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 血红蛋白和血型的测定
血液检查实验报告
血液检查实验报告篇一:血型测定实验报告血型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学习ABO型血的鉴定原理和方法。
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了解抗原抗体反应。
二、实验原理:血型就是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
在ABO血型系统中,红细胞膜上抗原分A和B两种抗原,而血清抗体分抗A 和抗B两种抗体。
A抗原加抗A抗体或B抗原加抗B抗体,则产生凝集现象。
血型鉴定是将受试者的红细胞加入标准A 型血清(含有抗B抗体)与标准B型血清(含有抗A抗体)中,观察有无凝集现象,从而测知受试者红细胞膜上有无A 或/和B抗原。
在ABO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含A、B抗原而分为A、B、AB、O四型。
(见表4-3-1-1)三消毒采血针;载玻片;消毒棉签;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75%乙醇;受检者血液四、实验步骤(1)取双凹玻片一块,用干净纱布轻拭使之洁净,在玻片两端用腊笔标明A及B,并分别各滴入A及B标准血清一滴。
(2)细胞悬液制备从指尖或耳垂取血一滴,加入含1ml 生理盐水的小试管内,混匀,即得约5%红细胞悬液。
采血时应注意先用75%酒精消毒指尖或耳垂。
(3)用滴管吸取红细胞悬液,分别各滴一滴于玻片两端的血清上,注意勿使滴管与血清相接触。
(4)竹签两头分别混合,搅匀。
(5) 10~30min后观察结果。
如有凝集反应可见到呈红色点状或小片状凝集块浮起。
先用肉眼看有无凝集现象,肉眼不易分辨时,则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如有凝集反应,可见红细胞聚集成团。
(6)判断血型根据被试者红细胞是否被A,B型标准血清所凝集,判断其血型。
五、实验结果:我们组本次实验中,载玻片1左边为抗B型定型试剂,呈淡红色,未发生凝聚;右边为抗A型定型试剂,血液在试剂中凝结,试剂较清亮。
该受试者1血型为A。
载玻片2左右边的试剂内的血液皆不出现凝结现象,受试者2为O型血。
六、实验讨论:1.实验中要分清牙签,不要用一牙签一端同时在抗A血清和抗B血清中搅拌,以免造成抗体试剂不纯。
2.实验中我们组发现15分钟后没有出现血凝现象,可用牙签轻轻搅拌一会儿,有些载玻片上就不现了血块,但有些经搅拌后仍不出现血凝现象,表示确实不含相应的抗原。
实验七ABO血型鉴定
实验七、ABO血型鉴定一、实验原理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的抗原(凝集原)类型,常用血型系统有ABO系统、Rh系统。
血清中存在能与红细胞膜上相应抗原发生反应的抗体,称为凝集素。
ABO血型鉴定原理是血清中抗体(或凝集素)与红细胞的相应抗原起反应,产生凝集反应,而后发生血溶现象。
各种血型抗原与抗体分布:血型红细胞抗原(凝集原)血浆中抗体(凝集素)A A 抗BB B 抗AAB AB 无O 无抗A、抗B二、实验步骤1、双凹载玻片加两种血清:黄色抗B;蓝色抗A;2、消毒、采血(灭菌牙签);3、静置10分钟,观察。
三、实验结果ABO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表面有无特异性抗原(凝集原)A和B来划分的血液类型系统。
根据凝集原A、B的分布把血液分为A、B、AB、0四型。
红细胞上只有凝集原A的为A 型血,其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红细胞上只有凝集原B的为B型血,其血清中有抗A的凝集素;红细胞上A、B两种凝集原都有的为AB型血,其血清中无抗A、抗B凝集素;红细胞上A、B两种凝集原皆无者为O型,其血清中抗A、抗B凝集素皆有。
具有凝集原A的红细胞可被抗A凝集素凝集;抗B凝集素可使含凝集原B的红细胞发生凝集。
如上表所示,当与抗A试剂反应为阳性,与抗B反应为阴性时,血型为A;当与抗A试剂反应为阴性,与抗B试剂反应为阳性时,血型为B;当与抗A、抗B试剂反应均为阳性时,血型为AB;而当与抗A、抗B试剂反应均为阴性时,血型则为O。
输血时若血型不合会使输入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引起血管阻塞和血管内大量溶血,造成严重后果。
所以在输血前必须作血型鉴定。
正常情况下只有ABO血型相同者可以相互输血。
在缺乏同型血源的紧急情况下,因O 型红细胞无凝集原,不会被凝集,可输给任何其他血型的人。
AB型的人,血清中无凝集素,可接受任何型的红细胞。
但是异型输血输入量大时,输入血中的凝集素未能被高度稀释,有可能使受血者的红细胞凝集。
所以大量输血时仍应采用同型血。
血型测定的基本原理
血型测定的基本原理
血型测定是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用于确定个体的血型。
以下是血型测定的基本原理:
一、抗原-抗体反应
抗原-抗体反应是血型测定的基础。
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物质,通常来自外部入侵的微生物或自身组织。
抗体是指机体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免疫球蛋白,能够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血型抗原是指存在于红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抗原,不同类型的血型抗原具有不同的特异性。
当血型抗原与相应的抗体结合时,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如凝集反应、沉淀反应等。
二、红细胞凝集
红细胞凝集是指红细胞在抗原-抗体反应的作用下,失去其正常的流动性,并聚集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物。
在血型测定中,将已知的血型抗体与被测血液混合,观察是否发生红细胞凝集,从而确定被测血液的血型。
根据红细胞凝集的程度和速度,还可以对某些疾病进行辅助诊断。
三、酶促反应
酶促反应是指利用酶作为催化剂加速化学反应的过程。
在血型测定中,酶促反应常用于提高抗原-抗体反应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例如,在ABO血型测定中,可以利用酶促反应将A型和B型抗原转化为更加明显的表型,从而提高测定的准确度。
综上所述,血型测定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抗原-抗体反应、红细
胞凝集和酶促反应等方面。
这些原理的应用,使得我们能够准确地进行血型测定,为临床输血、器官移植等医学实践提供重要的依据。
血红蛋白测定实验报告
血红蛋白测定实验报告血红蛋白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血液蛋白,它能够携带氧气到达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
血红蛋白测定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检验方法,能够提供有关患者体内氧合情况的重要信息。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定参与实验的人员的血液样本中的血红蛋白含量,来了解其体内氧合情况及贫血情况。
实验步骤:1. 收集血液样本:准备工作台和所需器材,包括带有一次性安全针头的注射器、耗材等。
选择一个适当的部位,通常是患者的指尖。
在清洁皮肤后,用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血液样本。
2. 采用血红蛋白计测定仪测定血红蛋白含量:将血液样本倒入已经预装了染剂的检测管中,混合均匀。
将检测管放入血红蛋白计测定仪中。
根据血红蛋白计测定仪的说明书,操作仪器进行测定。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中测得参与者A的血红蛋白含量为X克/升,参与者B的血红蛋白含量为Y克/升,参与者C的血红蛋白含量为Z克/升。
讨论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不同参与者的血红蛋白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血红蛋白含量的正常范围可能因个人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血红蛋白在人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并将氧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中。
因此,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往往与身体的氧合情况有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成年男性的正常血红蛋白范围为130-170克/升,成年女性的正常血红蛋白范围为120-150克/升。
如果血红蛋白低于这个范围,就可能存在贫血的情况。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机体内的红细胞数量或质量的减少,导致无法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
贫血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例如缺铁、缺维生素B12或叶酸、慢性疾病等。
血红蛋白测定不仅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而且在科研领域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测定血红蛋白的含量,可以了解机体的氧合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总结:通过本次血红蛋白测定实验,我们了解到血红蛋白是人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
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可以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贫血等疾病的依据,也为科研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实验二-血型鉴定与血红蛋白含量测定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红蛋白含量呈现下降趋势。60岁以上的受 试者血红蛋白含量平均值低于正常范围,提示可能存在贫血风
险。
05
实验总结与讨论
实验总结
实验目的达成情况
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鉴定了不同个体的血型,并测定了其血红蛋白含量。实验结果与预期目标一致,表明实验目 的已达成。
实验操作规范性
光电比色法
利用光电比色计测量血红蛋白吸光度 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血红蛋白含量 。
实验操作流程简介
采血与制备样品
采集受试者的血液,分离出血 浆和红细胞,制备成待测样品。
血红蛋白含量测定
利用比色法或光电比色法测定 待测样品中血红蛋白的含量。
准备试剂和器材
根据实验需要准备红细胞、血 清、缓冲液等试剂,以及显微 镜、离心机、试管等器材。
血型鉴定
将待测样品与标准血清进行反 应,观察红细胞是否发生凝集, 判断血型。
结果分析与报告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 实验结论,并撰写实验报告。
03
实验步骤
血型鉴定实验步骤
准备试剂与器材
准备抗A、抗B标准血清、生理盐水、微量 吸管、玻片、离心机等。
抗原抗体反应
将标记好的血液分别滴加到抗A、抗B标准 血清中,观察是否出现凝集反应。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了操作规程,确保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每一步操作都经过仔细核对和确认, 避免了误差的产生。
实验数据可靠性
我们采用了可靠的检测方法和试剂,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多次测量和校准。通过这些措施,我们确保了 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后续的分析和讨论提供了有力支持。
实验讨论与思考
血型鉴定在临床上的意 义
血红蛋白含量与健康的 关系
血型鉴定实验报告
血型鉴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旨在通过血型鉴定实验,了解不同血型之间的抗原和抗体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对血型遗传规律的理解。
实验材料,本次实验所需材料包括,实验台、显微镜、玻璃片、草酸盐溶液、抗A血清、抗B血清、洗涤盐水、血液滴管等。
实验步骤:1. 取一块玻璃片,用草酸盐溶液在玻璃片上涂成一个大圆圈。
2. 取三个小圆圈,分别标记为A、B、C。
3. 在A圆圈中滴加一滴被检测血液,用洗涤盐水洗净后,加入抗A血清。
4. 在B圆圈中滴加一滴被检测血液,用洗涤盐水洗净后,加入抗B血清。
5. 在C圆圈中滴加一滴被检测血液,用洗涤盐水洗净后,不加入任何抗体。
6. 用显微镜观察三个圆圈中的凝集情况。
实验结果:1. 如果A圆圈中的血液与抗A血清发生凝集,说明被检测者的血液中含有A 抗原,血型为A型。
2. 如果B圆圈中的血液与抗B血清发生凝集,说明被检测者的血液中含有B 抗原,血型为B型。
3. 如果C圆圈中的血液未发生凝集,说明被检测者的血液中不含有A抗原和B 抗原,血型为O型。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A型血液中含有A抗原,因此对抗A血清发生凝集。
2. B型血液中含有B抗原,因此对抗B血清发生凝集。
3. O型血液中不含有A抗原和B抗原,因此不对抗A血清和抗B血清发生凝集。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鉴定了被检测者的血型,并且了解了不同血型之间的抗原和抗体的关系。
这对于临床输血、器官移植等医疗操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我们深入理解血型遗传规律提供了实验基础。
总结:血型鉴定实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实验,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血型鉴定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增加了实验操作的经验。
希望通过今后的学习和实践,能够更好地应用血型鉴定知识,为医疗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血红蛋白实验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血红蛋白的生理功能和生化特性。
2. 掌握血红蛋白的提取、分离和定量方法。
3. 熟悉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是红细胞内的一种含铁蛋白质,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血红蛋白的分子量约为67000,由四个亚基组成,每个亚基包含一个血红素(Heme)基团。
血红素是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基团,它能够与氧气和二氧化碳结合。
血红蛋白的提取、分离和定量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离心法:根据血红蛋白的密度不同,通过离心分离血红蛋白。
2. 电泳法:根据血红蛋白的电荷和分子量差异,通过电泳分离血红蛋白。
3. 荧光光谱法:通过荧光光谱分析血红蛋白的浓度。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血液、生理盐水、蒸馏水、0.9%氯化钠溶液、三氯乙酸、碳酸钠、氢氧化钠、硫酸铵、磷酸盐缓冲液、生理盐水、10%TCA溶液、1%Na2CO3溶液、0.1%氢氧化钠溶液、邻苯二甲酸氢钾、荧光分光光度计等。
2. 实验仪器:离心机、电泳仪、荧光分光光度计、天平、移液器、烧杯、试管、玻璃棒、滴管等。
四、实验步骤1. 血红蛋白的提取(1)取新鲜血液5ml,加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充分混合后离心(3000r/min,10min)。
(2)取上层红细胞沉淀,加入等体积的三氯乙酸溶液,充分混合后离心(3000r/min,10min)。
(3)取上层红细胞沉淀,加入0.9%氯化钠溶液,充分混合后离心(3000r/min,10min)。
(4)取上层红细胞沉淀,加入10%TCA溶液,充分混合后离心(3000r/min,10min)。
(5)取上层红细胞沉淀,加入1%Na2CO3溶液,充分混合后离心(3000r/min,10min)。
(6)取上层红细胞沉淀,加入0.1%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混合后离心(3000r/min,10min)。
2. 血红蛋白的分离(1)取上述提取的血红蛋白溶液,加入10%硫酸铵溶液,充分混合后离心(3000r/min,10min)。
血红蛋白测定实验教案
教
学
过
程
【方法与步骤】1.血红蛋白计包括①标准比色架,架的两侧镶有两个棕色标准玻璃色柱。②血红蛋白稀释管,有方形也有圆形的。两侧有刻度,一侧以g为计数单位,对侧以百分率计,按我国情况,是以每100ml血液内含血红蛋白14.5g为100%。③20mm3血红蛋白吸管,还有玻璃棒、滴管。2.用滴管加0.1mol/LHCl于血红蛋白稀释管内,到刻度10处。3.用刺血针刺破指尖采血,血滴宜大些。用血红蛋白吸管的尖端接触血滴,吸血至刻度20mm3处(0.02ml)。4.用滤纸片或棉球擦净吸管口周围的血液,将吸管插入血红蛋白稀释管的盐酸内,轻轻吹出血液至管底部,反复吸入并吹出稀释管内上层的盐酸,洗涤吸管多次,使吸管内的血液完全洗入稀释管内。摇匀或用小玻璃棒搅匀后,放置10min,使盐酸与血红蛋白充分作用。5.把稀释管插入标准比色架两色柱中央的空格中,使无刻度的两侧面位于空格的前后方,便于透光和比色。6.用滴管向稀释管内逐滴加入蒸馏水(每加一滴要搅拌),边滴边观察颜色,直至颜色与标准玻璃色柱相同为止。稀释管上液面的刻度读数即为每100ml血液血红蛋白的克数。7、Hb值通常以每100 ml血液中含Hb若干克来表示。(g/ml)。我国正常成人,男子约:12~15 g%,女子约:11~14 g%,男运动员不超过:17 g%,女运动员不超过:16 g%。
【方法与步骤】1.取一块清洁玻片,用蜡笔划上记号,左上角写抗A字,右上角写抗B字。2.用小滴管吸抗A标准血清一滴加入左侧,用另一小滴管吸抗B标准血清一滴加入右侧。3.穿刺手指取血,玻片的每侧各放入一小滴血,用牙签搅拌,使每侧抗血清和血液混和。每边用一支牙签,切勿混用。4.静置室温下10—15min后,观察有无凝集现象,假如只是抗A侧发生凝集,则血型为A型;若只是抗B侧凝集,则为B型;若两边均凝集,则为AB型;若两边均未发生凝集,则为O型。这种凝集反应的强度因人而异,所以有时需借助显微镜才能确定是否出现凝集。
测血型实验报告
测血型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测血型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测定不同人的血型,掌握血型的遗传规律,并提高实验室操作技能。
实验原理:血型系统分为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ABO 血型系统分为A、B、AB、O四种,Rh血型系统分为Rh(+)和Rh(-)两种。
人的血型遗传规律是由父母的基因决定。
A、B、O 三种基因是等位基因,其中O为隐形基因,A、B均为显性基因。
因此,个人的血型基因型可以是AA、AB、AO、BB、BO、OO 六种。
Rh血型也是由父母基因共同作用决定。
实验材料及仪器:血型试剂盒、血样、试管、移液管、手套、酒精棉球、荧光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1.检查及防护:检查实验室仪器是否正常,佩戴手套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和清洁工作。
2.标本采集:用血管针或医用注射器从耳垂或肘部的静脉采集1mL左右的血液标本。
3.标本存放:迅速将标本放入试管中,并注满1/5的ABO血型试剂,轻轻振动,不要过度搅拌,使两者充分混合,放置10分钟后观察。
4.观察结果:根据实验结果,确定血型类型分组。
5.确认结果:再次用Rh血型试剂检测进行确认。
实验结果:实验者A:ABO血型为B,Rh血型为+。
实验者B:ABO血型为O,Rh血型为+。
实验者C:ABO血型为AB,Rh血型为-。
实验者D:ABO血型为A,Rh血型为-。
实验结论:四名实验者血型分别为:B型Rh+、O型Rh+、AB 型Rh-、A型Rh-。
实验体会:通过这次实验,我深刻了解到血型的遗传规律,也提高了自己的实验室操作技能。
同时,我也认识到科学实验中的细节非常重要,只有做到每一个步骤的精细和严谨,才能取得准确的结果。
我会在今后的学习和实验中更加注重实验细节,严谨负责地完成每一个实验任务。
试验一血红蛋白和血型的测定
血红蛋白的测定:
①采血点的确定及采血针的使用;
②毛细吸管的正确使用;将血液吹入比色管时勿造成气泡。
③血液和盐酸作用的时间;血液与盐酸作用时间不可过短,否则Hb不能完全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使结果偏低。
④比色管的放置;
⑤加蒸馏水时和读数时的注意事项;
使用血红蛋白仪测定仪:
①氰化高铁血红蛋白稀释液的作用及加的量;
实验对象:人
三、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实验方法:
血红蛋白测定:
1、将标准比色管放在试管架上,加0.1mol/L盐酸溶液20ul。
2、用一次性采血针刺破指尖,采血,血滴宜大些。用一次性毛细血管的尖端接触血滴,吸血至刻度20ul,加入比色管的盐酸液内,使盐酸与血细胞及其内部的血红蛋白充分混匀。
3、待5分钟后再一滴一滴加入蒸馏水搅拌,边滴边观察颜色,直至颜色与标准比色柱一致为止。
时间
(80分)第一、引入内Fra bibliotek:(10分钟左右)
复习理论课讲授的有关红细胞、Hb机能的基础知识,并讲解Hb在运动训练中评定训练强度、训练水平、选材中的应用作用。
第二、实验过程(65分钟)
一、讲解实验课原理
血红蛋白测定:本次实验选用用于目测比色的酸化法,即沙利氏比色法。其原理是在一定量血液中加入少许盐酸,酸不仅使红细胞膜破坏,而且使原来位于红细胞内的亚铁血红素转变成高铁血红素,后者呈交稳定的棕色。将其用蒸馏水稀释后与血红蛋白测定计的标准色进行目测比色,即得每100ml血液所含的血红蛋白克数或百分率。
4、取出比色管凹面读数,记录血红蛋白的克数或浓度%。
血型测定方法:
1、将已知的A型与B型标准血清各一滴滴在玻片两端,分别标明A与B。
2、用75%酒精棉球消毒指尖,以一次性采血针刺破皮肤。取1—2滴血,放入标有A与B玻片上,用牙签搅拌,使抗血清和血细胞悬液充分混合。
输血四项报告单
输血四项报告单简介输血四项报告单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一种检查报告单,用于评估患者是否适合接受输血。
该报告单包含四个主要指标:血型与血红蛋白、凝血功能、丙种球蛋白和传染病筛查。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四个指标的含义和解读。
血型与血红蛋白血型与血红蛋白是血液输血前必须确定的基本指标。
血型通常按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划分,一般有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血型,以及Rh阳性和Rh阴性两种类型。
对于输血来说,供血者的血型必须与受血者相匹配,并且Rh类型也要相符。
除了血型,血红蛋白也是血液输血前重要的指标之一。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成分,它能携带氧气向身体各部分输送氧气。
在输血前,检查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可以评估其贫血程度,进而判断是否需要输血。
凝血功能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小板计数。
这些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以及判断输血对患者的凝血系统是否有不良影响。
凝血酶原时间(PT)是指血液凝结所需的时间,正常范围为11-13秒。
如果PT延长,说明患者凝血功能减弱,容易出现出血现象。
在输血前检查PT,有助于判断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指血液凝结所需时间的另一种测量方法,正常范围为25-35秒。
APTT延长可能意味着凝血系统功能异常,也可能是由于某些因素(如药物)的影响。
血小板计数用于评估血小板数量。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主要负责止血过程中的血栓形成。
正常血小板计数范围为150-400×10^9/L。
过低的血小板计数可能导致出血倾向,需要特殊关注。
丙种球蛋白丙种球蛋白是一种含有免疫球蛋白G(IgG)的血浆制品,主要用于治疗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一些感染性疾病。
输血前检查丙种球蛋白的含量,可以评估患者的免疫功能,判断是否需要输注丙种球蛋白。
丙种球蛋白的测定一般使用免疫浊度法或免疫层析法。
正常丙种球蛋白的含量范围因年龄和性别而异,在成人中一般为6-15g/L。
医学实验室检查内容
医学实验室检查内容一、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是医学实验室中常见的检查项目之一,通过对血液的分析,可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判断是否存在炎症、感染、贫血等情况。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型鉴定、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项目。
1. 血常规血常规是对血液中各项指标进行检测的方法,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等。
通过血常规可以了解患者的贫血程度、感染情况等。
2. 血型鉴定血型鉴定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抗原和抗体来确定患者的血型,一般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
血型鉴定在输血、器官移植等医疗操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3. 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测定是用于检测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通过测定血红蛋白浓度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情况。
贫血是指体内血红蛋白含量过低,常见症状包括乏力、疲劳等。
4.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用来检测血液中白细胞数量的指标,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抵抗感染和炎症。
通过白细胞计数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炎症、感染等情况。
5.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是用于检测血液中血小板数量的指标,血小板是血液凝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止血和凝血功能。
通过血小板计数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出血倾向。
二、尿液检查尿液检查是通过对尿液进行分析,了解患者的肾功能、泌尿系统状况等。
尿液检查包括尿常规、尿蛋白定量、尿糖定量、尿红细胞计数等项目。
1. 尿常规尿常规是对尿液中各项指标进行检测的方法,包括尿蛋白、尿糖、尿红细胞、尿白细胞等。
通过尿常规可以了解患者的肾功能、尿路感染等情况。
2. 尿蛋白定量尿蛋白定量是用于检测尿液中蛋白质含量的指标,蛋白质的存在可以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异常。
通过尿蛋白定量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蛋白尿等情况。
3. 尿糖定量尿糖定量是用于检测尿液中糖分含量的指标,糖尿病患者尿液中常常会出现糖分。
通过尿糖定量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等情况。
血型测定实验报告的实验内容
血型测定实验报告的实验内容引言血液类型是由红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决定的,常见的四种血型是A型、B型、AB型和O型。
血型测定是一项重要的实验,通过测定一个人的血型可以为他人提供输血、器官移植等医疗服务的基础信息。
本实验旨在通过血型抗体酶对血液样本进行测定,找出被测人的血型。
实验材料和仪器- A、B、AB和O血型的血清- 玻璃试管- 血液采集针和注射器- 血液采集管- 高速离心机- 0.9% 生理盐水- 滴定管或乳胶棒- 医用酒精棉球实验步骤1. 清洁实验区域,洗手并戴上手套。
2. 将玻璃试管编号,分别标注为A、B、AB和O。
3. 使用一根血液采集针和注射器,从被测者的指尖或手臂内侧采集约2毫升的静脉血。
4. 将采集到的血液转移到相应的试管中。
5. 将试管分别标注为A、B、AB和O的血清倒入相应的试管中。
每管中加入一滴血清。
6. 在每个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的0.9% 生理盐水,使血液和血清的体积比例约为1:2。
轻轻旋转或摇动试管使其均匀混合。
7. 使用合适的乳胶棒或滴定管,将每个混合试管中的溶液滴到相应的血型抗体酶滴定板的孔中。
8. 使用高速离心机以1000转每分钟的速度离心一分钟,以确保血液和血清彻底混合并沉积到孔底。
9. 观察血型抗体酶滴定板上每个孔的反应情况。
根据反应结果确定被测人的血型。
实验结果和分析根据血型抗体酶滴定板上各孔的反应结果,我们可以判断被测者的血型。
当被测者的血型在酶抗体滴定板上的孔中出现凝集现象时,说明其血液中存在相应的血型抗原,我们可以判断其血型为A、B、AB或O。
如果没有出现凝集现象,说明被测者的血型中不含相应的抗原。
实验注意事项1. 需要使用无菌的血液采集针和注射器,以确保采集到的血液样本的纯净度。
2. 在进行实验前,需要确保实验区域的清洁,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以减少可能的交叉污染。
3.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直接接触血液,以避免可能的传染病风险。
4. 使用血型抗体酶滴定板和滴定管时,要确保操作准确,避免跨孔污染。
临床输血检查方法
临床输血检查方法临床输血检查方法是用于评估患者适宜输血的一种重要临床检查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分析和评估,可以确定输血的需求和输血的类型,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一、血型鉴定血型鉴定是输血前必须进行的一项基本检查。
常用的血型系统有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通过血型鉴定,可以确定患者的血型,以便选择合适的输血血型。
二、交叉试验交叉试验是一种用来检查供者血液与受者血液之间是否存在不相容反应的方法。
通过将供者血液与受者血液混合,观察是否出现凝集或溶血等反应,来判断是否适合进行输血。
交叉试验可以分为直接交叉试验和间接交叉试验两种方法。
三、抗体筛查抗体筛查是一种检测患者体内是否存在特异性抗体的方法。
在输血前,通过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抗体筛查,可以及时发现患者体内的抗体,从而避免因抗体反应导致的输血不良反应。
四、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测定是一种评估患者贫血程度的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血红蛋白测定,可以了解患者的贫血情况,从而确定输血的需求和输血的量。
五、凝血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是一种评估患者凝血功能状态的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凝血功能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从而判断输血的安全性。
六、传染病筛查传染病筛查是一种检测患者体内是否存在传染病标志物的方法。
在输血前,通过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传染病筛查,可以排除患者携带传染病的可能性,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七、血液成分分析血液成分分析是一种评估患者血液成分情况的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成分分析,可以了解患者的血细胞比例、血小板数量等指标,从而确定输血的类型和数量。
总结:临床输血检查方法包括血型鉴定、交叉试验、抗体筛查、血红蛋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传染病筛查和血液成分分析等。
这些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输血需求和确定合适的输血血型,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在进行输血前,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并根据检查结果制定输血方案。
血红蛋白的测定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1. 了解血红蛋白的基本概念、生理功能和临床意义;2. 掌握血红蛋白测定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实训时间2022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大学医学实验室四、实训器材1. 仪器:血红蛋白分析仪、离心机、移液器、试管等;2. 试剂:氰化高铁血红蛋白试剂、生理盐水、抗凝剂等;3. 实验样品:静脉血、动脉血等。
五、实训内容1. 血红蛋白的基本概念、生理功能和临床意义;2. 血红蛋白测定的原理和方法;3. 血红蛋白测定的操作步骤;4. 数据处理与分析。
六、实训过程1. 实验准备(1)将血红蛋白分析仪预热至室温;(2)准备好实验试剂和器材;(3)收集实验样品,注意采集过程中的无菌操作。
2. 血红蛋白测定的原理和方法血红蛋白测定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其原理为:血红蛋白在酸性条件下与氰化钾反应生成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其在特定波长下具有最大吸收峰,通过测定该波长下的吸光度,可以计算出血红蛋白的浓度。
3. 血红蛋白测定的操作步骤(1)将实验样品加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生理盐水稀释;(2)将稀释后的样品加入血红蛋白分析仪中,设置测定参数;(3)启动分析仪,待测定完毕后,记录测定结果;(4)重复测定3次,取平均值。
4. 数据处理与分析(1)根据实验样品的体积和血红蛋白浓度,计算出血红蛋白的实际含量;(2)与正常参考值进行比较,分析实验样品血红蛋白含量的高低;(3)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血红蛋白含量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七、实训结果1. 实验样品血红蛋白浓度为XXg/L,与正常参考值比较,处于正常范围内;2. 实验数据经统计分析,血红蛋白含量与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八、实训体会1. 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入了解了血红蛋白的基本概念、生理功能和临床意义,认识到血红蛋白测定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2. 掌握了血红蛋白测定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3. 体会到实验过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的重要性;4. 认识到血红蛋白含量与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血红蛋白测定实验报告
血红蛋白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浓度,了解血液的营养状况,评估身体的健康状况。
实验原理: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主要蛋白质,它含有铁元素,能与氧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负责运输氧气到全身各个组织。
测定血红蛋白浓度是评估贫血程度的一种常用方法。
本实验采用西林法测定血红蛋白浓度。
西林法是一种经典的测定血红蛋白浓度的方法,它利用了草酸亚铁与血红蛋白的特异性反应,生成淡紫色的铁蓝衍生物。
通过比色法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再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血红蛋白浓度。
实验材料和设备:1. 血红蛋白测定试剂盒2. 安全眼镜和手套3. 量筒、试管、移液管等常见实验器具4. 分光光度计实验步骤:1. 将血液样本放置于离心管中,以3000转/分钟的速度离心10分钟,获取上清血浆。
2. 根据试剂盒说明书,将血浆与试剂按比例混合,并搅拌均匀。
3. 将混合液转移至试管中,并在光度计中测量吸光度值,记录下各个浓度的吸光度值。
4. 绘制标准曲线,将吸光度值作为横坐标,血红蛋白浓度作为纵坐标,绘制出吸光度-浓度曲线。
5. 测量待测样本的吸光度,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血红蛋白浓度。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中测量的吸光度值和标准曲线,计算出待测样本的血红蛋白浓度为X g/L。
实验讨论:通过本实验测定的血红蛋白浓度,可以初步判断一个人的贫血程度。
同时,血红蛋白浓度还可以用于监测治疗效果,评估疾病的恢复情况。
然而,血红蛋白浓度只是评估身体健康的一个指标,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等,才能全面了解一个人的血液情况。
实验结论:通过血红蛋白测定实验,测得待测样本的血红蛋白浓度为X g/L,初步判断其贫血程度为(正常/轻/中/重)。
但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除作为血液缓冲物质而 发挥作用外,其功能是在肺部结合氧气,送到全身各组织并 将组织中的二氧化碳送到肺部而呼出体外。
血红蛋白分子是一种由 亚铁血红素和珠蛋白结合而 成的结合蛋白,由四个亚基 构成,分别为两个α亚基和两 个β亚基。血红蛋白的贮氧、 运氧功能都是依靠血红素中 的Fe2+与O2的配位结合, 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是以协同 效应方式进行的。
注意事项:
1、采血应采用正确的采血方法。 2、严格消毒,并保证玻片、玻棒的清洁。
课自己的 实验结果,用实验结果来评定自己的身 体机能状态,需要怎样去调整。若数值 偏大或偏小,原因是什么?说出理由。
Hb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Hb指标主要用于评定某个训练周期或阶段,如根据1-2周 时间内运动员对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反应来评定运动员的机能 状态等。 Hb在运动训练中的变化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仅从 运动负荷的影响看,大运动量训练期间系统测试血红蛋白,可 能会出现以下三种类型: (1)训练初Hb下降,经一段训练后,Hb又逐步回升。 (2)训练初Hb下降,经一段训练后,始终未出现回升。 (3)训练期间, Hb无显著变化。 (1)表示运动量安排适宜;(2)、(3)则分别由于运 动量过大,过小而未能出现血红蛋白的正常变化趋势。因此, 测试Hb的含量,对于评定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和运动训练水平 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722分光光度计结构示意图
1
2
3
4
5
6
7
8
1 光源 5比色杯
2 聚光透镜 6 光门
3 色散棱镜 7 光电管
4狭缝 8 检流计
722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1)开启电源,指示灯亮,仪器预热20分钟,选择开关置于“T”档 (2)旋动波长手轮,将测试所需540nm波长调节至刻度线处。 (3)打开样品室盖,调节“0%T”旋钮,使数字显示为“0.00”。 (4)以稀释液(不含待测物质的反应液)作为空白,盖上样品室盖,调 节透过率“100%T”旋钮,使数字显示为“100.0”,然后将选择开关置于 “A”档,用稀释液调消光零。
(二)ABO血型的鉴定
血型的概念:是指血细胞上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ABO血型的分类依据
血型
红细胞上的凝集原
血清中的凝集素
A
A
抗B
B AB
O
B A、B
无
抗A 无
抗A、抗B
备注:红细胞表面上含凝集原,血清中含凝集素
(一)实验目的原理:
通过用标准血型抗体对红细胞膜上ABO系 统血型抗原的鉴定,掌握ABO系统定型的基本操 作方法,判读技能。 根据lgM类特异性血型抗体与红细胞上特异 性抗原结合能够出现凝集反应的原理。 即:凝集原与其相对应的凝集素相遇时将会发生 凝集反应 例如: 凝集原A+抗A 凝集反应
(5)移入待测溶液,显示值即为样品的吸光度A值。
选择开关
比色杯(皿)
波长手轮
100%T”旋钮
电源开关
722型分光光度计
0%T”旋钮
样品室
[注意事项]
1. 采血时,采血针应一人一针,严防交叉感染。 2. 第一滴血弃去不用(为什么?) 3. 毛细吸管吸血时,避免气泡吸入。否则会使测定结果偏 低。若有气泡产生,请使用干棉签吸之 。 4. 采血时,动作应迅速,否则易发生凝血现象。 5. 配制好的HiCN稀释液中因氰化钾含量低,毒性不是很 大,但仍应妥善保管。测定后的废液不能与酸性溶液混 合,因为氰化钾遇酸可产生剧毒的氰氢酸气体。为防止 氰化钾污染环境,比色测定后的废液集中于广口瓶中, 可用除毒液除毒。
比色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比色分析法就是利用被测有色溶液吸收最强的单色光进行比色测 定的,这样才能得到最满意的结果。 当一束单色光通过某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A与吸光物质的浓度 c及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溶液浓度越大,液层越厚,吸光越多 。 朗伯—比尔定律:O.D=KLC
O.D=溶液的吸光度A (光密度) L=光径(光通过溶液的距离,既比色杯的厚度) C=样品浓度(mol/L) K=摩尔吸光系数。它表示物质的浓度为1mol/L,液层厚度为1cm 时,溶液的吸光度。其单位为L/mol·cm 朗伯—比尔定律是比色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
实验目的
1.掌握722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2.了解比色法测定的原理; 3. 掌握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的原理; 4. 熟悉移液管的使用及末梢采血的方法;
5. 掌握血红蛋白指标测定的意义及在运动实践
中的应用。
722分光光度计的原理
光是一种电磁波,白光是由不同波长(400~760nm)的电磁波按 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光,通过棱镜可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 紫等各种颜色相连续的可见光谱。在白光的照射下,物体所以呈现特定 的颜色,是因为物体对不同波长的光有选择性地吸收所致。不同物质由 于其分子结构不同,对不同波长的光线的吸收能力也不同,因此,每种 物质都具有其特异的吸收光谱。
其中:T 透过率 I 透射光强度 K 吸收系数 C 溶液的浓度
T=I/I0
I0 A L
入射光强度 吸光度 溶液的光径长度
分光光度分析技术的原理
绿
黄 青
橙
白
青蓝
红
紫
蓝
上图对应的两边互为互补光,如将互补的色光相混即产生白光。
1. 分光光度法是利用物质特有的吸收光谱来鉴定物质及其含量的方法。 2.光投射到物体上可被物体吸收或反射,如该物体是透明的则还有部分光可以 透过。在白光照射下,物体所呈现特定的颜色,就是物体对不同波长的光有选 择性的吸收所致。而溶液对某些波长的光的吸收极少而对其他波长的光吸收较 多,则溶液就呈现这种吸收较少且透过较多光的颜色(如:硫酸铜溶液对黄光吸 收最强,对蓝光吸收最弱,故在白光的照射下该溶液呈现____) ,说明任何有 色溶液(或物体)都只对一种单色光有强烈的吸收能力,而对其它波长的光吸收能 力较弱。
实验结果计算
血红蛋白(mol/L)= 测定管光密度/(摩尔吸光系数×液层 光程) 血红蛋白(g/L)= (测定管光密度× 血红蛋白分子量)/ (摩尔吸光系数×液层光程) ×稀释倍数 =测定管光密度×(64456/44000)×251 = 测定管光密度 × 367.7 式中: (1)64456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血红蛋白分子量。 (2)44000 是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公布的血红蛋白摩 尔吸光系数。 (3)251是血样稀释倍数。
(一)人体血红蛋白的测定 实验原理
Hb被高铁氰化钾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Hi),Hi与氰离 子结合成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它在540nm有一吸 收峰,测其光密度而得Hb的浓度。
Hb+K3Fe(CN)б
氧化
Hi
Hi+CN
合成
HiCN
实验试剂和仪器
试剂: (1)HiCN稀释液(有毒)
(注:高铁氰化钾法测定血红蛋白比较准确、稳定,是目前国家承认
除了运载氧与二氧化碳,血红蛋白还 可以一氧化碳、氰离子结合,结合的方 式也与氧完全一样,所不同的只是结合 的牢固程度,一氧化碳、氰离子一旦和 血红蛋白结合就很难离开,这就是煤气 中毒和氰化物中毒的原理。
血红蛋白的含量与年龄、性别、营养状况和生活环境 等因素有关。 正常人与运动员Hb含量没有明显差异。 初生儿 170一220g/L 婴儿 160一200g/L 成年女性 110一150g/L 成年男性 120一160g/L Hb的含量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影响很大,对耐力运 动员的专项素质尤为重要,因此,定期测定Hb的含量有 助于了解运动员的营养、对负荷的适应及身体机能水平等 情况。
混匀后放置至少10分钟 540nm比色,空白调零读取测定管光密度值
采血的过程
⑴采血部位必须无炎症、水肿、充血及循环障碍。成人以无名指为宜。 ⑵被采血手指的手臂下垂1分钟左右,轻轻按摩采血部位,使其自然充血, 用75%酒精棉球消毒局部皮肤,待干。 ⑶紧控刺血部位,用采血针穿刺取血,动作应迅速,深度约2-3mm,轻 微挤压,以血液能流出为宜。 ⑷干棉球擦去第一滴血,毛细吸管精确吸血20 µl (5)采血完毕,用干棉球压住伤口,血止为止。 (6)拭净毛细管外壁血迹,加入试管中,并将毛细吸血管重复吸洗,混匀
的标准,但试剂中有氰化物,剧毒,在实验进行过程中避免污染,实验 完毕后注意药品的处理,不能乱倒)
(2)75%的酒精 仪器:
722分光光度计、半自动生化分析仪、一次性采血装置、一次性采 血管(20微升)、消毒棉球、5毫升试管、移液管
实验操作步骤
测定管(一次性试管)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稀释液5ml 酒精消毒手指,并采取新鲜血液20µl
ABO血型的测定
抗A血清 A型 B型 抗B血清
AB 型
O型
(二)实验器材:
采血器具、玻片、玻棒、抗A抗B血型定型 试剂
(三)实验步骤:(玻片法)
1.在白纸上分别注明“抗A”“抗B”字样,并放上 玻片,分别滴1~2滴血型定型剂;
2.采血,与前一实验同期进行,用玻棒两端 各蘸取1~2滴血分别与抗A抗B血型定型剂搅 匀,定置。 3.观察是否有凝块并判断血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