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_理论自信_制度自信_包心鉴
坚定的核心价值观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
坚定的核心价值观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坚定的核心价值观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1、如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首先,坚定道路自信,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质内涵和重要性。
坚定道路自信就是坚持一切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尽快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
其次,坚定道路自信,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民来说,我们现在走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或者说在现实上给每一人民带来了好处和利益,90后一代就能够明显的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因为我们接受了比以前更好的教育,享受了比以前更好的生活水平,体会了比以前更开放的观念和视野。
所以我们更应该自信的坚定这条正确的道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2、如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第一,坚定理论自信,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改革开放的关系。
党在改革开放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不断回答重大的理论问题,从而形成并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坚定理论自信,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思的关系。
这一理论是对毛思的继承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毛思)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第三,坚定理论自信,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部的逻辑关系。
邓论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基础性组成部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开创性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回答发展的重大问,是最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部逻辑严谨,体系完善,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出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包心鉴
【期刊名称】《兵团建设》
【年(卷),期】2012()12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必须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坚定道路自信,关键在于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与实质;坚定理论自信,关键在于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与特点;坚定制度自信,关键在于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与规律。
【总页数】5页(P15-19)
【作者】包心鉴
【作者单位】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10
【相关文献】
1.在大学生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研究
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3.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的硬道理
4.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
度自信5.在大学生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作者:杨金霞来源:《神州·下旬刊》2013年第07期摘要:坚定三个自信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自信源于道路、理论和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势,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值得骄傲。
面向未来,坚守三个自信,必须要与时俱进地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自信党的十八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向世界宣告了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要举什么样的旗、走什么样的道路,怎样去走。
这是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强大自信的表现,也是未来全国人民努力创建美好明天的精神力量。
自信源于高度正确的自我认识,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民众顺应历史趋势的必然,它是经过长期的历史实践,人民群众选择出的道路。
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的,它是在坚定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联系中国实际的产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于其他制度的优势,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国富民强的道路。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通过不断地自居探索,获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全党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经验教训后,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开创了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在历史发展的结果,人民长期奋斗的成果。
自这条道路开创以来,我国向着国富民强的方向阔步前进。
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3645亿元人民币,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47.3万亿元人民币,经济总量也已居世界第二。
197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3元,而2008年已经达到15789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是极为艰巨复杂的。
90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改革开放30多年实践的根本总结,凝聚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大的梦想,体现着近代以来人类对社会主义的美好憧憬和不懈探索。
我们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道路是多么不容易,坚持和发展这条道路同样不容易,必须坚定不移地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中国道路对世界影响必将越来越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为世界社会主义增添光辉。
我们要在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世界社会主义历史是一部鸿篇巨著,500年来,无数志士仁人为其写下了精彩篇章。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不仅要把这部鸿篇巨著写下去,而且要写好写精彩。
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事业,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驰骋、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只要我们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畏艰苦、开拓奋进,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一定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坚定“四个自信”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核心的使命
坚定“四个自信”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核心的使命作者:徐英兰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7年第4期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文化自信的命题,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核心的使命”。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拥有自信,才能成功。
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这是党对历史的正确把握,也是来自人民的正确选择,更是继续前进的正确方向。
一、“四个自信”的提出2014 年5 月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学生的座谈中,多次提到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自信。
2014年的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说:“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
”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少场合都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同时他也讲到了文化自信。
但真正第一次把“四个自信”并齐的,是2016 年6 月29 日中央政治局进行的第33 次集体学习。
在庆祝建党95 周年的讲话中,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而且对文化自信加入了特别的阐释,说文化自信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
这三个“更”,是对过去所讲的文化自信“更根本更重要”的解释。
“四个自信”的提出,基于中国到了一个需要自信的时代。
第一,坚持“四个自信”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迫切需要。
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定四个自信方面的意见
坚定四个自信方面的意见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坚定“四个自信”,即:理论自信、道路
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理论自信是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自信,这是我国发展的
重要思想基础。
我们应该深入学习领会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决策,增强思想上的自信。
道路自信是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我们应该相信只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够适应国情,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我
们应该自觉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道路的主体地位。
制度自信是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我们应该坚信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先进性,认真维护和坚决捍卫我国宪
法和法律的权威。
文化自信是指对中国文化的自信,我们应该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优
秀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
民族自信心。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研究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研究作者:史立丽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11期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从历史、理论和世界的维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离不开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关键词: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一、从历史的维度看,四个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救民族危亡,有志之士进行了艰难的探索。
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再到辛亥革命,都没有让中华民族站起来。
正当中华民族在苦苦探索的时候,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当时中国的先进分子就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建立了新中国。
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生产萎缩、交通梗阻、民生困苦、失业众多。
1949年3月,毛主席在党的七届二次全会上说“我们还有90%左右的经济生活停留在古代,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农业、手工业就其基本形态来说,是跟古代相似的。
”但毛主席对中华民族前途有信心,他曾经豪迈的讲:“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奠定了国家的工业基础,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架构。
1979年,邓小平同志根据正反两方面经验,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现在,复兴号列车350公里的时速形象的代表了中国从跟跑到领跑的关键一步,落后的中国已经成为历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迎着我们走来。
从天宫到蛟龙到悟空到天眼到墨子到大飞机,这些成就展示出我国巨大的经济成果不断涌现,整个国家综合国力在快速提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即对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认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的重要观点。
这四个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总结和理论创新,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根据中国国情、历史经验和人民意愿,探索出来的一条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这条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道路自信意味着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二、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这一理论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科学指导,为我国发展创造了独特的模式。
理论自信体现在坚定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
三、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障。
这一制度体系既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等方面,为国家的稳定、发展和民族团结提供了有力保障。
制度自信意味着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国家发展,实现民族复兴。
四、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源泉。
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民族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自信。
文化自信意味着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够激发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为国家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是对我国发展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深刻总结和理论创新。
坚定四个自信,有利于增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在新时代,我们要坚定四个自信,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四个自信论文
四个自信论文“四个自信论文”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重要战略方针,旨在加强党在新时代的执政能力和领导力,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这篇论文介绍了“四个自信”的核心内容,分析了其重要意义,并阐述了实现“四个自信”的具体路径和措施。
一、“四个自信”的内涵“四个自信”包括政治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其中,政治自信是指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是指坚定马克思主义自信、制度自信是指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则是指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政治自信是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这种自信是党在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后,不断探索实践中形成的,对我们取得的各种成就和进步的基本判断。
靠的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奋斗所形成的丰富经验和实践积累。
理论自信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旗帜。
坚持全面、准确、立体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必须坚持的理论路线。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探索,是坚持理论自信的根本措施。
制度自信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
一系列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措施,是必须坚决推进的。
制度建设同时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不断进步实现制度自信则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证。
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源泉。
我们必须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方向,加强文化创新,不断弘扬社会主义文化的优秀品质。
全面提高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须之路。
二、“四个自信”的重要意义“四个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取得新发展、新成就最重要的政治观。
有了“四个自信”,才能够凝聚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正能量。
通过贯彻执行“四个自信”方针,可以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工作:从推进高质量发展和改革开放到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从扶持民营经济和加强社会治理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合作到严厉打击犯罪和维护社会和谐等等。
四个自信是指什么内容
四个自信是指什么内容
“四个自信”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讨论时强调:“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有机整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它们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坚定“四个自信”,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都有重大的意义。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_理论自信_制度自信
光明日报/2013年/1月/1日/第003版理论・实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执笔人夏春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
十八大报告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强调“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我们要深刻领会这一精神,进一步坚定这三种自信,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随后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从此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面貌焕然一新。
新时期以来,党带领人民艰辛探索、顽强奋斗,成功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新路,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获得巨大成功,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来引领方向,按五位一体布局展开建设,朝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迈进。
这是条新路、正路,主要体现在两个对比上。
一是不同于封闭僵化的老路,而是实行改革开放,在探索中不断改革旧的体制机制,不断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二是不同于改旗易帜的邪路,既要大胆吸收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绝不把改革变成“改向”,创造性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便是一例。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中国必穷,是死路一条;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必乱,大好局面就会毁于一旦,同样也是死路一条。
正是因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我们才赢得了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一路高歌猛进,使中国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西方国家一二百年才走完的发展历程,这充分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四个自信”的基本内容
四个自信”的基本内容
“四个自信”是指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包括政治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
首先,政治自信是指中国共产党坚定自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巨大潜力。
中国共产党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适应中国国情、符合人民利益的最佳制度,能够为中国人民带来持久稳定的发展。
其次,道路自信是指中国共产党坚定自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中国共产党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自主选择的,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实践基础的发展道路,能够引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第三,理论自信是指中国共产党坚定自信于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指导性。
中国共产党相信,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的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中的创新发展,能够为中国的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最后,文化自信是指中国共产党坚定自信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
中国共产党相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具有丰富的智慧和深厚的底蕴,能够为中国人民增强文化自信、凝聚精神力量。
总之,“四个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自信心的体现。
这种自信是基于中国实际情况和长期实践的深刻认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更加美好未来的重要精神支撑。
简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1.简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坚定三个自信,就必须深刻理解三个自信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逻辑关系,增强理论自觉性和坚定性。
道路自信是指在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人们对于社会主义历史运动在当代中国路径选择的合理性自信。
具体而言包括:对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伟大实践和辉煌成就的肯定和认同;在与改旗易帜后的苏联及东欧地区,照搬西方模式的某些拉美、非洲国家,陷于金融危机的西方国家等比较的基础上对中国道路优越性的理性把握;对走中国道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充足信心。
理论自信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理论创新成果的真理性自信。
既表现为对理论本源真理性的信心,深信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获得了理论上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表现为对理论体系科学内涵以及严密逻辑的充分理解和自觉把握;还表现为深信这一理论体系可以正确指导我国现代化实践,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当代中国实现与创新的正义性的理解与认同。
即坚信我们的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可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等等;坚信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世界政治文明成果的一部分,既内含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又凸现中国特有的国情和历史情境,维护和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发展进步;坚信制度选择的合理性,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扩大人民民主,推进依法治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具有诸多内在的共性。
第一,共同的世界观、方法论。
三个自信都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自身的理论基础,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理想与现实相统一。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必须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着力点、落脚点,用历史的变化、现实的成就、国际的比较进行教育,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3-0012-02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从中强烈感受到一个愈加成熟、愈加自信、愈加自觉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强底气。
这种底气来自改革开放30多年来攻坚克难成功实践的深厚积淀,更来自指引我们走向繁荣富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人间正道。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辉煌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波澜壮阔,历经千辛万苦。
今天,对于我们来说,只有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感受我们每一步探索所历经的曲折艰难,明白了“每一步”的来之不易,才能深刻地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真正确立起我们的自信。
1840年是中国历史的分水岭。
自这一年起,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
不管是晚清还是随后的“中华民国”,尽管努力不止、代价不菲,却都回天乏术,不仅没能扭转国家危亡的颓势反而使中国滑向五千年所未有的低谷,甚至国家和民族都沦落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在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悲惨命运的残酷斗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一举击溃了世界上最强大、最凶恶的帝国主义武力。
坚定的核心价值观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
坚定的核心价值观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1、如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首先,坚定道路自信,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质内涵和重要性。
坚定道路自信就是坚持一切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尽快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
其次,坚定道路自信,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民来说,我们现在走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或者说在现实上给每一人民带来了好处和利益,90后一代就能够明显的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因为我们接受了比以前更好的教育,享受了比以前更好的生活水平,体会了比以前更开放的观念和视野。
所以我们更应该自信的坚定这条正确的道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2、如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第一,坚定理论自信,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改革开放的关系。
党在改革开放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不断回答重大的理论问题,从而形成并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坚定理论自信,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思的关系。
这一理论是对毛思的继承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毛思)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第三,坚定理论自信,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部的逻辑关系。
邓论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基础性组成部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开创性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回答发展的重大问,是最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部逻辑严谨,体系完善,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出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这些理论通过每一届国家领导人的更替而与时俱进的更新,并不断更加实践的变化指导中中国人民前进的道路和方向。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十八大报告关于“三个自信”的重要论述,清晰地表明了我们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决心和信心,对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必将产生极为重要的精神推动作用。
一、道路自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我们党的道路自信,主要取决于我们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国家富强之路、人民富裕之路、民族复兴之路。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
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党心民心。
这条道路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艰难险阻中奋斗探索出来的成功之路,是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的强国之路,是能够使亿万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富民之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作者:张磊来源:《文存阅刊》2020年第23期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植根于中华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践行和创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则。
党的十九大作出新的战略安排,是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动员令,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科学社会主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自信是安身立命的铁骨脊梁,是开拓奋进的强大动力,是通往光明的精神支撑。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主义?这个不成问题的问题,似乎成为一些人的“心结”,提出这样似是而非的疑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
”这一高屋建瓴的判断掷地有声,一语中的,打开天窗说亮话,让我们坚定“四个自信”有了坚实的科学依凭和理论底气。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作了原则性预测和设想。
比如,物质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使社会主义高度发展,最终实现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过渡,等等。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要求我们全党同志,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我认为树立这种自信非常重要,有了这种自信,就会有政治上的自觉,我们就能做到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立场坚定,在前进道路上就不会动摇,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就会和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
“三个自信”源于道路的正确性、理论的科学性、制度的合理性。
从理论上讲,我们开创的道路、形成的理论、选择的制度,首先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即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其次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市场化、全球化、民主化等在我们的理论、制度中都得到了体现,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再次符合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比如公有制、按劳分配、共同富裕等原则和要求。
其四符合中国国情,我们的道路选择没有照搬西方国家,我们是立足中国国情做出的选择。
所以从理论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反映了规律,是科学的,我们对这些具有科学性的道路、理论、制度充满自信,有充分的理论依据。
从实践来看,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这是我国历史上生产力发展最快、综合国力增强最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社会文化建设发展最快的时期。
特别是过去10年,我国的经济总量一路超过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从第六大经济体成长为第二大经济体。
这个巨大成就体现了中国发展模式的优越性。
理论和实践都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理论是科学的、制度是合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三个自信”源于五位一体总布局的科学谋划。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五位一体总布局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人民对发展的期盼,体现了执政为民的治国理政理念。
这个总布局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这些小康社会建设的丰富内容,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体现了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感想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感想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要求,也是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
道路自信意味着我们要坚守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不盲从他人,坚决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
理论自信表示我们要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制度自信体现了我们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巨大潜力,经过不断改革和完善,使其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文化自信意味着我们要自信于自己拥有的优秀文化传统,扎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注入力量。
这四个自信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实基础和精神支柱。
只有在坚定自信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推动中国实现伟大复兴的目标。
同时,坚定自信也要与开放包容相结合,汲取其他国家和文化的优秀成果,形成良性互动,推动世界的共同进步。
作为中国公民,我们要时刻保持对国家的自信和自尊,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伟大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要发扬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传承创新,为推动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坚定四个自信是指
坚定四个自信是指
四个自信指的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1、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
坚持道路自信,就是要全党和全国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的信念。
2、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正确性的自信。
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全党和全国人民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性、真理性的信念。
3、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
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最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保证各项事业顺利开展的制度体系。
4、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的自信。
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自豪感,坚定对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坚定信念,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坚定信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2-11-12[作者简介]包心鉴(1949—),男,江苏淮阴人,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
2012年12月第28卷第12期学习论坛TRIBUNE OF STUDYDec.2012Vol .28No .12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包心鉴(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022)[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必须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坚定道路自信,关键在于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与实质;坚定理论自信,关键在于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与特点;坚定制度自信,关键在于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与规律。
[关键词]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图分类号]D 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7608(2012)12-0015-05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和时代高度上,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八大报告是一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文献,是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在系统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内涵和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这是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核心与灵魂,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任务的重中之重和根本保证。
一、坚定道路自信: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与实质民族的复兴和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关键在于道路的正确选择。
中国人曾经面临着走什么样道路的痛苦选择:要么照搬英、美模式,走资本扩张的西方现代化道路;要么照搬苏联模式,走高度集权的东方现代化道路;要么与资本主义世界完全对立,走自我封闭的所谓现代化道路。
如此种种探索、试验,最终无不归于失败,唯有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使中国真正走上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征途。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之所以不断提升,关键就在于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在人民群众伟大实践中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
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指出的:“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在新的历史征途中,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一)坚定道路自信,就要进一步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方向道路的拓展,首先有一个方向选择的问题。
方向正确,坦途一片;方向扭曲,荆棘丛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是以重新恢复和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前提和起点的。
这种恢复和确立,不是对历史的简单重复,而是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创新特色,即将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融为一体,创造性地校准了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一根本方向。
20世纪50年代,我们党在实践中逐渐发现苏联模式的弊端。
为此,毛泽东明确提出,搞社会主义不一定全照搬苏联那套公式,不能教条主义地学习苏联经验。
在这一正确思想指导下,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形成了正确的指导方针。
可惜这一探索未能长期坚持下去,20世纪50年代后期即开始出现严重失误,以致逐步形成严重背离社会主义本质的“左”的理论和“左”的路线,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这一挫折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其中一个根本原因,是没有选择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逻辑起点和根本方向。
由此产生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理念期待和现实状况之间的强烈反差,导致了脱离具体现实条件来加快社会主义进程的路线和政策的产生,甚至使人们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上陷入了困惑。
总结历史教训,邓小平提出一个重要思想:要重新恢复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因为要解决好走什么样现代化道路的问题,首先必须解放思想,打破僵化观念的束缚和固定模式的羁绊,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中国的实际建设社会主义。
正是由于突破了一切僵化观念和固定模式的束缚,坚持把实践作为结合的逻辑起点,我们党对世界格局新变化作出了正确判断,得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结论;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方位作出了正确判断,得出了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结论。
这两个正确判断、两个科学结论,成为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两大理论基石。
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充满活力,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就在于一切从实际出发,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二)坚定道路自信,就要进一步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题和目标在对中国道路的思考与探索中,邓小平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的重大思想。
他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明确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1]中国式的现代化,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题,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目标。
在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整体架构和发展过程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发展阶段。
经过邓小平反复思考并通过党中央领导集体反复论证,“三步走”发展战略得以形成,中国式的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得以展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雄心壮志得以体现。
200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大,在实事求是地分析我国小康水平现状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一个重大战略目标,这就是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对邓小平“三步走”战略的丰富和发展,把中国式的现代化的特有内涵和实现步骤进一步科学化和具体化了。
200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深入分析了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明确提出了今后5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揭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过程中的历史方位和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深入总结过去5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就与经验、深入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大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一字之改,不仅深刻表达了我们党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面的坚定与自信,而且深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实践中不断拓展的程度与深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更加艰巨的任务。
(三)坚定道路自信,就要进一步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其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道路,就是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更好地保障和发展人民民主权利,其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是,坚持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道路,就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前提下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道路,就是在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本质和核心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其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是,坚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建设道路,就是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指导下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其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是,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关于中国社会全面变革和全面发展的道路,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推进和有机统一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方面建设相互协调、整体推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二、坚定理论自信: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与特点在马克思主义面临严峻挑战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创新精神,在改革开放实践中逐步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这一论断,进一步界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内在逻辑。
理论与实践表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必须进一步深刻认识与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改革开放之间的关系、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一理论体系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立足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理论问题。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尖锐地指出:“多年来,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
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2]正是由于摒弃了从“本本”出发来理解和坚持社会主义的思想方法和思维定式,着眼于时代变化和现实国情来理解和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党才在改革开放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理念、新论断、新思想,不断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