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第2节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第2节、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课标要求】
1、列举“贞观之治”的要紧表现,
2、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进展中的历史作用。
【讲课提纲】
一、唐太宗生平简介
1、唐太宗是一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2、劝父亲太原起兵,建功立业统一全国。
3、培植势力,发动玄武门之变。
4、平定边疆,实行开明民族政策。
5、对外开放、兼收并蓄。
6、擅长用人、纳谏。
7、他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
二、东征西讨定基业
1、隋末农人起义
隋炀帝暴政:开凿大运河、远征高丽等。
但他开凿大运河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经济进展。
2、军事统一全国
①617年5月,劝父太原起兵
②618年3月,隋炀帝被杀,隋朝衰亡。
③618年5月,李渊称帝,国号唐。
李世民被封为秦王。
④617-618年,迎击韩举集团。
消灭刘武周势力。
⑤620年,进入中原消灭王世充、窦建德势力。
⑥624年,消灭各地农人军和割据地主武装,统一全国。
3、玄武门之变
①缘故:李世民在统一战争中功绩最大,手下人材最多,形成了一个势力壮大的集团。
②进程: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共张PPT)
材料三:唐太宗让画师在凌烟阁画了二十四名功臣的画像
程咬金
房玄龄
杜如晦
1、材料一、三体现程唐太宗在用人方面有什么思想?他采取杜什么举
措选拔各种各样的人咬才?这个举措产生了哪些影响?唐太如宗在中央
机构中如何管理下属金的?有什么作用?
晦
2、材料二阐述了什么观点?你如何看待这一说法?
3、唐太宗的用人之道,给我们哪些启示?
19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1.8. 421.8.4 Wedne sday, August 04,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 08:5520 :08:552 0:088/ 4/2021 8:08:55 PM
•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1.8.4 20:08:5 520:08 Aug-21 4-Aug-2 1
自 主 探究 2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以不失时
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
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
可得乎?
——《贞观政要·务农》
(1)依据材料,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问题的 重要性?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 (2)体现了唐太宗在经济方面有什么样的治 国思想? (3)唐太宗的经济政策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 影响? (4)据此,对我们当今社会有什么启示? 10
感悟唐太宗——再评唐太宗
功绩: 为唐朝的建立和统一立下汗马功劳。开创贞观之治, 为大唐盛世奠基,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进入鼎盛时 期,创造了封建社会的一个黄金时代。其纳谏、用 贤之风更为后世称道。
局限:
晚年少于纳谏、滥用民力,但能反省。终其一生, “功大于过”。
原创5: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四、开放的对外政策
1.政治方面 政府设立专门机构——鸿胪寺、 礼宾安 成为国际性大都会。
鸿胪寺
唐太宗鼓励边疆少数民族商人和外国商人来唐内地经营,唐朝 较大的城市都留有外国商人的足迹。盛唐时代的长安城,欧洲、 中亚各国人、四夷的胡族人、葱岭东西的西域人往来熙攘,是 一座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
贞观后期,唐太宗少于纳谏、滥用刑罚、 滥用民力、求仙炼丹。晚年时撰写《帝 范》,反省过失,总结为君之道。
《帝范》共十二篇:君体、建亲、求贤、 审官、纳谏、去谗、诫盈、崇俭、赏罚、 务农、阅武、崇文。
评价唐太宗
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 益多损少人不怨,功大过微德未污。 唐太宗顺应国家统一的潮流,真正开创唐帝国,其在位期间出 现“贞观之治”,促进经济的复苏乃至繁荣,而其纳谏和用人 方面的突出优点,特别是其反醒的反思能力和自我批评的精神, 更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
唐律体现了德刑相济、礼法并用、宽仁 慎刑、立法宽简、稳定法律、执法严明、 宁国安民的特点。
4. 文德治国 唐太宗完善了科举制度,注重发展学校 教育,为唐朝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有利 条件。 贞观时期崇孔尊儒,兴学重教, 正是儒学发展的关键时期之一。
三、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1.统治方式 •武力征服:629年,唐太宗发兵10余万打败他们,并俘获其首 领颉利可汗。此后在当地设羁縻府州,任命突厥贵族做都督来 管理。 •册封:东突厥世袭都督、刺史官职的后代均由唐政府册封 。 •设置机构:唐攻下西突厥后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 •和亲: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和亲。
李建成与四弟李元吉联盟多次谋害李世民不成。626年李建成 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借此要把握住秦王的 兵马,然后趁机除掉李世民。
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策略和方式:
1、策略: “战而后和”
2、方式: 突厥: 武力征服 东突厥 ⑴准许内迁
⑵设置羁縻府州,仍用少数民族 领袖为官,官位世袭,后代由唐 政府册封
西突厥: (高宗)设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 设置管理机构 吐蕃: 和亲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
——开明的民族政策统治方式多样化
回顾:三省六部制有何历史作用?必修一P14
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
——唐太宗
一、玄武门之变(课外阅读!): 二、“贞观之治”的出现: 三、晚年的反省(课外阅读):
二、“贞观之治”的出现:
贞观:唐太宗年号(626-649年)共23年
(一)“贞观之治”的表现: 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监狱)常空,马 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 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 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 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 也”。 ——《贞观政要》卷一 从材料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社会景象? (结合教材,概括贞观之治的表现)
如何理解唐太宗在推动封建社会发展中的 历史作用?
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 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 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 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 3、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 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 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 大的影响。 4、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 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 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5、…… ——参考世纪金榜P5
原创:4: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①丰富了中华文化,促进中国文化的 多元化。 ②中华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强大辐射 作用,形成“中华文化圈”。
日本古都奈良-朱雀门
韩国饮食习惯
日本部分文字和汉字对照表
领域 政治
经济 思想 文化
内容
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 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从民本思想出发,慎用刑法 完善三省六部制 强调“存百姓”,实行休养生 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 制,轻徭薄赋。
统其众。
──引自《资治通鉴》
(2)根据材料指出唐太宗处理东突厥问题采取了什么办法?
(2)唐太宗采纳了温彦博的意见,在东突厥旧地设都督府, 并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来担任官职。
唐太宗开明团结的民族政策(战而后和):
1.方式:
A.设置地方管理机构: ①羁縻府州:东突厥地区(管辖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 ②安西都护府:征服西突厥,管辖西域。
(1)根据材料一,将争论中出现的三种意见,概括提炼,逐条列
出。
文字材料题:
唐朝初年,唐太宗大败东突厥,东突厥部众约陶万人 归附唐朝。贞观四年,就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朝廷内 部出现争议。
材料二 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东自幽州,西至灵
州,分突利故所统之地,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又分
颉利之地为六州,左置定襄都督府,右置云中都督府,以
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完善科举制。
影响
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提高效率,加强中央 集权
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
社会稳定; 扩大统治基础。
民族 开明团结的民族政策
利于民族融合,巩 固国家统一
对外 开放友好、兼收并蓄
促进国家发展;文 化的多元性
三.评价唐太宗历史地位
唐太宗名言赏析
课件1: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谢谢观看!
凡軍國大事,剖析断决。中央政府机构規模、典章文物制度,都由他与房商定
魏征 太宗对侍臣说:“……如今魏征逝世,就丧失了一面镜子”
王珪 与房玄龄等人共同主持政务,太宗赞他精于识别评鉴
李靖 讨突厥和吐谷渾有功。
虞世南 太宗曾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词藻、书翰
李勣 每次率軍征战,遇敌时随机应变,行动合乎事机
唐太宗特别设立了死刑覆奏制度,以示对人命的重视。在 京城要在两日内五次覆奏,在各州要三覆奏。这种制度的 建立有个惨痛的教训,就是错杀了大臣张蕴古,唐太宗后 悔不已。因此决定设立这项制度。
以民为本,慎用刑法
吐蕃赞普松赞干步前来提亲,李世民左思右想,难以 决断,遂召集众臣,商议讨论和亲之事,请问从起草 到执行分别要经过哪些部门?
大破龟兹。
派兵伐高丽,无功而还。
阅读教材,列举唐太宗时,中外交往的有关史实
机构设置:鸿胪寺 宗教:“示存异方之教” 朝鲜、日本
结合所学及所给材料,评价唐太宗
材料一: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 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 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 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人生,且复 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怼既作,离叛亦兴。每思此,不敢纵逸。”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
完善三省六部制
“贞观之治”的出现
类别 土地 制度
赋税 制度
贞观年间
丁男十八以上,给田一顷;笃疾废疾,给田四十亩,寡妻妾三 十亩,若为当户者加二十亩。皆以二十亩为永业,其余为口分。
租:每丁岁纳粟二石。 庸:二十日,不役者,每日纳绢三尺。 调:随乡之所产,岁纳绫绢絁二丈,布加五分之一。 如果政府有事要增加力役,加役十五日免调,三十日租调均免。 另有灾害时,损失十分之四可减免租;损失十分之六,免租和 调;损失十分之七以上,租庸调全免。
课件2: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二、“贞观之治”的出现 1.继位:626 年,李世民登上皇位。 2.唐太宗的措施 (1)善于用人,选贤任能:选官不拘一格,重用敢于进谏的_魏__征___, 能谋善断的房玄龄和杜如晦。 (2)“存百姓”: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不夺农时,推行__均__田__制__, 轻徭薄赋。
[探究思路]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第(1)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一是 大多数朝士的言论,即“……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教之 耕织,可以化胡奴为农民”,二是李百药的言论,即“今宜因 其离散,……仍请于定襄都护府为其节度使”,三是温彦博的 言论,即“……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使为中国幸蔽”,三种观 点已非常明显。第(2)问从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对中国多民族 国家的发展带来的积极意义方面进行评价。
[思维导图]
[知识主线] 唐太宗李世民是大唐盛世的奠基者、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他执政时期,吸取隋亡的教训,确立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发展 经济的方针政策,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秩序比较安定,阶级 矛盾相对缓和,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出现了“贞观之治”的 局面。他的开明政治和贞观年间的一系列制度的创新,造就出 兼收并蓄,博大开放,昂扬进取的时代风貌。
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也使威胁中央集权统治的 离心因素难以产生。
三、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1.背景 (1)唐朝初年:中国北方、西部少数民族经常骚扰边境。唐高祖 采取__息__事__宁__人__的态度。 (2)唐太宗时:开始着手经营中国边疆,揭开了中国民族关系史 的新篇章。
2.措施 (1)武力讨伐:629 年以后,唐太宗派________和李靖等大将分 别讨伐经常骚扰唐朝边境的少数民族。 (2)设置机构:在东突厥,设_羁__縻__府__州___,以突厥首领为都督、 刺史,官职可以世袭。此后该制度成为唐代管辖民族地区的一 种地方制度。在西突厥,设置__安__西__都__护__府__,管辖西域地区。
人教高中历史选修4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共64张PPT)
请欣赏视频:玄武门兵变
二、贞观之治
1.含义
什么是“贞观之治”?
唐太宗为首的唐朝统治者采取
措施,在较短时间对国家做出了卓 有成效的治理,促成了政治_清__明__、 经济__发_展__、社会_稳__定__、文化_繁__荣_
一、玄武门之变(626年)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 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 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 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
唐高祖即位以后,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 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三个人当中,数李世民功劳 最大。晋阳起兵,原是他的主意;在以后几次战斗中, 他立的战功也最多。李建成的战功不如李世民,只是 因为他是高祖的大儿子,才取得太子的地位。
材料一反映出什么历史信息?
唐太宗认为治国须尊重生命、宽仁慎刑,既体现 仁德,又保护了劳动力
4
二、贞观之治(政治)
15
材料二:唐太宗说“一日万机,一人听断, 虽复忧劳,安能尽善?
“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 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吾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 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
二、贞观之治
材料一:王珪曰:“昔秦皇、汉武,外则穷 极兵戈,内则崇侈宫室,人力既竭,难遂 兴。彼岂不欲安人乎?失所以安人之道也。 亡隋之辙,殷鉴不远……”太宗曰:“公言 是。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 君多欲则人苦……” 材料二:P9 “贞观之治的”出现
根据材料分析“贞观之治” 出现的 原因?
一、玄武门之变(626年)
1.背景 1)李世民具有为帝实力
2)太子设法除患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1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 唐太宗
(1)唐太宗在唐朝历史发展中 的什么地位?
(2)这种奠基地位是唐太宗通 过怎样的作为而实现的?
“奠基”的全方位性,即政治、经济、文化、 民族、外交等
玄武门之变,以血腥政变的形式解决了唐朝最高统治阶级内 部的矛盾;所幸的是,这并未影响唐朝的稳固基业,反而将唐 朝推向更为辉煌的阶段。
3.为更好的解决政权传承,选贤任能,你能提供更好的制 度方案么?
比如:实行民主政治
二、贞观之治
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 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 沧海,皆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 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贞观政要》
生民。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既作,离叛亦兴。
朕每思此,不敢纵逸 。”
——《贞观政要·君道》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 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 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 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 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为灾。—《贞观政要·务农》
终之实难。伏愿慎终如始,方尽其美。”太宗曰:“公
言是也。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
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 。”
吸取隋亡教训,注重居安思危
• 探究: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感悟唐太宗的治国魅力)
“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 “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 治而下乱者。” “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 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 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 教令?” ……朕欲使大信行於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 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课件4: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2.措施 (1)武力征讨:先派大将分别讨伐,后采取“战而后和”的策 略。 (2)设置机构:在东突厥,设羁縻府州;在西突厥,设安西都 护府,管辖西域地区。 (3)册封后嗣:630 年,接受“天可汗”的尊称,册封西北各 族首领后嗣。
(4)和亲通婚: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和亲。 3.影响:唐太宗的民族团结政策使少数民族首领愿意“世为唐 臣”。
(2)宽容的宗教政策 ①唐太宗提出“示存异方之教”的政策。 ②召见去天竺取佛经的玄奘。 ③召见朝鲜、日本僧人。 (3)重视传播唐文化:朝鲜、日本僧人来唐游学,朝鲜、日本 深受汉文化影响。
2.作用 (1)唐太宗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为中国文化增添 了多元的色彩。 (2)朝鲜半岛大量吸收汉文化;推动日本“大化改新”,促进 了日本的封建化过程。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唐太宗 李世民
一、玄武门之变
1.背景 (1)李世民劝说李渊在晋阳起兵,推翻隋朝,为统一全国立下 汗马功劳。 (2)统一后,设立“文学馆”,收罗人才。 (3)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结成联盟,反对李世民。
2.经过 (1)李世民收买太子府心腹人员,得知太子谋害自己的计划。 (2)发动“玄武门之变”,射杀李建成、李元吉,最终登基。
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
宫城 皇城
昭 陵 六 骏
与父反隋建唐 在创建唐王朝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二、“贞观之治”的出现
1.唐太宗的措施 (1)政治上:选贤任能,虚怀纳谏,重用敢于进谏的魏征,提 拔能谋善断的房玄龄、杜如晦。 (2)经济上: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 徭薄赋,强调“存百姓”的思想。
五、晚年的反省
1.晚年的过失:鲜有纳谏,大修宫殿。 2.反省与自我评价:撰写《帝范》,反省过失;评价自己“功 大过小”。
原创3: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 发展中的作用
• 1、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 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 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2、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 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
——吴枫、陈伯岩《隋唐五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做法(6分)
(1)重用少数民族首领;实行和亲政策。
(2)简要评析唐朝的羁縻政策。(9分)
(2)是一种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是一种“以夷制夷”的统 治方式(任用少数民族首领治理少数民族地区),有利于 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谢谢观看!
2、“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繁荣。君能
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这反映了唐太宗 ( )
A.民贵君轻的思想
B. 农业为本的思想
C.君治为本的思想
D. 心存百姓的思想
3、《步辇图》描绘了松赞干布的使臣向唐太宗请求 通婚的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采用册封的方式迫使少数民族政权臣服唐政府
◆唐太宗为什么非常注意兴替、得失问题? ◆举例说明唐太宗是怎样“以史为鉴” 和“以人为镜”的?有怎 样的意义? 唐太宗亲历隋朝农民起义,吸取了隋朝暴政而亡的教训;唐太宗作 为唐朝初期时的有为之君,力图维持唐朝的长治久安。
“以史为鉴”,吸取隋亡教训,与民休息,轻徭薄赋 --保证了农 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 “以人为镜”:任用贤臣,注意听取大臣劝谏,听取魏征的建议最 为典型--君主虚怀纳谏,一则不必事必躬亲,可借助大臣辅助, 二则可以减少政策失误,有利于君主有效管理国家。 ◆唐太宗选拔人才上有哪些特点?唐代用人得失给今天有什么启示? ①注重惟贤与才是用,既往不咎。(书例:魏征)②完善科 举制度,保证了人才的选拔,体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公平、公 正、公开,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 。
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唐太宗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是:“济育苍生, 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 这样的评价是否合适呢?
一、生平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公元 626—649 649年 期间, 626 649年)期间,吸取隋 亡的教训, 亡的教训,实行了一系列 的开明政策, 的开明政策,有力地促进 了社会、经济、 了社会、经济、文化的恢 复和发展, 复和发展,人民生活逐渐 趋于安定,国力不断加强, 趋于安定,国力不断加强, 从而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 上出现了“贞观之治” 上出现了“贞观之治”的 繁荣兴旺局面。 繁荣兴旺局面。
七、“贞观之治”的成就
社会秩序空前安定 开放的国界 贪污降到历史最低点 高度发达的商业
六、“和同为一家”
1.各族承认唐朝皇帝是“ 1.各族承认唐朝皇帝是“天 各族承认唐朝皇帝是 可汗” 接受唐朝的册封。 可汗”,接受唐朝的册封。 2.唐朝也在一些民族地区设 2.唐朝也在一些民族地区设 置都护府或都督府进行直接 统治。 统治。 3.各族通过和亲 贸易、 各族通过和亲、 3.各族通过和亲、贸易、学 习等方式, 习等方式,加强了民族间的 友好联系
二、“安人宁国,删削繁苛”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 舟所以比人君 亦能覆舟。 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论教戒太子诸王 论教戒太子诸王》 ---《贞观政要•论教戒太子诸王》
贞观之初,唐太宗采取一系列厉行节约、 贞观之初,唐太宗采取一系列厉行节约、限 制奢侈的措施,如停止诸方进贡珍贵异品, 制奢侈的措施,如停止诸方进贡珍贵异品, 限制营造宫室,破除厚葬的陈规旧俗, 限制营造宫室,破除厚葬的陈规旧俗,规定 葬制一律从简,如有违反,依法问罪。 葬制一律从简,如有违反,依法问罪。在他 的影响下,当时有许多重臣, 的影响下,当时有许多重臣,一般也都崇尚 俭约的生活和简肃的作风。 俭约的生活和简肃的作风。
课件3: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C 仁义为本,刑罚为末(唐律)
D 完善三省六部制度 经济方面:与民休息,心存百姓(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7
思想文化方面: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大办学校、完 善科举制)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②客观:
隋的建设和经济繁荣,为唐的发展创造条件 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社会繁荣的主要动力 ……
• • • •
• •
• •
• •
反晚 躬年 自过 省失
流贞 芳观 千政 古绩
夺杀 位兄 登逼 基父
战一建青 功统唐年 赫天立闯 赫下功将
唐 太 宗 一
生
2007.8
一、玄武门之变626年(自主阅读) 1.背景Leabharlann 史实之一①李世民具有为帝实力
与父反隋建唐; 统一全国,功高盖世; 设文学馆…… ②太子设法除患 与齐王结盟; 多次谋害不成; 调离李世民智囊 ③李世民先发制人 收买太子心腹; 设计剪除兄弟祸害
②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对周边各族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③唐辽阔的疆域、发达的交通,都为中原与边疆地区的
沟通、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唐政权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13
四、开放的对外政策
史实之四
1.政策(积极友好、开放)
①设鸿胪寺,接待外国使者,并复信答礼 ②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居住、做官、通婚 ③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
2.中外交往概况
①来访人员频繁 ②外来宗教传入(佛教经典、景教、回教、摩尼教传入) ③玄奘取经 ④朝鲜、日本积极学习唐朝文化
14
3.影响 ①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会
②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色彩
③对朝鲜、日本产生了巨大影响 (朝鲜:中国的古代典籍、诗歌… 日本:大化改新)
高二历史选修4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高二历史选修4 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一、教学要求1.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用人、纳谏、轻徭薄赋和处理民族关系等方面。
2.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3.体会纳谏与用贤,对治国安邦的重要意义二、史论共享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唐太宗的统治使唐朝出现了封建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的“贞观之治”的局面,并为唐朝的开元盛世及其国力的强盛奠定了基础,是封建社会的一个黄金时代,而其纳谏、用贤之风更为后世称道。
唐太宗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是“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
”三.知识梳理【体系构建】奠定皇位的关键事件——“玄武门之变”大唐贞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强调“存百姓”思想。
盛世从民本思想出发,慎用刑法。
的观内奠完善科举制,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
基人之容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被西北各民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
唐太治奉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
宗评价:封建地主阶级治国安邦的政治典范。
评价:我国封建社会杰出政治家,总体而言其“功大于过”。
【重点分析】1、关于“贞观之治”(1)概念和性质: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化发达,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发展,历史上把唐太宗时期的繁荣局面称为“贞观之治”。
它是封建地主阶级治国安邦的政治典范。
(2)原因和条件:①隋末农民战争推翻了隋朝沉重打击了统治阶级和士族势力,使唐初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
生产关系的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
②隋朝的基础建设、制度革新和经济繁荣为贞观之治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③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杰出的政治才干、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开明的政策措施是贞观之治出现的重要因素。
④民族关系的融洽、对外交流的频繁和科技的进步为贞观之治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⑤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创造了当时的经济繁荣。
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第二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用人与纳谏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唐太宗便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原 来太子一派的人,有才干的还委以 重任,魏征便是一个著名的例子。 唐太宗的宽容 魏征 化解了许多矛 盾,使许多原来站在对立面 的人能够有机会转变过来, 成为治理国家的有用之才。
魏征犯颜直谏千秋传美名
用人与纳谏
太宗器重魏 征的忠心与胆 识,反而任命他 为谏官。
一次,太宗想 去秦岭打猎,行装 都准备好了,却迟 迟未能成行。后来 魏征问起来,太宗 笑着说:“ 本来想 去,害怕你又要来 进谏,还是算了。”
唐初玄武门之 变以后,有人向太 宗李世民告发,魏 征做太子幕僚时多 次建议太子杀他。
用人与纳谏
知人善任,人尽其才 房玄龄和杜如晦不善于断案和 处理杂务,但却善于谋划和决定国 家大事,所以用为宰 相,用其所长,避其 所短。而戴胄则相 杜如晦 反,他不通经史,但 做事正直,所以让他做大理寺少 卿,负责审理案件,结果他办事异 常干练,案子从不积压,深得唐太 杜如晦 宗赏识。
对外 开放政策 关系:
扩大影响 提高声威
2.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 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 “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 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 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过入了鼎盛时期。 (3)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 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 封建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 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 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高二历史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选修
高二历史: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唐太宗的生平唐太宗,即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生于公元598年,卒于公元649年,享年51岁。
他是唐朝盛世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也是中华历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
唐太宗出生于一个将门之家,他父亲李渊是当时隋朝时期的京兆尹,也是世袭的茂陵县公。
隋朝灭亡后,唐太宗加入了父亲的起义军,并与父亲一起参与建立了唐朝。
他先后经历过武德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三个时期,任内推行改革政策,整顿朝纲,恢复经济和社会的稳定,深受人民爱戴。
贞观之治的重要性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推行改革政策的一个时期,跨越了公元627年至649年。
这个时期对于唐朝的稳定和繁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时期,唐太宗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整顿了政治和经济秩序,使得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盛程度,也让中国继续走向了繁荣的大唐盛世。
在这个时期,唐太宗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其中包括土地制度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推行、民生政策的贯彻以及外交政策的开展等。
这些改革不仅使唐朝的国家机构更具效率,还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科举制度的实施,使得有才有德的人能够得到应有的发展和崇高的地位,并在各个领域中发挥作用。
这里不得不提的是,801年的那场“伯州大会”,可以说是唐太宗推行政治改革的一个缩影。
在会上,他倾听了士人和民间官员的意见,最终采纳了他们提出的许多建议,从而使得唐朝的治理更加人性化和高效。
唐太宗的军事成就除了对政治进行改革,唐太宗还非常注重军事的建设和发展。
唐太宗采取了军民并用的政策,使得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
在野战和攻城方面,唐太宗更是开创了许多新的用兵方式和战术。
其中,唐太宗最出名的战役应该是他在公元630年至648年的十万铁骑西征。
这场战役使得唐朝的领土扩张到了中亚和新疆地区,也加强了唐与其他周边国家的联系和交流。
唐太宗是一位非常勇敢、明智和果敢的军事家,也是唐朝国家安全和领土稳定的重要保障。
他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经典战役,包括铁甲连环阵、大石鼓之战和高昌之战等。
选修4 第一单元 第二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整理)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繁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这反映了唐太宗 ( ) A.民贵君轻的思想 B. 农业为本的思想 C.君治为本的思想 D. 心存百姓的思想
D
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抚九族以仁,这一政策说明当时 ( )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 B.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 C.各族之间关系一直非常和睦 D.统治者通过册封各族首领以巩固边防
课堂讨论:
有的历史学家指出:唐太宗顺应国家统一的潮流,真正开创了唐帝国,他在位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促进经济的复苏乃至繁荣,而他纳谏和用人方面的突出优点,更是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
唐太宗的自我评价:
“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人不怨,功大过微德未污。” “功大过小”
A
唐太宗认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据此,他采取的措施有 () A.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B. 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C.力倡节俭、禁造台榭 D. 限制佛教、裁汰僧尼
A
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其根本目的是 () A.当一代贤明君主 B. 减少决策失误 C. 笼络人才 D. 维护封建统治
1.经过长期战乱后,社会经济遭到很大程度破坏,统治秩序并不稳固,因此客观条件要求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2.统治者吸收前朝灭亡教训,看到人民群众力量,主观上迫使他对生产关系进行部分的调整,以适应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如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等。)
1、唐太宗曾多次说过:“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这些看法表明唐太宗 ( ) A.正确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B.认真总结了隋灭亡的教训 C.清醒地看到了身为天子的危险处境 D.及时制定了防止“覆舟”的统治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国之道, 必须抚之以仁义, 示之以威信, 因人之心, 去其苛刻, 不作异端。
自古皆贵中华,贱戎、狄,朕独爱之如一, 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监狱) 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 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 至于沧海,皆不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 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 遗,此皆古昔未有也。
唐太宗亲自撰写有《帝范》一书,共十二 篇。“此十二条者,帝王之纲,安危兴废,咸 在兹焉。” “战战兢兢,若临渊而驭朽;日慎 一日,思善始而令终。”
-------《全唐文》卷十《帝范序》
唐太宗自评
• 济育苍生,其益多; 平定寰宇,其功大, 益多损少。
省得失 何计身后评
不同时期人们对唐太宗的评价 • 司马光:“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
不同时期人们对唐太宗的评价
明太祖:“昔唐太宗繁工役,好战斗。”
欧阳修:“其(唐太宗)牵于多爱,复立浮图,好 大喜功,勤兵于远,此中材庸主之所常为。”
文天祥:“太宗全不知道闺门之耻、将相之夸、末 年辽东一行、终不能以克其血气之暴、其心也骄。
王夫之:“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 斯时也,穷凶极惨,而人之心无毫发之存者也”。
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 • 柏杨:李世民大帝是中国帝王中最初一个被中
国人真心称颂崇拜的人物,固由于他的勋业, 也由于他本身的美德。他治理国家的一言一行, 成为以后所有帝王的规范。 • 《剑桥中国隋唐史》:“对后世的中国文人来 说,太宗代表了一个文治武功理想地结合起来 的盛世。……太宗的施政作风之所以被人推崇, 不仅由于它的成就,而且由于它接近儒家的纳 谏爱民为治国之本这一理想,另外还由于它表 现了君臣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陇西行》
是时(贞观二十二年)四夷大小君长争遣使入献见, 道路不绝,每元正朝贺,常数百人。
• 新罗和日本留学生和学问僧学最多。他 们学成回国后,带回大量汉文典籍,并不 遗余力地宣传中国文化,使他们国家的文 字、思想观念、宗教信仰、社会制度都基 本上模仿唐朝。这样,在7—9世纪时,东 亚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唐文化圈”。 “东亚唐文化圈”,就是以唐朝为中心, 包括朝鲜半岛和日本在内的文化体系。汉 字、儒学、律令和中国式的佛教,是这个 文化圈的共同特点。
唐太宗治国语录 唐太宗的 治国理念 是什么?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 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 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贞观政要》
唐太宗治国语录 唐太宗的
治国理念 是什么? 朕虽以武功定天下,终当以文德绥海内。
唐朝文化在东亚之影响
日本
中央: 二官: 神祇官、太政官 八省: 中务省、式部省、治部省、民部省、
兵部省、刑部省、大藏省、宫内省 一台: 弹正台 五卫: 卫门府、左右卫士府、左右兵卫府 地方: 国——郡——里 机构内部:长官、次官、判官、主典
“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 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完善 三省六部制 ;
慎用刑法,颁布《唐律》.
经济方面 “存百姓”思想;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 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
文化方面 完善科举,提高进士科地位;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人才方面 选才:选官不拘一格;
用才:用人扬长避短;
惜才:待臣以礼,爱护下属。
民族关系 方面
对外关系 方面
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采取“战而后和”的策略; 对不同的民族地区采取不同的统治措施。 武力征服、册封、和亲、设置机构 。 采取积极友好开放的对外政策, 对外来文化采取 兼收并蓄 的方针。
——《贞观政要》
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命江夏王李道宗护送 文成公主入吐蕃。公主携带大批丝织品、手工艺品, 还有史书、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医方100种,诊断 法5种,医疗器械6种,医学论著4种。又带了耐寒抗 旱的芜菁(通称大头菜)种子和其他谷种。还带着通晓 所带书籍的文士和制造各种物品的工匠以及乳娘、宫 女、乐队等。
(599—649年)
述生平 一页风云展
• •
• •
• •
• •
反晚 躬年 自过 省失
流贞 芳观 千政 古绩
夺玄 位武 登门 基变
一建 统唐 天立 下功
唐 太 宗 一 生
• 茫茫千里,人烟断绝,
• 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
──《贞观政要·纳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析谋略 盛衰岂无凭
领域
措施
政治方面 任用贤良, 虚怀纳谏
唐太宗选用官员的途径简表
• 官员名称 魏征 马周 程知节 长孙无忌 阿史那社尔
选用途径 敌对力量
破格提拔 农民起义将领
关陇士族 少数民族将领
《步辇图》
世界上与唐朝交往的国家有七十多个。丝绸之路
上和平的使团、商队络绎不绝。中国文化那时就传播 到了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国家,同时唐代的舞蹈、音 乐、绘画、食品、服装、宗教也吸纳了外来文化的精 华,将中华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章太炎在《书唐隐太子传后》中所说:“太宗即立, 惧于身后名,始以宰相监修国史,故两朝《实录》无 信辞......”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方法: 结论: 影响评价的因素:
总述
•
唐太宗是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他在隋末帮助李渊夺取王位,统一全国的过程 中立下汗马功劳。在其当政时期,吸取隋亡的教训, 任贤纳谏,以民为本,文德治国,实行开明的民族 和开放的对外政策,促成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 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太平的“贞观之治”,为唐朝 的持续发展和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而 其纳谏和用人方面的突出优点,特别是其反醒的反 思能力和自我批评的精神,更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 模和典范。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 唐代是中国文化史上少有的既善于继承,又能够 兼收并蓄的时代。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 文明以及通过南海传来的南亚文明,对隋唐文化的影 响既深且远。其实,唐代文化本身就是一种中外、胡 汉混合的文化,正是多种文化的交流会聚,才形成了 绚丽多彩的唐代文明。
------ 张广达、王小甫 著《天涯若比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