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新学案》2018-2019学年高中(人教版 广西自主)地理必修1课件:第1章 行星地球1.1
合集下载
《金版新学案》2018-2019学年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1课件:第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4
地 理 必修1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提示:材料中的雷击事件发生在地球的表层系统,具有自然属性,同时也
造成了财产损失,应当属于自然灾害。
地 理 必修1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新知全解· 合作探 究 自主学习· 能力测评
[自主学习] 1.概念 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________损失的自然事件。 2.分类 按其成因与发生过程可划分为________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海洋 灾害等。
新知全解· 合作探 究 自主学习· 能力测评
2.自然灾害的主要特征 特征 潜在性 含义 灾害发生之前都有长短不一的孕育期,用来积累或转换能量,以打破 原有平衡和稳定性 灾害出现之前常常没有可直接感受到的前兆或严格的规律可循,通常 不易被人们察觉和分辨
突发性
地 理 必修1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反思归纳] 1.自然灾害的分类 分类 地质地貌 灾害 种类 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
备注 在各种地质灾害中,地震造成的 生命和财产损失最为严重 在各种气象灾害中,干旱造成的 受灾面积最大
气象灾害 洪涝、干旱、暴雨、寒潮、台风 生物灾害 海洋灾害 虫灾、鼠灾 海啸、风暴潮
地 理 必修1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 理 必修1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新知全解· 合作探 究 自主学习· 能力测评
[活学巧用] 1.在下图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
地 理 必修1
《金版新学案》2018-2019学年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1课件: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2
风力作用 波浪作用 冰川作用
地 理 必修1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新知全解· 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能力测评
[温馨提示] 着地表形态。 答案: 风蚀柱 沙丘
五种地质作用长期而缓慢地进行着,在不断地改变
1.风化 海滩
沉积 角峰
2.(1)风力
沉积
(2)千沟万壑
三角洲
地 理 必修1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新知全解· 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能力测评
(2)常见的地表形态: 类型 流水作用 侵蚀地貌 沉积地貌
横断山地山高谷深、青藏高原的“水 大河中下游地区的冲积平原 拍云崖”、黄土高原的 ________ ________、风蚀蘑菇 海蚀崖 冰斗、________、“U”形谷 冰碛丘陵 和 ____________ 黄土高原的黄土、干旱地区的 ____________
地 理 必修1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新知全解· 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能力测评
第二节 第二课时
地球表面形态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地 理 必修1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新知全解· 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能力测评
课标要求 分析造成地表形态的外力因素
课标解读 结合实例, 了解外力作用地貌的类型发 育位置、形成与发展过程。
新知全解· 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能力测评
[合作探究 ] 1.读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探讨下列 问题。
地 理 必修1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新知全解· 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能力测评
(1)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河流的流向,并说明判断理由。 (2)图示河流弯曲,说明河流流水的________(蚀)作用强。 (3)请用符号“ ”标注水库坝址的合适位置在左图上,并说明理由。
《金版新学案》2018-2019高中(湘教版 广西自主)地理必修1课件: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
矿产 。 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有用矿物在自然界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就称为_____ 液态 和固态。 气态 、_____ (2)矿物的基本存在形式:_____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变换
栏目导引
2.岩石
岩石圈 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 (1)概念:岩石是_______
组成。 (2)岩石的分类: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变换 栏目导引
第二章
地壳的物质循环 1.地质循环
软流层 之间存在的大规模 (1)概念:指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岁月中,岩石圈和________
的物质循环。
地球内部 。 (2)能量:主要来自___________
(3)结果:一些地方岩石圈不断诞生,另一些地方岩石圈逐渐消亡,与之相伴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变换
栏目导引
(2)花岗岩、砂岩和石英岩分别属于 ( 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 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
解析:
第(1)题,煤、石油等存在于沉积岩中。第(2)题,花岗岩是岩浆在
地表以下冷凝形成的岩石,属岩浆岩;砂岩属沉积岩;石英岩是由砂岩变质形 成的,属变质岩。 答案: (1)C (2)D
变质岩 岩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变换
栏目导引
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技巧 一个箭头指向岩浆岩箭头方向“一进三出” 岩石类型 两个箭头指向沉积岩和变质岩箭头“两进两出” (1) 的判读 三个箭头指向岩浆箭头方向“三进一出” 指向岩浆岩的是冷却凝固作用 指向沉积岩的是外力作用 (2)地质作用的判读 指向变质岩的是变质作用 指向岩浆的是重熔再生作用
《金版新学案》2018-2019学年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1课件: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3
答案: 地高气压带
(1)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
地 理 必修1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变换
新知全解· 合作探 究 自主学习· 能力测评
三圈环流如下图:
地 理 必修1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变换
新知全解· 合作探 究 自主学习· 能力测评
(2)现实中的高空风除受气压梯度力影响外,还受地转偏向力作用,赤道吹 向两极的高空气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在 30° 纬度附近偏转成平行于等压线的西 风,从而不能继续向两极移动。 (3)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较高纬的气流形成西风,为暖气团;极地高气压带 流向低纬的气流形成极地东风由较高纬流向较低纬,为冷气团。暖轻的西风气 流爬升到冷重的极地东风气流之上,一起上升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近地面形 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4)见上图。
新知全解· 合作探 究 自主学习· 能力测评
知识点一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 [情境导入] 二战后期,日本法西斯接连败北。为了扭转战局,日本从 1944 年 11 月到 1945 年 3 月,利用 l 万多个气球,将 4.5 万个炸弹和燃烧弹飘送到美国,给美国 带来不少伤亡和麻烦,令美国民众惶恐不安。 思考探究:你知道日军的这些气球炸弹是如何不远万里来到美国的吗?
(1)三圈环流:①低纬环流;②中纬环流;________环流。 (2)七个气压带: ①动力因素:C—________(2 个)和 E—副极地低气压带(2 个)。 ②热力因素:A—________(1 个)和 G—极地高气压带(2 个)。 (3)六个风带: B—________;D—中纬西风带;F—极地东风带。以上风带南北半球各一 个。
[合作探究] 1.读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
《金版新学案》2018-2019学年高中(湘教版 广西自主)地理必修1课件: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1.3.2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栏目导引
1.“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 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 看客。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前后, 是观潮的最佳时节。 读右图完成(1)~(2)题。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栏目导引
(1)观潮最佳季节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________点附近( A.① C.③ B.② D.④ )
(4)速度: 公转位置 A点 B点 近日点 远日点 时间 ___ 1 月初 公转速度
快 最___ 慢 最___
7 月初 ___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栏目导引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栏目导引
1.黄赤交角的形成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栏目导引
2.黄赤交角的大小 黄赤交角是指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目前为 23.5° ,地轴与 黄道面之间约呈 66.5° 的夹角;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太 阳直射点能到达的最北、最南界线的纬度; 黄赤交角的度数= 90° -地轴与黄道面夹角的度数= 90° -极圈的纬度 数。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栏目导引
公转轨道图上二分二至日的判断方法 在高中阶段对公转轨道图进行了一定的简化,基本上左右两个被固定为 夏至日和冬至日这两天;上下两个被固定为春分日和秋分日这两天。因此判 断的时候可根据此特点进行判读。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栏目导引
(1)先确定出地球公转方向,如图甲(可根据地球自转、南北极指向等来确 定地球公转方向)。 (2)在图甲中,过球心做地轴的垂线,即赤道,如图乙。 (3)在图乙中做条直线连接 A、C 球心,如图丙。 (4)如果直线指向北半球(北回归线),为夏至日,图丙中的 A;如果直线 指向南半球(南回归线),为冬至日,图丙中的 C。 (5)再根据二至日的位置和公转方向,按春、夏、秋、冬的顺序确定 D 为 春分日,B 为秋分日。
《金版新学案》2018-2019学年高中(湘教版 广西自主)地理必修1课件: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1.4
莫霍面 以上的固体外壳。 ①范围:地球表面以下、a_________
17千米 ,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________ 33千米 ,海洋部分平 ②厚度___
硅铝层 ,密度相对小些,不连续 上层:________ ③分层 硅镁层 ,密度相对大些,连续 下层:________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栏目导引
分层
名称
主要成分 由以硅、 铝成分较多的花岗岩 类组成 镁、铁、钙、玄武岩类组成成 分增多
密度 小
分布 不连续分布; 在大洋底部非常 罕见,即使有也非常薄 连续分布; 大陆和大洋地壳中 都有分布
上层 硅铝层
下层 硅镁层
大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栏目导引
1.读地震波传播速度和地球结构图,完成(1)~(2)题。
水圈
生物圈
相互渗透、相互 地球表层生物及 占有大气圈的底 生物及其生存环 影响、相互联系 其生存环境的总 部、水圈的全部 境 称 和岩石圈的上部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栏目导引
2.2014 年 3 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 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据此完成(1)~(3)题。 (1)受冰岛的火山喷发活动影响较小的地球圈层是( A.大气圈 C.水圈 B.生物圈 D.地核 )
大于 甲波。 (2)速度:乙波的传播速度______ 不同 ;地震波经过不同介质的 (3)性质: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______
折射 现象。 界面 时,还会发生______ 反射 和______ ______
内部 的结构。 (4)应用:“透视”地球______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栏目导引
2.地球的内部圈层 (1)A:地壳。
17千米 ,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________ 33千米 ,海洋部分平 ②厚度___
硅铝层 ,密度相对小些,不连续 上层:________ ③分层 硅镁层 ,密度相对大些,连续 下层:________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栏目导引
分层
名称
主要成分 由以硅、 铝成分较多的花岗岩 类组成 镁、铁、钙、玄武岩类组成成 分增多
密度 小
分布 不连续分布; 在大洋底部非常 罕见,即使有也非常薄 连续分布; 大陆和大洋地壳中 都有分布
上层 硅铝层
下层 硅镁层
大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栏目导引
1.读地震波传播速度和地球结构图,完成(1)~(2)题。
水圈
生物圈
相互渗透、相互 地球表层生物及 占有大气圈的底 生物及其生存环 影响、相互联系 其生存环境的总 部、水圈的全部 境 称 和岩石圈的上部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栏目导引
2.2014 年 3 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 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据此完成(1)~(3)题。 (1)受冰岛的火山喷发活动影响较小的地球圈层是( A.大气圈 C.水圈 B.生物圈 D.地核 )
大于 甲波。 (2)速度:乙波的传播速度______ 不同 ;地震波经过不同介质的 (3)性质: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______
折射 现象。 界面 时,还会发生______ 反射 和______ ______
内部 的结构。 (4)应用:“透视”地球______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栏目导引
2.地球的内部圈层 (1)A:地壳。
《金版新学案》2018-2019学年高中(人教版 广西自主)地理必修1课件:第1章 行星地球1.3.2
第一章
行星地球
栏目导引
(1)一定时:即确定计算时可作为条件用的已知地方时,光照图中,特殊经线 的地方时的确定。以上图为例: ①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 12 时,如 ND。 ②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 24 时或零时,如 NB。 ③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 6 时,如 NC。 ④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 18 时,如 NA。
第一章
行星地球
栏目导引
产生时差 1.地方时 (1)产生。 同一纬线, 东边比 地球自 同一时刻,不同 东边比西边 西边的 西向东 ⇒ ⇒ ⇒ 经度的地方具 的地点先 地点时 自转 有不同的地方时 看到日出 间要早
地方时相差__ 1 小时 经度每隔 15° (2)规律 4 分钟 地方时相差__ 经度每隔 1°
第一章
行星地球
栏目导引
(3)确定日期。 主要有四种情况,如下图所示:
第一章
行星地球
栏目导引
1.昼夜现象与昼夜交替现象是同一概念 地球不透明,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形成昼夜现象,不论地球是否运动, 该现象都会存在。而昼夜交替现象则是在地球运动起来后产生的,是地球上昼夜 现象的变化。 2.地球不自转则无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自转使昼夜交替的周期为 1 个太阳日, 即 24 小时, 但如果地球不自转只 公转,地球上同样存在昼夜交替现象,只是交替周期变成了 1 年。
第一章
行星地球
栏目导引
2.在下面四幅图的 A、B、C、D 四点中,处于黎明的是________,处于黄 昏的是________。
第一章
行星地球
栏目导引
解析:
晨昏线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其中从昼半球到夜半球的
界线为昏线,处在昏线上的点,将从白天进入黑夜,为黄昏;从夜半球到昼 半球的界线为晨线,处在晨线上的点,将从黑夜进入白天,为黎明。因此, 判断黎明、黄昏的方法是:先确定地球自转方向,然后判断随着地球的自转, 该点将进入昼半球还是夜半球。 答案: ACD B
《金版新学案》2018-2019学年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1课件:第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章末高效整合
地 理 必修1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知识构建 专题整合 章末过关检测
(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 影响因素。 (2)当地菜农在寒潮到来之前, 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 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解析: 第(1)题,等值线分布特征从数值大小、数值变化、弯曲状况及延
地 理 必修1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知识构建 专题整合 章末过关检测
3.解决能源问题的措施:解决中国能源紧张问题应立足国内,把节约能源 放在第一位, 逐步建立一个节能的社会, 实行“节能优先、 结构多元、 环境友好” 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具体措施有:(1)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 开发利用的效率,降低能源需求;(2)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3)加强国 内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与调配工作,采取措施保证煤炭的安全生产; (4)开发清洁煤技术,支持煤化学工业发展,发挥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 (5)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积极对话和合作,保证境外稳定可靠的油气供应。
地 理 必修1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知识构建 专题整合 章末过关检测
[专题专练] 2.图甲为 1990 年和 2006 年我国原油进口来源地结构图,图乙为 2006 年 各地区原油生产、原油加工和乙烯生产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读图,回答下列问 题。
地 理 必修1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知识构建 专题整合 章末过关检测
(1)图甲所列国家中,与 1990 年相比,2006 年新增的石油进口国中比重最 大的三个国家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为保障我国石油供应安全,应采取哪些措施? 国外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内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图乙,原油生产比重明显大于原油加工比重的地区有 ________,东北 地区、华北地区原油加工比重大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华东地区原油加工、 乙烯生产比重大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 (4) 石 化 工 业 园 是 由 石 油 化 学 工 业 企 业 集 聚 而 形 成 的 , 其 主 要 优 点 有 ________和________。
《金版新学案》2018-2019学年高中(湘教版 广西自主)地理必修1课件: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1.2
高能粒子 喷发等方式放出辐射能。 射电 爆发和___________ (4)耀斑以______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栏目导引
1.太阳的外部结构(太阳的大气层) 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三层。
第一章
宇球的影响 活动类型 所处位置 概念 成因 特点 对地球影响 ①影响地球气候变化, 激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栏目导引
答案:
(1)C
(2)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了我国东部地区南北热量差异,即热量南 多北少。从而使耕作制度从南向北由一年三熟变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东 北地区北部仅为一年一熟。 (3)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太阳灶、温室大棚等。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栏目导引
太阳活动与地球 太阳大气 光球层 色球层 内 太阳活动 对地球的影响 周期 其他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栏目导引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栏目导引
【课标要求】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与地球 1.太阳辐射
电磁波 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太阳以_________ 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在
紫外光 三部分。太阳辐射能主 可见光 、红外光和_________ 0.15~4 微米,分为_________ _________ 可见光 波段,约占总能量的 50%。 要集中在_________
黑子 _____ 耀斑 、 _____ 日珥 _____
气候 ,使降水年际变 影响_____
化与太阳活动呈相关性;
都是 太阳活动 大约 强弱的主 以 要标志是
电离层 ,影响短波通 扰乱_______
信;
外
《金版新学案》2018-2019学年高中(湘教版 广西自主)地理必修1课件:第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3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栏目导引
多用性
大部分自然资源都具有多种功 河流既有发电、灌溉功能, 能和用途 人类通过生产活动,把自然资 源加工成有价值的物质财富 又有航运、旅游的用途 所有自然资源
综合利用
社会性
充分利用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栏目导引
理解自然资源概念的方法 (1)凡是自然资源都必须同时具有自然属性 (人类直接从自然 环境中获取的物质和能量)和经济属性(能够用于生产和生活)。 (2)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既是同一事物,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自然环境是指 人类周围客观存在的事物, 而自然资源则是从能否用于生产、 生活的角度去理解, 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陆地自然资源是陆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3)自然资源包括能源资源(能够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动力的自然资源)。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栏目导引
1.下列属于图中 B 所示的是( A.铜矿、焦炭 C.化肥、大米
) B.雷电、沙漠 D.森林、海盐
解析:
图中B表示自然资源,其同时具备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焦炭、
化肥、大米不具备自然属性,雷电、沙漠不具备经济属性,故不属于自然资源。 答案: D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栏目导引
自然资源的属性 不同的自然资源具有的属性不同,其开发利用的要求也不同,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属性 有限 性 含义 举例 开发利用要求
绝对数量将随人类的开发 各种矿产资源 相对人类 利用不断减少 珍惜、节约、合 需求不足 资源的再生、更新、循环 生物、土地、水、 理利用 总有一定周期 气候资源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栏目导引
《金版新学案》2018-2019年高中(人教版 广西自主)地理必修1课件:第5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5.1
第五章
生物循环
光合 化学能 太阳能――→ 作用 分解 热能 ――→ 呼吸
岩石圈物质循环 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 重力能 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 源;②改变了地表形态, 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 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 层之间的物质变换、能 量传输
栏目导引
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 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 量的流动、转化;②联 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 机界和无机界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栏目导引
1.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 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三大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 环)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整体发展变化。具体分析如 下: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反映的主要物质循环是( A.大气环流 C.生物循环 B.水循环 D.岩石圈物质循环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栏目导引
解析:
第(1)题,从诗句反映的含义看,它体现了生物与环境间的物质
循环过程。第(2)题,“百川东到海”指的是水循环的“径流”这一环节。 答案: (1)A (2)B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栏目导引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栏目导引
1.自然地理环境组成的要素: 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生物循环、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大气循环。 3.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1)改变大气成分,改造大气圈。 (2)改善陆地水分状况。 (3)改造岩石圈,促进土壤形成。
栏目导引
生物循环
光合 化学能 太阳能――→ 作用 分解 热能 ――→ 呼吸
岩石圈物质循环 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 重力能 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 源;②改变了地表形态, 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 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 层之间的物质变换、能 量传输
栏目导引
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 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 量的流动、转化;②联 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 机界和无机界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栏目导引
1.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 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三大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 环)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整体发展变化。具体分析如 下: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反映的主要物质循环是( A.大气环流 C.生物循环 B.水循环 D.岩石圈物质循环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栏目导引
解析:
第(1)题,从诗句反映的含义看,它体现了生物与环境间的物质
循环过程。第(2)题,“百川东到海”指的是水循环的“径流”这一环节。 答案: (1)A (2)B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栏目导引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栏目导引
1.自然地理环境组成的要素: 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生物循环、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大气循环。 3.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1)改变大气成分,改造大气圈。 (2)改善陆地水分状况。 (3)改造岩石圈,促进土壤形成。
栏目导引
《金版新学案》2018-2019学年高中(湘教版 广西自主)地理必修1课件: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1.3.1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栏目导引
2.假如地球不自转,是否还会有昼夜交替 如果地球不自转,只有公转存在,地球上的昼夜交替也会存在,只不过 周期变为 1 年。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栏目导引
2.在下面四幅图的 A、B、 C、 D 四点中,处于黎明的是________,处 于黄昏的是________。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1)题,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在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
在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第(2)题,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因此日月 星辰就出现了东升西落的现象。第(3)题,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需 24 小时,即一个太阳日。
答案:
(1)C
(2)A
(3)D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栏目导引
昼夜交替 1.昼夜的成因 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昼夜的分界线 晨昏判定:随地球自转,由夜进入昼的分界线是 2. 线 ______ 晨线 ;由昼进入夜的分界线是______ 昏线 相反 自东向西 ,与地球自转方向______ 移动方向:为_________
答案:
ACD
B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栏目导引
地方时的差异 1.时区和区时
> 0° 昼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_____ <0° 3.昼夜的表示夜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_____ 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0°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栏目导引
4.交替原因
自转 。 地球不停地_____
5.周期
24小时 。 _________
6.意义 (1)昼夜交替周期不长,使地表增热和冷却不致过分剧烈,保证了地球上 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相同 。 角速度: ________ 15 °/小时,除极点外,全球各地角速度______ 两极 递减(赤道上线速度大约是南、北纬度 60° 赤道 向 ______ 线速度:自 ______ 的
《金版新学案》2018-2019学年高中(湘教版 广西自主)地理必修1课件: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1.1
自然 天体和人造天体,自然天体又有恒星、星云、行星、 ②类型分为:______
卫星、流星体、彗星、行星际物质等。
水星 ,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 ______ 月球 。 ③距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______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栏目导引
(2)天体系统。
万有引力 和天体的 __________ 永恒运动 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 ①概念:__________
级天体系统是 a ③由 b 系统示意图可知,地球所处的宇 宙环境是安全的 A.①② C.①③ ④北极星与 c 是同一恒星系统 B.③④ D.②④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栏目导引
(2)关于 b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心天体是地球 B.哈雷彗星处在 b 系统
)
C.狮子座流星雨现象不会在 b 系统出现 D. b 系统中除 c 星球外还有存在生命的恒星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栏目导引
总星系、可见宇宙、宇宙 迄今为止,人类探索宇宙的能力仍然十分有限,从这种意义上说,总星 系就是天文学家所说的可见宇宙,仅是宇宙的一部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栏目导引
1.读右图,回答 (1)~ (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②水星所在的最低一
① d 是人类已知的宇宙部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栏目导引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栏目导引
2.天体系统 (1)层次: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具体如下图所示。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栏目导引
(2)天体系统的判断方法: 天体之间要构成天体系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即“二要”:一要 相互吸引,二要相互绕转。只吸引不绕转不能构成天体系统。例如,月球绕 地球运转,形成地月系,而北斗七星各恒星之间没有相互绕转关系,就不能 形成天体系统。
《金版新学案》2018-2019学年高中(湘教版 广西自主)地理必修1课件:第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2
栏目导引
【知识拓展】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1)自然原因:目前全球气候正处于温暖期。海水温度变化、荒漠化、太阳活 动、火山爆发等也影响到气温的变化。 (2)人为原因:表现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氟利昂等 )的排 放、城市化、砍伐森林等。其中,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是目前全球气候变暖 的首要原因。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栏目导引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栏目导引
【课标要求】
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
1.概念
气候改变 ,是以某些 气候变化是指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的 __________
与平均天气状况有关的特征的变化来度量的。 2.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康造成危害。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栏目导引
1.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对海平面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冰川融化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其结果如下 图所示: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栏目导引
(2)对资源及自然灾害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会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可能使蒸发量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 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发生的次数,导致洪涝、干旱灾害发生 的频次和强度增加,以及使地表径流发生变化。 (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但整体而言害大于 利,具体表现如下图所示:
答案:
D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栏目导引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资源条件 的变化。 (1)全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_________ 自然灾害 。 (2)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__________ 生态系统 的改变。 (3)全球气候变化还将导致原有__________ 生产领域 的影响更为显著。 (4)全球气候变化对主要__________ 极端天气 和__________ 气候事件 ,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对人体健 (5)气候变化通过__________
《金版新学案》2018-2019学年高中(湘教版 广西自主)地理必修1课件:第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4
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栏目导引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栏目导引
【课标要求】
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危害
1.概况 (1)自然灾害的概念、分类(了解)。
复杂性 、________ 周期性 、________ 多因性 、________ 群发性 、________ 潜在性 。 突发性 、________ (2)特征:________ 一定程度 上可以改变自然灾害的__________ 影响范围 、 发生频率 、__________ (3)人类活动在__________ 危害程度 ;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自然灾害的发生。 __________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栏目导引
3.淮河洪灾分析
时空分布不均匀 降水: _______________ 流水不畅 弯曲狭窄 、___________ 小 ,尤其中游河段___________ 流域比降___ 黄河夺淮淤塞了中下游河道,使淮河失去入海口,加重了水患 围垦湖沼 ,使淮河流域湖泊与河流的______ 调蓄 能力大幅度下降 人们___________
明确“自然”事件“只有对人类活动造成损失”才能成为自然灾
害是解答第(1)题的关键;正确理解“飞蝗蔽日,食禾至尽”就是发生蝗灾,导 致粮食绝产是解答第(2)题的关键。 答案: (1)B (2)B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栏目导引
洪水
雨涝
中国的洪涝灾害 1.中国的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包括_____和_____两大类型。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栏目导引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栏目导引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栏目导引
【课标要求】
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危害
1.概况 (1)自然灾害的概念、分类(了解)。
复杂性 、________ 周期性 、________ 多因性 、________ 群发性 、________ 潜在性 。 突发性 、________ (2)特征:________ 一定程度 上可以改变自然灾害的__________ 影响范围 、 发生频率 、__________ (3)人类活动在__________ 危害程度 ;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自然灾害的发生。 __________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栏目导引
3.淮河洪灾分析
时空分布不均匀 降水: _______________ 流水不畅 弯曲狭窄 、___________ 小 ,尤其中游河段___________ 流域比降___ 黄河夺淮淤塞了中下游河道,使淮河失去入海口,加重了水患 围垦湖沼 ,使淮河流域湖泊与河流的______ 调蓄 能力大幅度下降 人们___________
明确“自然”事件“只有对人类活动造成损失”才能成为自然灾
害是解答第(1)题的关键;正确理解“飞蝗蔽日,食禾至尽”就是发生蝗灾,导 致粮食绝产是解答第(2)题的关键。 答案: (1)B (2)B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栏目导引
洪水
雨涝
中国的洪涝灾害 1.中国的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包括_____和_____两大类型。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栏目导引
《金版新学案》2018-2019高中湘教版 广西自主)地理必修1课件: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1
实例
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安第斯山脉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变换
栏目导引
太阳能 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_______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 ________、岩浆活动、地震等 造成地壳表层物质的破坏 ____、 搬运和堆积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变换
栏目导引
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岩石圈 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如下图中 A 为 (1)板块名称:地球表层的________ 欧亚板块 、 印度洋板块 、 非洲板块 、 __________ B 为太平洋板块、 C 为_____________ D 为美洲板块、 E 为_________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变换
栏目导引
1.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表 现 形 式
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岩层发生了水平位移和弯 地 水平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 曲变形;形成了断裂带和 壳 运动 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褶皱山脉及谷地 运 垂直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 岩层隆起和凹陷;地势的 动 运动 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起伏和海陆变迁 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 变质作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生质变 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 岩浆活动 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 地表 地表下岩层的断裂、错动, 造成地壳的断裂和错动, 地震 引起震动 引起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
栏目导引
(2)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 (
A.东非大裂谷 C.阿尔卑斯山脉 解析: B.日本列岛 D.落基山脉
)
第(1)题,图示板块边界为高大的褶皱山脉,且两侧板块位置大致
相当,据此可以确定为两个大陆板块相撞而形成的。第(2)题,B、D两项的地貌 单元是由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__
《金版新学案》2018-2019学年高中(人教版 )地理必修1课件:第5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5.2
2.(1)太阳辐射 东西
(2)热量 南北
(3)纬度变化 3.(1)海陆分布 (2)水分 (3)草
(4)整个大陆
原带
(4)中纬度
地 理 必修1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新知全解· 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能力测评
[合作探究 ] 1.读中国北部地区略图,回答问题。
地 理 必修1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新知全解· 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能力测评
(1)写出自然带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带,B____________带,C____________带。 (2)这种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体现了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受 ______________条件影响大。从全球来看,这种地带性特征在 ______________纬度地区表现得特别明显。 答案: 度地带) (1)温带落叶阔叶林 中 温带草原 温带荒漠 (2)干湿度地带(经
地 理 必修1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新知全解· 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能力测评
新知全解·合作探究
地 理 必修1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新知全解· 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能力测评
知识点一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情境导入] 边 词 张敬忠 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思考探究:诗中描述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反映了哪种地域分异规 律?
地 理 必修1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新知全解· 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能力测评
(2)陆地自然带的形成:
地 理 必修1
第五章
《金版新学案》2018-2019学年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1课件: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新知全解· 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能力测评
[自主学习] 1.矿物 (1)概念:具有确定________、物理属性的单质或者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 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气态:天然气 (2)存在形式液态: 固态:石英
、天然汞
(3)分类:金属矿物和________矿物。
地 理 必修1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新知全解· 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能力测评
分类
形成 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 下,被风化成碎屑物
特点
常见岩石
有用成分举例 石灰岩是建筑材料
沉积岩
质,再经风、流水等搬 运后沉积起来,经过压 紧固结作用而形成的 岩石
具层理构 石灰岩、 页 和化工原料,钾盐是 造,常含 岩、砂岩、 化工原料;煤、石油 有化石 砾岩 是当前世界最重要 的能源
地 理 必修1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新知全解· 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能力测评
[学法点击 ] 图示法理解矿物、矿产、矿石、岩石之间的关系
地 理 必修1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新知全解· 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能力测评
[活学巧用 ] 1.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可能贮藏有不同的矿产资源。据此,回答 (1)~(2)题。 (1)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 ( A.侵入岩 C.沉积岩 )
地 理 必修1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新知全解· 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能力测评
答案:
(1)沉积 岩浆
(2)玄武岩标注在岩浆岩出露处,花岗岩标注在地壳内部岩浆岩中。玄武岩 属岩浆岩中的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花岗岩属侵入岩,是岩 浆在地壳内部冷却凝固而成。 (3)玄武岩 玄武岩属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后,岩浆中的挥发性气体逸出, 留下气孔。 (4)变质 (5)A A
《金版新学案》2018-2019年高中(湘教版 广西自主)地理必修1课件:第3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1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栏目导引
(1)请按地理事象的发展过程将四幅景观图排序( A.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② B.①④②③ D.②①③④ ( )
)
(2)导致该区域环境变迁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气候干旱 C.植被覆盖率低
B.地形崎岖 D.人口的迅速增长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栏目导引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栏目导引
(4)箭头⑤⑥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人类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 反作用,有的是良性的,将使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有的是恶性的,会产生影响 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栏目导引
2. 阅读某区域环境变迁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代,⑤为新生代;恐龙灭绝为中生代末期,无脊椎动物大量出现于古生代,鱼类 和两栖类动物出现于古生代后期。
答案:
A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栏目导引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自然,使其更适合人类的生存,并且能够有意识 地提高这种适应和改造能力,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地理要素的最显著特点。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栏目导引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栏目导引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栏目导引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化学演化 过程; 在生命出现以前, 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___________ 在生命出现以后, 生物演化 ,则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 有机进化即___________
金版新学案高中人教版广西自主地理必修1课件第1章行星地球133
第3课时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 更替(gēngtì)和五带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页,共63页。
栏目导引
课标要求
目标分解
1.能够根据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 布图,分析并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及纬
意义。
度变化。
2.了解四季的形成和五带的划分。
答案: (1)D (2)B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三十页,共63页。
栏目导引
四季更替和五带 1.四季更替 (1)成因。
同纬度地区昼夜
长短的时间变化 同纬度地区正午太
⇒
太阳辐射的 时间变化
⇒
四季更替
阳高度的时间变化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三十一页,共63页。
栏目导引
(2)划分。
类型
春
天文四 过渡季节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三十三页,共63页。
栏目导引
1.四季更替
(1)天文四季(以北半球为例)。
含义
西方的划分 我国的划分
天春
冬季与夏季的过渡季节
春分→夏至 立春→立夏
文 夏 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夏至→秋分 立夏→立秋
四秋
夏季与冬季的过渡季节
秋分→冬至 立秋→立冬
季 冬 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 冬至→春分 立冬→立春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二页,共63页。
栏目导引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三页,共63页。
栏目导引
1.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四季更替和五带。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1)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90°-直射点与所求地点的纬度间隔。 (3)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达一 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 球达最小值。 (4)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有两次太阳直射,两次最大值。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页,共63页。
栏目导引
课标要求
目标分解
1.能够根据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 布图,分析并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及纬
意义。
度变化。
2.了解四季的形成和五带的划分。
答案: (1)D (2)B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三十页,共63页。
栏目导引
四季更替和五带 1.四季更替 (1)成因。
同纬度地区昼夜
长短的时间变化 同纬度地区正午太
⇒
太阳辐射的 时间变化
⇒
四季更替
阳高度的时间变化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三十一页,共63页。
栏目导引
(2)划分。
类型
春
天文四 过渡季节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三十三页,共63页。
栏目导引
1.四季更替
(1)天文四季(以北半球为例)。
含义
西方的划分 我国的划分
天春
冬季与夏季的过渡季节
春分→夏至 立春→立夏
文 夏 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夏至→秋分 立夏→立秋
四秋
夏季与冬季的过渡季节
秋分→冬至 立秋→立冬
季 冬 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 冬至→春分 立冬→立春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二页,共63页。
栏目导引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三页,共63页。
栏目导引
1.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四季更替和五带。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1)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90°-直射点与所求地点的纬度间隔。 (3)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达一 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 球达最小值。 (4)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有两次太阳直射,两次最大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行星地球
栏目导引
1.图解流星体、流星现象、陨星的区别第一章行星地球
栏目导引
2.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
第一章
行星地球
栏目导引
1.读天体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章
行星地球
栏目导引
(1)图中天体形成天体系统的原因是 ________、 ________。 (2)图中天体系统共有 ________级,其中比太阳所在天体系统高一级的 是 ________和 ________。 (3)哈雷彗星所属天体系统是 ________图。
第一章 行星地球 栏目导引
第一章
行星地球
栏目导引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宇宙 (1)概念: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总称,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组成的,是 在不断运动变化的。 (2)特点:物质性、________ 运动性 。
第一章
行星地球
栏目导引
2.天体
物质 的存在形式。 (1)概念:宇宙间 ______ 卫星 。 星云 、恒星、行星、 ______ 流星 、彗星、 ______ (2)常见类型: ______
第一章
行星地球
栏目导引
低 (小) 银河系与 河外星系 高 (大) 总星系 河外星系 银河系
由太阳和千千万万 颗恒星组成的恒星 集团 与银河系相类似的 天体系统
太阳系与银河系 中心的距离大约 为 3 万光年 很大
银河系和大约 10 半径为 150 亿~ 200 亿光年 (另一说法为 亿个河外星系 140 亿光年左右)
质量小,体 主要是冰 积大 物质
第一章
行星地球
栏目导引
2.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 层次 天体系统 低 (小) 地月系 组成 距离
地球是中心天体,月球是唯一的天然 地月平均距离为 卫星 38.4 万千米
太阳是中心天体, 成员有行星、 卫星、 高 (大) 太阳系 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 日地平均距离为 1.5 (即行星与行星之间的稀薄气体和尘 埃 )等 亿千米
第一章
行星地球
栏目导引
解析: 解题时可依据图中提示的天体系统和常见天体来判断图中①~ ④的天体系统名称:① 是总星系;②是银河系;③是太阳系;④是地月系。 然后可依次解答各题。
答案:
(2)四
(1)相互吸引
银河系
相互绕转
(3)③
河外星系
第一章
行星地球
栏目导引
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第一章
行星地球
栏目导引
第一章
行星地球
栏目导引
1.常见天体的主要特点 天体 星云 观察特征 轮廓模糊 体积和质量 组成物质 能否发光 气体和尘 云雾状 比恒星大 否 埃 球状 球状 大 比恒星小 很小 主要是 氢、氦 岩石等 岩石等 能 否 与大气摩 擦发光 否 形状
恒星 明亮、闪烁 行星 有明显移动
一闪即逝的 球状、 流星 光迹 块状 彗星 拖着长尾 云雾状
(3)分类。
距日远近 、质量、体积等。 ①依据: __________
第一章
行星地球
栏目导引
质量 、 ______ 体积 、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特点并 2. 表现:地球的 ______
不特殊。
第一章
行星地球
栏目导引
地球的普通性 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主要原因在于它与其他行星具有很大的相似 性。具体表现为: (1)都是本身不发光、不透明的近似球状的天体。
第一章
行星地球
栏目导引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章
行星地球
栏目导引
课标要求
目标分解
1.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 1.结合图片,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理
境。
解不同级别天体系统的关系。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 2.能够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
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
特殊的行星。
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
第一章
行星地球
栏目导引
(2)运动特征方面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等特征。
(3)在质量、体积、密度、自转和公转周期、平均密度等结构特征方面 与其相邻的行星相似。
第一章
行星地球
栏目导引
图示法记忆八大行星的特征
第一章
行星地球
栏目导引
2.(2016· 武汉高一检测 )右图中的 “ 蓝月亮 ” 为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出 的银河系中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天体, 据推测它本身不发光, 但该天体 上光照良好。据此回答 (1)~ (2)题。 (1)“蓝月亮”应属于 ( A.行星 C.卫星 ) B.恒星 D.彗星 )
1.太阳系八大行星
地球 、 (1)名称: 图中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 a 水星、 b 金星、 c______
火星 、 e 木星、f______ 土星 、 g 天王星、 h________ 海王星 。 d______ 同向 性、共面性、 ______ 近圆 性。 (2)运动特征: ______
命存在的条件。
第一章
行星地球
栏目导引
第一章
行星地球
栏目导引
1.宇宙的基本特点: 物质性、运动性。 2.“四要”记忆天体系统的判断: 一要由多个天体组成,单个天体不可能组成天体系统; 二要天体之间的位置相互靠近; 三要天体之间相互吸引; 四要天体之间相互绕转。
第一章
行星地球
栏目导引
3.小行星带的位置: “火木相遇要燃烧,中间加道防火墙”,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4.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地球自身是关键,外部环境也安全。 日地距离正合适,温度条件恰适宜。 自转周期不太长,白天增温夜晚降。 体积质量也适中,吸引保存大气层。 行星公转方向同,轨道平面基本同。 互不干扰各自行,生命演化永不停。
星云 。 (3)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恒星和 ______
第一章
行星地球
栏目导引
3.天体系统
相互绕转 形成的系统。 相互吸引 、 __________ (1)概念:运动中的天体 __________
地月系 ________ 太阳系 ________ 银河系 ________ 其他行星系 (2)级别: 总星系 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第一章
行星地球
栏目导引
1.恒星的位置是恒定不变的 恒星也在运动,它们的位置在不断变化,这叫恒星的自行。恒星的运动 速度很快, 只是由于离地球太远, 人们在短促的一生中不易觉察恒星位置的 变化,因而称其为恒星。 2.光年是时间计量单位 光年是计量天体间距离的单位。光的速度为每秒 30 万千米,光在一年 中走过的距离约为 94 605 亿千米,叫做 1 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