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机生平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机生平简介唐太宗李世民机简介李世民,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唐高祖李渊的第二个儿子,太子李建成的胞弟,母亲窦氏是北周的贵族。
李世民少年时期便从军,曾在雁门关救过被围困的隋炀帝杨广,后又跟随父亲李渊多次出征。
公元617年,隋炀帝滥用民力引起民怨,各地起兵反隋,李世民亦鼓动李渊发动了晋阳起兵,攻入长安,灭隋朝,次年,李渊称帝,改国号为唐,封李世民为秦王,任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等职位。
唐朝建立后,全国尚未统一,李世民经常出征,消灭了各个割据势力,立下了赫赫战功,并在全国上下积攒了一定的威望。
公元621年,李渊封其为天策上将,仅在皇帝与太子之下。
李世民的战功与威望远远超过了兄长太子李建成,使李建成感觉到了威胁,联合齐王李元吉一起排挤李世民,并设计想要伏杀他。
晋阳起兵时,李渊曾答应过李世民,事成之后要立他为太子,但后来立的却是李建成,又加上李建成的排挤,李世民于是先发制人,于公元626年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了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并诛其子嗣。
同年,李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不久禅位于他,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
李世民在位年间,励精图治,以民为本,提倡节俭,减轻徭役赋税,复兴文教,使社会逐渐安定下来,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开创了贞观之治,为大唐盛世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公元649年,李世民患病,次年,在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去世,葬于昭陵。
死后其九子李治即位,为唐高宗。
李世民怎么死的根据《旧唐书·郝处俊传》和《旧唐书·郝处俊传》记载,李世民去世是因为服用了大量的丹药所致。
李世民早年间,对道士练造丹药一说持批判态度,并且鄙夷秦始皇四处求仙的做法。
李世民晚年后,为了身体康健,也像其他的帝王一样,四处找寻长生不老之术,寻求丹药。
公元642年,唐太宗多次在外狩猎,每次都能满载而归,足以证明李世民的强迫体格。
第二年开始,李世民的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
从公元643年到公元649年,李世民只有一次狩猎活动,从这可以看出李世民的身体状态大不如从前。
李世民简介_李世民古诗词作品_古诗大全
李世民简介_李世民古诗词作品_古诗大全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
汉族,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有个成语叫“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说他的,他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
李世民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
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李世民代表作品:《赠萧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世民。
其全文古诗如下: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翻译】在猛烈狂疾的大风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强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动荡的年代里才能识别出是不是忠贞不二的臣。
一勇之夫怎么懂得为公为国为民为社稷的正义的道理,而智勇兼具的人内心里必然怀有忠君为民的仁爱之情。
《过旧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世民。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
园荒一径新,苔古半阶斜。
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
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
《还陕述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世民。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星旗纷电举,日羽肃天行。
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
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
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翻译】刚刚经历了南征北战,不禁手抚腰间的长剑慨然长叹。
这一切都是为济世救民,而不是为了争名夺利啊/a/ihiminhtm。
战争的场面如电闪,军情火急,动作迅猛。
满山遍野驻宅了千军万马。
战场如登山一样,指挥也需要灵活。
昨天的战争必修会流血牺牲,却换来了今天的和平统一。
《经破薛举战地》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世民。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
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
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
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
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灭。
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和历史事迹概括(李世民生平简介和一生经历)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和历史事迹概括(李世民生平简介和一生经历)(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唐太宗李世民简介和历史事迹概括(李世民生平简介和一生经历)公元599年1月(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在陕西武功县的一个官僚家庭,生下一个婴儿,其父李渊希望孩子长大后能“济世安民”,故取名“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唐朝第二位皇帝,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
你了解唐太宗李世民生平吗?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唐太宗李世民简介,希望对你有用!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唐朝第二位皇帝,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
李世民军事才能卓越,助父统一中国;在位期间灭东突厥、薛延陀、高昌、吐谷浑;扩充教育机构,笼络国家人才;精简政府机构,裁汰冗官冗员;改革三省六部,朝廷政治清明,开创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唐太宗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廿六己巳日),太宗驾崩于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平早年经历李世民于公元598年(隋文帝开皇十七年)农历十二月戊午日(一说公元599年,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日),出生在武功的李家别馆,父亲是时任隋朝官员的李渊,母亲是北周皇族窦氏。
李世民4岁的时候,家里来了一位自称会相面的书生,对其父李渊说:“您是贵人,而且您有贵子。
”当见到李世民时,书生竟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等到二十岁时,必能济世安民。
”李渊便采“济世安民”之义为儿子取名为“世民”。
童年时代的李世民聪明果断,不拘小节,接受儒家教育,学习武术,擅长骑射。
公元613年(隋炀帝大业九年),李世民娶高士廉的外甥女长孙氏为妻[7] 。
公元615年(大业十一年),李世民参加云定兴的军队,去雁门关营救被突厥人围困的隋炀帝。
公元616年(大业十二年),父亲李渊出任晋阳留守,李世民跟随到太原并随父多次出征,平服发生在今山西省内的各种叛乱和抗击东突厥人的入侵。
晋阳起兵公元617年(义宁元年),李世民鼓动父亲李渊起兵反隋,是为晋阳起兵。
李渊封李世民为敦煌郡公、右领军大都督,统帅右三军,起兵攻入长安,并且灭隋。
李世民官拜光禄大夫、唐国内史,徙封秦国公,食邑万户。
李世民的简介
李世民的简介1. 引言李世民(598年-649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唐朝的第二位皇帝。
他在位的时间是626年至649年,被誉为唐朝的“开国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
2. 早年生活李世民于598年出生在隋朝末年的一个将门世家,他的父亲是隋朝的功臣李渊。
李世民自小聪明机智,喜欢读书和学习军事策略。
在李渊发动玄武门之变推翻隋朝后,李世民开始参与政务,对治国理政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3. 登基与统一江山在李渊去世后,李世民继承了父亲的大业,成为了唐朝的皇帝。
他登基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包括废除官僚贵族特权、推行科举制度、改革军队以及修建水利工程等。
这些政策增强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使得唐朝逐渐成为一个繁荣富强的帝国。
4. 内政与外交李世民在内政方面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他组织编纂了《隋书》和《唐书》,对历史进行了整理和总结,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他还积极开展各种改革,包括推行土地制度改革、优化税收制度,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通商贸易的推广等。
在外交方面,李世民致力于扩大领土,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保持着国家的稳定和强大。
5. 儒学与佛教李世民对于儒学和佛教都有极高的重视。
他鼓励儒学的研究和传承,以儒家思想来约束官员的行为,倡导礼乐之风。
同时,李世民也对佛教非常包容,许多佛教寺庙在他的推动下得以建设和发展,使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6. 李世民的后期统治李世民在位期间,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统治逐渐出现了问题。
他先后发生了两次儿子之争,分别是太子李建成与李世民的次子李元吉之间的夺嫡之争,以及李治与李世民的四子李显之间的夺嫡之争。
这两次夺嫡事件导致了唐朝的衰落和内乱,给后世留下了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7. 逝世与评价李世民于649年去世,享年52岁。
他被后人称为“圣武皇帝”,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
他的治理将国家带入了一个繁荣的时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唐朝第二位皇帝,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
你了解唐太宗李世民生平吗?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唐太宗李世民简介,希望对你有用!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唐朝第二位皇帝,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
李世民军事才能卓越,助父统一中国;在位期间灭东突厥、薛延陀、高昌、吐谷浑;扩充教育机构,笼络国家人才;精简政府机构,裁汰冗官冗员;改革三省六部,朝廷政治清明,开创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唐太宗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廿六己巳日),太宗驾崩于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平早年经历李世民于公元598年(隋文帝开皇十七年)农历十二月戊午日(一说公元599年,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日),出生在武功的李家别馆,父亲是时任隋朝官员的李渊,母亲是北周皇族窦氏。
李世民4岁的时候,家里来了一位自称会相面的书生,对其父李渊说:“您是贵人,而且您有贵子。
”当见到李世民时,书生竟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等到二十岁时,必能济世安民。
”李渊便采“济世安民”之义为儿子取名为“世民”。
童年时代的李世民聪明果断,不拘小节,接受儒家教育,学习武术,擅长骑射。
公元613年(隋炀帝大业九年),李世民娶高士廉的外甥女长孙氏为妻[7] 。
公元615年(大业十一年),李世民参加云定兴的军队,去雁门关营救被突厥人围困的隋炀帝。
公元616年(大业十二年),父亲李渊出任晋阳留守,李世民跟随到太原并随父多次出征,平服发生在今山西省内的各种叛乱和抗击东突厥人的入侵。
晋阳起兵公元617年(义宁元年),李世民鼓动父亲李渊起兵反隋,是为晋阳起兵。
李渊封李世民为敦煌郡公、右领军大都督,统帅右三军,起兵攻入长安,并且灭隋。
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简介
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简介唐太宗李世民生于公元598年,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唐太宗李世民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唐太宗李世民生平简介李世民,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唐高祖李渊的第二个儿子,太子李建成的胞弟,母亲窦氏是北周的贵族。
李世民少年时期便从军,曾在雁门关救过被围困的隋炀帝杨广,后又跟随父亲李渊多次出征。
公元617年,隋炀帝滥用民力引起民怨,各地起兵反隋,李世民亦鼓动李渊发动了晋阳起兵,攻入长安,灭隋朝,次年,李渊称帝,改国号为唐,封李世民为秦王,任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等职位。
唐朝建立后,全国尚未统一,李世民经常出征,消灭了各个割据势力,立下了赫赫战功,并在全国上下积攒了一定的威望。
公元621年,李渊封其为天策上将,仅在皇帝与太子之下。
李世民的战功与威望远远超过了兄长太子李建成,使李建成感觉到了威胁,联合齐王李元吉一起排挤李世民,并设计想要伏杀他。
晋阳起兵时,李渊曾答应过李世民,事成之后要立他为太子,但后来立的却是李建成,又加上李建成的排挤,李世民于是先发制人,于公元626年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了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并诛其子嗣。
同年,李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不久禅位于他,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
李世民在位年间,励精图治,以民为本,提倡节俭,减轻徭役赋税,复兴文教,使社会逐渐安定下来,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开创了贞观之治,为大唐盛世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公元649年,李世民患病,次年,在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去世,葬于昭陵。
死后其九子李治即位,为唐高宗。
唐太宗李世民几岁登基唐太宗李世民于公元598年出生,公元626年登基为皇帝,这一年他28岁。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
李渊得知李建成和李元吉去世的消息,十分悲痛。
三天之后,李渊下令立李世民为皇太子,过了几天后,李渊表示禅位于李世民。
李世民登基后,改国号为贞观,期间治理国家的政策,被称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在唐高祖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任用贤能,安定国内外环境,促进唐朝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多方面发展。
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平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平简介李世民,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李世民在位年间,励精图治,以民为本,提倡节俭,减轻徭役赋税,复兴文教,使社会逐渐安定,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开创了贞观之治,为大唐盛世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唐太宗李世民简介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唐朝的第二任皇帝,同时也是唐朝的诗人,并且在政治军事上也有非常出色的成绩。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被各民族冠以“天可汗”的称号,在对外和对内上他都有着一套方针。
对外他积极开拓疆土不仅重创了高句丽,也将东突厥灭了,更是征服了很多部落。
在国内他就劝课农桑,奉行节约,并且主张以文治天下。
作为一代君王,能任人唯贤,多次听取谏官魏征的逆耳忠言,并作出相应的改变,这些使得唐朝能够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
唐朝在当时能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也正是因为他的勤政爱民,不懈努力。
唐朝民俗开化,经济繁荣,是当时各民族的大熔炉,唐太宗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昌盛的时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便是当时的社会现象的写照。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了23年,他在位的时间并不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但确是历代皇帝中贡献最大的。
他在位期间朝堂上下都是一派和乐。
玄武兵变,历史沧桑,一将终成万骨枯,唐太宗李世民的皇位终归来得不是那么名正言顺,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他在位时所作出的政绩。
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李世民患病瘫痪在床上,最终在终南山上驾崩,安葬在昭陵,庙号为太宗,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后,追封的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其创下的大唐盛世也为后人所称道。
唐太宗李世民试赂的故事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代圣君,他在位时,国运昌盛,开启了唐朝最繁华盛世时期,当然明君治天下,自然少不了一批优秀大臣辅佐,而唐太宗对大臣也是要求苛刻。
唐太宗试赂指的是唐太宗对臣子是否收受贿赂的一种试探。
唐太宗性格还是有些多疑的,而且极为讨厌大臣不忠,厌恶官员收受贿赂,不过大臣要收贿赂,也不怎么可能给他知道,为了探查官员有无收受贿赂毛病,唐太宗想了一个法子,派出身边亲信,扮成贿赂的人,去给官员送礼。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1.2人物评价:唐太宗李世民评价
唐太宗李世民评价生平简介: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生于陕西武功,是李渊次子。
公元614年,娶妻长孙氏。
公元617年,逼父起兵反隋,攻入长安,灭隋后,进封为秦王。
唐武德九年(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李元吉被杀,而后高祖让位,他即位称帝,次年改国号为贞观。
贞观22年(649年),唐太宗薨,仅52岁,葬于今中国陕西礼泉县东北昭陵。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尝百草的神农,禅位的尧,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开创贞观盛世的唐太宗,弯弓射雕的成杰思汗,陈桥兵变的朱元璋等等,对于这些千古帝王,或褒或贬,各家不一。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有两点必须把握住。
第一点,要全面。
要根据不同的历史事实。
其次,要客观。
不可带有个人的主观倾向,要从矛盾的两方面去看。
这就要求我们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时,所参考的文献必须是第一手材料,必须是还原历史本原的东西。
一.功绩关于唐太宗的功绩,这里主要是通过他的管理思想来论述的。
(一)政治管理思想“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
”①这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对其的赞美。
谈到唐太宗的政治管理思想,就不得不说到他的用人之道。
1.任人唯贤,重视人才说到这一点,就不得不提到魏征。
魏征,魏征是何许人也?魏征,字玄成。
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之家,在投入李世民之前,他就是一“倒霉蛋”,“墙头草”。
他曾经投靠过瓦岗李密,而后又投入窦建德门下,再后来他投入到了李世民的哥哥——当时的太子李建成门下。
当然,魏征并非无才之人,他早就提醒李建成要留心李世民,也主谋导演了一场鸿门宴,这场鸿门宴的结果大家①欧阳修《新唐书太宗本纪》都知道了,太子党败了。
魏征又该何去何从呢?他并没有随大流,一死保节,而是成了阶下囚。
等待他的却不是死亡。
面对昔日想除自己而后快的魏征,惜才的唐太宗非但没有杀他,反而给了他一个谏议大夫的职位。
唐太宗李世民附体表法
唐太宗李世民附体表法
摘要:
一、唐太宗李世民简介
二、唐太宗李世民的书法成就
三、唐太宗李世民附体表法的故事
四、唐太宗李世民附体表法的历史意义
正文:
一、唐太宗李世民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了国家的繁荣发展,被誉为“千古一帝”。
李世民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才能,同时他还是一位书法家,擅长行书和草书。
二、唐太宗李世民的书法成就
李世民的书法造诣极高,他的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书法特点是行笔潇洒自如,跌宕起伏,既有遒劲之美,又有柔美之韵。
他的代表作品有《艺韫帖》和《枇杷帖》等。
三、唐太宗李世民附体表法的故事
据传,唐太宗李世民曾在一次巡幸途中,遇到了一位书法家,他看到书法家的作品非常欣赏,于是便询问书法家能否教他书法。
书法家欣然同意,并告诉李世民,要想学好书法,首先要学会附体。
李世民听后非常惊讶,认为附体是神仙才能做到的事情,于是便向书法家请教附体的方法。
书法家告诉他,附体并不是神仙才能做到的事情,只要用心去练习,就能学会附体。
四、唐太宗李世民附体表法的历史意义
唐太宗李世民附体表法的故事,反映了李世民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表现了他谦虚好学的品质。
唐太宗李世民的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的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一说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又说钜鹿郡人。
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649年在位),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
首倡晋阳起兵,拜右领军大都督,受封敦煌郡公,领兵攻破长安,拜尚书令、光禄大夫,受封秦国公、赵国公。
唐朝建立后,领兵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赫赫战功,拜天策上将,封秦王。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626年7月2日),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被册立为皇太子。
八月初九日,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年号贞观。
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
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
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
设立安西四镇,与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获得尊号“天可汗”,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础。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后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他爱好文学与书法,有诗作与墨宝传世。
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与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与简介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与简介,供大家阅读!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改名世民据两唐书的太宗本纪,李世民曾经于四岁时与父亲李渊郊游时,见一识相术之士,其相士先赞李渊为贵人,又赞世民,说其“凡二十岁,必能济世安民”。
李渊后遍寻相士不获,并将其改名为李世民(亦即李世民本名可能并非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箭术无双史书记载,李世民年轻时力大无比,随身兵器中,最有名的是一张两米长的巨阙天弓。
李世民有次与敌对战前,仅率领一名骑兵一起充当侦查工作。
途经一处草原高地,因为太累与士兵一起睡着,被敌人发现,本来意欲围杀李世民。
此时突然有一条蛇追老鼠,奔到骑兵脸上,惊醒骑兵,才发现身边都是敌人,于是李世民与骑兵上马逃亡,李世民本人左右开弓,百发百中,终于逃出追击。
虎牢关之战时,李世民对尉迟恭说:“我拿着弓箭,你手持马槊相随,即使有百万大军又奈我如何!”足见他对自己箭术的自信。
李世民继位前曾任天策,设天策府。
李世民继位后在苑囿内狩猎,有一群野猪奔了出来。
李世民四箭射杀了四只,但还是有一头雄壮的公野猪冲到近前。
吏部尚书唐俭慌忙下马,与之搏斗。
李世民拔剑砍死野猪,笑着对唐俭说,“天策长史,不见击贼耶?何惧之甚!”原来唐俭曾任天策府长史。
唐俭当即回答道:“汉祖以马上得之,不以马上理之。
陛下以神武定四方,岂复逞雄心于一兽!”李世民觉得唐俭说得有理,于是停止了狩猎。
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小鸟依人成语小鸟依人出自唐太宗之口:褚遂良是唐朝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博采众长,变化多姿,自成一家。
因为精通书法,被魏徵推荐给唐太宗,并受到太宗的赏识。
唐太宗任命褚遂良担任起居郎一职,专门记载皇帝的言行起居。
有一次,唐太宗问褚遂良:“你每天记载我的言行起居,我可以看看吗?” 褚遂良回答说:“如今设立起居郎的职务,如同古代的史官,善行恶行都要记录在案,以督促皇帝不犯错。
历史趣谈:唐太宗李世民 秦王李世民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秦王李世民简介导语:姓名:李世民国籍:唐朝民族:汉族出生地:陕西武功别馆(今陕西省武功县)出生日期:公元599年1月23日(己卯年)逝世日期:公元649年姓名:李世民国籍:唐朝民族:汉族出生地:陕西武功别馆(今陕西省武功县)出生日期:公元599年1月23日(己卯年)逝世日期:公元649年7月10日职业:皇帝、军事家、政治家主要成就:文韬武略,平定乱世,开疆扩土贞观之治,求贤纳谏,宽厚爱民代表作品:《帝范》,《贞观政要》等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尊号:天可汗(唐周边各民族尊称)年号:贞观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627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在位,年号贞观。
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
他是杰出的军事家,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最终统一中国。
后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让位,李世民即位。
李世民即位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成为中国史上著名的明君。
生平介绍: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在位,年号贞观。
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
李世民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在位期间,其对唐朝的建立与国家的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并取得了决定性的作用,他爱好文学与书法,并有墨宝传世。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最终统一中国。
公元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让位,李世民即位。
李世民即位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成为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明君。
《唐太宗李世民》课件
xx年xx月xx日
•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 • 唐太宗李世民的政治成就 •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化贡献 • 唐太宗李世民的对外政策 • 唐太宗李世民的遗产
目录
01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
生平简介
出生背景
唐太宗李世民出生于一个显赫 的家族,其父李渊是唐朝的开
国皇帝。
早年经历
李世民自幼聪颖好学,善于骑 射,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
对现代的影响
1 2 3
文化传承
唐太宗李世民在文化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他推 崇儒学、佛教和道教,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 发展。
经济发展
唐太宗李世民重视经济发展,推行均田制等政策 ,促进了农业和商业的发展,对现代经济发展也 有一定的启示。
社会治理
唐太宗李世民在治理国家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他的治国理念和方法对现代社会治理仍有借鉴意 义。
05
唐太宗李世民的遗产
对后世的启示
重视人才
唐太宗李世民善于发掘和任用人才,认为人才是国家之宝,启示 后世应重视人才培养和选拔。
提倡科举
唐太宗李世民推行科举制度,打破了士族门阀的垄断,让更多人有 机会进入官僚体系,启示后世应公平选拔人才。
强化法制
唐太宗李世民强调法制建设,制定《唐律疏议》等法律,维护社会 秩序和公正,启示后世应不断完善法律体系。
对外贸易
丝绸之路
唐朝时期,丝绸之路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唐太宗李世民积极开拓丝绸之路,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贸易往来。 通过丝绸之路,唐朝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西方,同时西方的珠宝、香料等商品也进入中 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
市舶司
为了更好地管理对外贸易,唐朝设立了市舶司,负责对外贸易的税收、管理等工作。市舶司的设立,为唐朝的对 外贸易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中国古代政治家:唐太宗李世民人物简介
李世民在政治斗争中的胜利与教训
政治斗争胜利
• 善于分析形势,找准竞争对手的弱点,制定针对性策略 • 能够审时度势,抓住时机,发动致命一击 • 善于利用人才,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政治斗争教训
• 避免独断专行,善于倾听臣子意见,集思广益 • 防止权力腐化,保持政治清廉,赢得民心 • 善于处理内部矛盾,维护团队团结,确保政治稳定
CREATE TOGETHER
DOCS
DOCS SMART CREATE
中国古代政治家:唐太宗李世民人物简介
01
李世民的政治成就与历史地位
李世民在位期间的政治改革与举措
政治成果
• 唐朝出现贞观之治,国家繁荣昌盛 • 政治稳定,民生改善,国际地位提高
政治制度改革
• 废除世袭制,实行科举制,选拔人才 • 削弱宗室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 推行律令制,整顿法制
李世民在家庭生活与感情方面的表现
家庭生活
• 重视家庭和睦,关心家人的生活,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 对子女严格要求,培养良好的家庭观念和道德品质 • 善于处理家庭矛盾,维护家庭团结,确保家庭稳定
感情方面
• 疼爱皇后,与其共同度过难关,建立深厚的感情 • 对臣子以诚相待,关心臣子的生活,赢得臣子的忠诚 • 善于平衡感情,处理好家庭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确保国家稳定
李世民在隋朝末年的政治活动与崛起
政治活动
• 隋朝末年,战乱不断,李世民积极参与政治斗争 • 发动晋阳起义,推翻隋朝,建立唐朝 • 与父亲李渊共同征战,立下赫赫战功
政治崛起
• 李世民在战争中表现出过人的军事才能和智慧 • 建立唐朝后,被封为秦王,地位显赫 • 在政治斗争中,逐渐削弱竞争对手,巩固自己的地位
李世民早年的生活经历与成长环境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唐太宗李世民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唐太宗李世民简介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唐朝第二位皇帝,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
你了解唐太宗李世民生平吗?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唐太宗李世民简介,希望对你有用!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唐朝第二位皇帝,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
李世民军事才能卓越,助父统一中国;在位期间灭东突厥、薛延陀、高昌、吐谷浑;扩充教育机构,笼络国家人才;精简政府机构,裁汰冗官冗员;改革三省六部,朝廷政治清明,开创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唐太宗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廿六己巳日),太宗驾崩于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平早年经历李世民于公元598年(隋文帝开皇十七年)农历十二月戊午日(一说公元599年,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日),出生在武功的李家别馆,父亲是时任隋朝官员的李渊,母亲是北周皇族窦氏。
李世民4岁的时候,家里来了一位自称会相面的书生,对其父李渊说:“您是贵人,而且您有贵子。
”当见到李世民时,书生竟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等到二十岁时,必能济世安民。
”李渊便采“济世安民”之义为儿子取名为“世民”。
童年时代的李世民聪明果断,不拘小节,接受儒家教育,学习武术,擅长骑射。
公元613年(隋炀帝大业九年),李世民娶高士廉的外甥女长孙氏为妻。
公元615年(大业十一年),李世民参加云定兴的军队,去雁门关营救被突厥人围困的隋炀帝。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公元616年(大业十二年),父亲李渊出任晋阳留守,李世民跟随到太原并随父多次出征,平服发生在今山西省内的各种叛乱和抗击东突厥人的入侵。
晋阳起兵公元617年(义宁元年),李世民鼓动父亲李渊起兵反隋,是为晋阳起兵。
李渊封李世民为敦煌郡公、右领军大都督,统帅右三军,起兵攻入长安,并且灭隋。
唐太宗李世民生平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生平简介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在公元598年1月28日出生,在649年7月10日去世。
他在唐高祖的儿子中排名第二。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唐太宗李世民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唐太宗李世民生平简介李世民是唐高祖的儿子,唐高祖去世后,李世民成为了唐朝新任继承者,即为唐太宗。
李世民于公元598年出生,卒于公元649年,共享年五十二岁。
李世民在青年时期就跟随父亲李渊从军,曾经率领军队到雁门关营救隋炀帝。
后来,父亲李渊带兵起义,李世民帮助父亲打天下,唐朝建立之后,李渊封他为尚书令等职。
后来,晋升为秦王,李世民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先后讨伐了刘武周、王世充等军阀,为建立唐朝统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历史上,与李世民相关的大事件之一就是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听从手下谋士的意见,在玄武门杀掉了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
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一并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一网打尽。
后来,唐高祖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将来继承皇位。
玄武门之变爆发不久之后,唐高祖就禅位给李世民,李世民登基成为唐朝的第二位皇帝。
在他的治理下,唐朝的经济、文化、军事、政治等方面逐步走向开明。
李世民登基后,在处理政事问题上悉心听取朝中大臣的意见,贞观年间,因为李世民虚心纳谏,劝课农桑等措施,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国内外一片安定祥和。
李世民在治理国家方面很有自己的见解,在治理边疆问题上,李世民设立安西四镇,保障了各民族之间的友好相处,得到了百姓们的称颂。
李世民开启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的繁荣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世民怎么死的根据《旧唐书·郝处俊传》和《旧唐书·郝处俊传》记载,李世民去世是因为服用了大量的丹药所致。
李世民早年间,对道士练造丹药一说持批判态度,并且鄙夷秦始皇四处求仙的做法。
李世民晚年后,为了身体康健,也像其他的帝王一样,四处找寻长生不老之术,寻求丹药。
公元642年,唐太宗多次在外狩猎,每次都能满载而归,足以证明李世民的强迫体格。
唐太宗李世民附体表法
唐太宗李世民附体表法
摘要:
一、唐太宗李世民简介
二、李世民附体表法的背景
三、李世民附体表法的具体内容
四、李世民附体表法的影响及意义
正文:
唐太宗李世民附体表法,是指李世民在位期间,通过一些政治手段,使一些原本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能够合法地继承皇位。
这一举措,对于唐朝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李世民附体表法的背景,是唐朝初期,由于长期战乱,社会秩序混乱,皇位继承制度不完善,导致了一些皇位继承的纷争。
为了稳定皇位继承,李世民采取了一些措施,其中之一就是附体表法。
李世民附体表法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定皇位继承顺序,二是规定皇后和太子的地位,三是规定皇位继承的条件和程序。
这些规定的实施,使得皇位继承有法可依,避免了纷争的发生。
李世民附体表法的影响及意义,在于它奠定了唐朝皇位继承制度的基础,维护了唐朝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繁荣。
李世民典故成语
李世民典故成语摘要:1.李世民简介2.李世民典故成语介绍2.1 门神典故2.2 太原公子典故2.3 仁政典故2.4 魏征进谏典故3.李世民典故成语的启示和应用正文:一、李世民简介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
他在位期间,实行贞观之治,使国家政治稳重、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被誉为“千古一帝”。
二、李世民典故成语介绍1.门神典故李世民在登基前,曾与李建成、李元吉发生夺位之争。
一次,李世民趁夜潜入李建成的府邸,被门神魏征发现。
魏征没有通报李建成,而是悄悄跟随李世民,保护他的安全。
后来,李世民登基后,任命魏征为宰相,并命画家画出当时的场景,寓意忠诚可靠的臣子如同门神一般守护国家。
2.太原公子典故李世民在登基前,曾被封为太原公子。
在一次平定叛乱的战斗中,李世民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
太原公子的事迹传为佳话,成为当时青年才俊的楷模。
3.仁政典故李世民在位期间,实行仁政,关心民生,提倡节俭,国家政治稳重、经济繁荣。
他曾亲自耕田,以示提倡农业,关心百姓生活。
他还下令减轻赋税,实行三年耕战,使百姓安居乐业。
4.魏征进谏典故李世民在位期间,重用魏征等忠诚正直的臣子。
魏征敢于直言进谏,前后上疏二百多次,促使李世民实行良政。
李世民对魏征的忠诚和才干十分赞赏,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三、李世民典故成语的启示和应用1.忠诚为国:李世民和魏征的典故告诉我们,为国家效力,忠诚是第一位的要求。
作为公务员或职场人士,我们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忠诚履行职责。
2.崇尚节俭:李世民提倡节俭,关心民生,这体现了他的为民之心。
在今天,我们应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提倡绿色生活,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贡献力量。
3.勇于进谏:魏征敢于直言进谏,使李世民能够及时纠正错误,实行良政。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也要勇于向上级或周围的人提出建设性意见,共同进步。
4.选拔贤能:李世民在位期间,选拔了一批忠诚正直、才华横溢的臣子,如魏征、房玄龄等。
开天盛世的人物简介500
开天盛世的人物简介500
开天辟地、盛世长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在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其中一些代表性人物的简介:
1. 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唐太宗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
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推行了科举制度,开创了唐朝的盛世。
他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征战,扩大了唐朝的疆域,统一了中国,被后人尊称为“开国圣君”。
2. 李白(701-762),李白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作以豪放、奔放著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
他的诗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魏征(580-643),魏征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曾任唐太宗的重要顾问。
他在政治上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并且在文学创作上也有很高的成就。
他的《魏征别传》等著作被后人奉为经典,对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李渊(566-635),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被尊称为“高祖”。
他在隋朝灭亡后,发动了起义,最终建立了唐朝。
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奠定了唐朝的基础,为后来的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上是一些开天盛世时期的代表性人物,他们在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历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次是平定刘黑闼的战役,刘黑闼是窦建德的部下,他打着为窦建德复仇的旗号,在河北起兵反唐。李世民指挥了平定其第一次起兵的战役,仅仅两个月就取得了胜利。(其他两个战役是由李孝恭指挥的平定杜伏威的江淮军和平定以江陵为根据地的萧铣的梁政权)。
李世民自此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战后进入长安时,受到部分军民以皇帝的礼仪招待。武德四年冬十月,封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陜东道大行台尚书令,食邑增至二万户。高祖又下诏特许天策府自置官属,俨然形成一个小政府机构。
其中宰相裴寂、谋士王珪、魏徵、东宫卫士将领薛万彻等追随李建成、李元吉。秦府谋士杜如晦、房玄龄,将领秦叔宝、尉迟敬德、段志玄、侯君集、王君廓等跟从李世民。宰相陈叔达、朝臣长孙无忌等暗中支持李世民。其余将领李靖、徐世勣,大臣宇文士及等保持中立。
626年,李世民在长安城宫城玄武门附近射杀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事后,李世民杀建成、元吉诸子,占李元吉之妻。
唐太宗
同年(618年)五月,隋恭帝禅位于唐,唐王即皇帝位,国号大唐,改元武德。武德元年,以赵公世民为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进封秦王。
六大战役
唐朝建立以后,为统一全国,先后进行了六次大的战役。这六个战役李世民就指挥了四个,全部取得了胜利,为唐朝立下了赫赫战功。
第一次是对陇右薛举父子集团的战役,唐武德元年,薛举率军进攻关中,双方在现陕西长武县发生激战,在这里,李世民打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大败仗,退回长安。但不久,他便在浅水原之战彻底打败薛军,消灭了陇东集团。
尔后李渊让出军权予秦王。数日后,秦王晋为皇太子,未久李渊禅位于李世民,次年改元贞观。
唐太宗 - 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由于唐太宗能任人为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宁的局面。与后来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并肩而立。
李世民在战斗中注重战前侦察,虽屡次遇险,但每次战斗都能作到知己知彼,善于制造战机,当敌强我弱时,他经常用“坚壁挫锐”的战法拖垮敌人,战斗中身先士卒,亲自率领骑兵突击敌阵,胜利后勇追穷寇,不给敌人喘息之机,因此获得了每次战役的胜利。在统一边疆的战争中,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明于知将,选拔良才,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李世民用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为唐朝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二次,刘武周依附突厥,南下进攻唐朝,攻占了晋阳,李世民不畏艰险,终于击溃了敌人主力,并乘胜追击,两天不吃饭,三天不解甲,彻底消灭了敌军,收复了丢失的土地。
第三次是对王世充和窦建德的战役。这次战役规模为唐统一战争中最大的。在这次战役中,李世民先将王世充击败,围困在洛阳,令其无粮草供应,待其自毙。就在洛阳将下未下之时,河北的窦建德军十余万众号称三十万为救援王世充,突然出现在唐军背后,李世民力排众议,在虎牢之战中大败窦建德军,生擒窦建德。洛阳的王世充也只得投降,这次李世民一举两克,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唐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玄武门之变
唐太宗
玄武门之变发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并立世子李建成为太子。据说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渊却犹豫不决。李建成随即联合四弟齐王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是年,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借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马,以防止李世民篡夺皇太子之位。李世民在危急时刻决定背水一战,先发制人。抢先一步杀死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事变之后仅仅三天李世民便被立为皇太子,从他父亲手里接过政府的实际控制权。八月初九,唐高祖被逼退位,李世民便做了唐朝的第二位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使唐朝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康,出现了空前的繁荣。由于他在位时年号为贞观,所以人们把他统治的这一段时期称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时期。
唐太宗 - 早年经历
唐太宗于隋皇十八年(598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出生于武功别馆,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的次子。公元614年娶妻长孙氏,武德九年八月二十一日立为皇后,即长孙皇后。
隋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被突厥十万骑围困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李世民受募从屯卫将军云定兴之命前往救援,提出虚张军容,昼引旌旗数十里,夜以钲鼓相应的疑兵计。时值东都及诸郡援兵亦至忻口(今忻县北),迫使突厥始毕可汗解围而去。十三年六月,与其兄李建成率兵攻西河(今汾阳),首战获胜,促使李渊决意西向关中。任右领军大都督,统右三军,封敦煌郡公。七月随李渊自太原(今太原西南)南下。途中李渊一度动摇,欲还师更图后举。世民坚决主张继续进军,提出先入咸阳,号令天下的方略。八月,进攻霍邑(今霍州),先率轻骑至城下,诱隋守将宋老生出战,继而率骑猛冲其侧背,配合李渊、建成正面攻击,斩宋老生,克其城。九月,军至河东(今永济西南),力主急速进军长安(今西安),遂奉命率前军西渡黄河,顺利占领渭河以北地区,各大族豪强纷至军门投效,数支农民起义军亦来归附,兵力迅速发展至13万人。十一月,会诸军攻克长安。李渊立代王杨侑为帝,即隋恭帝,改大业十三年为义宁元年。以光禄大夫、大将军、太尉唐公为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进封唐王,李世民为京兆尹,改封秦公,义宁二年三月,为右元帅,徙封赵国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