争鸣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思想家8.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万物虚无,祸福相依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9、西汉时,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 以下对于其影响的评论,不正确的是()A 有助于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B 有助于强化专制君主的绝对权威C 有助于神仙方术和道教思想的传播D 有助于西汉法令和制度的统一10、从成语典故、日常生活用语“醍醐灌顶、修身养性、三纲五常”中能看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影响的是()A 佛教、道教、墨家B 道教、墨家、儒家C 佛教、儒家、墨家D 佛教、道教、儒家11、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

2020人教版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附答案)

2020人教版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附答案)

2020人教版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2.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这位思想家是( )A.荀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3.“父前行,子踵后。

路遇长者,敛足拱手。

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注重儒家伦理道德D、提倡父子教学相长4.“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

”这段言论应当出自战国时期的( )A、儒家B、道家C、法家D、兵家5.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

这一家是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6.由某一朝廷高官家中出现以下的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观之,这种反映商人意识不仅抬头而且深入仕宦人家的社会观,最有可能出现在哪一个时期?( )A、汉代B、唐代C、宋代D、清代7.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孟子8.《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

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9.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

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10. 13世纪后期,阿拉伯书籍中有关“中国雪”的记载被译成拉丁文传入欧洲,(它)“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到来。

2021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xx.10.05说明:1.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48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52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2.范围:必修三第1~3单元。

要求用0.5mm黑色中性笔作答,超出边框不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48分)本卷为选择题,48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

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①孔子②韩非③朱熹④亚里士多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2.《荀子》:“君主像人民的源头。

源头清澈,下游的流水也清澈;源头浑浊,下游的流水也浑浊。

所以,如果掌握了国家政权的人不能够爱护人民,不能让民众获得利益,却要求民众对自己亲近爱戴,那是不可能的。

”由此可见,荀子主张A.施行仁政B.礼法并施C.君民共治D.民贵君轻3.“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此段文字出自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道德经》4.《史记·太史公自序》肯定了“主旨简约而容易掌握,事情少而成就大”的治国策略。

该治国策略反映了下面哪一学派的政治思想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5.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主对于民众,危难时就要他们拼死作战,安定时就要他们尽力耕作”,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6.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7.“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

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A.礼制观念淡化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C.崇尚法家思想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8.有学者认为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

这种“转折”当指A.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B.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C.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D.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9.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

高二月考历史试题(精品文档)

高二月考历史试题(精品文档)

高二月考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 48分)一、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

”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

”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

”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甲——儒,乙——法,丙——道B、甲——儒,乙——道,丙——墨C、甲——墨,乙——法,丙——道D、甲——道,乙——墨,丙——儒2、某校举行一场历史上“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人物成就展览。

下列人物在一组中最能恰当表明同一主题的是()A、老子、孔子、孟子、荀子B、董仲舒、程颢、朱熹、李贽C、程颐、朱熹、陆九洲、王阳明D、朱熹、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3、某中学举行历史辩论会,在对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思想进行评价时,有四位同学发表了以下观点,你认为最确切的是()A、甲:动摇了封建传统思想在中国的统治地位B、乙: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C、丙:是“西学东渐”学习西方新思潮的萌发D、丁: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4、一天,上课外活动时,同学王力说“今天的风真大,天气转凉了”,而同学刘敏则说“今天的风好凉爽,真是好天气”,与他们的说法观点相似的是()A、“水是万物的本原”`B、“人是万物的尺度”C、“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D、“认识你自己”5、“八荣八耻”树立了社会主义新时期的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观的反映和表现,但时代不同、道德观和荣辱观不同,下列关于文艺复兴时期西欧新型道德观的表述正确的有()①要求彻底公开否定宗教神学、改变封建的传统观念②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自由平等③攻击矛头对准封建社会里最神圣的王权、神权和特权④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个人私欲膨胀和社会混乱A、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6、恩格斯说:“十八世纪主要是法国人的世纪。

2021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不全)

2021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不全)

2021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不全)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基本起自先秦时期,主要是指A.原始社会B.夏商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D.隋唐时期2、孔子作为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对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贡献最大的是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当仁不让与师的学习态度D.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3、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是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B.小国寡民的思想C.唯物主义思想D.朴素的辩证法思想4、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B.克己复礼,应该贵贱有序C.政在得民,国君要严于律己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段论述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A.儒家B.道家C.法家D.兵家6、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加强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7、佛教传入中国后,尽管影响很大,但没有占据统治地位,这主要是因为A.民间道教的抵制B.无神论思想家的批判C.教义不符合中国国情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巩固8、史载:“汉初萧(何)曹(叁)为相,镇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忧乱。

”它反映汉初的统治思想是A.儒家的主张B.墨家的主张C.道家的主张D.法家的主张9、从成语典故中,生活用语中“醍醐灌顶,修身养性,三纲五常”中可看出对中国文化有影响的是A.佛教、道教、墨家B.道教、墨家、儒家C.佛教、儒家、墨家D.佛教、道教、儒家10、奶奶不停地唠叨:“老天爷,你怎么不睁眼,这雨没完没了的下,叫我们穷人还活不活”。

2021-2022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普通班

2021-2022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普通班

2021-2022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普通班第1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计69分)1、温家宝总理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上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 )A.尚力、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B.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的儒家思想C.以改革促进社会进步的的法家思想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2、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某一哲学家的学说,取名“知行”。

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并改名为陶行知。

据此判断,陶行知推崇的哲学家是( )A.程颐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3、“王者配天,谓其道。

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

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

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

”以上反映的思想始于( )A.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B.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C.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D.宋朝程朱理学4、明初规定,生员须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

明后期江南读书人则崇尚“妇人红紫之服”,有人作诗云:“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

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

”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 )A.理学思想的影响B.专制制度的松弛C.市民阶层的兴起D.社会风尚的变化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

在此,顾炎武强调(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6、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7、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

吉林省梅河口五中、辽源五中、四平四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吉林省梅河口五中、辽源五中、四平四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吉林省梅河口五中、辽源五中、四平四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1839年,林则徐令英美鸦片商交出鸦片后,未封锁广州海口,只要求外商具结保证不携带鸦片。

此后半年中,共有62艘外国商船在保证不携带鸦片的情况下还在正常贸易。

只有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英国商人退出广州,并下令英国商船一律不准进入广州贸易。

上述史实可以用来说明A.虎门销烟获得欧美各国广泛理解B.清政府秉持了自由贸易原则C.鸦片走私是中英冲突的主要诱因D.英国有意全面中断对华贸易2.下面漫画再现了《望厦条约》签订的场景。

该漫画A.揭露了清廷外交观念的落后B.揭示了《望厦条约》的不平等性C.指出了列强发动战争的目的D.反映了中国外交条约制度的确立3.下图是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的玉玺的印拓,上面刻有“天父天主、基督主王”等字样。

该玉玺反映了太平天国A.充满宗教神权色彩B.具有浓厚的反封建意识C.学习西方程度较深D.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4.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是脱离中国实际的、必定会失败的其主要依据是,这两部文献A.严重迟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B.没有明确提出反封建的革命目标C.只能作为农民阶级的革命纲领D.提出的改革方案超越生产力水平5.1895年2月,在威海卫爆发了保护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北洋舰队弹尽粮绝。

面对求援,张之洞以南洋水军多为木制舰船,“管带不得力,炮手不精练,不过徒供一击”为由拒不奉诏。

仅派几百湘军出战,甚至截留军火,以充湘军之用。

由此可见,甲午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是A.军事装备的落后B.晚清吏治的混乱C.军事策略的失当D.日军力量的强大6.1899年4月,《上刚子良相国书》中说:“伏念中国之近弱,自甲午之败始;而外洋各国之占我内地则自德之踞胶澳始;由是交涉之事日棘。

在彼则欲壑无厌,在我则动辄得咎,百端千事,应接不逞……”这说明当时A.国民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高涨B.八国联军侵华加剧民族危机C.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形势恶化D.中西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7.在义和团运动发生时,外国传教士宣扬“反孝”甚或“仇孝”,这种上帝独大的“反孝”立场与当时“百善孝为先”的中国伦理形成了针尖对麦芒的态势。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文)试题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文)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文)试题含答案本试题分第I卷(单项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言论,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A.以爱人之心和谐社会与调解人际关系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C.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3.《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D.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4.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爱无等级差别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5.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一现象表明()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6.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墨子D.荀子7.诸子百家的学说后来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是()A.法家B. 道家C.墨家D.儒家8.“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这体现了哪个思想家的什么思想()A.孟子民贵君轻,实行仁政B. 老子事物是对立和统一的C.墨子杜绝浪费,勤俭治国D. 老子无为而治,缓和矛盾9.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

2021-2022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21-2022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21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1、秦汉以后,先秦诸子百家的命运开始分化: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

上述论述分别是指( )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B.法家、儒家、道家、墨家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D.儒家、法家、道家、墨家2、《庄子·天下篇》记载:“作为《非乐》,命之曰《节用》。

生不歌,死无服。

……泛爱兼利而非斗,其道不怒。

”这段话描写的应该是(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墨子3、建设和谐的家园,我们提倡虚怀若谷、宽容谦逊、恬淡朴素、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

在我国古代提出相似主张的思想家是()A B C D4、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人君受命于天”,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B.孟子、黄宗羲都具有民主思想C.三种主张都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重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了社会转型的巨变5、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到一端”、学派众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 )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③学在官府局面改变,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④科技生产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A.①②③④都正确 B.①②③④都不正确C.①正确,③③④不正确 D.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6、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著述各异。

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不要浪费。

孟子强调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

商鞅主张“废井田,开阡陌”。

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上B.三者立论相同,都维护了农民阶级的利益C.三者立论互异,但都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为考虑点D.三者立论互异,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为考虑点7、《季羡林说和谐人生》一书说: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据我的看法,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

2021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1、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在2l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他们从孔子那里去寻找的“智慧”是()A.“尚贤” B.“制天命而用之”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以法为本”2、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3、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万物虚无,祸福相依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4.战国时,有一位哲学家说:“天不因人怕冷就取消了冬季,地不因人厌恶遥远就缩小了面积。

”这位哲学家属于()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5、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主要原因是()A.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B.董仲舒的改造、推荐C.“君权神授”的观点,神化了皇权 D.“三纲五常”是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6、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

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A.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B.二人所处时代不同;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7、“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私学的兴盛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④社会的剧烈变革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8、从历史的角度看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是()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B.小国寡民的思想;C.唯物主义思想; D.朴素辩证思想;9、《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其含义是()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C.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D.主张统治者清净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10、下列有一项是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它是()A.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 B.民为贵,君为轻,实行仁政;C.人定胜天; D.尚贤尚同;1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含答案(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上)1.表现墨家思想的巨片《墨攻》在全国上映后引起强烈反响。

今天,墨子的思想又重新引起世人关注。

墨子坚决反对“攻伐无罪之国”,即所谓“非攻”;但同时他又在《墨子》一书中详细解析了战国时期城防工事的战略布局、守城器械的制造和使用、人员的配备等。

这说明()①墨子反对一切战争②墨子不是单纯的和平主义者,他主张战争的正义性③墨子主张以积极的军事谋略抵御外来进攻④墨子的“非攻”带有虚伪性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有学者将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民归附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民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道、法、儒、墨B. 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3.以下是某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道、儒、墨、法四家的评价。

学派与评价对应正确的是()①关注社会,留下的是公平与正义:平等、互利、博爱②关注人生,留下的是人生态度:真实、自由、宽容③关注国家,留下的是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④关注文化,留下的是文化价值:仁爱、正义、自强A.①道家②儒家③墨家④法家B.①儒家②道家③法家④墨家C.①墨家②道家③法家④儒家D.①法家②墨家③儒家④道家4.“先秦诸子,除庄子外,都是‘公共之学’,即都是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关注的核心。

……其目的……治平天下。

”由材料可知,先秦诸子“公共之学”关注的核心( )A.追求社会稳定B.以法治国C.实现国家统一D.实行君主专制5.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尊崇尚佛,兼收并蓄6.奶奶不断唠叨:“老天爷爷,你怎么不睁眼,这雨没完没了地下,你还叫我们穷人活不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源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50分(每小题2分,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

”这一时期( )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D.儒家思想趋向新启蒙2.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君子义以为上”;孟子曰:“义,人之正路也”;荀子曰:“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

由此可知,“义”旨在确立( )A.礼仪规范B.价值准绳C.处世之道D.施政之术3.韩非子在《扬权》篇里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他主张( )A.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B.人无贵贱,一律受法律约束C.结束分裂,建立统一国家D. 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4.庄子《齐物论》中提到庄子梦见自己化作蝴蝶的故事,这说明庄子的思想主张是A “无为”B “小国寡民” C精神自由 D世间万物的存在是相对的5.董仲舒将天命史观加以整理发展,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其目的在于( )A.探寻世界和人类的起源B.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C.把历史的发展变化归结到“天理”D.为封建统治寻找理论根据6.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

东汉末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权臣豪强对中央集权的畏惧 B.当时社会对君权神授的尊崇 C.儒学忠君思想进一步理论化 D.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恢复7.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认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汉代,董仲舒强调“委身致命”“善皆归君,恶皆归于臣”。

这种对君臣关系认识的变化表明,汉代儒学( ) A.比先秦儒学更加哲学化B.与先秦儒学有着本质的区别C.植根于先秦儒学的传统D.是对先秦儒学的取舍与创新8.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

这说明( )A.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 B.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 C.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 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9. 在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期间,程颐曾想干预其对唐太宗的“评价”,要求给予“篡名”并从忠臣不事二主的角度要求否定魏征,但是干预没有成功。

这反映了( )A.史学从经学中独立出来 B.历史记录具有主观性 C.司马光的著述真实可信 D.理学无法影响史书的编撰10. 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提出:“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诗书不可不读,礼仪不可不知。

”朱熹意在( )A.适应皇权的需要B. 宣传“存天理,灭人欲”C. 倡导重德修身D.维护纲常名教11. 王阳明说:“心之良知是谓圣。

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

自孔孟既没,此学失传几千年。

赖天之灵,偶复有见,诚千古之一快,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

”据此可知,王阳明( )A.论证了心学道统思想的合理性 B.强调孔孟思想才是圣人的理论 C.认为人性本善 D.主张知行合一12. 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明理的经(儒家经典)和用来记事的史(史书)关系密切。

宋代以来,理学家提出“经本史末”、“经先史后”的主张,即经学是史学的前提和根据,史学只是经学的外在表现。

明末以来以章学诚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提出“六经皆史”,认为道不离器,理不离事,反对离事言理。

这种变化反映了( ) A.程朱理学进一步发展 B.理学的空谈受到批判 C.理学为史学服务 D.早期民主思想开始产生13. 黄宗羲说:“三代之法,藏天下于天下者也。

山泽之利不必其尽取,刑赏之权不疑其旁落,贵不在朝廷也,贱不在草莽也。

……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箧者也。

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

”这表明( ) A.黄宗羲主张恢复三代的统治秩序 B.黄宗羲批判思想触及到制度层面 C.黄宗羲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D.黄宗羲尖锐批判清朝皇帝的专制14. 元代文学家谢叠山在评价程朱理学时说:“儒者常谈所谓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在我辈人承当,不可使天下后世谓程朱之事皆大言无当也。

”这一言论说明( )A. 元代继承了儒学并进一步创新B.元代文学吸收了宋代理学精华C. 理学利于培养民族性格和德操D. 程朱理学对儒学发展贡献巨大15.陈天华在《狮子吼》中说:“明末清初有一个大圣人,是孟子以后第一个人,他的学问、他的品行比卢梭还要高几倍,他著的书……虽不及《民约论》之完备,民约之理却已包括在内。

”文中“他著的书”是( ) A.《焚书》 B.《明夷待访录》 C.《日知录》 D.《船山全书》16.苏格拉底曾说过:“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

”下列最能印证这句话的名言是A.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无知即罪恶 D.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17. “对雅典城邦传统诸神的信仰,此时正逐渐受到损害,而一种更具批判性的、更为世俗的精神正在强有力地上升……这一演变于公元前5世纪后半叶达到最为深刻的阶段”。

下列对这一演变时期产生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A.宣扬相对主义和怀疑论 B.主张提倡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C.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 D.肯定人的价值,反对教会神学的束缚18.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们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苹果,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道?”闻过的学生都说是苹果的香味。

苏格拉底最后闻,说:“我什么味道也没有闻到”继而他对学生们笑着说:“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

苏格拉底把苹果传给学生看。

学生们呆住了——那是一只蜡做的假苹果。

这个故事反映出A.理念是万物的本原B.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C.美德的内涵是坚持独立思考D.人是万物的尺度19. 有人谈到欣赏《蒙娜丽莎》的观感曾有这样的感受,认为蒙娜丽莎“薄情冷淡而又引人动情,美丽动人而又有点不可接近”。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绘画所表现的是对宗教题材的“人”的歌颂B.是激进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政治观的反映C.刻画了现实生活中劳动人民的少妇的美丽D.表现了人文主义学者对艺术欣赏的新情趣20.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普遍主张,人就应该公开地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只要能实现幸福的目标,采取什么样的手段都无所谓。

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A.人文主义成为社会主流 B.是欧洲人文主义的中心 C.肯定了人的价值和欲望 D.促进了理性主义的传播21.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书中韦伯用了大量的新教徒宗教行为与经济行为的经验统计资料,论证了在加尔文教“先定论”威慑下,新教徒把做好世俗职业工作视为自己能够作为上帝选民的资格荣耀。

这表明新教A.视劳动为天职是新教的核心内容B.提倡节俭和积极入世的态度 C.激发了人们追求发财致富的热情 D.对宗教的迷信束缚了人们的思想22. 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A.意大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B.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C.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D.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23. “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

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

……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

”材料中的“他们”为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位是A.彼特拉克B.莎士比亚 C.马丁•路德 D.伏尔泰24.康德认为:“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

这说明启蒙的真谛在于A.众生平等 B.思想自由 C.推翻专制D.主权在民25.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

”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的学说”的提出者A.孟德斯鸠B.狄德罗C.洛克D.伏尔泰二.非选择题50分(本大题共3小题,26题20分;27题12分;28题18分)26(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套西周三百年的典章制度,……到春秋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所以我们叫它做‘周文疲弊’诸子思想就是为了对付这个问题,这个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它不是泛泛的所谓社会问题,也不是笼统地民生疾苦问题……他们是针对周文疲弊而发。

从这个地方讲诸子起源的问题,才是中肯的。

”——牟宗三材料二: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

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1)根据材料一,“周文疲弊”的涵义是什么?(4分)为什么到春秋的时候会出现“周文疲弊”的问题?(8分)(2)材料二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4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4分)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材料二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提出要“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又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忘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被许多人称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1)材料一,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2分)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夷待访录》被称为17世纪中国“民权宣言”的主要原因。

(8分)28.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持续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的运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启蒙思想家,即曾被恩格斯所称赞的“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创造了法国历史上一个灿烂夺目的时代,因而人们一般把18世纪称作法国的“启蒙世纪”或“哲学家的世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