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精品解析: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邯郸市2024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良渚遗址出土玉器上的兽面纹以有首无身者居多,突出反映的都是眼、鼻、嘴构成一个脸面形象,其各部位及构图格局几乎一致;这些特点在商周青铜器的饕餮纹中也能找到。

有研究者称:(兽面纹)突出在一种神秘威吓面前的畏怖、恐惧,残酷和凶狠,指向了某种似乎是超世间的权威神力的观念。

这说明良渚文化()A.已形成较为完备的祭祀体系B.展现了文明起源的多样性C.呈现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特征D.与中原文明存在互动交流【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

根据材料可知,良渚遗址出土玉器上的兽面纹“突出在一种神秘威吓面前的畏怖、恐惧,残酷和凶狠,指向了某种似乎是超世间的权威神力的观念”,体现了阶级特征,这说明良渚文化向阶级社会过渡,C项正确;仅凭材料内容,无法体现良渚文化已形成较为完备的祭祀体系,排除A项;材料说明良渚文化呈现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特征,未体现文明起源的多样性,排除B项;材料说明良渚文化呈现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特征,未涉及良渚文化与中原文明存在互动交流,排除D项。

故选C项。

2.东晋时期,某僧人在庐山传教三十余年间,不仅讲解《丧服经》,也讲解《诗经》;时常引用《庄子》的话来说明《般若经》中的内容。

他少年时便通读儒家经典,擅长用玄学比附佛经,在社会上层颇有影响。

湖南省怀化市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湖南省怀化市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值为100分,总时量为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学术盛况,在治国观念上有“法先王、行仁政”"亲亲而仁民"和“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的诘难,以下选项与之对应正确的是A.儒家与法家B.儒家与道家 C.儒家与墨家 D.法家与墨家2.图片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从图1到图2的改变反映的主题是图1 图2A.中华文化的吸引力B.文明的碰撞与交融C.华夏的崛起与兴盛D.中外经济文化沟通3.“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的风雅名士,他们在思想上崇尚老庄哲学,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这反映了A.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文化旺盛 B.三教合一的局面已经形成C.道教思想拥有深厚民间基础D.儒学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4.宋代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在题材上讲究布局构图,采纳散点透视法,不拘泥于对客观自然景观的逼真描写,追求主观情致和神韵,意境成为山水画的灵魂,这一现象源于A.理学的兴起发展B.商品经济的兴盛C.城市文化的普及D.市民阶层的扩大5.顾炎武在《日知录·文须有益于天下》中写到:“文之不行绝于天地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

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

”这一主见A.强调了分权众治的主见B.借鉴了西方的启蒙思想C.提倡了经世致用的实学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6.王阳明说“良知”即“天理”,认为良知是先天就具备的,“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这一相识A.汲取借鉴了西方的民主思想B.暗含否定权威利于思想解放C.颠覆了传统社会的等级观念D.继承发展了儒家的民本思想7.“中体西用”思想反映了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观赏又排拒的冲突心态,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起先向“现代人”转变。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 如表为先秦史料记载。

这反映出当时()C.周天子具有礼贤下士的风范D.原始民主仍具一定的影响力2. 秦时,赵佗为南海郡龙川令,秦亡后统一岭南三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汉初,刘邦遣使封其为南越王;至文帝时,赵佗表示“愿奉明诏,长为藩臣,奉贡职”;景帝时仍“称王朝命如诸侯”。

这反映出汉代()A.“大一统”国家凝聚力增强B.郡国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C.民族交融巩固了国家统一D.中原与边疆地区往来密切3.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明帝规定注律只能采用汉代儒学家郑玄之说,不能杂用其他解释;西晋“凡断正臧否,宜先稽之礼、律”;晋律还规定“凡为驳议,当合经传”;北朝凡有疑狱,皆付中书以经义量决。

这反映了当时()A.中枢决策体制逐渐成熟B.儒家的正统地位渐趋强化C.国家律令呈儒学化趋向D.国家注重儒学教化的作用4. 如图所示为东晋至唐朝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

图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唐代()A.人才选拔机制成熟B.世家大族退出政坛C.政权统治基础扩大D.政府行政效率提高5. 史料记载:“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

富人十六户主之,其后富人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真宗景德二年)自李顺作乱,遂罢铸。

民间钱益少,私以交子为市,奸弊百出,狱讼滋多。

”这折射出宋代()A.商品经济的活跃B.纸币价格低于金属货币C.商人地位的提高D.滥发纸币激化阶级矛盾6. 明成祖时期,内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协助皇帝处理各种政务。

到宣宗时期,奏章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科校对下发。

这表明明代内阁()A.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B.削弱了君主专制集权C.掌握了中央行政事务决策权D.取代了司礼监的特权7. 如表为1873—1903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C.中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质变D.中国在国际分工中丧失优势8. 某政府公报中曾写道:“第二届高等考试……包括普通行政人员、财务行政人员、教育行政人员、统计人员、外交官领事官、司法官、会计人员7类考试。

浙江省丽水市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浙江省丽水市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浙江省丽水市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全卷2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答题前,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需运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周武王大行分封,首封功臣姜尚于营丘(后改称临淄),国名为齐。

下列有关齐国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其疆域主要位于今山东省②依据同姓不婚的原则,齐鲁两国可通婚③春秋晚期孔子诞生于该国④稷下学宫因位于其国都稷门旁边而得名A.①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2.《史记》载:“始皇……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

”材料中的“通道”A.为秦灭六国供应有利条件B.因其宽度被称为“五尺道”C.沟通了中原与岭南的交通D.有助于秦朝加强北部边防3.下表列举了汉代农业生产的部分状况。

据此推断,汉代A.“以牛田”起先出现B.畜力完全取代人力C.犁耕技术不断提高D.铁犁牛耕普及全国4.《监察史话》载:“唐代御史台和其他机构共同审理案件的‘三司受事’,真正实现了监察机构对司法部门的有力监督。

假如刑部、大理寺处理不当,御史台官员有权提出异议,这样做收到了相互协作、相互制约的良好效果,也有利于削减冤假错案。

”关于“唐代御史台”的说法正确的是A.下设提点刑狱司,以监察刑狱B.人命重案必需交由御史台复按C.代表社会履行职责,效果良好D.可以监察司法部门的执法状况5.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其理学的社会政治理论的依据是A.理气关系B.本体论C.道统论D.格物致知6.某书法家对一种字体做了形象描述:“行笔而不停,著纸而不刻,轻转重按,如水流云行,无少间断,永存乎生意也。

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宁波市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试卷 I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距今约 7000 至 5000年的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陶器、骨器、石器以及稻壳等植物遗存、动物遗骸、木构建筑遗迹等大量珍贵文物。

由此可知A.当时处于父系氏族社会阶段B.当时中国的大地上邦国林立C.河姆渡人逐渐向食物生产者转变D.河姆渡人即将进入阶级社会门槛2.史载:“ (秦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

”上述措施A.促成了华夏认同观念的产生B.严重阻碍了小农经济发展C.推动了贵族政治进一步发展D.有利于成就秦的统一霸业3.下列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4.据《资治通鉴》记载:“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

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

” 该赋役制度A.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制B.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C.体现了赋役征银的突出特征D.废除了存在约 2000年的人头税5.下图为浙海关旧址老照片。

浙海关创设于清康熙二十四年,旧址坐落于浙江宁波甬江老外滩,现存旧址为当时的海关验货房。

对此解读最为合理的是A.见证了近代宁波开埠的历史B.浙海关大权长期被赫德把持C.该建筑具有典型的中式风格D.由“十三行”代理外贸事务6.下图是1912年 8月 13 日刊登于《民权画报》的一幅漫画。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升上高二,历史需要备考。

着眼于眼前,不要沉迷于玩乐,不要沉迷于学习进步没有别人的痛苦中,进步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足够的量变才会有质变,沉迷于痛苦不会改变什么。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此处“天下一大变局”的本质内涵是A.“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C.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D.君主__取代了宗法制2.《礼记》中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实行这项政治制度的目的是A.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B.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C.为了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D.为了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继承上的矛盾3.“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也就是指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

如以严苛著称的《大明律》中规定“同居亲属有罪互相容隐”“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

此司法原则A.确保了明代司法活动的公正B.体现了宗法观念对法制的影响C.损害了明代法律的__性D.认可了家庭在司法中的地位4.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

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5.欧阳修说:“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厚薄于其间。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卷2024.7(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5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有人将夏商时期称为“粟文化的王朝”,是缘于()A.此时稻作农业生产体系己经形成B.面粉开始成为北方饮食主要食材C.当时人们开始了对谷子驯化栽培D.小米成为黄河流域主要粮食作物2.云梦秦简出土于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其中的《为吏之道》记载了“吏有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

《为吏之道》的“五善”()①说明行使权力应审慎谦抑②政府官员应注重道德修养③自律是有效制约权力的关键④确立品德才能等级考核官员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以骞度之,大夏(古国名,都城在今阿富汗北部巴尔赫)去汉万二千里居西南。

今身毒(古国名,即古印度)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竹杖蜀布),此其去蜀不远矣。

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又无寇。

”(《汉书·张骞传》)以下四位学生对材料做出的分析能够成立的是()A.甲:西汉与大夏通过西南丝绸之路建立了直接贸易联系B.乙:窦宪出击北匈奴获胜为丝绸之路通畅提供实力保障C.丙:汉政权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治理较之以前更加有效D.丁:四川特产蜀锦历史悠久工艺精美成为大宗出口商品4.“(鄱阳)地沃土平,饮食丰贱,众士往往凑聚。

每日赏华,恣口所须。

其二张才华议论,一时俊杰;殷、薛二侯,故不可言;戴君国士,出言便是月旦(指月旦评,评论乡党人物,每月换一个题目);萧中郎颇纵放诞,亦有雅致;彭君擒藻,特有自然,至如《阁山神诗》,先辈亦不能加。

”推测文中描绘的景象出现在()A.春秋战国B.西汉中期C.东晋南朝D.明清之交5.下图为《曹操既开运河示意图》。

结合示意图,此水网()A.为军事征战提供了物资保障B.连通了黄河水系与淮河水系C.裁弯取直解决南粮北调问题D.奠定了南北经济发展的基础6.“这新疆以东最早出现的大型石窟群,是当时统治北中国的北魏皇室集中全国技艺和人力、物力所兴造……(其)影响范围广,影响延续时间长。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五校联考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五校联考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留意事项:1.答题时,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需运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需运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全部题目必需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据记载,楚惠王的使者穆贺当面抨击墨子的学说是“贱人之所为”;荀子指责墨子的学说是“役夫之道”。

这说明,墨子的学说A.反映了平民阶层的要求B.抑制了统治阶级的暴政C.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D.阻碍了社会变革的进程2.台湾闻名历史学家柏杨认为“董仲舒先生的这项‘对策’,经皇帝接受后,就成了神圣的‘国策’……代之而起的,是漫长而单调的儒学思想的时代。

”材料中董仲舒的“对策”是指A.实行仁政B.独尊儒术C.春秋大一统D.以法治国3.王阳明认为,“良知人人皆有,否定一切外在权威,圣人不是天生的,只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圣人”。

据此可知,王阳明A.受到李贽思想的影响B.主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定孔子是天生的圣人D.放弃了儒家的治国理政观念4.顾炎武在与朋辈、学生探讨学术问题的书信中,大力针砭空洞浮泛学风的肆虐,分析其对社会、学术的危害。

为此,顾炎武提倡A.移风易俗B.改革科举制度C.经世致用D.反对君主专制5.京剧脸谱是依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而接受某些色调的,最初颜色只是用来渲染和强调人物的原来肤色,后来才渐渐被给予了各种象征意义。

这反映出京剧脸谱A.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B.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C.固化了大众对人物的认知D.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6.下表是庄子和苏格拉底的言论。

2023-2024学年北京西城高二(上)期末历史(教师版)

2023-2024学年北京西城高二(上)期末历史(教师版)

卫生技术人员数
86.7(万人)
155(万人)
A.中东部地区与民族地区有互补性
B.广大民族地区城乡差距缩小
第3页/共12页
C.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实现加快发展
D.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体系完善
18.秦律规定有人在路上受到伤害,在出事地百步以内的过路行人如不加援救要受处罚。《中华人民共和
国民法典》也有关于“见义勇为”的法律条文。这反映出
A.“体貌丰伟”
B.“言辞辩正”
C.“楷法道美”
D.“判案能力”
8. 在敦煌出土的唐朝户籍中,有多处注明如“右足跛,耳下小瘤,面有黑子”之类的文字。这表明唐朝
A.继承了隋朝的“大索貌阅”
B.在敦煌建立羁縻州制度
C.实行分类登记的户籍制度
D.为赋税制度改革做准备
9.右图是“南宋庑殿式陶瓷谷仓刻铭地契”,地契的内容刻写在外壁上。下列可被采纳为该文物解说词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6.英国人伯克·特伦德 1936 年毕业于牛津大学,后经 过考试成为公务员。某校学生依据《内阁办公厅: 现代政府的诞生》一书编写了一段对话,如右栏所 示。 对话反映出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是 A.考试择优录用 B.保持政治中立
朋友:你在内阁秘书长职位上干了 10 年,经历了 4 任首相,这个职位你是实至名 归啊!
照地域进行分配。此做法的影响包括
①方便政府组织考试
②强化门阀士族对政治的垄断
③拓展了户籍的功能
④对稳定政权发挥一定的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唐朝时,常举考试合格获得为官资格,后经吏部选拔才能正式任官。《通典》记载,“始取州县案牍疑
义,试其断割,而观其能否”。这反映出吏部选人的标准之一是

陕西省咸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陕西省咸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咸阳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8页,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牧野之战时,周武王在战前誓词中称前来助阵的诸侯为“友邦冢君(长君)”,后来周公推行分封时,称诸侯为“某土之守臣”。

这一转变()A.体现了早期国家集权特点B.确立了受封诸侯的政治义务C.打破了禅让制的政治传统D.适应了生产方式变革的趋势2.汉代选官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上书拜官,集自荐和录用于一体。

汉武帝时期是上书拜官制度的隆兴时期,“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衔鬻者以千数”。

据此可知,汉代的上书拜官()A.为世家大族提供了入仕机遇B.拓宽了官吏选拔的途径C.受到门第资产等因素的影响D.注重选拔对象德才兼备3.下图文物极具异域风情,由盛产自西域的缠丝玛瑙整块雕刻而成,杯型源于古希腊酒具“来通”(rhyton),这种造型的酒具在中亚、西亚,特别是萨珊波斯(今伊朗)十分常见。

这件文物可以用来佐证()唐·镶金兽首玛瑙杯A.物质交流促进艺术审美观念趋同B.唐代朝贡贸易体制逐步成熟完善C.中国玉雕技术经由传统商路输出D.丝绸之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发展4.下表为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宋时期东南地区疫病爆发的次数和频率变化表。

朝代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历时年数426年360年379年319年疫病爆发次数41314109疫病爆发频率(%)14435对上述变化解释合理的是()A.汉朝防疫措施完善B.两宋社会矛盾异常尖锐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东南地区环境日趋恶化5.宋代理学有其独特的范畴与命题。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质量检测试题1、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考古学者在某史前遗址发掘出1300余座墓葬,大、中、小三类墓葬分别占总数的不到1%、近10%和90%。

其中大型墓葬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出土了成套的石制、陶制礼器等。

据此可以推断,该遗址处于()A.旧石器时代早期B.旧石器时代晚期C.新石器时代早期D.新石器时代晚期2.考古发现,良渚文化晚期的龙与陶寺文化早期的龙前后相接。

陶寺文化蟠龙通过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夏,以及商周、秦汉以降的历代承袭演化,在中原地区形成了不间断连续发展的中华龙文化的主体形象。

据此可知()A.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中心B.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特点C.中华文明发展有连续性特征D.龙是中华文明起源重要象征3.据表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史料史料出处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道德经》得天下有道,得其民而得天下;失天下有道,失其民而失天下。

《孟子》治国者必以其所治者为本。

《荀子》A.儒道两家主张具有相似之处B.百姓向往安定的生产和生活C.统治者尤为看重土地和人民D.诸子百家思想领域融合加强4.春秋时期,管子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仁政”说,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上述主张体现了()A.和而不同B.民本思想C.崇德尚贤D.天人合一5.稷下学宫是受到齐国官方支持的学校。

阅读下表:“齐国稷下学宫与先秦文化摘编”。

这集中反映出()源自稷下学宫的文献与人物传播概况《考工记》齐国手工业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记载了青铜冶金业各金属的比例。

秦陵出土的铜马车的冶金比例与《考工记》记载吻合。

.公天下的政治局面A.更注重实用性B.抬升了科举考试的地位C.提高了国民素质D.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形成10.《宋史·职官志》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

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考试时间共90分钟,满分100分留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晰,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运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强调“统治者应以德裕民,明智驭民,才能据有天命,受享国祚。

”孔子提出“以人为本”,建立了仁学或儒学。

孟子在此基础上提出“民贵君轻”。

这说明A.民本思想源于西周B.民本思想内涵随时代不断丰富C.孔子否定周代民本D.儒学思想根源于周代民主政治2.新莽末年,刘秀雄踞一方却迟迟不愿称帝,后假借《河图赤伏符》,“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登基于“千秋亭”,建立东汉政权。

刘秀假借《河图赤伏符》登基,表明他A.旨在为“受命于天”制造舆论B.提倡阴阳家的思想学说C.意识到儒学独尊地位遭到动摇D.试图不断强化君主专制3.有位古代思想家针对“知先行后”的观点,提出“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行分作两事。

”这位思想家是A.朱熹B.陆九渊C.王阳明D.李贽4.据北魏农书《齐民要术》记载:“耕田的时机必需干湿得当,既不能太干燥,也不能太潮湿;耕田的深度也应依据实际状况而定。

……良田宜种晚,薄田宜种早;山田种强苗,以避风霜;泽田种弱苗,以求华实。

”这一记载体现A.重农抑商思想B.辩证法思想C.工商皆本思想D.经世致用思想5.北宋中期以来出现了一种特地以梅兰竹菊“四君子”为题材的文人画,墨竹墨梅还成为特地的画科。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1.1950年冬,中共陕西省岐山县委结合土改运动,在变工组的基础上,在邢家沟、鲁家庄、渠头等3个自然村建立了邢家沟邢克广、鲁家庄王琪、渠头王得本等3个常年互助组,并把邢克广互助组树立为一面旗帜向全县推广,使互助组迅速普及。

这反映了A.土地改革运动基本完成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C.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主流D.社会主义改造的尝试2. 与1964年相比,1979年四川钢产量由占全国的4.7%上升到占8.5%, 成品钢材量由5.3%上升到7.6%。

1980年,四川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22亿元,名列全国第一。

四川工业的大发展主要得益于A.城市现代化水平提高B.国企改革的全面展开C.国家工业布局的完善D.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3.1985年1月,中央出台《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取消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进一步放宽农村政策,放活农村金融,扩大城乡交流。

该政策的出台旨在A.进一步改革农村经济管理体制B.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缩小城乡间生活水平差距4.下表是1949——2008年中国签订的多边条约分类表。

由此可知,中国年份政治经济航运与海事国际邮政/通讯知识产权保护科教文卫人权劳工保护环境保护法律1949—197871430640011979—20084848352115292118309A.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积极参与全球治理C.构建了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D.坚决反对霸权主义5.古印度《摩奴法典》规定: “对于再生人之男,首先须与同种姓之女结婚。

”佛教文献在形容某一婆罗门血统的纯正时,常常使用“七世以来,父母真正”这一句惯用语。

这就是说,七代不发生混血被认为是“美德”。

这些规定及宣传旨在A.树立法律在社会治理中的权威B.维护高级种姓的特权地位C.以宗教手段逐步推进社会教化D.遏制不同种姓通婚的现象6.古代波斯帝国统治埃及时期的很多文献,是用埃及祭司体和世俗体、阿拉米语、希腊语、拉丁语、科普特语,以及阿拉伯语7种形式书写的,其中阿拉米语是当时通用语言,其他6种是当地族群用语。

2023-2024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023-2024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023-2024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1. 西方学者曾提出以城市、文字和冶金技术作为进入文明社会的判断标准。

我国考古学界结合诸多研究成果,提出新标准:“一是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二是社会分工,阶层分化,出现阶级;三是权力不断加强,出现王权和国家。

”此标准()①沿用了西方进入文明社会的判断标准②完全否定了西方学者传统的判断标准③为中华文明探源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④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原创性贡献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 下面西周制度示意图中,①②③应填写的分别是()A.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B.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C.分封制礼乐制宗法制D.礼乐制宗法制分封制3. 《尚书》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唐太宗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朱熹给《孟子》做注时写道“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

以上材料说明()A.“天人合一”思想古已有之B.“礼法并重”延续至今C.“以人为本”思想源远流长D.“尚贤任能”古今推崇4.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即按田亩数征税。

公元前538年,郑国子产以丘为单位按田亩征发军赋。

井田制破坏和新赋税的推行()A.源于社会经济获得长足发展B.标志着周朝制度陷入全面瓦解C.导致各诸侯国兼并战争不断D.表明以土地为标准的税制确立5. 秦朝时全国范围内的商业活动逐渐拉开帷幕,旧都市焕发新生机,云阳(今陕西淳化)等新都市发展起来。

推动上述新气象出现的因素有()①“工商食官”的原有格局被打破②贯通全国的交通网助力商品流通③中央统一铸币权,实行盐铁官营④统一度量衡为商业发展提供便利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6. 2013年,四川省成都市天回镇汉墓发现了扁鹊派的《五色脉脏论》等医书和刻有经络线的人体经穴俑。

此考古成果的独特价值在于()A.将文物和文献对照,可研究中医针灸的起源和发展B.发现扁鹊派的医学经典,能实证“四诊法”的疗效C.说明针灸建立在经络学说的基础上,治疗效果显著D.取代《神农本草经》成为中国古代首部药物学专著7. 南朝初期,位于亚洲东南部的林邑国在海上劫掠商使。

河南省新乡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测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河南省新乡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测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A.国际法迈出了其走向世界性 第一步B.土耳其成为一个近代民族国家
C.国际法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主要手段D.欧洲国家建立了近代外交制度
C.表明我国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D.推进了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11.古风时期(公元前8世纪至前6世纪),希腊城市的基本轮廓已具雏形,随着城市防御工事的扩展,一度作为居民最后的避难所的山巅城区,成为祭祀中心;广场成为城市最重要的地区,公共建筑物环绕其四周,居民区和商业活动区则位于其附近地区。这说明古希腊( )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前10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所示是浙江省博物馆馆藏的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方钵。该器物的简介为:“这是一只鬃毛倒竖的野猪,身上填满雨丝、水滴和植物纹。猪为水畜,此钵很可能是一件用于稻作祈雨巫术仪式的祭器。”据此可知,河姆渡遗址的先民( )
C.催生了18世纪欧美社会生活的新习惯D.是借助新航路探险传入了西亚
13.从格劳秀斯开始,几乎所有的国际法学者都把国际法主体锁定在欧洲国家这个范围——当时的国际法学术界普遍认为欧洲以外的民族和国家尚处在“野蛮状态”或“半野蛮状态”中。而1856年的巴黎会议却将土耳其加入欧洲国际法体系,此举使得( )
A.已经大量饲养了猪B.以种植稻和麦为生
C.定居生活得到发展D.借助陶器进行灌溉
2.汉承秦制,但汉代丞相一职的名称和职权却发生过多次变动(见如表)。据表可知,汉代( )
汉惠帝时期
不再设相国,改置左右丞相,名次以右丞相为先
汉武帝时期
增加大批侍从和随员,将听事地点从外朝迁移到内廷,内延确定之事交与丞相去办

吉林省长春市希望高中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吉林省长春市希望高中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吉林省长春市希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留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必需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晰,并将准考证号精确的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必需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需运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迹工整、笔迹清晰。

3.请依据题号依次在各题目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不准运用涂改液、刮纸刀。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商朝建立后,商王干脆限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

西周时,天子限制着王畿地区,其他地方分封给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的同姓贵族、功臣或旧贵族,让其在各地建立诸侯国。

这反映出西周A.社会形态发生变更B.国家政权趋于严密C.中心权力高度集中D.渐渐抛弃商朝制度2.战国时期,国君普遍采纳玺、符作为凭证,用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调遣军队,派遣使者,官吏任免以玺为凭,任命时发给,撤职时收回,军队调动都要用兵符。

战国时期玺符制度的推行A.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B.推动了行政权力的集中C.成为官僚政治的开端D.结束了封建割据的局面3.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多通过察举举荐或对策选用监察官。

西汉公孙弘在元光五年实行的策试中取得第一,后迁御史大夫。

北魏时期规定从对策高第者中选任御史。

隋唐至明清多留意选用进士作为监察官。

古代统治者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保障官僚队伍具有优秀政治品德B.丰富封建官僚队伍的从政经验C.确保监察队伍具备较高文化素养D.维护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权威4.自贞观十七年始,不管是官阶低于还是高于三品者均要加带“同中书门下三品”称号,方可参预政事堂会议。

唐高宗时,又规定外司四品以下的官员入相,统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名。

浙江省嘉兴市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浙江省嘉兴市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浙江省嘉兴市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说明:1.本试卷分试卷Ⅰ(选择题)和试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试卷Ⅰ的答案应填在答题卡上;试卷Ⅱ的答案应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答案做在试卷上无效。

试卷Ⅰ: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春秋后期,周景王的正妃生有两子:姬猛、姬匄。

景王死后,姬猛继位。

其庶长子姬朝杀害姬猛,独立为王,并号召鲁国、晋国等国“奖顺天法,无助狡猾”,实力强大的晋国攻打姬朝而拥立姬匄为王。

这说明当时A.诸侯尊崇大宗 B.兄终弟及成为继承原则C.霸权交替频繁 D.宗法制仍具较大影响力2.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曾多次出巡。

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从咸阳动身,沿驰道北上,越子午岭(今陕西延安)进入甘肃,在甘肃境内转为西南行,最终到达本次巡察的目的地(某郡)。

这个郡最有可能是A.陇西郡 B.渔阳郡C.南海郡 D.蜀郡3. 唐太宗贞观初年,分全国为关中、河南、河东等十道,由中心派出人员,任按察使,分区监察各地违法行为。

由职能、行政层级观之,唐代的“道”最接近于A.秦代的“道” B.西汉的“州”C.元代的“行省” D.明代的“厂卫”4.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曾说:“(唐)太宗鉴前世之弊,深抑宦官无得过四品。

明皇始随旧章,是崇是长,晚节令高力士(宦官)省决章奏,乃至进退将相,时与之议,自太子王公皆畏事之,宦官自此炽矣。

”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封建君主专制相对孱弱 B.内阁诸臣听命于司礼监C.唐初中枢体制渐被破坏 D.宦官专权因废相而出现5. 宋太宗进一步完善了“锁院制度”:大臣被任命为知贡举官后,须要马上入住贡院,与外界隔绝直至考试结束。

贡举官为皇帝临时任命,不设固定官员。

当时锁院制度完善的主要作用是A.杜绝了科举作弊的现象 B.增加了平民入仕的通道C.削减了国家养官的开支 D.维护了选官的公允公正6. 张养浩是元代闻名的政治家,曾任监察御史、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官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代中国中央官制的中枢机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四个时期。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时建立了“三公九卿制”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交付尚书省执行C.明太祖是废除了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D.清朝雍正帝设置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2.英国学者戴维·赫尔德说:“雅典民主的特别革新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其排他性之上。

”与这一说法不一致的是A.非常严格的公民资格的限定 B.是一种父权制民主,妇女没有政治权利C.雅典民主使所有公民具有同样的权利 D.雅典政治文化是成年男性文化3.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写道“人类在历史进程中自有许多机会——实际可说是无定数的机会”,英国在其崛起过程中利用的“无定数的机会”是A.新航路的开辟 B.光荣革命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4.国学大师文怀沙在接受记者的专访时,以“正、清、和”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A.正、清、和分别是道、墨、儒的精神内涵B.正、清、和分别是法、佛、道的精神内涵C.正、清、和分别是儒、道、佛的精神内涵D.正、清、和分别是法、道、儒的精神内涵5.东汉王充《论衡》:“天能谴告人君,则亦能故命圣君。

择才若尧舜,受以王命,委以王事,勿付与事,今则不然,生庸庸之君,失道废德,随谴告之,何天不惮劳也。

”对作者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 相信“天人合一”说B.宣传“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C. 宣传“君权神授”的思想D.反对“天人感应”说6.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促成元杂剧昌盛的直接原因是A.城市经济的繁荣发达B.蒙古贵族的欣赏口味C.知识分子地位的变化D.市民阶层的壮大7.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写道:“路德战胜了信神的奴役制,只是因为他用信仰的奴隶制代替了它。

”“信仰的奴隶制”是指A.人皆僧侣 B.因行称义 C.人皆上帝 D.理性至上8.中国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农业基础建设,兴建公共水利工程。

下列著名的水利工程与坎儿井有渊源关系的是A.都江堰 B.漕渠 C.白渠 D.龙首渠9. 据《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记载:鲁邦大旱,哀公谓孔子:“子不为我图之?”孔子答曰:“邦大旱,毋乃失诸刑与德乎?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这一观点的是A.孟子B•荀子 C.董仲舒 D.朱熹10. 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有“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

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称之为“信口雌黄”、“口中雌黄”。

这一现象说明A.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B.古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C.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D.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及文化的发展11. 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增置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前124年)开始创办太学,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

宣帝时,五经博士增至十二人。

弟子员也代有增加,到东汉质帝(公元146年)时,太学已多至三万人。

太学大量扩充的社会根源是A.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完善B.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C.儒家政治势力日益膨胀D.儒学教育取得发展进步12. “昼出耘天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里所反映的经济形式是A:刀耕火种 B.集体协作 C.小农经济 D.庄园经济13. 历史学者王家范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

”这里的“它”指的是A. 民营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个体手工业14.古罗马的《民法大全》规定:“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其体现的司法原则是A.没有证据不能定罪B.案件的裁决要有文字记录C. 维护共和制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5.智者学派是希腊社会发展,特别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在当时和后世都有相当影响。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对雅典民众的思想解放起了积极作用B.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C.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做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D.促进了希腊文化的发展16.苏格拉底曾说:“我认为,想要得到正确的判断,要根据知识,而不应根据多数。

”据此判断苏格拉底A.批判雅典民主制的弊端B.赞同知识为少数人掌握C.认为知识与美德都重要D.强调判断标准就是知识理解17.15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

从1500年至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宗教相关书籍下降为总数的27%。

对上述变化的最佳理解是A.学者推崇古典作用B.天主教地位有所下降C.人文主义精神昌盛D.中国印刷术引入欧洲18.德国学者迪特里希•施万尼茨在其著作中论述“文艺复兴的终结”时写道:“为什么130年之后,创造美的源泉就枯竭了呢?因为,一个意大利人(即哥伦布)和一个德意志人(即马丁•路德)把这一孔泉眼给堵上了。

”下列各项表述,能够反映作者观点的是A意大利的文艺创作遭到新航路开辟和宗教改革的扼杀B此二人是阻断意大利文艺复兴进程的罪人C意大利因此失去了进行文学和艺术创作的财源D此二人引导意大利的文艺创作走上邪路19一位学者认为唐宋时期江南曾经实施稻麦轮种制,并欲引用白居易任职苏州时写的诗句“去年到郡日,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日,稻花白霏霏”证明自己的说法。

关于这位学者的看法,以下说明较为合理的是A.诗里提到麦作、稻作,足以作为稻麦轮种的佐证B.诗中指出稻麦产于不同季节,足以说明轮种制C.诗中并未指明稻、麦产自同一块土地,不足为据D.诗歌是虚构的文学作品,不能作为史料来使用20.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

”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21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年—1716年),曾说:“根据中国人的看法,‘理’是有世以来循着一律性的动规一直不停地推动着‘天’的唯一之‘因’;……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说‘理’是最高神?”“总而言之,它可以被视作我们的‘造物主’。

”这说明A.宋明理学与欧洲理性主义无本质的差别B.欧洲启蒙运动吸收了中国文化的营养C. 莱布尼茨根本否定基督教,否定人文主义D.宋明理学本质上是一封建主义宗教神学22.古代有关“丧葬传统”的观点有:一、“丧礼,君与父母、妻、后子死,三年丧服……或以不丧之间,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二、“厚葬久丧,重为棺椁,多为衣衾,送死若徙,三年哭泣,扶后起,杖后行,耳无闻,目无见,此足以丧天下。

”据此判断以下符合材料的观点为A.两种观点分别为儒家和法家思想B.两种观点都反映的是下层民众的立场C.两种观点都主张厚葬久葬D.两种观点都着眼于“礼”的社会功能23.(2013浙江文综,14,4分)以下为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世官制④宗法制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24.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

”在这一“田制”下(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25.《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1.阅读周朝分封制规定的实力表格,从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A.分封制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进行的B.分封制调整了奴隶主贵族在财产和权力分配上的矛盾C.分封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进行D.通过分封制形成了“周天子—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等级序列2.易中天先生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写道:“作为集权主义者,尤其是那些倾向于专制和独裁的‘雄略之主’,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前朝的覆亡乃是因为过度的集权。

他们只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因此,他们吸取的教训,也只能是专制、专制、再专制,集权、集权、再集权。

”汉武帝、宋太祖、明成祖采取的相似措施是A.沿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B.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分割削弱相权C.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加强专制皇权D.通过刺史制和行省制,加强官僚队伍建设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50分。

)26.(节选)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75年北美爆发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西方民主政治开始在欧美大国确立。

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进行研究,先后写成《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

材料二……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资产阶级)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基督教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 (1)这一阶段前,西方已开始变革。

试列举14—16世纪意大利、16世纪德国和17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变革事件,并分别概括其历史意义。

(9分)(2)近年来,一些学者注重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角度研究历史。

参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五位一体”的思路概括这一阶段西方历史发展的特征。

(11分)27.(30分)消费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消费的内容、方式和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明末清初]朱柏庐《朱子家训》材料二:“(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材料三:“消费社会是指……生产和消费都超出了生存必需和生理需求的范围,消费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主导动力和目标的社会发展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