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雄主李世民

合集下载

李世民简介

李世民简介

唐朝李渊之后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乃李渊次子。由“玄武门之变”成为太子。平窦建德、王世充之后,始大量接触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此举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30年,击败东突厥,被突厥各部尊为“天可汗”。641年嫁文成公主给吐蕃的松赞干布。649年,命太子李治到金液门代理国事。李世民于649年7月驾崩于长安含风殿,享年52岁,葬于今陕西礼泉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的昭陵。谥号为“文皇帝”。[1]唐太宗 - 早年经历唐太宗于隋皇十八年(598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出生于武功别馆,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的次子。公元614年娶妻长孙氏,武德九年八月二十一日立为皇后,即长孙皇后。 隋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被突厥十万骑围困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李世民受募从屯卫将军云定兴之命前往救援,提出虚张军容,昼引旌旗数十里,夜以钲鼓相应的疑兵计。时值东都及诸郡援兵亦至忻口(今忻县北),迫使突厥始毕可汗解围而去。十三年六月,与其兄李建成率兵攻西河(今汾阳),首战获胜,促使李渊决意西向关中。任右领军大都督,统右三军,封敦煌郡公。七月随李渊自太原(今太原西南)南下。途中李渊一度动摇,欲还师更图后举。世民坚决主张继续进军,提出先入咸阳,号令天下的方略。八月,进攻霍邑(今霍州),先率轻骑至城下,诱隋守将宋老生出战,继而率骑猛冲其侧背,配合李渊、建成正面攻击,斩宋老生,克其城。九月,军至河东(今永济西南),力主急速进军长安(今西安),遂奉命率前军西渡黄河,顺利占领渭河以北地区,各大族豪强纷至军门投效,数支农民起义军亦来归附,兵力迅速发展至13万人。十一月,会诸军攻克长安。李渊立代王杨侑为帝,即隋恭帝,改大业十三年为义宁元年。以光禄大夫、大将军、太尉唐公为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进封唐王,李世民为京兆尹,改封秦公,义宁二年三月,为右元帅,徙封赵国公。[2]唐太宗同年(618年)五月,隋恭帝禅位于唐,唐王即皇帝位,国号大唐,改元武德。武德元年,以赵公世民为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进封秦王。 六大战役唐朝建立以后,为统一全国,先后进行了六

一代英主李世民 为何向突厥称臣纳贡12年?

一代英主李世民  为何向突厥称臣纳贡12年?

一代英主李世民为何向突厥称臣纳贡12年?

佚名

【期刊名称】《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年(卷),期】2017(000)009

【摘要】在唐朝时期,曾有一个凶悍的民族突厥,给我的北方边境的安定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甚至是突厥可汗去世,大唐王朝都要举国哀悼,让人唏嘘不已!究其原因,大唐是突厥臣子,必须向突厥纳贡,这一纳贡就是12年。

【总页数】2页(P17-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41

【相关文献】

1.培育新一代的“天才创新家”——2012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开放日活动侧记

2.125年:为下一代助力

3.大众汽车2012年8月在德国开始投产新一代高尔夫

4.一代英主李世民

5.《新一代电视台网络化制播系统及重大应用》项目荣获 2012 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唐太宗李世民机生平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机生平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机生平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机简介

李世民,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唐高祖李渊的第二个儿子,太子李建成的胞弟,母亲窦氏是北周的贵族。

李世民少年时期便从军,曾在雁门关救过被围困的隋炀帝杨广,后又跟随父亲李渊多次出征。公元617年,隋炀帝滥用民力引起民怨,各地起兵反隋,李世民亦鼓动李渊发动了晋阳起兵,攻入长安,灭隋朝,次年,李渊称帝,改国号为唐,封李世民为秦王,任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等职位。

唐朝建立后,全国尚未统一,李世民经常出征,消灭了各个割据势力,立下了赫赫战功,并在全国上下积攒了一定的威望。公元621年,李渊封其为天策上将,仅在皇帝与太子之下。

李世民的战功与威望远远超过了兄长太子李建成,使李建成感觉到了威胁,联合齐王李元吉一起排挤李世民,并设计想要伏杀他。晋阳起兵时,李渊曾答应过李世民,事成之后要立他为太子,但后来立的却是李建成,又加上李建成的排挤,李世民于是先发制人,于公元626年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了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并诛其子嗣。同年,李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不久禅位于他,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

李世民在位年间,励精图治,以民为本,提倡节俭,减轻徭役赋税,复兴文教,使社会逐渐安定下来,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开创了贞观之治,为大唐盛世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公元649年,李世民患病,次年,在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去世,葬于昭陵。死后其九子李治即位,为唐高宗。

李世民怎么死的

根据《旧唐书·郝处俊传》和《旧唐书·郝处俊传》记载,李世民去世是因为服用了大量的丹药所致。

李世民早年间,对道士练造丹药一说持批判态度,并且鄙夷秦始皇四处求仙的做法。李世民晚年后,为了身体康健,也像其他的帝王一样,四处找寻长生不老之术,寻求丹药。

解说唐太宗李世民

解说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那是小时候最爱看的一部连续剧,那时候的我没有经历过爱情,却已被剧中人真挚深厚的感情打动。名字是一部历史剧的名字,但里面装的其实是一代帝王一生的情感纠葛。多年以后再看这部戏,还是会感动,会揪心。

小时候也曾因为那燕临终前,李世民的那句:“我可以不当皇帝,只要你回来”而痛心。也曾因为晚年李世民为了找回年轻时的感觉,流连在武媚娘那里,冷落了吉儿而难过。当吉儿孤单的在寝宫,望着镜中老去的容颜,回忆着年轻时与李世民的点点滴滴而神伤的时候,我也曾偏执地认为是不是再浓烈的爱情也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终将遗落在回忆里,失落在执着人的心里?

长大了再看,我却很佩服这样的编剧,它更接近于真实,不是吗?没有像琼瑶式的理想爱情那样,在古代在帝王将相的婚姻里也会是一夫一妻?那是不现实的。因为有了真实的爱,也有了真实的痛,才是若干年以后再会翻看这部经典剧的原因吧。

直到现在还是有人在纠结剧中的李世民最爱是谁?作为皇帝他不会只有一个女人,但对于他的“最爱”,我从来没有过不确定。李世民曾说过,再没有一个女人能取代吉儿在他心中的位置,她是他一生唯一的至爱。这句话是成立的,它不只是一句热恋时的甜言蜜语,它涵盖了李世民一生对吉儿的感情。但是如果说吉儿是他一生唯一的爱,那显然也是不客观的。

作为一代明君,他爱他的江山,他厚爱每一个尽心辅佐他、为他排忧解难、为他费尽心力、为他牺牲奉献的人。

他爱长孙皇后,一个德才兼备、母仪天下,还能为他出谋划策,甚至在他不知道该怎样求得吉儿原谅时为他出主意的伟大女人,他对她怎能无爱?

他爱那燕,一个敢爱敢恨,可以与他在沙场上并肩作战、可以毫不犹豫为他吸蛇毒、可以牺牲一切只为换回一句我更爱你、可以以最决然方式结束生命在他眼前的女人,他对她怎能无情?

历史趣谈: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晚年荒淫的生活

历史趣谈: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晚年荒淫的生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晚年荒淫的生活

导语:唐太宗李世民始终是皇帝中的楷模,重用贤才,广施仁政,尤为著名的是善于纳谏――这种“从谏如流”的品质,现代高官都不容易具备,何况“家

唐太宗李世民始终是皇帝中的楷模,重用贤才,广施仁政,尤为著名的是善于纳谏――这种“从谏如流”的品质,现代高官都不容易具备,何况“家天下”的封建帝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已成为千秋功业的代名词。李世民,在史册里就是光辉灿烂的“正面形象”。“贞观之治”的强大、繁盛,有口皆碑,有目共睹;可惜,但凡血肉之躯,都有难以逾越的局限性。晚年的李世民一点一点“变坏”了,肉眼凡胎的生物性暴露无疑。

一堵上耳朵,踹开诤臣,拎着鞭子办事儿

《新唐书》、《旧唐书》都记载了文德皇后长孙氏,曾怎样拐弯抹角地哄骗盛怒之下的李世民。因为魏征多嘴多舌,处处制肘,皇帝感到不舒服,甚至在背地里恼羞成怒,一边骂街,一边动了杀机。若非乖巧的文德皇后拽出“明君贤相”的“高帽儿”来拍马屁,恐怕魏征早就做了刀下鬼了。

由此看来,李世民并非心甘情愿地“纳谏”;骨子里却满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货色。常说“屁股决定意识”――有什么地位,就是什么脾气。有多大权力,就有多大的兽性。皇帝主宰世间升沉,他们才不愿意找几个自以为是、指手画脚的“干爹”供着呢。

李世民身边能够直言的大臣不下三十多名,尤其是魏征,先后写了十多万字的意见书,涉及事务多达两百多件。即便如此,仍不免热脸贴上冷屁股,魏征明显地觉察到,皇帝变了,“渐恶直言”。贞观十二年三月,李世民亲御两仪殿,魏征毫不客气地说:“一二年来,不悦人谏,

一代伟帝,李世民的传奇一生

一代伟帝,李世民的传奇一生

一代伟帝,李世民的传奇一生

李世民自幼学习武艺,熟读兵书,,追随任太原留守的父亲李渊一起镇压农民起义。他认为南朝就要灭亡,就与父亲李渊一同起兵,终于推翻了隋朝,建立了大唐王朝,要知道这可是冒着巨大的风险的,若是不成功,那就是造反失败,那可是要诛灭九族的,所以说李世民的气魄令人敬畏。李世民为李渊称帝和铲平割据势力、统一全国,立下汗了丰功伟绩。

统一以后,李世民各方召集名士,让他们为自己出谋划策,他还四方招募武将,可以说李世民的身边是文武兼备。然而一句话说得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太子觉得李世民将来一定会阻碍他的大计,觉得应该先下手为强,否则等李世民也羽翼丰满了,就是自己灭亡的时候了,因此他多次陷害李世民,并在李渊面前诋毁他,想尽办法削弱李世民的势力,可是终究是晚了一步,此时的李世民早已羽翼丰满,他缺的只是一个机会……终于,在宣武门,李世民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一网打尽我,全部杀死。

后来李世民登基成了皇帝,李世民是看过底层百姓是怎么生活的,他在隋朝末期看到了很多,他懂得那时的百姓生活处于痛苦艰难的境地。他对朝中的臣子们说:皇帝想要锦衣玉食的生活,人民就要过衣食不保的生活,,这是十分愚蠢的行为,因为这就像杀鸡取卵一样,当百姓不堪重负之时,就是亡国之时,所以国家的衰败不是因为外来原因,而是国家内部造成的,外来的强敌可以通过团结人民来抵抗,若是从内部腐朽了就真的无药可救了。帝王如果贪图享乐,人民也会看在眼里,这就意味着他们需要交付更多的赋税,王朝统治的根本就会动摇了。这可就不得了了,一个君主有这样的眼光,国家怕是想不强大都不行啊。幸运的是这种思想也很好的传承了下来。

李世民的简介

李世民的简介

李世民的简介

1. 引言

李世民(598年-649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在位的时间是626年至649年,被誉为唐朝的“开国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杰

出的君主之一。

2. 早年生活

李世民于598年出生在隋朝末年的一个将门世家,他的父亲是隋朝的功臣李渊。李世民自小聪明机智,喜欢读书和学习军事策略。在李渊发动玄武门之变推翻隋朝后,李世民开始参与政务,对治国理政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3. 登基与统一江山

在李渊去世后,李世民继承了父亲的大业,成为了唐朝的皇帝。他登基后,采

取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包括废除官僚贵族特权、推行科举制度、改革军队以及修建水利工程等。这些政策增强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使得唐朝逐渐成为一个繁荣富强的帝国。

4. 内政与外交

李世民在内政方面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他组织编纂了《隋书》和《唐书》,

对历史进行了整理和总结,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他还积极开展各种改革,包括推行土地制度改革、优化税收制度,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通商贸易的推广等。在外交方面,李世民致力于扩大领土,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保持着国家的稳定和强大。

5. 儒学与佛教

李世民对于儒学和佛教都有极高的重视。他鼓励儒学的研究和传承,以儒家思

想来约束官员的行为,倡导礼乐之风。同时,李世民也对佛教非常包容,许多佛教寺庙在他的推动下得以建设和发展,使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6. 李世民的后期统治

李世民在位期间,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

的统治逐渐出现了问题。他先后发生了两次儿子之争,分别是太子李建成与李世民的次子李元吉之间的夺嫡之争,以及李治与李世民的四子李显之间的夺嫡之争。这两次夺嫡事件导致了唐朝的衰落和内乱,给后世留下了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

公元598年,李世民出生在李家别馆,他的父亲是当时隋朝的官员李渊,而母亲则是

北周皇族窦氏。

再来说说李世民名字的由来,他4岁的时候,家里来了个算命先生,对他父亲李渊说:“您是贵人,而且您有贵子。”那个算命书生见到李世民,看看了他的面相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等到二十岁时,必能济世安民。”所以,李渊就用“济世安民”里的两个

字给儿子取名“李世民”。

公元617年,李世民和父亲起兵反隋,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晋阳起兵。他父亲李渊废

黜杨侑,创立唐朝,而李世民被封为尚书令、右翊卫大,进封秦王。

本来李渊是答应李世民立他为太子的,但是唐朝建立后,李渊还是立了他的长子李建

成为太子,而李世民当然也不肯屈为人臣,所以李世民、李建成等兄弟之间猜忌越来越深。

公元626年,李世民在东宫的眼线打探到消息说,李建成要设计杀自己,所以他决定

先发制人,在长安城玄武门附近射杀李建成和李元吉,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玄武门之变,而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决定斩草除根,于是也杀掉了他那几个兄弟的儿子。所以

现在有很多人批评李世民的狠毒,为了皇位,自己的兄弟乃至只有几岁的侄儿都不放过。

李世民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太子,两个月后,李渊退位做太上皇,而李世民登基,年

号为贞观。后人称呼李世民为唐太宗。

李世民之所以可以之所以可以被后人评价为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和文学家

是有道理的,因为李世民的丰功伟绩让他值得有这样的赞美。他对唐代立下了很多丰功伟绩,主要有以下的几点:

1.人才有很多,但是如果没有慧眼识珠人才就会被淹没,李世民用人不拘一格,让人

一代霸主李世民

一代霸主李世民

一代霸主李世民

姓名:李世民出生:开皇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599年1月23日)出生地:陕西武功属相:马

卒年:贞观二十三年(649)卒所:终南山翠微宫中

享年:52岁谥号:文皇帝庙号:太宗陵寝:昭陵

父亲:高祖李渊母亲:太穆顺圣皇后窦氏

皇后: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子女:14子,21女

继位人:儿子高宗李治最得意:开创贞观盛世

最失意:发动政变才取得皇位最不幸:误食金丹而死

最痛心:长孙皇后之死

最擅长:骑射、书法

唐太宗李世民,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599年1月23日)出生在今陕西武功的李家旧宅。他4岁那年,家里来了一位自称会相面的书生,对其父李渊说:“公,贵人也,且有贵子。”当见到李世民本人时,竟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李渊便采“济世安民”之义为儿子取名曰“世民”。唐太宗不仅是唐朝最富盛名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帝王之一。他在位的贞观时期,成为后世艳称的一代太平盛世,太宗也因此被称为一代“明主”、“英主”。

秦王李世民的故事_李世民是什么民族

秦王李世民的故事_李世民是什么民族

秦王李世民的故事_李世民是什么民族

李世民是具有鲜卑族血统的汉族人。李世民少年时期便从军,曾在雁门关救过被围困的隋炀帝杨广,后又跟随父亲李渊多次出征。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秦王李世民的故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秦王李世民的故事

李世民是唐高祖和窦皇后所生的孩子,大哥是太子李建成。李世民生于公元598年,是窦皇后的第二个儿子。李世民出生后,父亲李渊在隋朝为官,李世民四岁时,一位会看面相的秀才说,李渊是位贵人,李渊的儿子是贵子。

见到李世民后,这位书生啧啧称赞李世民,从他的面相来看,李世民有龙凤之姿。李世民在童年时期就显示出了卓越的才能,文学和骑射都很精通,深受李世民的喜爱。李世民15岁的时候已经娶了长孙氏为妻,有了家庭后的李世民更加有了担当和责任。公元615年,李世民受率领军队到雁门关去营救隋炀帝。

公元616年,李世民跟随父亲李渊多次奋战沙场,立下赫赫战功,曾经成功应对抗突厥人的进攻。随后,在李世民的劝说自己,父亲李渊决定出兵讨伐隋朝。李世民被父亲授予重职,统帅右三军,李世民率兵进攻长安,一举灭掉了隋朝。公元618年,李渊称帝,为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封李世民为右元帅,进封秦王。

李渊下令让李世民他率兵四处征战,扩充唐朝的疆土。李世民是一名杰出的军事家和战略家,他率兵击败了刘武周,巩固了北方的势力;随后消灭了王世充和窦建德,获取了华北统治权。

太子李建成认为秦王李世民的功劳太大,会威胁自己的太子之位,屡次加害于李世民。626年,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政变,杀害了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并且将他们的孩子一网打尽,稳固了自己的权力。同年,李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

唐太宗李世民介绍

唐太宗李世民介绍

唐太宗李世民介绍

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享谥太宗,谥号“文德”,是唐太宗李治

(李世民父亲)皇位继承者,是改革开放以及治理罗马帝国的重要杰

出统治者。

一、李世民生平

1.出生

595年,乾元十五载,贞观七年,李世民出生于河南大历。

2.立位

605年,唐太宗李治逝世,李世民9岁,李治的第四子李世民被立为继

承人,被封为唐太宗。

3.统治

钦定李世民继承大统,同时,太尉、大中大夫利用自己的独立特权,

进行不受李世民控制的各种活动,给李世民的统治带来不少难题。李

世民一方面加强对朝廷官吏的严格监督,从而彻底重整唐朝治理秩序;另一方面对其父贞观以及太宗文绪政策的坚持和执行也大有功绩。

4.成就

李世民的全面改革,使唐朝彻底重建,重新走向鼎盛。他平定难民,

加强边防和海疆等外交政策,实施“大量开垦”,增派遣粮调仓,以及

海外联姻、放宽移民以及与回鹘鸿鹄关系密切等政策,促进唐朝的鼎

盛发展。在文化艺术方面,他又开办唐授群英会,倡导仁慈の学,改

革唐新诗,编纂核心资料,创作文物大典,推动教育和书画等,值得

称道。

二、李世民的发明和创新

1.非常政论

在李世民的统治时期,实行“非常政论”,直接对抗封建官僚制度,改

革了官员整顿和选拔,使内政的秩序更加有序。

2.“疏录鉴旧”

李世民下令实行“疏录鉴旧”,来努力求真求实,从而改善政治环境,

满足百姓的需要,加强国家统治。

3.仁义礼智信

这一政策重视仁义、礼仪、智慧和信用,对政府官员拜访、处理公共

事务,重用以知识、仁义、礼仪、信用为核心,以提高社会心理从而

建立起一套秩序稳定的政治制度。

4.党廷合一政策

李世民的故事:一代明君

李世民的故事:一代明君

李世民的故事:一代明君

在中国所有伟大的皇帝中,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时间并不长,只有626~649年的二十三年,但他的功绩及名声丝毫不逊于中国历史上的任何创业之主。用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里的一句话,只有等到“唐太宗登地位,唐朝才开始盛大起来”的。而且,他还是著名的军事家、书法家,他开创的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了鼎盛时期。

唐太宗李世民于隋开皇十八年,生于京兆武功。他的父亲李渊,袭封“唐国公”,是有名的“八柱国”之后;母亲纥窦氏也出身名门,乃当时极为显赫的高门窦家之女。

李世民是李渊与窦皇后的第二个儿子。在他之上有大哥建成,之下有三弟玄霸、四弟元吉。他四岁时,有位善相的看到他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及至他长大,果真风度翩翩,是当时天下有名的“太原公子”。

公元615年,李世民十六岁,遵父命娶名门之女长孙氏为妻。长孙氏即是后来极富盛名的长孙皇后。之后二年,他一直参与他父亲的叛隋大计。据史料记载,当时在他身边,集聚了大量的有才华的人。例如《旧唐书》卷二〈太宗本纪〉就曾称他:“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及义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温大雅的《大唐创业起居注》里也说他“于晋阳密召豪友”。与他的兄弟相比,他的确是位早熟的政治人才。

李世民十八岁那年,即公元617年,随父亲李渊自太原起兵。他率领部队和他的门客打前阵,很快就击败了隋朝的军队,攻入长安,并且灭了隋。唐初论功勋,以李世民为最大,被封为“秦王”。

此后,李世民经常出征,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破李轨,杀薛仁杲,败刘武周,……在虎牢之战中,一举翦灭了当时中原两大割据势力:王世充和窦建德。李世民自此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战后进入长安时,受到部分军民以皇帝礼仪的招待。

李世民 资料简介

李世民 资料简介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并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主要成就

军事才能卓越,助父统一中国

灭东突厥、薛延陀、高昌、吐谷浑

扩充教育机构,笼络国家人才

精简政府机构,裁汰冗官冗员

改革三省六部,朝廷政治清明

开创贞观之治

1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如流,在同父亲和兄弟一起谈论兵法以及如何排兵布阵时,他总是表现得见识超群,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李世民早期从家庭中得到的良好军事熏陶,培养了他的军事才能,这些为他以后征战沙场、纵横杀敌提供了丰富的军事营养。

晋阳起兵

元626年7月5日),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下诏曰:“自今以后军国事务,无论大小悉数委任太子处决,然后奏闻皇帝”。

朝进入全盛时期,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前后共29年)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爱民如子

法治天下

唐太宗十分注重法治,他曾说:“国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为准。”作为一位万人之上的君主能够说出这样一番话来,唐太宗不愧是一位开明的皇帝。法律制定出来后,唐太宗以身作则,带头守法,维护法律的划一和稳定。在贞观时期,真正地做到了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执法时铁面无私,但量刑时太宗又反复思考,慎之又慎。他说:“人死了不能再活,执法务必宽大简约。”由于太宗的苦心经营,贞观年间法制情况很好,犯法的人少了,被判死刑的更少。

李世民简介

李世民简介

李世民简介

李世民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有个成语叫“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说他的,他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李世民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李世民代表作品:

《赠萧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世民。其全文古诗如下: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翻译】

在猛烈狂疾的大风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强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动荡的年代里才能识别出是不是忠贞不二的臣。一勇之夫怎么懂得为公为国为民为社稷的正义的道理,而智勇兼具的人内心里必然怀有忠君为民的'仁爱之情。

《过旧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世民。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

园荒一径新,苔古半阶斜。

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

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

《还陕述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世民。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星旗纷电举,日羽肃天行。

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

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

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翻译】

《经破薛举战地》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世民。其古诗词全文如下: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

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

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

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

一代雄主李世民到底共杀掉多少嫡系子侄?

一代雄主李世民到底共杀掉多少嫡系子侄?

一代雄主李世民到底共杀掉多少嫡系子侄?

“玄武门政变”后,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虽然已被李世民除掉了,但是他们的十个儿子还在。这对于新皇储李世民而言,这就意味着残存的政治异己势力还在、一种潜在的复仇力量还在!六月四日这一天午后,当秦王府的两队飞骑奉命冲进东宫和齐王府的时候,李唐皇族的这些金枝玉叶立刻发出了恐惧而绝望的哭嚎。那十个年轻和年幼的亲王还未及从丧父的巨大哀痛中摆脱出来,死神便已伸出冰冷的白爪轻而易举地攫住了他们。史书没有记载他们的年龄。

也许这对后世的读者是一件好事,因为人们的内心可以避免受到某种触痛。但是史书记下了他们的名字。在泛黄的史册里,他们也就是那么一小串毫无特征的符号、两三行容易让人忽略的文字而已。

李建成的五个儿子是: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钜鹿王李承义;李元吉的五个儿子是:梁郡王李承业、渔阳王李承鸾、普安王李承奖、江夏王李承裕、义阳王李承度。这就是他们留在历史上的全部信息。虽然他们的年龄不详,可我们知道,李建成死时三十八岁,李元吉死时二十四岁,所以,他们的儿子能有多大也就可想而知。最大的估计也不过弱冠之年,最小的很可能仅仅在蹒跚学步。

杀完太子和齐王的儿子们,秦王的部将还想杀光他们左右亲信百余人、籍没他们的财产。尉迟敬德竭力反对,他说:“一切罪恶,只在两个元凶!既然已经诛杀,就不能再扩大打击面,这样无法使人心安定。”李世民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屠杀行动才宣告中止。同日,高祖下诏大赦天下,并称:“凶逆之罪,止于建成、元吉,其余党羽,概不追究;朝政事务一概交由秦王裁决!六月七日,李渊正式册封李世民为皇太子,并下诏重申:“自今日起,无论军事、政治及其一切大小政务,皆交由太子裁决之后再行奏报。”

李世民唐朝的开国皇帝

李世民唐朝的开国皇帝

李世民唐朝的开国皇帝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朝代之一,而李世民则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他的才智与魅力使得他成为了一个杰出的统治者,塑造了唐朝的繁荣

和辉煌。本文将重点探讨李世民作为唐朝开国皇帝的事迹和影响。

一、李世民的背景与登基

李世民,字英杰,出生于贵族家庭,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子。他在

年轻时就表现出优秀的领导才能和军事天赋。唐高祖在位期间,李世

民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并参与了许多重要的战役。唐高祖去世后,李世民继承了皇位,成为了唐朝的开国皇帝。

二、李世民的政治手腕

作为一个杰出的统治者,李世民展现了出色的政治手腕。他重视贤才,广纳人才,实行选贤任能的制度,确保国家的良好治理。他注重

实施法治,推行科举制度,为官员选拔提供了公平机会。李世民还实

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促进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这些政策

使得唐朝的国力得以迅速提升,社会经济持续繁荣。

李世民还非常重视军事力量的充实与强化。他不断加强军队的训练,提高了士兵的战斗能力。他还实施了军事改革,建立了完善的军事组

织体系,使得唐朝的军事力量在当时的世界中独步一时。

三、李世民的对外征战

李世民作为一个卓越的战略家和军事家,带领唐朝军队进行了一系

列的战争,并取得了重大胜利。其中最著名的是征服东突厥和高句丽。

在东突厥的战争中,李世民巧妙地利用外交手段,先后割断东突厥

与其他部族的联系,最终摧毁了东突厥的统一,将其纳入唐朝版图。

在与高句丽的战争中,李世民采用了分兵进攻的战略,分别从西南

和东北两个方向进攻高句丽。经过多次战役的较量,最终李世民取得

了完全的胜利,统一了朝鲜半岛,并且使得唐朝的疆域得到进一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代雄主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 (599-649)
中华帝国千古一帝,为唐朝第二位君主,唐高祖李渊之次子,出生于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四岁时曾有相面先生预言说,此子将来必能济世安民,因以为名。李世民年幼时即熟读兵法,十二岁时已能用《孙子兵法》之谋略方术与父亲讨论争战布阵之法。他继承了李家尚武的传统,自小就经常出入校场,精通射箭与骑术,武艺精熟。他力气过人,所用的长弓为一般人的两倍,所射之箭更是少有的四羽长箭,房玄龄曾评价其为“弓贯六钧,箭穿七札”。隋炀帝大业十一年(615),年仅十六岁的李世民响应父命,毅然参加了云定兴的勤王卫队。次年,隋炀帝被突厥始毕可汗率兵围困于雁门关(今山西代县),李世民向云定兴提出了“多设旌旗,虚张声势”的战术,使得突厥不敢贸然进攻。在之后的突围中,他更是一马当先,一杆长槊横扫敌阵,如入无人之境,因而得到隋炀帝的赏识,崭露头角,可谓是少年英雄。这正是——初试锋芒雁门关。大业十三年(617),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李世民随父来到晋阳(今山西太原)。
这时隋政已衰,天下大乱,李世民便广交英雄豪杰,积极招兵买马,准备举兵反隋,夺取天下。他的密友、晋阳县令刘文静因受瓦岗军首领李密株连,被捕入狱。李世民以探视为名,与他在狱中秘密定下了召募兵士、西入关中、创立帝业的起兵计划,并通过隋晋阳宫副监裴寂将这个计划转告给了李渊。李渊起初犹豫不决,李世民为促成父亲下定决心,利用李渊好色的弱点,巧施妙计,终于迫使李渊下定了起兵的决心。晋阳起兵以后,李世民与其兄李建成分统左、右两军,并肩作战。一路上,李世民不但率兵冲锋在前,更在李渊信心动摇之际,以言辞相激,坚定了李渊的决心。大业十三年十一月,李世民率军攻克长安,唐朝正式建立,李世民以功被拜为京兆尹、尚书令、天策府大将军,进封秦王。李世民实为唐王朝之开国皇帝。
武德元年(618)三月,盘踞金城(今甘肃兰州)的薛举、薛仁杲父子率部进犯关中,年仅二十二岁的李世民奉命率兵征讨,在浅水原一役中,李世民出奇制胜,以少胜多,一举将薛举击败,正是——聚歼强敌浅水原。从此,李世民开始了他四年的平叛生涯。
武德二年(619)十月,马邑(今山西朔县东北)人刘武周叛乱,率众南下,相继打败了李元吉、裴寂等唐将,几乎占领河东全境,关中震动,唐高祖甚至准备放弃河东,谨守潼关以西。危难关头,李世民主动请缨,亲自率兵三万,东渡黄河,以“坚壁挫敌”的战术,成功遏制住了了刘

武周的精锐部队宋金刚部的势头。接着,他又利用宋金刚孤军深入、粮草不济,不得不退兵之机,亲率精锐之军一路掩杀,一昼夜间追击二百里,八战八捷,歼灭了宋金刚全军,并收降了骁将尉迟敬德和寻相等,这,正是——坚壁挫敌柏壁战。接着,李世民又麾军北进,终于在武德三年(620)四月歼灭了刘武周,收复了河东全境,解了唐朝建国以来最大的危机。
同年七月,李世民率唐王朝举国之兵挺进中原,以势如破竹之威,相继收复了河南的多数郡县,将盘踞在河南的隋朝残余势力王世充围困在洛阳孤城之中。就在大功将成之时,河北军阀窦建德忽率十万大军前来救援王世充。面对进退两难、将要腹背受敌的严峻形势,李世民力排众议,果断地采取围城打援的作战策略,亲率三千精兵,赶在窦建德之前,抢占了其必经的要害之处——虎牢关。在顶住了窦建德的狂攻之后,李世民趁其中午人困马乏之际,亲自披挂,一马当先,率尉迟敬德、程咬金、秦琼等骁将,带领三千精骑全力杀出,一路上“卷旗入阵”,直捣窦建德的中军大营,大破其十万大军,生擒了窦建德,从而迫降了王世充,一举平定了隋末以来两个势力最强的领袖,此正为——排山倒海虎牢关。
李世民在平定唐初的四方叛乱中,他出众的军事指挥才能和领袖气度尽展无余,在唐王朝内树立了极高的威望,在使高祖就帝位继承人的问题大伤脑筋的同时,也引起了高祖的疑忌。同时,在征战的过程中,李世民得到了一班能征善战、谋略过人的部下,如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李靖、房玄龄、杜如晦等,并掌握了唐朝的大部分军队。这样就让他在与太子李建成的皇城势力的对抗中,旗鼓相当,使得两人的帝位继承人之争渐入白热化。同时,由于他的威望与日俱增,也使李渊对他的猜忌渐深,多次默许李建成和李元吉对他进行排挤和打击。
武德九年,李建成和李元吉在之前一连串的陷害、孤立、谋杀李世民的计划未能得逞后,又想趁突厥进犯之际,将秦王府的精兵骁将尽皆调出,削弱李世民的实力,以便日后铲除。六月三日晚,掌管历法的太史官夜观天象后,发现当晚金星多次划过西方天际,向李渊奏道:“太白经秦分,秦王将得天下。”此言引起了李渊的极大不满。于是,他召李世民入宫,让他看了这道奏表。李世民早已得内应密报,知道李建成将对自己下杀手。此刻看完奏表后,立刻明白了李渊的用意,也清楚了自己此时命悬一线的形势。于是,他当即放声大哭,一面为自己辩解,指出兄弟们欲加害自己之心,同时,又在李渊面前密奏了太子和齐王淫

乱后宫之事。原本李渊看到一向坚毅勇猛的儿子竟委屈得大哭,就已十分不忍;再听此言,更是异常震怒,称第二日早朝时要亲问此事。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在成功收买了皇城北门玄武门的守卫常何——这个原李建成的手下后,秘密安排尉迟敬德、秦琼、程咬金、段志玄等将率秦王府中的八百亲兵埋伏于门外密林处。然后,他亲领长孙无忌、张公瑾、候君集、独孤彦云、刘师立、陆冲、公孙武达、郑仁泰、杜君绰九人潜于玄武门内,专等前来上朝的李建成和李元吉。李建成和李元吉毫不知情,让自己的两千兵将侯于玄武门外后,放心的进入门中。待两人进入后,李世民突然出现,责问两人为何对自己步步紧逼。两人立时大惊失色,夺路而逃。慌乱中,李元吉向世民连发三箭。世民躲过前两箭后,抓住第三箭回射,一箭将李建成射落与马下,李元吉见势不妙,落荒而逃。玄武门外,太子和齐王的兵将发觉不对,疯狂攻打城门。天生神力的张公瑾以一己之力,硬是将玄武门牢牢关上,挡住了尽千人的攻门。而尉迟敬德等人也随后赶到,杀了齐王李元吉后,打退了这波凶猛的进攻,并由尉迟敬德进宫,迫使李渊写下诏书,将全国军队交由李世民掌管,并封其为太子,将一切军国大事尽皆交由他来处理。两个月后,李渊宣布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改年号为贞观,是为唐太宗。
就在玄武门之变后不久,突厥颉利可汗乘唐朝内乱初定之际,在李世民称帝仅二十天之时,倾全国之力,率二十万铁骑大举入侵。李世民遣尉迟敬德出战,大败突厥。未几,颉利又再度入侵,直逼渭水便桥,并遣使臣到长安示威。李世民一面果断的扣下了使者,一面调兵遣将,并亲率六骑来到便桥,与颉利隔河相会,怒斥颉利背弃盟约。颉利见李世民竟敢亲自前来,义正严词之下,毫无惧意,因而惊疑不定,不敢妄然进兵。这时唐朝各路大军亦陆续到达。颉利见唐军军容鼎盛,以为无隙可乘,于是与李世民议和,随即北归。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便桥会盟”。
贞观元年(627),李世民在论功行赏时,将谋士房玄龄、杜如晦的功劳列为第一,并任为宰相,执掌朝政,这就引起了他的叔父淮安王李神通和骁将尉迟敬德的不满。他们自恃战功显赫,资深位高,口出怨言,扰乱庆功秩序,甚至还挥拳打伤前来劝解的任城王李道宗的眼睛。于是,诸将争功,大吵大闹。对此,李世民声色俱厉地对李神通说:“叔父虽在义旗初起之时,有首倡之功,但后来却在同窦建德和刘黑闼的两次作战中,一次全军覆没,一次望风逃窜。玄龄、如晦运筹帷幄,安定社

稷,论功行赏,理当第一。你虽是我的叔父,国家贵戚,但却决不能以私恩滥与功勋之臣同赏!”接着,他又对尉迟敬德说:“我以前在读《汉书》时,看到汉高祖时的有功将领很少有保全性命的,常对高祖心怀不满,因而想引以为鉴,有意保护功臣,不使其子孙断绝。但你却经常居功自傲,触犯法律。我今天才明白汉初大将韩信和彭越等人的受戮被杀,家破人亡,并非是汉高祖的过失。国家大事,只有赏罚两种。非分之恩,不可兼行,你要自珍自爱,免得将来后悔。”李神通和尉迟敬德听了这番警告以后,当即表示悔过自新,这场争功风波很快便得到平息。接着,李世民又将原太子李建成的属官王珪和魏征等人,赦而不罪,委以重任,让其参与朝政。
李世民利用休战时期,休养生息,恢复经济,增强国力,亲自训练将士,提高军事素质,加紧准备消灭突厥。贞观二年(628),乘突厥内乱,李世民派遣柴绍率军消灭了依附突厥的梁师都;同时,又积极抚慰突厥北面的薛延陀部,册封其俟斤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以孤立颉利,对突厥构成南北威胁。贞观三年,李世民遣兵部尚书李靖、并州都督李勣等率兵分道进击突厥。四年二月,大破突厥于阴山,俘获颉利。随后,将突厥降众十余万人安置于幽州(今北京城西南)至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一带,设置都督府,任命其酋长统领。同时,将大批突厥贵族迁至长安,封赐官爵,官至五品以上者达数百人,基本上消除了自北朝以来突厥对中原北方边境的威胁。 平定东突厥后,唐王朝声威远波,北方诸族尽皆归附唐朝,并尊李世民为“天可汗”。
不久,李世民致力于开拓西部地区。贞观九年,李世民派遣大将军李靖率兵击败吐谷浑,扶助亲唐政权,之后又以弘化公主和亲。贞观十四年,针对高昌国屡次侵扰归附唐朝的西域各国,李世民派遣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消灭高昌,建安西都护府,并置庭州。之后,与吐蕃和亲,以文成公主嫁与赞普松赞干布。贞观十八年,以安西都护郭孝恪率兵灭焉耆。贞观二十二年,又派遣崑丘道行军大总管、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等率军攻灭龟兹,从而确立了唐王朝对西域的统治。
在平定边境的同时,李世民励精图治,为百废待兴的唐王朝倾注了他的全部心血。针对多年战乱,民生凋敝的状况,他效仿‘文景之治’,轻徭薄赋,开荒修渠,鼓励百姓大力发展生产,使唐朝的农业生产蒸蒸日上,国力渐兴。与此同时,李世民积极倡导节俭的作风,并以身作则,生活上力求简朴,屏除了历代帝王骄奢的习惯。在他的带动下,贞观年间,节俭的风气在大臣们之间

十分风行,如房玄龄、高士廉、魏征等均以简朴著称。政治上,世民任人唯贤,大胆任用前朝旧臣和仇人旧部,视其能委以重任;同时,他求贤若渴,对有才华的新人也积极启用,使身边聚集了一大批贤臣能士。不仅如此,李世民还能广开言路,积极纳谏,从善如流,兼听众人之言。他多次鼓励大臣们积极进谏,评议朝廷功过,使得进谏之风盛行,如魏征、高士廉、封德黎、马周等敢于进谏的能臣不断涌现,不仅及时纠正了李世民的过失,也为朝廷营造了清明的政治风气。贞观中期,李世民针对官员机构日益臃肿的弊病,果断的采用考核制,评定官员的能力,大胆的裁汰官员,一举解决了自唐高祖以来官署庞大冗杂的弊病。这一系列的措施,为唐王朝的兴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世民在位后期,薛延陀汗国势力逐渐强盛,多次南攻归附唐朝的突厥部落。李世民连续遣将其击败。贞观二十年,李世民命英国公李勣率兵至郁督军山(今蒙古国杭爱山东支)北,平薛延陀。至此,“北荒悉平”。铁勒诸部均请求内附,李世民诏置六都督府七州,以各部酋长为都督、刺史。之后,又于漠北开拓驿路,称为“参天可汗道”,从而密切了唐朝与北方部族的往来。
李世民晚年,不顾众人的反对,发动了对高丽的战争,亲征辽东,不胜退兵。贞观二十三年五月,李世民病卒,享年五十三岁。
李世民雄才大略,智勇兼备,是中国古代难得的军事家。他精于战法,善于运用骑兵,长于从心理上瓦解对手,常能出奇制胜。每次作战,李世民总是身先士卒,再加上他统军驭将,懂得恩威并用,因而三军将士无不敬服。他对降将和少数民族将领,能竭诚相待,视其才干,委以重任。在位期间,李世民选贤任能,兼听纳谏,从善如流,文治武功均有极高的建树。同时,李世民在文学艺术上也有颇深的造诣。十几年的戎马生涯使得李世民专心研读的机会不多,因而建唐以后,他先是在秦王府中建立弘文馆,称帝之后又在宫中建立弘文殿,广揽天下才俊之士,虚心请教,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文学素养,在明清之人编写的《全唐诗》和《全唐文》中,都记载了他的许多诗文;他亲自作词谱曲的《秦王破阵乐》也颇负盛名;几十年来,他痴迷于王羲之的书法,苦心钻研其书法真谛,由他临摹的王羲之的书法几可乱真,并且,他还独创出自己的书法流派:“飞白”,是初唐著名的书法家,可谓是文武兼能的贤君。在他统治期间,唐王朝政治清明,民风淳厚,经济繁荣,国力昌盛,威震宇内。同时,大唐王朝海纳四方,开放包容的国风更是享誉各国,在中华五千年历史中,写

下了无比绚丽的诗篇。因而,后世敬称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