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德育创新环境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德育创新环境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作者:张英杰郭建锋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03期
[摘要]大学生德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环节,随着形势的变化,以往德育形式和载体已经不能够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为德育创新开辟了新的路径。
文章分析了传统德育面临的新问题、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德育创新与创业教育的关系,提出了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德育创新大学生德育创业教育
[作者简介]张英杰(1970- ),男,山东高密人,青岛理工大学招生与就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和行政管理;郭建锋(1970- ),男,青岛理工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和行政管理。
(山东青岛266033)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5-0104-02
一、传统德育面临的新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德育的宏观、微观环境。
首先,在校大学生的数量急剧扩张,无论从绝对数量和社会影响来说,大学生群体都越发引起各方面的重视,社会接纳度成为衡量学校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其次,大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象牙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与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德育不能游离于社会思潮之外,社会经济状况越来越强烈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与行为。
再次,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大学生采集信息提供了及时、方便的途径,但社会上的势利浮躁之风、庸俗价值取向、不良信息等会产生消极影响,增加高校德育工作的难度。
因此,大学生德育需要创新。
传统德育存在“一刀切”的特征,无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和特质,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这种德育教化过程对一部分大学生的教育是不完整甚至是不成功的。
对于大学生德育形式和载体的创新是整个创新过程中最有难度的环节。
在尊重个性、价值追求多元化的今天,需要紧紧贴近个体需求,做出“诊断”并为其“量身订制”解决方案,显然不是过去那种“模式化”的德育形式和载体能够做到的。
而且传统评价大学生德育结果的主要方式是学习成绩和日常表现,这种脱离德育实践的评价方式越来越缺乏可信度。
德育要创新,必须拓宽视野,关注大学生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能做的贡献。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就是在学校教育与服务社会的接口上下工夫,在满足学生成才需求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上用力量,是德育创新的新路径。
二、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
1.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
知识经济的到来为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机遇,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成为支撑小到一个公司、大到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同时,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过去那种“一招鲜、吃遍天”的事情再也不会发生。
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出不仅具有先进科学知识和管理理念的大学生,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高校准确地洞悉和把握社会的发展趋势,更善于从周边的环境汲取资源,将大学生潜在的能力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
2.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1999年起,我国扩大了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今后每年都会有数百万的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然而,社会每年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是有限的,增长速度也是一定的,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及时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也是增强其就业能力的一种方式。
同时,大学生从需求岗位转向创造岗位,不仅减少了就业压力,增加了就业机会,也帮助高等教育实现良性循环。
无论大学生是否意识到或者喜欢这样的局面,这一切都是不可避免的。
这也就要求一方面大学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大学生也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把着眼点从“鱼”转移到“渔”上,扩宽视野,强化储备,优化能力,为更好地发挥自身才能做好准备。
3.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提升高校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信息时代的一大特点就是知识“折旧”特别快,据统计,一个本科毕业生所掌握的知识将在其毕业8年后全部“折旧”。
据此看来,一所好大学不应只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思维方式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就要求建立一种开放型探索式的培养模式,让大学生感受到与真实职场环境相似的氛围,创业教育就可以提供这样的环境,它能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学习的成果,借鉴他人的经验教训,帮助自己成才、成功,同时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4.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育的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后,不应该只是掌握了一项或几项维持生计的本领,更重要的是充分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而优良的人格因素是创业能力的催化剂、加速剂、释放源,在个体的创造性品格的构建以及创造活动过程中,创新的人格因素始终起着关键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人格、促进大学生自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社会的竞争激烈残酷,但也为所有的人都提供了宽阔的舞台、展示的机会、成功的可能,大学生应该紧紧抓住机会,从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两个方面不断扩充储备,在时代的大潮中劈波斩浪、奋勇直前。
三、德育创新与创业教育的相互促进关系
1.德育创新为创业教育奠定思想基础。
对于不少学生而言,创业教育还是一个比较“时尚”的观念,要保障这种教育能够在学生中普及,带动越来越多的学生投身到创业活动中去,对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
而创业精神的培养本身就是一个德育创新的过程,因为德育创新的本质就在于用新观念、新标准、新原则、新方法去甄选和培养与社会发展要求一致、
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的复合型、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另一方面,德育创新激发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精神,凸显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将“创业”内化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追求和行为标准,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化,并督促自己利用一切资源、把握一切机会,不断强化创业精神,为创业活动提供强大和持久的思想动力。
2.德育创新为创业教育提供了心理导向。
创业就意味着不断尝试、摸索甚至是失败,对于创业的大学生而言,没有一套创业宝典能够“放之于四海而皆准”,在这个过程中更是充满了曲折和坎坷,这对创业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心理辅导作为德育创新的内容之一,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
首先,可以为创业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开展职业能力和性格测试、发布心理预警,帮助创业大学生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缺点,为创业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在大学生创业前、中、后阶段给予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及时的心理干预,有利于他们做出相对正确和科学的判断;最后,心理辅导能够唤醒并激活大学生的创业冲动,坚定他们的创业信心,消除或减少由于挫折和失败带来的“负向效应”,帮助他们客观准确分析所处的环境和掌握的资源,战胜创业路上的重重障碍而最终走向成功。
3.创业教育为德育创新提供了拓展空间。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巨大而深远。
一方面,由于产业升级带来的结构性失业使得就业形势越发紧张,传统接收大学生就业的渠道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疲软”,新兴行业所需的人才又得不到满足。
所以,要降低失业率、提高经济运行效益,通过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大量创新、创业型人才就是解决方法之一。
德育自身也有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传统的德育更注重用一个预先设置好的标准去“改造”个体,忽视个体之间的差异,在关注意识形态和思想体系改造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泯灭了个体的创造性,使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而开展创业教育正好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它为深化德育改革、优化德育内容提供了拓展空间。
四、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方法
1.树立正确的大学生创业观念。
一方面,大学生创业不应是被逼无奈之举,而是顺应变化之策。
资源具有稀缺性的特点,作为优秀人力资源的大学生,应该善于找到更高、更好的平台去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及时更新观念,仔细分析环境,准确把握机会,勇于创业并力争走向成功。
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没有固定的模式。
每个人的生活背景、教育背景、观察社会的角度都不一样,无论投资规模大小、投资领域技术含量高低,都不过是创业条件而已,只要努力去做就一定会有回报,这也正是大学生创业多样性的体现。
树立这种就业观是大学生追求个人社会价值最大化、勇于承担历史责任、实现民族复兴使命的具体表现。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他们面对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也就意味着如果想成功、成才,他们就必须做出符合时代、国家和社会要求的选择,包括大胆创业。
因此,开展创业教育也是大学德育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创新的必然方向和唯一选择。
2.创造良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氛围。
第一,政府应当转换职能,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同时充分发挥引导和协调作用,使得各方形成合力,保障大学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
第二,社会各界要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氛围,通过各种舆论宣传,支持、鼓励创业教育,树立创业典型,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使更多的大学生敢于创业、乐于创业,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第三,大学校园也要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宣传和普及。
要制定鼓励和支持创业教育的有关政策措施;设立创业教育基金,提供资金支持;要设立专门机构,为创业教育提供各种配套服务;要鼓励教师开展创业教育研究。
3.构建科学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首先,要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从本校内选拔具有创业相关教学经验的教师给学生授课,普及必要和基本的创业理论与知识;另一方面,聘请知名企业、政府机构、金融保险等与创业有关的专业人士,为学生举办讲座、论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对大学生创业的认识。
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邀请那些事业有成的知名校友,他们成功的人生轨迹对大学生最具说服力和感召力,也最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火花。
其次,要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开设企管、金融财会、法律等方面的课程,并编写具有针对性的创业教材和指导手册,使得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理论,同时组织模拟创业团队,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检验所学成果,要建立相关实习基地,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
再次,要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创业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创业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明确能力培养、素质提高是求学的第一需要。
最后,学校应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相关的创业大赛,在近似真实的环境中锻炼学生创业的综合素质和技能,让大学生在创意的碰撞中产生思想的火花,在相互比较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中共中央文献室.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3]张耀灿,徐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4]易志华.高校德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湖北大学学报,2003(4).
[5]杨向荣.厚积薄发再创辉煌寄语青岛理工大学创业学子们[N].青岛理工大学报,2008-02-29.
[6]王小明.社会转型期高校德育工作创新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7]唐晓育.以人为本高校德育创新的时代回应[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