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高考生物专题易错强化:物质运输、酶和ATP附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物质运输、酶和ATP易错题练习

高考生物物质运输、酶和ATP易错题练习

2020 高考生物物质运输、酶和 ATP 易错题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物质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生质壁分离时,细胞液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B.植物细胞在一定浓度的 KNO3 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与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分子有关C.果脯在腌制过程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D.将蔗糖溶液装入封有玻璃纸的漏斗并置于食盐溶液中,达到平衡时漏斗内溶液体积一定增大【答案】 D【解析】发生质壁分离时,细胞失水导致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加,因此细胞液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A 错误;一般情况下,水分子都是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的,B 错误;果脯在腌制时,由于外界糖分过多,外界溶液浓度较大,细胞失水死亡。

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糖分能够自由进入细胞中,使果脯慢慢变甜,C 错误;将蔗糖溶液装入封有玻璃纸(半透膜)的漏斗并置于食盐溶液中,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但水分子和氯离子、钠离子都能通过半透膜进入漏斗,因此平衡时漏斗内液面一定升高,D 正确。

2.在观察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依次观察到的结果示意图如下,其中①、②指细胞结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状态时不存在水分子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现象B.甲→乙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结构①的伸缩性比②要大C.乙→丙的变化是由于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所致D.细胞发生渗透作用至丙状态,一段时间后该细胞会破裂【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细胞渗透作用及质壁分离的相关知识点。

甲维持细胞正常形态,进入细胞的水分子和从细胞中出去的水分子一样多,处于动态平衡状态,A 错误;甲→乙发生了渗透失水,细胞质壁分离,原因之一是结构①细胞壁的伸缩性比结构②细胞膜的伸缩性要小,B 错误;乙→丙发生了渗透吸水,此时外界溶液浓度比细胞液浓度小,C 正确;丙细胞可能发生渗透吸水,但植物细胞渗透吸水只会膨胀不会胀破,D 错误。

3.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渗透作用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长颈漏斗内外液面平齐,记为零界面。

2020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03酶与ATP

2020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03酶与ATP

专题三酶与ATP1.(2020年浙江选考)细菌内某种物质在酶的作用下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甲~戊代表生长必需的不同物质,①~⑤代表不同的酶。

野生型细菌只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甲就能生长,而突变型细菌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甲、乙、丁才能生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突变型细菌缺乏酶①、②、③B.酶④与乙结合后不会改变酶④的形状C.酶②能催化乙转变为丙,也能催化丙转变为丁D.若丙→戊的反应受阻,突变型细菌也能生长【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野生型细菌体内含有①~⑤这五种酶,所以只要在培养基中添加底物甲,自己就能合成生长需要的乙、丙、丁、戊等物质;而突变型细菌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甲、乙、丁才能生长,说明缺乏合成相应物质所必需的的酶。

突变型细菌缺乏合成相应物质所必需的的酶,即酶①、③,A错误;酶与底物结合后会改变酶的空间结构,形状改变,反应完成后,酶分子又恢复原状,B错误;酶具有专一性,酶②能催化乙转变为丙,酶③能催化丙转变为丁,C错误;若丙→戊的反应受阻,乙可以合成戊,所以突变型细菌也能生长,D正确。

故选 D。

2.(2020年浙江选考)下列关于淀粉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能产生淀粉酶B.固相淀粉酶比水溶液中的淀粉酶稳定性更高C.枯草杆菌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比唾液淀粉酶的高D.淀粉被淀粉酶水解形成的糊精遇碘-碘化钾溶液不显色【答案】D【解析】淀粉酶可以分解淀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都能产生淀粉酶,A正确;固相淀粉酶不溶于水,比水溶液中的淀粉酶稳定性更高,可以反复利用,B正确;枯草杆菌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50~75℃,比唾液淀粉酶的高,C正确;淀粉水解时一般先生成糊精(遇碘显红色),再生成麦芽糖(遇碘不显色),最终生成葡萄糖,D错误。

故选D。

3.(2020年浙江选考)研究叶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取匀浆或上清液依次离心将不同的结构分开,其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P1~P4表示沉淀物,S1~S4表示上清液。

2020年高考生物热点专题 酶和ATP(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热点专题 酶和ATP(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热点专题-----酶和ATP1.在线粒体的内外膜间隙中存在着腺苷酸激酶,它能将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MP)上而形成ADP。

以下有关推测不合理的是( )A.腺苷酸激酶的数量影响葡萄糖分子进入线粒体B.腺苷酸激酶极有可能是一种ATP水解酶C.腺苷酸激酶与细胞内ATP与ADP的平衡维持有关D.腺苷酸激酶发挥作用时伴随着高能磷酸键的断裂与形成2.(2019·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细胞代谢中发挥多种功能B.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C.验证唾液淀粉酶专一性的实验中,不宜用碘液来检测实验结果D.在酶促反应中,随着酶浓度或反应物浓度的增加,酶活性逐渐增强3.呼吸作用过程中,线粒体内膜上的质子泵能将NADH(即[H])分解产生的H+转运到膜间隙,使膜间隙中H+浓度增加,大部分H+通过结构①回流至线粒体基质,同时驱动ATP的合成,主要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乳酸菌不可能发生上述过程B.该过程发生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C.图中①是具有ATP合成酶活性的通道蛋白D.H+由膜间隙向线粒体基质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4.(2019·哈师大附中高三期中)细胞代谢离不开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又可以作为反应底物B.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活性C.酶通过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发挥催化作用D.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含有的酶完全不同5.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

如图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

叙述错误的是( )A.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B.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C.T2后B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降低导致的D.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值增大6.(2019·山东日照高三校际联考)某同学进行了下列有关酶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甲组:淀粉溶液+新鲜唾液→用斐林试剂检测→出现砖红色沉淀乙组:蔗糖溶液+新鲜唾液→用斐林试剂检测→不出现砖红色沉淀丙组:蔗糖溶液+蔗糖酶溶液→用斐林试剂检测→?A.该实验可用来验证酶的专一性B.丙组的实验结果是“出现砖红色沉淀”C.三组的实验结果都可用碘液进行检验D.实验的自变量是底物的种类和酶的种类7.(2019·山东师大附中高三模拟)乳糖酶可催化乳糖水解。

备战2020年高考生物 纠错笔记系列 专题02 物质运输、酶和ATP(含解析)

备战2020年高考生物 纠错笔记系列 专题02 物质运输、酶和ATP(含解析)

物质运输、酶和ATP易错点1 无法准确判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1.如图甲、乙分别是洋葱根尖在不同含氧量及不同底物浓度情况下(其他条件适宜),从含硝酸钾的全营养液中吸收-NO离子吸收速3率曲线图。

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A.a点时影响离子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能量B.b点时离子吸收速率不再增加是因为载体的数量有限C.c点时影响离子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D.d点时离子吸收速率不再增加是因为底物浓度太高,细胞发生质壁分离【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机制不清楚,认为离子或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死记硬背导致错误的出现.同一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也可能有差异,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判断,判断的标准:需要载体、消耗能量的为主动运输;只需要载体的为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不需要载体的为自由扩散。

此外逆浓度梯度的均为主动运输。

熟悉各种运输方式是基础,掌握各自的判断标准是关键。

另外,记住特例有助于快速突破这类试题:神经细胞中K+外流、Na+内流,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均属于协助扩散;自由扩散针对气体、水、脂溶性物质等,其扩散速度与浓度成正比。

【试题解析】分析题图甲a点可知,该点以后随氧气浓度增加,主动运输的速率增加,说明该点的限制因素是氧气浓度,氧气通过影响细胞呼吸影响能量的供应从而影响主动运输的速率,a点时影响离子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能量,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b点后氧气浓度增加,主动运输速率不再增加,说明能量不再是限制因素,此时的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B正确;分析题图乙可知,c点后随底物浓度增加主动运输的速率增加,说明该点限制离子吸收的因素是底物浓度,C准正确;分析题图乙可知,d后随底物浓度增加,离子的吸收速率不再增加,此时限制离子吸收的因素可能是能量不足或载体数量有限,D错误。

【参考答案】D1.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判断(1)①根据分子的大小、是否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进行判断:②根据运输方向判断: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③根据达到平衡时的浓度判断:若达到平衡时细胞内外仍存在浓度差,则是主动运输,因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达到平衡时细胞内外浓度相等.(2)不同条件下运输方式的判断①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有胞吞、胞吐和主动运输.②需要载体蛋白参与,不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一定是协助扩散.(3)无机盐离子的运输方式:无机盐离子的运输方式并非都是主动运输,在顺浓度梯度情况下,也可通过被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如在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Na+、K+的运输,在兴奋时Na+内流和在恢复静息状态时K+外流都是协助扩散.2.影响跨膜运输的因素(1)物质浓度(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2)氧气浓度(3)温度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酶的活性,因而会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高三生物酶与ATP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酶与ATP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酶与ATP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图中,①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②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E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

下图能正确表示E的为【答案】C【解析】活化能为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①②曲线顶点对应值与反应开始时对应值的差,分别表示没有酶催化和有酶催化的活化能,故①②曲线顶点对应值的差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酶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2.对下列相关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表示细胞周期,a、c段用秋水仙素处理能诱导染色体加倍B.图2中的温度在a、b时酶分子结构改变、活性较低C.图3中bc段和de段CO2吸收量减少,C3含量下降D.图4中造成cd段下降的原因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是相同的【答案】D【解析】图1中bc段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a或c段用秋水仙素处理能诱导染色体加倍,A 错;图2中的温度在a时,酶活性较低,b时酶分子结构改变、活性较低,B错;图3中bc段光照强度增大,气孔关闭,CO2吸收量减少,C3含量下降,de段光照强度下降,CO2吸收量减少,C3含量增多,C错;图4中造成cd段下降的原因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是相同的,都是着丝点的分离,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周期、酶、光合作用、细胞分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3.在实验课上比较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我们在以下4只试管中分别加入3ml新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上述对各试管实验现象的记录是正确的B.②③④加快H2O2分解的原理是相同的C.试管①在这个实验中是用来做对照的D.本实验因变量的检测还存在其他方法的【答案】B【解析】上述对各试管实验现象的记录是正确的,A正确;②③④加快H2O2分解的原理是不相同的,③④都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B错;试管①在这个实验中是用来做对照的,C 正确;本实验因变量的检测还存在其他方法的,例如卫生香的燃烧情况,D正确。

2020高考生物 二轮专题跟踪练习04 酶和ATP(含答案解析)

2020高考生物 二轮专题跟踪练习04 酶和ATP(含答案解析)

2020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跟踪练习04酶和ATP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可以脱离生物体起作用B.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C.甲状腺激素与呼吸酶不可能来自同一个细胞D.所有酶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都可以呈现紫色反应2.下列有关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的作用原理与无机催化剂不同,酶是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最适温度一般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细胞中吸能反应往往需要消耗ATP,放能反应往往产生ATPD.无氧呼吸产生的ATP少,是因为有机物的大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3.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B.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能量的跨膜运输方式叫主动运输C.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D.只有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其他的生物膜没有该特性4.能荷是指总的腺苷酸系统中(即ATP、ADP和AMP浓度之和)所负荷高能磷酸键的数量,即能量负荷,计算公式为能荷=(ATP+0.5ADP)/(ATP+ADP+AMP),下列生理过程能使细胞内的能荷增加的是( )A.[H]和O2在生物膜上结合产生H2OB.植物生长素由顶芽向侧芽运输C.成熟的红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D.氨基酸在核糖体上脱水缩合形成肽链5.下列关于细胞中物质或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ATP和ADP都是含高能磷酸键的化合物,都能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形成B.DNA、RNA分子中都可能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C.血红蛋白、血浆蛋白、神经递质都在核糖体上合成,都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D.效应器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由神经元及肌肉细胞共同构成6.下列关于能量代谢和能源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氧呼吸过程中,糖类中的大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B.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C.ATP转化成ADP的过程需要水D.组成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单体,其结构都具有多样性7.关于ATP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的中文名称是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是A-P~P~PB.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C.人体细胞形成ATP所利用的能量既可来自化学能又可来自光能D.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内都以ATP作为能量的“通货”8.如图为反应物A生成产物P的化学反应在无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的能量变化过程,假设酶所处的环境条件为最适条件。

高考生物易错知识强化练习:物质运输、酶和ATP(含答案)

高考生物易错知识强化练习:物质运输、酶和ATP(含答案)

高考生物易错知识强化练习:物质运输、酶和ATP(含答案)1.(全国卷II)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

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

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B.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C.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D.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答案】C2.(天津卷)下列过程需ATP水解提供能量的是A.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B.生长素的极性运输C.光反应阶段中水在光下分解D.乳酸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答案】B3.(天津卷)植物受病原菌感染后,特异的蛋白水解酶被激活,从而诱导植物细胞编程性死亡,同时病原菌被消灭。

激活蛋白水解酶有两条途径:①由钙离子进入细胞后启动;②由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参与细胞呼吸的细胞色素c含量增加启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水解酶能使磷酸二酯键断开B.钙离子通过自由扩散进入植物细胞C.细胞色素c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有关D.细胞编程性死亡避免了病原菌对邻近细胞的进一步感染【答案】D4.(浙江4月选考)哺乳动物细胞在0.9%NaCl溶液中仍能保持其正常形态。

将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其形态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高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并发生质壁分离B.在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未变是由于此时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C.在低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吸水膨胀甚至有的破裂D.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从溶液浓度较高处向溶液浓度较低处进行的扩散【答案】C5.(浙江4月选考)为研究酶的特性,进行了实验,基本过程如下表所示: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的可变因素是催化剂的种类B.可用产生气泡的速率作检测指标C.该实验能说明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D.不能用鸡肝匀浆代替马铃薯匀浆进行实验【答案】D6.(北京卷)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

生物必修一高考真题分专题整理(含详细答案)

生物必修一高考真题分专题整理(含详细答案)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20.(2018全国Ⅱ卷·1)下列关于人体中蛋白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
A.蛋白质化学结构的差异只是R基团的不同
B.某些化学物质可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C.蛋白质控制和决定着细胞及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
D.“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需同时加入双缩脲试剂A和B
28.(2018浙江卷·8)人体细胞内存在一套复杂的膜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由单位膜包被的溶酶体含多种水解酶
B.核酸的合成需要相应蛋白质的参与
C.蛋白质的分解都需要核酸的直接参与
D.高温会破坏蛋白质和核酸分子中肽键
15.(2019江苏卷·21)下图为高等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①的数量倍增发生于分裂前期的细胞中
B.具有单层生物膜的结构②与细胞分泌活动有关
C.RNA和RNA聚合酶穿过结构③的方向相同
(5)_________
11.(2019全国卷II·1)在真核细胞的内质网和细胞核中能够合成的物质分别是
A.脂质、RNAB.氨基酸、蛋白质
C.RNA、DNAD.DNA、蛋白质
12.(2019全国卷III·1)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B.三者都含有DNA
C.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D.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
A.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B.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C.光反应阶段中水在光下分解D.乳酸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强化作业--酶和ATP含解析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强化作业--酶和ATP含解析

专题强化作业酶和ATP一、选择题1.(2019·贵州凯里一模)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酶在生物体外也能发挥作用B.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反应酶总是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高C.某些RNA也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人体中提取的胃蛋白酶从100℃环境中转移到37℃环境中,其活性不变【解析】只要条件适宜,酶在细胞内外、生物体外都能发挥作用,A正确;酶的作用需要温和的条件,高温、强酸、强碱等会使酶变性失活,在高温、强酸、强碱条件下,无机催化剂的效率更高,B 错误;有的酶也是RNA,C正确;胃蛋白酶在100℃环境中已经变性失活,即使转移到温度适宜的37℃环境中,其活性也不会恢复,D正确。

【答案】 B2.(2019·河南郑州一测)肽酰转移酶是催化肽键形成的酶,对RNA 酶敏感,对蛋白酶不敏感。

下列对该酶叙述错误的是() A.该酶催化氨基酸脱水缩合B.该酶应该存在于核糖体中C.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不会含有该酶D.肽酰转移酶是具有催化活性的RNA【解析】肽酰转移酶是催化肽键形成的酶,即其催化氨基酸脱水缩合,A正确;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场所为核糖体,所以肽酰转移酶存在于核糖体中,B正确;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含有DNA,能进行基因的表达合成蛋白质,故含有该酶,C错误;肽酰转移酶对RNA酶敏感,其本质是RNA,所以是具有催化活性的RNA,D正确。

【答案】 C3.(2019·贵州贵阳期末)某同学在适宜条件下进行了下列有关酶的实验:甲组:淀粉溶液+新鲜唾液+斐林试剂→有砖红色沉淀;乙组:蔗糖溶液+新鲜唾液+斐林试剂→无砖红色沉淀;丙组:蔗糖溶液+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加入斐林试剂后通常还应水浴加热B.丙组的实验结果是“有砖红色沉淀”C.为简化实验操作,可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D.该同学的实验目的是验证酶的专一性【解析】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A正确;丙组中的蔗糖酶溶液可将蔗糖催化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其中葡萄糖是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可产生砖红色沉淀,B正确;碘液可鉴定淀粉是否被水解,但不能鉴定蔗糖是否被分解,所以该实验中的指示剂不可用碘液替代,C错误;据题意,甲组和乙组对照,自变量是底物的种类,新鲜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分解淀粉为还原糖但不能分解蔗糖,实验目的是验证酶的专一性,检测指标是颜色的变化;乙组和丙组对照,自变量是酶的种类,蔗糖酶能分解蔗糖为还原糖但淀粉酶不能分解蔗糖,实验目的是验证酶的专一性,检测指标是颜色的变化,D正确。

细胞的物质运输、酶与ATP-三年(2020-2022)高考真题生物分项汇编(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细胞的物质运输、酶与ATP-三年(2020-2022)高考真题生物分项汇编(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专题02 细胞的物质运输、酶与ATP1.(2022·湖南·高考真题)原生质体(细胞除细胞壁以外的部分)表面积大小的变化可作为质壁分离实验的检测指标。

用葡萄糖基本培养基和NaCl溶液交替处理某假单孢菌,其原生质体表面积的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组NaCl处理不能引起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表明细胞中NaCl浓度≥0.3 mol/LB.乙、丙组NaCl处理皆使细胞质壁分离,处理解除后细胞即可发生质壁分离复原C.该菌的正常生长和吸水都可导致原生质体表面积增加D.若将该菌先65℃水浴灭活后,再用NaCl溶液处理,原生质体表面积无变化【答案】A【解析】【分析】假单孢菌属于真菌,真菌具有细胞壁和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原生质体中的水分就透过细胞膜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

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细胞膜进入到原生质体中,原生质体逐渐变大,导致原生质体表面积增加。

【详解】A、分析甲组结果可知,随着培养时间延长,与0时(原生质体表面积大约为0.5μm2)相比,原生质体表面积增加逐渐增大,甲组NaCl处理不能引起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吸水,表明细胞中浓度>0.3 mol/L ,但不一定是细胞内NaCl浓度≥0.3 mol/L,A错误;B、分析乙、丙组结果可知,与0时(原生质体表面积大约分别为0.6μm2、0.75μm2)相比乙丙组原生质体略有下降,说明乙、丙组NaCl处理皆使细胞质壁分离,处理解除后细胞即可发生质壁分离复原,B正确;C、该菌的正常生长,细胞由小变大可导致原生质体表面积增加,该菌吸水也会导致原生质体表面积增加,C正确;D、若将该菌先65℃水浴灭活,细胞死亡,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再用NaCl溶液处理,原生质体表面积无变化,D正确。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物质运输、酶与ATP》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物质运输、酶与ATP》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物质运输、酶与ATP》真题练习含答案1.(2021·6浙江月选考)下列关于酶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的催化效率"实验中,若以熟马铃薯块茎代替生马铃薯块茎,实验结果相同B."探究pH对过氧化氧酶的影响"交验中,分别加入不同pH的缓冲液后再加入底物C."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中,设置1、2号试管的目的是检验酶液中是否混有还原糖D.设温度对蛋白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方案时,可选择本尼迪特试剂检测反应产物【答案】B【解析】A"酶的催化效率"实验中,若以熟马铃薯块茎代替生马铃薯块茎,熟马铃薯块茎中的过氧化氢酶已经失活,不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B先加入pH的缓冲液后再加入底物,顺序不能颠倒。

C"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中,设置1、2号试管的目的是作对照D设温度对蛋白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方案时,不可选择本尼迪特试剂检测反应产物,本尼迪特试剂需加热使用,影响变量温度。

2.(2021·6浙江月选考)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磷脂和糖脂分子形成的脂双层是完全对称的B.胆固醇镶嵌或贯穿在膜中利于增强膜的流动性 C.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的被动转运过程与膜蛋白无关D.有些膜蛋白能识别并接受来自细胞内外的化学信号
【答案】D【解析】A磷脂分子形成脂双层,糖脂在质膜外侧,不对称B胆固醇埋入在质膜中,增强膜的刚性,使膜坚固C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的被动转运中的易化扩散(协助扩散)过程需要膜蛋白D贯穿质膜的某些膜蛋白可以识别并接受来自细胞内和外的化学信号3.(2021·1月浙江选考)下图为植物细胞质膜中H+-ATP酶将细胞质中的H+转运到膜外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H+转运过程中H+-ATP酶不发生形变B.该转运可使膜两侧H+维持一定的浓度差C.抑制细胞呼吸不影响H+的转运速率D.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链也会发生图示过程【答案】B【分析】据图分析可知:H+逆浓度梯度运输,且需要消耗能量,该过程为主动转运;在此过程中H+-ATP 酶兼有载体蛋白和ATP水解酶的功能。

2020年高考生物易错知识强化练习:物质运输、酶和ATP(带答案)

2020年高考生物易错知识强化练习:物质运输、酶和ATP(带答案)

物质运输、酶和ATP1.(2019全国卷II)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

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

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B.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C.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D.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答案】C2.(2019天津卷)下列过程需ATP水解提供能量的是A.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B.生长素的极性运输C.光反应阶段中水在光下分解D.乳酸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答案】B3.(2019天津卷)植物受病原菌感染后,特异的蛋白水解酶被激活,从而诱导植物细胞编程性死亡,同时病原菌被消灭。

激活蛋白水解酶有两条途径:①由钙离子进入细胞后启动;②由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参与细胞呼吸的细胞色素c含量增加启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水解酶能使磷酸二酯键断开B.钙离子通过自由扩散进入植物细胞C.细胞色素c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有关D.细胞编程性死亡避免了病原菌对邻近细胞的进一步感染【答案】D4.(2019浙江4月选考)哺乳动物细胞在0.9%NaCl溶液中仍能保持其正常形态。

将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NaCl 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其形态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高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并发生质壁分离B.在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未变是由于此时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C.在低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吸水膨胀甚至有的破裂D.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从溶液浓度较高处向溶液浓度较低处进行的扩散【答案】C5.(2019浙江4月选考)为研究酶的特性,进行了实验,基本过程如下表所示: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的可变因素是催化剂的种类B.可用产生气泡的速率作检测指标C.该实验能说明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D.不能用鸡肝匀浆代替马铃薯匀浆进行实验【答案】D6.(2018北京卷)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

2020年高考生物专题酶和ATP(附答案)

2020年高考生物专题酶和ATP(附答案)

2020年高考生物专题酶和ATP(附答案)一、酶1.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都在核糖体上合成B. 在细胞内外,生物体内外都能发挥作用C. 都能发挥特定作用,且作用后均会立即灭活D. 都能和特定的物质或细胞结合后发挥特定的生理功能2.下图表示某种酶催化作用的图解。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 该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B. 底物活化所需的能量由酶提供C. 高温通过影响酶的空间结构从而影响催化效率D. 酶与底物间碱基配对方式无法体现酶的专一性3.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 通过设置对比实验可以探究不同pH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B. 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C. 增加某反应体系中酶的数量,反应速率会加快,最终产物浓度会增加D. 酶不但可以作为一个反应的催化剂,还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4.如图所示,某一化学反应进行到t1时,加入一定量的酶,该反应在最适条件下进行直到终止。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 该实验体现酶的高效性B. t1~t2反应速率逐渐减慢C. 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右移D. 反应过程中酶和底物的结构均发生改变5.如图为某同学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研究pH对两种不同酶的活性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根据图可知不同酶的适宜pH范围不同且互不交叉B. 导致A1、A3、A4、A6几点酶活性变化的原因不同C. 若改变温度,则B1和B2点值一定变小,但对应的pH一定不变D. 酶活性可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者产物的生成量表示6.解读下面与酶有关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酶的作用机理可以用甲图中________段来表示。

如果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________(填“上移”或“下移”)。

(2)乙图中160min时,生成物的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

(3)联系所学内容,分析丙图曲线:①对于曲线abc,若x轴表示pH,则曲线上b点的生物学意义是________。

2020届高考高三生物考前易错题汇编(1)(含答案)

2020届高考高三生物考前易错题汇编(1)(含答案)

2020届高三生物易错题汇编(1)1.关于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A. 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时伴随有ATP的生成B. 人体大脑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脂肪的有氧氧化C. 叶肉细胞中合成葡萄糖的过程是需要能量的过程D. 硝化细菌主要从硝酸还原成氨的过程中获取能量2.甲状腺激素会对机体的代谢产生影响.若给实验小鼠每日注射适量甲状腺激素,连续注射多日后,不会出现的现象是()A.机体产热增加B.体重快速增加C.进食量明显增加D.放入密闭室中更易窒息死亡3.DNA分子的稳定性与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数目有关.下列关于生物体内DNA分子中(A+T)/(G+C)与(A+C)/(G+T)两个比值的叙述,正确的是()A. 碱基序列不同的双链DNA分子,后一比值不同B. 前一个比值越大,双链DNA 分子的稳定性越高C. 当两个比值相同时,可判断这个DNA分子是双链D. 经半保留复制得到的DNA分子,后一比值等于14.图甲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Ⅰ(两电极位于Q点位置的膜外和膜内)、Ⅱ(R处和S处电极分别位于膜外和膜内),给予适宜刺激后,电表Ⅰ测得的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①→②电位变化对应于P→Q兴奋传导过程B.若增加膜外Na+浓度, 处峰值增大C.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D.若S处电极移至膜外,电表Ⅱ的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5.控制植物果实重量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和C/c,对果实重量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现有果树甲和乙杂交,甲的基因型为AAbbcc,F1的果实重135~165克.则乙的基因是() A.aaBBcc B.AaBBcc C.AaBbCc D.aaBbCc6.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基因内增加或减少一个碱基对,只会改变肽链上的一个氨基酸B. 单倍体的体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其植株比正常植株弱小C. 虽然无子西瓜是不可育的,但无子性状是可遗传的D. 家庭中仅一代人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若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才是遗传病7.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部分过程,但图中有不完整之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应在B处加上细胞呼吸箭头B.①中的能量来自于生产者同化作用C.B为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总能量D.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一定比A小8.关于下图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某植物幼苗表现出向光性,测得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大于f小于2fB.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茎的背地性,测得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小于fC.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茎的背地性,测得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f,则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大于2fD.若某植物产生顶端优势现象,测得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则距离顶芽最近的侧芽的生长素浓度大于h9.下列四幅图表示了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搅拌强度、时长等都合理)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相关含量的变化,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甲表示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沉淀物放射性含量的变化B. 图乙表示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沉淀物放射性含量的变化C. 图丙可表示“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S型细菌DNA组”,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数量变化D. 图丁表示“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S型细菌DNA组”中,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数量变化10.下表是一个野山羊种群按时间顺序每隔两年的生物量变化调查表。

最新2020年高考生物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4酶与ATP

最新2020年高考生物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4酶与ATP

2020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4酶与ATP1.关于生物体产生的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B.酶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C.蛋白酶和淀粉酶都属于水解酶类D.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答案:D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情况下人体内酶的活性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B.酶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C.细胞中所有酶的合成都受基因控制D.胃蛋白酶不能催化小肠中蛋白质水解,说明酶具有专一性解析:人是恒温动物,正常情况下人体内酶的活性不受环境温度影响,A错误;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而不是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B错误;绝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的本质是RNA,它们的合成都受基因控制,C正确;胃蛋白酶不能催化小肠中蛋白质水解,说明酶的活性受环境pH的影响,D错误。

答案:C3.下图所示曲线反映了温度或pH对A、B、C三种酶活性的影响。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酶B和酶C的最适温度相似,但最适pH一定不同B.图甲中a点和c点,酶A的活性相同,空间结构也相同C.图乙中d点,酶B和酶C的空间结构都有一定的破坏D.酶A、酶B和酶C都可能存在于人体的内环境中答案:C4.甲醇本身对人体只有微毒,但进入肝脏后,在醇脱氢酶的催化下可转化成具有剧毒的甲醛。

用乙醇治疗甲醇中毒的原理是让乙醇与甲醇竞争结合肝脏醇脱氢酶活性中心,从而减少甲甲醛产生。

下列符合使用乙醇前(a)和使用后(b)醇脱氢酶反应速率变化规律的图是()A B C D解析:甲醇在醇脱氢酶的催化下可转变成具有剧毒的甲醛。

由于乙醇能与甲醇竞争结合肝脏醇脱氢酶活性中心,从而减少甲醛产生。

使用乙醇前,甲醛能正常产生,而使用乙醇后,乙醇与甲醇竞争,导致甲醛产生减少,但仍有产生,不会降至零,且两曲线均从原点开始。

答案 C18.某科研小组探究一定浓度的酶液对大豆根和叶片组织进行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大豆原生质体制备过程中使用的酶液中含有多种酶,其中必需含有纤维素酶、果胶酶B.大豆根的相对最佳酶解时间是16 h,理由是16 h的酶解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都较高C.大豆原生质体的产量先升后降的原因是在一段时间内随着酶解时间的延长原生质体产量提高,酶解时间过长导致较早分离出的原生质体重新形成了新的细胞壁D.影响大豆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的因素除了酶解时间外,还有酶浓度、酶解温度等答案 C19.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作用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解析酶在细胞内和细胞外均可发挥作用,A错;酶的本质绝大部分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激素的本质多样,B错;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均与特定分子结合后作用,C正确;激素和神经递质在发挥作用后均分解失活,D错。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运输、酶和ATP1.(2019全国卷II)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 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

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

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B.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C.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D.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答案】C2.(2019天津卷)下列过程需ATP水解提供能量的是A.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B.生长素的极性运输C.光反应阶段中水在光下分解D.乳酸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答案】B3.(2019天津卷)植物受病原菌感染后,特异的蛋白水解酶被激活,从而诱导植物细胞编程性死亡,同时病原菌被消灭。

激活蛋白水解酶有两条途径:①由钙离子进入细胞后启动;②由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参与细胞呼吸的细胞色素c含量增加启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水解酶能使磷酸二酯键断开B.钙离子通过自由扩散进入植物细胞C.细胞色素c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有关D.细胞编程性死亡避免了病原菌对邻近细胞的进一步感染【答案】D4.(2019浙江4月选考)哺乳动物细胞在0.9%NaCl溶液中仍能保持其正常形态。

将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其形态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高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并发生质壁分离B.在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未变是由于此时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C.在低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吸水膨胀甚至有的破裂D.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从溶液浓度较高处向溶液浓度较低处进行的扩散【答案】C5.(2019浙江4月选考)为研究酶的特性,进行了实验,基本过程如下表所示: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的可变因素是催化剂的种类B.可用产生气泡的速率作检测指标C.该实验能说明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D.不能用鸡肝匀浆代替马铃薯匀浆进行实验【答案】D6.(2018北京卷)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

下列物质中,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A.Na+B.二氧化碳C.RNAD.胰岛素【答案】B7.(2018海南卷)将水稻幼苗培养在含MgSO4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营养液中Mg2+和SO42- 的含量下降,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Mg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根细胞B.MgSO4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根吸收C.根吸收的Mg2+可以参与叶绿素的形成D.降低温度会影响水稻根系对Mg2+的吸收【答案】A8.(2018全国Ⅰ卷)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答案】A9.(2018全国Ⅲ卷)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答案】D10.(2018全国Ⅱ卷)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答案】C11.(2018浙江卷)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TP中的能量均来自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B.ATP-ADP循环使得细胞储存了大量的ATPC.ATP水解形成ADP时释放能量和磷酸基团D.ATP分子中的2个高能磷酸键不易断裂水解【答案】C12.将某活组织放入适宜的完全营养液中,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培养液中甲、乙两种离子的浓度保持相等且恒定,定期测得细胞中两种离子的含量,得到如图所示曲线。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两种离子均只能从低浓度的一侧运输到高浓度的一侧B.该组织细胞运输离子甲的载体数量比运输离子乙的数量多C.该组织细胞吸收甲、乙两种离子的方式分别是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D.图中的两条曲线不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答案】B13.下列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中,必须依赖于细胞膜上载体才能完成的是A.二氧化碳由骨骼肌细胞进入血液B.氨基酸进入心肌细胞C.唾液淀粉酶从唾液腺细胞进入口腔D.甘油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答案】B14.如图1~4为表示物质浓度或氧气浓度与物质跨膜运输速度间关系的曲线图。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1与3表示,则该物质不应为葡萄糖B.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2与3表示,则该物质可能是葡萄糖C.限制图中A、C两点的运输速度的主要因素不同,B、D两点的限制因素有共同点D.将图2与4的曲线补充完整,曲线的起点应从坐标系的原点开始【答案】D15.下图为探究新鲜的土豆片中的H2O2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实验装置图,下列对该实验产生的现象及其结果推测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新鲜土豆片的数量B.若增加新鲜的土豆片的数量,量筒中气体的总量会增加C.一段时间后,气体产生速率不再增加的原因是该反应的底物已耗尽D.对照实验的装置可设置为l0 mL30%的H2O2溶液和煮熟的土豆片,其他条件均相同【答案】D16.如图实线表示向淀粉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唾液淀粉酶后,还原糖的产生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

某同学现取三支试管,均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和唾液淀粉酶后,再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淀粉、适量的蛋白酶和适量的唾液淀粉酶,三支试管中的反应曲线依次为A.②③①B.②①③C.①②③D.③②①【答案】B17.下列有关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的作用原理与无机催化剂不同,酶是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最适温度一般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细胞中吸能反应往往需要消耗ATP,放能反应往往产生ATPD.无氧呼吸产生的ATP少,是因为有机物的大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答案】C18.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pH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一、取3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A、B、C,分别加入等量的酶溶液;二、在每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底物溶液;三、在A、B、C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缓冲液,使pH分别稳定在5.0、7.0、9.0;四、将3支试管置于不同的温度下,定时检测产物浓度。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步骤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更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操作正确的情况下,实验结果如下图。

①该实验中酶促反应速率用________表示。

实验开始l min后A组产物浓度不再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进一步探究该酶作用的最适pH,应在pH为______范围开展实验。

【答案】(1)应将步骤二、三顺序调换步骤四更正为:将3支试管置于最适温度(或相同且适宜温度)下,定时检测产物浓度(2)①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或单位时间内产物浓度的变化量)底物的量有限(或底物浓度是一定的)②0~7.0(或大于0小于7)19.图1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不同方式,图2是细胞膜上钠钾泵示意图,请据图作答:(1)运输方式a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最大转运速率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3)钠钾泵的作用:①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与Na+、K+相结合,从而协助Na+、K+运输;②催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Na+、K+跨膜运输提供能量。

(4)图1、图2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答案】(1)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2)葡萄糖浓度差和载体蛋白数量(3)载体蛋白ATP水解(4)控制物质进出细胞2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拟对“低温是否会使物质的跨膜运输速率降低”这一问题进行探究,他们选择下列材料用具设计了相关实验。

假如你是该研究小组的成员,请作出你的假设、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下列问题:(1)你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方案:材料用具:大烧杯、带刻度的长颈漏斗、玻璃纸、清水、适宜浓度的蔗糖溶液、冰块。

实验步骤:①取两个相同的带刻度的长颈漏斗,在漏斗口外密封上一层玻璃纸,将漏斗分别倒扣在两个相同的大烧杯中,并分别编号为A、B。

②在A、B两组装置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清水,在长颈漏斗中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并保持长颈漏斗管内外液面高度相等。

③对A、B两组装置进行不同处理:A组放在室温条件下(25℃),B组_______________。

④两组装置同时开始实验,几分钟后观察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低温使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降低(2)②等量的适宜浓度的蔗糖溶液③在烧杯外加冰块降温④A、B装置中漏斗液面的升高速度(3)①A组装置中漏斗液面的升高速度比B组快,说明假设成立②A组装置中漏斗液面的升高速度比B组慢或相同,说明假设不成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